肝癌立体定向大分割适形放疗患者的护理

肝癌立体定向大分割适形放疗患者的护理

一、肝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雪媛[1](2021)在《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经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描述分析其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及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为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决策和疗效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8年12月某医院309例首次经射波刀治疗且无既往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疗效情况和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疗效、预后、肿瘤标志物和血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应用软件Epidata3.1和SPSS 24.0进行临床资料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1.原发性肝癌患者一般情况:309例患者中男性264例,占85.4%;女性45例,占14.6%。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8岁,中位年龄56(47,65)岁。有肝炎史患者244例,占79.0%。小肝癌患者192例,占62.1%。累积剂量<40Gy的患者43例,占13.9%;40-44Gy的患者147例,占47.6%;≥45Gy的患者119例,占38.5%。生物有效剂量(BED)<70Gy的患者29例,占9.4%;70-79Gy的患者109例,占35.5%;80-89Gy的患者97例,占31.4%;≥90Gy的患者74例,占23.9%。2.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有3个月疗效的20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患者3例,占1.5%;部分缓解(PR)患者66例,占32.9%;稳定(SD)患者71例,占35.3%;进展(PD)患者61例,占30.3%;3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9.7%。有6个月疗效的125例患者中,CR患者2例,占1.6%;PR患者24例,占19.2%;SD患者49例,占39.2%;PD患者50例,占40.0%;6个月局部控制率为6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肝癌直径、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局部控制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腹水和分割次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6个月疗效有统计学意义(OR=4.647、0.210,P<0.05)。有腹水患者进展的风险是无腹水患者的4.647倍,分割次数≥4次患者进展的风险是<4次患者的0.210倍。3.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患者经射波刀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onferroni校正后,治疗后6个月AFP较治疗前下降(P<0.001)。4.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经射波刀治疗后患者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降低(Z=-3.437、-3.148、-2.197、-6.260、-6.449,P<0.05),凝血酶原时间(PT)较治疗前升高(Z=-3.696,P<0.05)。5.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26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9.0(16.3,41.7)月,1年生存率为65.8%,2年生存率为43.6%,3年生存率为3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肝炎、病灶个数、肝癌直径、临床分期、门脉癌栓、腹水、单次剂量、分割次数和BED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脉癌栓有统计学意义(HR=3.472,P=0.003),有门脉癌栓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无门脉癌栓患者的3.404倍。结论:1.分割次数和腹水可能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局部控制率的独立因素。2.射波刀治疗对肿瘤标志物会产生影响,使治疗后6个月AFP降低。3.射波刀治疗对血常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会产生影响,使红细胞、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白蛋白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上升。4.门脉癌栓是可能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翟雨晴[2](2021)在《大豆苷元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一种对全世界人类健康都具有极大威胁的恶性肿瘤疾病,癌症数据分析表明,每年死于肺癌的肿瘤患者约有176万人。大豆苷元(daidzein,DA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豆产品中的天然异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药效药理机制而受到各国学者关注,但其对于肺癌的防癌抗癌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本实验以肺癌细胞作为体外研究模型,从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对DAI的抗癌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研究DAI对3种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以及3种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进行了检测;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和流式细胞术(FCM)对DAI的诱导凋亡进行检测;通过FCM对DAI在肺癌细胞内的周期阻滞作用进行检测;通过FCM对DAI在肺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调控作用进行检测;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对DAI在肺癌细胞的抑制迁移作用进行检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凋亡、ROS水平、周期阻滞、迁移抑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5-FU组相比,DAI对3种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对3种正常细胞表现出的毒副作用并不显着;随着DAI处理A549细胞时间的不断增加,细胞出现明显的皱缩变圆的凋亡形态、早晚期凋亡数量的总和不断增加并显着降低了A549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此外,DAI还能够显着降低凋亡相关蛋白Bcl-2/Bad的比例,释放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o-c),介导caspase-3和PARP被活化,最终使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DAI可通过促进周期蛋白p21、p27的表达,抑制周期蛋白p-AKT、CDK2/4/6和cyclin D1/E的表达,使细胞在G0/G1期发生周期阻滞;DAI能够上调肺癌A549细胞中ROS水平,进而激活JNK、p38信号通路,抑制ER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使A549细胞发生凋亡;DAI在处理A549细胞后,其迁移作用明显地受到了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并通过TGF-β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肺癌A549细胞发生迁移。综合以上结果,DAI对3种肺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且能够使肺癌A549细胞内ROS水平升高,进而调控MAPK,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使肺癌A549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并通过调控TGF-β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本研究为研制出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肿瘤功能因子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陈柏尧[3](2021)在《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评价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病例60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射波刀治疗。收集治疗后所有入组病例实体瘤变化、甲胎蛋白、肝功能分级、中医证候变化、Karnofsky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EORTC QLQ-C30评分等指标,并对治疗后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1.两组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实体瘤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3%,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AFP比较:两组AF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KP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SA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的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EORTC QLQ-C30评分比较:治疗2个月、4个月后治疗组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总健康状况、疲倦、疼痛、食欲下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降低AFP水平、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改善焦虑状态。2.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高萌[4](2021)在《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苏北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2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或经肝脏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门诊讨论确诊的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进行肝部病灶放疗,放疗的总剂量为50Gy,单次放疗剂量为2Gy,每周照射5次。放疗完成后1~3个月行腹部影像学MRI或C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version,RECIST)1.1版,将近期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定义有效组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定义无效组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on disease,PD)。对两个治疗疗效组进行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分析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预后的独立因素。运用Kaplan-Meier统计法计算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分析。放疗期间每周及放疗后3个月内行血液学检查,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通用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所有42例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均完成放疗计划,末次随访时间至2021年1月,随访时间3.0~20.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随访满半年者有27例,满一年者有8例,无失访患者。根据腹部MRI或CT结果,结合RECIST 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42例患者中达到完全缓解(CR)3例(7.1%),部分缓解(PR)15例(35.7%),稳定(SD)16 例(38.0%),进展(PD)8 例(19.0%),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42.8%,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80.9%。所有患者半年、一年、两年生存率分别为64.3%、19.0%、0%,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 10.1 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4个月。对放疗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有效组(CR+PR)18例和无效组(SD+PD)24例。有效组的中位OS为13.2个月,无效组的中位OS为5.2个月。在对有效组与无效组两组间单因素分析中发现肿瘤直径、伴静脉癌栓、联合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放疗后甲胎蛋白是影响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门脉癌栓(p=0.003)、肿瘤直径(P=0.013)、联合靶向治疗(p=0.005)是影响患者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患者放疗预后的独立因素。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白蛋白血症16例(38.0%)、转氨酶升高12例(28.5%),高胆红素血症12例(28.5%)。出现3级以上不良事件的有1例恶心呕吐、1例转氨酶升高、2例低白蛋白血症、1例血小板减少、1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有1例部分缓解(PR)患者放疗结束随访过程中出现放射性肝损伤(radiation-induced liver damage,RILD)。本研究42例患者中出现22例(52.3%)不良事件,其中有效组7例(16.7%),无效组15例(35.7%)两组急性期肝不良事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21)。结论:1.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2.肿瘤直径、伴静脉癌栓、联合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是影响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3.伴静脉癌栓、肿瘤直径、联合靶向治疗是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影响的独立因素。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5](2021)在《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肝切除术是肝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肝脏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 手术难度大, 但随着手术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 目前多数治疗中心的围手术期死亡率<5%。然而,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高达15%~50%, 如何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为了规范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 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特邀请国内不同领域专家, 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为指导, 结合国内肝癌诊疗特点, 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修订并更新形成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李园[6](2021)在《Connexin26调控辐射诱导皮肤免疫趋化因子CCL27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放射治疗方法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以低LET的X射线为当前重要的放射手段之一,但是作为高LET的重离子并未得到普及。重离子因其设备占地过大等原因阻碍其作为主要的放射治疗手段。虽然重离子在头颈部肿瘤、肝癌、前列腺癌等癌症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其中急性放射性皮肤病(acute radiodermatitis,ARD)作为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成为阻碍放射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当前作为主要的放疗方式的X射线,其产生ARD的发生过程并不是十分明确。同样对于高LET的重离子引起的ARD的发生过程和机制的探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研究中发现,皮肤炎症发生过程中伴随着趋化因子的上升,通过趋化因子介导体内免疫调控反应促使局部炎症产生。同时,我们过去的研究发现Connexin26(Cx26)作为一种间隙连接蛋白在辐射诱导皮肤损伤相关趋化因子CCL27分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了X射线作用下Cx26对于CCL27分泌和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并初步研究了重离子照射情况下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机理。第一部分X射线引起的急性放射性皮炎目的:筛选X射线照射后产生急性放射性皮炎(acuteradiodermatitis,ARD)发生过程中的差异蛋白表达,探讨ARD发病机制以及Cx26可能存在影响。方法:以CRISPR/Cas9质粒构建敲除Cx26表达的HaCaTCx26-/-细胞,通过蛋白质芯片技术对受到0Gy和5Gy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HaCaT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表达差异的检测。Western Blot检测MAPK/NF-κB信号通路和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与此同时通过构建受X射线累积照射和急性照射小鼠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炎症和损伤程度,同时通过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检测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与NF-κB信号通路蛋白在受照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照射组(5Gy)与对照组(0Gy)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原始数据用软件归一化后采用fold change(表达差异倍数)对表达差异蛋白进行筛选,fold change≦0.83或者fold change≧1.2,选择每个分组平均(荧光)信号值>150,共筛选出30种差异蛋白,其中6种蛋白表达上升,24种蛋白表达下降。GO富集分析细胞组分分析差异蛋白分类为23种,生物过程分类差异蛋白为1446种,分子功能分类差异蛋白为122种,挑选的标准是落在某个term/GO上差异的基因数目≧5,p-value<0.05。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122条与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挑选的标准是落在某个term/pathway上差异的基因数目≧5,p-value<0.05,画图中取得term/pathway是按照count的值从大小降序排列,取前12个结果。2、照射组(5Gy)中HaCaTCx26-/-和HaCaT蛋白表达情况的比较。原始数据用软件归一化后采用fold change(表达差异倍数)对差异蛋白进行筛选,fold change≦0.83或者fold change≧1.2,选择每个分组平均(荧光)信号值>150,共筛选出24种差异蛋白,其中7种蛋白上调,17种蛋白下调。GO富集分析细胞组分分析差异蛋白分类为28种,生物过程分类差异蛋白为1310种,分子功能分类差异蛋白为81种,挑选的标准是落在某个term/GO上差异的基因数目≧5,p-value<0.05;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115条与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挑选的标准是落在某个term/pathway上差异的基因数目≧5,p-value<0.05,画图中取得term/pathway是按照count的值从大小降序排列,取前12个结果。3、Western Blot实验显示,受到X射线照射细胞中,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p-p65、p-MEK1/2、p-ERK、p-p90RSK、p-JNK5种蛋白表达显着上升。其中HaCaTCx26-/-细胞中上述5种蛋白表达显着低于Cx26表达正常HaCaT细胞(单样本方差分析p<0.01)。4、动物个体实验中,小鼠经过累积照射和急性照射后小鼠皮肤出现不同程度损伤。HE染色显示累积照射小鼠皮肤增厚,急性照射小鼠皮肤相较于未照射小鼠皮肤变薄,两种照射方式造成小鼠皮下结构层次紊乱,皮下、毛囊和毛干等处有炎症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实验发现,两种处理方式小鼠皮肤p-p65与p-ERK荧光强度明显上升。结论:1.HaCaT细胞经X射线照射后,表达差异蛋白主要集中于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效应相关蛋白,提示电离辐射造成辐射损伤可能通过炎症反应相关通路发挥作用。2.X射线照射后HaCaT细胞产生高度促炎的焦亡反应,X射线刺激激活的炎症信号通路可能通过细胞焦亡反应促使细胞发生死亡。3.HaCaTCx26-/-细胞的炎症反应相关蛋白明显下降,同时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呈明显减弱趋势,提示Cx26可能通过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参与到细胞焦亡的过程中,作为焦亡和炎症反应通路下游的趋化因子CCL27表达可能受到Cx26调控。第二部分重离子辐照时Cx26对于HaCaT细胞CCL27影响目的:通过对于HaCaT细胞进行重离子辐照,探究重离子辐照与X射线造成皮肤损伤的差异以及CCL27分泌量的差异,探讨高LET射线对于ARD发生与低LET射线之间存在的差异,寻找重离子辐照引起的ARD的机理。方法:对HaCaT细胞进行重离子辐照,利用ELISA检测细胞CCL27分泌量。克隆存活实验检测重离子辐照对于HaCaT细胞的辐射损伤程度。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受不同剂量辐照后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离子对于HaCaT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效应,同时CCL27分泌量相较于X射线减少。重离子照射对于HaCaT细胞存在明显损伤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存活能力不断下降。同时HaCaTCx26-/-细胞相较于正常HaCaT细胞有更高的存活能力,辐射敏感性降低,提示Cx26在重离子辐射损伤信号产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1.重离子产生的炎症反应可能相较于X射线较少。2.重离子对于HaCaT细胞存在明显的辐射损伤作用。3.Cx26在重离子辐射损伤信号产生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夏勇,杨田,王葵[7](2021)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研究指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约84万/年,位居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1]。我国为HCC高发地区,发病率占全世界的50%以上。最新统计资料表明,HCC在我国的肿瘤相关性死亡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2]。肝切除术仍是目前HCC治疗最常用的潜在根治性治疗手段,但文献报道的术后5年复发率>70%[3]。有效预防与及时合理治疗复发,

施长鹰[8](2020)在《术后辅助放疗对零切缘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预防局部复发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和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第5的恶性肿瘤,疾病致死率列第2位。我国是HCC高发国家,总患病人数占全球每年发病数一半多,多数病人伴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和肝硬化。目前治疗HCC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微创消融、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iton,TACE)、生物靶向治疗、放疗、化疗等。单发肿瘤(巴塞罗那分期0/A期)或满足米兰标准的多发肿瘤是广为接受的手术切除适应证,尤其是单发小肝癌,手术切除五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影响HCC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问题是肝内外肿瘤复发转移,尤其是肝内复发,常常成为HCC病死的主要原因。癌旁肝组织内的微转移,包括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 VI,区别于肉眼血管侵犯macro-vascular invasion,MVI,本文均用小写m)和癌周卫星灶(satellite nodule),是术后肝内转移复发、尤其是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从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彻底性,和术后抗复发治疗的有效性两方面入手,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途径之一。在术前如何了解HCC癌周微转移的状况,有助于帮助决策手术与术后的辅助治疗。术式的选择,如解剖性切除和切缘的处理,虽有原则可循,但在具体应用时也往往受手术具体情况的限制;术后辅助治疗,已有一些积极的探索,如运用介入治疗、干扰素、分子靶向药物等,但缺乏高质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有效性尚不能得到广泛认可。对手术技术方法和辅助治疗方案的探索,仍是目前提高肝癌手术疗效的主要突破口,有非常高的临床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特需治疗一科/肝移植科行肝癌切除手术病人231例,对这些病人的手术方式、切缘处理、癌周微转移情况进行总结,手术方式按解剖性切除和非解剖性切除分组,切缘状态根据手术切除标本内切缘宽度分为宽、窄切缘,微转移情况依据病理报告是否有微血管侵犯和/或癌周子灶评估。比较解剖性切除和非解剖性切除、切缘宽与窄之间,在全组病人及不同微转移状态下的预后差别。第二部分研究纳入262例BCLC-0/A期HCC手术病人的临床数据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 VI相关因素,并建立m VI的预测模型,以列线图(Nomogram)形式呈现。第三部分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依照入选标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组病人,HCC切除手术后1个月对银夹标记的切缘旁肝组织行γ射线外放疗,以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总生存时间(OS)和放疗副反应为观察指标,观察与对照组间的差别。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提示,为巴塞罗那0/A期HCC病人行手术切除,解剖性切除组与非解剖性切除组间在R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89、0.068);宽切缘组较窄切缘组RFS(P=0.108)和OS(P=0.122)均无明显优势;m VI阳性组在RFS、OS均低于m VI阴性组(P值分别为<0.001、<0.001);癌周子灶阳性病人RFS和OS均低于阴性病人(P值分别为0.002、<0.001)。分层分析提示,当m VI阳性时解剖性切除可以提高RFS和OS(P值分别为0.001、0.001),当存在癌周子灶时解剖性切除可提高RFS和OS(P值分别为0.006、0.010)。COX回归分析提示肝硬化(P=0.002,RR=1.693)、m VI(P<0.001,RR=2.023)和癌周卫星灶(P=0.046,RR=1.391)是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脾增大、异常凝血酶原升高、肿瘤包膜不完整、大肝癌(≥5cm)、多结节融合型肿瘤这五个因素在预测m VI具有重要意义,绘制列线图最优总分截值为350分,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达0.8758和0.8661。当累计分数达到220分以上时,该模型预测m VI阳性率达到80%以上。第三部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放疗组RFS优于对照组(P=0.027),OS比较无明显差异(P=0.297)。放疗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乏力、放射性肝损伤、胃肠道反应均在放疗结束后自行缓解消失。研究结论:癌周微转移是早期肝癌术后短期复发的主要原因,解剖性切除和宽切缘处理可以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包含脾脏增大、异常凝血酶原升高、无完整肿瘤包膜、肿瘤直径≥5cm、多结节融合型肿瘤这五个临床指标列线图预测模型,用于BCLC-0/A期肝癌病人术前m VI预测简便易行,为手术决策和辅助治疗的准备提供依据。有微血管侵犯的零切缘肝癌病人术后接受切缘旁放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提高此类病人手术疗效,预防术后局部复发。

杨光荣[9](2020)在《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鼻咽癌(NPC)可发生在世界各地,我国华南地区是流行区。NPC对放疗敏感,适形调强放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目前,NPC的5年生存率高达80%左右,Ⅰ、Ⅱ期NPC的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NPC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就是急性口腔粘膜炎。与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相关的疼痛、吞咽困难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放疗的意外中断或停止,影响NPC的预后。预后因素中最主要的是TNM分期,但也有局限性。目前有许多研究,纳入许多临床因素建立预后预测模型,发现比单纯的TNM分期更个体化。鼻咽癌放疗中最常见的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如今防治口腔黏膜炎的治疗方式多,但都不是标准的、特效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一种经济可行又有效的防治方法亟待研究开发。在NPC的放疗中,唾液腺通常都被包括在放射野之内,唾液腺受到损伤,唾液流量减少,糖蛋白减少及p H值下降,增加了口腔感染机率,促进了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有研究表明,按摩可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能增强唾液腺分泌,增加抗炎因子的分泌,提高免疫功能,利于吞咽,降低口腔感染率。因此我们自创了颌面口腔按摩手法,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减轻NPC放化疗引起的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同时通过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NPC建立预后模型,预测NPC预后。方法1.验证颌面口腔按摩对NPC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对就诊于新桥医院的NPC初诊患者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样本量计算,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于2018年12月10日至2020年7月30日期间入组158例。对照组:从放疗开始,给与常规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颌面口腔按摩。主要的研究终点是3级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伴随的症状(口干,口腔疼痛、吞咽困难);按摩的不良反应。2.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选取接受了放疗3-22天的NPC患者10名,第一次采血液标本(“0h”)在当日的放疗结束后,“0h”采血后立即进行颌面口腔按摩1周期,等待12小时后采集第二次血液(“12h”)。送检验科检测“0h”及“12h”的炎症标志物。使用UPLC-MS/MS分析“0h”及“12h”的脂质代谢物。3.从美国SEER数据库中筛选NPC患者,使用R软件,建立NPC预后模型,预测NPC5年OS及5年CSS。结果1.颌面口腔按摩可减轻NPC患者放化疗引起的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延缓其发生时间,缩短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减轻口干,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6.3%vs 46.8%,P=0.00)。试验组推迟了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的时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中位发生时间为放疗的第12.0天,对照组为第10天(HR 0.5195,95%CI:0.3639-0.7418,P=0.0001)。重度口腔粘膜炎的中位发生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放疗的第28.5天和第19.0天(HR 0.5579,95%CI:0.3192–0.9750,P=0.002)。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放疗期间,试验组口腔粘膜炎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20.7±7.07天,对照组:24.7±8.03天,t=3.286,P=0.001),试验组在放疗期间重度口腔粘膜炎的持续时间显着减少(试验组:8.05±3.95天,对照组:13.08±5.88天,t=4.094,P=0.000)。试验组患者的口腔疼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X2=10.943,P=0.001),试验组患者口干程度低于对照组(X2=12.285,P=0.003),试验组的吞咽困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X2=12.653,P=0.001)。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颌面口腔按摩刺激抗炎脂质分泌,这可能是减少放化疗期间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血清炎性标志物(CRP、IL-6、TNF-α、IL-8)(P>0.05)无明显变化。脂质代谢组学分析中,9S-HEPE和(±)15-HETE两种代谢物在按摩后水平明显上升(P<0.05)。分层分析中6种抗炎脂质:9S-HEPE,11-HEPE,5(6)-EET,(±)15-HETE,15S-HETr E和LA在已经受到10Gy或更高的放射剂量时在按摩后水平上升显着(P<0.05)。3.基于SEER数据库,纳入年龄,种族,组织学,原发肿瘤大小,SEER分期,放疗和化疗等因素构造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预测的5年OS和CSS结局与观察到的结局非常吻合。结论:1.颌面口腔按摩可显着降低NPC放化疗引起的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减少持续时间,减轻疼痛和口干程度,减少吞咽困难的发生率;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1.3%。2.按摩增强了抗炎脂质,这可能是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潜在机制;3.颌面口腔按摩是一种防治口腔粘膜炎的高效方法,不良事件极少,经济,无副作用。未来的RCTⅢ期研究值得去开展。4.鼻咽癌治疗不仅要关注近期疗效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也要注重长期生存预后。基于SEER数据库筛选的鼻咽癌患者,包含了原发性肿瘤大小和SEER分期等因素所建立的可视化列线图预后模型,是一种预测NPC预后的可靠工具。

齐天昊[10](2020)在《榄香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MMP-2及VEGF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2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C-TACE组(n=22)、C-TACE+榄香烯组(n=20)、DEB-TACE组(n=20)和DEB-TACE+榄香烯组(n=20)。利用ELISA法检测4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及术后7天血清MMP-2和VEGF水平,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术前、术后MMP-2、VEGF、AST、ALT、Cr、BUN、WBC、NEUT变化情况。结果:1.各组患者临床特征及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ACE组各时间点血清MMP-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MMP-2水平低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MMP-2水平低于C-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各时间点血清MMP-2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MMP-2水平低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MMP-2水平低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ACE组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术前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C-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C-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组术前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术后1天及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术后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榄香烯组术前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B-TACE+榄香烯组术后7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DEB-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榄香烯组术后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DEB-TACE+榄香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术后疼痛、恶心及发热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TACE组术前AST水平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各组术前AST、ALT、Cr、BUN、WBC、NEUT水平与术后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短期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榄香烯注射液可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MMP-2及VEGF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DEB-TACE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术后VEGF水平升高的情况,经过缓慢释放药物的过程,持续降低VEGF水平。

二、肝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原发性肝癌
        1.1.1 原发性肝癌概述
        1.1.2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
        1.1.3 原发性肝癌临床治疗
        1.1.4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
        1.1.5 原发性肝癌血生化指标
    1.2 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技术
        1.2.1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1.2.2 射波刀放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2.3 射波刀治疗肝癌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资料来源
        2.1.2 纳入排除标准
        2.1.3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2.2 研究内容
        2.2.1 基本情况
        2.2.2 治疗方案
        2.2.3 近期疗效
        2.2.4 肿瘤标志物
        2.2.5 血生化检查
        2.2.6 预后情况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原发性肝癌患者基本情况
        3.1.1 一般情况
        3.1.2 疾病特征
    3.2 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方案
    3.3 原发性肝癌患者近期疗效情况
        3.3.1 3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3.2 6 个月疗效情况分析
    3.4 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情况
        3.4.1 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
        3.4.2 基本情况对治疗后6 个月AFP的影响
    3.5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生化情况
    3.6 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情况
        3.6.1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
        3.6.2 原发性肝癌预后情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基本情况
    4.2 疗效情况
    4.3 肿瘤标志物
    4.4 血生化指标
    4.5 预后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大豆苷元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肺癌的研究进展
    1.2 肺癌的发病机制
        1.2.1 性别因素
        1.2.2 吸烟
        1.2.3 环境污染因素
        1.2.4 饮食习惯因素
    1.3 肺癌的治疗方法
        1.3.1 手术治疗
        1.3.2 化学治疗
        1.3.3 放射治疗
        1.3.4 分子靶向治疗
    1.4 细胞凋亡和相关信号通路
        1.4.1 细胞凋亡
        1.4.2 活性氧簇
        1.4.3 MAPK信号通路
        1.4.4 STAT3 信号通路
        1.4.5 NF-κB信号通路
    1.5 大豆苷元(DAI)及其药理活性
        1.5.1 抗骨质疏松
        1.5.2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1.5.3 降血脂作用
        1.5.4 抗癌作用
        1.5.5 雌激素样作用
    1.6 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肺癌细胞系及正常细胞系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仪器设备
    2.2 细胞的传代培养及体外扩增
    2.3 CCK-8 实验
    2.4 Hoechst33342 染色法
    2.5 流式细胞术(FCM)
    2.6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法
    2.7 活性氧(ROS)水平检测
    2.8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2.9 细胞划痕实验
    2.10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细胞存活率结果分析
    3.2 DAI对A549 细胞的凋亡作用的分析
        3.2.1 Hoechst33342/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
        3.2.2 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数量
        3.2.3 JC-1 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3.2.4 DAI对细胞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3.3 DAI对人肺癌A549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
    3.4 DAI对人肺癌A549 细胞内MAPK/NF-κB/STAT3 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3.5 DAI调控ROS水平诱导人肺癌A549 细胞凋亡
        3.5.1 FCM检测DAI对 A549 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3.5.2 FCM检测DAI对人正常肝L-02 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3.5.3 FCM检测ROS积累对A549 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DAI抑制人肺癌A549 细胞迁移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 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概念
        1.2 原发病肝癌流行病学
        1.3 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
        1.4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
    2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家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2.3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近况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肝癌中医症状量表
        1.4 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基线资料
        4.2 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讨论
    1 射波刀在原发性肝癌的应用
    2 组方分析
    3 参灵方药理学分析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两组实体瘤疗效分析
        4.2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4.3 两组AFP分析
        4.4 两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析
        4.5 两组KPS评分分析
        4.6 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析
        4.7 两组EORTC QLQ-C30 评分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检查设备及技术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近期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第2章 研究结果
    2.1 随访结果
    2.2 近期疗效
    2.3 远期疗效
    2.4 单因素分析
    2.5 多因素分析
    2.6 毒副反应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Connexin26调控辐射诱导皮肤免疫趋化因子CCL27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及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第一部分 X射线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
        1.1 X射线对于HaCaT细胞影响
        1.2 Cx26 表达水平对于MAPK/NF-κB信号相关蛋白影响
        1.3 X射线可能造成HaCaT细胞发生焦亡
        1.4 .动物个体水平检测放射性皮肤损伤激活相关通路
    第二部分 重离子辐照对于HaCaT细胞CCL27影响
        1.1 ~(12)C重离子辐照对于HaCaT细胞影响
        1.2 重离子对于HaCaT细胞趋化因子CCL27 分泌的影响
        1.3 重离子对于HaCaT细胞MAPK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变化影响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重离子放射治疗与放射性皮炎
    参考文献

(7)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论文提纲范文)

1 HCC术后复发的定义
2 HCC术后复发的类型
3 HCC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3.1 肿瘤分期
    3.2 病人及肝脏相关特征
    3.3 外科操作
4 HCC术后复发监测
5 HCC肝切除的辅助治疗
    5.1 新辅助治疗
        5.1.1 经动脉化疗栓塞
        5.1.2 经动脉放射栓塞
        5.1.3 放射治疗
        5.1.4 系统治疗
    5.2 降期治疗
    5.3 术后辅助治疗
        5.3.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5.3.2 内照射治疗
        5.3.3 肝动脉或门静脉灌注化疗
        5.3.4 放射治疗
        5.3.5 靶向药物治疗
        5.3.6 免疫治疗
        5.3.7 系统性化疗
        5.3.8 抗病毒治疗
        5.3.9 维生素类化合物
        5.3.1 0 中药和其他辅助性治疗
6 HCC术后复发的治疗
    6.1 局部或区域性治疗
        6.1.1 再次肝切除和消融治疗
        6.1.2补救性肝移植
        6.1.3 经动脉化疗栓塞
        6.1.3 放射治疗
    6.2 系统性治疗
        6.2.1 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6.2.2 系统性化疗
        6.2.3 中药和姑息性治疗

(8)术后辅助放疗对零切缘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预防局部复发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引用文献
第一部分 解剖性肝切除和切缘处理对于肝细胞癌手术疗效影响的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BCLC-0/A期手术病人m VI发生率的模型建立与验证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零切缘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9)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设计
    2.3 研究方案
    2.4 数据收集
    2.5 研究终点
    2.6 统计分析
    2.7 研究结果
    2.8 讨论
    2.9 结论
第三章 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机制初步探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统计方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基于SEER数据库的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设计
    4.3 研究终点
    4.4 统计分析
    4.5 研究结果
    4.6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鼻咽癌放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自评表
致谢

(10)榄香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MMP-2及VEGF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治疗方法
    2.4 血清样本采集
    2.5 检测方法
    2.6 观察指标
    2.7 不良事件
    2.8 疗效评价
    2.9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3.2 各组血清MMP-2水平
    3.3 各组血清VEGF水平
    3.4 不良事件、生化指标及短期疗效观察
第四章 讨论
    4.1 β-elemene对血清MMP-2及VEGF的影响
    4.2 C-TACE与DEB-TACE对MMP-2及VEGF水平的影响
    4.3 不良事件
    4.4 总结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及榄香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肝癌病人行立体定向低分割适形放射治疗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回顾性分析[D]. 张雪媛. 吉林大学, 2021(01)
  • [2]大豆苷元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翟雨晴.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9)
  • [3]参灵方联合射波刀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 陈柏尧.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4]调强放疗在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疗效及预后分析[D]. 高萌. 扬州大学, 2021
  • [5]肝癌肝切除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 中华肿瘤杂志, 2021(04)
  • [6]Connexin26调控辐射诱导皮肤免疫趋化因子CCL27的作用机理研究[D]. 李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复发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夏勇,杨田,王葵.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1(01)
  • [8]术后辅助放疗对零切缘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预防局部复发的临床价值[D]. 施长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9]颌面口腔按摩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炎临床研究及鼻咽癌预后模型分析[D]. 杨光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10]榄香烯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MMP-2及VEGF的影响[D]. 齐天昊. 延边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肝癌立体定向大分割适形放疗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