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

倡导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

一、倡导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武龙[1](2021)在《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以中央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党的建设和安全生产、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为依据,指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简要分析国有企业党建与安全文化之间的联系,提出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路径和方法,不断推动安全生产和发展。

于德良,陈广斌,宫勇,路正先[2](2021)在《“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文中提出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二公司是以钻修井施工为主导的跨国钻井企业,其国内业务分布在辽、吉、黑、冀、蒙、陕、晋、陇、川等9个省市自治区,国际业务主要在委内瑞拉、利比亚、古巴、乍得、叙利亚、突尼斯、尼日尔、肯尼亚、哈萨克、阿塞拜疆、伊朗等12个国家和地区,可承担设计井深9000米以内各类复杂石油天燃气、地热、煤层气、水资源、金属铀井及各种救援、河流穿越等钻井工程。公司下设8个钻井项目部、5个辅助生产单位及14个机关科室和4个直属部门,

吴腾飞[3](2020)在《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纳入其中,使其成为了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国家文化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子系统,指的是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免于威胁或危险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多样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然而西方国家却自恃“文化中心论”,试图推动文化全球化向“文化西方化”发展,用西方的“普世价值”照亮整个世界。这种文化霸权主义行径正不断引发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冲突较量,也不断引起世界各国对于本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高度警觉。当今中国,已经昂然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在不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中国理论、中国实践、中国奇迹。身处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党和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性调整而产生许多新变化、新特征、新意义。概括而言,新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强盛与民族团结复兴,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与文化传承积淀,有利于聚焦个人全面发展与生活幸福美好,有利于致力世界和平繁荣与文明融合进步。鉴于此,深入研究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问题,对于丰富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以及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当前国家文化安全领域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和内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此,本文围绕选题综合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分析等研究方法,将全部内容分为六大章节进行具体论述: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国际背景与国内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研究的现状综述、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方法、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这为本文研究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奠定研究起点。第二章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概述。第一,对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概念进行分析和界定,确定论文研究的核心目标。第二,对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选择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安全、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安全、文化资源与文化市场安全、文化制度与公共文化安全、语言文字与风俗习惯安全等五个方面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第三,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特殊性质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述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软性安全”、“隐性安全”、“长期安全”,突显其有别于其它安全类型的特殊地位。这些相关问题的具体分析和详细论述,可以确保本文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第三章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理论资源。本章节主要运用“古今中外法”,对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挖掘: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文化安全观为其理论之基;以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建设探索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时期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为其创新之道;以“宗法礼乐”和“百家争鸣”的萌芽、“天下一统”和“多元融合”的理念、“海纳百川”和“继往开来”的政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安全资源为其历史之迹;以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论、约瑟夫·奈的文化软实力论、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等西方文化学者的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为其他山之石,为后续章节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第四章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价值功能。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具有立体多维的战略价值,如国家维度,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强盛与民族团结复兴;社会维度,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与文化传承积淀;个人维度,有利于聚焦个人全面发展与生活幸福美好;世界维度,有利于致力世界和平繁荣与文明融合进步等。同时,从文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外交等不同社会结构方面分析,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又具备政治保障功能、经济促进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外交导向功能等多重功能,会对国家社会整体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价值功能充分体现着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本文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价值导向。第五章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现实境遇。从战略机遇分析,新时代文化安全的全新战略高度、划时代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速度、国内外理论实践的持续积累厚度、全球性文明对话的相互交流深度,分别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时代化机遇、信息化机遇、经验化机遇、合作化机遇;从全新挑战分析,意识形态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干扰冲击、文化建设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深度威胁、文化资源受到世界文化强国的激烈争夺、文化话语受到“西强中弱”的不利影响,分别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网络化挑战、多样化挑战、市场化挑战、国际化挑战。此外,国家文化安全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科技方面、制度方面、观念方面、利益方面、交流方面等深层制约因素。这些现实境遇的具体分析,可为后续章节的破解之法提供具体标的。第六章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实践策略。本文认为,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应当以前文论述的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和历史机遇期,以铸牢思想体系保障来全面深化文化凝聚力,以健全制度体系保障来全面提升文化防御力,以夯实物质体系保障来全面促进文化生产力,以完善权益体系保障来全面优化文化服务力,以创新网络体系保障来全面增强文化支撑力,以加强对外体系保障来全面扩大文化影响力,从而形成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安全系数和保障能力。与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本文可能存在一些创新之处。第一,可能在研究视角方面有所创新。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都选择从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来研究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多为各自领域内的相关性论述。因此,本文坚定选择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所蕴含的国家文化安全理论与实践论述,并且有机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资料,从而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多学科融合为辅的综合性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视角创新。第二,可能在研究框架方面有所创新。目前,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成果都会倾向于遵循“现实问题——解决对策”的基本逻辑结构,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国家文化安全领域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相应的对策路径之上。因此,本文在谋篇布局方面会力求从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双重路向上论证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相关内容,从而提升整篇文章的全面性、系统性、学理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结构创新。第三,可能在研究观点方面有所创新。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些相对新颖的学术观点,比如,认为国家文化安全具备有别于其他安全类型的“三种特殊性质”;认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好“四大战略机遇”来积极应对“四大全新挑战”;认为可以从铸牢思想体系保障、健全制度体系保障、夯实物质体系保障、完善权益体系保障、创新网络体系保障、加强对外体系保障等“六大保障”入手,推动形成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安全屏障,不断提升国家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安全系数和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观点创新。然而,受限于写作时间和写作能力,本文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国家文化安全”是一个较为宏大厚重的理论实践问题,试图对其在两三年之内用十余万字讲清楚、说明白,确实是一项较为困难的研究任务。加之“新时代”又是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可供参考的相关资料较少,这也会导致本文部分内容欠缺准确性、深刻性、学理性,甚是遗憾。但是,若以辩证思维积极看待上述不足,将其视为不断改进、丰富、完善今后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亦可算是本文的写作贡献。

邵勇青[4](2020)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途径探索》文中提出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属性及作用,分析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安全文化的结构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精神、制度、行为及物质四个层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思路,解决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难以深入的问题,为石油化工类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张爱新[5](2020)在《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期望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保障人民群众职业安全健康权益,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安全文化在确保良好的安全绩效以及事故预防中的重要性。为了探究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作用,将企业安全文化划分为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四个维度;以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绩效的主因子,再引入安全氛围作为中间变量,提出22个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安全文化、安全绩效和安全氛围的影响关系模型,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研究检验,最后得出结论,再对关系模型进行修正。实证分析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是否有存在影响;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的影响强度是否存在差异;安全氛围在安全文化各维度对安全绩效各维度的影像中是否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绩效存在直接正相关影响。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与安全意识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与隐患排查治理存在直接正相关关系。企业安全文化各维度直接对安全氛围产生正向的影响。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各维度产生正向影响。安全氛围在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二者关系中存在着中介作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变量的选取和维度划分上,研究了安全绩效的两个先验指标,安全意识和隐患排查整改,以往部分安全绩效研究是研究后验指标事故率。事故会存在瞒报情况,导致事故数据收集比较困难,而且,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看,研究安全绩效的先验指标意义更大。还有部分安全绩效的研究是把安全文化里的安全行为文化作为安全绩效的指标进行,把安全绩效的的安全行为分为服从安全行为和参与安全行为。这样研究存在忽视企业安全行为文化的情况,故本文对安全文化的各维度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实用性较强,可以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构建,提升安全绩效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银亚飞[6](2020)在《主动安全理念及其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安全是一切生产活动之本。为保障一切生产活动安全进行,追求安全生产是人类理性状态。在追求安全生产过程中,前人先后提出了系统安全、产品安全、本质安全等安全理念,并认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社会是目前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理想状态。然而,由于企业、社会、人员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全实现。所以本文从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出发,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安全理念,意图从人的主动性视角进一步研究安全管理、事故的责任预防问题,寻找问题存在的症结,探究主动预防的策,并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研究安全理念演进过程的基础上,结合杜邦安全理念的发展历程,探索了安全理念的发展趋,即逐渐重视人的主动性对事故预防的影响,重视人本的自我管理、互助管理、主动管理。所以,围绕提出的“主动安全理念”,本文重新定义了主动安全相关概念,分析其理念及含义,同时探索了主动安全理念的目标、重新划分了责任主体,重构了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运行机制,界定了其研究范畴;同时进行了主动安全理念的基本原理研究与设计。以主动安全理念为理论基础,结合目前高校安全现状,分析了高校安全管理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了主动安全理念对各要素的影响。在主动安全理念视域下对进行了高校主动安全系统概念模型设计并同时提出了一种适应高校的应急救援决策方法。最后针对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主动安全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转变高校主动安全的管理理念,改变高校安全管理机制、主体,重构高校主动安全管理队伍,加强主动安全型大学生培养,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并提出、构建了高校主动安全管理体系雏形,同时将主动安全理念的指导思想应用到高校安全管理的干预机制中。

邱铁鑫[7](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王海涛[8](2020)在《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其效率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死亡率一直在降低,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也在向好发展,但安全问题仍面临很大挑战,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仍有抬头的势头。安全投入虽然较过去已明显改善,但在实际安全生产中没有最大化发挥作用,这进一步加剧了煤矿安全需求增长与安全投入作用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对煤炭工业的持续、安全、绿色发展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减少都不能发挥好的作用。由此可见,系统研究煤矿安全投入问题,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少甚至避免事故发生,对于国家财产、人民生命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有关安全投入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比较有限,仍然有待系统和深入丰富研究。由于煤矿企业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在当前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社会背景下,从微观层面来说,安全和安全投入的概念内涵是否发生了变化;从宏观层面来说,煤矿安全投入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究竟是什么,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以多大程度和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着安全投入决策,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是什么;这都需要系统、科学的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和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说,当前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指标是否适当和科学,实证研究安全投入构成特点和进行安全投入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由此可知,系统研究煤矿安全投入问题对煤矿安全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旨在当前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这种大背景下,明确安全、安全投入及其分类内涵,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研究煤矿企业安全投入动力机制机理,识别、分析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系统评价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从煤矿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两个维度构建合适的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科学对煤矿开采条件分类的基础上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生产基地11个煤为实证分析主体,实证比较分析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及其特点、合理性,总结规律,设计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11个煤矿为实证研究主体,系统评价安全投入效率的整体情况,对比其差异,深入分析安全投入冗余及其原因,为优化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和效率、合理配置安全投入资源、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论文的主要创新点:(1)在当前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区别于传统安全和安全投入概念,本文对安全概念和安全投入概念进行了拓展和重新界定,并对安全投入的分类内涵进行了重新定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煤矿安全投入的动力来源及特征,研究了安全投入动力的耦合机理,揭示来自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各种不同动力和外界环境所产生的动力对煤矿安全投入系统影响的内在联系。(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定量研究了煤炭安全投入影响因素,在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模型结构路径分析,结合煤矿安全投入动力机制研究结论,评价分析煤矿安全投入影响的各个主要因素。(3)研究提出了适当的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神东煤炭生产基地11个生产煤矿的煤炭资源地质条件数据,借鉴煤矿自然条件安全预评价的指标体系,将11个煤矿分为七种不同开采条件,实证研究分析11个煤矿在不同七种类别开采条件下10年安全投入构成整体情况、各自特点及其合理性;从11个煤矿10年历年安全投入变化规律分析其在七种不同开采条件下安全投入构成,并通过相同煤矿开采条件下同类别不同煤矿的对比、相近煤矿开采条件下不同煤矿的对比、相近生产规模下不同开采条件跨类别对比以及在千万吨以上级别中不同生产规模间、不同开采条件跨类别对比,结合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具体比较分析其差异化特征,并归纳总结其规律性特点。(4)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生产基地11个煤矿为安全投入效率评价的分析主体,结合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和11个煤矿安全投入结构实证研究结论,从基于非期望产出安全投入技术效率、基于考虑和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安全投入技术效率的差异比较、不同所属地区煤矿的安全投入技术效率分类比较等方面进行安全投入效率评价分析,并将安全投入效率评价结果综合效率值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两个方面,找出导致不同所属地区煤矿安全投入效率存在低下的症结;利用松弛变量分析非DEA有效DUM,分析安全投入的冗余,进一步研究各个煤矿安全投入效率损失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实证研究主体优化安全投入效率以及周边其他国有或民营大型煤炭集团持续优化煤炭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安全生产方式,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安全管理决策依据。

刘雪[9](2020)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但建筑行业事故多发、破坏性大,威胁人的安全。安全文化建设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同时安全文化也融入到了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但建筑行业的安全文化评价不论是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评价方法上都有不足,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为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和建设的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结合建筑企业的特点,分析了近年来建筑事故的特点和多发原因;从安全文化及建筑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评价和建设出发,剖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后文的理论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阐释安全文化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揭示建筑行业安全文化的定义、表现和功能等;分析了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内在联系,明确安全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独特作用和意义,成为构建建筑企业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方法的理论依据。第三,在介绍模糊数学和确定权重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文评价体系层次清晰的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为本文最后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操作步骤。第四,结合安全文化理论和指标设置原则,从建筑施工企业的物质、制度、行为和观念四个层面,建立了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设置了指标评语集,构建了评价模型,确定了企业整体评价等级。第五,以A建筑施工企业为评价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各评语的频数,确定指标隶属度,构建判断矩阵,通过逐步计算得出评判结果。依据量化的评分,显示该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总体状况为“良”。分析21个评价指标的频数、4个一级指标的量化得分和企业总体判断得分,找出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为企业领导层改进企业安全文化提供决策参考。最后,通过案例分析,以国内安全文化建设先进企业和相关理论成果为例,得出改进A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能有效提升A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和水平。

李佳慧[10](2019)在《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形成的安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导向、育人、创新和保护的功能,对培养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高校改革和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行为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出发,回顾总结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历程,分析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安全建设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规范、风气和实力”的建设目标,人本性、系统性、全员性、可行性、方向性的建设原则,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为建设内容,通过“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部处、院系、班级”整体推动的建设路径,运用组织层级网格法、内容系统建构法、集中教育常态法、线上线下互补法、定量考核评价法的建设方法,构建了“目标、原则、内容、路径、方法”五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实施科学的评价,这是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尝试,为创造平安有序的校园环境,促进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可操作路径。

二、倡导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倡导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在倡导安全文化中发挥党委领导作用
    1.1 立足学习,做安全文化的“引领者”
    1.2 以理念指导工作,做好安全文化的“倡导者”
        1.2.1 在提炼理念上下功夫
        1.2.2 在倡导理念上下功夫
        1.2.3 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1.3 科学决策,做安全文化的“推动者”
        1.3.1 精心谋划
        1.3.2 加强指导
        1.3.3 严格落实
2 在推行安全文化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1 围绕机制建设,提升党支部抓安全文化的推动力
        2.1.1 建立规范有序的目标管理机制
        2.1.2 建立齐抓共管的分工负责机制
        2.1.3 建立公正合理的量化考评机制
    2.2 围绕作用发挥,提升党支部抓安全文化的执行力
        2.2.1 发挥党支部的凝心作用
        2.2.2 发挥党支部的保障作用
        2.2.3 发挥党支部的督促作用
    2.3 围绕生产经营,提升党支部抓安全文化的渗透力
        2.3.1 让安全文化融入生产管理
        2.3.2 让安全文化融入基层建设
3 在践行安全文化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1 明确责任,让党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站排头
        3.1.1 分类定责
        3.1.2 全员定诺
        3.1.3 评比定优
    3.2 搭建载体,让党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勇担当
        3.2.1 开展“十个一”活动
        3.2.2 开展“党员安全示范岗”活动
    3.3 创新机制,让党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传帮带
        3.3.1 在安全技能上“教”
        3.3.2 在安全管理上“帮”
        3.3.3 在安全作风上“带”

(2)“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构建背景
    (一)安全管理内容繁多造成安全工作压力大
    (二)现场施工人员复杂多样迫使安全管理转换思路
    (三)公司施工区域扩大使得安全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四)国家大力倡导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五)安全文化管理的优越性
二、“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的内涵及要素
    (一)公司领导主导安全文化
    (二)完善安全管理网络
    (三)运用分级管控将安全关口前移
    (四)倡导全员参与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
    (五)通过考核不断完善改进公司的安全文化体系
三、创建“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主导,引导“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不断前进
    (二)完善网络,搭建“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框架
    (三)分级管理,优化“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运行
    (四)全员参与,为“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注入能量
    (五)重视考核,循环改进
四、“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取得的管理成果
    (一)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二)增长了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安全科技水平越来越高
    (三)提升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事故越来越少

(3)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概述
    2.1 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概念
        2.1.1 安全
        2.1.2 国家安全
        2.1.3 国家文化安全
    2.2 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
        2.2.1 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安全
        2.2.2 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安全
        2.2.3 文化资源与文化市场安全
        2.2.4 文化制度与公共文化安全
        2.2.5 语言文字与风俗习惯安全
    2.3 国家文化安全的特殊性质
        2.3.1 比“硬性安全”更柔和的“软性安全”
        2.3.2 比“显性安全”更复杂的“隐性安全”
        2.3.3 比“短期安全”更持久的“长期安全”
第3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理论资源
    3.1 理论之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3.1.2 列宁的国家文化安全观
    3.2 创新之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
        3.2.1 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的新萌芽
        3.2.2 建设探索时期:扞卫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胜利
        3.2.3 改革开放时期:打开国家文化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3.2.4 新时代时期:标示国家文化安全强盛的新方位
    3.3 历史之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文化安全资源
        3.3.1 “宗法礼乐”和“百家争鸣”的国家文化安全萌芽
        3.3.2 “天下一统”和“多元融合”的国家文化安全理念
        3.3.3 “海纳百川”和“继往开来”的国家文化安全政策
    3.4 他山之石:西方文化学者的国家文化安全理论
        3.4.1 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论
        3.4.2 约瑟夫·奈的文化软实力论
        3.4.3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第4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价值功能
    4.1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当代价值
        4.1.1 国家维度:维系国家统一强盛与民族团结复兴
        4.1.2 社会维度:保障社会稳定和谐与文化传承积淀
        4.1.3 个人维度:聚焦个人全面发展与生活幸福美好
        4.1.4 世界维度:致力世界和平繁荣与文明融合进步
    4.2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功能
        4.2.1 政治保障功能
        4.2.2 经济促进功能
        4.2.3 社会整合功能
        4.2.4 外交导向功能
第5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现实境遇
    5.1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战略机遇
        5.1.1 新时代文化安全的全新战略高度
        5.1.2 划时代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速度
        5.1.3 国内外理论实践的持续积累厚度
        5.1.4 全球性文明对话的相互交流深度
    5.2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全新挑战
        5.2.1 意识形态受到多元社会思潮的干扰冲击
        5.2.2 文化建设受到文化霸权主义的深度威胁
        5.2.3 文化资源受到世界文化强国的激烈争夺
        5.2.4 文化话语受到“西强中弱”的不利影响
    5.3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深层制约
        5.3.1 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有待提升
        5.3.2 文化制度的改革进程有待加快
        5.3.3 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有待开发
        5.3.4 文化权益的现实矛盾有待化解
        5.3.5 文化开放的交流互鉴有待深化
第6章 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实践策略
    6.1 铸牢思想体系保障全面深化文化凝聚力
        6.1.1 坚决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6.1.2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
        6.1.3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
    6.2 健全制度体系保障全面提升文化防御力
        6.2.1 牢牢掌握党对国家文化安全工作的领导权
        6.2.2 科学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综合决策管理系统
        6.2.3 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6.3 夯实物质体系保障全面促进文化生产力
        6.3.1 促进国家文化产业的创新性生产
        6.3.2 倡导国家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6.3.3 推动国家文化市场的规范性转变
    6.4 完善权益体系保障全面优化文化服务力
        6.4.1 发展现代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6.4.2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5 创新网络体系保障全面增强文化支撑力
        6.5.1 加快构建融合式媒体传播体系
        6.5.2 不断健全引导式舆情处理体系
        6.5.3 大力创新综合式网络治理体系
    6.6 加强对外体系保障全面扩大文化影响力
        6.6.1 引进来:促进文化吸收搞好中国转化
        6.6.2 走出去:扩大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6.6.3 新秩序:重塑文化格局做好中国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攻读成果
致谢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途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2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3.1 安全文化的概念
    3.2 安全文化的属性及结构
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4.1 安全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4.2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协同
    4.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5.1 精神文化层面:凝聚“以人为本”安全核心理念
        1)总结提炼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
        2)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先进安全理念
        3)积极引导员工践行先进安全理念
    5.2 制度文化层面:精心构建安全、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2)强化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与落实
    5.3 行为文化层面:努力塑造优秀的安全行为
        1)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引领作用
        2)积极引导全体员工严格落实安全行为规范、标准或准则
        3)要用安全行为文化理论指导安全实践
    5.4 安全物质文化层面:建设安全可靠的安全物质环境
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6.1 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6.2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性
    6.3 全面提升全体员工安全文化素质
    6.4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
7 结语

(5)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文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安全文化概念的历史背景
        2.1.2 安全文化的定义
        2.1.3 安全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模型
        2.1.4 安全文化的变量研究
    2.2 安全绩效相关综述
        2.2.1 安全绩效的定义
        2.2.2 安全绩效的研究和测量维度
        2.2.3 安全绩效的变量研究
        2.2.4 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的关系综述
    2.3 安全意识的研究综述
        2.3.1 安全意识的定义
        2.3.2 国内外对安全意识的研究
    2.4 隐患排查治理的研究综述
        2.4.1 隐患排查治理的定义
        2.4.2 隐患排查治理的实践
    2.5 安全氛围的文献综述
        2.5.1 安全氛围的定义
        2.5.2 安全氛围的研究和测量维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构建
    3.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1 安全精神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2 安全制度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3 安全物质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4 安全行为文化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5 安全文化对安全氛围的关系假设
        3.1.6 安全氛围对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
        3.1.7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
    3.2 研究框架
        3.2.1 SEM的结构模型概念
        3.2.2 关系模型假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量表设计
        4.1.1 安全文化量表设计
        4.1.2 安全绩效量表设计
        4.1.3 安全氛围量表设计
    4.2 小样本初试
        4.2.1 项目信度和效度分析
        4.2.2 安全文化量表的预调查
        4.2.3 安全绩效量表的预调查
        4.2.4 安全氛围量表的预调查
    4.3 最终问卷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关系分析
    5.1 调查结果的描述
        5.1.1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
        5.1.2 调查数据描述
    5.2 信度分析
        5.2.1 安全文化的信度检验
        5.2.2 安全绩效的信度检验
        5.2.3 安全氛围的信度检验
    5.3 效度检验
        5.3.1 安全文化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2 安全绩效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3.3 安全氛围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多重共线性检验
    5.6 模拟拟合与假设检验
        5.6.1 整体模型的拟合与验证
        5.6.2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检验
    5.7 检验结果和讨论
        5.7.1 检验结果
        5.7.2 结果讨论
    5.8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管理启示
    三、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四、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关系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主动安全理念及其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
    1.2 主动安全理念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主动安全理念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及基本原理
    2.1 安全理念发展历程及代表性的杜邦安全理念
        2.1.1 被动安全
        2.1.2 系统安全理论
        2.1.3 本质安全
        2.1.4 杜邦安全理念
        2.1.5 安全理念的发展方向
    2.2 相关安全法规依据
    2.3 主动安全理念的基本原理研究
        2.3.1 主动安全理念的提出
        2.3.2 主动安全及其理念的定义
        2.3.3 主动安全的理念
        2.3.4 主动安全的相关内容
    2.4 主动安全原理研究及其设计
        2.4.1 主动安全原理研究
        2.4.2 主动安全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校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主动安全系统概念模型设计
    3.1 高校安全管理的特点
        3.1.1 高校安全的特征
        3.1.2 高校典型的安全事故类型
        3.1.3 高校安全事故的特征
        3.1.4 高校安全管理现状
    3.2 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要素分析
        3.2.1 人员安全要素综合分析
        3.2.2 设施安全要素综合分析
        3.2.3 环境安全要素综合分析
        3.2.4 管理安全要素综合分析
    3.3 主动安全理念对高校安全要素的改善措施
        3.3.1 人员安全要素的改善
        3.3.2 设施安全要素的改善
        3.3.3 环境安全要素的改善
        3.3.4 管理安全要素的改善
    3.4 高校主动安全系统模型概念设计
        3.4.1 高校主动安全系统理论概念设计的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3.4.2 高校主动安全系统理论概念设计意义、目的及原则
        3.4.3 高校主动安全系统理论概念设计
        3.4.4 高校主动安全系统功能概念设计示意图
    3.5 基于主动安全理念的应急救援决策研究
        3.5.1 主动安全理念视角下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救援决策目标
        3.5.2 主动安全理念视角下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应急救援决策主体
        3.5.3 二动态、三层次、四阶段的应急救援决策方法及其作用机理
        3.5.4 应急救援的未来发展趋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主动安全理念下高校安全管理对策研究及应用——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4.1 主动安全理念下高校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4.1.1 高校安全管理思想理念的转变——主动安全理念
        4.1.2 高校安全管理体制、主体的转变
        4.1.3 重构高校主动安全管理队伍
        4.1.4 加强主动安全型大学生培养
        4.1.5 完善高校安全文化
    4.2 基于主动安全理念的高校主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4.3 主动安全理念在高校应用中的实例分析
        4.3.1 主动安全理念在高校交通安全中的主动干预机制
        4.3.2 主动安全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动干预机制
        4.3.3 主动安全理念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干预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3.1 基本概念界定
        3.1.1 文化
        3.1.2 铁路文化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3.1.4 文化自信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8)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其效率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1.2.1 研究的方法
        1.2.2 研究的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安全投入与事故损失方面的研究
        2.1.2 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方面的研究
        2.1.3 安全投入效率方面的研究
        2.1.4 安全投入优化方面的研究
        2.1.5 文献述评
    2.2 安全投入基本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概述
        2.2.2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2.2.3 安全投入的分类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投入动力机制分析
    3.1 煤矿安全投入动力机制的内涵
    3.2 煤矿安全投入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因素分析
        3.2.1 煤矿安全投入的内生动力分析
        3.2.2 煤矿安全投入的外生动力分析
    3.3 煤矿安全投入的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耦合分析
        3.3.1 耦合基础
        3.3.2 耦合机制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4.1 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4.2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识别及概念模型确立
        4.2.1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资料的收集及处理
        4.2.2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概念模型确立
    4.3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量表编制及数据处理
        4.3.1 调查问卷设计
        4.3.2 问卷设计的偏差控制
        4.3.3 调查实施及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4 探索性因子分析理论模型构建
        4.3.5 数据信度与效度分析
    4.4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AMOS实现及分析
        4.4.1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4.2 结构方程模型AMOS应用
        4.4.3 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结构路径评价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5.1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及不足
        5.1.1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5.1.2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研究不足
    5.2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3 煤矿安全投入评价指标的构建
    5.4 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指标的实证分析
        5.4.1 各煤矿的基本概况
        5.4.2 煤矿分类指标构建及实证分析
        5.4.3 煤矿安全投入综合评价指标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煤矿安全投入效率评价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6.1 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概述
    6.2 效率评价模型构建
        6.2.1 超效率SBM评价模型介绍
        6.2.2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介绍
    6.3 煤矿安全投入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
        6.3.1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煤矿安全投入技术效率静态分析
        6.3.2 煤矿安全投入技术效率综合分析
        6.3.3 考虑非期望与不考虑非期望安全投入技术效率对比分析
        6.3.4 煤矿安全投入技术效率分类分析
        6.3.5 利用松弛变量分析非有效DUM并提出改进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安全文化方面的研究
        1.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研究
        1.2.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研究
        1.2.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安全文化及其评价理论
    2.1 安全文化
        2.1.1 安全文化起源与发展
        2.1.2 安全文化的定义
        2.1.3 安全文化的层次
    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
        2.2.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2.2.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层次
        2.2.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表现
        2.2.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2.3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
        2.3.1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含义
        2.3.2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方法
        2.3.3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作用
    2.4 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关系研究
        2.4.1 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体现
        2.4.2 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理念关系
        2.4.3 安全文化氛围对安全管理行为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及权重的计算
    3.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3.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3.1.2 指标的模糊隶属度函数
        3.1.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
    3.2 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3.2.1 确定权重方法介绍
        3.2.2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的步骤
        3.2.3 AHP和 FCE结合的综合评价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建立
    4.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2 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及评价指标特点
        4.2.1 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4.2.2 评价指标特点
    4.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检验
    4.5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的分析
        4.5.1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4.5.2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4.5.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
        4.5.4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4.6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评价的实证研究
    5.1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况
    5.2 评价过程
        5.2.1 问卷基本面分析
        5.2.2 判断矩阵
        5.2.3 逐级评判矩阵及综合评价
    5.3 安全文化评价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5.3.1 评价结果
        5.3.2 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4 完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5.4.1 安全物质文化方面
        5.4.2 安全制度文化方面
        5.4.3 安全行为文化方面
        5.4.4 安全观念文化方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10)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1.4.1 研究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高校安全文化的概述
    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2.1.1 高校安全文化的定义
        2.1.2 高校安全文化的构成
        2.1.3 高校安全文化的特征
        2.1.4 高校安全文化的功能
    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
        2.2.1 安全文化建设的历史回顾
        2.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2.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2.3.1 人本安全原理
        2.3.2 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
        2.3.3 系统论
        2.3.4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2.3.5 文化力场原理
第三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3.1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方面
        3.1.1 领导体制逐步健全,责任落实有待加强
        3.1.2 工作理念逐步形成,安全承诺有待深化
        3.1.3 愿景目标逐步确立,工作方略有待细化
        3.1.4 安全知识逐步普及,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3.2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
        3.2.1 学习制度坚持不懈,隐患治理有待抓实
        3.2.2 食宿管理逐步规范,实验安全隐患最忧
        3.2.3 应急预案渐趋完善,考核评估还需加强
    3.3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方面
        3.3.1 校内教育成效显着,家校互动有待强化
        3.3.2 技能培训有序开展,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3.3.3 心理教育有声有色,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3.3.4 遵纪守法成为共识,可防案件仍然高发
    3.4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3.4.1 硬件设施得到改善,运行管理还需加强
        3.4.2 信息技术得到应用,系统集成亟待加强
第四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4.1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4.1.1 安全成为习惯
        4.1.2 安全成为规范
        4.1.3 安全成为风气
        4.1.4 安全成为实力
    4.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4.2.1 人本性的原则
        4.2.2 系统性的原则
        4.2.3 全员性的原则
        4.2.4 可行性的原则
        4.2.5 方向性的原则
    4.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4.3.1 安全理念文化体系
        4.3.2 安全制度文化体系
        4.3.3 安全行为文化体系
        4.3.4 安全物质文化体系
    4.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
        4.4.1 “理论、法律、制度”分层推动
        4.4.2 “学校、家庭、社区”协同推动
        4.4.3 “学生、朋辈、教师”共同推动
        4.4.4 “部(处)、院(部)、班级”整体推动
    4.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4.5.1 组织层级网格法
        4.5.2 内容系统构建法
        4.5.3 集中教育常态法
        4.5.4 线上线下互补法
        4.5.5 定量考核评价法
第五章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
    5.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基本概念
        5.1.1 评价的定义
        5.1.2 评价的目的
        5.1.3 评价的主体
        5.1.4 评价的客体
        5.1.5 评价的类型
        5.1.6 评价的标准
        5.1.7 评价的内容
    5.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2.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5.2.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5.2.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5.2.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量化与融合
    5.3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3.1 构造判断矩阵
        5.3.2 层次单排序的特征根法
        5.3.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5.4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5.4.1 三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2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3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判断
        5.4.4 模糊评判结果处理
    5.5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实施
        5.5.1 建立评估组织
        5.5.2 制定评估方案
        5.5.3 实施现场评估
        5.5.4 完成评估报告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个别访谈题统计结果(教职工卷)
附录2 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学生卷)
附录3 安全理念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4 安全制度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5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6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7 安全特色文化建设检查表
附录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倡导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思考[J]. 潘武龙.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1(07)
  • [2]“浸没式”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 于德良,陈广斌,宫勇,路正先. 中国石油企业, 2021(05)
  • [3]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研究[D]. 吴腾飞. 吉林大学, 2020(01)
  •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新途径探索[J]. 邵勇青. 当代石油石化, 2020(07)
  • [5]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绩效的关系研究[D]. 张爱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主动安全理念及其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D]. 银亚飞.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7]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8]煤矿安全投入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 王海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1)
  • [9]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综合评价及应用[D]. 刘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10]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研究[D]. 李佳慧.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倡导安全文化,完善安全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