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琼斯指数调整中国指数成分股

道琼斯指数调整中国指数成分股

一、道琼斯公司指数部调整中国指数成份股(论文文献综述)

梁上坤,崔怀谷,袁淳[1](2021)在《股指成份股调整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沪深300指数2007年6月至2018年6月23次调整的成份股和同期公布的备选股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成份股调整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备选股相比,成份股调整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没有受到显着影响,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则显着下降;(2)区分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类型,成份股调整主要通过异常现金流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水平;(3)在持续时间方面,成份股调整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在调入指数三年之后依然存在;(4)成份股调整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在独立董事比例低和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加显着。上述结果表明,成份股调整的"监督效应"降低了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且在其他监督渠道较弱的情况下更加显着。文章丰富了成份股调整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有助于监管者和投资者认识股票指数调整对公司行为和会计信息的现实影响,以监管和防范投资风险。

尹腾飞[2](2019)在《大数据下媒体关注、媒体情绪与股票量价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财经媒体报道对资本的定价功能已逐步凸显出来。财经新闻是投资者获取宏观经济金融信息和搜集上市公司动态消息的主要媒介,我国资本市场中的独立第三方财经媒体在服务投资者的同时也影响了股市表现。相应的,移动互联时代下的财经媒体报道与股票量价的联动关系也已成为金融学领域中的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地挖掘与分析海量的财经信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得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学者可以更加系统和细致的研究财经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的关系。基于此,本文首先应用网络爬虫技术从我国主流财经网站及媒体获取了与A股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对应的上市公司在2014年初至2017年末被媒体报道的160多万条财经新闻,并用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和基于文本情感词典构建的文本情感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类统计与情感分析。然后,本文基于新闻数量和新闻情感倾向两个属性构建周度的“媒体关注”和“媒体情绪”的代理指标,应用动态面板逐步回归模型分类探究我国财经媒体新闻报道与股票量价的联动关系。此外,本文还将全样本按照股票市场状态划分为牛市时段和熊市时段,分类探究了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媒体报道与股市表现的关系。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弱势有效的资本市场环境下,财经媒体的新闻报道整体比较乐观,媒体报道引发的“媒体关注”和“媒体情绪”短期内能够激发市场交易热情并且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压力,媒体关注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较大,而媒体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大。其中,正面的媒体报道更能激发市场的交易热情促进股价提升,而负面的媒体报道更容易引起股票价格发生较大偏离且对后续的市场交易影响时间更长。交易时段和非交易时段的媒体报道都会激发市场的交易情绪,但是交易时段发布的新闻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更大,而非交易时段发布的新闻对之后首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格影响较大。此外,本文还发现,牛市中的媒体报道比熊市更为乐观,媒体报道更容易刺激市场进行交易进而推动股价上涨,而且市场对正面新闻报道更为敏感。本文基于财经新闻的发布属性,利用财经新闻文本大数据创新性地构建了“媒体关注”和“媒体情绪”的分类代理指标,为刻画媒体报道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本文同时从“媒体关注”和“媒体情绪”两个视角,系统而详致地研究了我国主流财经媒体报道与股票量价的联动关系,为行为金融学领域中“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证据,也为投资者更加高效地挖掘财经新闻信息辅助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方向。

王鹏娜[3](2019)在《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文中指出关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研究主要以海外市场为主。2010年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推出后,学者们从理论及实证研究角度针对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这些研究多基于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相对稳定的背景展开,而较少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惨烈的暴跌,中金所为了抑制市场的剧烈波动多次出台政策予以调控。一方面,将保证金率由10%调高至40%,另一方面,自2016年1月1日起将股指期货的日内交易时间与股票市场调为同步。基于此,本文着眼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深入研究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选取三大股指期货及标的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从保证金率及交易时间调整两大维度探究交易制度的调整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保证金率的调整视角,本文对比研究了保证金率为10%及40%下两市之间的关系。基于交易时间的调整视角,本文在保证金率相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交易时间调整前及调整后两市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别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探究两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相互引导关系、短期修复效应,以及面对外部冲击的响应速度与价格发现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协整关系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均表明两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二,引导关系方面,两大交易制度的调整未明显改变两市的引导关系,总体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引导股票市场。保证金率调高后,沪深300及中证500由股指期货引导股票市场变更为两市相互引导,上证50由股指期货显着引导股票市场变更为股票市场显着引导股指期货。交易时间调整后,中证500股指期货显着引导股票市场。第三,短期修复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股指期货均对股票市场具有反向调整作用。保证金率调高后,沪深300及中证5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强度减弱,上证50股指期货加强。交易时间调整后,沪深300及上证50股指期货的短期修复作用加强,中证500股指期货减弱。第四,冲击反应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均表现为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冲击力度较大,股指期货市场对外界信息反应更快。第五,价格发现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价格发现功能主要在股票市场,2015年股灾期间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暂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丰富了现有文献;二是同时选取三大研究标的使得研究结论更为可靠;三是研究发现2015年股灾期间股指期货并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并且股指期货不是股灾的直接原因;四是本文的研究对监管者完善金融衍生品的制度建设以及投资者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志军[4](2017)在《A股基本面行业指数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投资理论始于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其后的市场有效假说,它们奠定了现代投资方法和策略,尤以基于这些理论的市值加权指数的投资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虽然人们对市场有效的研究和怀疑从未停止,但人们也关注到市场往往具有发现价值的机制,价格长期会回归其内在价值,并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的特征。这些为Arnott,Robert D.,Jason Hsu and Philip Moore于2005年独创性地提出从公司基本面财务数据出发来分配权重和构建指数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海外和国内众多的研究表明基本面指数往往可以获得超额收益,虽然关于超额收益的来源具有争议,但这不影响它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最成功的策略投资指数。基本面指数的研究和产品在国内尚不十分普遍,针对行业基本面指数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采集了过去近12年的A股交易数据,根据5年平滑的营业收入、现金流、净资产、分红数据构建了A股完整的10个GICS行业所有股票行业基本面指数和对应的市值加权指数,这是首次对如此完整的A股行业基本面指数进行详细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将行业基本面指数和这些行业的市值加权指数进行的对照分析表明A股行业中有8个行业的基本面指数相对市值加权指数具备明显的超额收益,另两个持平或者略低,而这些超额收益并没有以加大组合的风险为代价。在不同的市场周期、经济周期和不同年份的稳健性分析得到更多行业基本面指数优于市值加权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基本面指数在行业中具备普遍优势。此外我们还分析了两者在流动性和交易成本上的差别,发现基本面指数的流动性相对市值加权指数的劣势可以忽略不计,而基本面指数在交易成本上没有反应出可能因为不是市场组合而必须进行的调仓换股导致的额外交易成本,从隔年权重调整带来的额外交成本考虑甚至较市值加权指数更有优势。同时我们也发现因为A股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因为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原材料行业和金融行业基本面指数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超额收益,我们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定性和尝试性定量研究。和美国股市行业基本面指数的收益率、波动率和夏普比率的对照分析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借鉴。整体而言我们认为行业基本面指数在A股具备普遍的超额收益,这种超额收益并没有带来更高的风险,在不同经济周期、市场周期具备稳健的特征。本文的工作填补了A股行业基本面指数的空白,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框架和非常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张蕾蕾[5](2016)在《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文中指出从1987年至2015年,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从2000多点攀升至18000多点,这成为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一大亮点。由于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特殊性,其一直被视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对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进行研究,也就是对在背后支撑其上涨的美国经济进行分析预测。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创新高的动力因素主要来自美国资本市场的小环境,即低利率和低市盈率,以及高端工业的全球优势;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持续增长的困境,主要来自美国宏观经济的大环境,即财力和国力的相对下降,缺少新的增长点,使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空间难以持续扩大。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如果想要一直保持在高位,就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美联储能否保持执行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二是美国联邦政府的高额财政赤字能否下降;三是美国高端工业产业能否持续保持全球优势;四是不发生重大的经济或政治的突发事件。

夏晓,潘和平[6](2010)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中国外汇管理局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日数据和衡量中国国内资本市场表现的道琼斯中国系列指数日数据为样本,建立基于支撑向量机的外汇预测模型。对中国汇市与股市的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人民币升值突破重要的临界点时,对股市会产生较大影响。依人民币升值首次突破重要临界点的时间,将汇市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数据分别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国汇市与股市有很强的相关性,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股市有较大影响。

孙清岩[7](2010)在《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股票价格指数自产生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人们对它的热衷经久不衰。越来越多的人对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研究和开发,产生了指数基金、股指期货等指数衍生品,使其由标尺性职能向投资性职能转变。在资本市场中,能让人们产生如此之高的关注程度,非股票价格指法数莫属,不仅投资者关注、研究人员关注,政府官员和平常百姓也十分关注。虽然如此,但真正对股票价格指数有深入了解的并不多,研究股票价格指数的人也许不少,但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进行研究的却很少。本文主要对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研究,是属于应用统计方法的研究。其基本思路是:以指数理论为基础,探究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是如何利用指数理论发展起来的,是如何与权数理论和行业分类理论进行融合的;更多则是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自身的理论进行研究,对各种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言部分。这部分是文章的一个总体说明,包括研究的背景和选题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同时也对股票价格指数的种类进行了分类说明,对股票价格指数的职能进行了表述;还包括本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与不足。第2章价格指数理论。这一章对价格指数理论进行了系统考察,先从时间角度进行了纵向梳理,又从理论流派上进行了横向考察分析;包括对价格指数编制公式系统分析,对指数公式的构造形成分四个层次,依次定义为第一代指数、第二代指数、第三代指数与第四代指数。然后对价格指数编制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对简单指数之间的比较、加权指数之间的比较和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间的比较;对最常见的拉氏指数、派氏指数和其他改造了的加权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公式演进进行了考察,并从价格指数理论的发展引发出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发展路径的思考。第3章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一般理论。这一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主要包括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起源与理论发展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了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原则与方法。然后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流程进行了设计,对编制的关键要素如基点、基期、计算公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权数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在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等权、价格加权与市值加权三种不同的指数编制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例对比。本章最后还对股票价格指数修正理论进行全面研究并给出现实可能情况的修正公式;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其他几个理论问题,自由流通量、缓冲区、分级靠档理论、新股上市何时计入指数以及开盘指数与收盘指数如何确定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研究。第4章成分股指数编制和行业分类理论。这一章也是本文的核心章节,是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内容的深入。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对成分股的编制进行理论总结和研究。这部分主要包括样本股的选择原则、选择标准及方法,对国内外样本股选择标准进行归纳梳理,进行比较与评价;还包括样本股的调整,这是成分股指数编制的重要环节,分为定期调整和临时调整,本文分别以沪深300指数和深证100指数为例,对其定期调整和临时调整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又归纳和总结了当今国际上关于样本股调整的一些规则。本章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行业分类理论。这部分先对行业分类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分别从管理型行业分类和投资型行业分类两个角度对行业分类理论的演进进行分析,管理型行业对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NAICS及我国的国家统计局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投资型主要对GICS与ICB进行了比较与评价。最后还对我国的证监会《指引》的行业分类、中证指数编制公司的行业分类及国内其他机构的行业分类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我国行业分类标准进行了评价和建议。第5章是对其他类型股指编制的研究。这一章也作为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现今市场上出现的但大多数人并不关注的一些重要股指的编制进行研究。包括对国内外行业分类指数编制的研究、风格指数编制的研究、红利指数编制的研究、基本面指数的编制研究和其他特定指数的编制研究,如金砖四国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社会责任指数、公司治理指数、环境机会指数等。这一章中,风格指数和基本面指数是重点,特别是风格指数,对四大指数编制公司的风格指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及比较评价,同时也对我国沪深两市的风格指数与国外进行了对比分析。第6章是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一些设想。这一章通过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整个情况进行了研究以后,对国内外指数编制中存有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更主要的是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包括用累积交易量作权数构建新式股票指数(这在实践中没有使用过,在理论上也没提出过),成分股指数的行业权重问题,以及针对我国指数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周祥松[8](2009)在《上证50指数样本股选择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市值与GDP的比值稳步上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预期越来越高。本文以上证50指数为研究对象,考察上证50指数历次63次样本股调整中,纳入和剔除两组样本股的总体特征,并将指数中未变动的样本股的总体特征与纳入和剔除两组样本股的总体特征进行比较。然后,论文从上证50指数样本股的行业分布角度,将各行业中上证50指数样本股与非样本股进行比较。最后分析上证5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可行性。通过纳入和剔除两组样本股总体的t检验分析,论文认为上证50指数历次调整在总体上将规模大、盈利能力强和成长性高的股票纳入指数,将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和成长性较低的股票剔除指数;未变动的样本股的总体特征与纳入样本股的总体特征相似。在各行业中,大多数上证50指数样本股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上证5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具备市场覆盖率高、样本股行业代表性好的特征;并且,上证50指数与上证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相关性高;但上证50指数调整频繁,稳定性不高,成为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最大障碍。

中国科技财富指数研究中心[9](2009)在《“指数时代”呼唤中国科技企业财富指数》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越来越依靠指数指导生活。无论是大家熟悉的CPI还是PPI,抑或是天气指数、穿衣指数等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

叶培源[10](2008)在《上证红利指数的收益与风险特征研究》文中认为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年推出上证红利指数以来,至今其收益率大幅超过市场其它多数指数,红利ETF、红利基金等红利指数的衍生产品也不断推出,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数据表明,无论是在英美等成熟的资本市场还是中国等新兴的资本市场,分红收入占总投资收益的比重都很大,1922-200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平均年收益为11.3%,其中资本增值约为6.9%,分红收益约为4.3%,占平均年收益的38%。上证红利指数在2005年1月4日至2007年9月18日期间累计涨幅为409.38%,而上证指数为328.78%。但仅凭收益率高低而盲目投资红利指数成份股或者红利指数衍生产品,那么未必就能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率,因为红利指数有其特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具体因素,投资者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特征并结合自己的收益风险偏好,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从而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本文通过统计拟合、实证研究、数据回溯和对比上证指数和巨潮红利指数,分析了上证红利指数自发布以来的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以及形成这些风险收益特征的具体因素。结果显示,上证红利指数相对于上证综合指数具有助涨助跌和短期收益波动率行大于长期波动率的特征,而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来自上证红利指数的成份股选择和指数编制方法。黑色金属与公用事业板块的个股占上证红利指数成份股总量的1/2还多,统计结果表明,黑色金属、公用事业两个板块的走势对上证红利指数的影响最大,而金融服务业板块由于其在整个市场中的权重巨大,而上证红利指数又受到市场总体环境的影响,因此金融服务板块对上证红利指数的风险收益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过对上证指数指数的权重进行调整,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权重分配重新计算上证红利指数,发现调整后的上证红利指数同时扩大了收益和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推出的时间还不长,而且一直以来不够市场化,2005年的证券市场性质正由熊转牛,目前上证红利指数还没有经历一个完整的市场周期,还不能进行是非性的最后判断。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将不断深入,证券市场的性质也随时可能转变,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只能相对肯定地认为红利指数适合长期投资者,投资期限越长获得超额收益越高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道琼斯公司指数部调整中国指数成份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道琼斯公司指数部调整中国指数成份股(论文提纲范文)

(1)股指成份股调整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制度背景、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一)制度背景
    (二)文献回顾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检验
    (二)假设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1. 考虑融资融券效应。
        2. 使用PSM+DID方法。
        3. 其他稳健性检验。
    (四)进一步分析
        1. 区分盈余管理类型。
        2. 成份股调整效应的持续时间。
        3. 不同约束条件下成份股调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五、结论

(2)大数据下媒体关注、媒体情绪与股票量价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难点及问题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综述
    2.1 媒体关注与资产定价的文献综述
    2.2 媒体情绪与资产定价的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分析与假设依据
        3.1.1 媒体关注(新闻数量因子)与股票量价的理论分析
        3.1.2 媒体情绪(新闻情绪因子)与股票量价的理论分析
    3.2 研究假设
第四章 指标构建、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4.1 媒体关注及媒体情绪指标构建
        4.1.1 财经新闻文本数据获取——基于网络爬虫的文本抓取技术
        4.1.2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财经新闻文本分类方法
        4.1.3 基于财经情感词典构建的新闻文本情感分析方法
        4.1.4 基于周度财经新闻数量因子的媒体关注指标构建
        4.1.5 基于周度财经新闻情感因子的媒体情绪指标构建
    4.2 变量选择与定义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4.2.2 变量定义与描述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5.1 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1.1 全样本期内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5.1.2 牛市时段、熊市时段的主要研究变量的统计分析
    5.2 媒体关注、媒体情绪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分析
        5.2.1 媒体关注(新闻数量因子)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分析
        5.2.2 媒体情绪(新闻情绪因子)对股票交易量的影响分析
        5.2.3 小结
    5.3 媒体关注、媒体情绪对股票价格指标的影响分析
        5.3.1 媒体关注(新闻数量因子)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5.3.2 媒体情绪(新闻情绪因子)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分析
        5.3.3 媒体关注、媒体情绪对“周开盘价格跳空”的影响研究
        5.3.4 小结
    5.4 稳健性检验——基于牛市和熊市中的媒体报道研究
        5.4.1 媒体关注、媒体情绪与股票交易量的关系检验
        5.4.2 媒体关注、媒体情绪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于股指期货定价理论视角
        一、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理论
        二、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理论
        三、股指期货的套利定价理论
    第二节 基于股指期货市场功能视角
        一、价格发现功能
        二、套期保值功能
        三、套利功能
    第三节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
        一、保证金率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二、交易时间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三、持仓限额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交易制度调整
    第一节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概况
        一、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三大股指期货合约及标的指数
    第二节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日均持仓量大幅回落
        二、日均成交量急剧萎缩
        三、日内基差波动加大
    第三节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制度调整
        一、股指期货保证金率调整
        二、股指期货交易时间调整
        三、股指期货持仓限额调整
第三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关系的检验—基于保证金率调整视角
    第一节 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数据选取
        二、变量定义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协整及引导关系检验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三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关系检验
        一、向量误差修正VECM分析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三、方差分解分析
第四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检验—基于交易时间调整视角
    第一节 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数据选取
        二、变量定义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协整及引导关系检验
        一、数据平稳性性检验
        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三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关系检验
        一、向量误差修正VECM分析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三、方差分解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A股基本面行业指数的构建和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代投资理论
    1.2 关于指数
    1.3 市场有效假说面临的挑战
    1.4 基本面指数
    1.5 研究的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方法
    1.7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综述
    2.1 市值加权指数投资
    2.2 基本面指数及其发展
    2.3 围绕基本面指数的国外研究成果
    2.4 围绕基本面指数的国内研究成果
    2.5 对基本面指数的批评和质疑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基本面组合超越市值加权组合的例证
    3.2 指数构建
    3.3 指数构建步骤
    3.4 分析框架
    3.5 数据和来源
    3.6 分析指标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4.1 基本面和市值加权指数的基本统计信息
        4.1.1 基本面综合指数和市值加权指数前十大成份股的权重
        4.1.2 和已知的美股的行业基本面指数收益率
    4.2 基于CAPM的回归信息
    4.3 超额收益及t检验
    4.4 基本面指数稳健性研究
        4.4.1 牛市和熊市的表现
        4.4.2 升息和降息周期的表现
        4.4.3 不同年份的表现
        4.4.4 5个月平均收益基本面指数超越市值加权指数的情况
    4.5 流动性比较
    4.6 额外的交易成本
    4.7 关于原材料和金融行业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依据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相关研究
        1.2.2 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相关性的研究
        1.2.3 美国股市影响性分析的相关研究
2 美国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概念
    2.1 美国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概念分析
    2.2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和美国经济的关联度分析
        2.2.1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大背景
        2.2.2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成分股选择与美国经济结构变
        2.2.3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历史轨迹
3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
    3.1 成分股的良好业绩是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物质基础
    3.2 良好的投资回报率是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市场基础
    3.3 持续多年的低利率是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政策基础
    3.4 高端工业优势是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产业基础
    3.5 持续贬值的美元是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价值基础
4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4.2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
        4.2.1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4.2.2 统计检验
    4.3 变量的格朗杰因果关系检验
    4.4 结论
5 总结与展望
    5.1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创新高与美国整体的经济实力不一致
    5.2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创新高与美国政府的财力窘境不一致
    5.3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恢复与美国经济的增长的不一致
    5.4 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的上升与美联储的加息政策不一致
参考文献
致谢语
附录

(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
三、支撑向量机 (svm) 简介和模型的建立
    1. 线性函数 (Linear function)
    2. 多项式函数 (Polynomials)
    3. 径向基函数 (Radial Basis Function) ,
0'>4.Sigmoid函数K (xi, x) =tanh (γxT·xi+r) , γ>0
四、数据收集与处理 (1)
五、实证分析
    试验1 2005年7月21日至2006年5月12日 (2006年5月15日的前一交易日)
    试验2 2006年5月15日至2008年4月9日
    试验3 2008年4月10日至2010年3月15日
六、结论

(7)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说明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股票价格指数
        1.3.2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
    1.4 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1.4.1 本文的结构安排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2 价格指数理论
    2.1 指数理论回顾
        2.1.1 指数理论的发展
        2.1.2 指数理论的分类
    2.2 价格指数编制公式系统分析与评价
        2.2.1 价格指数编制公式系统分析
        2.2.2 价格指数编制公式比较分析
        2.2.3 价格指数编制公式的检验与评价
    2.3 从价格指数理论看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的发展路径
        2.3.1 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公式演进的考察
        2.3.2 由指数理论引发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发展路径的思考
3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一般理论
    3.1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发展与演变
        3.1.1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起源与理论发展
        3.1.2 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3.2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原则与方法
        3.2.1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原则
        3.2.2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方法
    3.3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流程、关键要素及权数理论
        3.3.1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流程设计
        3.3.2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关键要素
        3.3.3 三种加权指数的比较—以一个实例说明
        3.3.4 对三种加权指数法的评价
        3.3.5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的权数理论
    3.4 股票价格指数修正理论
        3.4.1 股价指数修正理论的提出及发展
        3.4.2 不同加权法下的股价指数修正
        3.4.3 股价指数修正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3.4.4 股票价格指数修正的偏差及连续性问题
    3.5 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其他几个问题
        3.5.1 指数编制委员会
        3.5.2 自由流通量理论
        3.5.3 分级靠档理论和缓冲区理论
        3.5.4 新股上市计入指数的时间选择及计算方法
        3.5.5 开盘指数与收盘指数如何确定
4 成分股指数编制及行业分类理论
    4.1 样本股的选择
        4.1.1 样本股的选择原则
        4.1.2 样本股选择标准及方法
        4.1.3 对国内外样本股选择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4.2 样本股的调整
        4.2.1 样本股的定期调整
        4.2.2 样本股的临时调整
        4.2.3 国内外样本股调整评价
    4.3 行业分类理论
        4.3.1 行业内涵与发展
        4.3.2 管理型行业分类与投资型行业分类
        4.3.3 管理型行业分类介绍与评价
        4.3.4 投资型行业分类介绍与评价
    4.4 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4.4.1 证监会《中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行业分类
        4.4.2 中证指数公司的行业分类
        4.4.3 中国其他机构的行业分类
        4.4.4 我国行业分类标准的评价
        4.4.5 对我国行业分类的建议
5 其他指数的编制
    5.1 行业分类指数的编制
        5.1.1 行业分类指数编制意义与研究情况
        5.1.2 我国的行业分类指数编制
        5.1.3 国外主要指数编制公司的行业分类指数编制
        5.1.4 行业分类指数编制评析
    5.2 风格指数的编制
        5.2.1 风格指数及其编制的意义
        5.2.2 我国风格指数编制
        5.2.3 国外主要风格指数编制
        5.2.4 风格指数编制总结与评价
    5.3 红利指数的编制
        5.3.1 中国红利指数编制方法
        5.3.2 国际红利指数编制方法
        5.3.3 对红利指数编制的评价
    5.4 基本面价格指数的编制
        5.4.1 基本面价格指数产生的背景
        5.4.2 基本面价格指数的编制
    5.5 其他特定指数的编制
        5.5.1 全球指数和区域指数
        5.5.2 主题投资指数
6 对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的一些设想
    6.1 用累积交易量作权数构建新式股票指数
        6.1.1 用累积交易量做权数思想的由来
        6.1.2 用累积交易量作权数构建新式股票指数
        6.1.3 用累积交易量作权数的新式股票价格指数计算实例
        6.1.4 对用累积交易量作权数的一点改进
    6.2 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的问题及建议
        6.2.1 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6.2.2 对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上证50指数样本股选择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目的
    1.2 国内有关研究简要回顾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
    1.4 论文的贡献与不足
2 股票价格指数概述
    2.1 股票价格指数概念
    2.2 股票价格指数的意义和作用
        2.2.1 股票价格指数的基本功能
        2.2.2 股票价格指数的投资功能
    2.3 主要股票价格指数简介
        2.3.1 道琼斯工业平均数(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2.3.2 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 and Poor’s 500 Index)
        2.3.3 金融时报100指数(FTSE 100 Index)
        2.3.4 日经225股价指数(Nikkei-225 Stock Average)
        2.3.5 香港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
        2.3.6 上证180指数
        2.3.7 上证50指数
        2.3.8 深证成份指数
3 上证50指数样本股调整实证分析
    3.1 历次样本股调整原因统计
    3.2 纳入和剔除样本股的实证分析
        3.2.1 纳入和剔除样本股总体规模分析
        3.2.2 纳入和剔除样本股总体盈利能力分析
        3.2.3 纳入和剔除样本股总体成长能力分析
    3.3 纳入和剔除样本股实证检验结果总结
    3.4 上证50指数未变动样本股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上证50指数特征分析
    4.1 上证50指数成份股行业分布与权重
    4.2 上证50指数成份股分行业比较
    4.3 上证5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可行性
        4.3.1 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特征
        4.3.2 上证50指数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的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指数时代”呼唤中国科技企业财富指数(论文提纲范文)

指数化生活
指数原理
国际化主流指数
中国科技企业财富指数编制构想
    编制背景
    编制方法
        一、指数构成
        1、科技行业的确定
        2、科技股样本的选取原则
        二、样本股的选取方法
        三、指数的计算
        四、指数的调整
        1、定期调整:
        2、临时调整:
        五、指数的应用与价值
延伸阅读
    《上证信息技术行业指数编制方法》
        一、指数的基期和基点
        二、指数选样
        三、指数计算与修正
        四、样本调整
        五、权重上限因子调整

(10)上证红利指数的收益与风险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红利指数及其衍生品的基本概况
    第一节 国内外红利指数基本概况
    第二节 国内红利指数衍生产品
第三章 红利指数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第一节 国外红利指数的收益和风险特征
    第二节 国内红利指数的收益特征
    第三节 上证红利指数的风险特征
第四章 形成红利指数收益和风险特征的原因
    第一节 红利指数的收益和风险特征与样本选取
    第二节 成份股选择影响红利指数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红利指数的收益风险特征与权重设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道琼斯公司指数部调整中国指数成份股(论文参考文献)

  • [1]股指成份股调整与公司盈余管理——基于一项准自然实验的研究[J]. 梁上坤,崔怀谷,袁淳. 财经研究, 2021(07)
  • [2]大数据下媒体关注、媒体情绪与股票量价关系研究[D]. 尹腾飞. 山西大学, 2019(01)
  • [3]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D]. 王鹏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4]A股基本面行业指数的构建和实证研究[D]. 秦志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5]道琼斯工业股价平均指数增长的动力因素分析[D]. 张蕾蕾. 兰州财经大学, 2016(06)
  • [6]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实证研究[J]. 夏晓,潘和平. 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0(08)
  • [7]股票价格指数编制理论研究[D]. 孙清岩.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8)
  • [8]上证50指数样本股选择实证研究[D]. 周祥松. 复旦大学, 2009(02)
  • [9]“指数时代”呼唤中国科技企业财富指数[J]. 中国科技财富指数研究中心. 中国科技财富, 2009(05)
  • [10]上证红利指数的收益与风险特征研究[D]. 叶培源. 浙江工商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道琼斯指数调整中国指数成分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