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谈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乌云嘎[1](2021)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文中提出《国际地理教育宪章(1992版)》明确指出,地理在中小学都应该是一门核心学科。地理作为一门全民学科,在所有教学对象、所有学生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际地理教育宪章(2016年修订)》中提到,小学至中学的学生应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地理教育。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应当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等各种课堂教学技能,在小学和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当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进行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创新点在于设计了蒙文的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并衔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旨在为蒙授学校的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本文运用文献法,收集相关文献包括宪章和课程标准等教育类文件,对相关专着、期刊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后,了解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必要性和原则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法、多元智力理论以及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上,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相关教学案例进行个案研究。首先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版)》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课程目标和主要概念进行分析;其次用总结归纳法,对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地理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整理出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的15个主题。依据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并参照2011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情、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依据教学案例设计原则,对选择的四个主题进行教学案例设计,得出教学案例设计策略。教学案例设计策略为4个方面: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符合教学案例设计、倡导科学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等策略。设计的四个教学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与其它教学方式、方法有机结合。运用行动研究法,从四个案例中分别实施了《太阳系大家族》和《火山和地震》两个案例,通过对实施的案例进行反思,得出3点教学启示:讲解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地理教学法、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最终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归纳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教学的情境性以及突出学生合作交流。

耿卓琳[2](2021)在《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文中指出尺度思想是地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地理学四大基本思想之一,空间尺度思想是尺度思想的主体。掌握地理空间尺度思想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地理学科、体会学科特点,对学生有独特的育人作用。同时,高考对教学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于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研究能更好的指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分析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有助于提升师生对地理空间尺度思想重要性的认识。本研究对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及其包含的五大维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说明地理空间尺度思想与核心素养的联系;随后通过分析近五年天津卷和全国卷高考试题,找出试题中地理空间尺度思想的具体体现,并依据其体现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成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提供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经研究发现,空间尺度思想的五大维度在高考试题中均有所体现,其中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和空间尺度关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较多,且多种空间尺度思想融合体现。试题多考核自然地理,多以小空间尺度为考察区域,重点分析其独特的地理现象;大空间尺度的考察则作为背景条件进行,同时试题中多给出地图。根据研究结果,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本研究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教学实例多选取独特且典型的小空间尺度区域。第二,要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空间特异性和关联性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多种空间尺度思想融合认识地理空间。第三,要灵活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注意区域地图、嵌套地图和动态地图的使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注意板书设计和思维导图的使用。

殷文华[3](2020)在《农村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促使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也给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诸多影响。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辅助初中地理教学的优势已经日益明显,并且在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彰显了它独特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多媒体地理课件制作与应用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农村大部分中学已基本配备多媒体硬件设施,具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本条件,一些教师也积极尝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新模式,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明显提升。但另一方面,受农村中学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或使用不当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地理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要求高,只有加强课件制作和应用质量,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此,本研究选择本人任教的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农村初中,以情境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尝试找出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对策,以期让多媒体课件在农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有效。本研究首先对睢县多所中学共50位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之所以多媒体课件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主要是农村地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第一,多媒体课件制作页面繁杂,教学重难点不突出;第二,农村地理教师素材库匮乏,素材运用不恰当;第三,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照本宣科教授知识,多媒体课件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教学方式守旧;第四,师生课堂互动较少,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第五,课件播放速度不合理,学生学习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再者,以情境教学法、多元智力理论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针对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根据初中地理教学特点,提出了农村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方法和技巧;最后,选择居民与聚落的“聚落”一节课,制作完善了多媒体课件,并开展了实证教学研究,通过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课堂注意力、回答问题积极性及测试成绩等方面的不同,验证了新多媒体课件对提升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合理应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利于直观的展示抽象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还存在一些显着问题,通过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质量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本研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策略,可以为广大一线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提高多媒体课件使用水平提供帮助和启发,同时也为农村初中其他学科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提供了范例。

李美莹[4](2020)在《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文中指出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之于一堂课来说是重要的前奏。高中生物课程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课堂导入是学生现实生活经验与其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一座密切桥梁,对学生整体知识的构架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除了能够创设一种丰富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新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知识与现实的转化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为超越单纯的知识识记,形成高阶思维和学习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呈现了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目前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较差、课堂导入手段简单、课堂导入内容单一、课堂导入主体固化、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六个方面。然后通过半结构访谈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最后,研究者从导入方法、导入手段、导入内容、导入时间、导入主体、导入功能六个维度对高中生物优质录像课的课堂导入环节进行研究,从中提取出优质课导入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第一,课堂导入方法的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二,课堂导入呈现出传统手段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的特征;第三,课堂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第四,课堂导入时间分配合理;第五,课堂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第六,课堂导入功能呈现出多功能的特征。本研究根据对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六个维度的分析,结合实际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因,提出了提升高中生物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第一,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第二,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第三,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第四,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第五,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基于教师本身提出了建议分别是:第一,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第二,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第三,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第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张璋[5](2020)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笔者所工作的学校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呈现出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敷衍懒散的状态,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有较大差距。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生为本。找准了学生这个教育终端是教育的本体,认为教育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化才能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起到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的作用。生本教育理念很符合农村初中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业成绩,本文从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这一实际工作出发,从实践操作层面对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在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探究,为农村初中及生源较差的城区初中的地理生本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通过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了解到笔者所工作的学校地理教学的现状。发现学生地理学习存在这么几方面的特点:有兴趣但不愿花精力;缺乏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学习完全依赖课堂;课堂参与度低;学习缺乏方法和技巧,不注重知识的内化;缺乏心理地图导致地理学习存在困难。教师教学没能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和进行。针对学情,抓住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和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的特点,制定出实施生本教育理念下地理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模式。本着以生为本、因地制宜和突出地理学科属性的原则开展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师层面,提出了课堂氛围愉悦化策略、教学内容情境化策略。在学生层面,提出的策略主要包括动态分层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教学过程活动化策略、教学顺序先学后教策略、习惯养成策略、任务驱动策略。将策略应用在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合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新授课、巩固课和习题课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并且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的新授课、巩固课、习题课中分别是如何实施的。最后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实施效果。虽然教学实验只得到了一个学期的效果反馈,但问卷显示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在初中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让学生绽放生命活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在生源较差的初中学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坚持和推广的必要和价值。

魏政[6](2019)在《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延伸,“互联网+教育”已然成为教育行业新的突破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年龄较小,在小学阶段未接受过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空间思维能力相对较低。本文试图探讨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效果,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方法对微课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研究。1.微课的主要特点、分类、理论基础和资源来源。按照微课的定义,主要分析了微课教学时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联系等四个方面的特点。按照微课使用目的和时间进行了分类,从特点和分类上,讲明了微课的优势和长处。阐述了微课的理论基础,并历数了当下微课的主要资源来源。2.初中学生空间思维障碍与成因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固有特点、初中学生所使用的湘教版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师执教能力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障碍的主要原因。3.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成长障碍的主要原因,从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位、空间定向和空间想象能力三个方面说明微课手段在培养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方面的具体策略,分析微课在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中的积极作用。4.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案例研究。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基于教材情况,结合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从空间定向、定位和想象能力三个具体方面,探讨三个利用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实践案例,分析实际教学中使用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操作性。5.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性评价。利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等方式,对微课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进行有效性评价。6.研究结论与不足。总结研究过程和结论,分析研究过程中对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韦颖莹[7](2019)在《Flash技术在泰国东卡中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Flash软件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不断优化,凭借自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Flash技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既提供了新兴的多媒体手段,又给广大的教师带来挑战。如何更好地应用Flash技术辅助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成为众多国际汉语教师研究的课题。本论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法、教学实践法等研究方法。笔者首先就Flash技术进行概述并分析其在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其次探讨Flash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接着分析其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应用设计;最后依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提出建议。本论文研究Flash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共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一章分析了Flash技术运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依据的理论基础和遵循的设计原则。笔者首先从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四个方面探讨了Flash技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理论基础;接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出Flash技术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即观赏性、质效性和稳定性。第二章中笔者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Flash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语音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语法教学和文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在本章中,笔者借鉴英语教材《MUZZY Interactive》、《Super Minds》和网上的优秀Flash资源,对Flash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各教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及优势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笔者还简单介绍了自己使用硕思闪客精灵软件修改SWF文件的过程。第三章中笔者结合在泰国素攀府东卡中学的实际汉语教学情况,对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这三个要素进行了分析,据此分析在东卡中学进行的教学实践,重点对Flash技术在其中应用的环节进行了具体描述。接着,笔者对课堂情况进行记录并在课后对学校师生进行访谈。最后,笔者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为今后奋斗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运用Flash技术辅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李敏[8](2019)在《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升级,给教育行业带来新鲜血液。学校教学条件不断完善,使得计算机技术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产生深刻影响和变革。在全国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啦啦操已经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的教学仍以传统的实践教学为主,采用挂图图解、录像视频、动作示范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而具有多功能适用于啦啦操基本教学的辅助软件却如凤毛麟角。因此,研究一项适用于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辅助系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软件开发法等研究方法,以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实践为调查对象,对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地调查分析。以动画资源作为系统切入点,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优势及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步骤,并较详细的阐述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旨在给予教师及学生一个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丰富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研究结果如下:1.本课题从数字化教学需求、学生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体系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教学应用设计,旨在为系统内容结构、功能、界面设计环节奠定基础。2.该系统通过Maya动画软件制作人物模型,模拟啦啦操37个基本手位动作及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连接运动形式做为系统亮点,通过模块化内容结构的设计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带有啦啦操项目特征的系统界面。3.将三维人物模型、动画内容导入Unity3D引擎中实现通过鼠标可以对人物模型旋转、缩放、切换不同示范面等操作,运用于对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模拟全面展示,弥补教学示范存在盲点、细节无法厘清、示范面显示效果等不足,丰富教师示范讲解手段。4.运用动画模拟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运动形式,能够慢放呈现暂停动作过程,详细观察动作手臂移动路线、方位、手型大小拳眼的位置形成的动作表象,构建动作的画面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啦啦操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录制国内外优秀赛事集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5.系统由以下四个模块组成:图文并茂的相关理论知识模块、三维人物模型辅助基本手位动作分类教学模块、动画模拟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运动形式教学模块、内容丰富多样的啦啦操作品欣赏模块。6.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技术实现环节,本研究从系统平台的选择、系统人物模型动画的实现、Unity3D在系统关键功能实现及系统运用效果、测试等方面进行阐述。

侯德娟[9](2019)在《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与测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视觉素养是中学生为顺利完成地理学习任务,通过看、读、绘等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训练与实践,有目的、有计划获得的对地理视觉信息选择、操作、解码、阐释、应用、评价反思以及可视化表达等一系列综合性视觉认知能力。它是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以及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迫切要求重新审视地理视觉表征的教学功能和育人价值,探讨中学生掌握和应用视觉工具应具备的能力。从符号学视角出发,系统阐释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结构、特征和分类。依托建构主义认知观,构建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度融合扎根理论的研究结果,萃取出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核心要素及表现标准。结合学习进阶理论,探讨各要素的进阶水平和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对研究的理论构想进行优化,形成了完整合理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以项目反应理论中的Rasch模型作为测验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基于威尔逊“四基石”模型开发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运用优化后的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并对测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结合地理视觉素养的理论构想和实测结果,基于目标-测评-教学一致性,探讨了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全文包括以下基本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研究的缘起、背景和意义,界定了核心概念。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搭建了研究框架,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表述框架。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厘清地理视觉表征的内涵和外延,阐释了它的三要素结构,归纳其特征,并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地理科学研究成果,结合地理教学课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构建了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由视觉认知任务管理、知觉加工、地理意象操作、概念加工、整合表达和应用反思六个阶段构成。地理视觉素养正是在地理视觉表征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综合性视觉认知能力。第二章的重点是构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包括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构成和学习进阶。首先,从学习过程模型出发提炼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和初始构成要素;结合扎根理论研究成果,以更大的学科分析单元整合初始要素后,萃取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核心要素。基于学习进阶理论、SOLO分类理论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思想,尝试划分了各要素的层级水平和对应的行为表现。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优化后,最终提出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由视觉工具选择、视觉解码、视空思维、视觉表达、视觉转换和视觉工具评价构成。其中视觉工具选择和视觉工具评价不做水平的划分,其它要素水平均划分为3级。将构建的理论工具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课例《黄土高原》和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分析了初、高中地理视觉素养的教学现状。同时也发现,与传统的地图技能、地图能力和地图素养研究成果相比,它的教学实践适应性更强。第三章内容是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的开发与检验。以优化后的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作为测验目标依据,以Rasch模型作为工具编制的理论基础,参照威尔逊“四基石”模型,设计了测验工具开发程序。最终,根据测验细目表编制了6份测验工具,并采用小样本的定性试测和大样本量化试测进行检验。试测结果表明,项目和被试的拟合指数等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 Rasch模型质量参数的要求。然而,研究也发现了被试的分离度和信度比较低,一些项目拟合指数不理想,单维性指标超出了标准残差系数的范围,部分建构反应题的评分等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针对不足的地方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与经典测验理论相比,基于Rasch模型开发的工具具有客观等距性,克服了工具和样本的依赖性,更准确和稳定。因而,编制的测验工具可用于标准化测试,具有教学推广性。第四章重点是运用编制测验工具进行大样本测试。测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量化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地理视觉解码和视觉表达处于较高水平;视空思维和视觉转换处于中等水平;而视觉工具选择和视觉工具评价则处于较低水平。对地理视觉素养的学校差异、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地理视觉素养存在着显着差异,基本呈现学校层次越高、学生视觉素养水平越高的趋势。除了视觉转换素养,男、女生在其它方面的地理视觉素养差异均不显着。高三学生的地理视觉素养成绩显着高于高一和高二,但高一与高二之间并没有显着性差异。在结果讨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视觉素养的培育体系,即增强培育意识,树立整体的培育观念,实施精准分层的培育路径和混合培育方式,遵循中学生的视觉认知规律,采取问题驱动、知觉组织、组块化、联想与想象、层次化构建心理地图、脚本化等具体培育方法。第五章总结了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开了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黄淑茵[10](2019)在《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学是以“最近发展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指导角色,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协作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支架”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理解知识而提供的帮助。在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情,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为学生搭建能帮助其跨越“最近发展区”的“支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达到潜在的知识发展水平。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而通过研究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学习迁移理论,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能作为学习迁移理论实践的媒介,在设计支架时融入学习迁移的策略,搭建出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支架,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在研究、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将“学习迁移”与“支架式教学”相结合,将迁移理论落实到教学方法中,完善支架式教学模式;将迁移理论融合到支架的类型当中,划分支架类型,并依据迁移的类型和地理知识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最佳的支架类型,设计出六种促进迁移的支架类型,分别有认知结构强化支架、类比支架、范例支架、概括支架、概念图支架和问题支架,并提出不同支架类型的使用策略。本文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研究法和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进行实证研究,得知该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迁移能力,从而能提高地理成绩。而且能为地理教师提供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如何利用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发生地理学习迁移提供参考。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其优势,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二、谈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境外研究背景与现状
        2.国内研究背景与现状
    (二)研究意义和内容
        1.研究意义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概念界定
        1.多媒体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案例设计
    (五)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发现法
        3.多元智力理论
        4.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六)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小学《科学》地理内容需要多媒体辅助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
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一)课程目标分析
        1.科学知识目标
        2.科学探究目标
        3.科学态度目标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二)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主要概念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的时代背景和编写意图
        2.教材的编排体系
    (四)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2.适宜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遴选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组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启示
三、基于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学案例设计依据
        1.依据课程标准
        2.依据教材
        3.依据学情
        4.依据多媒体辅助教学特点
    (二)教学案例设计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规律指示性原则
        3.学生主体中心原则
        4.学习情境创设原则
        5.多媒体教学辅助性原则
    (三)教学案例设计内容分析
        1.教学案例设计主题的选择分析
        2.多媒体与小学《科学》地理内容结合点分析
    (四)教学案例设计
        1.《太阳系大家族》教学案例设计
        2.《火山和地震》教学案例设计
    (五)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1.依据课标选择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教学案例主题
        2.倡导科学探究
        3.多媒体辅助小学《科学》地理内容
        4.运用多媒体课件功能策略
四、教学案例实施
    (一)案例实施记录
        1.案例实施准备工作
        2.案例实施过程
    (二)案例实施反思与启示
        1.案例实施反思
        2.案例实施启示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案例分析一览表
附录2: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3:教学案例设计
致谢

(2)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2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3 空间尺度思想的内容及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3.1 空间尺度思想的内容
    3.2 空间尺度思想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4 空间尺度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1 空间尺度划分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2 空间尺度关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3 空间尺度效应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4 空间尺度选择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5 空间尺度推绎思想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
    4.6 总结
5 空间尺度思想应用在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5.1 教学过程中应以独特且典型的小空间尺度实例为材料载体
    5.2 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空间特异性与关联性的方法
    5.3 灵活采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农村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新课改革的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培养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四)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案例分析法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多媒体课件
        (二)地理核心素养
    二、理论基础
        (一)情境学习理论
        (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三)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章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现状调查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现状调查
        (一)调查样本选取
        (二)样本质量评价标准制订
        (三)调查结果分析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二)问卷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三、多媒体课件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原则和技巧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和技巧
        (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巧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和技巧
        (一)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原则
        (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技巧
第五章 教学案例
    一、基于多媒体教学的案例设计
    二、基于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案例分析
    三、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实证测验
第六章 结语
    一、基本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评审标准
附录B 初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情况调查
致谢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新课程标准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2.高中生认知特点对课堂导入的要求
        3.教育实习中对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思考与困惑
    (二)核心概念界定
        1.课堂导入
        2.优质课
    (三)文献综述研究
        1.关于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2.关于课堂导入手段的研究
        3.关于课堂导入内容的研究
        4.关于课堂导入时间的研究
        5.关于课堂导入主体的研究
        6.关于课堂导入功能的研究
        7.关于课堂导入原则的研究
        8.关于优质课的研究
        9.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一、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1.录像分析法
        2.课堂观察法
        3.访谈法
    (四)研究过程
        1.研究维度的建立
        2.研究对象的处理收集及编码
        3.研究框架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现状分析
    (一)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
        1.课堂导入方法针对性差
        2.课堂导入手段简单
        3.课堂导入内容单一
        4.课堂导入主体固化
        5.课堂导入时间掌握不当
        6.课堂导入功能不够全面
    (二)高中生物课堂导入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升
        2.教师的教学观略显守旧
        3.教师的生物专业知识储备不全面
        4.教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解落实不深刻
三、高中生物优质课导入的特征分析
    (一)导入方法呈现出导向性明显,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特征
        1.导入方法的总体情况
        2.导入方法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方法对比
    (二)导入手段呈现出传统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特征
        1.导入手段的总体情况
        2.导入手段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学习领域导入手段对比
    (三)导入内容呈现出聚焦学习主题,逻辑性强的特征
        1.导入内容总体情况
        2.导入内容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内容的对比分析
    (四)导入时间呈现出分配合理的特征
        1.导入时间的具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时间对比
    (五)导入主体呈现出师生双主体的趋势特征
        1.导入主体的总体情况
        2.不同领域导入主体的对比分析
    (六)导入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1.导入功能的总体情况
        2.导入功能的具体情况
        3.不同生物领域导入功能对比
四、高中生物课堂导入启示
    (一)基于课堂导入本身提出策略
        1.提高创新意识,注重导入方法多样性
        2.实现多种手段有机结合
        3.紧扣教学内容,提高导入内容的贴合度
        4.合理分配导入时间,增加课堂导入时效性
        5.在导入过程中体现师生双主体地位
    (二)提升高中生物教师课堂导入能力的建议
        1.提升课堂导入之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2.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树立正确的教师教学观
        4.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步改革,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分析
    1.4 论文研究方案
        1.4.1 创新之处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本教学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本教育理念和生本教学特点
        2.1.1 生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2.1.2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的特点
        2.1.3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的策略
        2.1.4 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的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第3章 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结果
    3.4 原因分析
        3.4.1 现实层面
        3.4.2 教师层面
        3.4.3 学生层面
第4章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原则、策略和模式
    4.1 初中地理生本教学的原则
        4.1.1 以生为本
        4.1.2 因地制宜
        4.1.3 突出地理学科属性
    4.2 初中地理生本教学的策略
        4.2.1 教师层面
        4.2.1.1 课堂氛围愉悦化
        4.2.1.2 教学内容情境化
        4.2.2 学生层面
        4.2.2.1 动态分层
        4.2.2.2 习惯养成
        4.2.2.3 过程活动
        4.2.2.4 小组合作
        4.2.2.5 先学后教
        4.2.2.6 任务驱动
    4.3 初中地理生本教学的模式
        4.3.1 新授课
        4.3.2 巩固课
        4.3.3 习题课
第5章 初中地理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学的实践应用
    5.1 实践中的教学案例
        5.1.1 新授课----立足生本,培养思维
        5.1.1.1 案例:长江
        5.1.1.2 案例分析
        5.1.2 巩固课----心中有图、学习不难
        5.1.2.1 案例一:团体赛营造竞争氛围,培养团队协作力
        5.1.2.2 案例二:地图过关,让学生心里有图
        5.1.3 习题课----养成习惯、提高成绩
        5.1.3.1 案例:“中考模拟卷”
        5.1.3.2 案例分析
    5.2 实践应用及分析
        5.2.1 实践应用
        5.2.2 实践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理教学现状教师访谈记录(4份)
附录2 地理学习情况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3 八年级地理生本教学实施效果问卷
致谢

(6)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第2章 微课的特点、分类、理论基础与资源来源
    2.1 微课的特点
        2.1.1 教学时间短
        2.1.2 教学内容少
        2.1.3 教学方式多
        2.1.4 教学练习精
    2.2 微课的分类
        2.2.1 课前预习型
        2.2.2 课上应用型
        2.2.3 课后巩固型
    2.3 微课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 微课的主要资源来源
        2.4.1 视频来源
        2.4.2 动画来源
        2.4.3 地图来源
第3章 初中学生空间思维障碍与成因分析
    3.1 初中学生个人空间能力不足
        3.1.1 空间思维能力成长不足
        3.1.2 空间定位定向能力训练不足
        3.1.3 学习动力不强
    3.2 地理教材对学生要求较高
        3.2.1 教材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3.2.2 教材对知识点安排联系生活不够紧密
        3.2.3 教材对部分内容描述过于精炼
    3.3 地理教师对空间思维能力重视不够
        3.3.1 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3.3.2 教学手段使用不当
        3.3.3 教学资源比较缺乏
        3.3.4 教学实践严重不足
第4章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4.1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定向能力
        4.1.1 指导学生形成一般定向方法
        4.1.2 指导学生掌握野外定向方法
    4.2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定位能力
        4.2.1 指导学生认知经纬网定位方法
        4.2.2 指导学生认知相对定位方法
    4.3 利用微课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4.3.1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概念形成原理
        4.3.2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空间变化规律
        4.3.3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知识探究过程
        4.3.4 指导学生认知地理实践应用知识
第5章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实践案例
    5.1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向能力案例设计——以“地图上判断两点间相对方向”为例
        5.1.1 教学目标
        5.1.2 教学重难点
        5.1.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5.1.4 微课视频课程解析
    5.2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案例设计——以“说出一个点的经纬度”为例
        5.2.1 教学目标
        5.2.2 教学重难点
        5.2.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5.2.4 微课视频课程解析
    5.3 微课手段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案例设计——以“认识地球的形状”为例
        5.3.1 教学目标
        5.3.2 学习重难点
        5.3.3 微课视频课程设计
        5.3.4 微课视频过程解析
第6章 微课教学提升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有效性评价
    6.1 评价技术路线与方法
    6.2 样本选取
    6.3 学业成绩方面
    6.4 地理主观能力方面
    6.5 师生访谈结果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Flash技术在泰国东卡中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Flash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一、理论基础
        (一) 建构主义理论
        (二) 认知主义理论
        (三) 多元智能理论
        (四) 教学设计理论
    二、设计原则
        (一) 观赏性
        (二) 质效性
        (三) 稳定性
第二章 Flash技术在东卡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一、语音教学
    二、词汇教学
    三、语法教学
    四、汉字教学
    五、文化教学
    六、Flash文件改编
第三章 东卡中学教学实践及反思
    一、汉语教学情况分析
        (一) 教学环境分析
        (二) 教学内容分析
        (三) 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 初一(1)文化课
        (二) 高三(1)班综合课
    三、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及其关系的概述
        二、啦啦操相关研究
        三、数字化辅助教学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调研法
        二、调查法
        三、数理统计法
        四、软件开发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花球舞蹈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相关特征分析
        一、分类依据
        二、手位动作技术特征
        三、手位动作规格
        四、手位连接运动形式
    第二节 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基本手位动作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二、辅助教师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广度
        三、丰富教学示范,增强动作视觉识别度
        四、呈现动作过程,降低教学内容难度
        五、有利自学自练,增强创新思维深度
        六、快速掌握动作,提升课堂教学满意度
    第三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教学辅助手段应用现状分析
        一、师资专业素质
        二、教学计划
        三、教学手段选用情况
        四、教学素材来源情况
        五、多媒体设备使用情况
        六、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
        七、学生对教学辅助手段使用的态度调查
        八、专家对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态度及意见
    第四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应用设计
        一、数字化教学需求分析
        二、学生特征分析
        三、数字化教学内容设计
        四、数字化教学模式设计
        五、数字化资源体系设计
    第五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原则
        二、系统内容结构设计
        三、系统素材设计
        四、系统功能设计
        五、系统界面UI设计
    第六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实现
        一、系统技术平台的选择
        二、系统人物造型的实现
        三、啦啦操37个基本手位动作制作
        四、系统人物动画的实现
        五、Unity3D在系统关键功能应用的实现
    第七节 系统发布
    第八节 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运用效果
        一、系统运用效果
        二、运用测试
第三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第二节 研究展望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与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背景
        三、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地理视觉表征
        二、地理视觉素养
        三、认知模型
        四、测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研究进展
        二、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架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一章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中学地理视觉表征的丰富意蕴
        一、表征的符号学解读
        二、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
        三、中学地理视觉表征的符号学结构
    第二节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
        一、认知心理学视域下的视觉认知过程
        二、地理科学视域下的视觉认知过程
        三、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形成的学习过程模型
第二章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结构框架及其教学应用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提炼
        一、基于学习过程的地理视觉素养提炼
        二、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地理视觉素养补充
    第二节 中学地理视觉素养的结构澄清
        一、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内涵、特征和构成
        二、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学习进阶
        三、基于专家咨询法的地理视觉素养结构修订
    第三节 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
        二、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
第三章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测验工具开发与检验
    第一节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编制的理论基础
        一、Rasch模型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Rasch模型的基本假设及要求
        三、基于Rasch模型的测量过程
    第二节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工具的开发
        一、测验工具的开发程序
        二、测验工具项目的设计
        三、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与优化
第四章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的测评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二、研究被试
        三、数据分析
    第二节 工具质量分析
        一、评分者信度
        二、总体统计
        三、单维性
        四、项目-被试对应
        五、项目拟合和误差
        六、项目评分等级结构
    第三节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不同层次学校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二、不同性别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三、不同年级学生测试成绩比较分析
        四、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验结果讨论
        五、基于一致性的地理视觉素养培育体系探讨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一、理论方面的结论
        二、实证方面的结论
    第二节 关于研究的讨论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基于认知视角的地理视觉素养结构框架”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二: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评试卷(初选)
    附录三: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评试卷(试测)
    附录四: 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测评试(正式)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10)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2017年版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1.1.2 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1.1.3 研究的确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学习迁移国内外研究概述
        1.2.2 支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具体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学习迁移与支架式教学概述
    2.1 学习迁移概念
        2.1.1 学习迁移的定义
        2.1.2 学习迁移的分类
    2.2 支架式教学概念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学习迁移的理论基础
        2.3.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应用建议
    3.1 学习迁移与支架式教学的联系
    3.2 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支架类型
        3.2.1 认知结构强化支架
        3.2.2 类比支架
        3.2.3 范例支架
        3.2.4 概括支架
        3.2.5 概念图支架
        3.2.6 问题支架
    3.3 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的应用技巧
        3.3.1 支架的搭建和撤离要及时恰当
        3.3.2 情境构建要生活化和形象化
        3.3.3 效果评价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为主
第四章 高中地理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4.1 调查前期准备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与时间
        4.1.3 调查问卷编制
    4.2 数据回收与采集
    4.3 结果分析
        4.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4.3.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4.4 小结与建议
        4.4.1 小结
        4.4.2 建议
第五章 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研究方法与过程
        5.1.1 实验对象
        5.1.2 实验教材与教学内容
        5.1.3 实验过程
    5.2 教学案例分析
        5.2.1 教学内容之间的迁移
        5.2.2 教学思想的迁移
        5.2.3 迁移类型的实现
    5.3 实验后测试题
第六章 实验研究效果分析
    6.1 学生方面
        6.1.1 学生问卷调查
        6.1.2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6.1.3 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6.2 教师方面
        6.2.1 教师访谈
        6.2.2 访谈结论和应用建议
    6.3 效果分析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谈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小学《科学》地理内容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D]. 乌云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地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体现[D]. 耿卓琳.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农村初中地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以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为例[D]. 殷文华. 河南大学, 2020(02)
  • [4]高中生物优质课课堂导入特征及启示 ——以30节优质录像课为例[D]. 李美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以镇江市某中学为例[D]. 张璋.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6]运用微课手段提高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研究[D]. 魏政.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Flash技术在泰国东卡中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D]. 韦颖莹. 广西大学, 2019(01)
  • [8]啦啦操基本手位动作数字化教学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李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中学生地理视觉素养:结构与测评研究[D]. 侯德娟.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10]促进迁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淑茵. 广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多媒体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