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那弯弯的弓

雨中那弯弯的弓

一、雨中,那弯弯的弓(论文文献综述)

李慧颖[1](2020)在《中国流行音乐在世纪之交的发展》文中认为

郑丽慧[2](2017)在《流行歌曲课程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流行歌曲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文化形式,但他们往往只是借助流行歌曲来舒缓情绪,只是为了听歌而听歌,为了追随潮流而听歌。他们往往忽视了歌词所具有的语言、修辞意义,忽视流行歌词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初中语文既要提高学生在语言文字上的知识积累和运用水平,又要培养学生在汉语言文学方面的修养。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往往只靠教师的说教,因此教学效果不佳。而流行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发流行歌曲中的课程资源,并恰当地应用于阅读、写作等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流行歌曲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的特点,让教学与流行歌曲密切结合起来,就可能使单调乏味的语文教学生动、灵活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引言部分论述了选题的缘起及意义,阐述了流行音乐的概念、发展及特征。分析了流行歌曲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流行歌曲的语文教学价值分析”,分析了流行歌曲吸引中学生的原因以及流行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第二章“流行歌曲中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从修辞的角度深入发掘了流行歌曲中蕴含的语言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并举例论证;从现代流行歌曲中将古典诗词整首谱曲,歌词中对优秀诗词的引用和化用两个方面说明了流行歌曲中的诗词元素;并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的要求,对流行歌曲中可用于语文教学的励志、情感教育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三章“流行歌曲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运用教学案例论证了流行歌曲在散文、小说、诗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第四章“流行歌曲在写作教学的应用”,从写作教学中的素材、主题的搜集运用和在写作语言训练三个方面论证了流行歌曲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流行歌曲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朱一帆[3](2017)在《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流变论》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是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浮沉轨迹和艺术演变趋势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嬗变密切相关。因此,为呈现出百年来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流变,本文特选取现代女性意识作为核心进行观照与统摄。通过揭示现代女性意识流变下,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在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彰显百年来女性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在本文的第一章,也就是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转型期(1912-1936),由于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历史语境的转型,造就现代中国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由传统的闺阁意识向现代女性意识转变。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她们一面向外观照,或书写着女性视域下的现代民族国家观念、或以审美无功利视角审视大自然;一面向内审视自身,抒发现代女性友谊。现代女性意识觉醒、女性对公共空间的拥抱,也促使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突破了传统诗词题材的局限,拓展了现代女性旧体诗词题材在公共空间方面的表现。至于诗艺变革方面,她们或大胆用现代语言入旧体诗词、或“用旧瓶装新酒”激活古典意象,从容表达女性现代感受。在本文的第二章,也就是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中兴期(1937-1949),由于抗战现实政治时势的影响,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进一步深化。她们向外进一步拓展叙事视域,着重表达了女性视域下的抗日救亡理念;她们也向内进一步审视自身,或书写女性流亡体验、或书写现代爱情体验、或书写现代母女关系。在题材方面,现代女性意识的深化,促使她们不再满足于将视线放置在对旧体诗词空间的拓展上,她们开始将视线转向时间领域,通过以线性时间观念观照现代战争,她们书写了女性自身的成长历程、书写了现代战争的宏大叙事、抒发了对故乡“往事不可追”、现如今乡村生活“今日难停留”的苦涩。在诗艺取向方面,深化的现代女性意识,明晰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促使她们在旧体诗词中以高频的疑问句式,醒目表达自身观点,或者直接以女性身体意象表现自身独立看法。在本文的第三章,也就是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分流期(1949-1976),大陆与海外华裔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出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形成了二水分流的女性诗词艺术景观。具体就中国大陆而言,“延安经验”在建国后的延续,促使大陆中国女性的现代女性意识异化。她们或书写“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政治豪情、或书写花木兰式女英雄、或书写被压抑的生命体验,这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便是主流女性诗词的政治化写作特征与边缘女性诗词的个人化写作特征。具体就港澳台及海外地区而言,相对宽松的历史语境,使得她们多彰显出明晰的现代女性意识认同感。她们或书写漂泊困境与女性生命焦虑、或书写离散体验与中华文化认同、或书写异域风情与西方文化认同。在本文的第四章,也就是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复兴期(1977年以来),由于中国内地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复苏,尤其是新世纪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在语言、意象、题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具体而言,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复苏过程,伴随着女性诗词创作主体重新探索由“人”向“女人”再向“个人”的女性意识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她们或书写对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反思、或书写对现代爱情的呼唤与反思、或书写对现代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感悟。这在题材方面的表现,便是突破了“毛泽东时代”单一化的旧体诗词题材局限,逐渐走向多样化。至于艺术特征方面,也呈现出诗歌语言的日常化以及古典意象重塑的特点。在本文的余论部分,着重以“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视角观照了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创作,揭示了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在“创化”方面的成果,并以“天人合一”传统创化为代表集中进行阐释。最终指出,现代女性旧体诗词对于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现代中国小说、散文、诗歌一道,共同丰富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研究,而这一研究路径,同时也是重现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的必由之路。

曹桦[4](2015)在《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1978年到2014年为时间界限,在三十多年中国大陆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的变迁中,对流行歌曲的审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流行音乐的文化解读和审美分析两个层面的历史梳理,及其与社会文化思潮与文化心理的互动阐释,来透视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审美文化规律及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论文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发展的角度,梳理三十多年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整体特征,着重分析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外部文化空间变化的关系;第二章重点从三十多年流行歌词的抒情主体的主体形象、精神姿态、文化意识三个层面,来透视流行歌曲如何呈现三十年社会文化精神的变迁,由之折射抒情主体在集体与个人、历史与当下、城市与乡土等多重文化与精神空间中的困惑、迷茫与成长,并进一步探寻歌词中所折射的文化症候;第三章以上述两章的文化轨迹为宏观视域,对三十多年流行歌曲的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进行审美文化解读,从类型、意象与曲式三个层面,来把握三十多年流行歌曲内在的形式流变;第四章则从横向的互动视域,透过当代文化结构和环境,来分析其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审美张力和艺术形态的影响,力图从更高的层面上探索三十多年流行歌曲发展演变内在的逻辑。本文的结论认为,三十多年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和审美流变,可以作为我们观察音乐与时代、音乐与社会、音乐与精神之间的关联并从中窥探当代中国社会精神和意识的变迁的镜像: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几年,人文精神一度重新唤起,有着对于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的表达和叩问,但是近年来由于大众文化环境的整体变迁,流行歌曲也出现浮夸、恶俗等价值缺失的突出问题。当代流行歌曲的创作,应表现出本土化的人文精神,加重人文精神的分量,使失重的人文精神回复到它应有的位置。

缪文姬[5](2011)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行动》文中研究指明在职业教育领域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着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语文学科闪耀出创新的火花?作者从课堂教学、写作训练、课外活动三个方面谈一些见解。

张漫[6](2010)在《论现代汉诗的美育价值及其实施途径》文中指出意识形态的一体化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导致了语文教学中认知、记忆、复述等低效、重复的言语行为盛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创造活力,这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培养与打造青少年艺术、审美地驾驭母语的能力以提升汉语的品质与创造活力严重失调。本文以现代汉诗为研究对象,并联系中国诗教传统、现代汉诗创作的发展与当代诗歌教育的现状,论述现代汉诗的审美教育价值,包括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塑造完美品格、养历言语生命激情的内涵之美与个性、活力、音韵等形式之美,它是不同于古典诗歌、外国诗歌、散文等文体的现代汉语的最佳载体,从而得出现代汉诗是语文教育的本体(基本内容)之一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倡导美读、品读、作诗等现代汉诗教学的基本方法,从知识拓展与教学语言技能两个维度提高教师的现代汉诗教学素养,让学生在诗性汉语的语境中学会欣赏、品位、创生语言,并久而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方式,形成不同于他人、又不可轻易被他人复制的言语风格。此外,为了更好得实施现代汉诗教学,结合现代汉诗发展的现状与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我们以打工诗歌为主题开发了一组校本课程,为现代汉诗教学提供了范式。

吴氏惠[7](2010)在《越—汉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越南语和汉语都有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的重叠方式。其中,形容词重叠是数量最多、形式最为复杂、语用功能最为丰富的一种。本文主要从语音及语义这两个角度去研究越-汉形容词重叠。本文对比分析的结论建立在对越语和汉语形容词重叠语音及语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在语音对比方面,本文通过重叠词的音节、音变、重音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就完全重叠方式而言,越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变化发生在音节内部的成分(韵尾、声调)而汉语的语音变化只发生在声调及音变(轻声、儿化)方面。越语的部分重叠方式是汉语重叠词所不具备的。越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特征及语音变化遵循较严格的语音规律,而汉语的语音变化比较自由,未受到严格语音规律的制约。在语义对比方面,本文从越-汉共有重叠方式所表达意义的异同进行对比。本文通过重叠词与原形词语义的比较以及重叠词在具体语境当中的的使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越-汉形容词重叠在语义上有很多相同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相同之处为:两种语言的形容词重叠的语义都富有感情色彩;越-汉多音节形容词重叠(AABB式、ABAB式、ABA’B’式)重叠后都不改变原形词的意义而更强调原形词的意义。越语的AA式重叠在语音上就明显体现出其意义方面的轻微程度。而汉语AA式所表达的轻重程度尚有争论。这表明越-汉AA式重叠存在一些差异。越语AA式中,有部分原形词可以产生两种相反意义的重叠词,一种表示语义轻微,一种表示语义加强。汉语AA式不存在这类现象。这是越-汉形容词重叠差异较为显着的地方。另外,越语一个原形词(形容词)可以产生不同意义的重叠方式:’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不仅如此,在越语的部分重叠方式里还可以有不同意义(甚至褒贬不一)的重叠词。这种现象,也是越语所独有的,汉语中也不存在。这是越语与汉语形容词重叠最大的不同之处。迄今,越语学界尚未对越语形容词完全重叠、ABB式进行统计及细致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因此,除了对这两种重叠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外,本文还对越语的这两类重叠词做了一个较为细致的统计表(详见附录1和2),这也是本文试图做出的研究贡献。

文舟,凤雏[8](2009)在《天马传奇前传 三国风云再现 天马遽起狂飙》文中研究说明楔子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上发生前所未有的浩劫。奸臣董卓乱权,残暴不仁,天怒人怨,群雄并起讨伐。公元192年,董卓身死,才华横溢的尚书蔡邕因一声叹息被司徒王允处死。继而董卓部将李催、郭汜以报仇为名占领长安,争相挟持献帝而发兵互斗,洛阳大火,宫室皆被烧毁。李、郭从西凉带来的士兵多为胡羌,趁机烧杀抢掠,人头挂满马鞍。

王巧平[9](2008)在《聚一焦点,抒人间真情——亲情类作文的升格例讲》文中研究说明【病文及剖析】我的外婆武阳中学八(2)班梁宏我的外婆已经八十几岁了,黑发上已经披上了厚厚的霜。时光流逝,但外婆的笑容,对我的关爱却从未改变。满脸的皱纹,刻下了她生活中的

史庭宇[10](2007)在《元代湖南散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就整个元散曲的研究来说,地域性和群体性研究始终是最薄弱的。作为元散曲组成部分的元代湖南散曲,零星而分散,目前尚无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而且,研究的方法和视角度大都没跳出社会学和文艺写作学范畴。本文拟采用考证与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全面整理和解读元代湖南散曲,力求展现其整体风貌,并从湖湘这一地域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和揭示元代湖南散曲具有的特质。故而,本文的撰写具有文献整理、文本价值挖掘和地域文学特质的文化观照三重意义。本文在整理解读元代湖南散曲时,依据不同的作家类别和文本形态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一是对湖南本土散曲作家,考证其生平创作,分析其全部作品;二是对流寓湖南的散曲作家,考证其做官寓居湖南或客游湖南的时间,分析其表现湖南文化生活的散曲作品;三是对未到湖南的散曲家写的涉及湖南文化生活的散曲作品或曲句,采用先归类后分析的研究方法。在用湖湘文化观照元代湖南散曲时,则主要从湖湘文化对元代湖南散曲作家、作品的具体影响入手,揭示其湖湘意蕴特质。

二、雨中,那弯弯的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雨中,那弯弯的弓(论文提纲范文)

(2)流行歌曲课程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流行歌曲的概念、发展及特点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流行歌曲的语文教学价值分析
    第一节 流行歌曲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流行歌曲能吸引中学生的原因分析
        二、流行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节 流行歌曲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第三节 流行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二章 流行歌曲中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
    第一节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修辞元素
        一、语音修辞
        二、词语修辞
        三、语句的修辞
    第二节 流行歌曲中的诗词元素
        一、整诗谱曲成歌
        二、诗词在歌词中的引用和化用
    第三节 流行歌曲中的情感教育内容
        一、励志教育
        二、情感教育
第三章 流行歌曲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在散文和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在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 流行歌曲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在写作素材和主题中的运用
    第二节 在写作语言训练中的运用
        一、用在文章的开头
        二、用在文章结尾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流变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与分期
        1、“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的界定
        2、“现代女性意识”的界定
        3、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分期
    二、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1、研究现状
        2、选题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转型(1912-1936)
    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转型的历史语境
        一、政治语境:从晚清到民国的建立
        二、文化语境: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性的生成
        三、文学语境:文学革命·新诗·旧诗
    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女性表达
        二、现代女性友谊的自由抒发
        三、现代自然意识的审美观照
    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题材拓展
        一、中国古代女性诗词题材的局限性
        二、现代社会政治空间的介入
        三、现代城市生活空间的开拓
    第四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诗艺变革
        一、现代语言的引入与古典节奏的坚守
        二、古典意象的激活与现代意境的生成
第二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中兴(1936-1949)
    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兴的历史语境
        一、政治语境: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二、文化语境:民族主义文化的复归与高涨
        三、文学语境:“民族形式”讨论与旧体诗词的再兴
    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深化
        一、抗日救亡的女性表达
        二、战乱中女性流亡体验的诗词书写
        三、战乱中现代爱情体验的诗词书写
        四、战乱中现代母女关系的自我审视
    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的题材聚焦
        一、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与战争
        二、战争与女性成长题材的开掘
        三、战争与社会政治题材的女性诗词
        四、战争与现代乡土题材的女性诗词
    第四节 战争年代女性旧体诗词的诗艺取向
        一、高频的疑问句类修辞
        二、繁多的女性身体书写
第三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分化(1949-1976)
    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分化的历史语境
        一、政治语境:统一·批判·分离
        二、文化语境:本土·现代·西方
        三、文学语境:合法性·认同感
    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
        一、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
        二、现代女性意识的认同
    第三节 分化年代女性旧体诗词的风格类型
        一、主流女性诗词的政治化写作
        二、边缘女性诗词的个人化写作
        三、港澳台及海外女性诗词的离散写作
第四章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复兴(1977年以来)
    第一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复兴的历史语境
        一、政治语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
        二、文化语境:消费主义文化浪潮与民族主义文化思潮
        三、文学语境:新旧之争与诗词媒介的繁荣
    第二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复苏
        一、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反思
        二、对现代爱情的呼唤与反思
        三、现代女性个体生命体验的书写
        四、海内外交流中女性自我身份的确证
    第三节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题材的多样化
        一、从单一走向多样化
        二、当代社会时政题材的广泛开启
        三、当代城市生活题材的深入观照
        四、当代乡土生活题材的别样审视
        五、当代域外生活题材的崭新书写
    第四节 复兴时期女性旧体诗词创作的艺术特征
        一、日常化的诗歌语言
        二、古典意象的解构与重塑
余论: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参考文献
附录: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人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后记

(4)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中国大陆流行歌曲发生发展与变迁的文化轨迹
    第一节 风从东南来:打破坚冰与文化思想的解放
    第二节“西北风”与民族意象的弥散:传统回望与文化寻根
    第三节 个体追求与精神变异:都市吟唱与消费社会的崛起
    第四节 精神抽空与形式拼贴:新世纪流行歌曲的“唯美主义”与娱乐至死
第二章 中国大陆流行歌曲抒情主体与精神姿态的演变
    第一节 从“大我”、“小我”到“私语”:抒情主体与意象的演变
    第二节 从立志到励志:精神姿态的变化
    第三节 从乡土到城市:空间迁移与真情演绎
第三章 中国大陆流行歌曲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发展
    第一节 类型发展
    第二节 意象演变
    第三节 曲式探索
第四章 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结构与审美张力
    第一节 现代与怀旧的审美张力
    第二节 世界与民族对话中的审美张力
    第三节 边缘与主流互动中的审美张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后记

(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行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从“教”这方面说, 要打破那种课堂封闭式的传统授
    (二) 从学生“学”的方面来说, 要摒弃人为的“设限”, 还学生一个自由思维的空间。
二、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 句段写作训练。
        1. 一座古桥连接着两岸, 桥下是潺潺的溪水。
        2. 一弯月牙悬挂在茫茫的夜空中, 淡淡的云彩从月牙的身旁轻轻地飘过。
        3. 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 一会儿躲进云间, 一会儿又撩开面纱, 露出娇容, 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4. 那弯弯的月牙儿, 可是勤劳的牛郎挂在天上的一把镰刀吗?
    (二) 篇章的写作训练。
三、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6)论现代汉诗的美育价值及其实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现代汉诗相关问题界说
    (一) 现代汉诗概念界定
        1. 诸家论诗歌
        2. 从新诗到现代汉诗
    (二) 现代汉诗与新诗的比较
        1. 界定标准
        2. 文学样式
        3. 表达内容
    (四) 现代汉诗与诸文体的区别
        1. 现代对古典的批判继承
        2. 中外诗歌的相互借鉴
        3. 诗歌与散文的交错区别
二、现代汉诗教学的渊源、基础和现状
    (一) 渊源:历史悠久的诗教传统
    (二) 基础:百花齐放的发展规模
    (三) 现状:欣欣向荣的教育现状
三、现代汉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一) 审美价值之一:内涵之美
        1. 创造思维的培养
        2. 完美品格的塑造
        3. 言语激情的历练
    (二) 审美价值之二:形式之美
        1. 独特创新的个性美
        2. 激情四射的活力美
        3. 悦耳动听的音韵美
四、美育视野中的现代汉诗教学
    (一) 美读——审美陶冶的内在升华
        1. 美读的渊源与价值
        2. 艺术巧妙的美读指导
        3. 丰富多样的美读形式
    (二) 品读——诗性语言的涵泳咀嚼
        1. 意境优美的古今诗歌品读
        2. "大海"题材的中外诗歌品读
    (三) 作诗——言语训练的有效载体
        1. 今译古诗:内外节奏的双方互补
        2. 诗性表述:艺术表达的双向互动
        3. 仿诗写作:语言形式的双层训练
    (四) 诗歌校本课程——打工诗人郑小琼
五、现代汉诗教学与教师审美素养
    (一) 完善的知识结构
    (二) 精专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诗歌文本
附录二课堂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越—汉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对象、基本思路及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越南学界越语重叠词研究现状
        1.3.2 中国学界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现状
        1.3.3 越-汉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
第二章 越-汉形容词重叠的语音特征
    2.1 越南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特征
        2.1.1 单音节重叠词
        2.1.2 三音节重叠词(AAA式)
        2.1.3 四音节重叠词
        2.1.4 ABB式形容词重叠
    2.2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音特征
        2.2.1 AA式单音节形容词重叠
        2.2.2 AABB式双音节重叠词
        2.2.3 ABAB式重叠词
        2.2.4 A里AB式重叠词
        2.2.5 ABB式重叠词
第三章 越-汉形容词重叠语音对比分析
    3.1 越南语和汉语共有的重叠方式
        3.1.1 越-汉AA式单音节重叠词的语音对比
        3.1.2 越-汉AABB式的语音对比
        3.1.3 越语ABA’B’式与汉语ABAB式的语音对比
        3.1.4 越语Aa/a/o'AB式与汉语A里AB式的语音对比
        3.1.5 越-汉ABB式的语音对比
    3.2 独属于越语的重叠方式
        3.2.1 单音节部分重叠词
        3.2.2 三音节重叠词(AAA式)
第四章 越-汉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4.1 越南语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4.1.1 单音节完全重叠词(AA式)
        4.1.2 单音节部分重叠词
        4.1.3 三音节重叠词
        4.1.4 四音节重叠词
        4.1.5 ABB式形容词重叠
    4.2 汉语形容词重叠的语义特征
        4.2.1 AA式形容词重叠
        4.2.2 AABB式形容词重叠
        4.2.3 ABAB式形容词重叠
        4.2.4 A里AB式形容词重叠
        4.2.5 ABB式形容词重叠
第五章 越-汉形容词重叠语义对比
    5.1 越-汉共有重叠方式在语义上的异同
        5.1.1 越-汉AA式语义的对比
        5.1.2 越-汉AABB式语义的对比
        5.1.3 越语AB A’B’式与汉语ABAB式语义的对比
        5.1.4 越语Aa/a/o'AB式与汉语A里AB式语义的对比
        5.1.5 越-汉ABB式语义的对比
    5.2 独属于越语的重叠方式
        5.2.1 单音节部分重叠词
        5.2.2 三音节重叠词(AAA式)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的结论
    6.2 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6.2.1 在对越南学生的汉语教学领域
        6.2.2 在对中国学生越语教学领域
附录1:越语形容词单音节完全重叠(AA式)表
附录2:越语ABB式形容词重叠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 我心中的华师大

(10)元代湖南散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元代湖南散曲概况
    一、元代湖南地域界定
    二、元代湖南散曲的发展情况
    三、元代湖南散曲的特质
第二章 元代湖南本土曲家曲作
    一、“一世之雄”冯子振
        (一) 生平与创作
        (二) 曲作解读
    二、“谱写绝唱”赵岩
        (一) 生平与创作
        (二) 曲作解读
    三、“讥时名家”张鸣善
        (一) 生平与创作
        (二) 曲作解读
第三章 元代流寓湖南的曲家曲作
    一、做官寓居湖南的曲家曲作
        (一) 徐琰
        (二) 卢挚
        (三) 刘致
        (四) 贯云石
        (五) 陈草庵
    二、客游湖南的曲家曲作
        (一) 白朴
        (二) 姚燧
        (三) 马致远
        (四) 乔吉
        (五) 张可久
        (六) 赵善庆
        (七) 孙周卿
第四章 未至湖南的曲家涉及湖湘的曲作
    一、较完整表现了湖南文化生活的散曲
        (一) 元人咏“潇湘八景”散曲
        (二) 相对较多内容涉及湖南文化生活的散曲
    二、只言片语涉及湖南文化生活的散曲或曲句
        (一) 涉及湖湘的人(神)、地、景、物的曲作或曲句
        (二) 涉及有关楚文化的曲作或曲句
第五章 元代湖南散曲的湖湘意蕴
    一、湖湘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湖湘文化对元代湖南散曲的影响
        (一) 湖湘文化对元代湖南散曲作家的影响
        (二) 湖湘文化对元代湖南散曲作品的影响
    三、元代湖南散曲对湖湘文化的能动作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雨中,那弯弯的弓(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流行音乐在世纪之交的发展[D]. 李慧颖. 辽宁师范大学, 2020
  • [2]流行歌曲课程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 郑丽慧.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9)
  • [3]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流变论[D]. 朱一帆.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7)
  • [4]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1978-2014)[D]. 曹桦. 暨南大学, 2015(06)
  • [5]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行动[J]. 缪文姬. 考试周刊, 2011(88)
  • [6]论现代汉诗的美育价值及其实施途径[D]. 张漫. 浙江师范大学, 2010(04)
  • [7]越—汉形容词重叠对比研究[D]. 吴氏惠.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 [8]天马传奇前传 三国风云再现 天马遽起狂飙[J]. 文舟,凤雏. 今古传奇(武侠版下半月版), 2009(06)
  • [9]聚一焦点,抒人间真情——亲情类作文的升格例讲[J]. 王巧平.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Z1)
  • [10]元代湖南散曲研究[D]. 史庭宇. 广西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雨中那弯弯的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