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对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一、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蔡嘉炜[1](2021)在《破产法视野下的企业经营者保证:经济解释与立法进路》文中研究说明企业经营者保证属于一种重要的信贷融资增信安排,其制度初衷在于缓释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问题并约束内部人的投机主义行为。然而,在当前以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国有和民营企业信贷融资市场二元化环境下,银行等信贷债权人基于节约信贷尽调成本等目的考虑,往往易于滥用此等经营者保证安排来"架空"有限责任原则,但这却会导致财务风险的过度转嫁,长期以往将使得企业经营者事前投资不足。在其制度成本显着超过其收益的情况下,"此时作为第二重有限责任的个人破产免责机制的引入",替换为"引入作为"第二重有限责任"的个人破产免责机制,将有助于重新平衡其中的利益失衡关系,并促使银行做出负责任的信贷决策。为此,未来我国在个人破产免责规则设计上应秉持"宽严相济"立场,避免反过来提升民营企业的信贷融资壁垒的同时,还有助于更好地帮助企业经营者缓冲商业下行风险,从而改善我国的营商环境。

万东灿[2](2020)在《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核心。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深度调整,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把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能否掌握核心技术,能否不在关键领域受制于人,只有靠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内忧外患,企业创新资金不足,种种迹象表明融资约束严重是制约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对财政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重视。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与市场,财政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体。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金融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引领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目前学界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式,围绕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发挥作用,作用效果如何以及如何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等问题,系统性的研究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作用机制、功能优势以及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作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本文的研究具体通过以下部分展开:一是通过梳理关于财政政策和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作用影响,以及产权性质、企业规模等企业内部特征对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影响的国内外文献,为后续分析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提供文献支撑。二是通过梳理与本文研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学理论、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和政策性金融理论,从而把创新的双重属性和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机制相对接,并构建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为财政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分工与协同配合提供理论支持,并为系统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机理和作用优势打下理论基础。三是系统性分析在新时期,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定位领域、作用要素、分工机制和功能优势。从理论角度提出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而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好财政与金融的协同优势,实现政策性、市场性和专业性的统一,有效分担企业创新面临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四是从现实出发,分析作为履行政策性金融职能主体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及在支持过程中的全面风险管理,和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论证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厘清了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五是基于理论和现实构造实证模型进行分析。以符合“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的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金融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支持作用。同时结合企业内部异质性特征,包括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龄因素,探究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金融对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国有产权性质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而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显着。企业规模增长对政策性金融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显着,但能够显着提升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企业年龄增长对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对于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抑制作用不显着。六是以进出口银行支持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为案例,结合前述理论与实证分析,剖析进出口银行在支持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的定位、措施和效果。探讨进出口银行在提升国有船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并借鉴造船强国日韩的国际经验,为后续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参考。基于上述研究分析,本文得出重要结论,具体如下:首先,创新的双重属性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和市场的结合体,具有财政和金融的组织协同机制。政策性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分担创新风险,在专业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其次,政策性金融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支持效果还不够理想,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年轻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和覆盖面相对不足,精准高效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最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存在摇摆,经营管理和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到位。相关政府部门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措施,经营授权,监管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着政策性金融作用优势的发挥。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从优化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措施、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和完善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支持入手,为更好的发挥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出一揽子综合改进方案:一方面,政策性金融须以企业为中心,明确分工定位,分层分类支持企业创新,同时不断创新支持方式,优化评估体系,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商业性金融的全面合作。另一方面,政策性金融机构须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同时,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授权、监管和激励措施等方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高锐[3](2020)在《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文中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各类金融风险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中国金融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显出来。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举措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又出现政策持续放宽导致的局部领域杠杆率快速回升的问题。为什么“防风险”政策和行动会加剧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随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和举措会再度引发风险?从公共治理学科的视角看,“防风险”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不能实现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解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涵,给出推动“防风险”背景下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答案。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间的矛盾,其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政府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二者的协调本质上涉及金融体制结构改革、政府经济金融职能重新定位、政府金融管理权力分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出如何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答案。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各类金融活动主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维护金融稳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相互关系,以及治理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和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治理”的概念和框架更加适用于解释和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事务管理活动和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蕴意是健全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塑造现代金融治理能力,即实现国家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本文所探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金融风险可控,包括实现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业务等的良好治理,同时,把握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就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源源活力、为金融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论,构建现代化金融治理框架,对缓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的突出矛盾、实现两者的统一与平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旨向是要求政府履行现代金融治理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干预边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有为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到“金融治理”的转变、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即如何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文章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化的实践状态,通过建构现代金融治理分析框架,考察其中存在的金融治理偏差和失灵问题,继而寻求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窄,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民营企业贷款份额,从而加剧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文章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就是要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推动传统的金融监管范式向金融治理转变。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制度、金融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主体、金融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是政策供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动员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通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金融治理中的部门整合和多元融合。再次,文章认为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情况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表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前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变化,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类型、信用甚至隐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金融风险与融资水平不同,以及抑制金融业发展造成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出现不协调、不适应。其原因在于金融治理制度、体制、政策、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出现问题与偏差,以及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治理失灵。本文从金融治理偏差与失灵两个理论分析维度出发,通过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归因分析结构,系统地揭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一般规律。最后,本文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金融治理偏差与矫正金融治理失灵。其一,采用多元化治理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治理手段科技化,丰富已有治理理念。其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其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其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进程,为金融治理得以实现提供各种制度机制支持。其五,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其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等金融治理各项体系,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李竞[4](2020)在《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稳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我国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中,不仅创造巨大经济财富,也为人们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更是在不断延伸的投资领域,促进我国科教水平的提升。然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先天不足和外部环境限制等原因面临诸多融资障碍,极大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就传统融资渠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创始人投入资金、银行贷款及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持续的资金需求与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相背而行,融资障碍极大挫伤了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因此,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背景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理论基础,以AB存储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为切入点,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文献与企业融资相关理论进行基本概述。接着,说明AB存储公司公司基本情况、财务情况、资金供需情况及融资方式等。然后,结合AB存储公司融资现状,提出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并从公司内外两个层面分析导致其融资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AB存储公司的融资问题,从内部环境出发,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本文认为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主要包括内源融资不足、银行贷款担保物限制大及手续繁琐、非银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较高、主板上市融资难度大、融资管理水平较低等,并结合AB存储公司中小企业性质,从我国新设科创板市场以及广东省建立中小企业线上融资平台等外部环境变化,为AB存储公司解决融资问题提供新视角,力求促进其更好发展。此外,与AB存储公司同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存在部分共性,笔者通过对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分析,以期为同行中小企业提供一定借鉴。

陈秀琴[5](2020)在《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但是困扰其多年的融资难题至今仍未解决。近些年,我国政府制定诸多政策,以提升金融业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然而,由于金融体系和银行体系的特殊性,银行仍然对中小企业形成信贷配给。企业信贷可得性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贷配给现象的发生,而信息不对称是信贷配给的前提,基于此,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研究视角,分析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对有关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将影响因素聚焦于三个层面:企业、银行和银企关系。然后选取深交所2008-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作为样本,应用多元回归法实证检验上述因素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提高可能增加中小企业不利信息的披露,导致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2)抵押贷款模式易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而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3)银行规模和银行创新活动会影响其收集、传递中小企业信息的成本和效率,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银行竞争会导致资金需求方转换贷款银行,提高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4)良好的银企关系有助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搜集和传递,因此不论银企关系长度、深度还是银企关系规模均正向显着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5)分组研究表明,大银行在关系型贷款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中小银行规模的扩大和创新活动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更为显着。根据实证结果,本文从寻求抵押贷款模式的转换机制、引导银行间的合作、激励银行培养创新意识、培养银企信任关系和加强不同类型银行对关系型贷款的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蔡美姣[6](2019)在《邮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以邮储银行S市分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创造力。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挥的作用,并着力解决其面对的困难,通过进一步研究制定减税降费,简化工商登记手续,解决企业用人养老社保等举措,创建合作等多项政策来缓解当前困难,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备受关注,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均出台较多扶持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对其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都不断加深,对中小企业各项政策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但因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我国中小企业当前也面临较多的困难。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资金方面一直是中小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质量,迫在眉睫且意义深远。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比国外起步晚较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陆续显现出来,但始终存在着资金需求。而商业银行受我国前期各项政策倾斜影响,始终将大型国企、央企等作为其重点服务对象,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够重视。受国内政策和经济形势影响,各家商业银行逐步将重心转移至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上来,商业银行在营销策略调整上面需花费的精力会有所增加,务必找到适合自身并且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营销策略,才能使自己在金融领域的业务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本论文研究对象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文简称“邮储银行”)S市分行,研究内容是S市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策略。本文从邮储银行S市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营销现状为基点,结合工商管理学中的PEST分析法、7Ps营销理论等知识,对S市分行现阶段中小企业业务营销中使用到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人员策略和过程策略进行优劣势分析,再切实考虑该分行实际情况和S市内外部经济环境,着力突出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小微”的战略定位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最后以7Ps为基点,提出关于信贷产品、利率优定价、市场渠道、促销方式、授信流程和人员队伍共6个维度的优化营销策略的建议。本文认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下,邮储银行S市分行要想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取得跨越式发展,优化提升当前的营销策略是行之有效的。希望通过以上具体详尽的建议能为S市分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帮助。同时,本次选题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其他兄弟分行及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叶子菁[7](2019)在《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小微企业作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活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等多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小微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小微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和紧迫,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问题。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根据近年来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了制度建设,但是许多新法律条款可操作性仍然不够或者无法从根本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小微企业这一主体进行银行融资的特点和现状,结合我国关于融资制度的规定和银行职能,梳理国外先进经验,从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促进小微企业进行银行融资,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和发展提供可靠法律保障,创造公平、有效银行融资环境。这也是经济法追求实质公平正义的应有之意。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一般理论。首先对小微企业进行法律界定和特征分析,其次阐述了小微企业当前的融资需求及特点,最后分析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现状和法律规定及不足的分析。首先阐述了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缺口大、贷款成本提高、缺乏专门的金融产品,贷款条件严苛的现状。接着从小微企业自身和银行两个层面分析形成银行融资困境的原因。最后对相关法律规定及不足进行阐释,认为在贷款担保制度、征信法律制度和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这三个方面上的法律规范有所缺失。第三部分是域外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制度的考察与借鉴。主要考察了日本、韩国、美国这三个国家在促进银行融资和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上的制度安排,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出三点可借鉴的地方:一是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二是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成熟的信用担保制度。第四部分从多层次对解决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所存在的法律问题提出建议。第一,促进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第二,在法律制度上,一要完善包括抵押制度和信用担保制度在内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制度;二是通过加强小微企业征信法律制度保障、构建征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扩大数据来源、促进财务信息共享,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来健全小微企业征信法律制度;三要在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提升差异化监管的可操作性以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制度;四是从制定专门的政策性银行法和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的职能构建两方面阐述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从法律制度层面外提出增强小微企业信用意识、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寻求解决小微企业银行融资难题的多元化路径,力图实现小微企业的更好发展,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陈欢云[8](2019)在《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和动力源。其企业总量约占据了中国企业数量的99%左右,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在国家创税方面约占据了我国税收总额的一半,创造了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约60%的社会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它在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强劲的增长动力。然而中小企业在其高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局限之处,这就是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其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在宏观层面出台过许多帮扶及支持性的政策以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等问题,为了促使中小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融资平台和更多的融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寻求金融创新和服务来提供融资产品。供应链融资服务正是基于此发展起来的,在国内短短十几年间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也是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了银行业绩。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服务产品,供应链融资模式是以整条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授信对象,将处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供应链式结点有效结合了起来,以此来帮助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增信并获取银行信贷支持。因此对于处在供应链融资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实际牵涉到较多的操作运行环节及参与者,有必要针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相关的业务模式和供应链融资业务过程下存在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相关风险防控措施做进一步研究,以期能达到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能够运用供应链融资业务来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并能得到健康发展。本文基于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征对中小企业供应链的融资模式及其风险防控技术评估方式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以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主体及融资业务模式展开了详细的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过程存在的融资风险及因素,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并进一步对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因素和风险来源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基于融资风险特征及融资风险因素在中小企业供应链上的分析,并结合了供应链融资模式相关的业务特点和业务风险因素构建设计了一个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此来达到全面系统地评价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水平的目的。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本文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来计算其权重指标,通过采用灰色综合计算评价法进行信用指标的综合评价。为了能突出供应链融资从整个供应链角度评价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优势,以此来验证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本文最后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并通过比较了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与非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风险水平评估值,以此来对指标体系进行实例验证。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建设性的提出了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防控对策及建议,文章研究对防控影响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汤长保[9](2018)在《商业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却一直被融资难的问题困扰着。目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甚至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更是得到我国主要领导人的注意和重视。当前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纷纷将矛头指向商业银行,普遍认为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然而,他们大都没有意识到,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主体,成本、收益、风险等要素是其业务开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站在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发展的角度去思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更切合实际,更具现实意义。外部经济金融形势的日益复杂和国家监管政策的持续推动,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此背景下,要不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怎样去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则是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为回答这两大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演化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开展深入研究。第一章概述了研究背景、意义、目的、框架以及主要创新点和贡献。第二章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第三章基于系统视角研究了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系统原理,为后面研究做好铺垫。第四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银企关系的演进进行研究,回答了商业银行要不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问题。第五至七章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如何创新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问题。第五章基于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进行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以求整体把握,保证完整性;第六章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产品创新进行研究,解决商业银行“能不能服务”的问题;第七章则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机制创新进行研究,对应商业银行“服务好不好”的问题。第八章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以往绝大多数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要么是立足于中小企业,要么是站在第三方,而未考虑商业银行作为独立市场经营主体所涉及的成本、收益、风险等实际问题。有别于现有文献,本文立足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研究要不要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以及如何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按照“为抢占中小企业蓝海市场先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满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缓解融资难问题”的内在逻辑和思路开展研究,跳出了“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应该如何做”的固有思维模式。(2)研究了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系统原理,将自组织理论应用到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首先,辨识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系统,对该系统的内涵、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深入研究了该系统的耗散结构条件和内部运行机制,揭示了该系统运行发展的内在规律;再次,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演化模型,并用现有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和模型讨论,验证了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最后,基于系统自组织演化的一般规律,挖掘出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深层次原因,并设计给出了治理路径。(3)将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应用到研究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演进问题。首先指出银行-企业-环境系统是个复杂适应系统,并建立了对应的CAS模型;之后,分别建立了描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微观行为选择的刺激-反应模型、描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宏观合作模式的回声模型,以及商业银行群体和中小企业群体反复动态博弈的演化模型,揭示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过程中的“适应性”行为、交互作用规律,以及银企关系的演进方向,得出了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必然走向全面合作的结论;最后,就改进当前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银企关系给出了对策建议。(4)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进行系统分析,力求整体把握创新要素和创新过程。首先,给出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一般内涵;其次,构建了描述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内在机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再次,建立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一般框架模型,包括三维分析模型和过程决策模型;同时,还建立了银行内部协作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取得协同效果;最后,基于物理、事理、人理三个层面确定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可行路径。(5)研究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产品创新问题。指出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核心原因依然是缺少担保措施,银行的产品创新应该围绕中小企业的增信手段来展开,确定了产品创新的方向;之后,创新设计了基于中小企业自身流动资产的“池”平台融资产品、基于中小企业自身股权价值的“股+债”融资产品,以及基于中小企业下游大企业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最后还给出了几个基于小众质押物或免担保的产品创新思路。(6)研究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机制创新问题。提出了“业务经营专门化、市场定价灵活化、绩效考核导向化、融资申请在线化、审查审批扁平化、提款还款自助化、贷后管理自动化”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运作机制的总体创新思路;优化改进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审查审批流程;建立了基于营业增加值的贷款定价模型并给出实施策略;构建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专营机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分别设计了面向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最后对贷款的提还款方式、贷后管理机制进行了梳理改进。

李维[10](2017)在《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公共政策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特征,并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公共政策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而政策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执行。已有研究中多单独以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小企业融资,或研究某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而从公共政策执行角度下对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法、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重点分析研究了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政策执行现状,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完善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的建议。研究发现:国家出台系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后,河南结合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在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引导推动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渠道拓宽,银行业支持力度加强,地方财政对金融的支持增强,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深化。但另一方面,政策落实执行不足,有关职能部门服务责任意识不强,地方政府相关管理缺失,主要是因为部分措施可操作性不强,有关职能部门协调不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及政策实施环境因素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体制改革中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政府应扮演的角色是中小企业金融活动中的服务者。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中应该遵守坚持市场化,减少行政干预;坚持法治思维,打造良好秩序;坚持对现实的理性分析,做好政策推进攻坚准备的总体原则。针对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充分总结借鉴国内其他地区已有经验,河南应该进一步规范引导参与者行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协调,以优化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取得更好的政策效果。

二、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破产法视野下的企业经营者保证:经济解释与立法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企业经营者保证的经济动因与制度功能
    (一)企业经营者保证的经济动因
        1.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财务信息不对称与高违约风险
        2.中小企业的融资增信能力不足与担保品约束困境
    (二)企业经营者保证的制度功能
        1.缓释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和担保品约束下的逆向选择问题
        2.抑制内部人的事后机会主义行为
        3.缓释内部人在破产临近期的逆向激励
三、企业经营者保证对有限责任制度的冲击及其弊端
    (一)中小型封闭公司语境下有限责任制度价值的再审视
    (二)经营者保证对有限责任的冲击及其衍生弊端
        1.企业经营者保证的滥用问题及其成因
        2.企业经营者保证滥用的弊端及其衍生问题
四、“第二重有限责任”:个人破产免责的引入与再平衡
    (一)当前其他替代方案的迂回和局限性
    (二)个人破产免责机制引入价值再思考
        1.作为限制经营失败风险的“第二重有限责任”
        2.促进负责任的银行信贷决策
五、“宽严相济”的个人破产立法进路
    (一)立法政策:原则上应当秉持“宽严相济”立场
    (二)规范进路:以偿债方案的优化设置为中心
        1.域外的趋势及其启示:缩短偿债周期与收入留存
        2.我国的规则设计进路
结 语

(2)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理论与现实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先进制造业
        1.2.2 企业技术创新
        1.2.3 政策性金融
    1.3 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逻辑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1.1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1.2 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1.3 企业异质性对财政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2.1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2.2.2 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
        2.2.3 企业异质性对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的影响
    2.3 政策性金融的国内外文献研究
        2.3.1 政策性金融概述
        2.3.2 政策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4 文献评述
        2.4.1 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2 金融发展影响企业创新的文献评述
        2.4.3 政策性金融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创新经济学理论
        3.1.1 技术创新理论
        3.1.2 企业创新理论
        3.1.3 创新的私人属性和公共属性
    3.2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3.2.1 市场机制与市场失灵理论
        3.2.2 政府干预理论
        3.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
        3.2.4 政府与市场促进创新的作用机制
    3.3 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协同组合模式
        3.3.1 财政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2 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作用方式和不足
        3.3.3 财政金融协同支持企业创新的模式构建
    3.4 政策性金融理论
        3.4.1 政策性金融的本质、特点和功能
        3.4.2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界定和分类
    3.5 本章小结
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分析
    4.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4.1.1 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重要性和现实困境
        4.1.2 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风险和私人风险
        4.1.3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支持环境
        4.1.4 财政补贴和商业性金融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4.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和领域
        4.2.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定位
        4.2.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领域
        4.2.3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比较
    4.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和分类
        4.3.1 服务主体分类
        4.3.2 服务工具分类
        4.3.3 服务对象分类
        4.3.4 政府支持与监管分类
    4.4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1 政策性银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分工
        4.4.3 政策性银行与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协同配合
    4.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和优势
        4.5.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功能
        4.5.2 政策性金融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优势
    4.6 本章小结
5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
    5.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举措
        5.1.1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
        5.1.2 国家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措施
    5.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效果和不足
        5.2.1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2.2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支持措施、效果和不足
    5.3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
        5.3.1 政策性金融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5.3.2 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全面风险管理
    5.4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5.4.1 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与运行管理问题
        5.4.2 政府部门支持与考核监管问题
    5.5 本章小结
6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思路与研究假设
        6.1.1 实证分析思路
        6.1.2 研究假设
    6.2 样本说明和变量选取
        6.2.1 样本选取说明
        6.2.2 变量的选取和度量
    6.3 模型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实证分析
        6.4.3 政策性金融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实证分析
    6.5 企业异质性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作用的影响分析
        6.5.1 产权性质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2 企业规模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5.3 企业年龄对政策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影响
    6.6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案例:以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为例
    7.1 政策性金融支持我国船舶工业的必要性
        7.1.1 支持船舶工业的战略意义
        7.1.2 船舶工业的高风险特征
        7.1.3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7.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创新升级的措施和效果
        7.2.1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措施
        7.2.2 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效果
    7.3 进出口银行支持国有船舶企业创新的问题分析和对策
        7.3.1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的比较分析
        7.3.2 进出口银行支持两船集团创新产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7.4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和国际经验借鉴
        7.4.1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面临的困难
        7.4.2 进出口银行支持船舶工业的国际经验借鉴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1.1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作用优势
        8.1.2 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存在不足
        8.1.3 制约政策性金融作用发挥的因素须改善
    8.2 政策建议
        8.2.1 对政策性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8.2.2 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后记

(3)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政府经济金融职能的理论演进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研究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研究
        (五)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概念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金融监管改革理论
        (二)现代金融治理理论
第二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概述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代背景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行动机制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三、实践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
        (一)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重点
        (二)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
        (三)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金融治理现代化
    一、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一)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金融治理模式现代化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意涵
        (一)“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政府治理行为制度性约束的同步加强
        (三)中央和地方金融治理权力的合理配置
        (四)政府、市场和自组织治理机制的协调
        (五)金融治理“公共理性”水平显着提升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理论框架建构
        (一)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面
        (二)现代金融治理能力构面
        (三)现代金融治理模式构面
第四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探析:金融治理的偏差与失灵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景观
        (一)总体性失衡表现
        (二)阶段性失衡表现
        (三)结构性失衡表现
        (四)冲突性失衡表现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偏差
        (一)治理制度偏差
        (二)治理体制偏差
        (三)治理主体偏差
        (四)治理工具偏差
        (五)金融政策偏差
        (六)协调能力偏差
        (七)动员能力偏差
        (八)服务能力偏差
        (九)通用能力偏差
        (十)治理模式偏差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失灵
        (一)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
        (三)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归因的二维结构
        (一)基本假设
        (二)二维结构
        (三)结构矩阵
第五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路径选择:金融治理的矫正与完善
    一、提升金融治理工具的运用水平
        (一)实现治理工具多元化
        (二)推进治理手段科技化
    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
        (一)加强各项政策紧密配合
        (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
        (三)落实民企长效发展政策
    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
    五、理顺金融治理之中的各种关系
        (一)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
        (三)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制与体系
        (一)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四)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4)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概述
        2.1.1 中小企业界定
        2.1.2 中小企业特征
    2.2 企业融资概述
        2.2.1 企业融资含义
        2.2.2 企业融资方式
    2.3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
        2.3.1 MM理论
        2.3.2 权衡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融资优序理论
        2.3.5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第三章 AB存储公司融资现状
    3.1 AB存储公司简介
        3.1.1 公司基本情况
        3.1.2 公司主营业务
        3.1.3 公司竞争地位
    3.2 AB存储公司财务情况分析
        3.2.1 资产情况分析
        3.2.2 经营情况分析
        3.2.3 偿债能力分析
        3.2.4 盈利能力分析
    3.3 AB存储公司融资方式
        3.3.1 创始人注入资金
        3.3.2 国家财政补助
        3.3.3 金融机构贷款
        3.3.4 私募股权融资
    3.4 AB存储公司资金供需分析
        3.4.1 公司2019-2021年资金需求分析
        3.4.2 公司2019-2021年资金供给分析
        3.4.3 公司2019-2021年资金缺口分析
第四章 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1 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
        4.1.1 内源融资不足
        4.1.2 银行贷款担保物限制大、手续繁琐
        4.1.3 非银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较高
        4.1.4 主板上市融资难度大
        4.1.5 融资管理水平较低
    4.2 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的内因分析
        4.2.1 营销能力不足限制公司营收
        4.2.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4.2.3 融资风险管理不充分
    4.3 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的外因分析
        4.3.1 银行贷款条件严格
        4.3.2 非银金融机构匮乏
        4.3.3 担保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5.1 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5.1.1 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5.1.2 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5.1.3 优化人力资源系统
        5.1.4 加强专利技术保护
    5.2 拓宽融资渠道
        5.2.1 科创板融资
        5.2.2 地方性政府平台融资
    5.3 打造良好银企关系
        5.3.1 建立银企间信用基础
        5.3.2 重点维护核心伙伴银行
    5.4 加强产业布局能力
        5.4.1 延伸产品服务方式和内容
        5.4.2 完善产品营销渠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5)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相关研究
        1.3.1 企业特征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1.3.2 银行特征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1.3.3 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1.3.4 金融环境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1.3.5 简要述评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线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1.5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1.2 信贷可得性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分析
        2.2.1 信贷配给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3章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企业特征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3.1.1 信息透明度
        3.1.2 抵押贷款
    3.2 银行特征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3.2.1 银行规模
        3.2.2 银行竞争
        3.2.3 银行创新
    3.3 银企关系对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
        3.3.1 关系长度
        3.3.2 关系深度
        3.3.3 关系规模
第4章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说明
    4.2 指标选取与模型建立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
        4.2.3 控制变量的选取
        4.2.4 计量模型的建立
    4.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检验
        4.3.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4.3.2 分组变量描述性统计
        4.3.3 多重共线性检验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4.1 豪斯曼检验
        4.4.2 基础回归分析
        4.4.3 银行差异化回归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6)邮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以邮储银行S市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
        2.1.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2.2 营销组合理论
        2.2.1 4Ps理论
        2.2.2 7Ps营销组合理论
        2.2.3 PEST分析法
第3章 邮储银行S市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现状分析
    3.1 邮储银行S市分行简介
    3.2 邮储银行S市分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介绍
    3.3 邮储银行S市分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策略
        3.3.1 产品策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体系
        3.3.2 价格策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利率水平
        3.3.3 渠道策略---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渠道
        3.3.4 促销策略---小企业贷款业务的促销方式
        3.3.5 人员策略---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团队
        3.3.6 过程策略---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流程
第4章 邮储银行S市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劣分析
    4.1 邮储银行S市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营销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内部环境分析
    4.2 产品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2.1 产品策略的优势
        4.2.2 产品策略的劣势
    4.3 价格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3.1 价格策略的优势
        4.3.2 价格策略的劣势
    4.4 渠道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4.1 渠道策略的优势
        4.4.2 渠道策略的劣势
    4.5 促销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5.1 促销策略的优势
        4.5.2 促销策略的劣势
    4.6 人员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6.1 人员策略的优势
        4.6.2 人员策略的劣势
    4.7 过程策略的优劣势分析
        4.7.1 过程策略的优势
        4.7.2 过程策略的劣势
第5章 邮储银行S市分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营销策略优化
    5.1 信贷产品优化
        5.1.1 强化市场调查,个性化定制产品
        5.1.2 产品重新定位,强化产品差异
        5.1.3 注重品牌延伸,拓展品牌产品
    5.2 利率定价优化
        5.2.1 产品差异化定价
        5.2.2 顾客差异化定价
    5.3 营销渠道优化
        5.3.1 将传统与新型营销渠道融合
        5.3.2 将中小企业信贷与行内其他业务交叉联动营销
        5.3.3 业务委托代理
    5.4 促销方式优化
        5.4.1 重视广告效应,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5.4.2 丰富促销手段,增加客户粘性
    5.5 授信流程优化
        5.5.1 简化申贷手续,充分利用大数据核实经营状况
        5.5.2 丰富审批方式,风险把控与调查同步开展
        5.5.3 建立授信流程时间效能机制,加快业务审批时速
    5.6 人员队伍优化
        5.6.1 坚持“品德第一,经验为主,素质优先”的选人机制
        5.6.2 提供有竞争性的绩效和晋升渠道
        5.6.3 开展定期的专业业务培训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概述
    (一)小微企业的法律界定及特征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及特点
    (三)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现状、困境原因及法律规定
    (一)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现状
    (二)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三)我国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的法律规定及不足
三、域外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一)域外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制度考察
    (二)经验借鉴
四、应对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法律问题的路径
    (一)促进小微企业银行融资应遵循的理念——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二)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担保制度
    (三)健全小微企业征信法律制度
    (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差异化监管制度的完善
    (五)设立专门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银行
    (六)有效发挥银行金融服务作用的措施——法律法规层面之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语

(8)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回顾
        1.2.1 国外研究回顾
        1.2.2 国内研究回顾
        1.2.3 文献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分析
    2.1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引入
    2.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现状
        2.2.1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规模
        2.2.2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参与主体
        2.2.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行业需求分布
    2.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中小企业供应链的主要融资模式及风险
        2.4.1 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
        2.4.2 存货类融资模式
        2.4.3 预付账款类融资模式
        2.4.4 基于互联网的线上供应链融资模式
3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的理论分析
    3.1 主要的经济学风险理论
        3.1.1 信息不对称问题
        3.1.2 金融行为不稳定假说
        3.1.3 委托代理问题
    3.2 供应链融资的主要风险分析
        3.2.1 融资主体信用风险
        3.2.2 融资过程的操作风险
        3.2.3 供应链市场风险
    3.3 供应链融资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融资企业自身状况的影响
        3.3.2 骨干型企业状况的影响
        3.3.3 贸易业务链风险的影响
        3.3.4 融资流程平台风险的影响
        3.3.5 外部环境风险的影响
4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4.1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框架及流程
    4.2 融资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4.3 融资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4.3.1 评价指标模型构建
        4.3.2 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
    4.4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确定指标权重
    4.5 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评估信用风险指标体系
        4.5.1 构建评价样本矩阵
        4.5.2 确定灰类评价指标分类
        4.5.3 计算灰色评价系数
        4.5.4 分析灰色评价的权向量和权矩阵
        4.5.5 分析各级评价指标权重
        4.5.6 得出评价矩阵
5 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的案例分析
    5.1 融资案例背景情况
    5.2 融资案例信用风险分析
    5.3 融资信用风险指标的评估结论
6 研究结论及融资风险的防控建议
    6.1 论文的研究结论
    6.2 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防控建议
        6.2.1 做好对供应链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防控管理
        6.2.2 防控融资过程的流程平台风险
        6.2.3 强化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贷后风险管理
        6.2.4 建立供应链融资风险预警机制
        6.2.5 筛选和培养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6.2.6 在互联网及大数据下完善信息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9)商业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主要创新点及贡献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2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动态
        2.2.2 国内研究动态
    2.3 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创新研究综述
        2.3.1 创新的内涵
        2.3.2 金融业务创新
    2.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国际经验
        2.4.1 美国富国银行的经验
        2.4.2 台湾地区银行的经验
        2.4.3 其他银行的一些经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融资难的系统原理
    3.1 思想借鉴:自组织理论
        3.1.1 自组织的概念
        3.1.2 自组织理论概述
        3.1.3 自组织理论的应用
    3.2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构建
        3.2.1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内涵
        3.2.2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结构
        3.2.3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特征
        3.2.4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数学模型
    3.3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内在机制
        3.3.1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耗散结构条件
        3.3.2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内部运行机制
    3.4 中小企业融资系统的演化模型
        3.4.1 模型建立
        3.4.2 模型参数估计
        3.4.3 演化过程分析
        3.4.4 模型实证仿真
        3.4.5 实证结果讨论
    3.5 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难的原因剖析
        3.5.1 商业银行对政府政策的理解执行有偏差
        3.5.2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模式有错配
        3.5.3 商业银行内部的考核机制有缺陷
    3.6 中小企业在银行融资难的治理路径
        3.6.1 政府方面的行为选择
        3.6.2 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
        3.6.3 中小企业的行为选择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银企关系演进
    4.1 复杂适应系统视角下的银行-企业-环境系统
        4.1.1 复杂适应系统概述
        4.1.2 银行-企业-环境系统:一个CAS
    4.2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行为适应的刺激-反应模型
        4.2.1 商业银行的刺激-反应模型
        4.2.2 中小企业的刺激-反应模型
    4.3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的回声模型
        4.3.1 理论基础
        4.3.2 模型构建
        4.3.3 模型启示
    4.4 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
        4.4.1 研究假设
        4.4.2 支付矩阵确定
        4.4.3 模型演化稳定策略
        4.4.4 演化博弈结果分析
    4.5 改进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关系的策略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系统分析
    5.1 理论基础:WSR系统方法论
        5.1.1 理论简介
        5.1.2 应用可行性
    5.2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内涵
    5.3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机理
        5.3.1 机理分析与描述
        5.3.2 模型建立与讨论
    5.4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一般框架模型
        5.4.1 三维分析模型
        5.4.2 创新过程模型
    5.5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内部协作机制
        5.5.1 基本假设
        5.5.2 收益支付矩阵
        5.5.3 演化稳定策略
        5.5.4 演化结果分析
        5.5.5 演化模型启示
    5.6 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的路径选择
        5.6.1 在物理层面上强化资源配置
        5.6.2 在事理层面上抓住矛盾症结
        5.6.3 在人理层面上重构运行机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产品创新
    6.1 依托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的产品创新
        6.1.1 研究现状
        6.1.2 产品设计思路及模式
        6.1.3 风险控制要求
    6.2 依托中小企业上下游单位的产品创新
        6.2.1 研究现状
        6.2.2 产品设计思路及模式
        6.2.3 风险防范措施
    6.3 依托中小企业股权价值的产品创新
        6.3.1 研究现状
        6.3.2 产品设计思路及模式
        6.3.3 风险控制措施
    6.4 其他可以尝试的产品创新
        6.4.1 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担保
        6.4.2 以商铺租赁权作为质押担保
        6.4.3 基于政府大数据的信用方式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机制创新
    7.1 审查审批机制创新
        7.1.1 业务现状
        7.1.2 优化思路
    7.2 业务定价机制创新
        7.2.1 研究现状
        7.2.2 定价方法
        7.2.3 应用策略
    7.3 考核激励机制创新
        7.3.1 对专营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
        7.3.2 对经办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
    7.4 其他相关机制创新
        7.4.1 贷款提用及偿还
        7.4.2 贷后管理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的主要工作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总结与评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 中小企业
        (二) 金融支持
        (三) 公共政策及其执行
    二、理论基础
        (一)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二) 政府干预理论
        (三) 公共选择理论
        (四) 政策执行理论
第二章 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现状
    一、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采取的措施
        (一) 河南地方政府方面
        (二) 驻豫金融监管部门方面
        (三) 在豫金融机构方面
    二、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的效果
        (一) 金融支持渠道拓宽
        (二) 银行业信贷投放增强
        (三) 财政支持力度加强
        (四) 政府与金融部门合作深化
    三、案例:从河南中小企业融资角度评价政策执行
        (一) 访谈与调查
        (二) 融资情况分析
        (三) 总结及启示
第三章 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问题及原因
    一、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落实执行不足
        (二) 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三) 地方政府管理缺失
        (四) 金融监管惩戒不够
    二、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措施可操作性不强
        (二) 职能部门协调不足
        (三) 利益相关者的博弈
        (四) 政策环境因素影响
第四章 国内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政策执行案例及相关启示
    一、典型案例
        (一) 广东地区的案例
        (二) 浙江温州金改的案例
        (三) 浙江台州小微金改的案例
    二、相关启示
        (一) 形成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
        (二) 积极争取区域金融创新政策
        (三) 正确认识疏导民间融资行为
第五章 完善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的建议
    一、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中政府与市场的选择
        (一)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公共性分析
        (二)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导向
    二、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应遵循的总体原则
        (一) 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二) 坚持法治思维,打造良好秩序
        (三) 坚持客观分析,做好区别对待
    三、完善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的措施
        (一) 进一步规范引导参与者行为
        (二)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三) 加强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协调
附录A: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分工
附录B: 河南省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相关文件一览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破产法视野下的企业经营者保证:经济解释与立法进路[J]. 蔡嘉炜.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1(04)
  • [2]我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研究[D]. 万东灿.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11)
  • [3]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D]. 高锐. 吉林大学, 2020(08)
  • [4]AB存储公司融资问题研究[D]. 李竞. 广西大学, 2020(07)
  • [5]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D]. 陈秀琴.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6]邮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 ——以邮储银行S市分行为例[D]. 蔡美姣.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7]小微企业银行融资法律问题研究[D]. 叶子菁.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及风险防控研究[D]. 陈欢云. 浙江大学, 2019(01)
  • [9]商业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创新研究[D]. 汤长保. 东南大学, 2018(05)
  • [10]河南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李维. 河南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对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