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

一、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毛毛[1](2021)在《“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文中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质量高低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前景,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法来分析年度发文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期刊来源,通过机构和作者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核心机构、作者及其合作关系,通过高频关键词表、共现知识图谱和聚类知识图谱分析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目的在于把握"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过程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春利,孙丹丹,徐瑶[2](2021)在《“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转型发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建设途径,是深化校企合作,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不相匹配问题的创新之举。在总结梳理国内外产业学院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分析其产生原因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吉林动画学院"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的经验,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破解对策,以期对应用型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李新月[3](2021)在《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提出旅游业作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与结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旅游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职教20条”、“双高计划”、“高职扩招一百万”等政策的实施,突出职业教育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旅游高职教育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高等教育不断成长,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培养了大批人才。社会变迁视角下,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存在什么问题,有何特色,对当今的旅游人才培养有何借鉴意义,值得去探究。本研究从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切入,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个案,将其历程划分为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年)、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年)、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至今)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动因,选取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与师资队伍几个主要要素,探索其发展演变,总结成绩与问题,揭示其人才培养特色。基于此,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为我国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研究发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人才培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与完善的,有其自身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依据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在课程体系方面,聚焦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方面,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阵地,形成了多样的育人模式;在师资方面,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本着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借鉴其发展,旅游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面向国际是必由之路,依托行业是办学思路,服务产业是目的所在。新时期,在文旅融合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面临着众多挑战,结合旅游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新时期的挑战与要求,从政府、院校、企业三大主体出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为旅游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张呈旭[4](2020)在《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民办教育的政策,民办高职院校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张,大量的教师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的整体职业素质明显偏低,数量也严重不足。想要实现中国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更全面,更完善的培养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增强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本文采取文献分析法、实地访谈法、调查问卷法获取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及师资培训的相关数据,首先分析了DL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现状,得出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和教学冲突、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培训内容缺乏“双师型”和校本培训和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标准较为随意。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学校和教师对培训认识存在不足、学院师资培训资金来源单一和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其次,在明确了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原则、重点和思路的基础上,从培训需求诊断分析精准化和科学化、师资培训内容明确化、层次化优化和职业化、师资培训模式网络化、双师型和特色化、开设互联网远程培训,建立创新型的师资培养培训方式和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系统化方面制定具体的师资培训改进方案。最后,从完善学院规章制度、完善师资培训中心职能、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建立教师绩效评估体制和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方面提出了DL学院师资培训改进体系的保障措施。

吴瑛[5](2020)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以江西Y职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众多高职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培养技能型、技术型及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同时关系到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否更有深度的发展,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一系列的实践证明,高职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与社会、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才能更精准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与需求,为高职教育打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正大力推广实施,但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了,比如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何界定,有没有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依据等等。为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更有效地实施,探索和创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寻找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度发展,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例举了国内外比较典型的校企合作方式,并进行分析,同时以江西Y职院为个案,对该校几种典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当前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江西Y职院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与制度比较缺乏、对校企合作企业的激劢机制不完善,管理经验还不足、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以及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层次较浅等几个主要方面,结合国内外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以及自己在学院几年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进一步提出了推进高职院校企合作顺利、有效,向深度开展的对策,政府给予校企合作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加强校企人员双向沟通、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最后提出了制定有据可依的校企合作法律、构建合作企业参与的激励、补偿机制等保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持续长效机制。

夏敏[6](2020)在《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行了决策部署。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成为今天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等职业院校相关管理者努力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基于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题,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注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调查分析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建议。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与选题缘由、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历史回顾,阐明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基于对广西四所高等职业院校展开调查,分析广西高职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并得出相关结论。第四部分对广西区内具有示范性作用的高等职业院校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成效以及问题、不足。第五部分阐述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创新及不足之处。

陈静[7](2020)在《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及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汽车后市场对各类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且对其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中职、高职学校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新需求。为此,研究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行业新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汽车维修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调查,分析现有的单纯学校培养方式,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和师傅带徒弟培养方式等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所输出的各类汽车维修人才的实际匹配性,了解了当前汽车维修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状况之间的差距,找到了现代高科技汽车产品维修对人才的各类不同需求。然后从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目标定位,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教学方法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行业内2所标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两所行业认可度较高的中职学校具有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教师理论知识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实训体系完善,硬件设备先进,重视学生定岗实习、校企合作紧密等特色。最后以L中职学校为例,结合行业调查结果,借鉴标杆中职学校特色,对比分析了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找到了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内容等空心化,双师型教师缺乏,校企合作形式化与实际脱节等。为此,根据国家关于中职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总体培养目标,参照汽车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吸取标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对应改进策略。以职业教学标准为基准,重构了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并把改革方案进行了实践和PDCA循环改进,从中找出了不足之处,为继续改进提出了建议。本文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行业人才和标杆学校应用调查研究方法,对标改进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提高汽车维修行业的整体素质,跟上汽车技术的时代发展,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任江波[8](2019)在《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D校为例》文中认为行业企业不断升级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是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有效培养满足行业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成了中职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来解决该问题已是职教领域的共识,国内很多学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探索,但受限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在既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更科学、更有效、更具操作性的新模式,来克服既有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指导校企合作顺利实施,作者选取了D校作为案例学校,从既有模式的运行情况、在人才培养哪些方面有促进作用、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有何对策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既有模式的基础上构建新模式等问题着手,展开本研究。本文首先对该校基本情况和企业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引企进校等既有模式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梳理。通过从教师、学生、企业等三个维度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既有模式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自信、提高学习预期、提高对学校的满意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既有模式也存在政府推动力度不足、企业兼职教师难以实现、合作程度还不够深入、人才培养质量还不理想等问题。针对既有模式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观点,提出了从创新机制促合作、遴选互补型企业开展合作、校企双元共建师资队伍、强化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同时,结合社会交换论、人力资本论、协同理论等理论基础,提出了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方案的构建、校企双元融合培养、第三方介入、培养过程、教学形态、构建原则等几个方面的内涵分别进行了阐述。本研究所构建的新模式,保留并强化了既有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创新性地引入了第三方,包括专指委、法律咨询、行业协会、职能部门、考评机构等机构。新模式在D校的部分专业试点实施,效果较为理想,具有推广价值,为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参考。

阮慎[9](2019)在《新工科理念下“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机制探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师型"职教师范生是职教师资队伍的后备力量,将"新工科"理念融入到"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中,对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在新工科理念下,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双导师制素质教育模式等措施,构建"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机制。

牛海燕[10](2019)在《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型发展时期。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高技能人才急剧匮乏等。因此,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引导,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则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2014年国家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必须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速技能型人才培养,促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鉴于此,加强对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试图在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可行性探析,这对于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发展各阶段的文本解读和主要政策。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发展特点,包括政策在促进高职教育地位和功能上的作用逐步提升;政策的目标和导向愈加明确;政策提倡高职教育办学类型、层次和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策注重高职教育自身建设能力的增强以及政策引导高职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化和公平化。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高职教育政策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保障;政策在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政策在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政策在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方面不够完善以及政策在增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方面有待改进。第五部分介绍了德国和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后一部分介绍了针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完善高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相关政策;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政策;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以及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

二、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二)citespace工具介绍
    (三)数据来源
二、“双师型”教师相关文献的总体分布趋势分析
三、“双师型”教师相关文献的期刊来源分析
四、基于共现图谱的“双师型”教师研究作者分析
五、基于共现图谱的“双师型”教师研究机构分析
六、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及主题聚类
    (一)“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热点分析
    (二)“双师型”教师的主题聚类分析
        1.“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聚类#0
        2.“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场所和主要领域聚类#1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
        4.“双师型”教师的相关政策#5
        5.“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6
        6.“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7
        7.“双师型”教师的从业成本聚类#8和认定标准聚类#9
七、研究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分析
八、结论和思考

(2)“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的解读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概念辨析
        1.产业学院。
        2.现代产业学院。
    (三)“五个一体化”理论模型的建构
二、“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政策依据
    (二)理论依据
    (三)现实依据
    (四)国外经验的借鉴
        1.英国的全民终身教育模式。
        2.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
        3.韩国的本科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模式。
三、“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的建构
    (一)社会责任一体化
    (二)专业职业一体化
    (三)培养模式一体化
    (四)运行机制一体化
    (五)条件保障一体化
四、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一)实践回顾
    (二)“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思考

(3)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业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1.1.2 人才供需矛盾制约旅游业发展
        1.1.3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变革
        1.1.4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综述
        1.4.1 概念界定
        1.4.2 文献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个案选择
第2 章 从上海旅专看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演变
    2.1 起步与探索阶段(1979-1995 年)
        2.1.1 旅游高职教育产生的背景
        2.1.2 起步与探索阶段:积极探索
        2.1.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2 改革与发展阶段(1996-2005 年)
        2.2.1 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因
        2.2.2 改革与发展阶段:锐意进取
        2.2.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与深化阶段(2006 年至今)
        2.3.1 旅游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2.3.2 提高与深化阶段:内涵式发展
        2.3.3 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第3 章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启示
    3.1 上海旅专人才培养的特色
        3.1.1 培养目标的特色
        3.1.2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特色
        3.1.3 教学的特色
        3.1.4 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
    3.2 上海旅专对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3.2.1 面向国际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
        3.2.2 依托行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3.2.3 服务产业是旅游高职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4 章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4.1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要求
        4.1.1 旅游高职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目标
        4.1.2 文旅融合给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带来新挑战
        4.1.3 产教深度融合为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天地
        4.1.4 新科技革命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4.2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
        4.2.1 政府层面
        4.2.2 院校层面
        4.2.3 企业层面
    4.3 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上海旅专饭店管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培训管理
        2.1.2 民办高职院校
        2.1.3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
    2.2 理论基础
        2.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2.2.2 培训系统理论
        2.2.3 学习型组织培训理论
第3章 DL学院师资培训现状分析
    3.1 DL学院人力资源状况
    3.2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现状调查的组织实施
        3.2.1 新时代要求重新思考师资培训体系
        3.2.2 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3.3 师资培训调查结果分析
        3.3.1 教师对师资培训整体较为认可
        3.3.2 培训课程的效用参差不齐
        3.3.3 培训师资水平较高
        3.3.4 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缺乏合理性
        3.3.5 师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3.3.6 教师青睐于现场培训方式
        3.3.7 教师对培训需求不明确
        3.3.8 教师对师资培训的重要性较为认可
        3.3.9 校方对培训工作关注度有限
        3.3.10 师资培训效果获得认同,但效果评价方式值得改进
    3.4 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3.4.1 培训时间和教学冲突
        3.4.2 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
        3.4.3 培训内容缺乏“双师型”和校本培训
        3.4.4 师资培训效果评价标准较为随意
    3.5 DL学院师资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
        3.5.1 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陈旧
        3.5.2 学校和教师对培训认识存在不足
        3.5.3 学院师资培训资金来源单一
        3.5.4 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4章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方案
    4.1 DL学院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原则和思路
        4.1.1 改进的原则
        4.1.2 改进的重点
        4.1.3 改进的流程
    4.2 培训需求诊断分析精准化、科学化
        4.2.1 精准分析培训需求
        4.2.2 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4.3 师资培训内容明确化、层次化优化、职业化
        4.3.1 明确师资培训内容
        4.3.2 培训内容层次化
        4.3.3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4.4 师资培训模式网络化、双师型、特色化
        4.4.1 开设互联网远程培训,建立创新型的师资培养培训方式
        4.4.2 创建融合型“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4.4.3 “校本结合,”营造师资培训氛围
        4.4.4 构建高职“实践性教学”特色培训模式
    4.5 师资培训评价体系系统化
        4.5.1 建立师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4.5.2 明确培训效果评估的方式
        4.5.3 培训内容成果转化
第5章 DL学院师资培训改进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5.1 完善学院规章制度
    5.2 完善师资培训中心职能
    5.3 完善培训激励机制
    5.4 建立教师绩效评估体制
    5.5 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的研究访谈调查
附录二: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情况调查问卷

(5)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以江西Y职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校企合作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相关概念论述及特点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国内研究现状
        1.4.4 国内校企合作的困境
        1.4.5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调查分析法
        1.6.3 个案分析法
第2章 江西Y职院的校企合作现状
    2.1 江西Y职院校企合作情况简介
    2.2 江西Y职院典型校企合作情况
        2.2.1 现代学徒制——工程测量与地图制图专业
        2.2.2 “订单式”培养模式——高尔夫专业
        2.2.3 “富士康”专班——计算机应用、应用电子专业
        2.2.4 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数字动漫专业、软件专业
        2.2.5 企业顶岗实习——电子信息技术专业
        2.2.6 产学研模式——华为网络学院
        2.2.7 定向培养——解放军直招和培养士官定点单位
    2.3 江西Y职院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与分析
        2.3.1 校企合作调查和访谈情况
        2.3.2 教师问卷分析
        2.3.3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2.4 师资队伍建设
    2.5 校企合作的显现状态
第3章 江西Y职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政府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3.1.1 政府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不完善
    3.2 企业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3.2.1 企业的参与度和动力不足
    3.3 学校层面所存在的问题
        3.3.1 学校在理念上的认识不够与时俱进
        3.3.2 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不强
        3.3.3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容不深入
第4章 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
    4.1 国外校企合作分析
        4.1.1 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
        4.1.2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4.1.3 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
    4.2 国内典型校企合作分析
        4.2.1 “订单班”式培养
        4.2.2 企业冠名班
        4.2.3 “共建实训基地”模式
第5章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的建议及措施
    5.1 政府方面
        5.1.1 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5.1.2 加大财政投入建设
    5.2 企业方面
        5.2.1 加强校企人员的双向沟通
    5.3 高职院校方面
        5.3.1 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
        5.3.2 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
        5.3.3 “双师型”教师培养
    5.4 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5.4.1 建立保障运行机制
        5.4.2 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补偿、激励机制
        5.4.3 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以后努力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6)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做出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安排
        2.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主要概念界定
        1.高等职业教育
        2.高等职业院校
        3.高素质“双师型”教师
        4.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策略
    (四)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激励理论
        4.习近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六)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二、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理论概述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1.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2.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历程
    (二)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
        1.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
        2.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原则
        3.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
    (三)新时代建设高素质的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
        1.满足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3.适应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广西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1.问卷及访谈提纲编制
        2.样本选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比例与结构情况
        2.教师认知与资格认定情况
        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4.教师考评激励情况
        5.教师职业规划与师德情况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1.“双师型”教师数量存在缺口,结构待优化
        2.全区建立了认定制度,但还需实行动态管理
        3.“双师”培训形式丰富,但还有待完善
        4.没有专门“双师”考核,激励措施不足
        5.教师职业信念不足,师德准入考察不严谨
四、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案分析——以广西A学院为例
    (一)A学院简介
    (二)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1.“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内培与外引
        2.教学导师制指引新手教师职业方向
        3.鼓励校企合作以提高教师“双师”能力
        4.重视师德建设出台考评办法
    (三)A学院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不足
        1.“双师型”教师数量存在差距
        2.资格定期再认定管理不足
        3.缺乏“双师”特色的考核激励
        4.企业挂职锻炼融入效果欠佳
五、加强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各主体明确自身定位,合力培育“双师型”教师
        1.政府引导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2.学校积极配合,扩大师资规模
        3.企业转变观念,树立合作意识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1.规范制定标准,实行动态认定
        2.严谨考察师德,完善师德建设
        3.严把准入路径,引进兼职教师
    (三)构建多元培养格局,完善培训模式
        1.注重职前和职后培训的衔接
        2.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培训
        3.整合资源提升“双师”领头人及团队能力
    (四)结合“双师”特色,设置考核激励措施
        1.建立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发展性评价
        2.实施激励保障,促进教师发展
    (五)依托专业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
        1.培养教师职业信念,明确发展方向
        2.设置教职工发展中心,关注教师成长
        3.建设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关注个体需求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汽车维修行业现状研究
        1.2.2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1.2.3 国外维修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1 国家对汽车维修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2.2 汽车维修行业调研
    2.3 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需求分析
    2.4 汽车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4.1 单纯学校培养的方式
        2.4.2 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
        2.4.3 师傅带徒弟工作的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标杆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分析
    3.1 标杆学校及汽车维修专业简介和特色
    3.2 标杆学校特色可复制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 L中职学校的概况
    4.2 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
    4.3 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4.4 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4.5 L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4.6 存在的问题
        4.6.1 专业教学模式与教材不匹配
        4.6.2 “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4.6.3 实训设备不足课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单一
        4.6.4 校企合作没有落到实处
        4.6.5 学生考核方式不够全面
    4.7 本章小结
5 完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对策与建议
    5.1 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1.1 修订专业课程设置
        5.1.2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5.1.3 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课堂
        5.1.4 校企合作思想一体化
        5.1.5 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
    5.2 改革后的模式实践
        5.2.1 实施的背景与目标
        5.2.2 实施PDCA循环过程及成效
        5.2.3 实施PDCA循环的经验及反思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8)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D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国内外校企合作研究综述
    1.5 创新点
第2章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社会交换论
    2.3 人力资本论
    2.4 协同理论
第3章 D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3.1 D校办学基本情况
    3.2 D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第4章 D校既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及问题的调查
    4.1 调查问卷的实施
    4.2 D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4.3 D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第5章 有效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5.1 创新机制促合作
    5.2 遴选互补型企业开展合作
    5.3 校企双元共建师资队伍
    5.4 强化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
    5.5 校企合作多元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构思
第6章 总结、应用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成果应用与展望
    6.3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调查问卷(学校卷)
附录3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企业问卷)
后记

(9)新工科理念下“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机制探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机制
二、优化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方法
    (一) 集群化的专业建设
        1. 职业教育专业集群
        2. 学院集群化的专业建设
        3. 基于集群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二) 模块化的课程设计
        1. 专业基础课程以“点”为主
        2. 实践实训类课程以“线”为主
        3. 毕业设计以“面”为主
    (三) 网络化的拓展培养
        1. 学讲并重
        2. 角色互换
        3. 线上互动
三、构建“教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专业教师入企, 能工巧匠进校
    (二) 聚合校企政资源, 增强“双创”平台建设
    (三) 校企校合作, 搭建实习实践基地
    (四) 以赛促学, 以赛促创
    (五) 开创“1+X”证书考取新模式
四、构建“双导师制”素质教育模式

(10)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述评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五、研究的不足与创新之处
        (一)不足之处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高职教育的规模壮大与大力发展阶段(2001-2004 年)
        (一)本阶段的主要政策文本
        (二)关于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三)关于高职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政策
        (四)关于高职毕业生就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政策
    二、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阶段(2005-2013 年)
        (一)本阶段的主要政策文本
        (二)关于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三)关于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政策
        (四)关于高职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
    三、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特色化建设阶段(2014-至今)
        (一)本阶段的主要政策文本
        (二)关于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
        (三)关于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
        (四)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政策
        (五)关于招生工作的政策
        (六)关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政策
第二章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特点
    一、政策在促进高职教育地位和功能上的作用逐步提升
    二、政策的目标和导向愈加明确
    三、政策提倡高职教育办学类型、层次和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政策注重高职教育自身建设能力的增强
        (一)政策日益注重规模逐步扩大与质量不断提升
        (二)政策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实践技能
        (三)政策提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更加明确
        (四)政策要求高职经费投入要不断增长
    五、政策引导高职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化和公平化
第三章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政策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保障
    二、政策在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方面的作用不够突出
        (一)社会对高职教育仍存在歧视
        (二)高职院校普遍缺乏特色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工资待遇和地位较低
    三、政策在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方面的作用不够明显
    四、政策在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方面不够完善
    五、政策在增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方面有待改进
        (一)高职院校规模与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协调
        (二)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高技术人才匮乏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流于形式
        (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不合理
第四章 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二)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二、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二)加强校企合作的政策保障
        (三)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四)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
第五章 对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思考
    一、完善高职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制订和完善增强高职教育吸引力的相关政策
        (一)加强高职政策宣传力度,出台提高社会对高职认同度的相关政策
        (二)出台鼓励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相关政策,以增强吸引力
        (三)调整和完善高职学生就业政策,提高毕业生社会地位
    三、完善企业参与办学的相关政策,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一)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二)完善高职经费投入的相关政策,增加高职教育办学经费
        (三)制订和完善校企合作监督约束和协调机制
    四、完善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政策,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发展渠道
        (一)完善高职教育和培训体系,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
        (二)完善学历教育政策,扩宽发展空间
        (三)健全经费投入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
    五、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完善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的相关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提升双师型教师质量的相关政策
        (三)健全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定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师型”教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张毛毛.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 [2]“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J]. 王春利,孙丹丹,徐瑶. 现代教育科学, 2021(04)
  • [3]旅游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演变研究 ——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D]. 李新月.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培训体系改进研究 ——以DL学院为例[D]. 张呈旭. 广西大学, 2020(07)
  • [5]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以江西Y职院为例[D]. 吴瑛. 南昌大学, 2020(01)
  • [6]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以广西A学院为例[D]. 夏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7]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陈静.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8]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D校为例[D]. 任江波.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2)
  • [9]新工科理念下“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机制探究——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 阮慎.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10]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 牛海燕.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新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