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

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

一、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崔闯[1](2021)在《A公司计量检测设备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

李美琦[2](2021)在《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A公司作为我国着名的制造企业之一,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计量检测中心作为A公司计量器具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A公司计量器具的归口管理,但现有工作模式存在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实效性差,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等缺点。为满足A公司计量器具管理高效、准确、实时的要求,需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提升计量器具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资料信息内部共享,实现生产过程中计量信息与生产指标信息有效串联,充分发挥计量保障作用。本系统依据A公司设备管理程序为基础,以任务流程服务对象进行功能单元划分,基于SOA技术、B/S模式、Java程序语言、Oracle数据库等,构建业务实现的逻辑模型。设计并开发满足实际需要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实现测量设备从购置申请、验收、建账、定检、维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本文通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等章节的论述,详细描述了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过程。经测试及实践表明,本项目开发的计量器具管理系统能够满足A公司测量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的稳定性、实用性和界面也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目的,初步实现了计量信息与生产过程信息的有效互通,也为后续计量记录无纸化应用,检定/校准数据的收集、开发、分析、利用奠定了基础。

张荣旋[3](2020)在《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高度和应用水平,人们一直试图通过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随着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热潮的兴起,生产管理信息化也必然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银光公司不甘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潮流中落后,参照国内外同业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是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也是企业生产制造向智能工厂方向大步迈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以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为主线,对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融合生产管理、信息集成、流程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内容,以优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方案为目标,根据基于企业架构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法,以公司企业愿景为指导提出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从过程控制管理、运行管理、经营决策不同层面管理需求出发,通过信息系统架构重构、重要业务管理模块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信息化建设内容来实现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同时提出配套管理业务优化的应用系统资源及基础设施优化策略,制定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期评价,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经过信息化优化方案的实施,银光公司正在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大步迈进,这也为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付金贤[4](2012)在《计量检测对质量管理的影响与价值探析》文中认为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每个行业和每个领域对计量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量管理随着要求的提高,在人们平时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也逐渐显现了作用,在新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中,也出现了计量工作的身影,本文就从计量工作的概况、计量工作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途径和计量检测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等来对计量检测对质量管理的影响和价值进行探析。

杨峰[5](2010)在《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一个国家的质量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决定了该国的创新能力。一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也体现了该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位处中部的江西省质量竞争力水平还不高,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质量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江西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总结出对策,为破解江西省质量竞争力不高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采用文献阅读法、社会调研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在总结了国内外质量竞争力研究的相关成果,分析了江西省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现状,并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获得了我省制造企业的相关信息后,笔者针对目前制约提升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突出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从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创新地提出了从三个层面进行提升质量竞争力,分别为:做好基础工作培育质量竞争力、注重生产的过程控制提升质量竞争力、适应外部环境积极参与竞争来发挥质量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主导作用,积极为提升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积极为全省质量振兴服务,并提出了强化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加强质量监管、实施以质取胜战、实施名牌战略、推进质量兴省工程等的政策措施。

刘立平[6](2007)在《医院计量建设发展趋势及管理重点》文中提出医学计量工作在现代化医院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是医院依法行医和依法运转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医院从规模建设转入内涵发展,从粗放

刘世竹[7](2007)在《四方公司计量管理方法改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本人多年从事企业计量管理和质量检测控制的工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分析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计量工作在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结合分析本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现状、管理方法的探索,研究提出本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对策措施、发展方向,核心是按照国际标准要求,为在公司新的生产经营形势下,如何做好测量过程控制的工作提供方法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现状,从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要求入手,阐明了企业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从国内外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方法措施方面的不同,分析了不同方面的优缺点,为提出本文的观点,企业计量管理方法改进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证和铺垫;同时直接提出适合企业计量工作的理论方法,从技术上和运用经验上对方法和措施进行了全面论证。本文旨在阐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传统的计量模式已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环保和安全意识的加强,以新的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和主动的测量过程控制代替过去强硬死板的法制量值传递,是企业计量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与国际接轨的少数企业,已在探索和试行,需要国家政策的配套支持。企业通过引入计量方面的国际标准,使计量管理方法以及量值传递方式得到完善和改进。按照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IS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立和完善检测技术能力水平,实现计量管理和技术与国际互认和全面接轨。

杨锦华[8](2006)在《百林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首先阐述了战略管理的有关理基本理论如:战略管理的起源、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企业战略管理分析等,并简要介绍了SWOT分析方法。 其次介绍了百林公司企业背景和总结了过去取得的成绩,并指出百林公司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同行主要竞争对手,必须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战略规划,迅速做强做大,才能立足市场,摆脱生存危机。 然后论文对百林公司的公司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资质、业务结构、人力资源状况、营销能力、技术能力、财务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计量校准和测试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计量检测及相关业务市场等。由此提出了百林公司发展的内外部关键因素即企业竞争优(S)和劣势(W)、面临的机遇(O)与威胁(T),并运用关键因素分析矩阵分析指出百林公司的竞争优势小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 在明确百林公司的优势小于劣势、机遇大于威胁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矩阵,匹配产生SO、ST、WO、WT战略,进而提出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对策。 论文对百林公司的企业使命进行了陈述,规划出企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并在市场营销、实验室能力建设、战略联盟、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及融资保证等各方面提出战略对策及建议,为百林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杨果[9](2005)在《坚持质量兴企 追求卓越绩效 为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而努力——在2005年企业质量工作座谈会上的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杨果副主任在《坚持质量兴企,追求卓越绩效,为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而努力》的报告中, 回顾了2004年质量工作,提出2005年主要任务和下半年重点工作部署。

王子信[10](2004)在《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入世后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加入世贸组织给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提供了绝好的发展契机。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检验市场的运作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利于我国检验行业全面了解国际检验市场的发展动向,有利于国内检验机构提高竞争能力,开拓国际检验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检验市场政策、格局、走向及国内检验机构和队伍产生深远影响,而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此,本文在分析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系和市场体系的构成及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外检验检测市场的不同之处及入世后对中国检验市场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入世后我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机构的改革及调整设想。 入世对中国检验市场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研究了入世对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积极影响,重点研究了入世对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挑战。入世对我国检验市场政策、市场格局、检验机构、检验委托方、检验人才队伍、检验市场的公正性及未来发展走向带来严重挑战并产生深远影响,并重点提出尽快调整我国的有着法律法规以便同.WTO接轨。 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机构改革与调整设想,首先提出国家应从宏观上采取加强法制建设、合理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并积极丌放检验检测市场的积极对策。其次提出了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微观上采取的对策,一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和人员编制;二要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加强技术保证体系建设;三要加快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适应发展需要的检验检测人员队伍;四要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委托检验和校准市场,加大服务力度,以其特有优势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

二、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概述
    2.1 SOA技术
        2.1.1 SOA的特点
        2.1.2 SOA的优点
    2.2 B/S技术体系构架
        2.2.1 B/S架构特点
        2.2.2 B/S架构优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计量检测中心概述
    3.2 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概述
        3.2.1 计量器具管理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3.2.2 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用户类型和特征
    3.3 计量器具管理系统业务功能需求
        3.3.1 测量设备流转管理
        3.3.2 测量设备台账管理
        3.3.3 测量设备定检管理
        3.3.4 委托测量管理
    3.4 其它非业务功能要求
        3.4.1 性能要求
        3.4.2 可靠性要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总体目标
    4.2 总体设计
        4.2.1 架构设计
        4.2.2 功能设计
        4.2.3 接口设计
    4.3 业务模块设计
        4.3.1 测量设备的流转
        4.3.2 测量设备台账管理
        4.3.3 测量设备定检管理
        4.3.4 委托测量管理
    4.4 系统非业务功能特性设计
        4.4.1 流程状态及通用功能设计
        4.4.2 防错设计
        4.4.3 可靠性设计
        4.4.4 扩展性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结构设计
        4.5.2 业务表格属性清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系统模块功能的实现
        5.2.1 测量设备的流转
        5.2.2 测量设备台账管理
        5.2.3 测量设备定检管理
        5.2.4 委托测量
        5.2.5 系统辅助功能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计划
        6.2.1 测试方案
        6.2.2 测试类别
    6.3 测试方法及内容
        6.3.1 测量设备流转
        6.3.2 测量设备台账管理
        6.3.3 测量设备定检管理
        6.3.4 委托测量
        6.3.5 综合查询测试
    6.4 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的思路
        1.2.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信息化及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概念
        2.1.1 信息化概念
        2.1.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内涵
        2.1.3 国内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2.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相关理论
        2.2.1 智能制造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
        2.2.2 现代集成制造理论
        2.2.3 企业架构理论
    2.3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优化的方法步骤
        2.3.1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的含义
        2.3.2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设计方法介绍
        2.3.3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优化步骤
第三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银光公司基本情况
        3.1.1 银光公司概况
        3.1.2 银光公司组织机构
    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3.2.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环境状况
        3.2.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现状
    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3.3.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3.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3.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经营决策上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研究
    4.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目标及原则
        4.1.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4.1.2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目标
        4.1.3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原则
    4.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架构优化方案
        4.2.1 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及功能说明
        4.2.2 生产管理信息化信息架构优化方案
    4.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集成优化方案
        4.3.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集成优化
        4.3.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集成优化
        4.3.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管理集成优化
    4.4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核心业务流程优化
        4.4.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流程优化
        4.4.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流程优化
        4.4.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流程优化
    4.5 银光公司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4.5.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4.5.2 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4.6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4.6.1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4.6.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拓展
第五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5.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5.1.1 阶段化实施策略
        5.1.2 风险识别及规避措施
    5.2 实施保障
        5.2.1 组织保障
        5.2.2 资金保障
        5.2.3 制度保障
        5.2.4 技术持续优化
    5.3 实施效果评价
        5.3.1 经济效益分析
        5.3.2 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计量检测对质量管理的影响与价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计量检测的概况。
    1、计量检测是属于计量学的, 他是计量
    2、计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计量技术工
    3、对于现在计量检测工作的高度严格的要求, 我国将来的计量工作发展方向非常明朗。
二、计量工作为质量管理服务的三大途径。
    1、计量检测的规范和统一, 为整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准确以及非常可靠地数据, 更好的进行管理。
    2、在企业中, 对其中的设备和产品的检
    3、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计量检测的要求也不能松懈, 尤其要加强质量的管理, 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
三、计量是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手段、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5)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的理论演化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质量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1 质量竞争力的相关理论
        2.1.1 质量的定义及内涵
        2.1.2 竞争力的概念及类别
        2.1.3 质量竞争力的定义及要素
    2.2 质量竞争力指数模型研究
        2.2.1 国外质量竞争力指数模型研究概况
        2.2.2 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竞争力指数模型概况
第3章 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现状
    3.1 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总体状况
        3.1.1 质量竞争力指数延续总体上升趋势
        3.1.2 我省质量竞争力指数高于全国及中部地区平均水平
        3.1.3 促使我省质量竞争力指数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3.1.4 我省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质量竞争力指数较高
    3.2 江西省制造业各相关行业质量竞争力状况
        3.2.1 重工业质量竞争力优于轻工业
        3.2.2 我省各行业的质量竞争力增长速度不平衡
        3.2.3 我省多数行业质量竞争力达到或接近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3.2.4 六大支柱产业质量竞争力达到或接近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
    3.3 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质量发展不平衡仍较为突出
        3.3.2 部分行业和地区的质量发展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
        3.3.3 专利数偏少和国际市场销售率偏低
        3.3.4 我省部分产业仍处于初级水平
        3.3.5 企业质量竞争力不强,管理基础薄弱
        3.3.6 公共检测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第4章 提升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政策分析
    4.1 提升制造业企业自身质量竞争力
        4.1.1 确立质量竞争力战略,培育质量文化
        4.1.2 加强过程管理
        4.1.3 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4.1.4 提升认证有效性
    4.2 加强质量技术基础,提高质量投入效率
        4.2.1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4.2.2 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
        4.2.3 推进认证认可工作
        4.2.4 实施技术创新战略
    4.3 保障质量安全强化质量监管
        4.3.1 建立重大质量问题预警机制
        4.3.2 建立和完善监督抽查制度
        4.3.3 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4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动质量振兴
        4.4.1 设立省政府质量奖,完善激励机制
        4.4.2 深入推进质量兴省活动
        4.4.3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第5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7)四方公司计量管理方法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概况
    1.2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结论
第二章 计量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生产组织对计量工作的要求
    2.2 计量是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2.3 ‘零缺陷’的质量管理对计量工作的要求
    2.4 计量是企业节能降耗的基本保证
    2.5 计量是安全生产和环境监测的必要保证
第三章 四方公司计量工作的现状
    3.1 目前企业实施量值传递的方式
    3.2 新的计量基准模式——量子计量基准
第四章 四方公司管理模式的改善
    4.1 计量工作面临新机遇
    4.2 计量工作由强制型转向自主型
    4.3 计量保证方案的应用
    4.4 公司计量管理工作改善的要点
第五章 测量过程控制
    5.1 计量检测过程的保证与控制
    5.2 质量控制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3 计量检测过程中各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分析
    5.4 量值检验时对计量手段准确度的要求
    5.5 工艺过程参数监控检测中对计量手段准确度的要求
第六章 面向经济全球化的计量体系发展
    6.1 计量检定/校准的职能与社会检测市场接轨
    6.2 全国实验室认可情况
    6.3 通过实验室认可实现计量工作与国际市场接轨
    6.4 计量体系的国际化与企业国际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提高对工业计量工作的认识
    7.2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认识计量工作
    7.3 对企业计量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百林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企业战略管理的由来
        2.1.1 企业管理思想
        2.1.2 企业战略管理产生原因
    2.2 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
        2.2.1 企业战略管理特征
        2.2.2 企业战略管理内含
        2.2.3 企业战略要素构成
        2.2.4 战略管理原则及层次
    2.3 企业战略分析
        2.3.1 战略的基点
        2.3.2 战略的目标
        2.3.3 企业战略手段
        2.3.4 企业战略保证
        2.3.5 战略模式
    2.4 SWOT分析法
        2.4.1 SWOT分析主要步骤
        2.4.2 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
        2.4.3 战略决策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十五”发展情况总结及评价
    3.1 企业概况
    3.2 企业目前发展基本情况
    3.3 过去五年期间的主要战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资质
    4.2 业务结构分析
    4.3 企业管理水平
    4.4 人力资源状况
    4.5 营销能力分析
    4.6 技术能力分析
    4.7 财务状况
    4.8 可借助的重要资源
第5章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5.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5.2 经济环境分析
    5.3 技术环境分析
    5.4 竞争环境分析
    5.5 计量校准和测试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5.6 计量检测及相关业务市场分析
        5.6.1 计量校准市场
        5.6.2 产品检测市场
        5.6.3 仪器销售
        5.6.4 非标制造及其它相关业务
第6章 企业SWOT分析
    6.1 相对优势(S)
    6.2 劣势(W)
    6.3 机遇(O)
    6.4 威胁(T)
    6.5 内外部关键因素评价矩阵及 SWOT矩阵
    6.6 企业战略选择
第7章 百林公司发展战略及对策
    7.1 企业战略目标
        7.1.1 确立百林公司的使命
        7.1.2 企业发展指导思想
    7.2 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7.2.1 企业远景规划目标
        7.2.2 企业总体发展经济目标
    7.3 市场营销拓展战略对策
        7.3.1 市场营销拓展战略目标
        7.3.2 市场营销拓展主要实施战略对策
    7.4 实验室技术能力、服务范围扩展战略对策
        7.4.1 技术创新目标
        7.4.2 实验室认可项目扩项
        7.4.3 电子通信产品检测与实验平台建设
    7.5 多层次战略联盟
    7.6 人力资源战略
        7.6.1 人力资源战略目标
        7.6.2 人力资源战略对策
    7.7 企业基础管理提升战略对策
    7.8 战略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7.8.1 资金保障
        7.8.2 技术保障
        7.8.3 人员保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入世后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引言
        1.1.1 加入世贸组织应享受的权利
        1.1.2 加入世贸组织应进的义务
    1.2 我国进行的政策调整
    1.3 问题的提出
    1.4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
2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管理体系和市场体系
    2.1 WTO体制下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2.2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管理体系
        2.2.1 全国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行政管理分四级设置
        2.2.2 行政管理机构人员分布呈倒三角形
    2.2 质量技术监督市场体系
        2.2.1 质量监督检验市场体系
        2.2.2 计量检测市场体系
        2.2.3 质量监督市场体系在运行当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2.3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存在的问题
        2.3.1 技术机构及其检验检测项目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2.3.2 机构因人设置
        2.3.3 技术机构人员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
        2.3.4 经费困难
3 中外检验检测市场的比较
    3.1 中外检验检测市场的比较
        3.1.1 体制和运作模式不同
        3.1.2 组织原则不同
        3.1.3 资源配置不同
    3.2 国内检验检测机构的差距
        3.2.1 市场观念不强
        3.2.2 检测手段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3.2.3 复合人才缺乏
        3.2.4 管理水平较低
4 入世对中国检验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4.1 入世对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积极影响
        4.1.1 有利于促进我国检验市场的运作方式与国际惯例接轨
        4.1.2 有利于我国检验行业全面了解国际检验市场的发展动向和信息
        4.1.3 有利于我国检验机构改革,提高检验机构的竞争能力
        4.1.4 有利于我国的检验机构走向国际检验市场,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4.2 入世对中国检验检测市场的挑战
        4.2.1 对我国检验市场政策的挑战
        4.2.2 对我国检验市场格局的挑战
        4.2.3 入世对我国检验机构的挑战
        4.2.4 对我国检验委托方的影响
        4.2.5 对我国检验人才队伍的挑战
        4.2.6 对我国检验市场公正性的考验
        4.2.7 对我国检验市场未来发展走向的影响
5 入世后我国地方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机构改革与调整设想
    5.1 国家从宏观上采取的对策
        5.1.1 加强法制建设
        5.1.2 合理布局
        5.1.3 政策扶持
        5.1.4 资金倾斜
        5.1.5 开放检验检测市场
    5.2 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从微观上采取的对策
        5.2.1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和人员编制
        5.2.2 加大设备投入力度,加强技术保证体系建设
        5.2.3 加快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适应发展需要的检验检测人员队伍
        5.2.4 面向市场大力发展委托检验和校准市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计量检测设备营销策略研究[D]. 崔闯. 河北科技大学, 2021
  • [2]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美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D]. 张荣旋. 兰州大学, 2020(01)
  • [4]计量检测对质量管理的影响与价值探析[J]. 付金贤.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13)
  • [5]江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杨峰. 南昌大学, 2010(03)
  • [6]医院计量建设发展趋势及管理重点[J]. 刘立平. 中国计量, 2007(07)
  • [7]四方公司计量管理方法改善研究[D]. 刘世竹. 天津大学, 2007(04)
  • [8]百林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 杨锦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06(04)
  • [9]坚持质量兴企 追求卓越绩效 为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国际竞争力而努力——在2005年企业质量工作座谈会上的工作报告[J]. 杨果.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5(07)
  • [10]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入世后的应对策略研究[D]. 王子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新世纪计量检测技术服务模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