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一、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苗得成,李亚伟[1](2022)在《经皮椎间孔镜和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和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收治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椎间盘镜组50例(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和椎间孔镜组5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使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椎体间背侧高度、椎体间腹侧高度、椎间孔高度;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价。结果椎间盘镜组术中C形臂机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优于椎间孔镜组,椎间孔镜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优于椎间盘镜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间背侧高度、椎体间腹侧高度、椎间孔高度高于术前,且椎间孔镜组高于椎间盘镜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总优良差异无显着性(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VAS、ODI评分低于术前,术后6、12个月低于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显着性(P<0.05);术后3、6、12个月,椎间孔镜组与椎间盘镜组VAS、ODI评分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但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可有效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林昱,陈刚,刘文革[2](2021)在《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后路椎间盘镜腰椎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开放椎板开窗腰椎髓核摘除术(open discectomy,O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48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MED组25例,OD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并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score,ODI)评估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MED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360、17.364、2.764,P均<0.05),而MED组手术时间多于O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1,P<0.05)。两组术后1周及1年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D组术后1周及1年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OD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出现1例并发症,OD组出现3例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D组1例出现术后复发,OD组2例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OD对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两者均能取得较佳疗效及安全性,但在开展早期MED手术时间长于OD。

马亚南[3](202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通过查阅近些年公开报道的国内外LDH治疗的相关文献后形成综述。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LDH手段多样,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结论:两种治疗手段各有优势,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是困扰临床的现实问题,联合多种治疗方式的运用有可能越来越广泛,可以最小的损伤取得最佳临床效果。

崔志栋[4](2020)在《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手术,研究组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和卧床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和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更快。

邹根发[5](2020)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椎板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各相关指标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研究组术后优良率为96.36%,虽高于对照组的92.7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7%,虽低于对照组的9.0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开放椎板开窗手术具有出血量少,切口更小,手术时长更短以及卧床恢复时间更短的优点。

雷美珠[6](2020)在《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分析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以及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为治疗本病提供新角度。方法:本课题为横断面调查,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通过问卷调查辨识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采用构成比描述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年龄段分布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体重、病程、BMI分布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身高分布的差异。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在突出节段分布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stic回归分析,分析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构成中偏颇体质最高(83.5%),构成比由大至小为瘀血质(21.50%)、湿热质(21.0%)、痰湿质(15.5%)、阴虚质(8.0%)、阳虚质(6.50%)、气虚质(6.0%)、气郁质(3.0%)、特禀质(2.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为平和质占16.5%。各中医体质在性别、病程、体重、BMI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年龄、身高、突出节段分布在中医体质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质类型以湿热质为主。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以瘀血质人数最高。在年龄分布上,在40岁前中医体质分布以瘀血质比例最高(26.2%)。60岁以后中医体质分布瘀血质最多(28.6%)。研究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呈现逐步上升趋势,集中于中老年组,以湿热质为主(23.3%)。在体重指数上,体重过轻的患者以平和质为主。体重正常的患者中瘀血质最多。体重肥胖患者中以瘀血质为主,超重患者湿热质最高。在吸烟、饮酒方面,吸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有统计学意义,饮酒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中湿热质吸烟、饮酒人数最多。四种中医体质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BMI与平和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平和质LDH患者BMI低于偏颇体质患者。吸烟、饮酒与湿热质呈正相关,吸烟、饮酒导致形成湿热质的风险增高。病程与瘀血质呈正相关,说明病程长是形成瘀血质的风险因素。体重、饮酒与痰湿质呈正相关,体重每增加1公斤,形成痰湿质的风险增加1.91%,有饮酒的成为痰湿质的风险增加10%。结论:1、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以瘀血质、湿热质、平和质、痰湿质为主,其分布与年龄无关,与体重指数、性别、体重、病程、吸烟相关。2、经Logstic回归分析,BMI与平和质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吸烟、饮酒与湿热质相关,病程与瘀血质相关,体重、饮酒与痰湿质相关。

苏淑玲[7](2020)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对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科并拟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按随机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常规治疗。试验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3周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卧床休息,术后辅助功能锻炼。术后一共随访3个月,通过住院、门诊及电话随访方式,记录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2周、4周、3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同时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一共纳入60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其中试验组1例患者术后2个月后复发,改行开放手术治疗,最终纳入本次研究59例,余患者均配合及顺利完成本课题研究。试验组29例,平均年龄为40.10±7.42岁,平均病程16.17±2.35个月,突出节段位于L3/4、L4/5、L5/S1分别为4例、15例、10例。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为38.60±7.96岁,平均病程15.33±2.64个月,突出节段位于L3/4、L4/5、L5/S1分为为3例、18例、9例。(2)两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第1天两组内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第1天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各随访时间点内试验组VAS评分均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均较对照组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分别93.1%,90.0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次课题中纳入的患者均未出现口服中药的不良反应。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在早期干预上起到积极作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能够改善早期患者术后腰痛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谢天宇[8](2020)在《MED与改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改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改良TLIF)治疗中年患者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科同一名主任医生主刀的MED和改良TLIF手术患者资料,随访时间>60个月者共143例,其中MED 63例(MED组),改良TLIF80例(改良TLIF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疼痛和下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2年和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的优良率,末次随访时的邻近椎间隙高度下降率、腰椎最大屈曲活动度、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等。结果:末次随访时改良TLIF组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较MED组高(P<0.05),两组间的其他评分在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时MED组改良MacNab分级的优良率为92.1%,改良TLIF组为85.0%,末次随访时MED组的优良率为90.5%,改良TLIF组为83.8%,改良TLIF组和MED组的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MED组较改良TLIF组的邻近椎间隙高度下降率更小(P<0.05)、腰椎最大屈曲活动度更大(P<0.05),腰椎X线评估两组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MED组4.8%vs改良TLIF组7.5%,P>0.05)。结论:MED手术治疗中年患者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与改良TLIF手术相当的中远期临床疗效,但MED手术能更好的减轻术后腰背部不适,保留邻近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屈曲活动度。

应晓明,蒋永亮,徐鹏,王鹏,诸波,郭少卿[9](2016)在《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生物医药数据库,CNKI数据库,重庆VIP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系统文献检索。Meta统计分析使用RevMan4.2软件完成。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休息时间、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住院或手术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总共纳入了20篇文献,其中2957例患者行椎间盘镜术,而2130例患者行传统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有12篇报道比较了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11篇比较了术中失血量,7篇比较了术后卧床休息时间,5篇进行了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的比较,另外分别有4篇比较了住院日及术后住院天数。其中有10篇文献提到了手术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治疗的患者有较高的优良率[OR=1.29,95%CI(1.03,1.62)],术中出血量少[OR=-63.67,95%CI(-86.78,-40.55)],更少的卧床休息时间[OR=-15.33,95%CI(-17.76,-12.90)],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更短[OR=-24.41,95%CI(-36.86,-11.96)],更少住院日[OR=-5.00,95%CI(-6.94,-3.06)]或手术后住院天数[OR=-7.47,95%CI(-9.17,-5.77)]。但是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方面,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与传统手术比较,椎间盘镜治疗出血量少,术后卧床休息天数及住院日短,并且能更快地恢复日常生活。选择哪种手术方式主要根据患者的适应证,在相同适应证的情况下椎间盘镜手术应该被推荐。

王业辉[10](2016)在《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比较椎间盘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神经根减压术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03月-2015年8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获得59例。根据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and nerve root canal decompression, M-NCD)组和椎板间开窗椎间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open discectomy and nerve root canal decompression, O-NCD)组。其中M-NCD组共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8.1(32-61岁);O-NCD组共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1岁(39-6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ow-Back Outcome Scale, LBO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内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两组患者术后1月、3月、6月随访时的JOA评分、ODI、LBOS。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腰腿疼痛VAS、JOA评分、LBO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评分、LBOS及ODI方面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两组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改善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第三天腰腿疼痛VAS、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的JOA评分、JOA改善率、LBOS、ODI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减压术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短期效果,两种方法的临床短期疗效相似。后路MED的手术操作步骤与椎板间开窗技术手术相似,具有相同的临床短期效果,且后路MED技术的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具有椎板间开窗技术经验医师易于开展,因此,在设备条件不允许的基层医院可选择椎板间开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设备允许的基层医院可行MED技术推广。

二、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椎间孔镜和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处理?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MED组与OD组对比结果分析?
    3.2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

(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非手术治疗
    1.1 运动疗法
    1.2 中医药治疗
    1.3 物理疗法
    1.4 针灸与推拿
2 手术治疗
    2.1 传统手术
    2.2 微创手术
        2.2.1 经皮穿刺技术
        2.2.2 内镜微创技术
        2.2.3 微创技术组合治疗
3 小结

(4)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疗效评价标准
    1.5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疗效比较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样本量估算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情况调查
    2.2 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调查
    2.3 具体指标检测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基线数据分布
    5.2 吸烟、饮酒情况分布
    5.3 腰椎间盘突出节段与各体质分布情况
    5.4 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5.5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间比较
    5.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年龄的分布情况比较
    5.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体重指数间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
    5.8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体质类型与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6 讨论
    6.1 体病相关视角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与中医体质关系分析
    6.2 宁德地区LDH患者中医体质情况分析
    6.3 性别与闽东地区LDH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4 年龄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5 体重指数与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
    6.6 不同体质间吸烟、饮酒的对比分析
    6.7 四种中医体质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7 研究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术前检查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试验方法
        2.3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3 疗效比较及分析
        3.1 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2 两组JO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3 两组OD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4 改良MacNab疗效评定
        3.5 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资料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1.3 西医治疗
    2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
    3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4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腰痛原因-西医认识
    5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腰痛原因-中医认识
    6 桃红四物汤在术后治疗的优势
    7 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方及方义分析
    8 疗效分析
    9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医学伦理审查申请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MED与改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治疗方法
    3.临床观察指标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策略
    1.2纳入标准
    1.3数据提取
    1.4统计方法与异质性的评价
2结果
    2.1纳入研究文献情况
    2.2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优良率比较
    2.3两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比较
    2.4失血量比较
    2.5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卧床休息时间的比较
    2.6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所需时间的比较
    2.7患者住院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
    2.8并发症比较
3讨论
    3.1腰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3.2两种手术方法的安全性比较
    3.3研究局限性

(10)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收集时间
        1.2 所属医院
        1.3 一般资料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3. 技术路线
    4. 治疗方法
        4.1 术前准备
        4.2 麻醉方式及体位
        4.3 手术技术
        4.4 术后处理
    5. 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及指标
    6. 观察项目
    7. 复查和随访
    8. 研究方法
    9.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及分析
    1 基本资料分析
    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
    3. 临床疗效评价
        3.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3.2 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OA)
        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
        3.4 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LBOS)
    4. 结果总结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1.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认识
    2. 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狭窄的认识
        2.1 腰椎间盘及邻近相关结构应用解剖特点
        2.2 腰椎间盘的血供及营养特点
        2.3 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
        2.4 神经根管、侧隐窝的解剖特点
        2.5 窦椎神经解剖特点
        2.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病机
        2.7 侧隐窝狭窄导致腰腿痛的病因
    3. 腰椎间盘突出与侧隐窝狭窄
    4. 临床表现
        4.1 症状
        4.2 体征
    5. 非手术治疗
    6. 两种术式的比较
        6.1. 术后恢复比较
        6.2. 手术疗效比较
        6.3.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比较
        6.4. 手术并发症的比较
        6.5. 技术及学习曲线比较
    7. 结论
    8.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1. 激光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2. 臭氧消融术
    3. 经皮化学溶核术
    4. 等离子射频消融
    5.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
    6.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
    7. 椎间孔镜技术
        7.1 YESS技术
        7.2 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
    参考文献
附表1. 腰腿痛VAS量表
附表2. 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表
附表3. 下腰痛疗效结果评分表
附表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
附件1.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椎间孔镜和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价值比较[J]. 苗得成,李亚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02)
  • [2]后路椎间盘镜与开放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分析[J]. 林昱,陈刚,刘文革.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03)
  • [3]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 马亚南. 农垦医学, 2021(04)
  • [4]椎间盘镜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J]. 崔志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8)
  • [5]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J]. 邹根发.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0)
  • [6]宁德地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体质初步观察[D]. 雷美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苏淑玲.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MED与改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对比[D]. 谢天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椎间盘镜与传统开放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J]. 应晓明,蒋永亮,徐鹏,王鹏,诸波,郭少卿. 中国骨伤, 2016(08)
  • [10]椎间盘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临床短期疗效观察[D]. 王业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标签:;  ;  ;  ;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