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

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

一、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闫晨光[1](2021)在《核心肌群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价及表面肌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核心肌群推拿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生物肌电效应机制。方法将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的60例肩周炎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在功能锻炼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法,试验组采用常规推拿法结合核心肌群推拿法。记录两组治疗前及一个疗程治疗后三角肌、冈下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VAS评分以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数据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三角肌中束、冈下肌RMS值、MF值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试验组RMS值、MF值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肌肉效能,缓解肌肉疲劳。试验组治疗后腹直肌RMS值、MF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试验组RMS值、MF值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核心肌群推拿法可以改善腹直肌效能、缓解肌肉疲劳。2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缓解疼痛,核心肌群推拿法结合常规推拿法优于常规推拿法。3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肩关节功能,核心肌群推拿法结合常规推拿优于常规推拿法。结论常规推拿及核心肌群推拿结合常规推拿均可以改善三角肌、冈下肌的肌力,缓解肌肉疲劳,减轻肩部疼痛,增强肩关节功能,但核心肌群推拿结合常规推拿在以上各方面优于常规推拿。核心肌群推拿法可增强腹直肌肌力并缓解肌肉疲劳。

刘美珍(Amarasakulsub Tipakorn)[2](2021)在《中泰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研究泰式皇家按摩与中式推拿针对肩周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手法、治疗穴位等方面的诊疗差异,阐述其各自优缺点,以期促进中泰按摩结合的创新和发展。材料与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TCI、Science Direct、MULKC及泰国大学泰医专业的图书馆,将所获得的文献作为研究工具。以“泰医”、“中医”、“肩周炎”、“冻结肩”、“死肩”、“泰式按摩”、“推拿”、“泰式皇家按摩”为检索词。选取2002年至2020年的中国医学期刊上公开发表关于中式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文献,1995年至2020年的泰国及国际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泰式皇家按摩及中式推拿治疗肩周炎的文献为检索范围,根据纳入标准进行人工检索筛选录用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以泰式皇家按摩和中式推拿建立条目,分别统计中泰医学关于肩周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按摩推拿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手法操作及穴位的数据,对照分析中泰医学相关条目、概念及内涵,进行频次、频率的比较研究。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泰医文献25篇,中医文献41篇。2.病因方面:泰医的病因是四个元素失调,其中以风、土、水元素失调较为多见。中医的病因是外感六淫侵袭,以风、寒、湿邪为患最为显着。3.综合疗法方面:泰式按摩联合其他疗法临床使用频次较高的复合方案为泰式按摩联合泰草药口服、泰草药按摩球,其中泰式按摩对肩周炎常用泰式皇家按摩类。中式推拿联合其他疗法临床使用频次较高的复合方案为推拿配针灸疗法。4.治疗原则方面:泰医强调舒筋放松肌肉为主,中医强调舒筋通络止痛为主。5.操作手法方面:泰式皇家按摩手法以按法为主,一指按法效果最佳,中式推拿则以揉法最为常用。6.穴位选取方面:泰式皇家按摩选穴以4号肩信号点为主,中式推拿以肩井穴主。结论:1.中泰医治疗肩周炎有相似的理论,具有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发病原则,基于这一原则所制定治疗原则亦颇具相似,提倡以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为主。2.泰式皇家按摩与中式推拿治肩周炎的穴位有相似。主穴部位有相同,而根据放射疼痛部位选取配穴,均在泰式皇家的基础线和中式推拿的经脉上。另外中式推拿有辨证施治,分证选穴论治。3.泰式皇家按摩与中式推拿虽诊疗思维存在异同,尤其是手法具有差异性,但临床运用过程中,联系应用,可取长补短,互补不足,以期共促疗效。

闻斌松[3](2021)在《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量表评分等进行对比,评估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从而探讨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本次研究筛选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和门诊的70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肩周炎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编号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予以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温针灸联合传统火罐治疗。疗程:两组均为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CMS)为指标进行疗效观察。通过统计软件SPSS23.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运算,以评估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患肩位置分布、中医辨证分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相比较:(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3.CMS评分相比较:(1)治疗前两组患者CM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患者C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CMS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至本次研究结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晕针、烫伤、皮肤起水泡等不良事件。仅对照组有2例患者在一次取针时,出现小面积皮下血肿的现象,用干棉球短暂按压及时止血后,并未发展为大面积皮下血肿。故不考虑将其剔除出本次研究。结论:1.两种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疗效,且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总体疗效优于温针灸联合传统火罐疗法。2.本次研究中未出现因不良事件或治疗方案而脱失病例的现象,故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均良好。3.两种疗法在减轻患者肩关节疼痛方面无显着差异,但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优于温针灸联合传统火罐疗法,适宜临床推广。

黄小龙[4](2020)在《极泉穴配合肩三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肌力、总积分等变化情况,评估针刺极泉穴配合肩三针(肩髃、肩前、肩贞)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纳单侧患病的顽固性肩周炎患者,共60例,无脱落病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单数为极泉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对照组参照杜元灏等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用穴,消毒后均取用0.30X40mm规格的针灸针先刺下肢远端穴位,行强捻转提插手法,行针时鼓励患者缓缓运动肩关节。肩部穴位要求刺入肩关节,有强烈的针感,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起针后拔罐,取穴:肩髁、肩髎、天宗、肩贞、肩井,每次取三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周末休息2天,共4周。治疗组患者取侧卧位,极泉穴(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局部消毒后,取用0.30X75mm规格的针灸针,稍抬患侧上臂后避开腋动脉进针1.5-2.5寸(若患者无法上抬手臂,则从腋后纹头处向极泉穴方向进针),采用大幅度提插捻转法行针至肩部深处有明显的酸胀感并向上臂放射(如有明显放电样感觉则需稍退针至放电感减轻或消失),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肩三针取用0.25X40mm的针灸针,消毒后进针0.5-0.8寸,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起针后拔罐,取穴:肩髁、肩髎、天宗、肩贞、肩井,每次取三穴,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周末休息2天,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肌力评分及总积分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评估疗效。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无脱落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疼痛评分、ADL评分、ROM评分、肌力、总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各项评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评分进行对比,疼痛评分差异显着(P<0.01),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评分对比差异显着(P<0.01),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积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愈2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5%;治疗组治愈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优。结论:本次研究显示,针刺极泉穴配合肩三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对比对照组针刺方案,在缓解疼痛,提高ADL评分、ROM评分方面疗效更佳,可临床选用。并且采用极泉穴配合肩三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选穴少而精,可以降低操作复杂度,减少患者接受治疗的痛苦,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接受度,提高疗效。

陈铭慧,李万瑶[5](2019)在《蜂针优势病种治疗》文中研究表明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1.古代对蜂针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就对被蜂蜇的反应作出记载"蜂蜇有毒可疗痉"。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第二十五-蛇虫等毒第二》中,其中复方"猪脂、蜜(各半升),蜡(二两)上三味,和煎如膏,

张立生[6](2018)在《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文中提出我国麻醉学领域的疼痛治疗很早就已开始。据报道, 不少医院麻醉科在上世纪50年代曾采用腰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我也曾以神经破坏药酚甘油在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注射治疗宫颈癌或胸腹部癌性疼痛。改革开放后, 我有机会到国外访问, 受到国外麻醉科开设疼痛治疗业务的启发, 在我退休前十年, 学术研究和工作方向转到了疼痛学研究。于1986年秋季在我院开设疼痛

陈春海[7](2008)在《针刺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针刺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观察其疗效。然后对针刺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将60名符合入选标准的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定、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临床疗效、疗程和首次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这两组间治疗疼痛改善情况差异有极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②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肩部外展、中立位外旋、手颈方面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故治疗组在改善肩部外展、中立位外旋、手颈三方面的功能活动要优于对照组。③疗程经统计学检验(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④首次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经统计学检验(P<0.01),说明在首次缓解肩周炎疼痛、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变化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⑤经统计学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综合疗效上比较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肩周炎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都能改善肩周炎患者的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的情况,且治疗组治疗肩周炎量化疗效评价研究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

张佛明[8](2006)在《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文中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腧穴单穴基础主治。选择条口穴,针对其治疗肩臂痛的基础主治进行验证性试验,以期对此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首先,对肩周炎的治疗近况进行文献整理并做了综述,发现目前非药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与药物治疗和手术疗法比较,非药物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上有优势。同时注意到在进行肩周炎的临床研究时,应采集尽量多的临床信息,包括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有效检查等各方面能反映病情变化的信息,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和评价体系,并且尽量排除试验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其次,对条口穴用于肩周炎治疗的临床报道进行综述,并探讨该疗法的起源,得到的结论是:条口穴用于治疗肩周炎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得到医生的普遍采用,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疾苦;但是其起源并无确切的文献记载,也没有就此疗法开展过科学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有必要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因此,为了验证条口穴治疗肩臂痛的基础主治作用,设计了本课题。研究方法:观察肩周炎病人120例,根据随机对照试验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分别接受针刺条口穴、循经按摩、循经针刺的治疗措施。选择肩部疼痛和功能活动作为观察指标,将得到的观察结果量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研究结果:三种疗法均可以使肩周炎患者疼痛和功能活动积分显着降低,肩周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在治疗的两疗程结束时,循经按摩组在总体疗效、镇痛疗效和功能活动改善疗效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针刺条口组在总体疗效和功能活动改善疗效方面,优于循经针刺组,而镇痛疗效与循经针刺组差异不显着。在第一次治疗结束时,循经按摩组在即刻镇痛和功能活动改善方面,均优于其他两组;针刺条口组与循经针刺组差异不显着。结论:1、针刺条口穴能有效缓解肩周炎病人的肩部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验证了条口穴治疗肩臂痛的基础主治作用。2、通过针刺条口穴治疗肩周炎,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优于循经针刺法,提示在肩周炎的治疗上,远端取穴能提高疗效。3、三种疗法之中,循经按摩法疗效最好,提示针对病灶进行的局部按摩治疗以及被动活动肩关节,起到了针刺无法替代的作用。4、在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至关重要。坚持功能锻炼,不但疗效好,且不易复发。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9](2019)在《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文中提出蜂针疗法(又称蜂蜇疗法或蜂刺疗法)是属于蜂疗一种,早在中国民间和医疗机构作为治疗疾病之用。将蜂针毒液的药物药理作用跟针灸学原理相互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的操作方法是使用镊子持夹住活蜂,放置穴位上令其螫刺,或用镊子将蜂针和蜂毒囊同时取下,持夹住这部份用来点刺或者是散刺在相关穴位。蜂针治疗的主要使用蜂毒的药用成份,现时已有蜂毒制成的针剂直接以注射针注射到患处作治疗。目前世界各地以活蜂蜇刺蜂毒来治疗的病症越趋广泛,它的药理成份及可治疗的病症研究也渐渐受到重视。本研究是希望从文献中挖掘出有关蜂针临床治疗的病症,用来作为撰写病谱,同时用2个病作为范例(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来举证蜂针治疗的作用显示病症存在于这病谱的治疗价值。目的:蜂针治疗特别对一些疑难杂症、反复发作、复发率高的病症,是一种有效的另类治疗手段。在蜂针疗法日趋应用广泛的前提下,本研究旨在探究蜂针可以治疗或最终达至痊愈的疾病种类,效果等方面内容。目前用蜂针来作研究的病谱文献并不多,通过这次研究,一方面是要对蜂针疗法的可治疾病进行探讨,其次,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用先进科学化工具和多角度方向来进行分析,从而建构一份蜂针病谱,以供日后临床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制定检索方法与策略,以蜂针、病谱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1979~2018)、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1989~2018)、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1981~2018)、SINOMED(1979~2018)、EMbase、SCIE和Elsevier等数据库内使用内建的高级检索功能来进行检索由1950-2018年期间的文章及文献,筛选出符合开始时已设定的检索条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逐一资料下载,以便进行方法学等质量评价,最终阶段对所有研究文献进行合并整理及统计量分析,然后评定蜂针治疗疾病及其他相关数据,再进行归类和整理,探讨蜂疗文献特点和病谱等内容。同时,通过以范例的形式用Meta分析来病症(当中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鼻炎),以初始纳入的文献来重点找出合格的文献,找出相关的数据导入到(Microsoft Office Profession Plus 2010-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内,再将电子表格内符合分析的数据输入到分析软件(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Review Manager 5.3(Version:5.3.5)进行合成分析,通过软件计算后得出统计结果,再人工分析其统计意义,综合各统计意义后,就可以用统计学的角度来反映出蜂针对这疾病的效果。结果:用作病谱分析的初选合格文献共9152篇,最终纳入及归入到病谱的共237篇,这次研究得到了 14类病症系统,病症78种类别,其中包括西医疾病51种类别、西医症状4种类别、中医病症8种类别。明细分项如下(详细统计量见表1-10):1.骨骼系统与结缔组织病症(其中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囊炎、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风湿类疾病(风湿寒性关节痛)、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腱鞘囊肿、颈肩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桡骨茎突腱鞘炎、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风湿病、风湿性多肌痛、干燥综合症、和骨折后遗症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痹症症,和腰腿痛)2.神经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面瘫(包括顽固性周围性面瘫、顽固性面瘫、面瘫后遗症、面神经炎)、脑血管病(偏瘫)、三叉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头痛,和眩晕)3.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乳腺增生、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肾囊肿、乳房囊性增生、功能性痛经、盆腔炎、遗尿症、月经不调,和淋证)4.皮肤和皮下组织病症(其中包括湿疹、痤疮(寻常型痤疮)、硬皮病、体表血管瘤、皮肤纤维瘤、银屑病、疤痕疙瘩,和瘢痕疙瘩)5.肿瘤病症(其中包括膀胱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症、乳腺癌,和肺癌)6.呼吸系统(其中包括鼻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慢支、支扩、慢性咽炎,和过敏性咳嗽)7.消化系统病症(其中包括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肛裂、肝硬化,和泄泻)8.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症(其中包括肝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带状疱疹,和口疮)9.循环系统病症(其中包括脑梗塞、痔疮、浅静脉炎、冠心病、心绞痛,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病症(其中包括糖尿病、桥本氏病(自身免疫性(又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痛风)11.精神和行为障碍病症(其中包括性功能障碍(阳萎、阳痿),和精神病)12.损伤、中毒和外因病症(其中包括急性腰扭伤)13.与医疗保健服务接触因素病症(其中包括预防感冒、免疫耐受期乙肝病毒携带者)14.眼和附器病症(其中包括虹膜睫状体炎)研究范例的病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947共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17篇,其中治疗组共833例患者,对照组共680例患者,均为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用总有效率的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RR=1.12,95%CI(1.05,1.19),P<0.001,全部17篇文献中均表明有治疗组及对照组的阐述,并且有总有效率的报导,对于其他的结局指标(如:RF、CRP、ESR、关节肿胀度、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度、关节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双手握力、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等)则未有划一报导,做成可比性降低。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研究范例的病症-鼻炎,由初选的合格文献共60篇,到最终被纳入研究的文献4篇,其中治疗组共140例患者,对照组共138例患者,治疗组会以单独蜂针、蜂针配合药物、或蜂针配合其他方法治疗来治疗,而对照组则用非蜂针来进行治疗。用总有效率的治疗方向进行Meta分析,结果标示:OR=2.15,95%CI(0.52,0.86),P=0.29RR=1.08,95%CI(0.98,1.18),P=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大致总有效率则说明蜂针的治疗疗效可以。全部4篇文献中均表明有随机分法,只有3篇文献有说明所运用的随机分法。阐明治疗随机方法才可以让其研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数据可比性及可信性更高。结论:在研究以蜂针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病谱期间,就发现了不同等级疾病症的频次。从文献频次上显示出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滑痹症、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和面瘫均属在治疗上较优势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肝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鼻炎、癌、脑血管病(偏瘫)、糖尿病、湿疹、遗尿症、乳腺增生、三叉神经痛、痤疮(寻常型痤疮)等均需要待日后有更多文献及数据再作研究及分析得出结果。在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的文献上,均显示出蜂针对患有该种病的患者,在生物临床报告结果以及症状等都可以得到改善。通过上述两个独立病症的Meta分析所获得的结果,可以反映出蜂针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证明了蜂针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然而蜂针治疗鼻炎的研究还需要更多有质量的文献作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显示出蜂针有效治疗多类的常见病以及疑难病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不足之处为纳入文献病例的基本情况、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评价标准均不统一,纳入文献量不多。这是一个开始,蜂针治疗病谱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未来的研究需要有更多单一使用蜂针作治疗的文献作支持,以及采用大数据样本和更严格的研究设计。

邹梦颖[10](2019)在《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冈上肌腱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原则,将治疗前后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并作出客观评价。研究方法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冈上肌腱炎患者,依据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刀组选取患侧肩部5个痛点,在第1天和第5天进行针刀治疗,共治疗2次;针刺组主选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臂臑、肩贞及配穴,留针20分钟,从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共治疗5次;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统一休息2天,第8天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待收集完所有患者患侧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以及测量和评价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ROM的评分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计算出的统计学结果分析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最终得出此项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肩部疼痛VAS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肩部疼痛VAS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肩部疼痛的改善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VAS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ADL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3)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ROM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ROM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改善均有显着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ROM评分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ROM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4)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针刀组治疗30例,显效9人,有效21人,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100%;针刺组治疗30例,显效1人,有效19人,无效10人,显效率为3.3%,总有效率为66.7%。针刀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两组的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0.05),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1<0.01),说明针刀组明显优于针刺组。结论(1)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均能治疗冈上肌腱炎,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治疗安全可靠。(2)针刀疗法较针刺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更加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均存在显着差异。(3)针刀疗法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显效更迅速,治疗疗程短,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部队及临床上推广。(4)肩关节MRI对冈上肌腱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肌群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价及表面肌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1.7 安全评价
    2 研究方案
        2.1 样本量估算
        2.2 试验设计
        2.3 随机分组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
        3.2 两组治疗前后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3.3 两组VAS评分结果
        3.4 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4 试验完成情况
    5 安全性评价结果
讨论
    1 核心肌群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 核心肌群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3 本研究中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3.1 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的选择及分析
        3.2 表面肌电图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表面肌电检测的目标肌肉及运动模式的选择与分析
    4.疗效分析
        4.1 两组的表面肌电结果分析
        4.2 两组的VAS评分结果分析
        4.3 两组的CMS评分结果分析
    5.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中泰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中泰医学诊治肩周炎的理论体系对比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2 中泰医学基础理论对比
    3 泰式皇家按摩与中式推拿治疗肩周炎的基础知识
    4 小结
论文二 泰式皇家按摩与中式推拿治疗肩周炎文献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泰医学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研究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疗效评定
        3.1 疗效观察指标
        3.2 疗效评价标准
        3.3 统计学方法
    4 统计结果分析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一般资料分析
        4.3 观察指标分析
        4.4 临床疗效比较
        4.5 安全性分析
        4.6 依从性分析
讨论
    1 西医对于肩周炎的认识
        1.1 临床分期及主要表现
        1.2 致病因素
        1.3 治疗方法
    2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原则
        2.3 治疗方法与理论
    3 温针灸的作用机理
        3.1 针刺的作用机理
        3.2 艾灸的药理及物理作用
    4 易罐牵张疗法的作用机理
        4.1 筋膜理论与易罐牵张疗法的关系
        4.2 拔罐的作用机理
        4.3 运动疗法的作用机理
    5 针刺的选穴依据
    6 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7 结果分析
    8 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近5年来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2 Viausl Analogus Scale视觉模拟评分(VAS)
    附录3 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
致谢

(4)极泉穴配合肩三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学对顽固性肩周炎的认识
        1.1 病名沿革
        1.2 古代中医的认识
        1.3 现代中医对漏肩风的认知
    2.西医学对顽固性肩周炎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流行病学
        2.3 肩周炎的分期
        2.4 西医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研究分组
        1.7 器材
    2 治疗方法
    3.评分标准
    4.评判标准
    5.统计方法
    6.结果分析
        6.1 一般资料分析
        6.2 观察项目比较
        6.3 治疗后情况对比
第三部分 讨论
    1 针刺机理的研究
    2 选穴依据
    3.疗效观察
第四部分 结论
    1.研究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2.1 不足之处
        2.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针刺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研究
        1.1 症状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现代研究
        2.1 流行病学和易患因素
        2.2 发病机制
    3 针灸治疗
        3.1 穴位的选取
        3.2 特殊刺法
        3.3 其它针法
    4 其它疗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疗效评定
        1.7 统计方法
        1.8 结果
        1.9 结果分析
结论
讨论与体会
    1.1 病因病机
    1.2 治疗原则
    1.3 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机理初探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典型病例

(8)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肩周炎治疗近况
    综述二 条口穴治疗肩周炎研究概况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肩周炎病因病机
    选择条口穴的依据
    疗效分析
    体会
总结
参考文献
附:CRF表
附:知情同意书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今蜂针的认识
        一、古代对蜂针的认识
        二、现代对蜂针的认识
    第二节 现今蜂针和疾病治疗的文献与病谱关系
        一、现今文献对蜂针与疾病的概述
        二、研究现今蜂针文献到病谱的发展
        三、现今蜂针治疗疾病的Meta文献研究
第二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
        一、资料来源
        二、文献检索策略
        三、文献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谱计量方法
    第二节 文献筛选与质量监控
        一、筛选与质控意义
        二、研究人员的完善培训
        三、文献流程序化控制
        四、文献管理器的使用
        五、数据录入、管理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检索情况
        二、基本病谱
        三、病症系统分析
        四、病症种类分析
        五、文献年度分布
        六、发表期刊
        七、未纳入Meta分析的蜂针蜂毒治疗临床案例和疗效
        八、小结
第三章 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的META研究
    第一节 循证医学下META的研究方法
        一、病种选择
        二、文献分类评价
        三、文献评价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第二节 蜂针蜂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谱研究
        一、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二、证据总结
    第三节 蜂针治疗鼻炎病谱的研究
        一、蜂针治疗或结合常规治疗鼻炎的Meta分析
        二、证据总结
第四章 讨论
    一、蜂针临床治疗日趋广泛
    二、质量提高,病种增多
    三、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鼻炎文献的研究和META分析成果
    四、蜂针治疗疑难杂症的阐述
    五、蜂针治疗临床文献临床样本分析的情况
    六、蜂针安全性
    七、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10)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冈上肌腱炎的诊疗进展
        1 传统医学对冈上肌腱炎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辨证分型
        1.4 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冈上肌腱炎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分期
        2.3 临床诊断标准
        2.4 临床疗效评价
        2.5 保守疗法
        2.6 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研究进展
        1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研究近况
        1.1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作用机制
        1.2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理论基础
        1.3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定位和操作
        1.4 针刀治疗治疗冈上肌肌腱炎的临床研究
        2 肩关节MRI检查在冈上肌腱炎诊疗上的应用现状
        3 肩关节MRI检查在指导冈上肌腱炎治疗上的优势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3.5 中止标准
    4 患者权益保护
    5 研究方法
        5.1 样本量估算
        5.2 随机对照方法
        5.3 治疗方法
        5.4 患者依从性保证
    6 观察内容
        6.1 观察指标
        6.2 安全性观测
        6.3 随访观察
        6.4 注意事项
        6.5 不良反应事件的观察
    7 疗效评价方法
    8 数据处理
        8.1 数据管理
        8.2 统计方法
    9 研究结果
        9.1 病例完成情况
        9.2 安全性评价
        9.3 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9.4 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
        9.5 视觉模拟评分情况
        9.6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
        9.7 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情况
        9.8 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值的比较
        9.9 两组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冈上肌腱炎的病理特点
    2 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作用机制
    3 针刀疗法的选择依据
    4 麻醉方法的选择
    5 研究结果的讨论
        5.1 一般资料
        5.2 视觉模拟评分的观察
        5.3 日常生活能力的观察
        5.4 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观察
        5.5 临床疗效评价
    6 肩关节MRI对冈上肌腱炎的临床指导意义
        6.1 MRI成像基本原理和特点
        6.2 肩关节MRI指导冈上肌腱炎的治疗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肌群推拿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评价及表面肌电研究[D]. 闫晨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泰推拿按摩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比较研究[D]. 刘美珍(Amarasakulsub Tipakorn).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温针灸联合易罐牵张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 闻斌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极泉穴配合肩三针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 黄小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蜂针优势病种治疗[A]. 陈铭慧,李万瑶. 第二届世界蜂疗大会、世界中联蜂疗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6]1988年我国首次全国疼痛治疗专题学术会议纪实[J]. 张立生.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04)
  • [7]针刺敏感点配合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 陈春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8(04)
  • [8]电针条口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对比观察[D]. 张佛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9]基于文献的蜂针临床治疗病谱研究及Meta分析[D]. 陈铭慧(CHAN Ming Wai Cindy).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邹梦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肩周炎103例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