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儿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儿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

一、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诊断儿童性早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纪燕玉[1](2021)在《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使用超声检测中枢性性早熟、其他性早熟及正常女童子宫、卵巢、乳腺变化情况,并与临床其它因素比较,为临床女童性早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超声参数范围,探讨超声技术超声参数在无创性评价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研究对象及方法1、对象:2017年4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就诊,家长或监护人诉身高较同龄人矮小,或诉双侧乳腺较大,抽取静脉血行E2、LH、FSH等雌激素项目检查,在家长或监护人同意下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Hypothalamic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刺激试验及骨龄检查,确诊的共有中央性性早熟女童48例(平均月龄90.9±11.5月)、其他病例(非中央性性早熟)女童62例(平均月龄80.5±14.4月),其他病例(非中央性性早熟)女童62例病例包括其他性早熟32例及正常女童30例,上述女童均行盆腔超声及乳腺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得到其父母或监护人知情同意。上述病例均除外自身免疫系统性疾病、代谢综合征等。2、方法:女童晚上10点后禁食后次日清晨行标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测定血清LH、FSH和雌二醇水平,计算峰值LH/FSH比值。取得被检查者及其家属同意,经下腹行盆腔超声检查,要求显示子宫标准纵切及横切面测量子宫上下径、前后径、横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显示显示左右侧卵巢最大切面测量卵巢长径、前后径,并旋转探头90°测量卵巢横径,连续扫查左右侧卵巢计数大于4mm卵泡个数;使用线阵探头扫查乳腺,排除乳腺占位性病变,要求清晰显示腺体,测量双侧乳腺腺体厚度。体积计算参照椭圆体积公式,计算公式如下:子宫体积(ml)=上下径(cm)×前后径(cm)×横径(cm)×0.523。卵巢体积(ml)=长径(cm)×前后径(cm)×横径(cm)×0.523。双侧卵巢体积相加为卵巢总体积。大于4mm卵泡个数是指双侧卵巢大于4mm卵泡个数之和。双侧乳腺总厚度为双侧乳腺腺体组织厚度之和。CPP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 RHa)治疗后三个月病例行同样项目超声检查。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ub></sup>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简单直线相关分析。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用于超声参数的预测能力,评估性子宫、卵巢、乳腺超声所测参数的特异性和敏感度。使用Youden指数(J)确定最佳截止值,该指数由“J=最大值(敏感性+特异性-1)”定义。P值小于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对象110名受试者中,48名(43.6%)被诊断为CPP,62名(56.4%)为非CPP,两组间月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期间的实验室参数,包括峰值LH、峰值FSH、峰值LH/FSH比率在CPP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雌二醇两者间无统计学意义。2、超声参数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卵巢总体积、大于4mm卵泡数及乳腺总厚度高于非CP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子宫体积与峰值LH(r=0.370,P=0.000)、峰值LH/FSH(r=0.214,P=0.025)呈正相关。卵巢总体积与峰值LH(r=0.301,P=0.000)、峰值FSH(r=0.135,P=0.044)、峰值LH/FSH(r=0.183,P=0.045)呈正相关。大于4mm卵泡数量与峰值LH(r=0.424,P=0.000)、峰值FSH(r=0.267,P=0.042)、峰值LH/FSH(r=0.287,P=0.002)呈正相关。4、子宫体积的AUC为0.772(P=0.045),最佳临界值为2.275ml,敏感性为60.4%,特异性为80.6%。子宫内膜的AUC为0.918,最佳临界值为2.650mm,敏感度为85.4%,特异性为82.3%。卵巢总体积的AUC为0.81(P=0.041),最佳临界值为3.005m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2.6%。大于4mm卵巢数量的AUC为0.802(P=0.043),最佳临界值为1.500,敏感性为70.8%,特异性为79.0%。乳腺总厚度的AUC为0.920,最佳临界值为6.500,敏感度为83.3%,特异性为85.5%。5、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卵巢总体积及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均明显大于其他性早熟组(均P<0.05)。CPP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卵巢总体积及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性早熟女童组大于4mm卵泡数、乳腺总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6、超声参数子宫内膜及乳腺总厚度治疗后三月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快捷、安全、无创伤、无辐射等优势,能简单直接、有效客观地反映出女童性早熟的特点,为超声在中枢性性早熟诊断初步确定参数临界值,超声参数在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方面的表现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证明其在中枢性性早熟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超声参数及超声技术在无创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枢性性早熟与其他性早熟中有一定价值,但在其他性早熟与正常对照组表现的重叠性说明超声需要根据临床及其它指标进一步综合分析。

董关萍,傅君芬[2](2021)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在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GDPP/CPP)是儿科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之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是国际上治疗CPP的主要药物,其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CPP患儿骨龄进展、改善成年身高。在临床实践中,仍需要不断探索GnRHa治疗的获益人群,探讨GnRHa的最佳治疗方案,不断完善GnRHa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证据。

冯绪芬[3](2020)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女性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是指女童在10岁前月经来潮或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阴毛和腋毛生长等第二性征,是儿童青春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性早熟可分为真性性早熟(临床绝大多数真性性早熟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临床大多数部分性性早熟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remature thelarche,PT)。尽早的诊断和预防,对于性早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性早熟的诊断主要通过X线骨龄测定、乳腺和子宫超声检查以及GnRH兴奋实验,但由于放射和超声检测重复性不良,且放射检测短时间内不宜反复进行。另外GnRH兴奋实验需要在短时间内反复抽血,患儿常有抵触情绪,且该方法只能鉴别患儿是否已经发展成为真性性早熟,缺乏预警机制,错过了最佳干预期,故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检测指标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受环境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性早熟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大部分的性早熟患儿均存在营养过剩的现象。有研究显示,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与代谢综合征、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且在真性性早熟患者血清中SHBG明显下降,但有关SHBG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是否可作为一个诊断指标,以及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如何,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拟运用血清SHBG联合性激素测定探讨SHBG在鉴别女童ICPP和PT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性早熟内分泌门诊诊治的ICPP组134例女童和PT组128例女童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院就诊的正常青春期女童(puberty control,PC)26例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prepuberty control,PPC)68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免疫发光分析法测定血清SHBG、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及催乳素(pituitary prolactin,PRL)的含量,分析各组间结果的差异性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ICPP组的SHBG水平显着低于PT组(P<0.01),PT组的SHBG水平低于PPC组(P<0.01),而ICPP组和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PP组与PC组的LH、FSH及E2水平均高于PT组和PP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之间血清中PRL浓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当使用SHBG来预测诊断ICPP(Cut Off值为72.22nmol/L)时,预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985(AUC=0.986);当使用FSH来预测诊断ICPP(Cut Off值为2.395U/L)时,预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3和0.738(AUC=0.746);当使用LH来预测诊断ICPP(Cut Off值为0.205U/L)时,预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75和0.985(AUC=0.973);当使用E2来预测诊断ICPP(Cut Off值为24.4pg/mL)时,预测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42和0.759(AUC=0.818)。血清中SHBG、FSH、LH、E2的AUC均大于0.5,尤其SHBG和LH的AUC更是在0.9以上,并且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血清SHBG水平明显低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和青春期前女童,临床上SHBG联合传统性激素检测能更好的区别性早熟情况。

冯绪芬,吴铁牛,宋孝光[4](2019)在《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性早熟和单纯乳房发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运用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联合性激素测定对于鉴别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性早熟内分泌门诊诊治的ICPP组87例和PT组5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在院就诊的正常青春期女童16例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51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LH)、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和雌二醇(E2)含量,计算LH/FSH比值,分析各组间结果差异性。结果 ICPP组与正常青春期女童组的E2水平高于PT组和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0.05),ICPP组LH、FSH水平均较PT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PP组的SHBG水平显着低于PT组(P<0.001),PT组的SHBG水平低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组(P<0.01),而ICPP组和正常青春期女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经治疗后检验性激素FSH和LH结果有所下降,SHBG下降不显着。结论 ICPP患儿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和青春期前女童。临床上SHBG联合传统性激素检测能更好的判断性早熟情况,对症治疗。

张静[5](2019)在《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及盆腔超声对不同BMI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及盆腔B超对不同体块指数(BMI)女孩中枢性性早熟(C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8年在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8岁出现乳房发育、诊断为CPP及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的女孩611例,就诊时乳房发育Tanner分期为B2或B3期且未出现月经初潮。根据年龄-性别对应的BMI百分位数分为正常体重(444例)、超重(90例)及肥胖组(77例)。检查项目包括体格检查、骨龄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盆腔B超等。应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数据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促黄体生成素(LH)基础值、促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LH/FSH基础值、雌二醇(E2)、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对不同体重状态CPP女孩的诊断价值以及区分CPP和PT的最佳界值点。结果1正常体重女孩CPP组243例,PT组201例;超重女孩CPP组57例,PT组33例;肥胖女孩CPP组37例,PT组40例。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CPP组及PT组间就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CPP组与PT组比较,基础LH、基础FSH、基础LH/FS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正常体重、超重女孩CPP组基础LH与峰LH、基础LH/FSH与峰LH/FSH正相关(P<0.01);肥胖CPP组LH基础值与LH峰值、基础LH/FSH与峰LH/FSH无相关关系(P>0.05)。4 LH基础值用于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CPP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43、0.794,约登指数最大时(0.54、0.61、0.48),基础LH水平的界值分别为0.165IU/L、0.225 IU/L、0.145 IU/L,灵敏度分别为73.3%、66.7%、77.8%,特异度分别为80.4%、93.9%、70.0%。基础FSH、基础LH/FSH、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在不同BMI女孩的诊断价值存在差异。5正常体重女孩若采用基础LH>0.165IU/L且基础LH/FSH>0.075,同时子宫体积>1.345ml标准,敏感度42.0%,特异度98.0%。超重女孩若采用基础LH>0.225IU/L且卵巢体积>1.335ml标准,敏感度61.4%,特异度97.0%。肥胖女孩若采用LH>0.145IU/L且子宫体积>2.05ml标准,敏感度21.6%,特异度100%。结论1、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的LH基础值最佳诊断界值点存在差异,但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2、LH基础值与子宫体积或卵巢体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女孩CPP诊断的特异度,可作为不同BMI女孩CPP与PT的鉴别诊断指标。

谈玲芳[6](2019)在《Rathke囊肿对矮小患儿激素水平影响及rhGH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目前,为了明确身材矮小的病因,许多患儿入院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同时这些患儿也完善了垂体的影像学检查,垂体MRI平扫+增强提示部分患儿合并Rathke囊肿(RCC),通过与无Rathke囊肿的患儿比较,探讨患有RCC的患儿与无RCC的患儿激素分泌水平有无差别,着重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对合并RCC矮小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因身材矮小住院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其中合并RCC的患儿与无RCC的患儿进行垂体激素相关分析,剔除数据不完善者,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RCC是否影响患儿的相关激素分泌,着重分析合并RCC的身材矮小患儿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为113例因身材矮小住院完善相关检查的患儿,对接受rhGH治疗的患儿进行门诊随访,通过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患儿垂体分泌激素及下游相关激素水平,结果显示合并RCC的身材矮小患儿在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IGF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皮质醇水平与不伴有RCC的身材矮小患儿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99例诊断为身材矮小并配合随访的患儿进行着重分析,发现rhGH对身材矮小合并RCC的患儿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良好,结果表明合并RCC的患儿使用rhGH治疗后身高改善明显(P=0.042),且该部分患儿均未见RCC相关临床症状发生,也未见RCC在rhGH治疗中增大或其它改变,其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及下游激素水平均无明显改变,证实rhGH治疗伴RCC的矮小患儿是安全的,同时证实RCC多为垂体前后叶间先天性良性发育异常。结论本研究发现在身材矮小的患儿中存在RCC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RCC多为无功能性的先天性结构发育异常,对于身材矮小合并无症状性RCC的患儿rhGH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建议该部分患儿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随访,每3-6月行内分泌、6-12月行垂体MRI检查;其次,若患儿出现头痛、视觉异常、高泌乳素血症或囊肿有增大趋势时,应停止rhGH使用并建议患儿至神经外科确定有无手术指征。

徐月勤[7](2018)在《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的研究背景:性早熟一般发生在8岁之前的女孩或者9岁之前的男孩身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性早熟是由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过早激活引起的,也被称为中枢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通常是特发性的,除非存在可鉴别的发病原因,例如肿瘤、脑积水、脑损伤或颅内创伤。性早熟的特征除阴毛发育等第二性征外,还有早期的骨骼成熟、线性生长加速和骨盆超声检查变化,包括卵巢、子宫和肾上腺体积的异常变化等。中枢性性早熟可导致骨骺的过早关闭,最终导致身高下降,从而引发巨大的心理压力。有文献研究显示青春期发育过早的女孩比同龄人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因此,对疑似性早熟的女孩进行详细的青春期发育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发育评估,做出相应诊断,一旦确诊,应该进行适当的治疗。促黄体生成素刺激试验是一项辅助性的测试,用于验证促性腺轴的活性,并将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病例区分开。对于具有青春期早期进展标志的儿童,如加速线性生长和早期骨骼成熟,当促性腺轴的过早激活被确定时即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病例。然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需要冗长而复杂的取样过程。有时,在中枢性性早熟确诊前需要进行多次测试。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找到实验室或临床上的一项指标,能够预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阳性结果。因为对于这些指标的了解可以帮助确定试验的时间,从而协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具有青春期早期发育标志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的参数进行了归类和比较。相关参数与初始和后续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结果相关,从而找到能够预测测试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一直面临着挑战。作为中枢性性早熟的一项重要诊断手段,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耗时过多并且需要频繁取样。在许多情况下,临床特征与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单独使用刺激实验的诊断结果并不可靠。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打算在具有早期青春期征兆的患儿中,找到一种指标能够预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结果。方法:收集在8岁前乳房已经早期发育以及9岁前进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的382名女孩,用于后续的试验。黄体生成素到达峰值的水平大于或者等于5 IU/L、LH峰/FSH峰大于或者等于0.6的患者被认为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是阳性的。在初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收集患儿的实际年龄、骨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和实验室参数。每个病例都使用Tanner规则评估乳房的发育情况。使用Greulich-Pyle方法,即利用手腕和左手的X光片确定骨龄。使用Bayley-Pinneau方法计算预测的成人身高。另外,本研究还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CLIA)测定患儿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甲状腺功能(T3,T4,FT3,FT4,TSH)的浓度及肝功生化血尿常规等,对性早熟患者及乳房发育患儿行下丘脑-垂体部位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在初始的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患儿的平均实际年龄为7.8±0.6岁;平均的骨龄为9.3±0.8岁;骨龄和实际年龄差异的平均值为22.5±5.4个月;体重标准差积分的平均值为1.4±0.4;身高标准差积分的平均值为1.6±0.6;6个月的平均生长速度为3.7±0.7厘米/6个月;平均的体重指数为18.7±2.9 kg/m2;黄体生成素的峰值的平均水平为5.7±2.8IU/L,LH峰/FSH峰为1.8±1.2。在初始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中,237名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峰值水平大于等于5 IU/L、LH峰/FSH峰大于或者等于0.6,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其余145名患者的试验结果呈阴性。与结果呈阴性的对照组相比,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的骨龄超前,实际年龄更大,BA-CA差异显着增加,生长速度和生长速度比率显着升高。但是,两组之间的身高标准差积分没有显着差异。另外,与对照组相比,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组的血液中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更高。而两组之间的血液中的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方面没有观察到显着差异。接下来145名在初始LHRH刺激试验中结果呈阴性的患儿进行了后续的LHRH刺激试验。在这145名患儿中,其中42名在后续的LHRH刺激试验中被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103名女孩具有阴性结果。与随访阴性组相比,随访中枢性性早熟组的骨龄超前,BA-CA差异显着增加,生长速度加快,生长速度比率增加。但是两组之间的体重标准差积分、身高标准差积分以及体重指数都没有显着差异。对于血液中的各项指标,随访中枢性性早熟患者组中检测到更高浓度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但是两组之间的雌二醇、IGF-1、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以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的水平并没有变化。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相关变量,结果显示,在初始LHRH刺激试验中,体重标准差积分、体重指数、雌二醇以及IGF-1的浓度与LHRH刺激试验结果无关。BA-CA差异、生长速度比率、血液中基础的卵泡刺激素浓度以及黄体生成素浓度与LHRH刺激试验结果相关。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发现,BA-CA差异与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8和 0.65。结论: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骨龄超前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结果最有效的预测因子指标。骨龄对诊断中枢性性早熟有重要价值。第二部分 健康和乳房早发育女孩的营养摄入、糖尿病相关指标和脂质谱的差异分析背景:根据世界各地的调查显示,近年来乳腺发育的年龄呈现明显提前趋势。乳房早发育是指在小于8岁的女孩身上只出现单纯的乳房发育,而没有生长加速、阴毛或者腋毛加速发育、月经初潮或者骨骼成熟,主要发生在生命开始的前两年。乳房增大通常是双侧的,但有时候是单侧的。该增大并不过度,一般乳头或乳晕没有显着变化和进展。它的进展通常不会超过Tanner第3阶段;在单侧增大的案例中,它的进展一般不超过Tanner第2阶段。它的发病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虽然乳房早发育通常是良性,并且一般会自发消退,但接近15%的病例会迅速进展为性早熟。因此乳房早发育病例的临床特征、骨龄、基础和刺激的促性腺激素浓度都应该仔细评估。乳房早发育是一种影响年轻女孩的良性疾病。据报道,多种因素与这种疾病相关,但目前对于乳房早发育发病的具体分子机制我们并不是很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营养摄入、糖尿病参数和脂质谱与乳房早发育的关系。本部分研究有望提供一组潜在的因素,以便更准确地预测乳房早发育的发病。同时本文还收集了符合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28例和未达ICPP(non-CPP)的乳房发育患儿25例进行营养摄入的比较,用BMI衡量营养状况,探讨性早熟患者中骨龄、BMI有无相关性。方法:在本研究中,Greulich和Pyle方法用于骨龄评估。体重指数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所得:体重/[身高(m)]2。训练有素的儿科内分泌学家根据适用女孩乳房发育的Tanner标准,对参与者的青春期阶段进行了评估。所有患儿均清晨八点空腹采静脉血,离心收集血清。应用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nsulin-likegrowthfactorl,IGF-1)、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及泌乳素(prolactin,PR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空腹胰岛素(insulin,INS)及C肽(C-peptide,C-P)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日本LOYPUS)和配套试剂盒,测肝功生化血脂。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应用直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A,APOA)、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B,APOB)及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应用 GPO-POD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应用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葡萄糖(glucose,GLU)。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HOMA-IR=INS(mU/L)×GLU(mmol/1)/22.5。通过向所有参与者的家庭发出召回表格,我们记录研究开始后一个月内所有参与者每日食物摄入量的记录。结果:本项研究包括263名被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女孩,以及222名健康女孩被招募为健康对照组。在两组的人体测量特征之间,年龄、骨龄或者体重指数没有显着差异(实际年龄:患者平均的实际年龄为5.3±0.7岁,对照组平均的实际年龄为5.5±0.8岁;骨龄:患者平均的骨龄为6.1±1.1岁,对照组平均骨龄为5.9±1.2岁;体重指数:患者平均的体重指数为15.1±2.6kg/m2,对照组的平均体重指数为15.8±2.1kg/m2),p值均大于0.05。对于血液中的激素水平,结果显示,乳房早发育患者组雌二醇的平均水平为1.74±0.87ng/dL,健康对照组为1.65±0.63ng/dL,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黄体生成素的峰值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黄体生成素峰值:患者组:3.38±0.79U/L,对照组:3.04±0.62U/L,p<0.05)。利用 Tanner阶段分析参与者的乳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78%的患者处于Tanner阶段Ⅱ期,其余处于Tanner阶段Ⅲ期。另一方面,所有健康女孩都处于Tanner阶段Ⅰ期。研究发现,多种因素被认为与乳房早发育发病相关。所以,我们首先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的营养摄入。结果显示,患者组的蛋白质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16和0.0031)。但是,两组平均每日的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相同(p值分别为0.1654和0.3699)。患者组血液中IGF-1的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01。接下来,我们评估了两组的糖尿病参数。结果显示,患者组的FGIR略低于健康对照组,但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8)。与健康对照相比,另外两种糖尿病标准,即QUICKI和HOMA-IR,在乳房早发育患者组中也显着不同,p值均小于0.0001。最后,对所有参与者的血清脂质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小于0.0001。然而,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乳房早发育患者组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略微升高,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用BMI衡量营养状况与性早熟患者相关性,结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性早熟患者中,骨龄减年龄数值大小与BMI相关(r=0.536,p=0.000),LH峰/FSH峰与BMI相关(r=0.435,p=0.004),统计学上二者高度正相关。结论:乳房早发育与高蛋白高脂肪摄入有一定相关性,与糖尿病相关指标及脂质谱有一定关联,性早熟与体重指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相关。

崔文丽[8](2018)在《血清骨钙素与降钙素检测在女童中枢特发性性早熟诊治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食物和环境逐渐变化,性早熟患儿逐年增加,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性早熟的预防及治疗性研究被迅速提到日程上来。性早熟患儿因心理不成熟造成心理危害及社会问题,又因性发育提前往往伴有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融合等症状,最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目前临床多用身高、骨龄、骨密度等检查评价治疗效果,这些指标都存在人为因素,对治疗的早期效果评价缺乏敏感性和客观性。而且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治疗后儿童的远期骨代谢、联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治疗中枢特发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患儿对于改善成年身高的远期疗效报道较少。血清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OST)是反映骨细胞特别是新形成的成骨细胞活动状态的重要生化指标,降钙素(Calcitonin,CT)主要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使溶骨过程减弱,增强成骨过程。目前关于CT、OST对ICPP诊断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研究GnRHa或GnRHa-GH治疗前后ICPP患儿与健康儿童OST、CT血清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差异,分析血清内OST与骨龄和LH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OST和CT对ICPP的诊断价值,为ICPP的临床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0月到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就诊的ICPP女童22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青春发育前健康女童2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B超探查子宫卵巢、X光片检测骨龄、血清骨钙素、降钙素水平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比较ICPP患儿和健康儿童血清OST和CT水平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身高、体重、血清OST和CT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关系,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骨钙素、降钙素水平对ICPP诊断价值。结果:1.ICPP患儿与健康儿童血清OST、CT水平的比较ICPP患儿血清OST水平为(88.88±29.56)ng/m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50.88±28.58)ng/ml(P<0.001)。而两组血清CT水平无明显差异(P=0.75)。2.ICP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ST、CT水平的比较ICPP患者治疗前血清OST水平(88.88±29.56)ng/ml与治疗后血清骨钙素水平(88.3±29.4)ng/ml无明显差异(P=0.946);治疗前血清CT水平(1.91±2.20)ng/ml与治疗后(1.3±0.9)ng/ml无明显差异(P=0.26)。3.血清OST与骨龄的相关性分析以骨龄(Y)为因变量,分别以血清OST水平(X1)和CT水平(X2)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血清骨钙素Y?=0.035X+4.8934(R=0.749,P<0.001),血清OST与骨龄正相关。4.血清骨钙素(OST)与LH的相关性分析以LH(Y)为因变量,血清OST水平(X)为自变量,线性回归Y?=0.0281X-0.9804(R=0.941,P<0.001),血清OST与LH水平正相关。5.血清OST、CT水平对ICPP的诊断价值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OST对ICPP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95%CI为0.6970.953;根据约登指数计算,血清OST对ICPP诊断的最佳阈值为81.34ng/ml,敏感度63.6%,特异度90.0%(P<0.001)。血清CT对ICPP无诊断价值,AUC为0.449(P=0.99)。结论:ICPP患儿血清OST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儿童,与骨龄相关,而且对ICPP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ICPP诊断和治疗中骨代谢观察指标。

刘靓[9](2018)在《优化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筛查方式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68例4.5-9岁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女童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建立简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激发试验模型,对比不同简化Gn RH激发试验模型对ICPP女童的诊断效果;对比血清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基础值及雌二醇(estradiol,E2)对ICPP女童的筛查效果;对比骨龄年龄差及骨龄指数(bone age index,BAI)对ICPP女童的筛查效果;对比盆腔超声子宫测量参数及卵巢测量参数对ICPP女童的筛查效果;为减少患儿创伤且快速准确诊断ICPP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68例4.5-9岁性早熟女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Gn RH激发试验结果将68名性早熟女童分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ICPP)、单纯乳房早发育组(PT)。对两组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化验结果、骨龄及盆腔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68例4.5-9岁性早熟女童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得出:1、ICPP女童及PT女童实际年龄、乳房发育年龄、体重与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平均身高高于PT女童(P<0.05);68名性早熟女童超重的发生率为11.76%,肥胖发病率为14.71%。2、3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与30-6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3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3.7%、78.1%、89.6%;30-6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6%、80.0%、91.18%。3、血清LH基础值的切点值为0.2 IU/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筛查4.5-9岁ICPP女童敏感度为0.679,特异度为0.7784、骨龄年龄差切点值1.6,约登指数最大为0.442,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筛查4.5-9岁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628,特异度为0.75;骨龄指数的切点值为1.18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28,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对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628,特异度为0.80。5、女童的乳房Tanner分期为B2期的前提下,当子宫长径为23.5mm时约登指数最大(0.503),ROC曲线下面积为0.752,对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903,特异度为0.60;当子宫横径为12.5mm时约登指数最大(0.47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对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756,特异度为0.73;当子宫体积在1.34ml时约登指数最大(0.492),ROC曲线下面积为0.770,对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752,特异度为0.76;当大于4mm卵泡数切点值为2.75,约登指数最大(0.4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对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8,特异度为0.65。结论:1、30-6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或可替代经典Gn RH激发试验成为门诊快速诊断ICPP的依据,30-6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对ICPP女童的诊断价值优于30min简化Gn RH激发试验。2、血清LH基础值对ICPP女童的筛查价值优于E2,血清LH基础值切点值为0.2 IU/L,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679,特异度为0.778。3、骨龄年龄差对ICPP女童的筛查价值优于骨龄指数,骨龄年龄差的切点值为1.6,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628,特异度为0.75。4、在乳房Tanner分期为B2期的前提下,卵巢中大于4mm卵泡数对ICPP女童的筛查效能优于子宫体积、子宫长径及子宫横径,卵巢中大于4mm卵泡数的切点值为2.75,筛查ICPP女童的敏感度为0.800,特异度为0.650。

赵悦[10](2017)在《女童肥胖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儿童肥胖症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与女童青春期启动提前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有研究对体块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女童刺激试验的激素值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但结果存在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BMI值与刺激试验激素值水平之间的独立相关性并对影响两者间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618名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根据年龄-性别对应的BMI百分位数分为正常体重组(355名),超重组(99名)和肥胖组(164名)。结果:单因素回归方程结合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可能影响刺激试验激素值水平的指标。建立回归方程,在调整混杂因素后按照体重分层探讨BMI-SDS与刺激试验五项指标之间的线性及非线性关系。BMI-SDS与LH峰值在正常体重组(β:-7.3,95%CI:-13.8,-0.8,P=0.028),超重组(β:-16.1,95%CI:-31.1-1.1,P=0.038)均存在显着负相关性,且超重组BMI-SDS效应值高于正常体重组。在肥胖组中,BMI-SDS在2.7处与LH峰值的关系表现出阈值效应。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中,BMI-SDS与LH基础值之间符合线性关系且相关性均不显着。在肥胖组中,BMI-SDS与LH基础值之间的曲线关系在 2.7 处出现阈值效应(BMI-SDS<2.7,β:-1.2,95%CI:-2.2,-0.2,P=0.024vs.BMI-SDS>2.7,β:0.2,95%CI:-0.5,0.9,P=0.543)。对于 FSH 峰值及基础值,BMI-SDS与两者的关系均在超重组出现显着负相关和阈值效应。结论:ICPP刺激试验激素值水平可能受到肾上腺雄激素和性激素以及胰岛素等的影响,BMI值与刺激试验激素值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和独立阈值效应。儿童BMI-SDS处于超重范围内时,与刺激试验激素值尤其是LH峰值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最强。推测在中枢性性早熟中,脂肪组织增加的过程中可以对LH分泌产生独立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肥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对LH分泌转变为促进作用。研究背景:儿童维生素D水平受到肥胖程度的影响。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疾病相关,并可能影响女性生殖轴功能,对女童性成熟及初潮时机存在调节作用,本文目的在于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中枢性性早熟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肥胖在ICPP患者中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研究对象:280名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以及188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女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P组的血清平均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下降。通过曲线拟合发现25-OH-D水平与ICPP风险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关系,25-OH-D水平高于31.8ng/mL时ICPP风险随血清25-OH-D浓度升高而下降。且在对不同混杂因素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血清25-OH-D高于31.8 ng/mL的女童较25-OH-D低于31.8 ng/mL的女童存在较高的ICPP风险比(未调整模型:OR:0.36,95%CI:0.15,0.83,P<0.05;调整年龄,身高和体重:OR:0.44,95%CI:0.18,1.08,P=0.072;调整年龄和 BMI 值:OR:0.36,95%CI:0.16,0.84,P<0.05)。对 ICPP 组根据维生素D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发现维生素D缺乏组的BMI平均值,LH基础值及FSH峰值水平高于另外两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对年龄和Tanner分期进行调整后ICPP组血清25-OH-D水平与FSH基础值之间存在负相关性(β:-0.58,95%CI:-0.93,-0.24,P=0.0011),与体重(β:-0.18,95%CI:-0.29,-0.06,P=0.0037),BMI 值(β:-0.42,95%CI:-0.73,-0.11,P=0.0077)以及 BMI-SDS(β=-0.67,95%CI:-1.20,-0.14,P=0.0140)之间呈显着负相关,且与HDL和apoA1呈正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ICPP组中BMI-SDS与维生素D水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两分段回归方程显示BMI-SDS对维生素D水平存在阈值效应。BMI-SDS>3.3时,BMI-SDS与25-OH-D呈显着负相关(β:-5.0,95%CI:-9.0,-0.9,P=0.016),且BMI-SDS>3.3组较BMI-SDS<3.3组效应值显着(OR:-2.9,95%CI:-5.8,-0.1,P=0.043)。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CPP患病存在相关性,血清25-OH-D水平高于31.8ng/mL可能与较低的ICPP发病风险相关,肥胖对ICPP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

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诊断儿童性早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诊断儿童性早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女童性早熟相关研究背景
    1.1 女童性早熟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女童性早熟的分类及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
    1.4 女童性早熟的危害
    1.5 关于金标准
    1.6 性早熟的其它诊断方式
    1.7 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
    1.8 中枢性性早熟的管理
    1.9 性早熟与肥胖的关系
    1.10 小结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2.2 仪器及试剂
    2.3 研究方法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中枢性性早熟与非中枢性性早熟组间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比较
    3.2 超声参数与GnRH试验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3 超声参数ROC曲线分析
    3.4 中枢性性早熟、其他性早熟、正常对照组超声参数比较
    3.5 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后超声评价
第四章 讨论
    4.1 超声检查的优势
    4.2 中枢性性早熟与非中枢性性早熟组间一般资料及超声参数分析
    4.3 超声参数与Gn RH试验各因素相关分析
    4.4 各超声参数ROC曲线诊断效能分析
    4.5 超声参数在三组间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4.6 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后超声参数变化分析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枢性性早熟的治疗及对策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标本采集
        2.1.3 主要仪器
        2.1.4 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理
        2.2.2 实验步骤
        2.2.3 注意事项
        2.2.4 数据收集
        2.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1.1 各组患者血清中SHBG、FSH、LH、E2及PRL的浓度
    3.2 血清中SHBG水平随年龄变化趋势
    3.3 血清中SHBG、FSH、LH、E2 水平临床预测ICPP价值
第4章 讨论
    4.1 SHBG及性激素在鉴别诊断ICPP与 PT中的价值
    4.2 SHBG在女童不同年龄青春发育阶段浓度的变化
    4.3 SHBG、FSH、LH、E2 在预测诊断ICPP中的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第5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性早熟和单纯乳房发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E2、LH、FSH、SHBG水平对比
    2.2 SHBG水平随年龄变化
    2.3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5)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及盆腔超声对不同BMI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按首字母排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对象分组
    2.体格检查与测量
        2.1 身高测量
        2.2 体重测量
        2.3 乳房及阴毛检查
    3.骨龄拍摄与评估
    4.盆腔B超
    5.实验室检查
        5.1 GnRH激发试验
        5.2 LH、FSH、E_2 检测
    6.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
    2.不同BMI女孩CPP组与PT组基础LH、FSH、LH/FSH、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比较
    3.不同BMI女孩CPP组促性腺激素基础值与峰值相关性分析
    4.不同BMI女孩的基础LH、FSH、LH与FSH比值ROC曲线
        4.1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的LH基础值ROC曲线
        4.2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的FSH基础值ROC曲线
        4.3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的基础LH与 FSH比值ROC曲线
        4.4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的E2ROC曲线
    5.不同BMI女孩子宫长径、子宫体积、卵巢体积ROC曲线
        5.1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子宫长径ROC曲线
        5.2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子宫体积ROC曲线
        5.3 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女孩卵巢体积ROC曲线
    6.基础LH、LH/FS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联合应用在不同BMI女孩CPP的诊断价值
        6.1 正常体重女孩基础LH、LH/FS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6.2 超重女孩基础LH、LH/FS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6.3 肥胖女孩基础LH、LH/FS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联合应用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Rathke囊肿对矮小患儿激素水平影响及rhGH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检测指标
    1.4 治疗方法
    1.5 统计分析
    1.6 随访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Rathke囊肿对生长激素、IGF1的影响
    2.3 Rathke囊肿对性激素影响
    2.4 Rathke囊肿对甲状腺激素影响
    2.5 Rathke囊肿对ACTH、血皮质醇的影响
    2.6 RCC对rhGH治疗效果的影响
3.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Rathke囊肿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健康和乳房早发育女孩的营养摄入、糖尿病和脂质谱的差异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8)血清骨钙素与降钙素检测在女童中枢特发性性早熟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枢性性早熟临床治疗的远期疗效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优化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筛查方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简化GnRH激发试验对4.5-9岁ICPP女童诊断价值的探讨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诊断标准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1.2.2 ICPP女童及PT女童的临床表现及查体特点
        1.2.3 ICPP女童GnRH激发试验不同时间点化验指标比较
        1.2.4 不同简化GnRH激发试验模型对ICPP女童诊断效果的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血清LH基础值、E2对4.5-9岁ICPP女童诊断价值的探讨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三、骨龄、盆腔超声对4.5-9岁ICPP女童诊断价值的探讨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骨龄年龄差及骨龄指数对4.5-9岁ICPP女童诊断效果比较
        3.2.2 子宫卵巢参数对4.5-9岁ICPP女童诊断效果比较
    3.3 讨论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女童肥胖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概述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刺激试验激素值水平的影响因素及BMI值的独立效应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特发性中框性性早熟女童肥胖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诊断儿童性早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超声指标在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效能分析[D]. 纪燕玉. 汕头大学, 2021(02)
  •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在儿童中枢性性早熟中的应用[J]. 董关萍,傅君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04)
  • [3]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中的应用[D]. 冯绪芬. 南昌大学, 2020(08)
  • [4]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性激素在鉴别性早熟和单纯乳房发育中的应用[J]. 冯绪芬,吴铁牛,宋孝光. 江西医药, 2019(10)
  • [5]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及盆腔超声对不同BMI女孩中枢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探讨[D]. 张静.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6]Rathke囊肿对矮小患儿激素水平影响及rhGH治疗效果的临床分析[D]. 谈玲芳.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7]骨龄作为中枢性性早熟诊断指标和乳房早发育与营养代谢因素研究[D]. 徐月勤. 山东大学, 2018(02)
  • [8]血清骨钙素与降钙素检测在女童中枢特发性性早熟诊治中的应用[D]. 崔文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2)
  • [9]优化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筛查方式的探讨[D]. 刘靓.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10]女童肥胖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D]. 赵悦.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标签:;  ;  ;  ;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在儿童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