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周钦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

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周钦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

一、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论文文献综述)

刘瓅群[1](2021)在《论中国新音乐 ——以歌曲体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新音乐”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音乐的传入为起点诞生发展的,“新音乐”不等同于“西洋”音乐,而是在西方音乐的影响下,在中国本土,用西方音乐理论与方法所创的中国本土音乐,也包含中国传统音乐受西乐理念影响的创作观念。“新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创作理念、意义功能。本论文主要通过梳理歌曲体裁的发展脉络,探讨“新音乐”在每个时代的不同之“新”。总体上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新音乐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述,运用分析法,对新音乐的概念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时代背景下新音乐的功能。第二章,对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歌曲体裁进行论述,解读“新音乐”的“新”。第三章,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歌曲体裁进行论述,从建国初期的大业初兴到国家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逐渐恢复稳定发展,从“新音乐”可反映出社会的变革。第四章,改革开放后歌曲体裁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2013年进入繁荣昌盛的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经济水平提升、文化生活丰富,对文艺的需求愈发高涨。音乐家们努力将西乐,用民族化、现实化的手法,发展进化成中国音乐同世界音乐的连接,增强中华文化的对外输出,增加国人的文化自信,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自强。本论文通过从1840年到2020年一个多世纪新音乐的发展历程,参考了相关文献,以歌曲体裁为例,对“新音乐”在不同时期内的“新”作出了梳理与解读,解读21世纪以来的“新音乐”内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鲍颖[2](2018)在《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以《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为例》文中指出杜亚雄教授是中国当代民族音乐学与音乐教育学研究领域的一位杰出代表,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及中国传统乐理的研究,同时也是母语音乐教育的倡导者与践行者。本文以杜亚雄与他的《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与质性研究法,从他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出发对他在母语音乐教育探索过程中发表的音乐教育文献、出版的着作与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总结他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并对《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如何进行柯达伊教学法中国化的本土创生运用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当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有所启示。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分别从选题缘起、研究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杜亚雄及其母语音乐教育思想,分别对杜亚雄的音乐教育背景、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萌芽、母语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和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观点进行论述。第三部分是对《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的分析。通过对该书的编写目的及依据、内容与特色以及与《音乐的读与写》的比较,分析《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的意义。第四部分是对母语音乐教育的前景展望和教育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语。

汪妮[3](2018)在《20世纪中国“新音乐”研究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专业术语不同于日常用语,是某学科得以建立的基础,必须明确其内涵。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各学术专着和论文中,“新音乐”这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专有术语,自1904年曾志忞第一次提出到2016年仍有学者在解读该术语的百余年里,各类论文、专着和词典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有的追随政治概念进行定义,关注其作为政治工具而存在;有的从歌词内涵进行分类,注重对其中反映的社会变革内容的研究;有的从音乐本体进行解释,关注的是对其创作理论的研究。故这些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观点导致了各种论争和误解。迄今,对“新音乐”的概念都有哪些不同或者相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包含着哪些不同或者相同的思路?本文旨在对该专业术语内涵流变做一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音乐”研究的思路进行总结。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新音乐”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音乐史学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分析、论述。全文主要内容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新音乐”概念的梳理,并分析“新音乐”概念研究所包含的思路。第二部分是从“新音乐”概念研究的思路出发,“新音乐”研究进行分类梳理分析。第三部分总结“新音乐”研究所包含的思想和意义。

刘莉[4](2011)在《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民族乐理的研究评述——以学术文章为例》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有关我国民族乐理知识系统性探索的教材及学术文章,从而引发了众多学者对我国民族乐理的研究。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有关中国民族乐理学科建设及围绕民族乐理知识点这两方面学术争鸣的文章来进行评述。

杜琳[5](2010)在《杜亚雄民族音乐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着名音乐学家杜亚雄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音乐传承和系统化先锋的代表人物,也是“母语音乐教育”的积极响应和坚定执行者。他凭借着执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充满创新精神的个性、特有的中国传统底蕴和国际视野所形成的学术观念在中国音乐学界独树一帜,更为重要的是他敢于尝试,并且百折不饶构建“中国乐理”的态度令人叹为观止。杜亚雄成为优秀的音乐学家,获国务院人事部颁发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匈牙利历史学会荣誉会员”等称号,并获“匈牙利社会主义文化奖章”、“美国政府福布赖特高级研究奖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奖励,不仅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一个典范。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他旺盛的音乐研究的能力。对杜亚雄民族音乐思想的研究,有助于国人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的部分,对杜亚雄的民族音乐思想进行初探:第一章以杜亚雄构建中国传统乐理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其传统乐理理论体系的产生到形成进行宏观的论述,着重探讨其思想的蕴育、萌芽、发展及成型过程;第二章对杜亚雄在构建中国传统乐理教学体系的道路上编着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着作《中国传统乐理教程》进行分析,主要从本书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不足等方面入手,以此为代表向读者进一步展示杜亚雄传统乐理教学体系的内涵;第三章围绕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的一场关于杜亚雄中国传统乐理教学体系构建的大辩论展开论述,揭示其学术思想的精华;第四章主要对杜亚雄在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贡献加以阐述,显露他博学好研的优秀个人品质;第五章通过对杜亚雄在学术研究方面的严谨态度和执着精神的论述,谱写一首他对中国民族音乐学所作杰出贡献的凯歌。理论体系的确立,需要实践不断的检验。对杜亚雄民族音乐思想的研究,是建立在他十余部着作和300多篇论文的学术成果之上的,其核心是中国。也许他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检验,但从他的诸多着作在各类高校作为教材使用的情形看来,已经是一种传播,这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值得庆幸的。

刘绵绵[6](2006)在《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原因,致使中国基本乐理的发展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修正或补充当前通行的基本乐理,进而构建起中国音乐基础理论学科体系,应是中国的音乐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综合音乐教育与音乐史学、音乐文化学、音乐形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运用科学、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和整体、综合的观念,将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作为研究对象,以史为鉴,进而对中国音乐基础理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加以思考与展望。 建国前的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以西洋乐理为主,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西洋乐理在宫廷:鸦片战争前西洋乐理初涉中国;2、西洋乐理在教堂: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初西洋乐理输入中国;3、西洋乐理在学堂:学堂乐歌时期的西洋乐理在中国的发展;4、西洋乐理在学校:“五四”运动至建国前西洋乐理在中国的发展。建国后的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以九十年代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至九十年代的缓慢期和九十年代后的蜕变期。建国后至九十年代仍沿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的欧洲乐理体系,学科发展缓慢;九十年代后,在素质教育、母语教育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观的要求下,基本乐理的学科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质变,分别在中国传统乐理、现代乐理以及乐理文化视野的拓展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 从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建国前西洋乐理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纳的过程,传播西洋乐理的范围由宫廷到教堂、再到学校、到社会,使得中国的乐理教学逐步发展成为以大小调体系为主导模式,中国音乐基础理论逐渐偏离了自己的轨道。随着建国后音乐研究的深入,基本乐理的学科发展出现了繁盛的局面,音乐基础理论建设正向多元化、纵深化的方向迈进,许多音乐学家与音乐教育家纷纷从不同的学科角度与研究视野对中国音乐基础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 本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通过对基本乐理在中国发展脉络的梳理,进而对中国乐理学科建设的理想模式加以构想,即从历时方面促进传统乐理与现代乐理的融合,从共时方面加强基本乐理中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同时关注乐理教学中技术与文化的内涵,加强乐理教材中概念的科学性与逻辑性。

明言[7](2000)在《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文中认为

二、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论文提纲范文)

(1)论中国新音乐 ——以歌曲体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新音乐概述
    (一)“新音乐”的定义
        1.“新音乐”概念的提出
        2.“新音乐”的定义
    (二)“新音乐”产生的原因
    (三)不同时期“新音乐”的功能
二、新中国成立前
    (一)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840-1921 年)
        1.从启民到启蒙的艺术体裁
        2.中国新音乐萌芽——学堂乐歌
        3.新兴音乐体裁的创作——艺术歌曲
        4.以歌曲体裁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1921-1949 年)
        1.救亡图存的音乐思想
        2.工农革命歌曲及群众歌曲
        3.抗战歌曲及艺术歌曲
        4.以歌曲体裁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三、新中国成立后
    (一)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6 年)
        1.大业初兴的胜利歌声
        2.群众歌曲与合唱歌曲
        3.儿童歌曲与抒情歌曲
        4.以歌曲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
        1.受政治运动影响的音乐
        2.时代限定的音乐——语录歌、颂歌
        3.留存时代的经典——战地新歌
        4.以歌曲体裁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四、改革开放后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 年)
        1.改革开放文艺指导思想
        2.抒情歌曲与新民歌
        3.通俗歌曲
        4.以歌曲体裁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二)承前启后的强国时代(2013 年-至今)
        1.新时代音乐艺术指导思想与建设新时代中国文艺的重要性
        2.抒情歌曲
        3.国风歌曲
        4.流行歌曲
        5.以歌曲为例对此时期新音乐的“新”进行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以《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相关概念及界定
        2.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二、杜亚雄及其母语音乐教育思想
    (一)杜亚雄的音乐教育背景及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萌芽
        1.杜亚雄的音乐教育背景
        2.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1.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兴起
        2.“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研讨会
        3.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本土化与校本课程建构
    (三)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观点
        1.重视艺术教育,恢复乐教传统
        2.加强母语音乐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3.借鉴柯达伊教学法,强调母语入手学习
三、《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的分析
    (一)《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编写目的及依据
        1.《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编写目的
        2.《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编写依据
    (二)《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内容与特色分析
        1.《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内容分析
        2.《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的特色分析
    (三)《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与《音乐的读与写》的比较
        1.《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与《音乐的读与写》内容的比较
        2.《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与《音乐的读与写》形式的比较
    (四)《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一书的意义
        1.对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的践行
        2.对母语音乐教育内容的践行
        3.对母语音乐教育方法的践行
四、母语音乐教育的前景展望与教育建议
    (一)母语音乐教育的前景展望
        1.国家层面的重视
        2.社会层面的导向
        3.学校层面的参与
    (二)母语音乐教育的教育建议
        1.建立核心
        2.逐步扩展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20世纪中国“新音乐”研究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及步骤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新音乐”及其相关概念梳理
    第一节 “新音乐”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一、西方“新音乐”概念梳理
        二、“新音乐”概念在中国的提出和发展
    第二节 “新音乐”的时间范围
        一、起始时间
        二、终止时间
第二章 “新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1949年以前
        一、对“新音乐”中“新”的最初解读
        二、对“新音乐”的不同解读
        三、1949年以前“新音乐”研究的思想基础和成效
    第二节 1949年以后
        一、“新音乐”与“三化”
        二、“新音乐”与“欧化”
        三、1949年以后“新音乐”研究的思想基础和成效
第三章 “新音乐”研究的特征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新音乐”研究的特征
        一、“新音乐”的音乐形态和音乐内涵
        二、“新音乐”的中西关系
        三、“新音乐”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20世纪中国“新音乐”与其创作技巧
        二、20世纪中国“新音乐”与“欧化”、“全盘西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4)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民族乐理的研究评述——以学术文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中国民族乐理学科建设的争鸣
    1. 哲学思想
    2. 内容体系
二、有关民族乐理知识点的其它学术争鸣
    1. 关于宫角大三度主宰音程的讨论
    2、旋宫转调

(5)杜亚雄民族音乐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音乐的浸润
    第一节 杜先生传统乐理研究的雏形
    第二节 中国传统乐理的研究在徘徊中前进
    第三节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章 传统乐理研究道路上的结晶代表——《中国传统乐理教程》
    第一节 写作背景
    第二节 内容概要和基本观点
    第三节 不足和补充
第三章 学术大辩论
    第一节 大辩论的起由
    第二节 大辩论的标志
    第三节 抗争的意义
第四章 杰出的民族民间音乐成就
    第一节 辉煌的成就
    第二节 对裕固族音乐的研究成了杜先生走上民族音乐研究之路的基石
    第三节 匈牙利音乐与中国裕固族音乐的不解之缘
    第四节 三种独特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体系划分
    第五节 关于声乐、器乐、综合三类分法
第五章 严谨的学术态度
    第一节 “母语音乐教育”的坚定执行者
    第二节 田野工作的规范化
    第三节 学术研究的严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成果

(6)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缘起
    1.2 资料的梳理
    1.3 研究方法与原则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上篇
    第2章 西洋乐理在宫廷
        2.1 《律吕纂要》
        2.2 《律吕正义·续编》
    第3章 西洋乐理在教堂
        3.1 《乐法启蒙》
        3.2 《小诗谱》
        3.3 《喇叭吹法》
    第4章 西洋乐理在学堂
        4.1 概况
        4.2 重要乐理教本研究
    第5章 西洋乐理在学校
        5.1 概况
        5.2 重要乐理教本研究
下篇
    第6章 建国初期至九十年代的基本乐理
        6.1 建国初期
        6.2 文革时期社会音乐中的乐理普及
        6.3 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
    第7章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乐理教材的蜕变
        7.1 概况
        7.2 中国传统乐理教材的问世
        7.3 现代乐理教科书的问世
        7.4 基本乐理文化层面的拓宽
        7.5 基本乐理教材建设研究
    第8章 思考与展望(代结论)
        8.1 传统与现代
        8.2 民族与世界
        8.3 技术与文化
        8.4 科学性与逻辑性
附录 基本乐理书目汇编(按年代顺序)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四、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中国新音乐 ——以歌曲体裁为例[D]. 刘瓅群.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杜亚雄母语音乐教育思想研究 ——以《音乐的认读唱写—走进柯达伊教学法》为例[D]. 鲍颖. 广西师范大学, 2018(12)
  • [3]20世纪中国“新音乐”研究之研究[D]. 汪妮. 西南大学, 2018(01)
  • [4]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民族乐理的研究评述——以学术文章为例[J]. 刘莉.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02)
  • [5]杜亚雄民族音乐思想研究[D]. 杜琳.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6]中国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发展脉络研究[D]. 刘绵绵.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7]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对周勤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J]. 明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 2000(01)

标签:;  ;  ;  ;  

多元并存状态下的“游戏规则”——周钦如批评杜亚雄的随想(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