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敬语文化比较与日语教学

中日敬语文化比较与日语教学

一、中日敬语文化对比及日语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艳梅[1](2021)在《汉日谦辞对比及课堂教学研究 ——以《汉语水平等级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点》文中研究说明谦辞是礼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思维等。汉日谦辞有同有异,对比分析其异同,探讨教学策略,有助于帮助日本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汉语谦辞,提高交际运用能力。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点明本论文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梳理研究现状,结合相关文献对汉日谦辞进行界定。第二章,从人际称谓、语言交际和习惯语中的谦辞等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汉日谦辞的异同。汉日都有“愚弟”等谦称形式,日语中「自分(じぶん)」(自己)等是其独有。日常语言交际中的谦辞一部分与汉语相同,还存在表示自己动作和行为的自谦特定动词。汉日都有趋于口语化的“哪里哪里”之类的习惯用语。第三章,统计谦辞在《汉语水平等级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几种对外汉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布情况,发现所占比例不高,分布较为零散,还存在教材没有按词汇等级来编写、超纲谦辞过多等情况。《大纲》所收谦辞在日语中基本能找到相同或相对应的表达。第四章,通过对日本留学生做谦辞的问卷调查,同时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查找相关例句,对问卷和语料库中的例句统计分析,发现有望文生义、不知其义、谦虚过度等偏误,并简单分析其原因。第五章,谦辞课堂教学应加强情景教学、文化教学,学生复习落实在课后练习上,强化教师的能动作用,《大纲》应适当增加谦辞量,教材中谦辞的分布应与《大纲》匹配,且注意梯度。

耿芳[2](2021)在《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对语气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功能取向不明显、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而语气对比领域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功能为出发点,明确语气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对比,旨在达到以下三个研究目的:揭示汉日语气类别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揭示汉日语气语势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本研究的语气系统包含语气类别系统与语气语势系统,关注人际社会沟通与个人意志、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人际社会沟通由语气类别系统体现,个人意志与情感由语气语势系统体现。研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语气类别隐喻式、语气语势的精密度,句法、词汇等语言体现形式,语场、语旨、语式等语境特点进行描述、例证、对比,且由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出发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汉日语气一致式精密度基本一致,功能类别均包含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中内含五类感叹语气,分别是对事物的感叹、对事物性质的感叹、对事物数量的感叹、对情形性质的感叹、对情形数量的感叹。汉日疑问语气均包含寻求正反及寻求新信息两类;日语中寻求正反选择类语气仅在级阶小句中出现。汉日祈使语气均包含命令、要求、支配、希愿、建议、提供、祝愿七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一致式呈现出在语序调整、程式化表达、疑问词、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共性;包含基本语序、成分重叠、结构顺序、疑问词提示特征、语气词性别特征、词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的精密度较为一致,均有陈述语气疑问型隐喻、陈述语气反义型隐喻、疑问语气陈述型隐喻、疑问语气祈使型隐喻、祈使语气陈述型隐喻、祈使语气疑问型隐喻六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具有程式化表达、“否定”成分非常规使用、语气词高频使用、句法与词汇共现关联等共性;呈现出句式结构、程式化表达适用性、语气副词、词法变位、句法与词汇共现特点等差异。语境特点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在话轮潜势、口语特征、隐喻义与上下文依赖关联、体现形式与上下文依赖关联、权势关系与句法特征互动等方面表现出共性;具备会话双方权势关系多样性、权势关系与体现形式关联、上下文依赖程度、语体倾向性、隐喻义与语式关联、隐喻义多功能性等差异。汉日语气语势在功能系统精密度上程度一致,内在语势均包含确实、料悟、能力、必然、或然、允许、意愿、义务八类;外在语势均含程度、速度两类,其中程度语势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速度语势包含急、平、缓三个水平。体现形式手段方面,汉日语气语势呈现出对成分重复、隐喻式表达、不完整表达、投射结构、骂詈语、填充词等手段使用的共性。此外,由于外在语势关注语言的物理特征,本文对其语音手段进行简要分析并发现,汉日外在语势语音手段在音量与情绪对应、元音发声变化等方面存在共性;日语还可使用卷舌、促音、非常规浊化等手段体现外在语势,其中促音、非常规浊化也可在文字书写系统中体现。从语序类型与形态类型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语气系统的语气构成均不依赖语序,呈现出相似的问答模式;在前置语语言典型性、词汇性与词法性、句法成分与形式对应关系、句法顺序与规则侧重等方面展现出差异。从思维维度关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民族对人际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理解模式,展现出务实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群体性、直觉性与规约性三组对照思维差异。从社会文化观察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中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均强调互动协商,中日社会宗族性架构与集团性架构的差异影响汉日民族思维,从而使其在语言类型、语气系统上呈现出差异。总的来说,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描述、例证,基于理论框架对语气的语言体现形式及语境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语言体现形式对比发掘汉日语言在语气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语境特点描写明确语气的互动属性,并最终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气的研究,回应了学界语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孙一晨[3](2021)在《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感谢语在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由于两国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导致两国感谢语在发展的过程衍生出了多种差异。因此,如何更高效地针对日本留学生进行汉语感谢语的教学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前两章结合了中日两国日常生活以及影视剧中的语料,对汉语感谢语的独有特点以及汉日感谢语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做出了归纳和总结。并从对日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分析了这些差异可能给教材编写、教学者教学以及日本留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在第三章统计了大纲以及口语教材中的汉语感谢语,并在第四章调查了日本留学生关于汉语感谢语的使用情况。最后在第五章中,本文以以上三方面的结合分析为依据,对汉语感谢语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口语教材应充分结合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实际需求,适当增加感谢语相关内容的编排。教学者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丰富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日本留学生则要提升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希望本文能初步提高日本留学生运用汉语感谢语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张金霞[4](2021)在《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维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其本质是促进人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手段,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礼貌的表达是语言的共性,语言类型学通过对大量语言事实进行考察,发现礼貌语言普遍存在于世界语言中,其核心意义相同,但表达方式又有所不同。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对大量语言事实进行梳理发现,礼貌语言在汉语中大多采用敬谦辞、语气词来表达,也可通过“少量义”形式的使用来表达。本文重点考察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情况,归纳总结出维译规律,以期丰富汉语和维吾尔语在礼貌语言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中典型成员的考察,可更好地认识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中的其他成员,也可更好掌握其他语言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通过对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敬谦辞、句末语气词以及“少量义”中两种表现形式的考察,发现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在维译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可采取直译法、替换法、引申法、省略法、转换法、增词法、意译法等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再现源语中的礼貌之义。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蒋芸娜[6](2020)在《有关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分析 ——以《哥儿》刘振瀛译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来源于埃斯卡皮在1987年出版的《文学社会学》中提到:“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的话,那么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翻译的叛逆性在于它把作品置于一个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体系中;翻译的创造性在于它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谢天振教授在其1999年出版的《译介学》中将埃斯卡皮提出的“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引入国内,并提出“创造性叛逆”的主体包含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读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其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的具体表现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即个性化翻译、误译与漏译、节译与编译、转译与改编。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翻译难度越大,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也就越明显。本研究将参照谢天振教授提出的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定义以及具体表现,以《哥儿》刘振瀛译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哥儿》刘振瀛译本的译者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首先,笔者选择《哥儿》刘振瀛译本和早期的开西译本进行对照,从词汇与句子层面选取刘振瀛译本中体现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语料,然后对语料进行分析,明确译文中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最后基于上述语料,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哥儿》刘振瀛译本中的译者创造性叛逆主要表现为个性化翻译、误译以及编译。其中个性化翻译所占比例最多,而误译与编译最能体现译者创造性叛逆背后文化方面的原因。其原因主要分为译者层次、风格层次以及文化层次三方面。其中译者层次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译者受所处时代因素影响以及对原作人物性格理解的影响;风格层次则是为了从音系、词语、修辞三方面更好的再现原作风格;文化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迎合译入语读者的审美定式以及译入语语言表达习惯。通过对《哥儿》刘振瀛译本中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分析以及原因的考察,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困境,这对我们以后进行中日文学翻译实践亦或是研究中日文学翻译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刘丹凤[7](2020)在《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体词汇的研究一直以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包含人体词汇的惯用语也是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汉语和日语中,都含有人体词惯用语这一语言现象。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和功能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样的比如说眼睛都是人的视觉器官,但是由于人所处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含“眼”的惯用语的语言习惯和民族特征也就不同了。所以,本文以汉语和日语的惯用语为研究范围,以含“眼”的中日惯用语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根据含“眼”的惯用语中“眼”的语义扩展不同,试着对惯用语进行分类。通过对中日两种语言中的惯用语对比,来展现中日与“眼”相关的语义特点。再从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的语义由来和用法,解析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的认知机制的异同点。由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语言表达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因民族文化背景的影响使语言各具特点。日本留学生如果了解了中日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对学习汉语的惯用语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在中日与“眼”相关惯用语语义对比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日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意见,以期提高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汝童[8](2020)在《面向对日汉语教学的汉语道歉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交际需求日益频繁。道歉语作为日常交际中最常见的礼貌用语之一,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汉文化和日文化中人们对于道歉语的使用习惯不同,我们从汉语道歉语教学的有效性出发,通过比较两种道歉语的表达形式和功能,总结出汉语道歉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为提高日本留学生在运用汉语道歉语进行交际时的准确性以及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出合理建议。本文以汉日两国电视剧中的道歉语作为语料,从汉日道歉语的定义、分类着手,分析其表达形式和功能的异同,从中总结汉语道歉语的特点及造成汉日道歉语差异的原因,以及这些差异对对日汉语教学的影响。其次,通过对对外汉语教材《汉语会话301句》和《汉语口语速成》中汉语道歉语表达方式和功能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之后,针对汉语使用者和日本留学生进行汉语道歉语使用的问卷调查,从中总结日本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道歉语进行交际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对日汉语教学方面,针对汉语道歉语教学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的建议,以初步达到日本在华留学生能够使用汉语道歉语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语料来源于中日两国电视剧中的现代道歉语,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场景中的道歉表达形式和功能。

崔亚蕾[9](2019)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文中指出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即存在大量中日同形词。一般认为,由于中日同形词的存在为中日互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中日同形词虽然字形相同,在词义、搭配习惯、文体、褒贬色彩等诸多方面却往往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误译或翻译不当等情况。本研究从翻译目的、预期受众、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等多维度探讨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卷的两个日译本中的中日同形词翻译问题。考察了翻译目的的差异对同形词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具体译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同形词翻译的受众接受效果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基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新的同形词翻译方法分类。本研究对今后的中央文献同形词翻译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提出了应根据事先制定的翻译目的选择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原则。同时,本研究对于除政治文献以外的同形词翻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因此,《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研究不仅进一步深化了政治文献的翻译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同形词本身的翻译研究,无论是从政治文献翻译的特殊意义还是一般性翻译的普遍意义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首先,通过对《邓小平文选》日译本主要译者和相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相关历史资料的考证,回溯了两个日译本翻译的时代背景、翻译目的、预期读者、翻译过程等,探究了这些要素对译者在翻译同形词时思考与选择的影响。在中央文献特别是领袖着作日译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并具有较为珍贵的史料价值。不仅如此,通过译者访谈等研究方法,明确了外文社译本和风媒社译本由于翻译目的及预期读者的不同而产生了对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选择上的差异,探讨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今后中央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所具有的科学指导意义。其次,通过受众问卷调查,对两个日译本的同形词翻译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接受本次调查的日本受众人数高达234名,且分布较为均衡,保证了问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同形词翻译研究中如此大规模的受众问卷调查尚属首次。具体调查方法是将两个译本中一方翻译成同形词,而另一方翻译成其他表达的部分进行抽取,进而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形词展开对比分析。基于对比分析的结果,设计并实施了受众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全面考察分析了两个日译本中同形词的翻译在受众接受效果上的差异,并从词义、搭配、文体、褒贬色彩等多方面深入探讨了受众接受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译本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推进了同形词翻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首次依据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对同形词的翻译方法进行了6种新的划分:(1)移植;(2)解说;(3)加译;(4)译为其他汉语词;(5)译为非汉语词;(6)不译。其中(1)到(3)的翻译方法采用了保留“同形词”形式的“异化”翻译策略,而(4)到(6)的翻译方法则采用了不保留“同形词”形式而侧重传递原文内容的“归化”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考察两个译本中的同形词在翻译方法上体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并结合译文进行了具体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揭示出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今后中央文献及其他文献中同形词的日译提供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本研究发现,风媒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当时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感兴趣、并有汉文训读(「汉文训読」)基础的一部分知识层次较高的受众的需求。正是基于对受众的这种预期,该译本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上较多地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则更多地使用了直接“移植”的方法。而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调查的同形词在采用“移植”的方法直接用于日语译文的时候,产生了词义不明、与前后词语之间搭配不当、文体过于生硬、汉语和日语中的褒贬色彩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而外文社译本的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日本民众更好地“理解这些年中国历史变化和今后局势发展”,并未将预期的受众只限定于有较好的「汉文训読」(汉文训读)基础的知识层,因此在中日同形词的翻译策略上既有“异化”又有“归化”,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也没有局限在直接“移植”上,而是选择了更为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对现代受众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外文社译本采用的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更为自然易懂,更易被日本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王敏[10](2019)在《留学生汉语敬语的偏误分析及情景法教学设计》文中指出《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礼仪”文化。敬语不仅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敬语是外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当今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能够接触到敬语的机会一般在口语课上和综合课上。根据我们的调查,留学生在使用敬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偏误。为了提高留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应当对留学生敬语教学给予更多关注。本文借鉴前人对敬语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汉语中敬语进行相关的梳理,对汉语中敬语进行定义、分类,并统计出《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版》(英文注释本)出现的敬语,选取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55名留学生参加问卷调查的研究。根据调查问卷,针对留学生使用敬语方面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偏误分析,设计出口语课上敬语的情景教学法教学方案,以提高对外汉语敬语的教学质量。本文共分为六章:绪论,概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一章:对现代汉语中的敬语进行定义、分类,并根据语言顺应论,对敬语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章:统计收集《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二版》(英文注释本)出现的敬语。第三章:设计调查问卷。结合调查问卷,分析留学生在使用敬语方面出现的偏误以及产生偏误的原因。第四章:介绍口语课上情景教学法的应用。第五章:将口语课上敬语的教学与情景教学法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第六章:结语。

二、中日敬语文化对比及日语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日敬语文化对比及日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汉日谦辞对比及课堂教学研究 ——以《汉语水平等级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汉日谦辞工具书
        1.3.2 汉日谦辞本体研究
        1.3.3 汉日谦辞对比研究
        1.3.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谦辞研究
    1.4 汉日谦辞的界定
        1.4.1 汉语谦辞的界定
        1.4.2 日语谦辞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
2 汉日谦辞对比
    2.1 人际称谓中的谦辞对比
    2.2 语言交际中的谦辞对比
    2.3 习惯用语中的谦辞对比
3 谦辞在《大纲》的体现和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分布
    3.1 谦辞在《大纲》的体现
    3.2 对外汉语教材中谦辞的分布
4 日本留学生汉语谦辞学习中的偏误统计及分析
    4.1 日本留学生谦辞问卷基本情况及偏误统计
        4.1.1 谦辞问卷相关图表及分析
        4.1.2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谦辞偏误统计
    4.2 日本留学生谦辞学习的偏误分析
        4.2.1 望文生义
        4.2.2 不知其义
        4.2.3 对象错误
        4.2.4 谦虚过度
        4.2.5 书写不规范
    4.3 日本留学生谦辞学习偏误原因分析
        4.3.1 母语负迁移
        4.3.2 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4.3.3 文化差异
        4.3.4 学习态度的影响
5 对日课堂谦辞教学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情景教学
    5.2 复习落实到课后练习上
    5.3 加强文化教学
    5.4 强化教师能动作用
        5.4.1 对日汉语教师尽量掌握一点日语
        5.4.2 汉语教师重视汉语谦辞教学
        5.4.3 汉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汉语谦辞的练习
    5.5 对《大纲》和教材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
致谢

(2)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视角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选取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汉语语气研究
        2.2.1 汉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2.2.2 汉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2.2.3 汉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2.3 日语语气研究
        2.3.1 日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2.3.2 日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2.3.3 日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2.4 汉日语气对比研究
    2.5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气研究
        2.5.1 人际功能研究
        2.5.2 人际隐喻研究
        2.5.3 汉语语气研究
        2.5.4 日语语气研究
        2.5.5 语气对比研究
    2.6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
        3.2.1 系统
        3.2.2 功能
        3.2.3 精密度
        3.2.4 盖然率
        3.2.5 体现
        3.2.6 例示
        3.2.7 语境
    3.3 语气系统
        3.3.1 语气类别系统
        3.3.2 语气语势系统
    3.4 小结
第四章 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1 引言
    4.2 陈述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2.1 精密度对比
        4.2.2 句法手段对比
        4.2.3 词汇手段对比
    4.3 感叹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3.1 精密度对比
        4.3.2 句法手段对比
        4.3.3 词汇手段对比
    4.4 疑问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4.1 精密度对比
        4.4.2 句法手段对比
        4.4.3 词汇手段对比
    4.5 祈使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4.5.1 精密度对比
        4.5.2 句法手段对比
        4.5.3 词汇手段对比
    4.6 小结
第五章 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1 引言
    5.2 陈述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2.1 精密度对比
        5.2.2 句法手段对比
        5.2.3 词汇手段对比
        5.2.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5.2.5 语场特点对比
        5.2.6 语旨特点对比
        5.2.7 语式特点对比
        5.2.8 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2.9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3 疑问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3.1 精密度对比
        5.3.2 句法手段对比
        5.3.3 词汇手段对比
        5.3.4 语场特点对比
        5.3.5 语旨特点对比
        5.3.6 语式特点对比
        5.3.7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4 祈使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5.4.1 精密度对比
        5.4.2 句法手段对比
        5.4.3 词汇手段对比
        5.4.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5.4.5 语场特点对比
        5.4.6 语旨特点对比
        5.4.7 语式特点对比
        5.4.8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汉日语气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1 引言
    6.2 内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2.1 精密度对比
        6.2.2 句法手段对比
        6.2.3 词汇手段对比
    6.3 外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6.3.1 精密度对比
        6.3.2 句法手段对比
        6.3.3 词汇手段对比
        6.3.4 语音手段对比
    6.4 结语
第七章 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7.1 引言
    7.2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与差异总结
        7.2.1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
        7.2.2 汉日语气系统差异
    7.3 从语言类型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3.1 从语序类型看共性
        7.3.2 从语序类型看差异
        7.3.3 从形态类型看差异
    7.4 从思维维度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4.1 从思维维度看共性
        7.4.2 从思维维度看差异
    7.5 从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7.5.1 从社会文化看共性
        7.5.2 从社会文化看差异
    7.6 小结
第八章 总结
    8.1 研究发现及创新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汉、日汉对照人名术语表
    附录2 莱比锡标注符号说明
    附录3 文中语料

(3)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汉日感谢语概述
    第一节 汉语感谢语概述
        一、汉语感谢语的定义
        二、汉语感谢语的分类
    第二节 日语感谢语概述
        一、日语感谢语的定义
        二、日语感谢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日感谢语对比及其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的对比
        一、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中的相似之处
        二、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中的差异
    第二节 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对比
        一、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相似之处
        二、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的差异
    第三节 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对比
        一、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相似之处
        二、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差异
    第四节 汉日对比下的汉语感谢语特点
        一、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表达方式的特点
        二、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语用功能的特点
        三、汉日对比下汉语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的特点
    第五节 汉日感谢语使用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文化历史因素
        二、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民族性格因素
        三、形成汉日感谢语差异的社会关系因素
    第六节 汉日感谢语的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影响
        一、汉日感谢语表达方式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二、汉日感谢语语用功能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三、汉日感谢语使用对象及场合差异对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感谢语的考察与分析
    第一节 大纲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一、《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二、《新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中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第二节 口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考察与分析
        一、《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二、《汉语口语速成》中的感谢语考察与分析
    第三节 口语教材中汉语感谢语的考察总结
        一、《发展汉语》口语系列中对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二、《汉语口语速成》中对汉语感谢语编排的优点
        三、教材中对日汉语感谢语编排存在的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考察
    第一节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的基本说明
        二、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第二节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的问题
        二、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感谢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对口语教材中感谢语的编写建议
        一、结合大纲要求、对感谢语进行多方面丰富
        二、结合大纲要求,优化感谢语分布
        三、结合学生需求,增加有效性练习
    第二节 对教学者汉语感谢语教学的建议
        一、对汉日感谢语差异及其原因要有积极态度
        二、丰富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
        三、课堂教学与课下教学相结合
    第三节 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学习建议
        一、把握学习内容,制定学习计划
        二、正确看待中日差异,培养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积极参与交际,增加实践机会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日本留学生汉语感谢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4)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维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一章 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礼貌语言表达方式
    第一节 礼貌语言在不同语言中的表达方式
    第二节 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
        一、敬谦辞
        二、句末语气词
        三、“少量义”形式
    第三节 礼貌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及差异
        一、礼貌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
        二、礼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汉语中的敬谦辞及其维译
    第一节 敬辞
        一、关于“敬辞”
        二、“敬辞”表达方式及其维译
        (一)第三人称指示语
        (二)敬辞语素组成的词
        (三)人称代词组合式称谓
    第二节 谦辞
        一、关于“谦辞”
        二、“谦辞”表达方式及其维译
        (一)第三人称指示语
        (二)谦辞语素组成的词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汉语句末语气词及其维译
    第一节 语气词“吧”
        一、关于“吧”
        二、“吧”的礼貌功能的维译
    第二节 语气词“呢”
        一、关于“呢”
        二、“呢”的礼貌功能的维译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少量义”形式及其维译
    第一节 “动词+‘一下’”
        一、关于“动词+‘一下’”
        二、“动词+‘一下’”的礼貌功能的维译
    第二节 动词重叠
        一、关于“动词重叠”
        二、“动词重叠”的礼貌功能的维译
    第三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致谢)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6)有关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分析 ——以《哥儿》刘振瀛译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先行研究
        1.2.1 有关《哥儿》中译本的翻译先行研究
        1.2.2 译者创造性叛逆先行研究
        1.2.3 研究突破口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刘译本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表现
    2.1 数据的搜集、统计与分析
    2.2 个性化翻译
        2.2.1 句末单音节语气词的使用
        2.2.2 方言词汇的使用
        2.2.3 人称代词的使用
    2.3 误译
    2.4 编译
第三章 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原因与分析
    3.1 基于译者层面的考察
        3.1.1 译者所处时代因素
        3.1.2 译者对作品人物性格的把握
    3.2 基于文本风格层面的考察
        3.2.1 原作风格
        3.2.2 风格再现
    3.3 基于译入语层面的考察
        3.3.1 贴近译入语读者审美定式
        3.3.2 符合译入语语言表达习惯
第四章 结论
    4.1 研究结论
    4.2 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课题
参考文献
谢辞

(7)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惯用语的研究
        1.2.2 汉语中与“眼”相关惯用语先行研究
        1.2.3 日语中与“眼”相关惯用语先行研究
    1.3 研究对象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特点分析
    2.1 汉语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特点
    2.2 日语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特点
    2.3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特点比较
第3章 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由来和用法分析
    3.1 汉语含“眼”的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分析
        3.1.1 基于隐喻的汉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1.2 基于转喻的汉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2 日语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分析
        3.2.1 基于隐喻的日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2.2 基于转喻的日语含“眼”的惯用语具体分析
    3.3 中日与“眼”相关惯用语语义的由来和用法比较
第4章 针对日本留学生的惯用语教学
    4.1 教学现状
    4.2 教学策略探讨
        4.2.1 认知联想教学法
        4.2.2 文化教学法
        4.2.3 对比教学法
    4.3 教学意见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面向对日汉语教学的汉语道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汉日道歉语概述
    第一节 汉日道歉语的定义
        一、汉语道歉语的定义
        二、日语道歉语的定义
    第二节 汉日道歉语的分类
        一、汉语道歉语的分类
        二、日语道歉语的分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汉日道歉语对比及其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汉日道歉语的表达方式及对比
        一、汉语道歉语的表达方式
        二、日语道歉语的表达方式
        三、汉日道歉语表达方式的对比
    第二节 汉日道歉语的功能及对比
        一、汉语道歉语的功能
        二、日语道歉语的功能
        三、汉日道歉语功能的对比
    第三节 汉日道歉语对比下汉语道歉语的特点
        一、汉语道歉语频率低于日语道歉语
        二、汉语道歉语中复合式道歉占比高于日语道歉语
        三、汉语道歉语中“表示歉意”的功能占比高于日语道歉语
    第四节 汉日道歉语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汉日表达习惯的差异
        二、汉日文化观念的差异
        三、汉日社会关系的差异
    第五节 汉日道歉语的差异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一、汉日表达习惯的差异对汉语道歉语教学的影响
        二、汉日文化观念的差异对汉语道歉语教学的影响
        三、汉日社会关系的差异对汉语道歉语教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材中道歉语分布情况调查
    第一节 本章调查所选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及原因
        一、对外汉语教材《汉语会话301句》
        二、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口语速成》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道歉语的分布情况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道歉语表达方式的分布情况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汉语道歉语功能的分布情况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道歉语的分布情况简析
        一、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道歉语表达方式分布情况的简析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道歉语功能分布情况的简析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优点与不足
        一、对外汉语教材《汉语会话301句》的优点与不足
        二、对外汉语教材《汉语口语速成》的优点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本留学生汉语道歉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第一节 日本留学生汉语道歉语使用情况调查
        一、日本留学生汉语道歉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二、日本留学生汉语道歉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结果
    第二节 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道歉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道歉语存在的问题
        二、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道歉语存在问题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对日汉语教学的道歉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对汉语教材中道歉语编写的建议
        一、结合学生交际需求,丰富道歉语的类型和场景
        二、结合教学目的,丰富道歉语的练习形式
        三、结合文化事实,对课文注释做出适当关注
    第二节 对对日汉语教师道歉语教学的建议
        一、培养自身敏锐的“文化意识”
        二、丰富课堂内容,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三、丰富学生的体验和实践,提高间接学习的作用
    第三节 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道歉语的建议
        一、对中日文化差异持积极态度
        二、关注“间接学习方式”,对日常交际提高关注
        三、提高整理汉语道歉语中文化信息的技巧,用实例对汉语道歉语进行评价和概括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影视剧中汉语道歉语语料
附录二 日本影视剧中汉语道歉语语料
附录三
附录四 日本留学生汉语道歉语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及《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综述
    2.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研究
        2.1.1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主要内容
        2.1.2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2.1.3 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在日本的研究现状
    2.2 中央文献中译外研究
    2.3 多译本对比研究
    2.4 《邓选》的中译外研究
    2.5 《邓选》日译本相关情况研究
        2.5.1 《邓选》中文版出版情况
        2.5.2 《邓选》日译本出版情况
        2.5.3 《邓选》日译本译者研究
        2.5.4 小结
    2.6 同形词研究
        2.6.1 同形词的界定与分类
        2.6.2 同形词的先行研究
        2.6.3 同形词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1 本文的同形词语料
    3.2 日译本同形词受众问卷调查
        3.2.1 问卷调查概要
        3.2.2 问卷的选词标准
        3.2.3 问卷的题目设定
        3.2.4 问卷的调查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受众问卷调查的同形词日译研究
    4.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意差
        4.1.1 译为非同形词更易理解
        4.1.2 译为同形词更易理解
    4.2 问卷调查结果没有显示有意差
    4.3 小结
第五章 《邓选》日译本同形词译法分析
    5.1 同形词翻译方法的分类
    5.2 具体译例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6.3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日本语要旨
附录 I 风媒社译本译者访谈记录
附录 Ⅱ 《邓选(1975—1982 年)》卷日译本同形词译文对比
附录 Ⅲ 受众问卷调查表
附录 Ⅳ 受众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附录 Ⅴ 受众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附录 Ⅵ“《邓小平文选》日本版出版纪念会”的相关照片资料
附录 Ⅶ 胡耀邦同志为祝贺《邓小平文选》在日本出版所作的题词
博士期间科研及获奖

(10)留学生汉语敬语的偏误分析及情景法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零 绪论
    0.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0.1.1 对外汉语中敬语的重要性
        0.1.2 情景教学法的重要性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敬语的本体研究
        0.2.2 中外敬语的对比研究
        0.2.3 敬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0.2.4 对外汉语中情景教学法的研究
    0.3 研究框架
    0.4 研究方法、原则、语料来源
第一章 现代汉语中敬语概述
    1.1 敬语的定义与分类
        1.1.1 敬语的界定
        1.1.2 敬语的分类
    1.2 敬语与语言顺应论
        1.2.1 敬语的语境顺应性特征
    1.3 敬语的特点
        1.3.1 礼仪性
        1.3.2 时代性
        1.3.3 交际性
        1.3.4 约定性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敬语
    2.1 教材的选择
    2.2 教材中的敬语的统计
        2.2.1 亲属称谓敬语
        2.2.2 非亲属称谓敬语
        2.2.3 人称代词
        2.2.4 指物性敬语
        2.2.5 动作性敬语
        2.2.6 其他
第三章 留学生敬语的偏误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对象
        3.1.4 问卷的设计
        3.1.5 问卷分析
    3.2 偏误分析理论
    3.3 留学生汉语敬语的偏误分析
        3.3.1 亲属称谓敬语偏误分析
        3.3.2 非亲属称谓敬语偏误分析
        3.3.3 人称代词称谓敬语偏误分析
        3.3.4 指物性敬语偏误分析
        3.3.5 动作性敬语偏误分析
    3.4 偏误原因分析小结
        3.4.1 母语负迁移
        3.4.2 目的语负迁移
        3.4.3 文化负迁移
    3.5 偏误分析意义
第四章 口语课上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4.1 情景教学法
        4.1.1 情景教学法的介绍
        4.1.2 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4.1.3 情景教学法的原则
    4.2 对外汉语口语课特点
        4.2.1 注重情景
        4.2.2 注重交际
        4.2.3 注重功能项目
        4.2.4 注重口语先行
    4.3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上的应用
        4.3.1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上应用现状
        4.3.2 情景教学法在对外汉语口语课上的应用趋势
第五章 口语课上敬语的情景教学法设计
    5.1 教学对象的分析
    5.2 教学目标的分析
    5.3 教学内容的分析
    5.4 教学方法
    5.5 教学步骤
        5.5.1 导入新课
        5.5.2 教学过程
        5.5.3 教学反思
        5.5.4 教学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可能的创新点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四、中日敬语文化对比及日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日谦辞对比及课堂教学研究 ——以《汉语水平等级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基点[D]. 王艳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D]. 耿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面向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感谢语教学研究[D]. 孙一晨.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语言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礼貌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维译研究[D]. 张金霞. 喀什大学, 2021(07)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有关译者创造性叛逆的分析 ——以《哥儿》刘振瀛译本为例[D]. 蒋芸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11)
  • [7]中日与“眼”相关的惯用语语义对比及对日汉语教学研究[D]. 刘丹凤. 南昌大学, 2020(01)
  • [8]面向对日汉语教学的汉语道歉语研究[D]. 汝童.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9]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域下的《邓小平文选》同形词日译研究[D]. 崔亚蕾.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9(02)
  • [10]留学生汉语敬语的偏误分析及情景法教学设计[D]. 王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中日敬语文化比较与日语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