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修中的有效噪音控制

室内装修中的有效噪音控制

一、在室内装修中有效控制噪音(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文,刘俊伟[1](2022)在《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要素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随之提升,对于室内装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室内装修中通过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还能够有效减少室内装修所导致的环境污染,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居住环境。本文主要就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要素进行探究分析。

李玲玉[2](2021)在《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

韦宇航,陈波[3](2021)在《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的应用探析》文中指出随着人造板加工工艺的进步和木制品品类的创新,木制品被广泛应用于装饰装修工程中。这对于提高装饰装修品味与质量,创造绿色美观的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方案日益丰富,木制品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使用方式也更加灵活,这为木制品在装饰装修中的应用创造了更多可行性。分析了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对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和质量控制措施。

赵虎[4](2020)在《PC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型的老牌行业之一,为我国带来了飞速的经济发展,建筑行业亦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管理模式上由于受传统粗放模式的影响,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及破坏等问题,严重阻碍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主流思想下,人们开始通过预先制作好相应的建筑构配件,再运至现场组装,这一方式称为装配式。装配式施工方法的出现,对于缓解传统建设工程工期长、建材浪费和环境污染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方式的出现,为建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成为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研究方向。而将最先进的BIM建筑技术运用于PC装配式建筑中,则可以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人们可以通过利用BIM信息数据共通的特点和可视化的优势来进行装配式建造,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本文主要内容是就现阶段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形式,探讨采用BIM技术之下的PC装配式建筑是否能够顺应我国发展趋势,达到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目标。笔者作为某大型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从事多年施工管理工作,其中不乏预制装配式建筑。通过其对经历的工程实例和国内外相关资料分析,厘清了BIM技术与PC装配式建筑各自的优势以及不同特点,探寻BIM技术与PC装配式建筑结合的优越性,并阐述了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各建造阶段所起的主要作用,最终提出标准化设计、数控化生产的建筑施工新模式。文末以抚州市某小区A区6#楼项目为案例,详细介绍了在PC装配式建筑中利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的具体实践,并根据实践结果阐述BIM技术与PC装配式建造在不同建造阶段的结合意义和发展效益。

汤海红[5](2020)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现代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能够为人们创造功能齐全、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建筑行业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下,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提高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性能,降低工程建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优点及原则,探讨了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途径。

段婷婷[6](2020)在《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调研分析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设计的不当之处,提出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进行精细化设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通过采用精细化设计的原理和住宅精细化设计的的原则与主要方法,展开郑州市保障住房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针对目前郑州市已入住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了现状和居住实态调研,把调研的数据作为依据,对保障性住房套型精细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套型和套内空间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有:“空间可变性”原理、“空间模糊”原理和“空间适应性”原理,这三方面理念贯穿于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全过程。本文运用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理念研究了适用于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经济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的主要方法有:打通“空间回路”、利用“功能叠加”、拓展“模糊边界”,这三种设计方法从住宅空间的套型和套内设计出发,运用在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精细化设计有着十分关键的指导作用。本文还从人体工程学视角出发,运用具有逆向思维的“元素分析法”,对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居住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尺度最低值与参考值作出了讨论。住宅内功能空间尺寸及面积的最低值与参考值,是依据人体尺度对空间做出最低尺寸与较为舒适的空间尺寸,这对于面积较小空间的精细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其在面积受限的情况下把空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即使是室内面积较小,但是最低参考值也能满足居住者的日常使用。同时结合住宅精细化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方法与居住实态调研,对现有保障性住房作出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精细化设计改造。

倪博[7](2020)在《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探索研究》文中认为健康的建筑环境是当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艺术馆为人们进行艺术活动提供专门的场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艺术馆内参观、学习和工作,既有艺术馆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照明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参观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对既有艺术馆进行健康设计改造从而改善既有艺术馆的室内空气质量和室内照明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艺术馆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从艺术馆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建筑环境的健康需求出发,阐述了健康建筑的发展、定义并对健康建筑的相关评价标准进行了对比和介绍;其次对当前既有艺术馆的现状进行分析调研,归纳整理出普遍存在影响使用者健康的室内环境因素,从建筑功能改造、优化建筑室内空气质量、优化室内照明环境及其他室内环境优化改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造策略;结合实际完成改造的既有艺术馆项目,从艺术馆健康设计理念的融入、空间布局和功能的设置、艺术馆内部结构和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对改造过程进行全面解析,重点分析室内照明环境的设计改造和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最后完成自我测评,以实践案例来论证健康设计改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对既有艺术馆相关的健康设计改造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同时为促进新建艺术馆的健康设计提供借鉴意义。

张娜[8](2020)在《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重,老年人口中的失能失智高龄老人比例不断扩大,以照护失能失智老人为主的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该类型的养老设施通常依托社区建设且为中小规模,多由存量建筑改造而成,因陋就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空间供给与老人需求不匹配、环境品质无法达到舒适性等多方面问题,而作为老人日常行为活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其空间环境的优劣会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品质。本文以介护型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梳理设施中失能失智老人的身心特征及行为模式,选取西安市具有代表性的三家介护型养老设施进行深入调研,分别对设施内的公共空间现状、空间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实态、空间物理环境实时数据进行详实记录,以老年人的典型行为为研究主线分别针对公共空间的功能品质及物理环境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出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的共性需求以及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中的普遍性问题。针对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划分不合理、流线交叉、家具设施配置不全等功能品质问题以及夏热冬冷、采光条件差、噪音干扰等物理环境问题,从规模、布局、环境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原则,并分别从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家具组织、环境营造、部品优化等空间功能方面以及热舒适改善、采光优化、噪声控制等物理环境方面提出优化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改造优化设计验证,运用软件模拟证明策略有效性,希望可以对今后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张雷明[9](2020)在《西安市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及通风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受秦岭山脉和黄土高原叠加作用的影响,西安市室外大气污染形势严峻。随着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使用大量装饰材料和复合木质家具,导致室内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散发严重超标;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建筑理念发展和相应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建筑密闭性增强,居民逐渐开始受到室内CO2浓度超标的威胁。这样的“外患”和“内忧”,对西安市居住建筑内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迫切需要研究室内各类污染物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室内通风控制策略,以保障西安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采用入户实测和在线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室内各污染物进行研究,开展了西安市19个住户春夏秋冬4个典型季节的入户实测,和31个住户在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时间段内连续在线监测。从全时段和季节分布两个时间维度研究了室内甲醛、CO2和室内外PM2.5浓度的分布规律,并确定了各污染物的最不利工况。在该工况下研究了不同通风方式对室内甲醛、CO2和PM2.5消除的作用。同时,采用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住宅现有通风方式(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器、机械通风)控制策略,具体研究结果表述如下。全监测时段各污染物浓度分布规律方面,入户实测得到的甲醛年浓度范围为40.662.8μg/m3,在线监测年浓度范围为30.142μg/m3。室内CO2浓度年浓度的范围为563.3705.9ppm;室内PM2.5年浓度范围为59.671.4μg/m3,室外PM2.5年浓度范围为66545.7μg/m3,室内外PM2.5浓度均呈现出秋冬季激增,春夏季陡降的分布规律,呈“波浪形”的分布趋势;季节性分布规律方面,室内甲醛浓度总体上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室内CO2浓度分布规律与室外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夜间超标率约为日间的3倍。室内外PM2.5浓度的变化与室外温度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冬季和春季,室外PM2.5浓度均大于室内PM2.5浓度,夏季和秋季则反之。不同通风方式作用效果方面:1)对甲醛来说,自然通风模式下,开窗1h后室内甲醛浓度可下降到稳定值,下降幅度约在50%以上;开窗后1h之内能够使室内甲醛浓度低于国标值100μg/m3,下降幅度在50%以上;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器通风模式下,空气净化器加入后不能有效的降低室内甲醛浓度;机械通风模式中,开启新风机3h后,甲醛浓度达到最低点,下降幅度约为19.1%。2)对CO2来说,自然通风模式下,开窗0.5h后室内CO2浓度可下降到稳定值,且低于国标1000ppm限值;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器通风模式下,最佳策略是以自然通风(开窗关净化器)为主,空气净化器为辅;机械通风模式下,开启新风机,尤其是在夜间开启,能够很好控制室内CO2浓度。3)对PM2.5来说,自然通风开关窗行为与室内PM2.5浓度变化无明显关系,主要因素仍在室外PM2.5浓度影响;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器通风模式下,采用关窗开净化器或开窗开净化器模式较好,但开窗开净化器建议在室外污染不严重时使用;机械通风模式下,新风机开关影响室内PM2.5浓度能力大于开关窗,最优模式为关窗开新风机方式,能够使得室内PM2.5浓度最低。不同通风方式控制策略方面,模拟结果显示,两住户自然通风全开窗模式(方案一)不能满足室内PM2.5浓度的控制;当在温度16℃≦T≦28℃,PM2.5浓度<75μg/m3时开窗(方案二),相比于方案一能够减少室内PM2.5浓度和不满足率,但CO2的不满足率却在增加,尤其是卧室人在时段不满足率较高。在增加空气净化器(PM2.5浓度<75μg/m3开启)和两个特定时间段(早上7:008:00和夜间22:0023:00)开窗,机械通风中加入新风机(PM2.5浓度<75μg/m3开启)使用后(方案三),结果显示两者均能使得室内PM2.5年平均浓度在35μg/m3以下,室内CO2年不满足率在10%以下。

周娟娟[10](2020)在《《建筑十书》的室内设计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西方建筑理论研究之源,《建筑十书》为建筑学科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依托,从室内设计的诸范畴——空间形态、物理环境、装修及装饰艺术以及设计价值体系方面展开研究工作,进一步探索《建筑十书》中涵盖的室内设计思想。通过对《十书》以及相关研究着述的解读与深入研究,分析书中设计实例与现存的建筑遗址,归纳维特鲁威提出的设计方法与思维方式,分析维特鲁威的设计思想对于室内设计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从建筑选址、空间布局到室内装修装饰、材料处理工艺,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人民的生活居住的最基本问题,为他们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设计方法对帝国后期的设计实践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交叉领域的室内设计,既要不断发展学科的自主性,又要不断拓展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开放包容的知识体系。《十书》中关于室内设计的讨论涉及了现代意义上室内设计专业领域的基本范畴,形成的设计思想奠定了室内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为设计活动确立的包含“坚固”“实用”“美观”三原则与“秩序、布置、匀称、均衡、得体和配给”六要素的设计价值体系内在的蕴涵了解决室内设计基本问题的答案。尽管维特鲁威在《十书》中提供的设计方法在解决现代设计问题时已略显过时,面对已经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对于维特鲁威的借鉴要突破他解决问题时制定的具体步骤与方法,需要根据设计实践的现实情况作出积极的创新与灵活的运用。维特鲁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仍旧体现了他的设计思想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二、在室内装修中有效控制噪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室内装修中有效控制噪音(论文提纲范文)

(1)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要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优势
    1.1 降低能源损耗
    1.2 优化室内环境
    1.3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 建筑室内装修污染的危害性
3 绿色环保技术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结合室内需求进行绿色植物的配置
    3.2 积极应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3.3 进行室内布局的环保化设计
    3.4 强化室内照明设计
    3.5 将绿色环保理念落实到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
    3.6 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
    3.7 内装修的节能设计
4 结 语

(3)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重要性
    1.1 提高装饰装修质量
    1.2 缩短施工时间
    1.3 减少工程废料
    1.4 降低项目管理复杂程度
2 木制品在装饰装修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施工管理难以落实到位
    2.2 装饰装修施工质量难以保障
    2.3 装修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2.4 室内装修增加污染可能性
3 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应用中的建议
    3.1 木线条应用
    3.2 木饰面应用
    3.3 木楼梯应用
    3.4 木门窗应用
    3.5 结构材及室外材应用
4 木制品应用于装饰装修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5 结语

(4)PC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BIM技术和PC装配式建筑的理论研究
    2.1 BIM技术
        2.1.1 BIM概述
        2.1.2 BIM平台数据流通
        2.1.3 BIM实现信息数据互通的依据
        2.1.4 其他技术与BIM结合的运用
    2.2 PC装配式建筑
        2.2.1 PC装配式建筑概述
        2.2.2 PC装配式建筑分类
        2.2.3 PC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背景
    3.1 PC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3.1.1 标准体系不健全
        3.1.2 管理模式及认识不到位
        3.1.3 产业链不完整
        3.1.4 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3.2 PC装配式建筑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3.3 PC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结合的发展前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BIM技术在PC装配式建筑中的一体化运用
    4.1 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的标准化设计
        4.1.1 BIM构件库的创建及优化
        4.1.2 装配式预制构件模块的深化设计
    4.2 装配式构件基于BIM技术的数控化生产
    4.3 装配式构件基于BIM技术集成化管控
        4.3.1 预制构配件精细化管理
        4.3.2 场地布置和施工进度控制
        4.3.3 关键施工质量控制点的模拟
    4.4 装配式构件基于BIM技术的一体化装修
        4.4.1 一体化装修的优势
        4.4.2 一体化装修的工艺流程
    4.5 装配式建筑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4.5.1 设备管理信息化
        4.5.2 空间管理信息化
        4.5.3 应急决策管理信息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BIM技术在某装配式住宅小区的应用实践
    5.1 工程概况
    5.2 装配式建筑BIM模型建立
    5.3 结构及装修构配件的生产
    5.4 PC装配式构件模拟施工
    5.5 设备与空间信息化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优势
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原则
    2.1 适应性原则
    2.2 通风性原则
    2.3 标准化原则
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途径
    3.1 深入渗透绿色施工理念
    3.2 合理利用清洁能源
    3.3 合理选择绿色环保材料
    3.4 建筑外部装饰中应用绿色施工技术
    3.5 加强施工环保技术的应用
    3.6 加强绿色施工技术管理
4 结束语

(6)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
        1.1.2 相关政策调控的背景
        1.1.3 市场需求的背景
        1.1.4 为什么选择郑州市保障性住房为研究对象
        1.1.5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的现状与问题
        1.1.5.1 保障范围有限,政策不完善
        1.1.5.2 分布空间边缘化
        1.1.5.3 保障性住房空间设计缺乏灵活性
        1.1.5.4 引入精细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2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及不足之处
        1.3.3.1 主要贡献述评
        1.3.3.2 不足之处分析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4.1 研究内容
        1.4.2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1.1 文献研究法
        1.5.1.2 实态研究法
        1.5.1.3 案例研究法
        1.5.1.4 比较研究法
        1.5.1.5 跨学科研究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课题的创新点
        1.6.1 拓展了精细化布局中的“空间回路”手法
        1.6.2 提出了精细化利用中的“功能叠加”手法
        1.6.3 挖掘了精细化分割中的“模糊边界”手法
        1.6.4 开辟了精细化思维中的“元素分析”手法
2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概论
    2.1 住宅的概念
    2.2 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
        2.2.1 住房保障制度
        2.2.2 保障性住房概念
        2.2.3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2.3 精细化设计相关概念
        2.3.1 精细化设计概念
        2.3.2 住宅精细化设计
    2.4 元素分析法
    2.5 住宅精细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2.5.1 提高住宅设计的品质
        2.5.2 有助于住宅产业的发展
        2.5.3 实现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3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
    3.1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3.1.1 整体性原则
        3.1.2 人性化原则
        3.1.3 经济性原则
        3.1.4 可持续性原则
    3.2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基本原理
        3.2.1 空间可变性原理
        3.2.2 空间模糊性原理
        3.2.3 空间适应性原理
    3.3 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的主要方法
        3.3.1 打通“空间回路”
        3.3.2 利用“功能叠加”
        3.3.3 拓展“模糊边界”
        3.3.3.1 利用虚体分割空间
        3.3.3.2 象征性分割空间
    本章小结
4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调研分析与解决方案
    4.1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实地调研
        4.1.1 调研一:鑫苑世纪东城小区
        4.1.1.1 项目分析
        4.1.1.2 入户调研
        4.1.2 调研二:西湖春天小区
        4.1.2.1 项目分析
        4.1.2.2 入户调研
        4.1.3 调研三:康苑居小区
        4.1.3.1 项目分析
        4.1.3.2 入户调研
        4.1.4 调研结果分析
    4.2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调研问卷分析
        4.2.1 调查基本状况
        4.2.1.1 抽样调查
        4.2.1.2 被调查人群基本情况分析
        4.2.2 保障性住房居住现状及居住需求
        4.2.2.1 现居住住房的状况
        4.2.2.2 保障性住房居住需求
        4.2.2.3 住宅标准和配套设施调研
        4.2.2.4 建筑标准与装修调研
        4.2.2.5 居住空间需求分析
        4.2.2.6 居民对保障住房的态度与认知
        4.2.2.7 关于独居老人的调查
        4.2.3 调研总结
    4.3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存在的问题
        4.3.1 设计方面存在问题
        4.3.1.1 精细化设计程度低
        4.3.1.2 细部空间设计不合理
        4.3.1.3 套型面积标准不完善
        4.3.1.4 相关装修配置、建设标准不健全
        4.3.1.5 区位选择不合理
        4.3.2 住宅品质方面存在问题
        4.3.2.1 保障性居民住房工程建设质量差
        4.3.2.2 绿色环保可持续技术应用少
    4.4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设计的解决方案
        4.4.1 引入精细化设计理念
        4.4.2 科学规划住区
        4.4.3 优化选址策略
        4.4.3.1 混合开发模式
        4.4.3.2 TOD配建模式
        4.4.4 区位选择分析
    本章小结
5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
    5.1 保障性住房单元平面类型分析
        5.1.1 塔式
        5.1.2 板式
        5.1.3 板塔结合式
        5.1.4 单元式
        5.1.5 廊式
    5.2 保障性住房套型面积分析
    5.3 保障性住房的居住空间精细化设计
        5.3.1 门厅空间
        5.3.2 起居空间
        5.3.3 卧室空间
        5.3.4 餐饮空间
        5.3.5 厨房空间
        5.3.6 卫浴空间
    5.4 保障性住房辅助空间精细化设计
        5.4.1 阳台空间
        5.4.2 储藏空间
        5.4.3 复合空间
    5.5 保障性住房细部精细化设计
        5.5.1 飘窗精细化设计
        5.5.2 门窗精细化设计
        5.5.3 界面精细化设计
    5.6 无障碍设计
        5.6.1 无障碍公共空间设计
        5.6.2 无障碍户型设计
        5.6.3 无障碍门厅设计
        5.6.4 无障碍起居室设计
        5.6.5 无障碍厨房设计
        5.6.6 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本章小结
6 项目实证:郑州市公租房住区“西湖春天”的设计实践
    6.1 原空间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6.1.1 案例现状分析
        6.1.2 居住现状问题分析
    6.2 精细化设计的改造方案
        6.2.1 室内改造精细化设计
        6.2.1.1 平面布局精细化设计
        6.2.1.2 顶面精细化设计
        6.2.1.3 灯光精细化设计
        6.2.1.4 部分空间立面精细化设计
        6.2.1.5 空间精细化设计改造效果
        6.2.2 单位功能空间精细化设计策略
        6.2.3 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设计
        6.2.4 空间储物精细化设计策略
        6.2.5 室外精细化设计方案
        6.2.5.1 景观全局精细化设计
        6.2.5.2 景观平面精细化设计
        6.2.5.3 广场景观设施改造设计效果
        6.2.5.4 休闲广场景观设施改造设计
        6.2.5.5 地面停车规划设计
    本章小结
结论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A 郑州市保障性住房居住情况调研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内容与范围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基础研究
    2.1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概念界定和分类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艺术馆的功能组成
        2.1.3 艺术馆的分类
        2.1.4 艺术馆的发展
    2.2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影响因素与目标
        2.2.1 既有艺术馆健康影响因素
        2.2.2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目标
    2.3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相关评价标准
        2.3.1 美国WELL建筑标准
        2.3.2 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
        2.3.3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与WELL建筑标准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既有艺术馆相关案例调研分析
    3.1 既有艺术馆调研概述
    3.2 艺术馆实地调研测试方案
    3.3 艺术馆实地调研分析
        3.3.1 临潼贾平凹文化艺术馆
        3.3.2 西安马柯艺术博物馆
        3.3.3 上海当代艺术馆
    3.4 既有艺术馆调研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策略研究
    4.1 满足健康需求的建筑功能改造策略
    4.2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健康设计改造
    4.3 优化室内照明环境的健康设计改造
        4.3.1 艺术馆室内照明环境的优化指标
        4.3.2 不同空间区域照明环境的改造策略
    4.4 其他室内环境的健康设计改造策略
        4.4.1 改善室内热环境
        4.4.2 优化室内声环境
        4.4.3 优化服务设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实践探索研究
    5.1 健康设计改造的艺术馆项目概述
        5.1.1 艺术馆设计改造的背景
        5.1.2 艺术馆设计理念的融入及设计分析
    5.2 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全过程解析
        5.2.1 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解析
        5.2.2 艺术馆室内健康照明设计解析
        5.2.3 既有艺术馆装饰材料与设备改造设计解析
    5.3 艺术馆参观使用者调查问卷情况综述
    5.4 艺术馆改造完成后评价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表一艺术馆参观人员及使用者调查问卷

(8)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
        1.1.2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养老策略
        1.1.3 我国养老设施现状问题
        1.1.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外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老年人
        1.4.2 介护型养老设施
        1.4.3 公共空间
        1.4.4 空间环境品质
    1.5 研究对象
        1.5.1 研究地区的选取
        1.5.2 西安市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的遴选
    1.6 研究内容
        1.6.1 介护型养老设施相关基础研究
        1.6.2 典型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问题研究
        1.6.3 优化策略的提出与验证
    1.7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论文框架
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相关基础性研究
    2.1 介护型养老设施内失能失智老人身心及行为特征
        2.1.1 生理特征
        2.1.2 心理特征
        2.1.3 行为类型以及尺度特征
    2.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特征
        2.2.1 公共空间功能布局优选性
        2.2.2 公共空间使用功能复合性
        2.2.3 公共空间老年人群多样性
    2.3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相关标准与规范
        2.3.1 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3.2 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相关的标准规范
    2.4 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研究
        2.4.1 门厅优化——北京市某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项目
        2.4.2 公共起居厅优化——北京市泰颐春养老中心
        2.4.3 多功能活动厅优化——北京市石景山某养老设施
        2.4.4 公共空间优化经验借鉴
    2.5 本章小结
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实态调研
    3.1 实地调研内容与研究计划
        3.1.1 空间功能调研
        3.1.2 物理环境调研
        3.1.3 使用者主观评价调研
    3.2 九九照护认知症团体家屋(简称“九九家屋”)
        3.2.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2.2 公共空间现状
        3.2.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2.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2.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2.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3 康源和意日间照料中心(简称“和意机构”)
        3.3.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3.2 公共空间现状
        3.3.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3.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3.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3.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4 康隆西城长者屋(简称“西城长者屋”)
        3.4.1 养老设施基本信息
        3.4.2 公共空间现状
        3.4.3 老年人典型活动行为
        3.4.4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功能品质关系
        3.4.5 老年人典型行为与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关系
        3.4.6 使用者主观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1 使用人员基本信息及公共空间基本现状对比分析
        4.1.1 介护型养老设施基本信息对比
        4.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基本信息对比
        4.1.3 老年人公共空间典型行为对比
    4.2 典型生活必需行为——就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2.1 老年人就餐行为特征
        4.2.2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2.3 老年人的就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3 典型休闲娱乐行为——看电视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3.1 老年人看电视行为特征
        4.3.2 老年人的看电视活动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3.3 老年人看电视活动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4 典型静养行为——静坐的空间环境需求及其现状问题分析
        4.4.1 老年人静坐行为特征
        4.4.2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空间功能品质的匹配关系
        4.4.3 老年人的静坐行为与物理环境品质的匹配关系
    4.5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问题总结
        4.5.1 空间属性与行为活动错位
        4.5.2 空间的划分与界定不合理
        4.5.3 流线设计不合理
        4.5.4 家具布置形式不合理
        4.5.5 设施设备不齐全,适老化设计有待优化
        4.5.6 空间环境设计缺乏人文关怀
    4.6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问题总结
        4.6.1 夏季室温过高,冬季室温过低
        4.6.2 室内自然通风条件较差
        4.6.3 自然采光条件差
        4.6.4 照明灯具照度不足,缺乏局部照明
        4.6.5 建筑构件隔音效果有待改善
        4.6.6 室内活动噪音相互干扰
    4.7 本章小结
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与方法
    5.1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相关影响要素
        5.1.1 软质要素——空间使用人群特征
        5.1.2 弹性要素——老年人对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
        5.1.3 硬质要素——既有养老设施现状条件
    5.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原则
        5.2.1 公共空间规模与设施整体规模相适应
        5.2.2 布局的合理性及效率最大化
        5.2.3 空间环境的适宜性及归属感
        5.2.4 空间环境的积极诱导性
    5.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3.1 优化功能配置,删繁补漏
        5.3.2 调整公共空间规模,合理进行空间划分
        5.3.3 优化功能布局,重组流线关系
        5.3.4 重组室内家具,改善空间尺度
        5.3.5 增强环境归属感,创造居家氛围
        5.3.6 完善标识系统,提高使用便利性
        5.3.7 应用适老化部品,提升居住品质
    5.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提升策略和方法
        5.4.1 增强夏季室内隔热与散热
        5.4.2 优化冬季室温舒适性
        5.4.3 改善室内通风条件
        5.4.4 改善自然采光条件
        5.4.5 优化人工照明
        5.4.6 优化建筑构件及设备隔音效果
        5.4.7 优化公共空间内部设计
    5.5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案例实践研究
        5.5.1 优化对象基本现状
        5.5.2 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5.3 公共空间功能品质的优化与改善
        5.5.4 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的优化与模拟
        5.5.5 优化策略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1.1 介护型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及公共空间现状
        6.1.2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现状问题
        6.1.3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功能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1.4 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物理环境品质优化策略与方法
    6.2 论文局限性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标准规范
    外文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一 :西安市养老机构基本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基于老年人行为的养老机构室内公共空间使用状况调查
    附录三 :养老设施使用人群基本信息
    附录四 :养老设施交通流线组织状况
    附录五 :养老设施建筑部品部件及设备配置状况
    附录六 :九九家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七 :和意机构——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附录八 :西城长者屋——24h各时段养老设施使用人员行为与空间落位
致谢

(9)西安市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及通风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室内污染物分布方面
        1.2.2 室内通风方式方面
    1.3 本文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监测概况
        2.1.1 监测样本基本信息
        2.1.2 监测污染物的选取
        2.1.3 季节划分标准
    2.2 监测方法及内容
        2.2.1 入户实测
        2.2.2 长期在线监测
        2.2.3 典型住户模拟
    2.3 数据预处理
    2.4 本章小结
3.西安市居住建筑室内污染物分布规律
    3.1 污染物全监测时段暴露水平
        3.1.1 室内甲醛
        3.1.2室内CO_2
        3.1.3室内外PM_(2.5)
    3.2 污染物浓度季节性分布规律
        3.2.1 室内甲醛季节分布
        3.2.2 室内CO_2季节分布
        3.2.3 室内外PM_(2.5)季节分布
    3.3 本章小结
4.西安市居住建筑现有通风方式作用效果分析
    4.1 自然通风
        4.1.1 甲醛浓度分布
        4.1.2 CO_2浓度分布
        4.1.3 PM_(2.5)浓度分布
    4.2 自然通风+空气净化器
        4.2.1 甲醛浓度分布
        4.2.2 CO_2浓度分布
        4.2.3 PM_(2.5)浓度分布
    4.3 新风机机械通风
        4.3.1 甲醛浓度分布
        4.3.2 CO_2浓度分布
        4.3.3 PM_(2.5)浓度分布
    4.4 本章小结
5.不同通风方式控制策略研究
    5.1 模拟条件设置
        5.1.1 模型工具的选择
        5.1.2 边界条件设置
    5.2 模拟设计方案
        5.2.1 设计指标
        5.2.2 净化设备参数选择
        5.2.3 通风策略模拟方案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通风换气次数模拟结果及分析
        5.3.2 室内污染物模拟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建筑十书》的室内设计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1章 公共空间与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
    1.1 神庙
        1.1.1 古典柱式与神庙建筑的基本格局
        1.1.2 神庙室内的平面形态与空间
        1.1.3 室内立面构件
    1.2 公共建筑
        1.2.1 巴西利卡
        1.2.2 剧场
        1.2.3 浴场一般形制与功能分区
        1.2.4 角力学校的一般形制及功能空间
    1.3 住宅建筑
        1.3.1 城市中住宅建筑的布局及功能空间的布置
        1.3.2 希腊住宅
        1.3.3 乡村住宅
    1.4 平面布局与空间形态组织的基本法则
        1.4.1 功能创造形式
        1.4.2 均衡源于比例
第2章 室内物理环境的营造
    2.1 建筑选址对于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影响
        2.1.1 公共空间选址
        2.1.2 私人建筑选址
    2.2 风与天体运行对室内空间物理环境形成的影响
        2.2.1 “风”力作用下的街道布局与房屋规划
        2.2.2 天体运动影响下房屋朝向及室内采光问题
    2.3 公共空间中特殊的物理环境营造
        2.3.1 和声学基本原理在剧场中的运用
        2.3.2 浴场室内供暖系统
    2.4 物理环境营造的基本准则
        2.4.1 “需求”动机
        2.4.2 空间类型导向
第3章 室内界面的装修材料及工艺
    3.1 室内空间的各种材料基本概况
        3.1.1 砖、石
        3.1.2 木材
        3.1.3 混凝土
        3.1.4 物质构成的“四元素”说
    3.2 铺筑地面、顶棚、墙面制作工序
        3.2.1 铺筑地面
        3.2.2 顶棚
        3.2.3 墙体
    3.3 抹灰工艺
        3.3.1 抹灰材料的加工工艺
        3.3.2 顶棚和墙壁抹灰特点及原则
        3.3.3 抹灰工艺的环境应对策略
    3.4 材料的空间表达手法
        3.4.1 材料的自主性
        3.4.2 材料的空间性
笫4章 室内装饰壁画
    4.1 古希腊与古罗马壁画的基本概况
        4.1.1 古希腊壁画
        4.1.2 古罗马壁画
    4.2 关于维特鲁威“正确的绘画方法”的法则
        4.2.1 壁画颜料及色彩理论
        4.2.2 壁画的功能属性
        4.2.3 “真实性”原则
第5章 设计要素与价值体系及其启示
    5.1 建筑“六要素”及其启示
        5.1.1 “六要素”的来源与译读
        5.1.2 空间“形式”要素的暗示与显现
    5.2 “坚固”“实用”“美观”
        5.2.1 基本内涵
        5.2.2 “坚固”“实用”“美观”顺序的指导意义
第6章 学科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6.1 构建学科的自主性
        6.1.1 基本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6.1.2 统筹实践与理论的协调发展
    6.2 开放性的知识体系
        6.2.1 开放包容的学习理念
        6.2.2 统筹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叉融合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在室内装修中有效控制噪音(论文参考文献)

  • [1]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要素探究[J]. 李博文,刘俊伟. 居业, 2022(01)
  • [2]大家电对城市住宅室内设计的影响研究[D]. 李玲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木制品在装饰装修工程的应用探析[J]. 韦宇航,陈波. 林产工业, 2021(05)
  • [4]PC装配式建筑中BIM技术应用研究[D]. 赵虎. 南昌大学, 2020(02)
  • [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J]. 汤海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31)
  • [6]郑州市保障性住房精细化设计研究[D]. 段婷婷.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5)
  • [7]既有艺术馆健康设计改造的探索研究[D]. 倪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基于老年人行为的介护型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D]. 张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西安市居住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及通风控制策略研究[D]. 张雷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10]《建筑十书》的室内设计思想研究[D]. 周娟娟. 苏州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室内装修中的有效噪音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