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粉联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

白芨粉联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

一、枳实白芨散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论文文献综述)

朱引玉[1](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Hp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旨在通过全面地收集、统计和整理相关临床数据资料信息,探寻慢性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中医辨证的分型分布特点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为对于患者进行本种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些更加客观的依据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脾胃疾病科2018年9月-2021年2月期间在院住院及门诊的病人中通过胃镜检查及实验室病理学检验后发现已被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了病人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信息结果、Hp检查数据结果等相关资料,由两名主治以上的中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传统的辨证方法进行审查是否符合中医的辨证分型。所得资料皆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探寻中医各证型与胃镜象及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临床研究中共计纳入被明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共计200例,其中被明确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男性胃病患者共计79例,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人数总计为121例,年龄区间分布在30-86岁之间。数据统计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无论男女患者,60~69岁发病率最高,为38%,其次是50~59岁的30%,30~39岁发病率最低为4%。经过X2检验,结果示年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中医临床症状检出率在50%以上的有胃脘痞闷、胃脘胀满。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胃脘痞闷为最多见的临床症状。(2)纳入研究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六种中医证型出现的频率表现如下:脾胃虚弱>肝胃气滞>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中脾胃虚弱证患者发病数量最多,胃络瘀血证病人中发病数目最少。(3)被纳入此次临床研究范围中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医各证型中以Hp感染率为主要评价衡量标准,比例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肝胃气滞。提示在纳入此次研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脾胃湿热证的患者感染Hp病例的发生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占有的比例最高。(4)此次研究所选取的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舌质以淡红为主,占34.5%,其次为舌胖大占30%,常与舌体边有齿痕(29%)同存,舌质红占24%,其余种类的舌质如暗红、瘀点瘀斑、瘦薄、裂纹等则出现较少。患者所表现的舌苔类型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白>黄>腻=厚>少>燥>滑。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各脉象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细>沉>弱>弦>缓>滑>数>涩。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各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且各证型Hp感染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病症规律。(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弱证最为多见,肝胃气滞证次之,胃络瘀血证患者所占比例最小。(2)Hp感染阳性率以脾胃湿热证检出率最高,肝胃气滞证的检出率最低。(3)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症状以胃脘痞闷出现频率为最高,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胃脘胀满、纳差、胃脘胀痛、胃脘隐痛,脉象以细脉为主,涩脉最少。可结合胃镜下具体胃粘膜形态提供更准确的辨证依据,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治疗。

胡云歌[2](2020)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2019年1月-2019年12月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2例,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解毒化湿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复方铝酸铋颗粒、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详细记录患者资料并评分,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治疗中有4例患者因药物过敏或失访等原因按照剔除标准予以排除,符合标准患者共68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经数据分析,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性别相关性较小,易发生于中青年人群,病程以5年以下者居多。2.两组疗程结束,停药1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组Hp根除率为81%,对照组为84%,P>0.05,提示观察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除Hp的疗效相当。3.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为82.36%,P>0.05,提示两组整体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改善临床整体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提示观察组、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6.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胃痞满”、“大便黏滞”的症状积分相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胃痞满”、“大便黏滞”这2个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突出;两组“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治疗“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这5个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7.两组胃黏膜愈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为88.24%,P<0.05,提示观察组胃黏膜愈合疗效优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观察组改善胃黏膜炎症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Hp根除率及临床综合疗效与铋剂四联疗法效果相当,并较后者能更好地改善胃黏膜炎症及临床症状。

买娟娟[3](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PU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方药运用规律》文中指出背景:消化性溃疡(PU)是临床常见病,大约90%的PU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有关。由于抗生素耐药、质子泵抑制剂不良反应增加等问题,根除HP药物方案的有效性正普遍降低,HP复发问题十分突出,HP阳性PU治疗难度不断升级。近十年来国内学者不断探索将不同的中药汤剂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三联方案用于治疗HP阳性PU,这是否是彻底根除Hp并治愈PU的有效方法,需进一步论证和探讨。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结合西药三联疗法与单纯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PU的临床疗效,如果评价结局倾向中西医结合方案,将进一步探讨纳入文献所使用的中药汤剂应用规律,希望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并确定纳入与排除标准,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等网站检索中药汤剂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HP阳性PU的文献,利用Excel、Review Manager5.3、stata软件收集整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并制图做表,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共纳入31项临床研究,总计3208名HP阳性PU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在临床有效率(合并效应量OR=3.68,可信区间95%CI:2.914.67)、溃疡愈合率(OR=2.27,95%CI:1.952.64)、HP根除率(RR=1.27,95%CI:1.221.32)、HP复发率(RR=0.33,95%CI:0.250.43)、不良反应发生(RR=0.53,95%CI:0.370.74)及症状腹痛(SMD=-2.01,95%CI:-2.46-1.56)、反酸(SMD=-1.42,95%CI:-1.71-1.14)缓解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三联疗法,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文献中药组方以补益药、理气药、补血活血药、止血药、清热药、化痰药6类药物为主配合组方。药物性味以苦甘辛类、温寒类为主,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常用中药药对有:白芍+甘草、白术+党参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不仅能增加HP阳性PU治愈率及HP根除率、减少HP复发率,还能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缓解腹痛反酸等临床症状。对初治及复治的HP阳性溃疡患者应积极联合具有一定组方规律的中药汤剂进行干预。

徐广东[4](2020)在《香砂理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香砂理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观察,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收集的148例符合脾胃虚寒证的Hp相关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4例。2组在根除幽门螺杆菌14天疗程的基础上,对照组序贯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组使用雷贝拉唑加香砂理中汤,疗程均为4周,停药1个月之后复查。观察电子胃镜下溃疡愈合质量、Hp根除率、中医症候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使用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本试验共纳入148例患者,治疗组74例,脱落2例(其中1例失访,1例自行中止),最终病例为72例;对照组74例,剔除1例,脱落1例,最终病例为72例。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胃脘疼痛、四肢无力、胃寒怕冷、口吐清涎、食欲减退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大便稀溏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中医症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4.44%,对照组有效率84.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72例,Hp转阴69例,根除率为95.83%;对照组72例,Hp转阴65例,根除率为90.28%。在Hp根除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胃镜疗效比较:治疗组72例,治愈31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98.61%;对照组72例,治愈23例,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有效率81.94%。治疗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不良反应比较:治疗过程中,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腹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对照组共出现7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恶心,1例腹痛,2例腹胀,2例腹泻,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治疗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对照组更少(P<0.05)。6.安全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说明两组治疗均安全。结论:香砂理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溃疡愈合,改善中医症候,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陶丽芬[5](2020)在《加味资生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BLI胃镜和病理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加味资生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蓝激光胃镜下胃黏膜萎缩分级、胃黏膜形态分型、病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加味资生颗粒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镜下萎缩分级、胃黏膜形态分型、病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比较:(1)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胃脘胀满或疼痛、胃部喜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食少纳呆、食后脘闷症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进行比较,治疗组在胃脘胀满或疼痛、胃部喜按、气短懒言、大便稀溏的症状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倦怠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脘闷症状改善上两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症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胃脘胀满或疼痛、胃部喜按、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大便稀溏、食后脘闷症状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少纳呆症状改善上两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的第3个月,治疗后的第6个月,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症状总积分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镜疗效比较:(1)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胃黏膜萎缩分级程度、胃黏膜形态分型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对萎缩分级程度、胃黏膜形态分型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4.病理疗效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组织的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程度均轻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在胃黏膜组织活动性、萎缩程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慢性炎症、肠化程度改善方面两者疗效相当(P>0.05);5.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1.加味资生颗粒可显着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2.加味资生颗粒可明显减轻胃黏膜萎缩分级程度,改善萎缩黏膜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的病理状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林丽容[6](2020)在《温胃愈疡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自拟“温胃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供临床借鉴。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予自拟中药“温胃愈疡汤”煎服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为4周为一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等疗效性指标以及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自拟“温胃愈疡汤”的临床疗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有82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观察组脱落5例,参与研究40例,对照组脱落3例,参与研究42例,总脱落率为8.9%。2.中医证候疗效:(1)疗程结束后,观察组证候总有效率92.5%,治愈+显效率77.5%;对照组证候总有效率73.7%,治愈+显效率28.6%,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整体证候总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2)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但仅在腹痛改善程度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无差异(P>0.05)。3.胃镜疗效:经治疗后,观察组胃镜总有效率92.5%,治愈+显效率85.0%;对照组胃镜总有效率90.5%,治愈+显效率8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胃镜疗效无差异(P>0.05),两组溃疡愈合率高。4.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特殊不适,治疗前后的相关安全指标未见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结论:“温胃愈疡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疗效显着,不仅可有效改善整体证候,也能有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且安全性良好。

姚国召[7](2020)在《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文中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消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其中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属于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目前西医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中医中药治疗CAG有一定优势;李志红主任医师诊疗CAG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CAG的常见病因包括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虚弱等;诊疗CAG要注重舌象,以扶正为要、从肝论治、辨病用药、既病防变、处方精炼为其特点。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李志红主任医师运用中医中药治疗CAG的临证用药进行分析处理,总结治疗CAG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规律;为其学术思想、用药经验传承积累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采集李志红主任医师诊疗CAG的门诊病例信息,整理纳入病例的基本资料、诊断、中医证型、方药,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1)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将原始资料、处方文本转化为可分析的电子数据,从证型、中药、方剂多角度对这些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包括用药频数统计,中药关联、聚类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探讨治疗CAG的常用药物、药对、自拟方用药及常用方剂的加减应用;结合跟师学习体会,对治疗CAG用药及临证诊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纳入患者128人,男性72人、女性56人。采集病例处方600张,其中属PLGC的用药处方404张,占比为67.33%。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如下:1.中医证型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分别为:脾胃湿热证(188、31.33%)、肝胃郁热(181、30.17%)、肝胃气滞证(89、14.83%)、肝胃阴虚证(62、10.33%)、气阴两虚证(47、7.83%)、脾胃虚弱证(18、3.00%)、肝郁脾虚证(15、2.50%)。2.通过中药频次分析,频次及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的前20味中药统计如下:白花蛇舌草(542,90.33%)、太子参(530,88.33%)、百合(470,78.33%)、紫苏梗(426,71.00%)、蛇莓(426,71.00%)、薏苡仁(402,67.00%)、蒲公英(373,62.17%)、乌药(346,57.67%)、莪术(340,56.67%)、牵牛子(274,45.67%)、海螵蛸(265,44.17%)、石斛(256,42.67%)、青蒿(251,41.83%)、浙贝母(247,41.17%)、连翘(238,39.67%)、柴胡(205,34.17%)、丹参(201,33.50%)、三七粉(189,31.50%)、松花粉(169,28.00%)、白芍(154,25.67%)。通过中药复杂网络分析发现:上述药物中的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蒲公英、乌药、海螵蛸、青蒿、石斛及牵牛子共12味药为治疗CAG高频药物;而核心中药包括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6味药。3.通过中药关联分析得到高频药对(频次>300次)如下: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白花蛇舌草、百合-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蛇莓、白花蛇舌草-紫苏梗、太子参-蛇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太子参-紫苏梗、薏苡仁-太子参、紫苏梗-薏苡仁、紫苏梗-百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蛇莓-紫苏梗、百合-乌药、百合-蛇莓、蛇莓-薏苡仁、薏苡仁-百合、蒲公英-太子参、莪术-太子参、莪术-白花蛇舌草、乌药-太子参、乌药-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紫苏梗、蒲公英-百合。4.通过中药聚类分析获得6个中药核心群,分别是:(1)太子参、白花蛇舌草、苏梗、薏苡仁、蛇莓;(2)百合、乌药;(3)连翘、蒲公英、海螵蛸、浙贝母、牵牛子;(4)柴胡、莪术、石斛、三七粉;(5)丹参、松花粉、白芍;(6)青蒿。5.治疗CAG选用自拟方或常用方组合加减统计如下:(1)自拟方:频次在前15味中药频次和所占百分比统计如下:白花蛇舌草(328、97.04%)、紫苏梗(321、94.97%)、薏苡仁(309、91.42%)、太子参(306、90.53%)、百合(289、85.50%)、蛇莓(283、83.73%)、蒲公英(247、73.08%)、莪术(199、58.88%)、青蒿(178、52.66%)、连翘(173、51.18%)、牵牛子(170、50.30%)、石斛(157、46.45%)、柴胡(141、41.72%)、丹参(118、34.91%)、三七粉(107、31.66%)等。(2)常用方:理气消胀方、四逆散、香苏散、化肝煎、蒿芩清胆汤、黄芩滑石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一贯煎及生脉散、乌贝散及百合乌药汤等单方加减或合方治疗。同时也多在选用常用方时依据病情加入白花蛇舌草、紫苏梗、太子参、蛇莓、薏苡仁及百合等高频、核心药物。结论1.本研究中CAG属PLGC的用药处方频次占比为67.33%,中医证型主要以脾胃湿热、肝胃郁热及肝胃气滞为多,而肝胃阴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相对较少。2.治疗CAG的核心中药有太子参、白花蛇舌草、百合、紫苏梗、蛇莓、薏苡仁等6味药;加蒲公英、乌药、海螵蛸、青蒿、石斛及牵牛子共12味药形成高频药物;高频药物加莪术、浙贝母、连翘、柴胡、丹参、三七粉、松花粉、白芍则为频次前20味的常用中药。3.频次前20味的常用中药通过不同组合形成常用的24组药对及6个核心群,可根据个体病情选用。4.自拟方多由常用的白花蛇舌草、紫苏梗、薏苡仁、太子参、百合、蛇莓、蒲公英、莪术、青蒿、连翘、牵牛子、石斛、柴胡、丹参、三七粉等高频药物或核心群药物加减而成。5.常用方剂有理气消胀方、四逆散、香苏散、化肝煎、蒿芩清胆汤、黄芩滑石汤、逍遥散、参苓白术散、一贯煎、生脉散、乌贝散及百合乌药汤等,常为上述单方加减或合方治疗。

闵沙[8](2020)在《清胃散加减治疗胃火炽盛证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清胃散加减对于胃火炽盛证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1ori,HP)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服药期间的副作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的有效率计中医证候积分,停药半年后复发的情况,以评定清胃散加减对慢性糜烂性胃炎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9年06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共120例病例,均在1周内经胃镜确诊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按中医标准诊断为CEG胃火炽盛证者,经13C-尿素酶呼气试验(13C-UBT)诊断为HP阴性者直接入组;若HP阳性者,经四联根除HP治疗2周后再入组。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中医证候积分上均无显着差异。2.治疗方法:对于HP阴性CEG患者,西药组继续服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瑞巴派特4周,中药组改服清胃散加减(当归15g,生地15g,牡丹皮10g,升麻6g,黄连10g,吴茱萸3g,五灵脂10g,生蒲黄15g,白花蛇舌草10g,香橼10g。随证加减:伴胃中灼热,反酸烧心者加蒲公英10g、桑叶6g或煅瓦楞子15g;伴不欲饮食者加焦三仙各10g;伴胸闷憋胀者加薤白10g,瓜蒌10g;伴排便不畅感者加木香6g、焦槟榔10g或熟地15g;伴失眠多梦者加甜瓜子10g;伴夜尿频者加川牛膝10g、车前子10g)治疗。对于HP阳性CEG患者,西药组与中药组均先予以标准四联疗法治疗: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胶囊500mg,每日2次;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2次;瑞巴派特,0.1g,每日3次;共2周。停药1月后复查HP阴性且辨证为胃火炽盛证者,入组,治疗同上述HP阴性CEG患者。2组治疗每7天计一个疗程,治疗总计4个疗程。3.观察指标:两组间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单一临床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对临床证候积分及有效率影响程度的比较;两组间停药半年后中医证候复发率的比较。统计学分析方法:所收集数据均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χ ±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对比2组样本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均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比2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疗效,中药组60例,临床痊愈18例,有效24例,显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西照组60例,临床痊愈1例,有效26例,显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后P<0.05,提示其临床证候疗效有统计学差别。3 2组患者经治疗后,单一症状改善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在口渴、口臭、呃逆、烧心、消谷善饥、大便次数改善情况方面,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在胃痛、胃胀、反酸情况方面2组效果相当;其中2组口臭的患者人数较少,因此所得出的结果不具有有效参考性。4清胃散加减治疗胃火炽盛证CEG的疗效与性别无相关性,但疗效受病程、年龄的不同所影响。其中病程12-24月,24月以上者有效率相较其他病程阶段有效率低(P<0.05);50-59岁,60-70岁有效率相较其他年龄阶段有效率更低(P<0.05)。由于入组人群有限,到底是何种因素引起此种表现,还需进一步的调查研究。5对比2组半年后复发情况,中药组复发率为6.67%,西药组复发率为20%,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结论:清胃散源于李东垣《脾胃论》,笔者导师在此基础上加减用以治疗胃火炽盛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确切,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该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尤其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效用优于常规西药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且副作用小,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柳鹏飞[9](2020)在《柴连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和评价柴连方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胃炎提供依据。方法:将2019年02月-2020年01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确诊为HP相关胃炎,且辨证为肝胃郁热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予四联疗法基础上,联合柴连方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四联疗法。两组均连续服用2周,观察两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停药4周后,复查HP,评估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6.7%),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为96.7%,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改善患者的整体症状,而治疗组更有优势。治疗前后两组主要及次要症状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均能改善胃脘灼痛、胃脘胀满、两胁胀痛、嘈杂、心烦易怒、喛气、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症状,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胃脘胀满、两胁胀痛、嘈杂、心烦易怒、嗳气、大便干燥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胃脘灼痛、口干口苦、反酸症状上两组疗效相当(P>0.05)。在整个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柴连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胃炎,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且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程星[10](2020)在《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客观的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选择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期(包括A1、A2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且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证的患者60例,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药组)和对照组(西药组),每组均为30例。2.对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0mg,每日两次;克拉霉素0.5g,每日两次;阿莫西林1.0g,每日两次;枸橼酸铋钾颗粒2.0g,每天两次。连续服用2周后停用铋剂及抗菌药物,PPI再续服2周,总共疗程为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参术健胃胶囊1.0g,每日三次,连续服用4周。两组疗程均为四周。3.治疗前后进行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胃镜结果变化,停药4周复查幽门螺杆菌,观察H.pylori根除率。并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胃镜下溃疡分期情况、溃疡直径、溃疡发生部位、中医症状总积分、单个中医症状积分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经4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治疗后两组经比较,治疗组在减轻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个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脘隐痛、得食痛减、四肢倦怠、畏寒肢冷、口淡流涎、便溏、纳少症状积分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单个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具有显着疗效,且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4.胃镜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在胃镜表现上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胃镜疗效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65>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黏膜修复上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5.H.pylori根除率比较:治疗组H.pylori根除率为96.67%,对照组H.pylori根除率为93.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554>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根除H.pylori感染上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6.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DU患者,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缓解患者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减轻患者中医症状方面疗效显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二、枳实白芨散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枳实白芨散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Hp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临床进展
        1.1 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临床辨证分型
        1.4 中医辨证施治
        1.5 中成药治疗
        1.6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1.7 展望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临床进展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改变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指标
        1.6 研究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舌象、脉象统计
        2.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流行病学研究
        1.1 发病年龄、性别的分析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四诊信息结果分析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分析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相关性分析
    2. 结论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EG的认识
    2 中医学对CEG的认识
    3 解毒化湿方方药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PU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方药运用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
    1.消化性溃疡 (petic ulcer, PU)
    2.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2.1 HP流行现状
        2.2 HP致病现状
        2.3 HP阳性PU发病机制
        2.4 HP检测方法
        2.5 Hp根除方法
        2.6 HP根除现状
    3.中医治疗现状
        3.1 病名证型
        3.2 当代名医治则治法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第二部分 :meta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质量评价
    2.统计分析
    3.数据提取
        3.1 提取内容
        3.2 文献基本资料汇总
    4.结果
        4.1 整体有效率
        4.2 溃疡愈合率
        4.3 Hp 根除率
        4.4 复发率
        4.5 不良反应发生率
        4.6 中医证候缓解
        4.7 发表偏倚
第三部分 :用药规律总结
    1.中药使用频次
    2.中药四气五味归经
    3.常用药物加减
    4.常用药对总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Meta分析结果讨论
    2.用药规律探讨
        2.1 组方特点
        2.2 常用药对
        2.3 药物加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发表论文汇总
致谢
附录

(4)香砂理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或脱落标准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
    3.2 治疗后结果比较
    3.3 不良反应比较
    3.4 安全性比较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Hp相关性溃疡的认识
    4.2 祖国医学对Hp相关性溃疡的认识
    4.3 导师对胃脘痛(Hp相关性溃疡)的认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病例报告表
    附录 B:PU中医症状评分表
    附录 C: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加味资生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BLI胃镜和病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研究概况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
        1.3 诊疗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2.2 辩证分型
        2.3 论治概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试验药物
    2 主要仪器
    3 病例选择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分组
        4.2 干预措施
        4.3 检查方法
        4.4 观察项目
        4.5 疗效评价
        4.6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疗效结果
        2.1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对比
        2.2 胃镜疗效对比
        2.3 病理疗效对比
        2.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
第四部分 讨论
    1 对脾胃虚弱型CAG病因病机的探讨
    2 立方依据及方药解析
    3 药物胃复春片的选择
    4 临床结果分析
        4.1 一般情况
        4.2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
        4.3 胃镜疗效
        4.4 病理疗效
        4.5 安全性
    5 结论
    6 临床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6.1 不足之处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略缩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温胃愈疡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病例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脱落病例处理
        2.7 中止标准
    3 试验方案
        3.1 试验类型
        3.2 病例样本量估算
        3.3 分组方法
        3.4 治疗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4.3 安全性指标
        4.4 疗效评定标准
        4.5 安全性评定标准
    5 伦理要求
    6 试验质量控制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示意图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及基线资料比较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2.3 两组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溃疡直径分布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证候总积分分布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单项证候积分分布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比较
    3 疗效分析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总积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镜下溃疡愈合疗效比较
    4 不良反应评价
    5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十二指肠溃疡的理论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概况
        1.2 中医学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研究概况
    2 “温胃愈疡汤”的立题思路
        2.1 课题盲点
        2.2 立方依据
        2.3 “温胃愈疡汤”组方及配伍分析
        2.4 单味药功效及药理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西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诊断
        5. 治疗
        6. 预后和转归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现状
        1. 历史沿革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
        5. 导师经验
        6.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4 疗效判定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2.2 质量控制与核查
        2.3 数据提取及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
        3.2 证型分布
        3.3 各证型方药分布
        3.4 整体方药分析
    4. 讨论
        4.1 导师对CAG的认识
        4.2 导师诊疗特点
        4.3 导师用药分析
        4.4 导师组方特点
    5. 验案举隅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清胃散加减治疗胃火炽盛证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1.1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名称
        1.2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探讨
        1.3 现代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
        2.1 病名
        2.2 各朝代论述胃脘痛相关病因病机及治疗
        2.3 各朝代论述胃脘痛相关治疗
    3. 近代医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
        3.1 成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3.2 自拟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
        3.3 其他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设计
    4. 统计学方法
    5. 结果
        5.1 临床资料比较
        5.2 一般情况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清胃散加减治疗胃火炽盛证CEG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5.5 2组患者复发情况
        5.6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现代医家对于慢性糜烂性胃炎的认识及辨证分型论治
        6.2 从胃火炽盛论治CEG
        6.3 清胃散加减相关认识
        6.4 结果分析
        6.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柴连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关于HP相关胃炎的研究概括
        1. 对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辨证分型
        4. 中医治疗方法
        5. 柴连方与HP相关胃炎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西医关于HP相关胃炎的研究概括
        1. HP的流行病学研究
        2. HP相关胃炎的发病机制
        3. HP相关胃炎的治疗策略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选择
        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退出标准
    第二节 治疗方案
        1. 对照组用药方案
        2. 治疗组用药方案
    第三节 观察指标
        1. 一般情况
        2. 疗效性观察
    第四节 疗效评定指标
        1. Hp根除疗效评定标准
        2. 中医证候肝胃郁热证疗效评定标准
    第五节 统计学方法
    第六节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与症状积分
        3. 中医各症状积分比较
第三章 讨论
    1. 本病病因病机的分析
    2. 柴连方及方义分析
    3. 柴连方中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4. 柴连方的作用机制探讨
    5. 关于本病后续治疗的探讨
    6. 疗效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认识
        1.1 定义
        1.2 流行病学
        1.3 发病机制
        1.4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及进展
    2.中医学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药治疗现状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评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
        3.3 胃镜疗效比较
        3.4 H.pylori根除率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脾胃虚弱为DU的主要病因
    2.脾胃升降失调,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DU的基本病机
    3.健脾温中、和胃止痛是脾胃虚寒型DU的主要治法
    4.复方参术健胃胶囊的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4.1 组方分析
        4.2 现代药理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1.不足之处
    2.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枳实白芨散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Hp感染相关性研究[D]. 朱引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胡云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PU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方药运用规律[D]. 买娟娟. 暨南大学, 2020(03)
  • [4]香砂理中汤联合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疗效观察[D]. 徐广东.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加味资生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及BLI胃镜和病理影响的研究[D]. 陶丽芬.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温胃愈疡汤治疗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丽容.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李志红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用药研究[D]. 姚国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清胃散加减治疗胃火炽盛证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 闵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柴连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的临床观察[D]. 柳鹏飞.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复方参术健胃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脾胃虚寒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程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白芨粉联合呋喃唑酮治疗胃脘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