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力势能教学

浅谈引力势能教学

一、浅谈重力势能的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董利普[1](2022)在《两道习题引发的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深度思考》文中认为重力势能是物体处于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其具有的相对性往往使学生困惑。结合教学实践和高中生在理解重力势能相对性上普遍存在的困难,结合教辅材料上的习题,从零重力势能面的选取多角度分析,得出了比较重力势能大小,必须明确确定零势能面,并结合重力对外做功的多少来比较。

孙李军[2](2021)在《基于物理观念的“重力势能”教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物理观念内隐于教材,教师需要通过灵动的处理艺术,将凝固的文化激活,采用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把静态的文本变成活的载体,引导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培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人教版"重力势能"教学为例,探讨基于物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教学实践。一、巧妙引入,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

朱贤贤[3](2021)在《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重力势能”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物理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物理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朱忠来[4](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改进》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现行人教版和粤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对重力势能和动能部分进行研读分析,分析教材编写的不完善之处,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提出改进方案,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能量观念,通过情境创设、逻辑推理导出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表达式,将能量观念、科学推理和科学本质的素养目标落实在教学之中。

徐晓楠[5](2021)在《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归因分析和转化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学科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2014年9月发布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浙江省为试点的高考改革正式启动。在新高考的形势下,选考物理的人数逐年降低。在初步的访问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放弃物理,是因为物理学习困难,选课率过低反映出物理学习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功与能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力学部分密切相关,是解决其它物理问题的基础,并且也是各地高考题常考查的内容,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在功与能的学习上存在困难,在考试中发挥不理想。为了全面了解造成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策略,笔者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测试卷法以及问卷调查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对学习困难现象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功与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然后笔者通过与部分学生及教师的访谈,初步了解他们在功与能部分的学习和教学上遇到的困难。最后,笔者通过编制测试卷及调查问卷,以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为例,对该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功与能学习困难的现状调查,根据数据分析成因。通过测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及调查研究发现,导致功与能学习困难的因素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其中客观因素表现为:一是学生对能量概念理解不到位,二是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三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欠缺。导致功与能学习困难的主观因素为:一是学生缺乏对功与能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生存在错误的学习方法与习惯。然后,笔者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育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上述归因,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最后,笔者将文中的转换策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在本文中呈现。

陈帅[6](2020)在《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不好,在教学实践、业务学习过程中发现,现在的高中物理课仍是以传统的“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至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较大,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低下,实质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一直以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饱受诟病。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学生逐渐接触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法,导学案教学是其中之一。导学案最大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研究的具体工作从以下方面展开:(1)综述目前关于导学案和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内涵(2)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其中也包括对通过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现状进行调查,从中发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四方面:(a)部分物理教师业务能力不足。(b)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差,不讲究方法。(c)学生在物理课上参与度不够高。(d)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依据调查结果,设计导学案,用于实际教学。跟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起来(8,13,1,7,3,4,14班),通过对2,9,12班进行一学期的导学案教学实践,可以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2,9,12班的学生成绩普遍呈上升的趋势,及格的人数也在不断的上涨。这说明通过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3)进行高中物理导学案教学调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总结出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结论:a.在学生发展层面,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思维、探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b.在教学过程层面,导学案有助于形成更活跃的课堂气氛,改善师生互动情况。c.在教学效果层面,预习导学,问题导学的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困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王海霞[7](2020)在《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在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要求。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已在2017年底颁布的新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因此如何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当前一线教师应探讨的重要课题。物理观念作为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对概念规律的本质提炼升华后形成的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用以指导生活实践的物理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系统完善的物理观念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前提,但研究发现,至今缺乏此类深入研究。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建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提出了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力图找到一种实施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有效途径。物理观念的建构关注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最终指向于真实情境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本研究立足于物理观念的建构,首先分析建构物理观念的研究现状以及当前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现状。再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物理观念的界定,深入分析物理观念涵盖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认知同化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物理观念的“基本概念-核心概念-物理观念三阶梯”进阶路径教学模式,并结合建构主义理论、探究性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辐集式组合法等教育原理论述“三阶梯”教学模式中各阶梯形成过程的子模式,并以教学案例对子模式中的各环节展开解释说明。然后,基于“三阶梯”教学模式及子模式开展《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物理观念建构教学实践,并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物理观念建构情况进行评价。实验班学生基于“三阶梯”教学模式展开学习,表现出较好的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因此,在物理观念建构教学中长期运用“三阶梯”进阶路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建构,该模式对高中一线物理教师开展物理观念建构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田晓东[8](2020)在《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及对高中物理教材能量概念的分析》文中认为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的重要定律之一,是贯穿整个物理的知识点,同时也是物理教学的重难点。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将其渗透入物理教学中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本文在分析、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首先对能量守恒定律的发展进行了历史探究,呈现科学家探究能量相关概念的过程;然后对国内常用的四个版本(人教版、粤教版、沪科版、鲁科版)的高中物理教材进行了有关能量呈现方式的对比分析;随后将能量分为能量形式、能量转移、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耗散四个二级主题,通过物理调研诊断出学生对能量概念的掌握程度,随后结合能量历史建立过程为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建议。诊断结果表明:学生对于能量守恒和能量耗散的理解程度并不乐观,对于具体物理问题情境的分析以及知识的迁移需要进一步加强。最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能量概念的发展特点提出三点教学建议。本研究详细剖析了能量的历史建构过程,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珍贵的学史资料,并结合物理教材与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知识建构规律提供相关教学建议,为教学实践者减少日后能量教学时所遇到的阻碍。

李雪莹[9](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出现了将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简化成题海战术的偏颇,使问题解决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制定有关物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某中学高一年级165名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在调查研究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高一力学问题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物理问题教学策略。笔者在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这三大类力学问题的基础上又对问题进行了细分,将运动学问题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运动图像问题以及追及相遇问题;将静力学问题分为受力分析问题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将动力学问题分为叠放体问题、关联速度类问题以及曲线运动问题。然后针对这八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问题;2.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3.多种方法解题,明确最优解法;4.多角度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其中在“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这一策略之下,又根据问题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具体策略: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运用“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简化问题;(3)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运动图像问题:(1)通过“问题链”整体把握问题;(2)赋予图像生活化的意义;(3)借助多媒体分析整理图像;(4)运用类比法分析图像。追及相遇问题:(1)通过“问题链”突破思维盲点;(2)借助坐标系分析物体的位移关系;(3)通过图像分析相遇问题。受力分析问题:(1)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借助物理模型,直观感受物体的受力情况;(3)巧用假设法,攻克接触力的分析难点;(4)通过类比法,感受运动情况对受力分析的影响。共点力平衡问题:(1)通过“问题链”建立解题思路;(2)运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叠放体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相对滑动的条件;(3)借助示意图,寻找物体间的位移关系;(4)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联速度类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速度分解的认识;(3)从能量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速度关系。曲线运动类问题:(1)借助“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实验探究,突破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3)运用比较法,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最后针对所提出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李书亚[10](2020)在《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认识过程,而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可见思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思维的参与。2017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提出了包括科学思维在内的物理核心素养,标准的修订更加显示了思维的重要性,表明了物理教育的学者们对于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克服思维障碍的重视。笔者任教时,发现相比于城市的学校,农村中学由于基础经济薄弱、教学设施不齐全、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在物理教学中存在更多的困难,有一半左右的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存在问题,比如:物理公式记不全也分不清,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物理概念;一旦问题换一种场景出现学生就不知从何下手了,无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要矛盾。存在问题的程度比较严重,为提高所教班级与农村学校的物理成绩,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笔者首先结合国内外大量文献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明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一些表现,并依据邢红军和乔际平对于思维障碍类型的划分将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细分为五大类;其次设计了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存在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学生确确实实存在以上提出的抽象思维障碍,而且能够统计分析出哪类抽象思维障碍占的比例较多;然后通过问卷筛选出存在抽象思维障碍突出的学生并对其进行访谈,通过与学生进一步的交谈找出学生存在抽象思维障碍的原因;最后依据原因提出了7条克服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增加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巩固抽象思维形成的知识基础;多种方法将复杂情境直观化,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展开;加强变式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辨别因果矛盾的能力;注重数学方法的过程分析,助力物数融合习惯的养成;引入合适的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督促学生经常反思,整理抽象思维生成的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抽象思维展开的积极性。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得到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丰富有关抽象思维的理论体系,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为广大的农村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二、浅谈重力势能的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重力势能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两道习题引发的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深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重力势能相对性问题的讨论
    2.1 同一物体重力势能相对性的比较
    2.2 质量不同的物体重力势能相对性的比较
3 结论

(3)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重力势能”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和法制意识教育
二、在教学中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思维素养
四、通过物理式子的分析深化对物理概念的学习

(4)基于核心素养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原因
三、教学实践
    (一)通过实验演示,深刻理解功能关系
    (二)构建物理情境,计算重力做功情况
    (三)结合功能关系,识别重力势能和动能表达式
四、结语

(5)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归因分析和转化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学习困难转化理论基础
    2.1 归因理论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2.4 教育激励
    2.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 “功与能”教学内容分析
    3.1 教材内容概述
    3.2 课程标准及考试要求
    3.3 近五年浙江省选考试题呈现
4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的现状调查
    4.1 功与能知识测试
    4.2 功与能学习困难问卷调查
5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归因分析
    5.1 客观因素
    5.2 主观因素
6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转化策略及应用
    6.1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转化策略
    6.2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转化策略应用——《重力势能》新课教学设计
7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1 《功与能》测试卷
附录2 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情况调查
致谢

(6)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相关概念和教学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2 教学理论基础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工具的设计
    3.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4 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设计与实施
    4.1 导学案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中的设计
    4.2 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实践
    4.3 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调查分析
    4.4 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分析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工作和成果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物理课堂导学案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中物理教师通过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调查问卷
    附录3:高中物理课堂导学案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4:《机车启动》学案和教学设计
    附录5:《重力势能》学案和教学设计
    附录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学案和教学设计
致谢

(7)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高中物理观念建构的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三阶梯”教学模式
    第一节 高中物理观念内容体系
    第二节 “基本概念-核心概念-物理观念三阶梯”进阶路径教学模式
第四章 运用“三阶梯”教学模式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物理观念建构教学
    第一节 实践过程设计
    第二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建构物理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
    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物理观念建构的实践效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8)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及对高中物理教材能量概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
    2.2 教育重演理论
第3章 功、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的发展探究
    3.1 功与动能
    3.2 势能
    3.3 机械能守恒
第4章 热与能量守恒定律
    4.1 热质说与迈尔的能量观
        4.1.1 最初的能量概念
        4.1.2 热力学等效数值
        4.1.3 热功当量的计算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4.1.4 无机体的能量转化
        4.1.5 有机体的能量转化
    4.2 天体研究与回顾评论
    4.3 结论
第5章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对能量概念的呈现
    5.1 国内物理教材对动能、势能以及机械能守恒的呈现
        5.1.1 人教版
        5.1.2 鲁科版
        5.1.3 沪科版
        5.1.4 粤教版
        5.1.5 测试目的
        5.1.6 四个教材版本呈现能量方式的特色分析与编写建议
    5.2 能量单位——焦耳(J)
第6章 高中物理“能量”概念学生学情分析
    6.1 测试的设计
        6.1.1 测试主题
        6.1.3 测试内容
        6.1.4 测试方法
        6.1.5 测试试卷的设计
    6.2 测试实施
    6.3 数据统计
    6.4 数据分析
        6.4.1 难度和信度分析
        6.4.2 所有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
第7章 能量守恒定律相关知识的教学建议
    7.1 以“守恒”的方式理解能量
    7.2 以“能源”引入能量教学
    7.3 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7.4 能量相关概念具体的教学思路
        7.4.1 功的教学思路
        7.4.2 势能的教学思路
        7.4.3 机械能守恒的教学思路
第8章 结束语
    8.1 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问题的概念
        2.1.2 “问题解决”的内涵及其特征
        2.1.3 问题解决教学及一般模式
        2.1.4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对象及方式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1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4.2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学问题教学策略
        4.1.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教学策略
        4.1.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图像问题教学策略
        4.1.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追及相遇问题教学策略
    4.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静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2.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受力分析问题教学策略
        4.2.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共点力平衡问题教学策略
    4.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动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3.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叠放体问题教学策略
        4.3.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关联速度类问题教学策略
        4.3.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曲线运动类问题教学策略
第5章 力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2 自变量
        5.2.3 因变量
        5.2.4 无关变量控制及控制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附录 C 教学案例
致谢

(10)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抽象思维障碍对物理学习的影响
        1.1.2 新课标的要求
        1.1.3 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研究意义
2 研究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思维
        2.1.2 物理思维
        2.1.3 物理抽象思维
        2.1.4 物理思维障碍
    2.2 相关的研究成果
    2.3 思维障碍的类型
        2.3.1 由概念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2 由生活经验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3 由数学工具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4 由物理模型建构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3.5 由解读题目引发的抽象思维障碍
    2.4 理论基础
        2.4.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4.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2.4.3 物理教育心理学
        2.4.4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3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与原因分析
    3.1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
        3.1.1 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3.1.2 问卷的编制
        3.1.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3.2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表现的调查分析
    3.3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3.1 基于问卷答题文本的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3.2 基于访谈的抽象思维障碍形成原因的分析
    3.4 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
        3.4.1 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3.4.2 想象力不足
        3.4.3 忽视结论形成的依据和条件
        3.4.4 数学工具使用能力不足
        3.4.5 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缺少思考与析
        3.4.6 缺少相关知识的感性认知
        3.4.7 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
        3.4.8 学教不同步
4 农村学校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策略
    4.1 增加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巩固抽象思维形成的知识基础
    4.2 多种方法将复杂情境直观化,引导学生抽象思维的展开
    4.3 加强变式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辨别因果矛盾的能力
    4.4 注重数学方法的过程分析,助力物数融合习惯的养成
    4.5 引入合适的情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4.6 督促学生经常反思,整理抽象思维生成的经验
    4.7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增加抽象思维展开的积极性
5 农村学校高中生克服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教学设计案例
    5.1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案例
        5.1.1 教材分析
        5.1.2 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分析
        5.1.3 教学目标
        5.1.4 教学过程
        5.1.5 教学效果
    5.2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案例
        5.2.1 教材分析
        5.2.2 学生存在的抽象思维障碍分析
        5.2.3 教学目标
        5.2.4 教学过程设计
        5.2.5 教学效果
6 结论
    6.1 总结
    6.2 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谈重力势能的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两道习题引发的对重力势能相对性的深度思考[J]. 董利普. 中学理科园地, 2022(01)
  • [2]基于物理观念的“重力势能”教学探索[J]. 孙李军.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32)
  • [3]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重力势能”教学为例[J]. 朱贤贤. 贵州教育, 2021(22)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教学改进[J]. 朱忠来.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9)
  • [5]高中物理“功与能”学习困难归因分析和转化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瑞安市某中学为例[D]. 徐晓楠. 西南大学, 2021(01)
  • [6]通过导学案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D]. 陈帅. 西南大学, 2020(05)
  • [7]高中物理观念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 王海霞. 青岛大学, 2020(01)
  • [8]能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及对高中物理教材能量概念的分析[D]. 田晓东.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 李雪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10]农村学校高中生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 李书亚.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浅谈引力势能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