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与移植方法

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与移植方法

一、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及移植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董谱[1](2021)在《基于视频处理的仓库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仓库作为存放物品的重要场所,若其环境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将极可能导致物品损坏、仓库失窃甚至仓库失火等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仓库环境的安全监测一直是安防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几年来,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通过分析视频数据进行环境监测逐渐成为仓库监测的主流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视频处理的嵌入式仓库监控系统。本系统在远程视频监控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视频进行目标检测的功能,能够直接通过仓库现场的嵌入式设备,分析是否有人员入侵及火灾等现象发生。此外,本系统还可以实时监测仓库现场的环境参数,分析仓库当前的环境是否符合物品的存放标准,能够较好地维护仓库的环境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考虑到仓库适合视频监控和参数采集的位置可能存在差异,以及系统安装的灵活性,本系统将硬件部分分为视频模块和参数模块两个部分。视频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模块,以S5PV210为主控芯片,挂载有摄像头模块、GSM模块和WiFi模块,主要负责视频监控、短信预警以及系统整体的控制管理。参数模块以STM32F407ZGT6为主控芯片,集成了以太网模块和多种传感器,主要负责环境参数的采集。本系统在视频模块上移植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并以此作为主要软件平台。本系统在设计过程中,通过TCP协议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传输;通过SQLite数据库对监控数据进行统一存放和管理;通过OpenCV视觉库对采集的视频进行图像处理和目标检测;通过调用Socket接口和移植视频流服务器实现视频的远程传输;通过调用串口和编写AT指令实现短信的发送。本系统主要采用B/S架构,利用在嵌入式设备上移植嵌入式Web服务器与用户进行交互,使用户可通过浏览网页实时查看仓库现场的环境参数、监控视频等信息。此外,系统也支持C/S架构,用户可通过下载客户端软件与视频模块进行连接实现对仓库环境的实时监控。在完成系统整体的设计后,通过长时间测试,系统整体运行稳定,能够有效监测并记录仓库环境的异常情况,同时提供短信预警,其开发成本低、操作简便、功能全面,符合预期的设计需求。

余壮[2](2021)在《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软件化雷达应运而生。软件化雷达是基于标准化、模块化的数字平台,具有开放式体系架构,采用面向应用的开发模式,系统功能通过软件定义、扩展和重构的新型雷达系统,是未来雷达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传统雷达系统体系架构兼容性和通用性差,软硬件耦合度高的问题,开展了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在线可重构开放式架构、面向服务的组件模型以及重构管理系统。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雷达系统体系架构兼容性和通用性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服务的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开放式架构。开放式架构采用分层、分模块的设计思想,降低了雷达系统体系架构不同层次间的耦合性,实现了雷达系统体系架构的灵活扩展。2.针对传统雷达系统功能模块依赖关系强,难以独立开发的问题,设计了面向服务的组件模型。组件模型采用面向服务的编程技术进行设计,组件间通过服务的注册查找机制和事件的发布订阅机制进行松耦合通信,降低了组件之间的耦合性,实现了雷达系统功能模块的独立开发。3.针对传统雷达系统软硬件耦合度高,系统难以软件重构的问题,设计了软件化雷达重构管理系统。重构管理系统基于开放服务网关协议(Open Service Gateway Initiative,OSGi)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支持组件的动态加载、卸载和更新,实现了雷达系统的在线更新和动态重构。最后设计试验测试方案,搭建试验测试平台,在X86架构的Windows系统和Ubuntu系统、ARM架构的Manifold2系统上对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进行功能验证、跨系统验证和跨平台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下,雷达系统上层应用软件可以根据需求变化进行动态加载、卸载和更新,实现了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功能。

陈典[3](2020)在《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设计及鲁棒性研究》文中指出CAN总线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标准总线。但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爆炸式的发展,CAN总线带宽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CAN总线的补充,100Mbps带宽的车载以太网已经应用于国内外高端量产车型。随着车载以太网应用的普及,研究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尤为必要。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通过UDS(Unified Diagnostic Services,统一的诊断服务)on IP实现诊断服务,而UDS on IP需运行在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上。随着描述车载以太网底层诊断通信的DoIP(Diagnostic over Internet Protocol,基于IP的诊断服务)协议完成标准化(ISO 13400),基于DoIP协议的UDS on IP,即UDS on DoIP开启了应用化进程。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应用需求的UDS on DoIP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充分研究ISO 14229标准和ISO 13400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UDS on DoIP的整体框架并制定了具体的技术路线。根据该技术路线,以i.MX6Q为基础设计了USB(NCM)互联模块,并通过X86平台实现了传输模块、DoIP帧封装解封装、network中间层、否定响应优先级和诊断服务的设计。以武汉某科技公司的BH-5HA仪表为依托,以报文准确率和功能一致性为评价指标,对设计的UDS on DoIP进行了模拟测试、可移植性测试、实车数据验证和性能测试,验证了UDS on DoIP的准确性、可移植性和模拟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鲁棒测试原理对影响UDS on DoIP鲁棒性的三种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UDS on DoIP,能够在Linux操作系统和QNX操作系统中移植通信,实车数据测试的报文准确率为100%,功能与BH-5HA诊断参数表描述的预期一致,模拟测试的报文未出现异常且与实车数据测试结果相同,在极限负载、外部恶意攻击和持续不当操作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崔昕宇[4](2020)在《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μCOS-Ⅲ作为一个开源免费、可剪裁、稳定高效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前身μC/OS-II已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得到了认可,并处于成熟阶段。而μCOS-Ⅲ作为新一代嵌入式实时系统,在μC/OS-II上基础上进化成为全新的系统,不仅在功能上得到了如任务数量不受限制的扩展,而且具有了诸多如加入时间片轮转调度方法等新特性。然而还处于发展阶段的μCOS-Ⅲ在内存管理上的静态分区式管理展示出内存分配不够灵活和控制内存碎片上的不足,有必要对μCOS-Ⅲ的内存管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来应对未来实际应用上更多任务、更多复杂功能的需求。动态内存管理相对静态的内存分区管理更具灵活性。作为经典动态内存管理方法的伙伴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间存储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对应对内存碎片问题有所帮助,但伙伴算法在应对多任务管理时同样存在不足,内部碎片问题并没用得到很好解决,内存空间存在剩余部分无法被利用,申请内存空间的任务越多,这种情况越严重,内存利用率降低,嵌入式系统产品设备的整体性能下降。针对此情况,本文在伙伴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设计出适应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内存管理方法,重点研究减少内部碎片的产生,改进回收机制,设计适应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多任务需求的内存管理方法。在系统为任务分配内存时将同为伙伴关系的内存块靠后部分进行分配,确保空闲区域在所被分配内存块的前端。回收过程不受伙伴算法中2的幂次方约束,从后向前寻找链表中的互为伙伴关系的内存块,减少内部碎片的产生。将设计好的管理方法移植到μCOS-Ⅲ系统中,使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能够为未来具有特定需求的应用服务。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嵌入式实时系统μCOS-Ⅲ在内存管理上得到改进,改进后的动态内存管理方法相较原有的静态内存管理方法内存利用率得到提高,有效减少了内部碎片的产生。此改进在内存方面将为未来的复杂功能需求提供有利帮助。

丁广财[5](2020)在《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我国部分地区地形复杂,因此隧道工程增多的同时,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大。隧道施工过程中,无法准确预报隧道沿线的断层、溶洞、破碎岩体、地下水等不良地质体,是造成塌方、突水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目前国内相关方面研究现状而言,隧道施工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薄弱,因此,进行隧道超前预报,根据预报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降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消除安全隐患至关重要。本文从地震勘探方法入手,以地震波反射法作为理论基础,参考TSP法和TVSP法隧道超前预报系统的施工方法,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设计方案,并基于该方案研制出一款内部噪声低、动态范围大、弱信号检测能力强、体积小、便于施工的隧道超前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多个三通道的采集器级联形成分布式观测系统,可根据需求选择采集器的个数,同时能够减少爆破点个数,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风险。在传统爆炸开路的触发方式基础上增加短路触发方式,该触发方式支持可控震源,可确保震源信号的一致性,弥补炸药震源在安全敏感区难以爆破的不足,安全性能更高。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开发。硬件电路以STM32F429为主控制器,结合一片FPGA芯片,以太网收发电路,数据存储电路和驱动采集电路,使整个系统具有采集和自测功能。软件程序开发通过基于Atollic平台移植FreeRTOS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移植LWIP协议栈,设计底层驱动程序和数据交互程序来实现系统的控制、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功能。最后,对所设计的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进行组装、基本性能测试和野外实验。经过测试,系统的各模块能够正常运行,数据传输稳定可靠,系统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系统噪声水平低于12μV,动态范围最大达到110 dB,采样频率最高可达64 KHz,采集时长可达30分钟以上,以太网平均传输速率达到2.82 MB/s。

王月鹏[6](2020)在《自主路径规划的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人船(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根据水质监测需求,无人船需满足多点采水路径自主规划。然而,传统无人船路径规划算法在多目标点规划时存在障碍物约束及水域环境建模限制等局限。针对这种问题,本文基于改进的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RRT),设计了一种自主路径规划的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并运用Dijkstra算法优化采水路径。通过对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模块化设计,实现无人船多点采水路径自主规划,经过实验验证,系统能按照预期实现多点采水功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方案设计。针对多目标点的自主采水功能需求,设计包含船载控制系统、采水控制系统和陆基控制系统三个子系统的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方案。(2)基于改进RRT的多目标点采水路径规划算法设计。考虑多点采水路径规划有避障和采水两种约束,本文基于改进的RRT算法实现多点采水路径自主规划,并运用Dijkstra算法优化采水路径,实现无人船多点采水路径生成与优化。(3)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在算法设计基础上,对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分为船载控制、采水控制和陆基控制三个子系统进行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的软硬件设计。(4)实验验证。在搭建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基础上,在江苏某水域进行无人船航行、采水等功能测试及多点采水路径规划算法验证。实验表明,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能按预期实现多点采水,进而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

李桐[7](2020)在《基于ARM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在汽车多楔带摩擦系数测量实验中指导用户选择更为合理的多楔带规格型号和张紧力,就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多楔带做不同形式的运动。同时,运动控制系统也是数控加工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运动控制系统对于实现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高的价值。本文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种低成本,同时可靠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整个系统采用带有DSP指令集和硬件FPU的STM32F407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以此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其中包括显示输入模块电路、通讯模块电路、电机驱动模块电路等。同时采用μC/OSII操作系统为软件核心系统,两者共同构建了整个运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平台。所以,整个运动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稳定性、快速性。另外,本文对常用的直线与圆弧插补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所使用的逐点比较法插补算法。为了解决传统逐点比较法误差较大的缺点,本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使插补误差由原来最大1个脉冲当量缩小至0.5个脉冲当量。除此之外,也使插补速度变快。在伺服电机速度控制算法中分析了梯形速度算法和七段S形速度控制算法,得出七段S形速度控制算法可以更平滑的控制速度变化的结论。最后,通过搭建的实物对系统进行验证,并且通过MATLAB对速度算法以及改进前后的插补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运行良好,改进后的插补算法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平滑的绘制出所需直线与圆弧。

温晋杰[8](2020)在《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文中提出为了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同发展,我国提出了“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其核心是促进军民两个领域双向技术交流。空天运输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先导行业,在空天运输嫦娥系列任务中,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推送操控信息实现月面巡视器无人自动巡视和科学就位探测。但是,针对我国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国产、自主和可控的发展需求,我国还没有相当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设计、实施、测试和维护等方面的质量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在技术层面还缺乏军民融合准入/准出评估机制。围绕上述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本文应用净评估理论,提出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系统净评估方法,定量认定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可信度,建立了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体系,意图保障嫦娥五号任务万无一失,为空天运输领域军民融合战略落地提供技术保障。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首次将净评估理论引入空天运输领域,提出了利用形式化方法建立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借助自主可控的自动化工具采集系统可信证据,从而实现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的净评估方法。在嫦娥五号任务联调联试过程中,通过净评估方法准确定位了遥操作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不可信因素,解决了系统质量不可控的问题,实现了遥操作系统联调联试零差错。(2)以遥操作系统相关的软件过程文档、国家军用标准和空天运输领域特性作为净评估指标来源,利用形式化Z语言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保障了评估指标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解决了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任务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二义性和需求动态变化的问题,为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化采集打下基础。(3)以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数学模型为输入,搭建了国产自主可控的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自动采集平台。在嫦娥四号任务执行前,该平台自动采集了科学客观的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确保了嫦娥四号遥操作任务圆满完成。(4)利用偏差最小化方法提出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组合赋权法。针对数学理论赋权方法的不实际性问题,在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的前提下,借助可视化技术实现了近十年来国家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历次航天任务数据的长期保存,完成了净评估前期知识积累。同时,构建了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通过回放和论证净评估过程,实现了工程实践数据持续优化数学理论赋权模型的研究方案,提高了净评估指标赋权的可靠性和可信性。(5)针对空天运输领域信息技术自主可控的核心需求,在Windows和国产麒麟操作系统上完成了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评估,实现了跨平台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任务信息推送平台,为嫦娥系列任务执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上述研究成果经探月工程二期实战检验,实现了遥操作系统可信度认定,精准实施并圆满完成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任务,并通过了GJB 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和火星探测任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质量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技术框架。

张雪莹[9](2020)在《基于ARM的管道焊接机器人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对比了国内外大口径管道自动焊接系统优点和缺点,从工业生产实际出发,对管道自动焊接系统的组态人机交互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ARM的管道焊接机器人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该设计首先对人机交互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嵌入式系统架构以AM4379为核心板,通过对外围模块电路进行设计,搭建嵌入式系统硬件,利用处理器和外围芯片构建基于ARM的管道焊接机器人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了Boot Loader、Linux系统移植、文件系统等的移植和优化;利用Qt进行了组态软件开发,完成了上位机图形界面的搭建、数据存储以及设备通信等功能。经测试与应用,该系统控制功能完善,实时性好,数据存储安全,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运行可靠、稳定,且成本低,益于推广应用,同时该设计中组态软件提供二次开发接口,可应用于分布式控制场合。经过车间试验和调试,该设计基本上实现了组态开发、设备通信、数据存储功能,因此满足了项目的初步要求。

褚孔统,袁肆益,杨旸[10](2019)在《国产化环境动态库开发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挥信息系统国产化推广过程中,需将普遍使用的Windows动态链接库改为可在国产化环境中使用的共享库,以实现程序资源共享。针对国产化环境中动态库的开发、使用和调试,分析了Windows动态链接库与国产化环境下共享库的差异,介绍了国产化环境下共享库的开发、使用和调试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为向国产化环境进行迁移提供参考。

二、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及移植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及移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视频处理的仓库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仓库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1.2.2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2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2.1 系统硬件平台总体设计
    2.2 参数模块设计
        2.2.1 核心控制模块
        2.2.2 传感器采集模块
        2.2.3 以太网模块
    2.3 视频模块设计
        2.3.1 嵌入式微处理器
        2.3.2 嵌入式开发板
        2.3.3 摄像头模块
        2.3.4 短信预警模块
        2.3.5 无线模块
    2.4 本章小结
3 运动目标与火焰目标检测研究
    3.1 视频图像预处理
        3.1.1 图像灰度化处理
        3.1.2 图像滤波处理
        3.1.3 图像形态学处理
    3.2 运动目标检测
        3.2.1 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研究
        3.2.2 运动目标检测结果分析
    3.3 火焰目标检测
        3.3.1 火焰目标颜色模型
        3.3.2 火焰目标动态特征检测
    3.4 基于Kalman滤波的目标跟踪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开发环境构建
    4.1 嵌入式开发环境构建
        4.1.1 虚拟机和Redhat安装
        4.1.2 交叉编译器移植
    4.2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4.2.1 嵌入式Linux系统简介
        4.2.2 BootLoader移植
        4.2.3 系统内核移植
        4.2.4 根文件系统移植
    4.3 计算机视觉库OpenCV及移植
        4.3.1 OpenCV视觉库简介
        4.3.2 OpenCV视觉库移植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5.1 参数采集功能设计
        5.1.1 参数采集与传输程序设计
        5.1.2 SQLite数据库及移植
        5.1.3 参数接收与存储程序设计
    5.2 视频监控功能设计
        5.2.1 V4L2视频采集程序设计
        5.2.2 OpenCV视频分析程序设计
        5.2.3 基于C/S模式的视频传输
        5.2.4 基于B/S模式的视频传输
    5.3 短信预警功能设计
    5.4 基于C/S模式的交互功能设计
        5.4.1 Qt Creator的安装和配置
        5.4.2 客户端界面设计
    5.5 基于B/S模式的交互功能设计
        5.5.1 Boa服务器及移植
        5.5.2 HTML网页设计
        5.5.3 CGI程序设计
        5.5.4 内网穿透技术研究
    5.6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数据采集测试
    6.2 视频监控测试
    6.3 异常记录及预警测试
    6.4 目标识别测试
        6.4.1 运动目标识别测试
        6.4.2 火焰目标识别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雷达系统技术发展历程
    1.2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需求分析
    1.3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在线可重构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动态加载技术
        2.1.1 基于PC的动态加载技术
        2.1.2 基于JAVA的动态加载技术
        2.1.3 基于Android的动态加载技术
    2.2 动态更新技术
    2.3 可重构技术
        2.3.1 基于构件的可重构技术
        2.3.2 基于服务的可重构技术
    2.4 OSGi技术规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总体设计
    3.1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开放式架构设计
    3.2 软件化雷达面向服务的组件模型设计
        3.2.1 事件发布订阅机制
        3.2.2 组件元数据信息描述
        3.2.3 组件依赖关系解析机制
        3.2.4 组件动态加载策略
        3.2.5 组件动态更新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化雷达重构管理系统设计与验证
    4.1 软件化雷达重构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1.1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设计
        4.1.2 服务注册查找机制设计
        4.1.3 事件监听响应机制设计
    4.2 软件化雷达重构管理系统显控界面设计
    4.3 软件化雷达重构管理系统功能模块验证
        4.3.1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验证
        4.3.2 服务注册查找机制验证
        4.3.3 事件监听响应机制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测试验证
    5.1 试验测试环境
    5.2 行人检测算法组件设计
    5.3 试验方案设计与测试验证
        5.3.1 试验方案设计
        5.3.2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功能验证
        5.3.3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跨系统验证
        5.3.4 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跨平台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设计及鲁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车载以太网研究现状
    1.3 车载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1.3.1 CAN网络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1.3.2 UDS on DoIP研究现状
        1.3.3 UDS on DoIP可移植性研究现状
    1.4 UDS on DoIP鲁棒性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UDS on DoIP关键技术概述
    2.1 车载诊断技术的演变
    2.2 UDS on DoIP诊断机制概述
        2.2.1 UDS on DoIP分层机制及帧结构
        2.2.2 UDS on DoIP服务内容及报文格式
    2.3 UDS on DoIP传输协议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UDS on DoIP设计实现
    3.1 UDS on DoIP整体框架设计
    3.2 UDS on DoIP具体实现
        3.2.1 USB(NCM)互联模块
        3.2.2 传输模块
        3.2.3 DoIP帧封装及解封装
        3.2.4 network中间层
        3.2.5 否定响应优先级
        3.2.6 诊断服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UDS on DoIP测试验证
    4.1 模拟测试及实车验证架构
        4.1.1 测试规范及评价指标
        4.1.2 BH-5HA仪表概述
        4.1.3 模拟测试及实车验证环境
    4.2 模拟测试
    4.3 UDS on DoIP可移植性测试
    4.4 实车数据验证
        4.4.1 实车数据肯定响应验证
        4.4.2 实车数据否定响应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UDS on DoIP鲁棒性分析
    5.1 UDS on DoIP鲁棒性分析模型
    5.2 极限负载时异常操作的鲁棒性分析
    5.3 外部恶意攻击时错误数据处理的鲁棒性分析
    5.4 持续不当操作时的鲁棒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概念及特点
        1.1.1 嵌入式背景及发展趋势
        1.1.2 嵌入式系统发展与现状
        1.1.3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1.4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1.2.1 实时操作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1.2.2 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现状及未来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课题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
    1.5 小结
第2章 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内存管理
    2.1 嵌入式实时系统对存储管理的要求
    2.2 嵌入式实时系统存储管理的特点
    2.3 存储分配方案分类
    2.4 内存碎片
        2.4.1 内存碎片分类
        2.4.2 碎片减少方法
    2.5 小结
第3章 μCOS-Ⅲ的内存管理机制
    3.1 嵌入式实时系统μCOS-Ⅲ的概述
    3.2 μCOS-Ⅲ相对μC/OS-II改进
    3.3 μCOS-Ⅲ的内存管理
    3.4 μCOS-Ⅲ内存管理的不足
    3.5 小结
第4章 μCOS-Ⅲ内存管理的改进方案
    4.1 伙伴算法
    4.2 伙伴算法的不足
    4.3 伙伴算法的改进
        4.3.1 改进算法原理
        4.3.2 改进算法分配回收结构
    4.4 小结
第5章 μCOS-Ⅲ内存管理改进方案的实现
    5.1 实验环境的配置
    5.2 改进算法对μCOS-Ⅲ系统的移植
    5.3 改进算法移植测试
    5.4 改进算法实验与对比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本文结构
第2章 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地震波反射法的原理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设计目标
        2.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 操作系统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3.2 系统主控模块设计
        3.2.1 主控单元
        3.2.2 存储单元
        3.2.3 以太网单元
        3.2.4 触发单元
    3.3 系统采集模块设计
        3.3.1 检波器选择
        3.3.2 信号调理电路
        3.3.3 A/D转换电路
        3.3.4 D/A测试电路
        3.3.5 FPGA接口电路
    3.4 系统电源模块设计
        3.4.1 降压稳压电路
        3.4.2 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
        3.4.3 基准电压源电路
        3.4.4 电压反相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4.2 FreeRTOS操作系统移植
    4.3 LWIP协议移植
    4.4 系统驱动设计
        4.4.1 KSZ8463 驱动设计
        4.4.2 AD7768-4 驱动设计
        4.4.3 SDRAM驱动设计
    4.5 数据交互
        4.5.1 UDP协议
        4.5.2 FTP协议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仪器系统组装及实验测试
    5.1 密封性设计及仪器系统组装
    5.2 系统基本性能测试
        5.2.1 噪声水平测试
        5.2.2 动态范围计算
        5.2.3 低频信号测试
        5.2.4 以太网测试
        5.2.5 系统性能指标
    5.3 震源实验
        5.3.1 锤击震源实验
        5.3.2 冲击夯震源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6)自主路径规划的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采样船研究现状
        1.2.2 路径规划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特色和创新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总体功能设计
    2.3 整体技术路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RRT的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3.1 多采样点功能设计与分析
    3.2 基于改进RRT的多目标点路径规划算法
        3.2.1 基本RRT路径规划算法
        3.2.2 基于改进RRT的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
        3.2.3 基于Dijkstra的采样路径优化算法
    3.3 仿真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样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水质采样船结构组成
    4.2 电源系统硬件设计
    4.3 船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1 定位系统设计
        4.3.2 环境感知系统设计
        4.3.3 动力系统设计
        4.3.4 通信系统设计
        4.3.5 船载控制系统原理图及电路板
    4.4 采水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样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5.1 采水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1 通信程序设计
        5.1.2 采水深度控制程序设计
        5.1.3 采水箱控制程序设计
    5.2 船载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1 船载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流程
        5.2.2 RT-Thread嵌入式操作系统移植
        5.2.3 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5.2.4 船载控制系统软件模块化设计
    5.3 陆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3.1 功能设计
        5.3.2 监控界面
        5.3.3 服务器建立
        5.3.4 地图调用
        5.3.5 采水路径规划
        5.3.6 软件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搭建及实验分析
    6.1 平台搭建
    6.2 功能测试
        6.2.1 通讯功能测试
        6.2.2 采水测试
        6.2.3 在线监测测试
    6.3 路径规划算法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基于ARM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运动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2章 运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1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功能及技术指标
    2.2 运动控制系统方案选型
    2.3 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的选型
        2.3.1 交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3.2 直流伺服电机的结构及原理
        2.3.3 伺服电机以及驱动器的选择
    2.4 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的选择
    2.5 基于ARM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及仿真
    3.1 速度控制算法的研究
        3.1.1 伺服电机加减速控制方法
        3.1.2 梯形速度算法分析及仿真
        3.1.3 七段S形速度曲线算法分析及仿真
        3.1.4 数字PID算法分析及仿真
    3.2 运动控制系统的插补算法研究
        3.2.1 运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三种插补算法
        3.2.2 逐点比较法直线与圆弧插补算法分析
        3.2.3 运动控制系统插补算法的MATLAB仿真
    3.3 运动控制系统插补算法的改进及仿真
        3.3.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算法改进及仿真
        3.3.2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算法改进及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总体框图设计
    4.2 ARM主控芯片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4.3 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4.3.1 USB串口通讯电路设计
        4.3.2 程序下载与调试电路设计
        4.3.3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4.3.4 CAN通信电路设计
    4.4 主要外围模块电路设计
        4.4.1 LCD显示输入电路设计
        4.4.2 电源电路设计
        4.4.3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4.4.4 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4.4.5 光电编码器接口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运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5.2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5.3 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5.4 运动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5.4.1 运动控制系统主程序设计
        5.4.2 运动控制系统显示输入程序设计
        5.4.3 运动控制系统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4.4 运动控制系统CAN通信程序设计
        5.4.5 运动控制系统速度算法演示程序设计
        5.4.6 直线插补程序设计
        5.4.7 圆弧插补程序设计
        5.4.8 伺服电机驱动程序设计
        5.4.9 PID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5.5 PC系统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6.1 仿真测试误差分析
        6.1.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改进算法仿真数据分析
        6.1.2 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改进算法仿真数据分析
    6.2 运动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6.2.1 运动控制系统功能实验
        6.2.2 运动控制系统速度算法测试
        6.2.3 运动控制系统插补算法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发展现状
    1.3 航天信息系统故障导致的灾难
    1.4 信息系统质量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理论基础
    2.1 信息系统可信性定义
        2.1.1 面向用户主体的定义
        2.1.2 面向系统客体的定义
    2.2 信息系统质量模型
        2.2.1 面向过程的系统质量模型
        2.2.2 面向产品的系统质量模型
    2.3 信息系统相关的标准
        2.3.1 国际通用标准
        2.3.2 国家军用标准
    2.4 净评估理论
        2.4.1 净评估的内涵及特性
        2.4.2 净评估研究现状
    2.5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遥操作系统介绍
        2.5.1 业务流程介绍
        2.5.2 质量控制措施
    2.6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要素
        2.6.1 战略自动化
        2.6.2 文本数据挖掘
        2.6.3 形式化方法
        2.6.4 软件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形式化规约
    3.1 形式化方法—Z语言
    3.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体系结构的形式化规约
    3.3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内容及其形式化规约
        3.3.1 软件过程文档
        3.3.2 国家军用软件标准
        3.3.3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领域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遥操作系统可信证据采集平台
    4.1 动态可信证据采集
        4.1.1 功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4.1.2 性能类可信证据采集
    4.2 静态可信证据采集
        4.2.1 源代码类可信证据采集
        4.2.2 文档类可信证据采集
        4.2.3 环境类可信证据采集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净评估指标权重计算
    5.1 指标赋权法
        5.1.1 单一赋权法
        5.1.2 单一赋权法的组合方法
    5.2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方法
        5.2.1 AHP和 EWM的组合优化
        5.2.2 不同赋权方法对比指标
    5.3 构建对比判断矩阵的工程方法
        5.3.1 航天信息资源国产化
        5.3.2 航天系列任务信息传承与长期保存
        5.3.3 知识本体构建评估知识库
        5.3.4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虚拟仿真环境
    5.4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指标赋权
        5.4.1 权重计算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6.1 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1.1 开发环境搭建
        6.1.2 跨平台系统设计
    6.2 嫦娥四号遥操作系统实际工程应用
    6.3 嫦娥五号遥操作系统净评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A Z语言词汇表
附录 B 探月工程嫦娥系列任务
附录 C 开源的证据采集工具
附录 D 常见的指标赋权方法

(9)基于ARM的管道焊接机器人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课题发展趋势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研究内容
        1.4.3 论文框架
第2章 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案
    2.1 系统工作原理
    2.2 系统整体需求与技术指标
    2.3 系统设计方案
        2.3.1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2.3.2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2.3.3 组态软件设计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核心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3.2 系统硬件模块选择及设计
        3.2.1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2.2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2.3 串口RS232 电路设计
        3.2.4 系统LCD显示驱动电路设计
        3.2.5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3.2.6 CAN总线电路设计
        3.2.7 USB接口电路设计
    3.3 分布式运动控制设计
        3.3.1 TLE7181EM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3.3.2 DRV8701 直流电机极驱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嵌入式系统整体软件框架
    4.2 人机交互系统Linux系统移植
        4.2.1 基于Linux-3.14.43 内核的SD系统启动卡制作
        4.2.2 固化Linux-3.14.43 系统到NAND FLASH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组态软件设计
    5.1 组态软件整体设计框架
    5.2 图形界面的设计
        5.2.1 图形系统设计方案
        5.2.2 画板的设计
        5.2.3 组态软件界面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系统整体设计架构
        5.3.2 实时数据的处理
        5.3.3 历史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5.4 串口通信设计
    5.5 脚本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人机交互系统调试
    6.1 调试环境与实物展示
    6.2 嵌入式系统模块调试
        6.2.1 模块调试
        6.2.2 串口调试
        6.2.3 CAN调试
        6.2.4 以太网调试
        6.2.5 USB口调试
    6.3 直流电机驱动调试
        6.3.1 TLE7181EM直流电机驱动测试
        6.3.2 DRV8701 有刷直流电机全桥栅极驱动器
    6.4 用户界面和组态功能调试
        6.4.1 系统启动调试
        6.4.2 组态功能调试
        6.4.3 系统联合调试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国产化环境动态库开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Windows DLL
2 共享库开发
    2.1 共享库
    2.2 开发与使用
    2.3 版本控制方法
    2.4 开发辅助工具
3 从共享链接库迁移到共享库
    3.1 对比分析
    3.2 迁移方法
4 结束语

四、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及移植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视频处理的仓库监控系统设计[D]. 董谱.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软件化雷达在线可重构技术研究与实现[D]. 余壮.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设计及鲁棒性研究[D]. 陈典.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4]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 崔昕宇.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分布式隧道地震勘探系统研制[D]. 丁广财. 吉林大学, 2020(08)
  • [6]自主路径规划的无人船水质采样系统研究[D]. 王月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7]基于ARM的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 李桐.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8]空天运输遥操作系统净评估与可信度认定研究[D]. 温晋杰.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0(04)
  • [9]基于ARM的管道焊接机器人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 张雪莹.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2020(08)
  • [10]国产化环境动态库开发方法[J]. 褚孔统,袁肆益,杨旸.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9(05)

标签:;  ;  ;  ;  ;  

基于操作系统的动态库分析与移植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