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针结合输液针治疗根治性坐骨神经痛160例

气针结合输液针治疗根治性坐骨神经痛160例

一、齐刺结合输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60例(论文文献综述)

谢玥[1](2021)在《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通过观察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和常规针刺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治疗前后的SF-MPQ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等方面的改善情况,来评价该三联疗法对于治疗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此病提供更加高效应、低风险的保守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72名符合纳排标准的LDH患者随机分到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治疗组即采用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部位选取:激痛点、夹脊穴、腰背部背俞穴、环跳、阳陵泉等。首先寻找激痛点(或压痛点)行滞动针法提拉3-5次,不留针,隔日一行,激痛点消失即暂停滞动针治疗;其余穴位针刺后留针,在夹脊穴左右两侧各带一组电针,频率2/100Hz,疏密波,一日一行,留针30分钟;在腰背部肌肉丰厚部位拔火罐,10分钟,一日一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穴位:夹脊穴、腰背部背俞穴、环跳、阳陵泉等,一日一行,留针30分钟。两组治疗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以VAS评分、SF-MPQ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再根据结合了JOA改善率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同时随时记录和追踪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对于试验过程中所收集的各项临床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间盘等一般情况和以及治疗前VAS评分、SF-MPQ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首次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此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治疗疗程全结束后,两组的SF-MPQ各项评分、JO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SF-MPQ总分及PRI感觉分、PRI情感分、VAS、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均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JOA总分及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均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0.01)。4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8人,显效10人,有效14人,无效2人;对照组痊愈1人,显效6人,有效20人,无效7人,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种治疗方案对于LDH患者的治疗均有效,能从不同程度上减轻LDH患者的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日常生活功能等。2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能明显改善LDH患者的疼痛情况、临床症状、体征,提升其日常生活功能,均比常规针刺治疗效果更显着,是治疗LDH的有效方法。3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在减轻LDH患者疼痛方面有明显的即刻镇痛和远期缓解疼痛的作用,还能改善疼痛的性质、调节疼痛引起的情绪异常,且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许毅,樊旭[2](2021)在《基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十二刺”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是针灸学及其临床应用的基本理论根源。原书9卷共81篇,其中《灵枢·官针第七》中记载的针刺方法就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为《内经》中论述刺法最为细致的一篇,为后世针刺方法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选择其中的十二刺试作如下探讨,并查阅总结了近10年以内关于"十二刺"治疗相关疾病的最新进展,归纳如下。

覃亚蒙[3](2020)在《齐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齐刺联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进行对比,科学客观的评价其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提供一种有效率高、安全便捷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接受齐刺联合弹拨手法治疗方案,每日一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法治疗方案,每日一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VAS评分、髋关节功能积分。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症状、体征改善程度;止痛效果;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性。结果:在研究观察过程中,原纳入42例受试者,其中脱落2例,共40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及统计分析,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1)治疗前两组治疗方案在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髋关节功能积分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缓解梨状肌综合患者疼痛;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齐刺联合弹拨手法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3)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症状体征;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齐刺联合弹拨手法改善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症状体征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4)髋关节功能积分:两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积分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髋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齐刺联合弹拨手法改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5)疗效标准: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方案在疗效评价上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齐刺联合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在疗效上显着于常规针刺组,证明了齐刺联合弹拨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高效性与可行性。结论:齐刺结合弹拨手法与常规针刺对于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均有一定疗效;其中齐刺联合弹拨手法在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显着于常规针刺。

施巧云[4](2020)在《傍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传统针刺手法傍针刺坐骨点穴与普通针刺方法关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论证傍针刺坐骨点穴治疗本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方法按照本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选入60例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01月份期间就诊于我市中医院针灸1科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傍针刺坐骨点穴治疗,主穴选用坐骨点穴,配穴按照辨经论治的选穴原则,坐骨神经痛以大腿后侧疼痛明显的患者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证选用委中穴、承山穴;坐骨神经痛以小腿后外侧疼痛明显的患者属于足少阳胆经证选用阳陵泉穴、悬钟穴。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方法治疗,选穴主穴:肾俞、大肠俞、环跳穴、阿是穴;配穴:同治疗组。治疗前后予以每位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并对比差异,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程度进行临床疗效的测评,最后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对比,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就诊时VAS疼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缓解患者腰骶部及下肢疼痛具有更好疗效。3.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初次就诊时ODI指数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ODI指数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缓解患者腰骶部及下肢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具有更好疗效。4.临床有效率比较:通过2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够更好的缓解患者的腰骶部及下肢疼痛及功能障碍等症状。结论傍针刺坐骨点穴能够有效的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佳疗效,且选穴精简、独具创新,值得推广。

高宗尚[5](2019)在《芒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芒针齐刺法组与单纯针刺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应用芒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临床观察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芒针齐刺法)30例和对照组(普通针刺法)30例。治疗组主穴为腰阳关、十七椎、环跳穴,在此3穴及左右各0.5寸处运用芒针齐刺手法;对照组主穴为肾俞、大肠俞、腰夹脊穴、阿是穴、患侧环跳、承扶、殷门、承山,以毫针用常规针刺手法。两组根据相同配穴原则选用配穴。两组所有穴位针刺后均留针20min,局部红外线灯照射,每10min行针1次,3次/周,每周一、三、五治疗,周六、日休息,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s Scale,VAS)、直腿抬高试验角度(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SLRT)、改良版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治疗效果评价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组内、组间评分比较,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以期客观评价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1.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治疗前VAS评分、SLRT角度、JOA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性一致。2.VAS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VAS评分值呈递减趋势,且治疗前、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芒针齐刺组VAS评分值均低于普通针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SLRT角度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SLRT角度呈递增趋势,且治疗前、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芒针齐刺组SLRT角度均高于普通针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JOA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JOA评分呈递增趋势,且治疗前、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比较,芒针齐刺组JOA评分均高于普通针刺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本研究的总有效率为86.7%,其中芒针齐刺法组有效率为93.3%,普通针刺法组有效率为80.0%,芒针齐刺组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组13.3%,相较于普通针刺的临床疗效更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齐刺组和普通针刺组都有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但芒针齐刺法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普通针刺法,值得在临床和社区推广应用。

赵珍[6](2018)在《针刺环跳穴、委中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以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模型为平台,针刺“环跳”穴(GB30)、“委中”穴(BL40),通过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MNCV、神经HE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指标检测等证实针刺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有效性;以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为指标,评价针刺不同穴位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的差异。综合以上所有指标数据,分析不同穴位对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影响及机理。材料与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56只,体重300±50g,23月龄,雌雄各半,大鼠自购入后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饲养一周,以适应实验环境。随机数字表法将56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6只)、模型对照组(10只)、环跳组(10只)、委中组(10只)、环跳委中组(10只),雌雄分笼。在造模第2天(针刺干预前)和造模第15天(针刺干预后),分别对钳夹模型各组(模型对照组、环跳组、委中组、环跳委中组)各项进行检测,以评判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及修复的状况。本实验在针刺治疗前后通过对大鼠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神经传导速度(MNCV)检测以评价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肌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神经的传导功能状态。末次治疗结束(造模第15天)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然后进行样品收集取材,包括损伤段上下各0.2cm的坐骨神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处理后以观察坐骨神经损伤处病理形态的变化。电镜组织学观察钳夹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受损神经中NGF、BDNF的含量;最后,将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SFI)造模第2天(针刺治疗前),钳夹模型组(模型对照组、环跳穴组、委中穴组、环跳委中穴组)SFI数值较空白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模型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建模大鼠的运动功能降低,且建模成功。造模第15天,经14次针刺治疗,针刺治疗组(环跳组、委中组、环跳委中组)指数虽未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正常水平,但相比模型对照组SFI数值有显着回升,且二者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针刺治疗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神经肌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环跳组大鼠坐骨神经SFI评价优于委中组,环跳委中穴组优于其它单穴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Motor nerve conductive velocity,M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表明,造模后,钳夹模型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钳夹模型组的MNCV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治疗后,针刺治疗组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环跳组优于委中组(P<0.05),环跳委中穴组优于其它治疗组(P<0.05)。3.HE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形态变化空白对照组坐骨神经HE染色中的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有序,轴突及雪旺细胞结构清晰一致。模型对照组神经纤维走行紊乱无序,多数轴突消失,髓鞘发生变性,雪旺细胞增多。治疗组中环跳委中组神经再生纤维数目最多,分布最均匀,髓鞘及轴突形态、结构良好,雪旺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病理变化改善程度优于单穴组,表明了两端取穴针刺治疗可以加快轴突形态和结构的修复。4.电镜组织学观察钳夹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造模第15天(针刺治疗结束后),本实验通过电镜组织学观察钳夹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发现:空白对照组的大鼠坐骨神经截面髓鞘完整呈层状排列,无变性脱髓鞘情况,轴突雪旺细胞细胞器丰富、形态结构正常,少有空泡样变性。治疗各组再生轴突的形态、轴突内细胞器、雪旺细胞内细胞器形态结构等情况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其中“环跳委中穴”组可见轴突周围髓鞘结构完整,雪旺细胞能观察到丰富的细胞器,线粒体嵴变形扭曲但结构尚存在,空泡化减少。说明,针刺可促进神经损伤修复,其中“环跳委中穴”优于单穴治疗。5.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组化中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无着色为阴性表达。免疫荧光中NGF、BDNF的阳性表达为荧光亮绿色。空白对照组:正常神经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NGF、BDNF在神经纤维的轴浆内。模型对照组:NGF、BDNF的阳性表达见于变性和再生神经纤维的轴索中及雪旺细胞的胞浆内,表达部位大小不一,边界欠清楚。相比空白对照组,神经纤维走行紊乱无序,雪旺细胞增多,NGF、BDNF表达上调。针刺治疗各组(环跳委中组、环跳组、委中组)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的表达高于模型对照组;“环跳委中穴”组的NGF、BDNF阳性表达高于单穴组。结论:1.针刺环跳穴、委中穴可以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提高神经传导速度。2.针刺可以改善受损的神经纤维,促进受损神经结构形态的修复。3.针刺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可上调受损神经的NGF、BDNF含量。

黄添丽[7](2014)在《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坐骨神经痛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电针结合隔姜灸组(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电针结合隔姜灸组)采用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对其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并总结两组总体疗效。结果:4疗程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0%,整体疗效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组及电针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结合隔姜灸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坐骨神经痛的外治方法。

王小珲[8](2012)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针刺腧穴治疗相比较。从而为治疗该病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探索出小针刀治疗该病高效的临床路径,以求能推广实施。方法:本研究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0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小针刀疗法治者)80例,对照组(传统针刺腧穴治疗者)80例。两组经过治疗后,从腰椎功能改善疗效(腰椎功能JOA评定表)、疼痛改善程度(疼痛VAS评分)、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疼痛VAS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41.25%,显效率为28.75%,有效率为17.50%,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36.25%,显效率为27.50%,有效率为21.25%,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28.75%,显效率为57.50%,有效率为10.00%,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3.75%,显效率为67.50%,有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和传统针刺腧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临床综合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小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值得探索和研究。

曾懿懿,伍丽蓉,农凤冠,蒋建华[9](2012)在《特殊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选择运用特定穴位、特殊针具、特殊针刺手法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坐骨神经痛也有疗效。总结近年来临床运用特殊针刺综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阐明通过运用特殊针刺疗法治疗此病具有明显的优势。

罗清源[10](2011)在《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坐骨神经是人体全身最大的神经,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坐骨神经由于其自身或者其周围结构病变引起的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域放射性疼痛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可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根性坐骨神经痛较多见,常由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畸形、椎管内肿瘤及腰椎管狭窄等导致,主要表现为阵发性或者持续性疼痛,夜间尤甚,疼痛部位多为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咳嗽、喷嚏或者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屈髋屈膝或者向健侧卧位可缓解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祖国医学将坐骨神经痛归为“痹证”范畴,其病理机制是以肾虚为本,外邪侵袭或跌仆闪挫为标,导致经脉拘急,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本病发病年龄以中老男性为主,病变部位一般以足太阳经、足少阳经者居多,多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发病。劳累及受凉后容易诱发本病,病情较重者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坐骨神经痛目前治疗上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有效的方法。西医治疗方面的进展较为缓慢。一般以急性期卧床休息,针对病因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卧床休息及手术治疗。常给予止痛剂以缓解症状为主,同时辅助应用镇静剂、血管扩张药及维生素B1、B2等,也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常因副作用大而难以持久,疗效不甚满意。随着祖国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的不断发展,对坐骨神经痛治疗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通过研究表明:针灸推拿可以提高机体痛闽、改善微循环、消除神经的炎症反应、影响镇痛传导通路及递质的释放等。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利用不同的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因此,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近年来,原林教授提出的“筋膜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遍布全身的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筋膜)支架构成的支持与储备系统和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的各种功能细胞构成的功能系统共同组成。其中人体遍布全身的结缔组织支架构成了中医经络的解剖学基础,“穴位”是指富含能产生较强生物信息的神经感受器和活性细胞的结缔组织聚集处,对穴位进行行针操作时能够产生较强的生物学信息。因此,全身各处“穴位”和“非穴位”只有产生生物信息量的不同而没有质的差异,即全身各部都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刺激支持与储备系统中的筋膜组织产生较强的生物学信息,而且刺激越强所产生的生物学信息越丰富,激发人体的机能调节(组织细胞的活性)和生命调节(组织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功能,最终可促使功能系统的修复。因此,“筋膜学理论”认为通过对支持与储备系统中的筋膜结缔组织高强度的刺激可促使机体功能的自我修复。“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特有的名词,它既属于病名,又属于病机变化,在历史文献中并非罕见,但由于比较散在,而未引起重视。从现代医学知识角度来解释和论证骨错缝,一般认为“骨错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骨关节之间,由于不同的损失,使正常的解剖结构发生了微小错缝。这种改变的半脱位很轻,所以在线摄片上目前还不能得到反映。但解剖结构病理改变以后,影响到生理机能,故出现肿胀疼痛;二是比较严重的,骨缝发生参差不齐或半脱位,在线摄片上可以显示,肿胀疼痛也比较显着。“筋出槽”是指受损伤时,肌键等软组织发生滑脱或解剖位置有变化,从而影响活动功能,甚者出现较剧烈的疼痛,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骨错缝”“筋出槽”两者之间有密切关联的,“筋出槽”的损伤可使骨缝处于交锁错位,反过来骨缝错位也可使筋损伤,所以《医宗金鉴》对于“骨错缝”的治疗,首先要用治筋肉损伤的按摩法,筋舒后骨节就能够合缝。本课题即是基于“筋膜学理论”的理论指导,并结合“骨错缝、筋出槽”的治疗理念,提出了一种系统的标准化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新方法,并称之为“新易筋疗法”,即首先通过跨关节的最大角度的牵拉、拔伸和旋转刺激关节囊及囊内的深感觉感受器,然后再通过传统针刺和浮针等方法给予病变部位周围的肌间隔筋膜结缔组织及皮神经高强度的刺激,最后再通过手法复位使“骨复位,筋归槽”。为了观察新易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本课题首先从对新易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可能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然后通过设计随机对照实验进行临床研究,以寻求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目的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与单纯传统针刺疗法比较,观察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进行客观的疗效评价,以寻求一种新的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香港日光诊疗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100例,按照简单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新易筋疗法治疗:(1)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医生站于患侧。将一只手按于患者腰骶部,另一只手握住患肢踝关节内侧,向后屈膝90°,先将髋关节内收外旋后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并旋转三周,同时伴有膝关节的旋外和膝关节的伸直。再由髋关节外展内旋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并旋转三周,同时伴有膝关节的旋内和膝关节的伸直。然后将放置于腰骶部的手移置于臀大肌下缘,以同样的方法用力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和旋转髋关节和膝关节三周。屈髋屈膝900,一只手放置于膝关节内侧,另一只手握住内踝。先由旋内至旋外,再由旋外至旋内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并旋转髋三周。(2)传统针刺:针刺部位为双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和关元俞及附近阿是穴(即压痛点);患侧秩边、承扶及两旁各1.5cm的阿是穴、委中和阳陵泉。常规消毒后,持一次性直径为0.30mm,长度为40mm的毫针针刺,施以捻转手法使其得气后,再施以平补平泻手法使局部产生酸麻重胀的针感,保留15-30min。(3)浮针:针刺部位为髂后上嵴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相当于环跳穴)。常规消毒后持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朝向坐骨神经主干走行方向呈迅速平刺入皮下,然后左右晃动针体数下至病人最大忍受程度,留针15-20min,每隔5-10min晃动针体一至两次。(4)手法治疗:患者侧卧位,医生站于患者背侧。患肢屈髋屈膝90°,一只手用力按住患者髋关节,另一只手抱着患者的膝关节,先髋关节内旋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和旋转三周,再将髋关节外旋最大角度拔伸、牵拉和旋转三周。治疗1次休息2天,3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单纯传统针刺治疗,选穴和治疗方法同上。两组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CODI)表及巴氏日常生活功能量表(Barthel Index, BI)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及生活行为功能障碍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巴氏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随访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而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随访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随访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巴氏日常生活功能量表评分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评分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随访结束后,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36%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亦明显优于对照组7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本研究表明: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症状从而改善了其他症状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行为能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传统针刺疗法。新易筋疗法操作简单,疗效迅速,疗程短,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方法。

二、齐刺结合输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刺结合输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方法
        2.4 盲法设计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纳入情况
        3.2 基线资料分析
        3.3 疗效评定分析
        3.4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LDH的研究现况及选题意义
    2 LDH的中西医发病机制
    3 本课题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3.1 滞动针法的选择依据
        3.2 电针的选择依据
        3.3 拔罐的选择依据
        3.4 治疗部位的选择依据
    4 结局指标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滞针法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十二刺”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灵枢·官针》“十二刺”适应十二经病症的十二种针刺方法
    2.1 偶刺
    2.2 报刺
    2.3 恢刺
    2.4 齐刺
    2.5 扬刺
    2.6 直针刺
    2.7 输刺
    2.8 短刺
    2.9 浮刺
    2.1 0 阴刺
    2.1 1 傍针刺
    2.1 2 赞刺
3 结语

(3)齐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5 脱落病例的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观察指标分析
        3.3 疗效分析
    4 安全性观察
讨论部分
    1 西医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认识
        1.1 梨状肌综合征的概念及诊断发展
        1.2 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病理
        1.3 梨状肌的解剖结构及比邻
        1.4 西医对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
    2 中医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认识
        2.1 梨状肌综合征病名
        2.2 梨状肌综合征病因病机
        2.3 中医对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研究进展
    3 治疗方案确立依据
        3.1 齐刺结合弹拨手法选择依据
        3.2 选穴依据
    4 齐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作用分析
    5 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VA S表
    附录3 临床症状积分量表
    附录4 髋关功能评定量表
    附录5 安全分析调查表
致谢

(4)傍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经络辨证
        1.4 中医治疗现状
    2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1 临床特点
        2.2 发病因素
        2.3 发病机制
        2.4 病理分型
        2.5 西医治疗现状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实验设计
        3.2 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针刺意外事件的处理
        3.5 观察指标
        3.6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针刺镇痛作用机理
    2 傍针刺方法选择依据
    3 针刺穴位的选择依据
    4 研究结果的分析
    5 本研究的创新点
结论
    1 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VAS疼痛评分量表
    表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
综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芒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随机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数据整理
        3.6 统计数据分析
        3.7 技术路线图
        3.8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资料比较
        4.2 疗效分析
        4.3 总体临床疗效
        4.4 安全性评价
        4.5 病例脱落情况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2 结果分析
        2.1 芒针齐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芒针齐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
        2.3 芒针齐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对患者SLRT角度的影响
        2.4 芒针齐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对患者JOA下腰痛评分的影响
        2.5 芒针齐刺组与普通针刺组对患者总体临床疗效的影响
    3
        3.1 芒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
        3.2 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
        3.3 选穴依据
        3.4 安全性分析
        3.5 无效病例分析
    4 芒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分析
    5 存在不足和问题
    6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文献综述 近十年来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2-知情同意书
附录3-随机分组情况表
附录4-相关量表

(6)针刺环跳穴、委中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坐骨神经痛在中医学中病因病机的记载
    1.2 中医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1.2.1 中医药临床特色治疗
        1.2.2 针灸治疗
    1.3 西医学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1.4 小结
第二章 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诊断辩证分型
    2.4 疼痛程度分级
    2.5 纳入标准
    2.6 病例排除标准
    2.7 剔除、脱落和中止试验标准
    2.8 研究方法
    2.9 主要指标观察及方法
    2.10.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比较
        3.2.2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选题意义
    4.2 针刺穴位的选择及机理
    4.3 电针、隔姜灸的定义、沿革与作用机理
    4.4 本研究的疗效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中止、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三、 疗效评定标准
        1 腰椎功能改善程度评分
        2 疼痛程度评分
        3 临床综合疗效评定
        4 检测和记录
    四、 数据统计
        1 一般资料研究结果
        2 两组的腰椎功能改善疗效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程度积分的比较
        4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五、 典型病例
讨论
    一、 选择 JOA 评分,VAS 评分和综合评分的理由
    二、 对照组选择的意义
    三、 探索临床路径的意义
    四、 针刀松解点的双重属性
    五、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一:腰椎功能评定表(JOA)
附表二:目测类比定级法(VAS)
综述
    一、 祖国医学对腰突症的认识
        1 病名及症状表现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关于本病的病因
        4 关于本病的病机
        5 古代针灸治疗腰痛记载
    二、 现代医学对腰突症的认识
        1 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
        2 相关的解剖生理
        3 病因
        4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机制
        5 分型
        6 临床表现
        7 医学影像学检查
        8 诊断
        9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
    三、 非手术治疗
        1 卧床
        2 西医药物治疗
        3 中药治疗诸法
        4 中药熏蒸疗法
        5 腰椎牵引疗法
        6 针灸治疗诸法
        7 手法治疗
        8 刺血拔罐法
        9 针罐结合及其它疗法
        10 物理疗法
        11 介入疗法
    四、 手术治疗方案
    五、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1 针刀疗法特点
        2 针刀疗法的适应症
        3 针刀疗法的全身禁忌症
        4 针刀疗法的局部禁忌症
        5 针刀疗法机理
        6 针刀疗法的主要手术方法
        7 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性保障措施)
        8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9 不良反应事件
        10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9)特殊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论文提纲范文)

1 特殊针刺手法
    1.1 局部多针刺法
    1.2 病位深浅刺法
    1.3 其他针刺法
2 特定穴位疗法
3 特殊针具疗法
4 结合现代科技疗法

(10)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2 西医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3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4 中医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进展
    5 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机制探讨
    6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治疗及观察方法
    3 治疗结果
    4 讨论
    5.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成果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统计学合格证明

四、齐刺结合输刺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1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滞动针、电针、拔罐三联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十二刺”的临床研究进展[J]. 许毅,樊旭.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05)
  • [3]齐刺结合弹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覃亚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4]傍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施巧云.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芒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宗尚.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针刺环跳穴、委中穴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D]. 赵珍.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电针结合隔姜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黄添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小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王小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9]特殊针刺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J]. 曾懿懿,伍丽蓉,农凤冠,蒋建华. 河南中医, 2012(01)
  • [10]新易筋疗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罗清源. 南方医科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气针结合输液针治疗根治性坐骨神经痛16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