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关税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关税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一、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资费问题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夏提古丽·肖开提[1](2021)在《南疆四地州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研究》文中提出

朱海[2](2020)在《铁路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分析与衔接系统协调研究》文中提出伴随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北京南站、武汉站、成都东站等为代表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陆续完成规划建设,开始进入运营组织阶段。作为连接铁路运输网与城市交通网的重要节点,这些铁路客运站往往汇集了常规公交、城市轨道交通、出租车、私家车、网约车等多种城市交通方式,形成铁路客运枢纽。上述各类城市交通系统承担着铁路出发和抵达旅客的聚集与疏解衔接任务,共同组成了铁路客运枢纽的衔接系统。衔接系统的协调状况不仅影响着铁路旅客的出行效率,也影响着铁路客运枢纽功能的发挥、运输企业的效益以及城市的形象。运营计划层面的枢纽衔接系统协调,主要包括运能协调和时间协调两个方面,分别对应衔接方式间的运能结构匹配问题和衔接方式内的发车频率优化问题。但现有工作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现有行为分析调查对试验策略的选择,即试验设计方法和试验情景数的联合选择问题研究较少,难以有效指导试验情景表的构建。二是现有枢纽换乘行为分析模型只能描述旅客对衔接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偏好异质性,忽略了对属性处理异质性的表达。三是传统协调优化模型对需求弹性以及弹性的异质性考虑不足,将运能协调和时间协调作为两个独立问题来处理,忽略了弹性需求下运能协调和时间协调间存在的关联性。为了能更好掌握铁路旅客衔接换乘行为、进而有效开展衔接系统运能与时间一体化协调优化,本文对衔接换乘行为调查试验设计策略、衔接换乘行为分析复合异质性模型、旅客衔接换乘等候时间价值、考虑异质性需求弹性的衔接系统协调建模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和结论如下:1.开展铁路客运枢纽衔接系统组成及参与主体交互分析,梳理“衔接交通政策”、“衔接交通服务”、“旅客衔接方式选择”三者间的双向关联,探讨开展旅客衔接换乘行为分析在衔接系统协调研究中的必要性。分析衔接系统服务水平在衔接系统“能力协调”和“时间协调”间的桥梁作用,提出衔接系统“运能”与“时间”一体化协调的研究问题。探讨“集中指挥”和“自组织”两种衔接系统协调管理机制,分析两种机制下衔接系统的供需平衡关系和协调演化路径,为后续开展旅客衔接换乘弹性需求描述、统筹开展衔接系统运能和时间一体化协调建模理清思路。2.从提升叙述偏好调查数据质量的角度,基于数值分析法对常用叙述偏好调查试验设计方法在不同试验情景数下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一种联合均匀设计方法与效率设计方法的两阶段试验设计策略。以成都东客站聚集和疏解旅客衔接换乘方式选择问题为实证对象,对提出的试验设计策略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均匀-效率两阶段试验设计策略同时具备均匀设计方法试验情景数选择灵活的优势,以及效率设计方法参数标定精度优良的特点,在两个衔接方向上均能有效减少试验设计情景数、降低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工作量、提高调查效率,具有良好的实际操作性。同时,针对预调查中发现的部分受访者主动忽略或合并处理部分属性信息的现象,在第二阶段调查中增加了受访者属性处理异质性的自述调查,采集了受访者属性处理自述数据。3.针对调查过程发现的受访者属性处理异质性现象,提出一种能同时表达受访旅客属性偏好、属性处理双重异质性的换乘行为分析复合异质性模型,提升了换乘行为分析模型的解释能力和精细化表达水平。在效用函数中引入属性考虑指示变量和合并赋权参数变量,结合旅客偏好异质性的离散型偏好分布描述,实现了复合异质性的复合表达,拓展了传统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全属性处理假设,弥补了只能进行属性偏好异质性描述的缺陷。针对复合异质性模型参数标定解析求解复杂的特点,给出了基于BHHH算法的极大似然函数估计参数标定方法。以成都东客站为实证对象,构建了铁路旅客聚集和疏解衔接方式选择的复合异质性模型,并结合调查数据完成了复合异质性模型及其有关单异质性模型的参数标定工作。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在调整R2、标准化赤池信息量指数、求解时长、属性显着性捕捉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表现,验证了复合异质性模型相比传统离散选择模型在拟合效果和属性显着性表达能力方面的优良性。4.面向集中指挥和自组织两种协调组织机制,分别构建了考虑异质性需求弹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和广义纳什均衡博弈模型,实现了枢纽衔接系统能力与时间的一体化协调优化,拓展了传统协调优化模型中的同质化需求弹性假设,弥补了能力协调与时间协调分散优化的不足。针对集中指挥机制多目标优化问题求解中的帕累托解集特征,设计了基于NSGAII的求解算法和基于模糊隶属度的最佳妥协解选择方法;针对自组织机制广义纳什均衡博弈问题,证明了广义纳什均衡解的存在性,并将其转化为一个非线性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成都东客站一天中高峰、平峰、夜间三个时段为背景开展了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借助两种机制协调状态的表征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协调管理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完善了叙述偏好试验设计策略选择方法,能有效减少试验设计情景数、降低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工作量、提高调查效率。拓展了传统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全属性处理假设,弥补了只能进行属性偏好异质性描述的缺陷,实现了枢纽换乘行为分析的复合异质性表达、提高了模型解释能力和描述准确性。拓展了传统协调优化模型中的同质化需求弹性假设,弥补了能力协调与时间协调分散优化的不足,实现了考虑异质性需求弹性的枢纽衔接系统能力与时间一体化协调优化。可为运营计划层面的衔接系统协调方案制定提供方法借鉴和决策支持。

朱筱泽[3](2020)在《5G时代移动数据流量的价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信部宣布5G商用,我国正式迎来了由4G向5G过渡阶段。4G时代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激发了消费领域的巨大需求。而正在来临的5G将拉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序幕,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征,将激发实体经济的巨大效能。可以预见,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将激发社会的移动数据流量需求爆炸式增长。然而,当前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管道化”趋势明显、企业收入增长放缓、强价格管控下量收剪刀差持续加大、4G投资尚未完全回收、5G网络建设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对当前的5G网络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移动数据流量需求与供应不平衡的背景下,如何协调好用户权益与电信业可持续发展,是需要企业和政府慎重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入挖掘移动数据流量的本质特征,重新区分和定义了移动数据流量的经济学属性,通过数据验证了部分数据流量具有公共品属性,而另外一部分数据流量具有商品属性,并据此提出移动数据流量分类定价方案,试图通过价格手段缓解中国电信行业的困局。为了验证分类的定价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基于电信市场中移动数据服务的供给和消费流程,建立了多Agent排队系统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价格参数来对比分析不同定价模式下网络的运行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度,最终验证了分类定价方案相比统一定价方案更具优越性。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对电信运营商和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政策上的建议。一方面,本文建议运营商对移动数据流量采取分类定价策略,与互联网公司、内容提供商等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同时在电信行业内部尽量避免恶性价格战,保障行业的良性竞争;另一方面,本文建议政府对电信行业的移动数据流量业务采取分类监管,既要保障用户基本权益的落实以及电信普遍服务义务的实现,又要给予电信运营商自主经营的空间,维持网络经济生态的平衡,推动行业的长远发展。

王子伟[4](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荒漠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研究荒漠化的成因进而控制荒漠化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沙漠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现有的技术设备受到环境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研究一种能够在沙漠环境中快速移动的机器人变得十分迫切。本文将轮式机器人与足式机器人的优点结合,研制出一种月牙轮六足仿生机器人,同时,在嵌入式设备上应用了深度学习框架,使机器人能够更好的适应沙漠环境。首先完成机器人腿部构造、传动装置、整体布局的设计,腿部采用新型的月牙轮结构,六足配合可模仿六足昆虫纲的行走步态。针对机器人在松软沙基上的沉陷问题引入了“跟随角”的概念,给出了“变跟随角”的控制策略,可以根据腿轮在沙基的沉陷深度调整“跟随角”的大小,使其平稳通过松软沙基,并对如何实现三脚架步态和转弯步态进行了详细说明。其次以Jetson Nano为主控芯片,STM32为从控芯片,用伺服电机作为执行器,驱动腿部关节,结合驱动器及各种传感器模块,搭建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硬件电路和通讯网络,构成该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在完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的基础上,实现软件层面的数据连接,程序设计一部分以Jetson Nano为核心,主要负责环境信息的处理,另一部分程序以STM32为核心,负责腿部的协调控制,在收到来自Jetson Nano的数据后,控制电机驱动器。应用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提出了 一种基于AlexNet和迁移学习的沙漠环境识别方法。结合月牙轮腿的结构特性,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可以完成沙漠、草原、山脉等复杂地形的探险、营救和军事侦察工作。本机器人对面向沙漠等非结构地形的移动机器人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潘雷[5](2018)在《城市出租客运基础运价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出租客运是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是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的重要调剂手段之一,在过往的出租客运定价中,将出租客运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一种形式进行研究,过多地考虑了与运输成本相关的燃料价格变动对运价体系的影响。在燃料市场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租客运的价格体系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社会交通服务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出租客运的运营特征、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城市出租客运定价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在充分了解目前国内主要城市的出租客运的定价方式的情况下,对国内出租客运定价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建立出租客运社会效益基础运价定价模型和乘客效益基础运价定价模型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出租客运体系进行模型的分析论证。其中,社会效益基础运价定价模型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对运价联动影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考虑了出租客运有效运营里程对行业运价的影响程度;乘客效益基础运价定价模型则是从乘客选择方式出发,通过构建双层规划模型,利用交通道路网络的平衡和乘客总费用最小化实现出租客运定价的合理化。最后,以广州市出租客运发展为例,利用广州市社会经济、人口等社会发展现状、城市客运交通发展以及城市交通调查等相关内容的分析,提取上述理论模型和方法中所需的相关参数,进行广州市出租基础运价的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出租客运基础运价。

朱大庆[6](2018)在《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放开对煤、电产业的管制,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煤电产权一体化的政策。然而,近些年除了行政主导下的煤电合并以外,市场主导下的煤电产权一体化并不活跃,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总体偏低。基于传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分析,在我国交易费用较高的背景下,资产专用性普遍较高的煤、电企业之间应当会自主发生较多的产权一体化,但分析结论却并不符合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现状。因此,基于新的理论成果来研究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是当前我国煤、电产业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产权一体化决策的实质是企业边界选择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序贯生产概念,在解决企业边界决策问题上取得了显着进展。研究发现:序贯生产加剧了价值链各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这集中反映在价值链上不同产品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上,与此同时,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只有厂商与中间品供应商产权一体化,才能降低中间品交易环节的讨价还价强度,因此,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边界选择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我国动力煤交易的基本特征与契约不完全和序贯生产假设是高度契合的。在我国近年电力规制放松的背景下,电厂与终端电力用户间的燃煤发电产品自主交易规模逐渐扩大,燃煤发电产品逐渐回归其商品属性。我国动力煤长期契约偏少且兑现率不高,反映出我国动力煤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动力煤等中间品在时序上先于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生产,表明煤电价值链具有序贯生产属性。因此,选择容纳了序贯生产概念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问题的主要理论。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产品、市场和资产特征的计量模型,验证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阐释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研究显示,序贯生产所引致的煤、电两个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契约不完全所引致的中间品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中间品交易内部化对中间品以及终端产品产出水平的负面影响,抑制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终端厂商从动力煤中间品准租金中获取的份额,由中间品与终端产品两个交易环节之间的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终端厂商持有的中间品供应商的产权份额决定。终端厂商煤电产权一体化决策将面临一种权衡:是将中间品交易内部化以获得中间品准租金的更大份额,还是将中间品交易市场化以提高中间品与终端产品的产出水平。(2)从产品、市场、资产等多个维度解构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容纳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市场范围、市场化程度、资产专用性、企业规模等变量的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研究显示,在产品维度,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动力煤中间品和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即,动力煤中间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相应的,燃煤发电终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在市场维度,市场范围和市场化程度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在资产维度,资产专用性和企业规模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正相关。研究显示,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3)分析了煤电产权一体化对市场竞争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充裕产能条件下,煤电产权一体化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将序贯生产概念引入煤电产权一体化研究领域,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将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由资产与交易维度拓展到产品维度,具体来说,提出并证实了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的观点。在我国煤电纵向关系研究领域将纵向一体化能够降低缔约前的讨价还价程度及其引致的交易费用的原理推向了可操作层面。(2)提出并证实了燃煤发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限制性影响的观点,从产品维度解释了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偏少的现象。(3)采用连续的实数区间[0,1]来标识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改进了传统的煤电产权完全分立与煤电产权完全一体化两类非此即彼的简单分类方法,缩小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偏离程度。论文研究的是非科斯世界中的纵向关系问题,在研究背景设置上与我国煤、电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经济理论与市场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结合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序贯生产概念,剖析了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对其他领域的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揭示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相关企业决策和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张黎明[7](2018)在《我国产业升级对大学就业的影响分析 ——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实质上是大学生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此从宏观产业结构的视角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合理的,也是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把握。目前,我国产业总产值不断增长,三大产业之间正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产业内部也在进行着改造转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会引起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层次的劳动者,实现其充分就业以及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是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也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因此,从宏观层面研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配第-克拉克产业结构理论及就业理论,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产业升级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升级所包含的三个层次即产业总产值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出发,分别研究其对大学生就业数量及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弹性模型、就业回归模型,运用2006-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升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产值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就业,第三产业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有显着的正效应,然而这种影响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具有差异性。由于第三产业涵盖行业广泛,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效应主要来源于哪类行业并不明确。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运用全国的数据,用斯托科夫指数测量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状况。研究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源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影响不显着。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本文认为目前我国产业升级仍处于较低的层次,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构成不合理,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结构之间存在偏离。因此,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的建议;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要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从东中西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要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陈露[8](2018)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内涵、测量、影响因素及加强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建议进行总结及研究。之后,假定收入分配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用贫困弹性指数PEG指数测量长江三角与珠江三角的经济增长减贫效应。接下来从理论上讨论影响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加强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建议。下面是本文所做的工作:(1)总结贫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衡量方法。在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过程中,本文使用贫困增长弹性PEG衡量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2)构建衡量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指标——贫困增长弹性PEG,它主要是由经济增长指标实际人均收入的变化百分比与衡量贫困程度的HPI(人类贫困指数)所构成的。其中,根据我国国情,构造近似人类贫困指数SHPI去替代人类贫困指数HPI。(3)选择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1998年至2016年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贫困增长弹性衡量这两个地区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情况。测量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减贫效应是适中的,并且经济发展减贫效应不断加强。(4)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因素,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从政府的财政支出角度考虑,加大长江三角洲地区财政支出中经济性支出有利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减贫效应。加大珠三角地区的公益性支出及保障性支出将加强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减贫效应。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第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增加有利于加强各个地区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作用。(5)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合理加大长江三角洲经济建设支出,加大珠江三角洲公益性支出、保障性支出及加快第三产业的战略调整等建议增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

李艳芳[9](2017)在《政府管制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在传统出租车市场出现了网约车这一新的出租汽车运营模式。网约车因其技术手段的革新,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出租车市场引入新的竞争,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具有正向社会效益;而另一方面,快速增长的网约车影响了传统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在本已拥堵的城市道路上增加了机动车行驶量。是否需要对网约车的数量进行限制?传统出租车的准入、价格和数量管制对网约车已形同虚设,政府对网约车的监管需要创新,尽量做到不干预市场机制以提高出租车行业效率,同时解决市场失灵引发的问题。从目前各地方政府公布的网约车监管细则来看,在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上仍然存在模糊认识。首先,没有真正理解和落实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网约车服务中,市场能"管"的先让市场"管",政府尽量不干预、不介入。其次,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认识不足。在网约车市场中,由于存在安全性、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政府有着监管的责任;但对于车内设施配置、车辆性能指标、车长轴距等问题,政府应交由市场解决,并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本文立足于分析政府管制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影响。首先,文章讨论了网约车服务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与边界问题,从整体上对如何处理网约车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具体介绍了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发展与政府管制的现状,并对目前政府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管制政策进行梳理,初步分析了政府管制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产生的影响;再次,利用模型对政府管制下的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情况进行研究,得到现有政府管制政策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结果:北京市网约车供给量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没有达到市场最优均衡数量。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政府应如何管制网约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对网约车市场实施分类管理,对数量的限制应有依据;第二,支持网约车平台实施动态调价;第三,利用网约车平台的信息优势加强监管。

李永群[10](2016)在《经管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经管类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应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需求,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中要更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逐步引入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为后续从事经济工作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

二、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资费问题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资费问题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铁路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分析与衔接系统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 旅客衔接换乘行为分析
    2.2 旅客衔接换乘行为调查
        2.2.1 RP与SP调查法
        2.2.2 SP调查试验设计
    2.3 枢纽衔接系统协调优化方法
    2.4 研究现状总结
第3章 考虑换乘行为的枢纽衔接系统协调内涵解析
    3.1 铁路客运枢纽系统分析
        3.1.1 铁路客运枢纽概念与功能
        3.1.2 铁路客运枢纽模块分析
    3.2 旅客换乘行为与衔接系统主体交互
        3.2.1 旅客换乘行为
        3.2.2 衔接系统组成
        3.2.3 相关主体交互分析
    3.3 衔接系统协调内容与管理机制
        3.3.1 协调内容
        3.3.2 协调管理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P试验设计策略与衔接换乘行为调查研究
    4.1 衔接换乘影响因素与水平编码
        4.1.1 铁路出行属性
        4.1.2 衔接行程属性
        4.1.3 旅客社会经济属性
    4.2 均匀-效率两阶段试验设计策略
        4.2.1 SP试验设计构建影响因素
        4.2.2 SP试验设计策略比较
    4.3 铁路旅客聚集与疏解衔接换乘行为调查
        4.3.1 调查方案设计
        4.3.2 调查实施过程
        4.3.3 调查数据初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复合异质性的衔接换乘行为分析模型
    5.1 属性偏好与属性处理异质性
        5.1.1 属性偏好异质性
        5.1.2 属性处理异质性
    5.2 复合异质性表达
        5.2.1 建模思路
        5.2.2 模型参数标定
    5.3 聚集衔接方式选择复合异质性模型
        5.3.1 模型描述
        5.3.2 模型测试与比较
        5.3.3 测试结果讨论
    5.4 疏解衔接方式选择复合异质性模型
        5.4.1 模型描述
        5.4.2 模型测试与比较
        5.4.3 测试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枢纽衔接系统协调优化研究
    6.1 协调策略分析
        6.1.1 弹性分析法
        6.1.2 价格调整策略
        6.1.3 车内时间调整策略
        6.1.4 等候时间调整策略
        6.1.5 衔接等候时间价值测算
    6.2 集中指挥机制下的衔接系统协调优化
        6.2.1 集中指挥优化模型构建
        6.2.2 算法设计
        6.2.3 最佳妥协解的选择
    6.3 自组织机制下的衔接系统协调演进
        6.3.1 广义纳什博弈模型构建
        6.3.2 博弈均衡解的存在性证明
        6.3.3 算法设计
    6.4 算例分析
        6.4.1 基础数据与参数设置
        6.4.2 集中指挥机制协调
        6.4.3 自组织机制协调
        6.4.4 结果比较分析
        6.4.5 政策建议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基于真实水平的聚集衔接方式属性水平编码表
    附录B 基于真实水平的疏解衔接方式属性水平编码表
    附录C 聚集衔接换乘行为调查表项
        附录C-1 聚集衔接换乘行为预调查均匀设计表
        附录C-2 聚集衔接换乘行为预调查问卷示意
        附录C-3 聚集衔接换乘行为第二阶段调查效率设计表
        附录C-4 聚集衔接换乘行为第二阶段调查问卷示意
    附录D 疏解衔接换乘行为调查表项
        附录D-1 疏解衔接换乘行为调查均匀设计表
        附录D-2 疏解衔接换乘行为预调查问卷示意
        附录D-3 疏解衔接换乘行为第二阶段调查效率设计表
        附录D-4 疏解衔接换乘行为第二阶段调查问卷示意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科研情况

(3)5G时代移动数据流量的价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5G时代互联网发展转型推动数据流量需求跃升
        1.1.2 5G网络建设加重运营商的建网成本和资金压力
        1.1.3 国家大力推进提速降费政策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移动数据流量定价机制
        2.1.1 移动数据流量定价的关键问题研究
        2.1.2 移动数据流量定价策略
    2.2 网络中立的存废
        2.2.1 网络中立的诞生
        2.2.2 网络中立的废除
    2.3 公共品理论
        2.3.1 公共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3.2 公共品理论在电信业的探讨与应用
    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4.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内涵
        2.4.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探讨与应用
    2.5 基于Agent建模理论研究
        2.5.1 基于Agent建模的概念
        2.5.2 基于Agent建模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
        2.5.3 基于Agent建模与仿真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数据流量的属性及价格分析
    3.1 移动数据流量中立性分析
        3.1.1 电信行业的困局
        3.1.2 移动数据流量的差异性分析
        3.1.3 小结
    3.2 移动数据流量公共品属性分析
        3.2.1 移动数据服务的竞争性分析
        3.2.2 移动数据流量的排他性分析
        3.2.3 小结
    3.3 移动数据流量分类定价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Agent排队系统的移动数据流量市场建模
    4.1 概述
    4.2 多Agent排队模型构建
        4.2.1 顾客Agent
        4.2.2 服务Agent
        4.2.3 协调Agent
    4.3 多Agent排队系统运行规则
        4.3.1 顾客生成过程
        4.3.2 协调过程
        4.3.3 服务过程
        4.3.4 顾客离去过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MATLAB平台的仿真实验
    5.1 MATLAB仿真平台介绍
    5.2 属性设定
    5.3 运行规则
    5.4 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基于深度学习的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2.1 六足仿生机器人
    2.2 结构设计目标
    2.3 机器人构型选择
    2.4 机器人结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
    3.1 引入“跟随角”的概念
    3.2 “变跟随角”控制
    3.3 三脚架步态运动方式的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1 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 六足机器人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实现
    5.1 数据集的建立
    5.2 深度学习框架选择
    5.3 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5.4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5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城市出租客运基础运价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1.3.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理论研究总结
    1.4 研究的主要对象、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对象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小结
第二章 城市出租客运基本理论分析
    2.1 城市出租客运基本特征
    2.2 城市出租客运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2.1 城市客运交通服务的补充
        2.2.2 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的调节
    2.3 城市出租客运与其他路面交通的关系
        2.3.1 城市出租客运与常规公交的关系
        2.3.2 城市出租客运与私家车的关系
    2.4 城市客运交通定价基础理论
        2.4.1 出租客运基础运价主要构成
        2.4.2 出租客运主要定价方法
    2.5 国内城市出租客运定价方式
        2.5.1 国内出租客运主要定价方式
        2.5.2 国内出租客运定价方式存在问题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社会效益的基础运价定价模型的研究
    3.1 模型思路
    3.2 模型框架
    3.3 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3.4 模型构建
        3.4.1 模型构建
        3.4.2 模型求解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乘客效益的基础运价定价模型的研究
    4.1 模型思路
    4.2 模型框架
    4.3 模型影响因素分析
        4.3.1 广义出行费用函数
        4.3.2 多方式交通网络平衡条件
    4.4 模型构建
        4.4.1 上层模型
        4.4.2 下层模型
        4.4.3 模型求解
    4.5 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广州市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5.1.1 城市经济人口发展概况
        5.1.2 城市交通发展概况
        5.1.3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方式的影响分析
        5.1.4 城市中小汽车保有量变化情况
        5.1.5 互联网影响下客运交通发展变化
    5.2 广州市客运交通供需发展现状
        5.2.1 公共交通客运供需总体分析
        5.2.2 轨道交通客运供需分析
        5.2.3 常规公交客运供需分析
        5.2.4 出租汽车客运供需分析
    5.3 模型参数标定及检验
        5.3.1 社会效益定价模型的参数标定和检验
        5.3.2 乘客效益定价模型的参数标定和检验
        5.3.3 方案比选
    5.4 方案应用
    5.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1.2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纵向一体化与外包
        2.1.2 中间品交易与治理结构
        2.1.3 产权与企业控制权
        2.1.4 序贯生产
    2.2 基础理论
        2.2.1 不完全契约理论及其相关模型
        2.2.2 关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简要评述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外相关文献
        2.3.2 国内相关文献
        2.3.3 煤电产权一体化研究文献的简要评述
3 我国煤、电产业的现状
    3.1 煤炭产业的现状
        3.1.1 市场供需与运行情况
        3.1.2 市场化历程与市场结构
    3.2 燃煤发电产业的现状
        3.2.1 市场供需与运行情况
        3.2.2 市场化历程与市场结构
    3.3 煤电产权一体化的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下的煤电产权一体化理论分析
    4.1 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
        4.1.1 燃煤发电产品的商品属性及其影响
        4.1.2 煤电价值链的序贯生产属性及其影响
        4.1.3 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影响
        4.1.4 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逻辑
    4.2 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4.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模型及其分析
        4.2.3 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 产品维度
    4.3 本章小结
5 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1 待检验命题
    5.2 实证模型
    5.3 样本、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指标
        5.3.3 描述性统计
    5.4 计量结果及分析
        5.4.1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2 稳健性检验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煤电产权一体化的经济绩效评价与政策建议
    6.1 煤电产权一体化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6.2 煤电产权一体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6.3 促进煤电产权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
    7.1 基本结论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我国产业升级对大学就业的影响分析 ——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关键概念界定
        1.2.1 产业升级
        1.2.2 大学生就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产业状况与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2.1 我国产业状况
        2.1.1 我国产业产值变化
        2.1.2 我国产业构成比较
    2.2 我国产业就业状况
        2.2.1 我国产业就业构成
        2.2.2 我国大学生产业就业状况
    2.3 研究发现与分析
第三章 产业产值增加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3.1.1 模型设定
        3.1.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3.2 实证分析
        3.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2.2 大学生就业弹性的估计结果
    3.3 研究发现与分析
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4.1.1 变量选取
        4.1.2 模型的构建
        4.1.3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4.2 实证分析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回归结果
    4.3 研究发现与分析
第五章 第三产业升级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状况
        5.1.1 第三产业产值内部构成变化
        5.1.2 大学生在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的变化状况
    5.2 第三产业结构变动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5.2.1 三类细分产业的就业弹性分析
        5.2.2 三类细分产业升级与就业变动的协调性分析
    5.3 研究发现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快促进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
        6.2.2 促进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6.2.3 促进东中西地区的协调发展
总结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致谢

(8)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贫困的定义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及其测度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测度
    第一节 经济增长减贫效应的测度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减贫效果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支出与产业效应减贫机理分析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模型的设定与假设
    第四节 实证检验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及分析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政府管制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与理论
        2.1.1 网约车的概念
        2.1.2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及边界划分
        2.1.3 市场均衡理论
        2.1.4 政府管制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3 网约车服务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与边界
    3.1 政府与市场边界界定不清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表现
        3.1.1 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市场失灵
        3.1.2 政府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采取的监管措施
        3.1.3 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政府管制失灵
    3.2 网约车的出现需要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进行重新界定
        3.2.1 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运营模式的不同
        3.2.2 网约车改变了政府监管的环境与条件
    3.3 重大政策对网约车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界定与处理
        3.3.1 交通部对网约车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处理
        3.3.2 地方政府对网约车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处理
4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发展与政府管制的现状
    4.1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基本情况
        4.1.1 北京市网约车运营模式的发展阶段
        4.1.2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发展历程
        4.1.3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现有竞争格局
    4.2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现有的政府管制政策及其影响
        4.2.1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现有的政府管制政策
        4.2.2 政府管制政策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影响
5 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分析
    5.1 出租车市场均衡模型
        5.1.1 Bessely&Glasier模型推导与分析
        5.1.2 Bessely&Glasier对伦敦市出租车市场均衡的分析
    5.2 利用Bessely&Glaier模型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分析
        5.2.1 基本数据的说明与分析
        5.2.2 不同监管政策下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5.2.3 现有监管政策下北京市网约车市场的均衡模型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网约车变革了传统出租车的运营模式
        6.1.2 现有网约车监管政策未能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6.1.3 现有管制政策下北京市网约车市场未达到最优均衡
    6.2 政策建议
        6.2.1 对网约车市场实施分类管理且数量限制应有依据
        6.2.2 支持网约车平台实施动态调价
        6.2.3 利用网约车平台的信息优势加强质量与安全监管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经管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1.1 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2 学生的数学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
    1.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
    1.4. 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1.5 指导课分班不合理
2 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2.1 渗透数学思想, 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2.2 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加强和专业联系
    2.3 合理的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2.4 “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的引入
    2.5 多渠道的获取资源
3 结束语

四、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资费问题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南疆四地州产业结构发展与劳动就业关系研究[D]. 夏提古丽·肖开提. 新疆大学, 2021
  • [2]铁路客运枢纽旅客换乘行为分析与衔接系统协调研究[D]. 朱海.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3]5G时代移动数据流量的价格研究[D]. 朱筱泽.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基于深度学习的沙漠六足仿生机器人设计[D]. 王子伟. 宁夏大学, 2020(03)
  • [5]城市出租客运基础运价优化研究[D]. 潘雷.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6]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D]. 朱大庆.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7]我国产业升级对大学就业的影响分析 ——基于2006-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D]. 张黎明. 南京大学, 2018(10)
  • [8]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研究 ——基于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D]. 陈露. 南京大学, 2018(08)
  • [9]政府管制对北京市网约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研究[D]. 李艳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6)
  • [10]经管类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 李永群.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标签:;  ;  ;  

弧弹性分析在互联网关税问题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