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手术中镇静镇痛药对肺通气的影响

上腹部手术中镇静镇痛药对肺通气的影响

一、镇静剂、镇痛剂对上腹部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璟[1](2021)在《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文中认为目的:理想的围手术期镇痛不仅能够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还能够加速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针对胸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将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并设置不同背景剂量。与目前临床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较为广泛的舒芬太尼进行比较,实现羟考酮术后个体化用药,优化静脉自控镇痛泵参数设置,探求患者用药总体满意度、安全有效性、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胸科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S组)、实验组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OS1组)和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高背景剂量组(OS2组),每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S)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100μg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阿片类用药,另加右美托咪定200μg,雷莫司琼0.6mg,用0.9%生理盐水配至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2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组(OS1组、OS2组)均使用盐酸羟考酮50mg和舒芬太尼50μg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阿片类用药,另加右美托咪定200μg,雷莫司琼0.6mg,用0.9%生理盐水配至100ml,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OS1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1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高背景剂量组(OS2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2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1h(T1)、8h(T2)、24h(T3)、48h(T4)进行镇静、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评估,于48h(T4)时统计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于出院后统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胸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均于手术后接受镇痛泵镇痛,且依从性良好,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围术期管理,且接受研究人员术后随访及临床观察。随机对照的3组受试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人口基线资料,也包括术前评估ASA分级、手术资料方面的手术切口等级、切口个数和手术时长。(2)OS组术后48h内的Ramsay评分普遍高于S组,在24h时,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术后NRS评分中位数均小于4分,OS组术后48h内NRS评分普遍低于S组。静息状态下,48h,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状态下,8h,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1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2组与S组或与OS1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4)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储昭霞[2](2021)在《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减容术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优化的全麻联合TAPB对肥胖病人胃减容手术的术后疼痛管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期间年龄18-65岁的全麻择期行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病人(80例),所有病人均符合ASA分级I至II级,且BMI>40kg/m2或>35kg/m2合并有一项基础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组(GA)和全麻联合TAPB组(GA+TAPB)。入手术室后予以监测生命体征,穿刺外周静脉后输注负荷量右美托咪啶,输注同时予以氧气吸入。右美托咪啶输注完毕后采用静脉药物诱导麻醉,术中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后镇痛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PCIA)。GA+TAPB组麻醉诱导前予以超声引导下肋缘下的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并于麻醉开始前测试阻滞效果。记录T0(入室15min)、T1(气腹建立时)、T2(胃切除完成时)、T3(拔除气管导管时)等时刻的生命体征。记录手术全程使用静脉全麻药物用量。并于术前一天、术后三月对患者进行情绪和认知功能评估,包括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Mo-CA量表和听觉词汇学习量表(AVLT)评分,在T4(入PACU0min)、T5(入PCU1h)、T6(出PACU)、D1(手术后第一天)、D2(手术后第二天)、D3(手术后第三天)进行VAS疼痛评分以评价镇痛效果,并记录术后三天内疼痛补救药物使用情况,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重、BMI、麻醉时长和手术时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T0的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患者T1-T3的HR、MAP相对较低(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静脉全麻药物用量的比较与GA组相比,GA+TAPB组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较低(P<0.05)4.VAS评分的比较与GA组比较,GA+TAPB组患者T4-T6、D1-D2时刻的VAS评分均相对较低(P<0.05)。5.术后镇痛药及PCIA有效按压次数的比较GA+TAPB组患者在术后三天内使用镇痛药的人数明显低于G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PCIA按压有效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情绪与认知术后三月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与术前相比降低、AVLT-延迟评分与术前相比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PB组Mo CA量表评分与术前相比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HAM-A、HA M-D、Mo CA及AVLT-延迟量表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三月,GA+TAPB组Mo CA和AVLT-延迟量表评分明显大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能为胃减容病人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且能改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

郑鸿翔[3](2021)在《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谵妄及心脏功能不全。早期康复治疗用于非心外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CABG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ICU-AW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安全性,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AW、谵妄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心血管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t检验,u检验,或x2检验对以下指标做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ICU-AW、谵妄及安全性的影响:1.安全性评价指标: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置管意外脱出、坠床/跌倒。2.ICU-AW指标:(1)ICU-AW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量表评分;(2)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3.谵妄评价指标:研究对象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4.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结果1.观察组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管道意外脱出、坠床/跌倒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6.35%,p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17,95%CI:1.527~15.828,P<0.01);观察组MRC肌力评分为52.68±3.13,对照组MRC肌力评分为49.13±3.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549,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00±17.24)h、ICU治疗时间(8.06±1.81)d及总住院时间(16.13±2.56)d,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71.75±19.04)h、ICU治疗时间(10.73±2.14)d及总住院时间(19.23±3.7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9.52%,p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55,95%CI:1.249~9.555,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T观察组=3.40±1.09 d、T对照组=2.02±0.8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5)。4.观察组术后3月复查LVEF(55.83±3.88)%、6-MWT(476.55±69.67)m均高于对照组LVEF(53.20±4.04)%、6-MWT(438.55±53.48)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ICU时观察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8.08±0.97,对照组:8.56±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7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减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张汝梦[4](2020)在《以右美托咪定为佐剂的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胸外科手术的术后急性疼痛可造成术后睡眠障碍,从而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竖脊肌平面阻滞作为新型筋膜间隙阻滞技术,为胸外科手术的围术期镇痛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右美托咪定用作神经阻滞佐剂,可改善镇痛效果且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本文旨在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择期在全麻下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0例。纳入标椎:年龄18-65岁之间,男女不限;BMI 19-25kg/m2;ASA分级1级~2级;手术时间不超过3小时的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本实验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产生的序列进行编号,分为3组,每组20例。入室后,三组患者均于患侧T5水平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单次使用0.5%罗哌卡因共20ml,并在竖脊肌与横突间的筋膜平面置入导管连接术后镇痛泵。手术结束后开启镇痛泵,总量为250ml。分别为D1组:0.2%罗哌卡因+1ug/kg右美托咪定;D2组:0.2%罗哌卡因+2ug/kg右美咪定;对照组C组:0.2%罗哌卡因。记录术后6h,12h,24h,48h静息及咳嗽时的VAS评分、LOS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术前1日,手术当日及术后第1日、第2日、第3日的阿森失眠量表评分及主观睡眠时间。并记录镇痛泵有效自控次数、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SA分级、BMI、手术时长方面均无显着差异。与C组比较,D2组在6h、12h、24h、48h静息及咳嗽时的VAS评分更低;与D1组比较,D2组6h、12h、24h静息及6h、12h咳嗽时的VAS评分较低;与C组及D1组比较,D2组镇痛泵有效自控按压次数及额外镇痛药物补救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述VAS评分的时间点中C组及D1组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术前AIS失眠评分及主观睡眠时间无显着差异,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手术当日最为显着。与C组及D1组比较,D2组在手术当日及术后3日的AIS失眠评分更低,主观睡眠时间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的LOS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谵妄、尿储留及穿刺相关并发症,严重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方面也无显着差异。结论:0.2%罗哌卡因联合2ug/kg右美咪定用于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也改善了短期睡眠质量,延长了主观睡眠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发应的发生,为胸外科术后镇痛提供参考。

史会建[5](2019)在《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在世界的发病有地域性特点,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手术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手术通过胸、腹切口或联合进行的,是一个复杂的切除和重建手术,对整个手术团队的配合要求很高,对患者机体的术后生理干扰很大。尽管现在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与其他非心脏手术相比,食管癌手术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近十年来,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得到了最广泛的发展,在普通外科疾病、特别是结直肠手术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ERAS理念在胸科手术中早有应用,大多数文献报道主要集中于肺部手术;由于食管癌手术的复杂性和极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食管癌发病率在各个地区分布极为不平衡,因此关于食管癌的ERAS应用研究文献很少。目前在该领域关于食管手术中ERAS应用的经验有限,采用的快速康复措施不尽相同,仍存在争议。麻醉方法及技术是在快速康复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多模式镇痛是快速康复的限速因素。预防性镇痛是多模式镇痛有效的一部分,食管癌手术ERAS研究中,硬膜外麻醉被认为是围术期镇痛的黄金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硬膜外麻醉本身的局限性及微创食管癌手术的普及和推广,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普及应用。因此进一步寻求有效、安全、操作简单的区域阻滞方法是当今食管癌手术多模式镇痛研究的热点。ERAS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探索寻求最佳模式是当前研究的方向。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患者应用围术期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实施后的术后康复效果并进一步探索新的措施的临床应用,探讨适合于食管癌手术的合理的ERAS方案。第一部分 一项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目的:评估食管癌手术患者应用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后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食管外科组2014年6月至2017年9月择期实施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的患者接受了围术期多模式快速康复治疗,设为快速康复组(ERAS组);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实施食管癌切除术患者行传统治疗,设为传统管理组(T组)。两组患者均来自该同一食管外科组,麻醉医师和外科医生、护士在内的医护人员均无人员变动。通过联众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和Docare手术麻醉系统回顾性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相关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麻醉后复苏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情况等信息;将两者上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单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影响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快速康复组(ERAS组)155例、传统管理组(T组)163例纳入统计分析。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性别构成比、吸烟史、术前合并疾病、Hgb、白蛋白及ASA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2.手术情况和传统管理组相比,快速康复组更多的采用了胸腔镜的手术方式(34/155,21.9%)。3.术后苏醒情况ERAS组术后拔管时间(min)(36.4±5.2)明显短于T组(45.0±4.9)(尸<0.001)。拔管后 PACU 复苏时间 T组长于 ERAS 组(99.85±12.4 比 87.14±11.26),差异显着(P<0.001)。ERAS组有16例发生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3%,明显少于T组46例28.2%,(P<001)。寒颤发生率ERAS组(9.7%)明显少于T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肺炎的发生率最高(ERAS组,18.1%;T组为,23.9%,P=0.200);肺不张(7.7%比 14.7%,P=0.170)、呼吸窘迫((2.6%比 1.8%,P=0.946)及气胸(1.3%比1.8%,P=0.692)等的发生率均无差异,但肺部总并发症发生率 ERAS 组(29.7%,46/155)明显低于 T 组(42.3%,69/163)(P=0.0 1 9),差异有显着性。心脏相关并发症ERAS组14.2%,T组12.3%,两组间差别无显着性(P=0.613),其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例(5.8%),4例(2.5%),P=0.131,两组差异无显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3例(8.4%),16例(9.8%),P=0.658。两组术后谵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传统管理组有1例发生了肺栓塞,一例其发生了右头静脉血栓,ERAS组无静脉血栓发生。5.术后康复情况传统管理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3天)明显长于ERAS组中位数(12天),P<0.05。6.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组(OR=1.739;95%CI=1.094,2.766;P=0.019)、年龄(OR=1.028;95%CI=1.000,1.056;P=0.046)、抽烟史(OR=6.122;95%CI=3.704,10.117;P<0.001)、术前并存肺部疾病(OR=5.897;95%CI=3.447,10.086;P<0.001)、糖尿病(OR=3.119;95%CI=1.365,7.128;尸=0.007)、术前白蛋白(OR=1.015;95%CI=1.001,1.030;P=0.036)是影响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RAS组与较少的肺部并发症(OR=1.991;95%CI=1.147、3.459;P=0.014)相关;抽烟史(OR=6.561;95%CI=3.761、11.447;P<0.001)和术前并存肺部疾病(OR=6.259;95%CI=3.430、11.423;P<0.001)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7.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分组(OR=1.787;95%CI=1.146、2.788;P=0.010)、年龄(OR=1.027;95%CI=1.001、1.053;P=0.045)、术前并存肺部疾病(OR=1.667;95%CI=1.008、2.758;P=0.046)、冠心病(OR=1.906;95%CI = 1.007、3.608;P=0.047)、手术方式(OR=4.922;95%CI=2.219、10.921;P<<0.001)是影响术后住院天数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RAS 组与较短的术后住院天数(OR=1.627;95%CI=1.006、2.632;P=0.047)相关;术前并存肺部疾病(OR=1.587;95%CI=0.931、2.707;P=0.090)、冠心病(OR=2.151;95%CI=1.105、4.1489;尸<0.001)、手术方式(OR=5.308;95%CI=2.352、11.976;P<0.001)是术后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学科联合实施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改善麻醉苏醒期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抽烟史和术前并存肺部疾病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并存肺部疾病、冠心病、手术方式与较长的术后住院天数相关。第二部分术前应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目的:评估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术前应用竖脊肌平面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和近期康复效果。方法:择期实行经胸部单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ASA I~Ⅲ级的患者90例,根据是否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随机分配到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B)和对照组(Control,CON)。ESPB组共40例完成试验;CON组43例完成试验。ESPB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前T5横突水平行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单纯全麻。记录拔管清醒后(Oh)、出PACU时(1h)、术后4h、8h、12h、24h、36h、48h的静息痛与咳嗽痛NRS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1h、24、48h的累积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拔管时间,PACU复苏时间、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术前术后IL-6、TNF-α的水平变化;肺部并发症、心脏并发症及术后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术后康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受教育程度、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麻醉时间无差别,P>0.05。2.与对照组相比,ESPB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1);ESP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01);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3.术后0h-24h,ESPB组的静息痛和咳嗽痛NR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静息痛和咳嗽痛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逐渐下降,两组间术后24-48h各时点的静息痛和咳嗽痛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h内、1-24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及术后舒芬太尼累积总用量,ESPB组显着低于CON组(P<0.001)。两组术后24-48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260)。5.组内比较,与术前(T0)相比,两组患者IL-6、TNF-α浓度T1、T2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T1和T2时间点血清IL-6、TNF-α浓度ESPB组患者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6.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的术后住院中位数时间均为12天(P=0.098),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经胸部单切口食管癌手术术前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可以加快术后患者苏醒,减轻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中及复苏期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竖脊肌平面阻滞可以安全的用于食管癌切除术。

高之心[6](2019)在《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背景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其死亡率位列癌症第四位。近年来,肺癌发生率和检出率也显着上升。尽管,胸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能够减小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但其术后疼痛仍有待于解决。手术后镇痛不足,导致有41%的患者术后经历着中到重度的疼痛。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有定位准确,镇痛效果明确,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被推荐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与镇痛。因此,本研究就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为临床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拟探讨:1)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观察其联合不同佐剂是否能延长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的作用时间,更好的为胸科患者手术后提供有效,长时程的急性镇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快快速康复;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佐剂的作用效果,找出最佳的佐剂及其最佳剂量。2)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管理,观察其围术期能否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从而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改善术后早期疼痛、躁动及术后认知功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方法1)选择择期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LS)患者96例,年龄20-65岁,男女不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5.1~26.2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根据全麻诱导前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注射药物定义:R组:0.5%罗哌卡因30ml;RS组:0.5%罗哌卡因+10mg地塞米松30ml;RM组:0.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30ml,每组3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基本情况。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患者术后主要指标:术后72小时内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情况;次要指标包括:a)不同时间点(术后苏醒时,术后2h、4h、6h、8h、12h、24h、48h、72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变化;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c)病人首次使用PCA追加镇痛的时间;d)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术后补救性镇痛情况;e)术后住院时间。2)选择择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TLE)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52~72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5.1~26.2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USG-TPVB组(P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24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P组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USG-TPVB)。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基本情况;记录术中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药物用量;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苏醒时、出PACU时及术后1、2、3、5天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记录术前1天与术后7天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的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7天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结果1)各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以及各组间术中相关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包括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用量;与R组相比,RM组术后清醒时,术后2h、4h、12h及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下降;与R组和RS组相比,RM组感觉阻滞时间和首次按压PCA时间明显延长。与R组和RS组相比,RM组总的PCA使用次数、补救镇痛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但是三组间的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术中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与G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5);两组麻黄碱、尼卡地平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和术后情况:与G组比较,P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ACU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5);两组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状态下不同时点VAS评分:与G组比较,P组苏醒时、出PACU时和术后1,2,3,5 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3 d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MMSE评分及POCD:与术前1 d比较,术后7 d G组MMSE评分降低(P<0.05)。术后7 d P组有POCD 2例(8.3%),G组有6例(25.0%),但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右旋美托咪定(1ug/kg)作为佐剂联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能够显着延长感觉阻滞时间,提供更有效,更长久的术后急性疼痛控制,减少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同时能减少接受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然而,地塞米松(10mg)联合罗哌卡因对竖脊肌平面阻滞的感觉阻滞时间和术后镇痛均无明显影响。2)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USG-TPVB)可减少围术期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躁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何远航[7](2019)在《胃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是我国长期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胃癌根治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与之而来的术后并发症仍然影响在患者的健康。胸腔积液为胃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目前关于胃癌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相关研究仍较少。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胸腔积液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胸腔积液与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行单因素分析,对相关临床指标如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切除范围等行单因素分析,取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胸腔积液的发生与胃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延长显着相关(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切除范围、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胸腔积液无关(P>0.05);是否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失血量与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相关(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h、腹腔镜手术及术后血清白蛋白>30g/L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术后胸腔积液是常见的,在术后4-7天高发,且全胃切除术的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风险可能较大。行腹腔镜手术以及术后维持良好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有效降低胸腔积液的发生率;针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时处理以减少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

韩晓雨[8](2019)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持续硬膜外麻醉能有效抑制手术创伤性刺激和机体炎症反应,还可降低术后疼痛并减少静注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本研究探讨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神经系统的影响。试验方法:连续纳入符合条件的、拟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研发的癌症患者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进行评估(主要结果)。生活质量的调查时间点为:手术前、术后第七天和第三个月。并且在术前和术后第七天对患者评估蒙特利尔认知功能(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ent,MoCA)和血清S1000β水平(次要结果)。结果:与术中单纯全麻组患者相比,术中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总体表现较好,反映在社会、情感和总健康状况方面;并且恶心、便秘、睡眠障碍、吞咽困难、反流、疼痛和咳嗽困难的症状程度平均较轻;此外术后第7天外周血中S100 β含量也较低(1199.8±90.9pg/ml vs 1341.2±54.2pg/ml,P<0.001)。两组之间的术后第七天MoCA量表评分没有显着差异。结论:与术中单纯全麻组患者相比,术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提高老年患者食管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可能减少神经系统损伤。

曾伟[9](2018)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是小儿腹股沟斜痛、鞘膜积液的常用手术方式,具有安全、暴露充分、手术时间短、可以发现隐性疝和容易掌握等优势,其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然而,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经常出现躁动,成为了此类小儿手术麻醉的重要挑战。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和抗焦虑作用,常用于全身麻醉和区域麻醉的辅助用药,对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及预防术后躁动有一定效果。但高剂量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低剂量产生的不确切的临床效果常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发生。同时,研究表明不同剂量Dex对稳定小儿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手术应激以及改善苏醒质量的效果不同。且国内外对Dex应用于小儿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的适宜剂量尚未报道。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在麻醉诱导前分别单次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Dex,旨在探讨Dex降低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患儿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提高患儿苏醒质量的适宜剂量。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与分组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小儿外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的患儿150例,年龄4~8岁,ASA I~II级,性别、身高不限。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五组(A(0.4μg/kg),B(0.6μg/kg),C(0.8μg/kg),D(1.0μg/kg),E 组(给与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组30例。患儿入选标准:术前心功能Ⅰ-Ⅱ级,EF>55%;肝、肺、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体重大于30 kg;(2)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病;(3)智力发育障碍;(4)卤族吸入麻醉药过敏史;(5)凝血功能异常;(6)全身系统性疾病。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禁饮2h、禁食4~6h,五组患儿均不使用术前药物。患儿病房已开放上肢静脉通道,丙泊酚1.0~2.0 mg/kg缓慢静脉注射,维持患儿镇静睡眠状态。同时连接静脉输复方氯化钠液体,液速控制为8 mL/(kg·h)。连接多功能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麻醉诱导:芬太尼2 μg/kg、丙泊酚1.5~2.5 mg/kg、顺阿曲库铵0.05 mg/kg。辅助呼吸3 min后行气管内插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调节呼吸参数。采用压力控制通气(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PCV)模式。参数设定:根据潮气量设定吸气压力,使潮气量达到1mL/kg~12mL/kg,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 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值设定呼吸频率(18~26次/分),维持PETC02在35~45mmHg范围内,吸呼比I:E=1:2,呼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为0 cmH2O,新鲜氧气流量为 1~1.5 L/min,吸入氧浓度(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FiO2)50%~60%。麻醉维持:吸入浓度为2%~3%的七氟醚,瑞芬太尼0.2~0.3μg/kg.min,Narcotrend保持在D1~D2水平。手术结束前8 min关七氟醚、缝完皮肤时停瑞芬太尼。当患儿心率低于80次/分时,给予静脉注射阿托品0.2 mg/次。五组患儿均在手术间拔除气管导管后送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继续观察。3右美托咪定给药方式及剂量Dex(0.1 mg/1mL)与0.9%氯化钠混合,配成混合液(Dex稀释浓度为≤4μg/mL)。A、B、C、D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单次给予患儿静脉恒速注射0.4、0.6、0.8、1.0 μg/kg的Dex,但总容量均为10 mL。而E组则在相同的时间点(麻醉诱导前)静脉恒速注射同等容量(10 mL)的生理盐水。五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恒速注射时间均为15 min。4血液标本处理及检测分别在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2)和离开PACU(T3)3个时间点抽取所有患儿静脉血,每次2 mL。1h内送检验科,3000转/分,离心5分钟,2h内上机完成测试。化学发光法检测肾上腺素、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的血浆浓度水平,已糖激酶法检测血糖血浆浓度水平。5观测指标5.1主要指标5.1.1应激参数分别在入室时(T0)、手术结束时(T2)和离开PACU(T3)3个时间点抽取所有患儿静脉血,检测并记录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血糖和皮质醇的血浆浓度水平。5.1.2躁动评分记录患儿进入PACU后5、10、15、20、25、30 min的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 法):1 分,平静睡眠;2 分,清醒、平静;3 分,易怒、易激惹、哭喊;4分,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哭喊;5分,为无法安静、谵妄。5.2次要指标5.2.1 一般情况记录五组患儿的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性别比例、年龄、身高和体重。5.2.2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五组患儿在入室时(TO)、手术开始时(T1)和手术结束时(T2)3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5.2.3拔管时间记录五组患儿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手术结束时至气管导管拔除)。5.2.4苏醒期不良反应记录五组患儿入麻醉复苏室(PACU)苏醒期躁动、需芬太尼1 μg/kg补救、恶心、呕吐、寒颤等发生率情况。当患儿脸谱疼痛评分(FPS-R)6分时,进行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镇痛补救治疗。5.2.5镇痛评分和镇静评分记录患儿术后1h(T4)、2h(T5)和3h(T6)的镇痛评分(修正脸谱疼痛评分量表,Revised Faces Pain Scale,FPS-R法)和镇静评分(Ramsay镇静量表,Ramsay Sedation Scale,RSS 法)。镇痛评分(FPS-R):0 分,无痛;2 分,有点痛;4分,疼痛轻微;6分,疼痛明显;8分,疼痛严重;10分,疼痛剧烈。镇静评分(RSS):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有反应;4分,浅睡眠状态但可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无反应。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数据资料的统计用SPSS19.0(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19.0)软件包完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主要研究结果1.1五组患儿各时间点围术期应激指标变化比较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B、C、D三组在T2和T3两个时间点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血浆浓度水平较E组出现明显下降(P<0.05)。C、D两组在T2时间点血糖较E组有明显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C组和D组在T2和T3两个时间点的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血糖血浆浓度水平较TO无明显变化(P>0.05),而皮质醇血浆浓度水平在T2时间点却出现了明显上升(P<0.05),其余组在这两个时间点的应激指标较T0时间点血浆浓度变化表现不一。1.2五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SAS躁动评分比较相同时间点不同剂量组与E组相比,A、B、C、D四组在进入PACU后5~2511 min的SAS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E组(P<0.05)。2次要研究结果2.1五组患儿一般资料的比较五组患儿在输液量、出血量、手术时间、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体重指数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五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B、C、D三组在T1和T2两个时间点的MAP和HR较E组出现明显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C组和D组在在T1和T2两个时间点的MAP和HR较T0出现显着下降(P<0.05),而E组在T1和T2两个时间点的MAP和HR较TO有明显上升(P<0.05)。2.3五组患儿拔管时间比较A、B、C、D、E 五组患儿拔管时间分别为(7±1.5)min、(8±2.1)min、(7±1.8)min、(20±3.2)min和(6±1.7)min,D组患儿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其余各组(P<0.05)。2.4五组患儿苏醒期不良反应比较与E组相比,A、B、C、D组在患儿入PACU后躁动、需芬太尼1μg/kg补救、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Dex组间比较:与C组比较,A、B组患儿躁动、需芬太尼1μg/kg补救、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2.5五组患儿(回病房)术后各时间点镇痛评分(FPS-R)和镇静评分(RSS)比较与E组相比,B、C、D三组在T4、T5和T6三个时间点的镇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相同组间比较,A组和E组在T4时间点的镇痛评分均高于其余两个时间点(P<0.05)。与E组相比,B、C、D三组在T4、T5和T6三个时间点的镇静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1)Dex(0.8μg/kg、1.0μg/kg)能明显降低本手术患儿的应激反应,使患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能减少患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寒颤的发生率及减少芬太尼1μg/kg补救率,具有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效果。然而,Dex剂量1.0μg/kg时,患儿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明显延长。(2)小儿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术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给予Dex的适宜剂量为0.8 μg/kg。

解志强[10](2018)在《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及对外周血P物质、组胺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评价镇痛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外周血中P物质和组胺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均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分为A组、B组和C组,观察组为纳布啡组(A组),对照组分别为地佐辛组(B组)和吗啡组(C组),每组40例。全部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泵。PCIA泵配方:A组纳布啡1.0mg/kg加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地佐辛1.0mg/kg加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C组吗啡1.0mg/kg加托烷司琼5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手术结束前5分钟各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镇痛泵液5ml作为初始剂量,随即连接镇痛泵。PCIA泵为持续自控型,容量共100ml;给予输注速度设定为2ml/h;每次按压剂量设定为0.5ml;锁定时间为15分钟。术后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无法缓解时,嘱患者按压镇痛泵或给予芬太尼50μg静注,并做好记录。在研究过程中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需要记录,并详细记录麻醉前和术后即刻、6 h、12 h、24 h、48 h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以及手术持续时间;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来评价术后各个时间点(术后即刻、6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情况;记录麻醉前、术后12h、24h、48h外周血P物质和组胺浓度变化情况;记录手术后48h之内患者不能耐受疼痛时按压PCIA泵的次数以及需要补救镇痛的例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1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手术完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HR、MAP、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的VAS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2h、24h、48h外周血P物质和组胺物质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B组、C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12h、24h、48h外周血P物质、组胺物质浓度明显降低(P<0.05)。4与A组比较,B组和C组48h内PCIA泵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增多(P<0.05)。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头晕、嗜睡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增多明显(P<0.05)。6与C组比较,A组与B组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7三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1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PCIA循环功能稳定,呼吸抑制轻,能更好缓缓疼痛,效果满意。2纳布啡能抑制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P物质和组胺物质的释放。3纳布啡能够安全高效的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术后镇痛。

二、镇静剂、镇痛剂对上腹部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镇静剂、镇痛剂对上腹部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疼痛
        2.1.1 疼痛生理
        2.1.2 围术期疼痛管理
    2.2 阿片药物
        2.2.1 阿片概述
        2.2.2 阿片药物药理学
        2.2.3 阿片药物副作用
        2.2.4 阿片药物之羟考酮与舒芬太尼
    2.3 胸外科手术
        2.3.1 胸外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2.3.2 胸外科围术期疼痛管理
    2.4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1.2 研究对象的分组
    3.2 试验耗材
        3.2.1 试验药物
        3.2.2 试验用术后镇痛泵
    3.3 麻醉方案
        3.3.1 术前准备
        3.3.2 麻醉前监护
        3.3.3 麻醉诱导
        3.3.4 麻醉维持
        3.3.5 术后苏醒
        3.3.6 镇痛泵设置
    3.4 观察指标
        3.4.1 基线资料
        3.4.2 术后评价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基线资料
        4.1.1 人口学资料
        4.1.2 ASA分级及手术资料
    4.2 术后镇静评分
    4.3 术后镇痛评分
    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4.5 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
    4.6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第5章 讨论
    5.1 实验设计具体参数来源
    5.2 镇静镇痛评分
    5.3 不良反应及预后
    5.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减容术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肥胖病人减肥手术的围术期镇痛
    参考文献

(3)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创新点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以右美托咪定为佐剂的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主要设备与药品
    3.实验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术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5)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一项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术后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术前应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食管癌患者术后镇痛及康复的影响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闽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6)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关键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引言
        1.1 胸科手术及术后疼痛
        1.2 胸科手术后疼痛管理
        1.3 外周神经阻滞在胸科手术中的运用
    2 科学假设
    参考文献
研究一 右美托咪定与地塞米松作为不同佐剂联合罗哌卡因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效果的比较: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1 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2.1 医学伦理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器材与药品
        2.4 研究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试验流程
        4.2 竖脊肌平面阻滞超声图像
        4.3 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统计结果
    5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6 参考文献
研究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
    1.背景
    2 资料和方法
        2.1 医学伦理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器材与药品
        2.4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7)胃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部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对象
    2.3 实验方法
    2.4 数据收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结果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中信息统计比较
    3.3 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的比较结果
    3.4 两组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问卷调查结果
    3.5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测量结果
    3.6 外周血S100β检测结果
    3.7 术后部分随访信息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与分组
    2 麻醉所需药品、液体、器械
    3 研究方法
    4 观测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主要研究结果
    3.2 次要研究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腹腔镜小儿内环口缝扎术的优点及麻醉方式的选择
    4.2 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患儿应激反应
    4.3 不同剂量Dex对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应激指标的影响
    4.4 不同剂量Dex对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患儿躁动评分(SAS)及躁动发生率影响
    4.5 不同剂量Dex对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患儿镇静和镇痛作用的影响
    4.6 不同剂量Dex对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拔管时间的影响
    4.7 Dex应用于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的最优剂量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部分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及对外周血P物质、组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主要设备和药品
        1.1.3 研究方法
    1.2 结果
        1.2.1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和手术时间比较
        1.2.2 三组患者生命体征比较
        1.2.3 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1.2.4 三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情况比较
        1.2.5 三组患者PCIA泵有用的按压次数、需要补救镇痛例数
        1.2.6 三组患者P物质和组胺水平比较
        1.2.7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1.3 讨论
        1.3.1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必要性
        1.3.2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和药物选择
        1.3.3 纳布啡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评价
        1.3.4 纳布啡的不良反应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
    2.2 疼痛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2.3 术后镇痛的方法
    2.4 术后常用镇痛药物
        2.4.1 阿片类药
        2.4.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2.5 纳布啡
        2.5.1 纳布啡的作用机制
        2.5.2 纳布啡的药代动力学
        2.5.3 纳布啡的药理作用
        2.5.4 纳布啡的应用
        2.5.5 纳布啡的不良反应
    2.6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镇静剂、镇痛剂对上腹部手术中肺通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D]. 张璟. 吉林大学, 2021(01)
  • [2]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胃减容术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D]. 储昭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D]. 郑鸿翔.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以右美托咪定为佐剂的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D]. 张汝梦.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多模式快速康复方案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 史会建. 山东大学, 2019(02)
  • [6]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旁神经阻滞在胸科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管理中的应用[D]. 高之心.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7]胃癌根治术后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分析[D]. 何远航. 郑州大学, 2019(07)
  • [8]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影响[D]. 韩晓雨. 安徽医科大学, 2019(12)
  • [9]右美托咪定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中的应用[D]. 曾伟.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10]纳布啡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及对外周血P物质、组胺的影响[D]. 解志强.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上腹部手术中镇静镇痛药对肺通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