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修辞格轻描淡写

浅谈英语修辞格轻描淡写

一、英语辞格understatement(含蓄陈述)浅谈(论文文献综述)

何敏惠[1](2021)在《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频繁应用于日常谈话或不同文体的写作中已成为不争事实。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产生寓意深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等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英语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准确领会各种言外之意,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提高妥帖运用各种修辞手段的能力。

赵想[2](2020)在《自传文本的文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最短的归家之路:一位市长的挑战与美国未来的典范》(第1至2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本篇翻译报告选取的文本是美国政治家所作的自传,题为《最短的归家之路:一位市长的挑战与美国未来的典范》,属于表情型文本,文学性鲜明。该文本的文学性主要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是在句式上有大量圆周句与省略句,圆周句可以设置悬念,省略句使行文简洁;二是在修辞上有低调陈述、拟人、暗喻使行文生动形象。通过对圆周句与省略句的翻译再现文学语言的自指性;通过对低调陈述、拟人、暗喻修辞的翻译再现文学语言的曲指性。圆周句的翻译要突出作者想强调部分,巧用中文标点符号;省略句的翻译要填补“空缺”。低调陈述的翻译引申译;拟人的翻译直译与意译结合;暗喻的翻译要对等翻译与转换翻译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活动让译者对文学翻译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对文学性的了解。译者希望,本实践报告中对文学性在翻译中再现的分析对同类翻译实践活动有借鉴意义。

倪璐璐[3](2017)在《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以梳理翻译实践中“换译”相关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起点,以换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切入点,以俄汉双向语料对比为参照点,归纳并解析翻译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换译具体类型,以语料库和翻译实例为支撑点,运用多学科理论阐释换译理据。换译方法随翻译实践产生而产生,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整理“换译”相关文献,梳理“换译”称名流变,发现其应用领域广泛。对换译现象认识的不足必将影响翻译学科的发展,因而本文通过归纳换译现象,意欲探究换译本质,统计换译类型,以期模拟换译运行机制,阐释换译原因,以便系统性地研究换译。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换译研究概述,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概述俄苏及欧美一些学者对“换译”的研究情况,简述国内研究进展,肯定换译的地位和价值。随后从换译术语流变、类型理据和多学科等视角对换译研究进行简评,指出换译研究不足之处,预测换译发展趋势。第二章从换译称名流变得出“换译”这一术语,相较于其他术语更具科学性。紧接着从换译的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界定换译概念,加深对换译本质的理解。第三章解析换译类型,从形态入手将换译分为有形换译和无形换译,即从可视到现象、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流程,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论证。第四章为换译机制假说,借鉴思维认知科学成果及方法,尝试模拟换译运行过程和方式。第五章阐释换译理据,说明换译的语言学、思维学、文化学、哲学、美学等学科理据。本文尝试建立“现象-概念-类型-机制-理据”要素齐全、相对客观、自成体系的换译研究。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吸收历史上翻译家翻译方法的精华,明确了换译由翻译技巧上升为翻译方法是学科完善的标志,深化了对全译的理解,更促进了对翻译本质的认识。换译处于全译七法范畴中心,遵循全译求化机制,利于全译方法论的建设,直接补充应用翻译理论,间接促进翻译理论的完善。

辛琳[4](2014)在《基于顺应理论的《爱药》中低调陈述语研究》文中认为“低调陈述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1999年,维索伦尔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中提出的“顺应论”,也为语用策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虽然无数研究者和学者致力于“低调陈述语”和“顺应论”的研究,但少有学者运用“顺应论”对印第安小说《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进行研究。本研究运用顺应论对《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是:1)在词汇、语法、语境层面,《爱药》中有哪些低调陈述语?2)根据交际目标,《爱药》中有哪些低调陈述语?3)《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是如何实现顺应的?4)《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达到了哪些语用效果?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作者对《爱药》进行多次研读后,将其中的“低调陈述语”选取后制成文本,并根据鞠红对低调陈述的研究,首先将所有“低调陈述语”按照词汇、语法、语境三个层面进行分类,然后再将其根据关系目标和手段目标进行分类。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词汇、语法和语境三个层面上,《爱药》中共有64例“低调陈述语”。其中,词汇层面上有20例“低调陈述语”,由代词、弱化动词、弱化副词或副词词组和上义词构成。语法层面上有39例“低调陈述语”,由情态动词过去式、否定、双重否定、比较级、虚拟语气、隐喻和修辞性问句构成。语境层面上有5例“低调陈述语”,由句中的语义冲突和其与语境的语义冲突构成。《爱药》中的64例“低调陈述语”可分为两类,一类受关系目标驱使,另一类受手段目标驱使。其中,关系目标中,17例属于“利我的低调陈述语”,38例属于“利他的低调陈述语”。手段目标中,9例属于“说服性的低调陈述语”,而“非自由话题的低调陈述语”在《爱药》中没有出现。第二,根据顺应论,《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从四个方面实现顺应:语境因素的顺应、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顺应的动态过程和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等。就语境因素的顺应而言,《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用于顺应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主要包括: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话语发出者和话语解释者。除了顺应交际语境外,“低调陈述语”还用于顺应语言语境。就语言结构选择的顺应而言,《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可能的层面都会被使用。就顺应的动态过程来说,说话者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低调陈述语”,甚至一些说话者利用低调陈述语创设新语境。就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来说,《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很多都是说话者在交流中无意识自觉使用的,一些说话者甚至积极使用低调陈述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第三,《爱药》中的“低调陈述语”所达到的语用效果包括:最小化面子威胁、掩盖负面消息、维持友好关系、强调信息等。说话者使用“低调陈述语”保全自己的面子,有时也为保全听话者或第三者的面子,以便交流能够更加顺畅进行。比如,听话者可能难以接受一些坏消息,在传递这些坏消息时,说话者为了照顾听话者的感受,就会采用“低调陈述语”以减少对方的不愉悦或尴尬。同时,说话者使用“低调陈述语”也是为了维持双方友好的关系。当需要强调一些信息时,说话者使用“低调陈述语”来达到目的,使交流更加顺畅。本研究的结论带来以下启示:首先,可以根据“顺应论”对其他语言现象进行研究,同时,也可以使用其他语用学理论对“低调陈述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对从语用学角度进行文学作品赏析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交流能力和维持人际关系。

鞠红[5](2013)在《英语低调陈述原型效应》文中研究表明在追溯以往学者运用西方各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低调陈述修辞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原型范畴理论对低调陈述现象的存在进行解释,认为低调陈述既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又是认识世界或范畴化的结果。从内涵及定义结构来看,不能以一套必要充分条件定义低调陈述这个概念范畴;从外延及指称结构来看,低调陈述与其他相邻范畴如反语、委婉语的界限并非完全明晰。因此,低调陈述显示出原型效应。以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为切入点,揭示原型理论在英语低调陈述修辞的认知理解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徐妙珍(Phanida Chaophanitcharoen)[6](2013)在《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在泰国汉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汉语成了泰国学生选修外语时的第一种选择,比选择英语的更多。泰国教育部决定将汉语列为第一外语,使汉语对泰国学习方面越来越重要了。此外,泰国高校开展汉语教学也很普遍。同时泰国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也大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并请来许多中国教员。虽然汉语与泰语都属于汉藏语系统的语言,两者之间并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泰语的基础上学习汉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修辞格方面。从汉泰语的研究现状上看,关于两种语言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比较少,但语法、词汇、语音方面比较多,两种语言对修辞方面还不太熟悉。在教学中也发生很大困难。修辞是每个社会化的人进行言语交际时不得不考虑的。修辞并不是简单的修饰词语,但它包含了修饰词语。汉语和泰语的修辞非常丰富,在写作与会话中都经常使用,但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修辞的了解还不清楚,因为两者并有相同和相异之处,选用时会产生困难。本文的研究题目是“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汉语和泰语修辞格类型分析,从共60类汉语和泰语修辞格在定义、分类、运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分析出它们的类型,以及将两者语言修辞格类型的异同进行总结。第二部分是对比分析,将汉语与泰语修辞格共同36类进行分析,主要从形式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同中有异之处,并通过汉泰修辞格的内容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运用的意义,以及从中泰两国的民族文化、思维、社会等方面进行讨论两者内容方面运用修辞异同的原因。本文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包括研究或学习泰语的中国人,帮助他们了解汉泰语言修辞格几个方面的异同,还能帮助他们更理解中泰两国人民文化与思维方式,提高双方的交际效果。

张钧伟[7](2012)在《Litotes的归属与发展之我见》文中提出Litotes(曲言、反叙、含蓄渲染)是一种用否定对立的一端来肯定另一端的修辞手法,与meiosis(减弱陈述)并列,同属于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的一种。虽然这在学界已逐渐成为共识,但还是可以看到,在关于litotes的研究领域,学者们还是存在较大分歧,甚至有对立的观点的。关于litotes的归类就有多种方法,有归入oxymoron(矛盾修辞法),也有归入irony(反语),也有将litotes与meiosis混淆等同的;关于litotes的发展趋势,有不少学者认为litotes与meiosis将由understatement逐渐取代,三者成为等同、可互换使用的修辞格。本文对上述的归类方法和研究趋势提出质疑,并从litotes的内在定义和本质着手,通过与其他易混辞格的比较和分析,认为可以从不同角度把litotes同时归入Understatement与Irony,但绝无被其他任何辞格替代之势。

张彧凤,王智音[8](2011)在《英汉低调陈述修辞功能的语用对比研究》文中认为低调陈述作为一种语用修辞,具有多种修辞功能。本文归纳了常见的六种,即:强调性、含蓄性、委婉性、幽默性、讽刺性和礼貌性。本研究基于语用学的多种理论,对英汉低调陈述的修辞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修辞功能方面,如强调性、含蓄性和委婉性,英汉低调陈述同样具有表现力;但相比之下,英语侧重低调陈述的幽默性和讽刺性,而汉语则侧重礼貌性。

樊青[9](2009)在《英语降格陈述与汉语婉言之对比及其翻译》文中认为英语辞格降格陈述(understatement)是与夸张相对的一种修辞手段,具有以轻描淡写、含蓄内敛、委婉温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达到强调或加强表达力的修辞效果。降格陈述一般可分为三类:反叙法,弱叙法和迂回法。汉语修辞格婉言与降格陈述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对汉译降格陈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尹欣宇[10](2009)在《《阿卡迪亚人》中低调陈述的语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顺应论、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对加拿大作家Robert E. Wall的小说《阿卡迪亚人》中低调陈述的表现手段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本文将顺应论、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应用到语料分析中,试图找到说话者选择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来顺应交际语境的方法及原因。此外,在以前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归纳出了低调陈述的语用功能:礼貌功能,自我保护功能和模糊功能。本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论文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低调陈述,从而提高交际能力、改善双方关系。本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对于语言现象的分析中去,从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此外,本文的分析有助于从语用学角度欣赏文学作品,进而促进语言学与文学的交叉研究。

二、英语辞格understatement(含蓄陈述)浅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辞格understatement(含蓄陈述)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概述
二、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用法
    (一)委婉语(Euphemism)
        1. 夸张性委婉语。
        2. 缩小性委婉语。
    (二)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
        1. 曲言法。
        2. 间接肯定法。
    (三)迂回说法(Periphrasis or Circumlocution)
    (四)反语(Irony)
        1. 词义式反语。
        2. 情景式反语。
    (五)双关语(Pun)
        1. 同形同音异义词。
        2. 同音异形异义词。
    (六)典故(Allusion)
三、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的作用
    (一)使语言表达更雅致、更风趣
    (二)使语言表达更精炼、更形象
    (三)语言表达更温婉、更含蓄

(2)自传文本的文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最短的归家之路:一位市长的挑战与美国未来的典范》(第1至2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文本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翻译过程的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文本的选取
        2.1.2 翻译辅助工具的准备
        2.1.3 翻译理论和策略准备
    2.2 翻译计划
    2.3 翻译过程
    2.4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文学语言自指性的再现
        3.1.1 圆周句的翻译
        3.1.2 省略句的翻译
    3.2 文学语言曲指性的再现
        3.2.1 低调陈述的翻译
        3.2.2 拟人的翻译
        3.2.3 暗喻的翻译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总结
    4.2 译者的不足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人名地名表
致谢

(3)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Аннотация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重点与创新
第一章 换译研究述评
    第一节 换译研究综述
        一、国外换译研究概述
        二、国内换译研究简述
    第二节 换译研究简评
        一、换译视角研究简评
        二、换译研究不足之处
        三、换译研究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换译概念界定
    第一节 换译称名流变
        一、换译称名梳理
        二、换译称名溯源
        三、换译称名术语化
    第二节 换译内涵
        一、换译的特点
        二、换译的本质
        三、换译的定义
    第三节 换译外延
        一、换译的类型
        二、换译的目的
        三、换译的原则
        四、换译的领域
        五、换译的地位
        六、换译的联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换译类型解析
    第一节 有形换译
        一、单位换译
        二、标点换译
        三、形象换译
    第二节 无形换译
        一、词类换译
        二、语气换译
        三、语态换译
        四、视角换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换译机制假说
    第一节 显性换译机制
        一、概念替代机制
        二、意象替代机制
    第二节 隐性换译机制
        一、(语义→语形)+语用思维假说
        二、语用→语义→语形思维假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换译理据阐释
    第一节 换译的语言学理据
        一、换译的语形理据
        二、换译的语义理据
        三、换译的语用理据
    第二节 换译之思维学理据
        一、双语思维同一性理据
        二、双语思维矛盾性理据
    第三节 换译的文化学理据
        一、换译的文化同质性理据
        二、换译的文化异质性理据
    第四节 换译的其他理据
        一、换译之哲学理据
        二、换译之美学理据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基于顺应理论的《爱药》中低调陈述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Overview of the study
    1.2 Need for the study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4 Structure of the study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Key terms and basic concepts
        2.1.1 Understatement
        2.1.1.1 Definition
        2.1.1.2 Classification
        2.1.2 Adaption theory
        2.1.2.1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2.1.2.2 Choice-making
        2.1.3 Louise Erdrich and Love Medicine
        2.1.3.1 Louise Erdrich
        2.1.3.2 Love Medicine
    2.2 Theoretical foundations-adaption theory
        2.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2.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2.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2.2.4 Salience of adaptability
    2.3 Review of some previous studies abroad and at home
        2.3.1 Previous studies of understatement
        2.3.2 Previous studies of adaption theo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Description of the materials-Love Medicine
    3.3 Data preparation
    3.4 Data analysis
        3.4.1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at three devices
        3.4.2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goal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4.1.1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at three devices
        4.1.1.1 Lexical devices
        4.1.1.2 Grammatical devices
        4.1.1.3 Contextual devices
        4.1.2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communication goals
        4.1.2.1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al goal
        4.1.2.2 According to the instrumental goal
    4.2 Understatement as the realization of adaptation in Love Medicine
        4.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4.2.1.1 Communicative context
        4.2.1.2 Linguistic context
        4.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4.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4.2.4 Salience of the adaption process
    4.3 Pragmatic effects of understatement in Love Medicine
        4.3.1 Minimizing face-threatening effects
        4.3.2 Masking negative information
        4.3.3 Maintaining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4.3.4 Highlighting inform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Reference
Appendix

(5)英语低调陈述原型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低调陈述修辞研究
    2.1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
    2.2 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
    2.3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
3 原型范畴化理论与低调陈述
4低调陈述范畴化认知过程分析
    4.1 低调陈述原型成员
        4.1.1 曲言法(litotes)
        4.1.2 弱陈法(meiosis)
    4.2 低调陈述的中间成员
        4.2.1 模糊限制语(hedges)
        4.2.2 虚拟语气
        4.2.3 比较级
    4.3 低调陈述的边缘成员
        4.3.1 转喻式低调陈述
        4.3.2 隐喻式低调陈述
5 结语

(6)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创新
    二、选题意义与价值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汉语修辞格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描绘类
    第三节 换借类
    第四节 引导类
    第五节 变形类
第三章 泰语修辞格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比喻类
    第三节 用词类
    第四节 谐音类
第四章 汉泰修辞格对比
    第一节 汉泰修辞格类型对比
        一、汉泰语相同的修辞格
        二、汉泰语相异的修辞格
    第二节 汉泰修辞格形式对比
        一、明喻、对比与(?)(Smile)
        二、隐喻与(?)(Metaphor)
        三、借喻与(?)(Metonymy)
        四、借代与(?)(Synecdoche)
        五、倒反与(?)(Irony)
        六、呼告与(?)(Apostrophe)
        七、夸张与(?)(Hyperbole)
        八、比拟与(?)(Personiifcation)
        九、婉转、避讳与(?)(Euphemism)
        十、反问与(?)(Iiiterrogation)
        十一、对偶与(?)(Antithesis)
        十二、层递与(?)(Climax)
        十三、象征与(?)(Symbol)
        十四、通感与(?)(Synaesthesia)
        十五、对照与(?)(Contrast)
        十六、摹状与(?)(Onomatopoeia)
        十七、反复与(?)(Pun)
        十八、讽喻与(?)(Allegory)
    第三节 汉泰修辞内容对比
        一、季节
        二、自然界与自然现象
        三、动物
        四、颜色
    第四节 汉泰修辞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整体思维
        二、具象思维
        三、宗教信仰
        四、政治与社会观念
        五、地理与气候
第五章 结语
    一、关于汉语修辞格
    二、关于泰语修辞格
    三、关于汉泰修辞格对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Litotes的归属与发展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与实例
    (一) 维基百科的定义
    (一) 英语权威词典的定义
    (三) 实例分析
二、与易混修辞格的比较
    (一) Litotes与Understatement
    (二) Litotes 与 Meiosis
        1.两者概念不同。
        2.两者表述方式不同。
    (三) Litotes 与 Oxymoron
        1.Oxymoron的定义。
        2.两者区别。
三、其他的归类方式
    (一) 归入oxymoron
    (二) 归入irony
四、发展趋势
    (一) 赞成原因
    (二) 笔者质疑
五、结 语

(8)英汉低调陈述修辞功能的语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低调陈述的修辞功能研究综述
    (一) 低调陈述的实现方式
    (二) 低调陈述的修辞功能
三、低调陈述的语用学解释概述
    (一) 会话含意理论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对低调陈述的解释
    (二) 面子理论 (The Face Theory) 对低调陈述的解释
    (三) 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对低调陈述的解释
    (四) 认知语境 (Cognitive Context) 对低调陈述的解释
四、英汉低调陈述修辞功能之语用对比分析
    (一) 英汉共同具有的修辞功能之分析
        1. 会话含意理论与强调性和含蓄性
        2. 会话含意理论与委婉性
    (二) 英汉侧重修辞功能之分析
        1. 面子理论与英语的幽默和讽刺倾向性
        2. 礼貌原则与汉语的礼貌倾向性
五、结语

(9)英语降格陈述与汉语婉言之对比及其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降格陈述的定义
降格陈述的分类
    1. 反叙法 (litotes)
    2.弱叙法 (meiosis)
    3.迂回法 (periphrasis)
汉语婉言修辞格及其分类
    1. 否定反面的间接肯定
    2. 委婉含蓄地轻描淡写
降格陈述的翻译
    1.直译
    2. 意译
    3. 增译
小结

(10)《阿卡迪亚人》中低调陈述的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Synopsis
Introduction
Chapter 1 Literature Review
    1.1 Understatement
        1.1.1 Definitions of Understatement
        1.1.2 Ju’s Classification of Understatement
        1.1.2.1 According to Relational Goal
        1.1.2.2 According to Instrumental Goal
    1.2 The Adaptation Theory
        1.2.1 Choice-making
        1.2.2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1.2.3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aptation Theory
    1.3 Related Theses and Papers on Understatement
Chapter 2 Methodology
    2.1 Data Collection
    2.2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Understatement
        2.2.1 The Maxim of Quantity and Understatement
        2.2.2 The Maxim of Quality and Understatement
        2.2.3 The Maxim of Relation and Understatement
        2.2.4 The Maxim of Manner and Understatement
    2.3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Understatement
        2.3.1 The Tact Maxim and Understatement
        2.3.2 The Generosity Maxim and Understatement
        2.3.3 Other Maxims and Understatement
Chapter 3 A Pragmatic Study of Understatement
    3.1 Representations of Understatement
        3.1.1 At the Lexical Level
        3.1.1.1 Down-toning Adverbs
        3.1.1.2 Fuzzy Phrases
        3.1.1.3 Super-ordinate Words
        3.1.1.4 Some Other Parts of Speech
        3.1.2 At the Grammatical Level
        3.1.2.1 Past Tense
        3.1.2.2 Negation
        3.1.2.3 Subjunctive Mood
        3.1.2.4 Comparison
    3.2 Pragmatic Functions of Understatement
        3.2.1 Courteous Function
        3.2.1.1 Being Reserved
        3.2.1.2 Being Cooperative
        3.2.2 Self-protection Function
        3.2.2.1 Avoiding Bearing Responsibility
        3.2.2.2 Protecting Privacy
        3.2.3 Vagueness Function
        3.2.3.1 Being Flexible
        3.2.3.2 Showing Uncertainty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英语辞格understatement(含蓄陈述)浅谈(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常用辞格间接表现手法探讨[J]. 何敏惠. 武陵学刊, 2021(04)
  • [2]自传文本的文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最短的归家之路:一位市长的挑战与美国未来的典范》(第1至2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赵想.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0(08)
  • [3]俄汉双向换译系统研究[D]. 倪璐璐. 黑龙江大学, 2017(05)
  • [4]基于顺应理论的《爱药》中低调陈述语研究[D]. 辛琳. 扬州大学, 2014(02)
  • [5]英语低调陈述原型效应[J]. 鞠红. 中国外语, 2013(04)
  • [6]现代汉泰语修辞格对比研究[D]. 徐妙珍(Phanida Chaophanitcharoen). 西南大学, 2013(10)
  • [7]Litotes的归属与发展之我见[J]. 张钧伟.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2(07)
  • [8]英汉低调陈述修辞功能的语用对比研究[J]. 张彧凤,王智音.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9]英语降格陈述与汉语婉言之对比及其翻译[J]. 樊青. 陕西教育(高教), 2009(12)
  • [10]《阿卡迪亚人》中低调陈述的语用研究[D]. 尹欣宇. 吉林大学, 2009(09)

标签:;  ;  ;  ;  ;  

浅谈英语修辞格轻描淡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