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

福州市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

一、抚州全面开展农机化综合考评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中心[1](2021)在《自治区农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韦周凡在2021年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5月20日)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1年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总结"十三五"农机化工作,深入分析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研究谋划下一阶段农机化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全力推动我区农机化发展开创"十四五"新局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4月25日至27日,

刘奕[2](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张艺蕾[3](2020)在《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作为支持和惠农的重要农业补贴政策之一,自2004年政策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04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2000多亿元资金,扶持3300多万农户购置农机具4000多万台(套)。目前,全国已有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户,约有20万个农机合作社等作业服务组织,每年作业服务面积累计超过40亿亩,全国已有300多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机具的积极性,在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强化农机化基础,带动农机工业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其中也显现了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以粤北丘陵山区的龙川县为例,分析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简要论述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实践动态,理清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指出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第二章介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相关理论,从公共财政理论、产业扶持政策理论两个方面出发,分析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必要性;第三章阐述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内容,分析政策实施成效,以及对龙川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分析;第四章结合龙川的实际和以往学者的研究,从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补贴政策具体的操作、外部环境方面等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龙川县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出相关建议;第六章结论。

刘欣[4](2019)在《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有效助推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环节的农业机械化普及。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在南北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环节发展不均衡现象日益凸显。近两年来,部分丘陵山区县(市)农机购补资金使用量呈断崖式下跌,农机“产品少、住房少、行路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这些问题都对农机管理部门和生产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推进“农机农艺相结合、机械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农机社会化服务与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作业与农田设施建设相统一”的转型升级改革,及时调整农机配套政策,着力调优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农业机械化环保、高效、舒适的新要求,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生产作业习惯等精准施策。基于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江西省2008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及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改革进程,梳理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数据,并在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由高速发展阶段正式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适时改革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结论。同时,选取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样本县——安福县、丰城市进行调研,收集整理两县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的统计年鉴、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和典型案例材料等资料,尝试分析配套扶持政策等因素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影响。通过走访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乡镇农机站开展座谈方式,收集基层当前在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机工业、精简操作流程、鼓励交流创新、加强源头管理、完善配套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引导规模经营等政策建议,为相关地区农机化政策的改革调整提供参考。

刘旭[5](2018)在《改革创新 服务发展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文中研究表明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统一思想,聚焦主业,履职尽责,改革创新,为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服务保障。刚才,张桃林副部长和李伟国司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2017年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取得的成效,进一步阐明了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下面,结合两位领导重要讲话,我讲三方面的内容。

孙佩婷[6](2017)在《东莞市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转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大局势,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求,对此,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换,是科教兴农、人才强农这一战略得以实现的有力手段。2012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至今,党和国家明确了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农业技术的迫切需求,始终将农业技术服务作为政府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东莞市曾经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广东粮食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典型城市,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对国内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明确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接着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机构设置、人才队伍、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等多方面着手,深入了解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总结了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1)为农业发展提供统一的专业化技术和市场服务;(2)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安全检测和监管;(3)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了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1)推广服务方式滞后;(2)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顺,成果转化率低;(3)农技人才缺乏,职能划分不清;(4)农技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不到位;(5)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础条件薄弱。提出了符合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与建议:(1)建立部门协调机制;(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完善人才队伍结构;(3)完善生产基地的试验功能;(4)强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服务手段。

刘敏[7](2017)在《凝心聚力 狠抓落实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文中指出一、2016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回顾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在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系统和农机维修、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紧围绕农机化中心工作,顺应改革发展形势,认真履行职能,强化支撑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姚春生[8](2016)在《履职尽责 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水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次我们在西安召开农机化质量工作研讨会,对于研究新形势下农机化质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推动农机化质量工作迈上新台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机化质量工作是我国农机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质量监督服务是农机化五大公共服务体系之一。多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坚持不懈,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促进了我国农机化质量工作的发展。一、科学总结"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

黄祥芳[9](2016)在《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资源要素约束条件下,我国农业依靠高产技术,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成功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然而,我国农业耕地利用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耕地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将导致农业生产的不可持续,甚至引发环境灾难。那么,耕地面源污染与耕地产出的相关性是怎样的?面源污染对耕地生产效率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何客观的评价耕地生产效率?面源污染视角下的耕地生产效率提升和改进的方向和路径在哪里?立足于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约束加强、耕地利用粗放及耕地面源污染加剧的现实背景,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理论与生产前沿面实证分析方法,以江西省为例,系统的考察了面源污染视角下的耕地生产效率相关问题。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阐述了本文所涉及到的耕地、耕地生产效率、耕地面源污染、耕地环境效率四个核心概念;总结了面源污染视角下耕地生产效率研究的两大主要理论,包括生产效率理论和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生产效率的作用机制;构建了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生产效率评价体系。在实证层面上,利用统计资料数据,对江西省耕地投入产出展开了详细的分析;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耕地面源污染与耕地产出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基于江西省地市数据和全国省市数据,分别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和BCC模型评价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耕地环境技术效率)和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耕地传统技术效率),对耕地环境技术效率和耕地传统技术效率进行比较,以考察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的影响,重点考察了耕地环境技术效率时空特征,并检验了江西省耕地环境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基于江西省地市数据和全国省市数据,分别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全要素生产率(耕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用ML指数表示)和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全要素生产率(耕地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用M指数表示),并对ML指数和M指数进行比较,以考察考虑面源污染因素对耕地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影响,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影响江西省耕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关键因素;基于实地调研,总结和归纳出面源污染视角下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具体四种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耕地面源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考虑面源污染因素会对耕地生产效率测算结果产生显着的影响。忽视面源污染因素的耕地生产效率评价是失真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2)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江西省耕地生产技术效率,即耕地环境技术效率仍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未来需要重视耕地产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耕地面源污染对耕地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区域差异,政府要重点监控那些受耕地面源污染影响比较严重的地区。(3)江西省耕地环境技术效率不存在δ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4)面源污染视角下的江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耕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同步驱动。(5)江西省耕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6)江西省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可持续耕作模式,以提高耕地环境效率。(7)为提高江西省耕地环境技术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耕地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利用与管理跨区域合作;完善耕地面源污染管理政策。

黄志红[10](2016)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文中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其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占全国的3.3%、8.8%和8.8%,经济总量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居第四位,赣鄂湘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地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三省的人口密集区域,分别承载了各省经济总量的60%以上,面临着经济增长与人口、环境的多重压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诉求,赣鄂湘三省要在“生态共同体”共建共享的理念下,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从过去的局部问题提升为“生态共同体”的全局问题,实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统计计量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论,总结描述了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构建了城市群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中游城市群31座城市为分析对象,通过从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效率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等四个维度分别对生态文明各主要领域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协同发展研究,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的政策建议。本文选题来自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主要从资源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的建设的重要任务、评价体系和政策措施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及实践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以下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从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展开说明,然后通过大量的文献梳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具体要求出发,以城市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生态效率、环境质量以及综合评价研究等领域对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基础。最后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论文的写作框架以及论文可能存在的主要创新点。第二章,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从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出发,结合国家和地区宏观政策,针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等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明确了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具体要求,并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包括以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等评价维度。并对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形成了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内容和维度框架和方法体系。第三章,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资源状况以及生态区分布、环境质量、地质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分析,并通过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进行梳理,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从经济社会集聚、资源承载和环境容量等三个角度,构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从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较好,该地区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金属矿产资源禀赋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湖泊面积广阔,水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大气环境质量区域差异明显。(2)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社会集聚、资源承载与环境承载力的差异显着,总体来看,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呈现下降趋势;大城市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相对较低,资源环境约束更强;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资源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优于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各个城市需从各自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劣势和短板出发,确定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提升路径。第四章,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研究。从宏观层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进行了全面的现状描述,通过分析指出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梳理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相关评价指标,并以“三生”空间理论为指导,选择城市群内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三个角度构建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进行评价,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向提供参考。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两横三纵多极”为主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基本奠定了“一圈七区七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已经形成“四屏两带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经济与人口布局失衡,区域发展不协调加剧: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城镇空间扩张加剧,城市生态功能降低等影响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状态的问题。(2)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处于动态调整中,各地区波动明显且差异显着;整体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开发格局优于武汉城市圈;各个城市需从各自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对国土空间开发方向作出调整,共同促进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第五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研究。从生态效率的内涵出发,总结了现有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经济类、资源类、环境影响类等三大类指标构建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超效率DEA模型,结合Malmquist指数,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效率进行动静态评价与分析,揭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以及动态演化规律。最后,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结果显示,整体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生态效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三省会城市生态效率最高,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增长呈正弦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促进生态效率增长的主导因素。(2)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与研发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产生积极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强度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则是负向的,城镇化率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并不显着。第六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梳理了代表性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在对其总结和启示下引入生态建设类指标,构建由环境基础、污染负荷类以及生态建设等三个维度组成的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选择熵权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展开实证研究。最后,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综合环境质量存在地区差异,环鄱阳湖城市群环境质量水平明显优于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2)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分析,认为影响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的原因主要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环保投入的不足。第七章,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与协同发展研究。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生态效率、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的评价结果为基础,加权计算得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2009-2013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得分,并以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测算结果作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及演化格局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各系统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较低的结论。通过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与协同发展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较低,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高于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2)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大部分城市,如仙桃、天门、孝感、宜昌、潜江、荆州、荆门、襄阳、鄂州、娄底、常德、株洲、湘潭、益阳、衡阳、长沙等16个城市均处于低低聚集区,武汉五年及平均状况均处于高低聚集区,说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呈现出明显的重心偏移和极化态势。岳阳、黄冈、黄石、咸宁等地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在地理空间上处于明显的过渡带。这四座城市始终处于低高聚集区,说明这些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发展的潜力巨大。(3)从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评价结果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普遍偏低。环鄱阳湖城市群与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性略高于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所有地区亟需通过城市群协同发展,充分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生态效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相协调,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性。第八章,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加强生态文明考评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包括:要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城市群生态效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改善环境质量;共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政绩考评体系。(2)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考评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考核评价立法进程,形成监督和考评体系;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统计监测体系;加大考评评价研究力度,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提供参考。第九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提炼和总结了论文所展开的相关研究结论,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未来工作提出科学导向,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有待完善的问题,并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提出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结合我国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改进了前人关于城市和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分项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形成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2.运用建立的上述分项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体系对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生态效率以及环境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此外,运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了分析。3.针对分项和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对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提出了政策建议。

二、抚州全面开展农机化综合考评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州全面开展农机化综合考评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自治区农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韦周凡在2021年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
二、全面回顾“十三五”广西农机化工作
    (一)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农机化发展
    (二)不断争取国家农机化重大政策项目支持
    (三)不断完善农机化法律法规及政策。
    (四)不断创新规范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五)不断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六)不断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
    (七)不断推进农机化向丘陵山区优势产业拓展
    (八)不断提升农机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九)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十)不断扎实开展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管理
    (十一)不断强化农机化信息化建设
    (十二)不断营造农机化发展良好舆论氛围
    (十三)不断发挥行业协会在助推农机化发展中的作用
三、深入分析我区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四、全力推动“十四五”广西农机化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抓好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快编制农机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三)着力推进中国-东盟现代农机综合产业园建设,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农机产业集群
    (四)着力深化农机购置补贴改革
    (五)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1. 水稻机械化方面。
        2. 甘蔗机械化方面。
    (六)全面推进优势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
    (七)着力强化农机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八)着力推进农机科技创新
    (九)着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十)着力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3)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状况
        1.3.2 国外实践动态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农业补贴政策的概念
        2.1.2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概念
        2.1.3 政策有关法律及规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财政理论
        2.2.2 产业扶持政策理论
    2.3 简要评述
第三章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本内容
        3.1.1 补贴机具范围
        3.1.2 补贴对象
        3.1.3 补贴标准
    3.2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现状和成效
        3.2.1 建立健全了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制度体系
        3.2.2 合理优化了资源配置
        3.2.3 实现国家战略意图
    3.3 龙川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现状和成效
        3.3.1 龙川县自然地理条件及农作物特点
        3.3.2 龙川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操作的流程
        3.3.3 龙川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现状和成效
第四章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职能机构管理力量薄弱
        4.1.2 职能机构配置不健全
        4.1.3 缺少配套的补贴管理工作经费
        4.1.4 地方财政投入缺位
        4.1.5 部门间协调沟通程度低
    4.2 补贴政策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2.1 补贴办理过程繁琐耗时长
        4.2.2 补贴实施过程中存在骗补及腐败现象
    4.3 外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4.3.1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滞后
        4.3.2 购机补贴模式单一,农民经济压力大
        4.3.3 补贴机具范围、价格不尽合理
        4.3.4 机械化耕作条件差
第五章 优化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5.1 强化政策决策管理机制
        5.1.1 优化组织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1.2 加快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进度
    5.2 提升政策执行效率
        5.2.1 多渠道建立沟通协调监督机制,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5.2.2 增加农机补贴政策工作经费和地方财政补贴额度
    5.3 优化政策内容体系
        5.3.1 突出补贴重点,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
        5.3.2 建立多元化农机补贴模式
        5.3.3 补齐机械化基础条件短板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社会背景
        1.1.2 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政策背景
        1.1.3 南方农机化现实背景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农机化发展及政策选择研究综述
        1.2.2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成效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方法
2 国外农机化政策实施情况及经验
    2.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现状及政策
        2.1.1 韩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1.2 美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1.3 日本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1.4 德国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
    2.2 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经验借鉴
        2.2.1 发展农机工业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
        2.2.2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径
        2.2.3 多元扶持政策是助推农业机械化的动力
        2.2.4 完备法律体系是护航农业机械化的保障
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与成效
    3.1 江西省农机化发展情况
    3.2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方式
        3.2.1 2008年以前江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式
        3.2.2 2009年~2012年“差价购机”模式
        3.2.3 2013年“全价购机”模式
        3.2.4 2014年“自主购机”模式
        3.2.5 2015~2017年“双补贴”模式
        3.2.6 2018年“三合一”补贴模式
    3.3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
        3.3.1 资金使用情况及分析
        3.3.2 补贴资金地域分布
        3.3.3 补贴机具类型分布
        3.3.4 补贴产品企业分布
    3.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典型案例分析
        3.4.1 安福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3.4.2 丰城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情况分析
    3.5 小结
4 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政策实施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4.1.1 流程复杂制约政策高效实施
        4.1.2 配套政策可操作性有待提升
        4.1.3 队伍薄弱影响农机部门履职
    4.2 农机市场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4.2.1 耕收环节市场趋于饱和
        4.2.2 消费需求发生显着变化
        4.2.3 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畸形
    4.3 技术推广层面上的问题分析
        4.3.1 机插秧推广成效有限
        4.3.2 合作社发挥作用不足
5 完善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建议
    5.1 精简操作流程,努力提升政策可操作性
    5.2 振兴农机工业,积极推广环保机具应用
    5.3 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农机市场有序竞争
    5.4 多元政策支持,重点扶持农机合作组织
6 总结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5)改革创新 服务发展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7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主要成效
    (一) 坚持改革创新, 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稳中求进。
    (二) 坚持调查监督并举, 农机化质量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 坚持完善制度, 农机维修管理和职业技能开发水平显着提升。
    (四) 坚持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农机化标准化工作不断加强。
    (五) 坚持“互联网+鉴定”, 农机化信息化建设成效显着。
    (六) 坚持创新引领, 科研项目有序开展。
    (七) 坚持互联互通,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准确把握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的新需求和新任务
三、认真做好2018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
    (一) 围绕主责主业, 着力做好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二) 围绕事中事后管理, 着力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工作。
    (三) 围绕人才振兴, 着力加强农机维修管理和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四) 围绕补齐短板, 着力加强农机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工作。
    (五) 围绕发挥系统合力, 推动各项工作融合发展。
    (六) 围绕行业健康发展, 着力加强鉴定系统作风建设。

(6)东莞市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转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现代农业的概念
        1.2.2 农业技术服务
        1.2.3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1.2.4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特征
    1.3 国内外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东莞市农业概况
    3.2 东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3.2.1 交通方便
        3.2.2 经济发达
        3.2.3 政策支持
        3.2.4 市场需求
    3.3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3.3.1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机构概况
        3.3.2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队伍建设
        3.3.3 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
        3.3.4 东莞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经费保障
    3.4 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互动关系
        3.4.1 艰难发展阶段(1979 年-1985 年)
        3.4.2 恢复发展阶段(上世纪80 年代末)
        3.4.3 改革稳定阶段(1994 年-2000 年)
        3.4.4 改革创新阶段(2001 年-至今)
    3.5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社会化服务成效
        3.5.1 为农业发展提供统一的专业化技术和市场服务
        3.5.2 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安全检测和监管
        3.5.3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6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3.6.1 推广服务方式滞后
        3.6.2 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不顺,成果转化率低
        3.6.3 农技人才缺乏,职能划分不清
        3.6.4 农技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设不到位
        3.6.5 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础条件薄弱
    3.7 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工作成效的制约因素分析
        3.7.1 管理体制不健全
        3.7.2 农业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体系严重脱节
        3.7.3 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3.8 加强东莞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3.8.1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3.8.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完善人才队伍结构
        3.8.3 完善生产基地的试验功能
        3.8.4 强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3.8.5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农业服务手段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凝心聚力 狠抓落实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6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回顾
    (一) 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稳步推进。
    (二) 农机化质量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三) 农机维修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 农机化标准化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 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积极有效推进。
二、做好2017年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工作
    (一) 深入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工作。
    (二) 进一步做好农机化质量工作。
    (三) 不断加强农机维修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四) 扎实做好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
    (五) 着力提升农机化标准化水平。
    (六) 创新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

(8)履职尽责 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总结“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
    (一)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
    (二) 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工作
    (三) 农机质量投诉监督工作
    (四) 农业机械维修服务工作
    (五) 农机化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六) 安全鉴定和重点检查工作
二、深入理解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内涵
    (一) 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有历史的积淀
    (二) 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发展有明确的定义
    (三) 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是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
三、明确“十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9)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回顾
        1.3.1 耕地利用与保护研究
        1.3.2 面源污染相关研究
        1.3.3 生产效率实证研究
        1.3.4 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1.3.5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耕地
        2.1.2 耕地面源污染
        2.1.3 耕地生产效率
        2.1.4 耕地环境效率
    2.2 理论基础
        2.2.1 生产效率理论
        2.2.2 环境经济学理论
    2.3 面源污染对耕地生产效率的作用机制
        2.3.1 面源污染视角下耕地生产函数
        2.3.2 面源污染视角下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理论解析
3 江西省耕地投入产出分析
    3.1 江西省耕地资源基本特征及数量变化
        3.1.1 江西省耕地资源基本特征
        3.1.2 江西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总体趋势及增减情况
        3.1.3 省内耕地数量变化比较
        3.1.4 省际耕地数量变化比较
    3.2 江西省耕地生产要素投入强度分析
        3.2.1 江西省耕地生产要素投入强度总体趋势
        3.2.2 省内耕地生产要素投入强度比较
        3.2.3 省际耕地生产要素投入强度比较
    3.3 江西省耕地产出分析
        3.3.1 江西省耕地产出总体趋势
        3.3.2 省内耕地产出比较
        3.3.3 省际耕地产出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及其与耕地产出的相关性
    4.1 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分析
        4.1.1 耕地面源污染核算方法
        4.1.2 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4.2 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成因
        4.2.1 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是面源污染形成的客观动力因素
        4.2.2 农户生产经营短视行为是耕地面源污染产生的源头
        4.2.3 农业发展战略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剧了面源污染
        4.2.4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不当政策助推了面源污染
    4.3 江西省耕地面源污染与耕地产出相关性检验
        4.3.1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EKC”理论分析
        4.3.2 模型与数据来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评价及收敛性分析
    5.1 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评价模型
        5.1.1 BCC模型
        5.1.2 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
    5.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
        5.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选择
        5.2.3 变量描述性统计
    5.3 基于江西省地市数据的耕地技术效率评价
        5.3.1 考虑与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省内各地区技术效率比较
        5.3.2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省内各地区技术效率再分析
    5.4 基于全国省市数据的耕地生产技术效率评价
        5.4.1 考虑与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技术效率比较
        5.4.2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技术效率再分析
    5.5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江西省耕地生产技术效率收敛性分析
        5.5.1 δ收敛分析
        5.5.2 β收敛分析
        5.5.3 条件β收敛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影响因素
    6.1 模型与方法
        6.1.1 Malmquist指数模型
        6.1.2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
        6.1.3 面板Tobit模型
    6.2 变量及数据
        6.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6.2.2 变量选择
    6.3 基于江西省地市数据的耕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6.3.1 考虑与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省内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6.3.2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省内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
    6.4 基于全国省市数据的耕地全要素生产率评价
        6.4.1 考虑与不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6.4.2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
    6.5 考虑面源污染因素的江西省耕地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检验
        6.5.1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检验
        6.5.2 面板Tobit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路径研究
    7.1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目标和原则
        7.1.1 效率提升的目标
        7.1.2 效率提升的原则
    7.2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模式探析
        7.2.1 农田集约种植模式
        7.2.2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7.2.3 沼气综合利用模式
        7.2.4 用地养地结合模式
    7.3 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7.3.1 建立健全科学的耕地绩效评价体系
        7.3.2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推广
        7.3.3 加强农业资源环境利用与管理跨区域合作
        7.3.4 完善耕地面源污染管理政策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
    8.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10)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和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
        1.2.2 城市和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研究现状
        1.2.3 城市和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现状
        1.2.4 城市和城市群环境质量研究现状
        1.2.5 城市和城市群生态文明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2.6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2.1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1.1 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1.2 为指导城市群绿色发展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2.1.3 为落实城市群国家战略提供前提基础
    2.2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内容和评价维度
        2.2.1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2.2.2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内容和维度选择
        2.2.3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内容和维度框架
    2.3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2.3.1 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方法比较
        2.3.2 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3.1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
        3.1.1 资源承载状况
        3.1.2 生态环境状况
    3.2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2.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3.2.2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 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实证研究
        3.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3.3.2 评价模型与方法
        3.3.3 评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研究
    4.1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现状
        4.1.1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1.2 基于城市内部空间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4.2 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4.2.1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4.2.2 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 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评价实证研究
        4.3.1 数据来源与说明
        4.3.2 评价模型与方法
        4.3.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5.1 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1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5.1.2 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5.2.1 数据来源与说明
        5.2.2 评价模型与方法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3.1 影响因素选择
        5.3.2 回归模型设定
        5.3.3 回归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6.1 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1.1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6.1.2 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6.2.1 数据来源与说明
        6.2.2 评价模型与方法
        6.2.3 评价结果分析
    6.3 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分析
        6.3.1 能源利用结构以煤炭为主
        6.3.2 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不足
        6.3.3 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较低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与协同发展研究
    7.1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7.1.1 评价思路与方法
        7.1.2 评价结果分析
    7.2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自相关分析
        7.2.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7.2.2 全局自相关分析
        7.2.3 局域自相关分析
    7.3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评价
        7.3.1 评价方法与等级划分
        7.3.2 评价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考评的政策建议
    8.1 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8.1.1 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
        8.1.2 以承载力谋划发展,以科学发展提高承载力
        8.1.3 依托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8.1.4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城市群生态效率
        8.1.5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改善环境质量
        8.1.6 共建科学完备的生态文明政绩考评体系
    8.2 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考评的政策建议
        8.2.1 加快考核评价立法进程,形成监督和考评体系
        8.2.2 完善资源环境生态统计监测体系
        8.2.3 加大考评评价研究力度,为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考评提供参考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抚州全面开展农机化综合考评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治区农机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韦周凡在2021年全区农机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中心.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1(03)
  • [2]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3]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河源市龙川县为例[D]. 张艺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江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及配套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与思考[D]. 刘欣.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改革创新 服务发展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J]. 刘旭.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8(05)
  • [6]东莞市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转型分析[D]. 孙佩婷.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凝心聚力 狠抓落实 不断提升农机试验鉴定和农机化质量工作水平[J]. 刘敏.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7(05)
  • [8]履职尽责 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工作水平[J]. 姚春生.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16(12)
  • [9]面源污染视角下江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研究[D]. 黄祥芳.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 [10]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 黄志红.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福州市农业机械化综合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