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单词和句子

商务英语单词和句子

一、商务英语词句例谈(论文文献综述)

周茵,孙宁标[1](2020)在《交际能力理论下CMSC外贸函电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莫莱利等人的交际能力理论为依据,以外贸函电写作课程为例,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出了CMSC教学模式,阐述该模式的设计理念,具体实施过程及相关实施结果。

赵珍珍[2](2020)在《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研究 ——以G市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记录、写计划、做文字说明等都离不开写作。小学生练习写作的阶段普遍被称为习作。时代的发展对小学生习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高段是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初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是初中和小学衔接的关键一环。然而,小学生习作能力水平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特开展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研究,以期对此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起到帮助作用。习作能力是指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组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6个分项能力。为深入探析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本研究构建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表,测评表题目类型分为开放式、半开放式两种,从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组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六个方面设置21道题目。通过测评,发现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整体欠佳、分项习作能力水平不均衡,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精准、立意平庸、选材储备不丰富、语言表达薄弱、习作修改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寻影响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教师层面的因素有:习作教学多抽象少具象、审题方法指导缺失、创新思维训练缺乏、缺乏书本知识拓展、缺乏书面语言训练指导、修改方法指导不当等。学生层面的因素有:审题习惯不良、立意缺乏作前构思、观察积累不足、抽象思维发展不完善、过度依赖范文模板、自身语言学习特征限制、缺乏习作鉴赏能力等。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师生双边出发,提出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优化习作方法、创新习作思维、强化习作训练、丰富生活阅历、净化语言环境、提升习作鉴赏水平等策略,以期提升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能力。

陈曙瑾[3](2019)在《IBDP语言B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口语教学对新加坡中学生华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新加坡社会语言环境的改变,中学生学习华语口语的空间被局限在课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来提升华语口语交际能力,本文从主题式教学法的角度归纳出IBDP语言B课程文化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的优点,来完善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中不足的部分。同时,本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新加坡华语口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加强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实用性,提高中学生华语口语交际能力做出多元化的探索。本文研究发现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设计模式制约了中学生华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中学生华语口语交际能力,本文分析了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包括了基于文化主题式教学内容的运用、以及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归纳总结出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包括了对教学原则的启示,教学方法的启示以及教学设计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设计了具体的参照框架。本文认为把IBDP语言B课程文化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的优点运用到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中去能够改善新加坡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不足的现况。

蔡晨光[4](2019)在《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读后续写作为浙江高考英语的新题型,将阅读及写作融为一体,在检验高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对高中英语教学及学习提出挑战。与此同时,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大量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对产出型语言技能的积极影响。然而,鲜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之中。因此,本研究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并探讨以下两个问题:1)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的英语读后续写学习态度有何影响?2)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的英语读后续写能力有何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Z中学高二年级两个英语读后续写水平相仿的平行班共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4周的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验。在实验班运用产出导向法,在对照班则用传统读写教学模式。首先,本研究以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为研究工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以Microsoft Excel进行分析,探究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学习态度的影响。其次,本研究以测试、文本分析为研究工具,测试结果用统计软件RStudio进行分析,探究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首先,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1)产出导向法能提高学生读后续写学习兴趣,增强续写自信心,实验后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学生喜欢读后续写,60.5%的学生有信心完成读后续写,70.8%的学生对教师的读后续写教学表示满意;(2)产出导向法能优化学生读后续写的行为倾向,有约60%的学生提升了续写学习的主动性;(3)产出导向法能激发学生续写学习的动机,在工具型动机保持高涨的同时,有79.1%的学生持有对续写学习的融入型动机;(4)产出导向法能深化学生续写课堂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有近60%的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型课堂活动,支持产出导向法提倡的师生合作评价。其次,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1)产出导向法能提高学生读后续写成绩。在教学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并无显着差异(P=0.722>0.05),而在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的英语读后续写能力呈现了较为显着的差异(P=0.03359<0.05),实验班读后续写能力也有显着的提高(P=3.741e-06<0.05);(2)在语言方面,学生续写词汇的准确性、丰富性及句子的准确性进步明显,能灵活使用with复合结构、分词结构及修辞手法,但复杂句的使用率有待提高;(3)在内容方面,学生续写文本的内容丰富性及协同度均有提高;(4)在语篇结构方面,学生不仅能关注词、句、段间内在逻辑,还能有效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文章结构紧凑。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师及学生提出如下建议:(1)教师应关注输入与输出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2)教师应创设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续写想象力及学习动机;(3)教师也应积极提高自身读后续写能力;(4)学生应加强读后续写练习以增强续写自信心;(5)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合作以开拓续写思路;(6)学生应重视续写评价及修改以优化续写质量。本研究试图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以改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实验证明,产出导向法能促进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学习态度及能力,并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唐洋[5](2019)在《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英语写作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技能,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有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倡课堂中要进行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活动,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还没有充分实现这一功能,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一个教学重点。本研究尝试将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BL教学法)应用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探索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BL教学法)是否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PBL教学法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成绩影响是否有不同?有何不同?(3)教师在使用PBL教学法进行写作教学时,如何设置问题情境?不同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如何?本研究选取哈尔滨市某重点高中二年级某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名学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并以写作测试、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分析以检验PBL教学法的有效性。本研究还重点关注了基本型问题情境、生成型问题情境、描述型问题情境三种问题情境及其具体应用。研究表明:首先,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具体体现在学生作文中词汇句型的使用多样性,语法的使用正确性以及写作逻辑上,这几点也是提高写作成绩的关键所在;其次,PBL教学法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成绩影响不同。通过前后测成绩对比发现,PBL教学法对良好组和一般组学生更为有效,其中一般组学生成绩提升更为明显;对于优秀组则影响较小,但也起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PBL写作教学的导入阶段,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情境导入,会有利于学生快速形成写作提纲;三种问题情境中,大部分学生认为基本型和生成型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提高写作成绩,而一般组学生更愿意使用基本型问题情境;描述型问题情境难度最大,优秀组学生愿意使用并挑战。本研究对PBL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参考性,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选取容量较小,研究时间短,查阅资料不全面等问题,期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马源[6](2018)在《论翻译中的信息对等 ——《韵图考》英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翻译旨在进行文化交流,有问题的翻译会导致文化交流障碍。学术文本的翻译,不论中译英,还是英译中,都面临着四大难题:术语的传译、句意传达及句型结构的转化、语篇的衔接连贯、文化鸿沟的跨越,四者可谓是逐级上升的。因此笔者选择在这四个层面上层层递进,研究汉语音韵学学术文本英译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信息对等。本文以《韵图考》中译英节选翻译项目为例,阐释了《韵图考》英译过程中实现信息对等的方法和策略,挖掘该着作所蕴含的学术价值并将其准确、完整地转换为英语。笔者力图通过分析该部分节选内容的文本特点,着重从文本本身的词汇、句子、篇章,及其蕴含的语言学观念及文化信息层面,采用案例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向读者呈现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信息对等。在词汇层面,笔者采取直译法、意译法、音译加注及保留汉字等方法实现术语的传译;句子层面上,通过完整传达句意及调整句型结构实现信息对等;文化层面上,重点关注宗教、社会及语境文化信息的传达。最终得出要实现信息对等,音译加注释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更为有效的结论。

盛富云[7](2017)在《基于关联主义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在学习者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获取知识的渠道从传统课堂拓展到数字化的移动终端,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时间、地点多样化,学习过程非线性化,促使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兴起,该理论在国外以慕课的形式应用于实践中,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社会科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学习活动的社会性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关联主义为理论指导改进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合理可行的。本文论述了关联主义的相关理论,构建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流程:分组建群,知识积累;合作互学,收获体验;课后巩固,互动分享。每个流程中还有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环境;注重知识获取过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的时间与广度;评价指标和主体的多元性。从过程与方法、知识储备、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编写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单元进行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已熟悉教材上的基础知识,能表达主流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但他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教材内容枯燥,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因此,教师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丰富的书籍及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构建学习网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活动,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后继续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实施具体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如下教学效果: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学生了解了更多基础知识,丰富了文化底蕴;学生课后乐于结合所学进行互动分享。笔者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了改进建议: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明确知识要点,训练学生知识梳理能力,逐步解决资料筛选缺乏重点;制定讨论规则,维持教学进程与秩序,改善讨论交流重视知识忽视情感的状况;通过说明评价标准,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以及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缓解课后非正式学习的情绪懈怠这一问题。

陈雯臻[8](2017)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分析与评价》文中指出伴随着经济和政治的交流,世界日益走向全球化。英语成为非英语母语国家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英语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学习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教材中阅读材料对学生阅读学习至关重要。然而,笔者发现,现有研究中关于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的评价相对较少。本文以该教材的阅读材料(阅读文本和阅读练习)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外部评价结合的方式,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阅读材料的选择和安排是否科学合理?阅读材料是否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要?阅读材料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漳州三中172名学生,26名高中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对其中六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希望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研究发现师生对教材阅读材料评价较高,教材在语法,生词量处理方面较为科学合理,中西文化知识,阅读技能培养方面也能得到师生普遍认可,阅读材料基本满足师生使用需求,较好地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阅读体裁和话题的选用不够贴近学生兴趣水平,练习中任务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教师没有充分实践任务型教学方法,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等。通过以上的分析评价,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教师应注重语篇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落实任务型教学方式等。学生应改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任务活动。教材编写者应注重阅读文本经典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增添词汇注释,词句积累部分,提高阅读任务设置的可选性等。

何泽[9](2017)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教育被高度重视同时却低效重复一直是英语教育的一大顽症。如何破解这一顽症,凸显为当前英语教学和研究中的紧迫问题。前期相关研究将导致上述顽症的原因聚焦于:英语学习功利化、英语教学工具化、英语教育缺失人文性等。本研究认为:发展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有助于破解英语教学低效重复这一顽症;尤其是将文学阅读作为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核心,它将有助于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养成英语思维方式,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陶冶人格品质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方法,研究问题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采用文学作品以及效果如何,整个行动研究历时近五年,研究对象是N市两所重点中学F中学和X中学共535名学生。行动研究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是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尝试和摸索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第二轮是调整和改进阶段,主要聚焦于文学阅读的课程建设;第三轮是提升和应用阶段,主要聚焦于复习教学中的文学阅读。除行动研究外,本研究还结合了反思性研究和发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是针对三轮行动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发展性研究所探讨的是高中文学阅读的前景及其质量提升问题等方面。本研究结论主要为:1.通过行动研究,探讨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提出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四种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展示课、综合分析课、读写实践课、影视表演课及其相应的操作策略。2.建立了适合校情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提出文学阅读课程必修和选修结合的课程框架,并提出"文学圈"阅读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3.通过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论证了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实践能显着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阅读素养,而且它还具有特殊的思想、人文等诸方面的课程价值。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为:1.拓展了高中英语课程资源。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内容缺乏经典的完整的文学语篇。本研究为课程阅读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力拓展了现有高中英语课程资源。2.建构了本土化的阅读教学模式。本研究中"文学圈"模式、群文阅读、持续默读等等阅读模式在国外文学课教学中已经流行多年,本研究借鉴这些理念,建构了适合我国高中生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在阅读选材和文学阅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性研究,在"外国经验"的本土化进程中实现了自我创新。3.探索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本研究几乎与国内"核心素养"研究大环境同步,实施文学阅读过程中,尝试把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寻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触发点、关联点和结合点,探索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的可行路径。综合来看本研究对于改进英语课堂生活质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学科育人,从而实现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姗姗[10](2017)在《“修辞结构理论”(RST理论)在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高考政策不断改革,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加入了改革的大潮中,而福建省高考也在2016年加入了全国卷的大军中。但是,大多福建考生却是第一次接触全国卷、接触七选五,切实面临较大挑战。通过调查,这是因为许多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七选五讲评指导,学生也习惯了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而致使他们在解“七选五”题型时每每存在许多波折。2017年是福建第二年使用全国卷,为了改变现状,钻研“七选五”得分要领和战术来改变这样的状况颇为重要。Bitzer(1971)提到:修辞钻研不妨采用囊括“历史、哲学、实证、批判、创造[文学]和教育”等方法(转引自刘亚猛,2004a:1-7),那也就是说,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作为修辞与语言学的结合也完全可以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和手段。RST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1987)美国学者W.C.Mann和汤普森在系统功能理论框架下的文本生成和分析理论。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跨语言研究和写作研究等领域(Taboada&Mann,2006a,b)。根据RST理论,文本中每句话并不是混乱放在一起的,它有自己的逻辑-语义关系,也就是修辞结构关系(Rhetorical Structure Relations)。中西方学者就RST理论在英语阅读实践中的应用和钻研已经进行了不少的研究,其结果表明RST理论对英语阅读有重要的作用,但将其应用到阅读某一具体方面进而试卷应答尤其是中国高考新题型“七选五”中去的研究却相对少,本文即探索将RST理论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一个新的领域的可能性,同时也为阅读理解的教学及相关测试指导指明一个新方向。本文首先针对笔者实习所在中学高一两个班级在练习“七选五”时出现的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探寻学生在做题时易于忽视和常出现的问题,进而以RST理论中的主要几种修辞结构关系为指导,以对比教学实验获得的具体数据为参照,摸索在RST理论指导引导下,能有效提升学生“七选五”成绩的措施,并归纳出可实践的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逻辑网络和篇章意识,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论文研究具备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际价值。

二、商务英语词句例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务英语词句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1)交际能力理论下CMSC外贸函电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交际能力理论概述
二、莫莱利交际能力理论对外贸函电教学的启示
三、CMSC教学模式设计探索
    (一)前期调研
    (二)CMSC教学模式
    (三)具体项目实施案例
四、CMSC外贸函电教学模式实施结果
    (一)学习环境更体现职业性
    (二)教学语料更具时效性
    (三)教学模式更具互动性
五、结语

(2)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研究 ——以G市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习作
        (二)习作能力
    二、理论基础
        (一)写作认知理论
        (二)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第三章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表的建构
    一、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表建构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二)对教师的意义
        (三)对教育管理者的意义
    二、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表建构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简洁性原则
        (三)适切性原则
    三、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表建构的依据
        (一)习作能力结构
        (二)《语文课程标准》习作目标要求
        (三)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主题内容
        (四)预测评试题双向细目表
    四、预测评试题的测试与质量分析
        (一)预试对象选取
        (二)预测评试题评分办法
        (三)预测评试题的内容效度
        (四)预测评试题的项目分析
第四章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测评实施过程
        (一)测评对象的选取
        (二)测评实施
    二、G市城区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现状分析
        (一)审题能力现状
        (二)立意能力现状
        (三)选材能力现状
        (四)组材能力现状
        (五)语言表达能力现状
        (六)修改能力现状
    三、G市城区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问题分析
        (一)习作能力整体水平不高
        (二)分项习作能力不均衡
        (三)分项习作能力发展不良
第五章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问题的成因探析
    一、教师层面
        (一)习作方法指导不当
        (二)习作训练欠缺
        (三)习作批阅不详细
        (四)对学困生关注较少
    二、学生层面
        (一)习作习惯不良
        (二)认知水平有限
        (三)生活积累不足
        (四)缺乏对语言环境异化的理性扬弃
第六章 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精细审题的习惯
        (二)善抓文章中心的习惯
        (三)留心观察的习惯
        (四)自我监测的习惯
        (五)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优化习作方法
        (一)审题巧抓“题眼”
        (二)借助“清单”理顺文脉
        (三)恰当使用“支架”
        (四)“读”学区分文章主次
        (五)细化修改方法
    三、加强创新思维培养
        (一)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负迁移”
        (二)做好“迁移训练”
        (三)创新立意角度
        (四)提升习作鉴赏水平
    四、注重平时训练
        (一)“读”写结合
        (二)“思”写结合
        (三)“说”写结合
        (四)写中练“写”
    五、丰富生活阅历
        (一)丰富校园活动课程设置
        (二)丰富社会生活经历
    六、净化语言环境
        (一)理性面对社会语言异化
        (二)规范学校语言环境
        (三)规范家庭语言环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IBDP语言B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新加坡华文口语教学的研究
        1.3.2 关于IBDP语言B课程的研究
        1.3.3 关于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的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深度访谈
    1.5 概念界定
        1.5.1 华文和华语
        1.5.2 新加坡的母语和第一语言
        1.5.3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
        1.5.4 主题与话题
第二章 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现状
    2.1 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现状
        2.1.1 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实施效果的调研
        2.1.2 针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方法的调研
        2.1.3 针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材的调研
    2.2 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2.1 华语口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2.2.2 口语教材实用性低
第三章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分析
    3.1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理念
    3.2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分析
        3.2.1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内容
        3.2.2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原则
        3.2.3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活动
        3.2.4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特点
第四章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4.1 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原则的启示
        4.1.1 从“语言教学”到“文化教学”原则的转变
        4.1.2 从“听说教学”到“听、说、读、写、译教学”原则的转变..
        4.1.3 从“字词教学”到“语篇教学”原则的转变
    4.2 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方法的启示
        4.2.1 从“无实际意义的主题教学”到“有实际意义的主题教学”的转变
        4.2.2 从“精讲多练”到“交际法教学”的转变
    4.3 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设计的启示
        4.3.1 主题式口语教学总体设计
        4.3.2 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个案呈现
第五章 IBDP语言B课程主题式口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5.1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5.2 充分应对不可控因素
    5.3 适当反馈纠正信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Origin of the study
    1.2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Understanding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
        2.1.1 Definitions of POA
        2.1.2 Components of POA
    2.2 Understanding continuation task
        2.2.1 Definitions of continuation task
        2.2.2 Continuation task in Zhejiang’s NMET
    2.3 Theoretical Bases
        2.3.1 Input Hypothesis and Output Hypothesis
        2.3.2 Output-driven Hypothesis
        2.3.3 Learning Centeredness
    2.4 Relevant research on POA and continuation task
        2.4.1 Relevant research on POA
        2.4.2 Relevant research on reading-writing integ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2.4.3 Relevant research on continuation task
Chapter Three Research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etting
    3.3 Research participants
    3.4 Research instruments
        3.4.1 Questionnaire
        3.4.2 Interview
        3.4.3 Classroom observation
        3.4.4 Test
        3.4.5 Text analysis
    3.5 Research procedure
    3.6 A sample lesson of EC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POA’s effects on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s continuation task
        4.1.1 Effects on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4.1.2 Effects on students’behavioral intentions
        4.1.3 Effects on students’learning motivation
        4.1.4 Effects on students’awareness of collaboration
    4.2 POA’s effects on students’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 competence
        4.2.1 Effects on overall 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 competence
        4.2.2 Effects on the language of 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
        4.2.3 Effects on the content of 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
        4.2.4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of 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ces
    Appendix1 Questionnaire
    Appendix2 Interview
    Appendix3 Test Papers
    Appendix4 Criteria for Assessing Continuation Task
    Appendix5 Material for Writing Practice in the3rd Week
    Appendix6 Material for Writing Practice in the13th Week
    Appendix7 Students’Continuation Task Writings
    Appendix8 Teaching Material for Sample Lesson of EC
    Appendix9 Students’Test Scores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实需要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BL教学法)
        (一)PBL教学法的定义
        (二)国内外PBL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外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三、PBL教学法与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合作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实验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访谈法
    四、研究工具
        (一)调查问卷
        (二)访谈提纲
        (三)英语写作测试卷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二)写作过程
        (三)实验后测
    六、案例教学
        (一)基本型问题情境
        (二)生成型问题情境
        (三)描述型问题情境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数据收集
        (一)问卷数据收集
        (二)实验前后英语写作成绩数据收集
        (三)学生访谈数据收集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因子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PBL写作教学的态度
        (二)PBL教学中异质合作小组成员参与及具体表现
        (三)PBL写作教学对学生英文写作水平的具体影响
        (四)PBL写作教学中不同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四、英语写作测试成绩分析
        (一)实验班前后测成绩比较
        (二)实验班不同写作水平学生前后测成绩比较
    五、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启示
        (一)对教师的启示
        (二)对学生的启示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论翻译中的信息对等 ——《韵图考》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2.项目翻译过程描述
    2.1 翻译项目介绍
    2.2 译前分析及译前准备
    2.3 质量控制手段及过程
3.文本分析
    3.1 词汇层面
        3.1.1 专业术语的特点
        3.1.2 文化术语的特点
    3.2 句子层面
    3.3 篇章层面
    3.4 文化层面
4.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对等处理
    4.1 词汇信息对等
        4.1.1 直译法
        4.1.2 意译法
        4.1.3 音译加注
        4.1.4 保留汉字
    4.2 句子信息对等
        4.2.1 句意信息对等
        4.2.2 句型结构转化
    4.3 篇章信息对等
    4.4 文化信息对等
        4.4.1 宗教文化信息
        4.4.2 社会文化信息
        4.4.3 语言文化信息
5.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经验体会
    5.2 翻译实践活动带给译者的启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文原文及译文
附录二 术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7)基于关联主义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问题
    五、研究思路及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于关联主义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考
    一、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一) 关联主义理论的基本要素
        (二) 关联主义理论的知识观
        (三) 关联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二、基于关联主义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的模型构建
        (一) 关联主义和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点
        (二) 关联主义视角下教学过程的操作流程
        (三) 关联主义视角下教学过程的操作策略
第二章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一、“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单元教学设计的现状
        (一) 实施调查
        (二) 问题分析
    二、学习者分析
        (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 学习者需求分析
第三章 基于关联主义的“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 教材内容
        (二) 内容延伸
        (三)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
    三、教学媒体选择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第一模块:让我们来寻根
        (二) 第二模块:我们为祖先而骄傲
        (三) 第三模块: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主体
        (二) 评价方式
第四章 基于关联主义的教学设计具体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实施
        (一) 实施过程
        (二) 教学效果
    二、反思改进
        (一) 课前知识积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二) 课上合作互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三) 课后巩固分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课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概述
        一、教材
        二、阅读材料
        三、教材评价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输入假说
        二、情感过滤假说
        三、语言学习延迟效应
        四、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理论
    第三节 国外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理论研究述评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方法
        三、评价内容
    第四节 国内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理论研究述评
        一、评价原则
        二、评价标准
        三、评价方法
        四、评价内容
    第五节 国内关于英语教材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六节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评价研究述评
        一、教材内部评价
        二、教材外部评价
        三、教材综合评价
    第七节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评价研究述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对象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调查对象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四节 数据收集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结果分析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安排分析
        二、阅读材料的师生教学使用情况分析
        三、阅读材料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访谈结果分析
        一、师生对阅读体裁和话题的看法
        二、师生对教材中语法呈现次序的看法
        三、师生对生词量的看法
        四、师生对阅读材料中思想文化内容的看法
        五、师生对文章间联系、阅读练习和任务活动的看法
        六、师生对听力、口语、写作技能训练的意见
        七、师生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训练情况的意见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主要发现
    第二节 研究启示
        一、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二、对教师的建议
        三、对学生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教师问卷
附录2 学生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9)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英语教育被过度重视却低效重复
        二、英语教学中工具论盛行而人文性被漠视
        三、英语学习中阅读量少而面窄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初始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问题的变更
        三、高中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二、研究对象和过程
        三、资料的收集和处理
        四、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有关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阅读的目的
        二、阅读教学的模式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
    第二节 国内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
        一、文学的功能
        二、国外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概况
        三、国内语言教学中的文学教学回顾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英语的文学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一、文学阅读教学的专题研究
        二、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学阅读研究现状
        三、硕博论文对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第四节 行动研究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行动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二、行动研究的特点
        三、行动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本研究所采用的行动研究的模式
第三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和探索
    第一节 问题和分析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的问题
        二、对问题的假设性分析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选材
        二、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的准备
        三、文学阅读的教学策略
        四、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第一轮行动研究总结和反思
        一、学生访谈问题和数据收集
        二、访谈数据分析的方法
        三、访谈结果
        四、总结和反思
第四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和改正
    第一节 问题和研究设计
        一、第二轮行动研究问题
        二、研究设计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
        一、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选修课实践探索
        二、"文学圈"阅读模式在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三、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文学阅读教学实践
    第三节 第二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过程
        三、教学反思
    第四节 反思和总结
        一、访谈内容和方法
        二、访谈内容的整理和分析
        三、总结和反思
第五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和应用
    第一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一、研究问题
        二、制定行动计划
    第二节 行动计划的实施
        一、基于自由自主原则的文学阅读实践
        二、基于文学阅读的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
    第三节 第三轮行动研究典型课例
        一、课例背景
        二、教学设计
        三、课例反思
    第四节 前三轮行动研究初步回顾
第六章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反思性研究:成效和改进
    第一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有利于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高中英语文学阅读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文学阅读的课程价值:从英语教学到英语教育的嬗变
    第二节 高中英语文学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教育越来越被重视
        二、重塑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
        三、从文学阅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
    第三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后续影响
        一、追梦国际名校的少年Frank Hu
        二、坚持写report和summary的名校艺术生Berial Zhang
        三、坚信自由阅读圆留学梦的Maxine Zhou
        四、回顾和反思
    第四节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改进措施
        一、调查问卷介绍
        二、问卷的发放和结果分析
        三、访谈及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文学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文学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四种课型及操作
        二、文学阅读的课程模式:必修和选修结合
        三、文学阅读的理想模式:基于"文学圈"的自由自主阅读
    第二节 文学阅读的理想效果: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一、英语教育目标的嬗变
        二、阅读素养是实现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从阅读能力到阅读素养
    第三节 研究创新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课程资源的拓展性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阅读教学的本土化
        三、教学理念的创新:核心素养的学科性
    第四节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学生作业选
    附录二: 读书报告和自由阅读演讲词选
    附录三: "文学圈"阅读模式分工清单
    附件四: 选修课课程纲要:英文原着阅读与欣赏:《相约星期二》
    附录五: 文学阅读导学案选
    附录六: 高三群文阅读时文及解读样例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修辞结构理论”(RST理论)在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创新之处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RST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节 理论要点
    第三节 修辞结构关系
    第四节 修辞结构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及在七选五中的现实作用
第三章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解析
    第一节 新课标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的要求
    第二节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选五"题型的特点及考察趋势
    第三节 阅读七选五题型难点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设计与研究
    第一节 实验前准备
    第二节 实验的过程和测评结果
    第三节 RST理论在“七选五”中的应用
    第四节 实验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七选五”题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在“七选五”题型中运用RST理论的结论
    第二节 解题策略
    第三节 教学建议
    第四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商务英语词句例谈(论文参考文献)

  • [1]交际能力理论下CMSC外贸函电教学模式探索和研究[J]. 周茵,孙宁标.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11)
  • [2]小学高段学生习作能力研究 ——以G市城区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D]. 赵珍珍. 宁夏师范学院, 2020(12)
  • [3]IBDP语言B主题式口语教学设计对新加坡中学华语口语教学的启示[D]. 陈曙瑾. 华侨大学, 2019(01)
  • [4]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的实验研究[D]. 蔡晨光. 浙江师范大学, 2019(02)
  • [5]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唐洋.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6]论翻译中的信息对等 ——《韵图考》英译实践报告[D]. 马源.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7]基于关联主义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研究 ——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为例[D]. 盛富云. 扬州大学, 2017(02)
  • [8]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分析与评价[D]. 陈雯臻.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1)
  • [9]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D]. 何泽.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10]“修辞结构理论”(RST理论)在高中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题型中的应用[D]. 陈姗姗.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商务英语单词和句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