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

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

一、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潇[1](2021)在《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风光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光电接入电网的比例逐年攀升,风光电的间歇性、随机性和反调峰等特性给电网调峰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尤其对于风光资源最为丰富的“三北地区”,在冬季供暖期由于“以热定电”的缘故,使得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加剧了大规模风光电的消纳难度,造成“弃风光限电”的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蓄热电锅炉的蓬勃发展又为开辟系统调峰资源提供了新契机。对此,本文在深入研究蓄热电锅炉的运行及调节特性基础上,充分挖掘蓄热电锅炉辅助调峰的调节潜力,进而提出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以进一步提高风光电的消纳水平。本文首先以高比例风光电送端电网运行特性和调峰需求两方面为切入点,分析大规模风光电并网对系统调峰造成的影响,指出了风光电反调峰特性增加了系统夜间和午间的下调峰需求;其次,研究了高比例风光电送端电网在冬季供暖期的系统调峰能力,包括常规火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性能;基于此,分析了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在冬季供暖期调峰能力显着不足时段造成风光电受阻的机理。其次,研究蓄热电锅炉的结构组成及电热耦合原理,论述蓄热电锅炉供热、储热和用电之间的关系;介绍了荷源两侧接入蓄热电锅炉的网络拓扑及供暖模式,并结合荷源两侧接入蓄热电锅炉的配置及运行特点,研究荷源两侧蓄热电锅炉的运行控制特性,进一步分析了蓄热电锅炉接入电源侧和负荷侧的调节特性;最后,分别阐述了荷源双侧蓄热电锅炉协调控制提高冬季供暖期系统调峰能力的作用机理。再次,基于大规模风光电并网调峰需求与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作用机理,提出以消纳下调峰时期受阻风光电为目标的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荷源优化控制模式;基于此,对风光电并网造成的系统下调峰时段进行划分,建立荷源双侧接入蓄热电锅炉的控制模型及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双层优化控制模型,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上下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终形成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总体荷源优化控制策略。最后,利用某区域电网和蓄热电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提出的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荷源优化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可显着提升系统调峰能力,进而提高风光电消纳水平。

王瑾瑜[2](2021)在《基于VB6.0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固体蓄热电锅炉不仅可以对电力负荷实施“移峰填谷”,还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近些年,随着我国“煤改电”政策的实施,固体蓄热电锅炉在诸多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目前固体蓄热电锅炉的规格型号都没有统一的规定,属于非标设计。设计过程都要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具体设计,设计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开发基于主流结构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软件,对推动“煤改电”政策的实施十分必要。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固体蓄热电锅炉普遍采用的主流结构,开发了锅炉整体设计软件。软件功能包括两大部分:(1)锅炉主要环节的设计计算,(2)锅炉整体方案及关键部件的三维图形输出。锅炉主要环节设计包括:1)蓄热砖数量计算及布置方案,2)电加热丝系统设计计算及布置,3)气—水换热器结构设计计算,4)循环风机的风量计算。软件开发以Visual Basic 6.0为平台,通过应用文本框、列表框、命令菜单等控件,成功搭建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软件界面操作平台。通过条件语句及循环语句等对固体蓄热电锅炉的相关设计参数进行代码编写,实现了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参数的计算。通过Visual Basic 6.0对Excel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对计算数据的输出和保存。通过Visual Basic 6.0对CAD绘图软件进行二次开发,软件自动提取计算参数,并进行判断和分析并输出CAD三维图形。所开发的软件可根据用户需求,实现从设计计算到三维图型输出的全过程。最后,采用现有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案例,对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软件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软件运行可靠,计算输出的结果及三维图形方案基本合理。

徐振[3](2021)在《不同气候区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适应性研究及优化》文中认为针对我国农村地区住宅建筑分散不利于集中供暖和以燃煤为主的取暖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国家倡导的清洁取暖政策下,本文结合太阳能和热泵利用技术,建立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以满足农村地区冬季供暖需求。由于不同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气候条件存在差异,系统的适应性是其应用和推广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模拟研究,分析该系统在不同气候区的适用情况,并从配置和控制策略上对系统做进一步的优化。首先,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一种串联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分析系统的不同供暖模式,确定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热泵等部件的容量。利用TRNSYS软件建立系统仿真模型,为反映实际运行特性,通过配置系统控制策略,实现其在不同条件下供暖模式的自主切换。此外,在太原市搭建系统实验台,通过实验与模拟数据对比,计算运行过程中蓄热水箱内温度和热泵功率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5%、2.6%,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其次,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中的设计原则,在冬季需供暖的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选取了七个典型地点:嫩江、哈尔滨、沈阳、太原、郑州、武汉、重庆,进行建筑的逐时热负荷计算。在此基础上,选定系统中各设备容量大小并进行全年动态仿真模拟。从可行性、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环保效益方面评价系统在各地区的适应性,得出利用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供暖的适应性地区依次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夏热冬冷地区。最后,对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不同气候区系统集热器的最佳安装倾角、热泵机组容量、蓄热水箱容量,并从控制上优化系统的蓄热温差,使得系统运行更加经济合理。本课题的研究可作为农村各地区开展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应用时的参考,对推动清洁供暖、改善人居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田丛[4](2021)在《基于风能和太阳能下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承诺将致力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实现碳中和的愿景下,想要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实现对煤炭等化石资源的逐步替代,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根本途径、不二之选。据估计,未来全球清洁能源的实际度电成本将在2050年低至0.14元/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相较化石能源已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将主导未来能源行业发展。近年来,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一般的风电场和光伏发电场都是通过与电网进行联网的形式传输电量,但当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可能造成电网功率不平衡,对其不可控和难以管理的局面,进而引发诸如稳定性和电能质量等相关问题。为了避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分布式电源的优势,利用独立风光联合发电系统来首先满足电负荷需求。独立风光发电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因此需要大量的装机容量来完全满足负荷需求,这就导致大量弃电量的产生。当前提高弃电消纳利用率和降低弃电消纳的成本是我们当下研究的主题。本文针对独立风光发电系统弃电量过多的现象,以一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偏远地区大型办公室为研究对象,在独立风光发电系统基础上增加电池储能系统,利用电池储能的充放电特性来平衡系统功率,首先满足该楼宇电负荷需求。在非供暖期,通过电解水制氢来消纳部分弃电量。在供暖期,增加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利用弃电量进行局部供热,并通过分析对比蓄热式电锅炉的运行方式和不同供暖负荷下,以消纳弃电量最大和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对系统进行弃电量消纳优化。首先,利用电力能源专业软件HOMER通过模拟、优化和灵敏度分析来确立系统组件最佳的容量配置。并针对本文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对所在地风速、光照辐射值及用电负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HOMER软件的模拟功能,形成全年8760小时的完整数据,将所得数据导入软件中,为后续优化仿真工作做好铺垫。其次,使用HOMER软件搭建包括风力发电机、光伏板、蓄电池、变流器和电解槽模型。以最小化整体净现值成本NPC为目标,通过一系列优化对比得到系统最佳配置尺寸为光伏3142k W、电池21MW、100k W风力发电机32台,需转换器1960k W。系统模拟运行结果显示,最低平均发电成本COE为0.503元/千瓦时;NPC总数为三千五百六十万元。最后,为了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考虑到降低碳排放,本文考虑利用蓄热式电锅炉代替燃煤锅炉进行制热,既可以消纳系统中的较多的弃电量,又能缓和北方冬季供暖期压力。通过对比蓄热式电锅炉传统两段式运行、跟踪弃电功率运行的情况可以得出,电锅炉传统两段式运行时消纳弃风效果较差,以跟踪弃电功率运行时,虽然消纳弃风效果较好,但日产热量随弃电量波动性较大,无法形成稳定的供热。因此采取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方式,通过一维数学建模,以最大弃电消纳和最低购电成本为目标函数,以消纳弃电量约束、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电锅炉功率约束、蓄热量约束、调节次数约束为约束条件,利用python软件通过遗传算法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兼具经济性和可靠性的pareto解集,在pareto解集中筛选出最优折衷解,可得到蓄热式电锅炉最佳配置容量为6台,每年可消纳系统中约32%的弃电量。通过储电-制氢-储热联合消纳方式,最终系统中的弃电量大幅度降低52.2%,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消纳策略的可行性。该消纳方法可以更好得帮助离网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建立,进而对于电力系统不是很发达的区域,可以实现电力自给自足,同时在未来,氢能发展的越来越好,该方法会产生一部分售氢收益,这将会进一步提升独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广泛使用。

吴考阳[5](2021)在《固体蓄热新型换热方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体电蓄热锅炉的使用在近几年逐渐流行起来。虽然这种新兴的供暖热源得到了应用和发展,但是传统固体电蓄热锅炉在结构和换热方式上还可以再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故提出了一种固体蓄热新的换热方式,设计出了一种蓄热砖与换热管完全契合直接接触式结构的固体蓄热锅炉,蓄热体主要以导热的方式直接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道中,最终将热量输送给热用户。在结构上主要取代了传统的固体蓄热锅炉中风系统换热的这一阶段以及取消了气水换热器。这种锅炉结构简单,减少了占地面积,取消多级换热减少能量浪费。首先,对这种形式的锅炉进行热力计算,为了能够保证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考虑到系统运行时出水温度不应大于水的汽化温度,故设计出不同蓄热体温度下对应的不汽化循环水流速的具体计算过程,其次对锅炉的换热管道进行了布置设计和水力计算,进而确保介质能够在换热支管内均匀分配热量和循环流畅。最后,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换热支管与蓄热体接触式的7.3k W试验锅炉,将此锅炉接入到具有两组暖气片的小型供热系统中。对其进行三组试验以及在每组试验中改变不同工况。对每组试验的数据做了分析与规律总结,得出这种锅炉提高了锅炉换热效率,可以满足供热需求,具有推广使用的潜力。在推广应用方面,也对这种新型固体蓄热锅炉做了一些补充使用说明。

李健[6](2021)在《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三北”地区供暖期,电力系统和供热系统以热电联产机组为耦合点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近十年间,在电力系统侧风电和光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在供热系统侧热电联产供热的面积与占比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电力系统侧风光消纳和供热系统侧联产供热产生了严重的争夺发电空间的冲突。为解决此问题,我国正加快电、热灵活性资源建设。但各灵活性资源性质迥异,其实现风光消纳的运行机理、技术经济特性、适用环境、消纳效果均有很大差异。对于具体的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如何选择与协同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考虑储热备用效益和储热量跨周期配置策略的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短期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中不仅考虑了蓄热罐供热备用转化机组发电备用的效益,有效降低了对纯凝机组的备用容量需求;同时,为适应风电的日间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实现储热量的跨周期优化配置,对蓄热罐采用了新能源无弃电时段尽可能蓄热而在弃电时段根据需求放热的启发式日间协调运行策略,并将之通过目标函数设计纳入调度模型。(2)以短期优化调度模型为基础,基于逐周期滚动循环思想,建立了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年模拟运行模型。该模型可在给定抽水蓄能、储热、电锅炉以及热电机组低压缸灵活性切除改造的单一或综合配置方案下,对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年时间尺度的仿真运行模拟,从而实现对电、热灵活性资源配置后在消纳风光、节煤减排等方面的效益评估,为进一步进行电、热灵活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分析工具。(3)基于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年模拟运行模型,提出了多样化电、热灵活性资源协同优化配置的方法。确定配置容量时,不仅考虑了配置灵活性资源的投资成本、消纳风光带来的节煤效益,还考虑了配置所带来的纯凝火电容量节约效益。而为解决在年时间尺度进行规划和运行整体优化无法在可接受的时间内计算求解的问题,采用了先进行配置顺序排序,再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容量的启发式方法。(4)最后,以某地区实际电力系统为对象,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拟运行模型的有效性;展示了计及储热备用效益和采用储热量跨周期配置运行策略带来的风光消纳提升效果;分别在计及和不计及纯凝机组容量节约效益的情况下,分析了该实际系统规划年的电、热灵活性资源最优配置方案。本文所提模型及相关实例分析结论,可为能源规划决策者从电—热综合能源系统视角进行电、热灵活性资源的规划提供分析工具和参考。

易大双[7](2021)在《电锅炉高温蓄热体蓄放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提出中国是以燃煤锅炉为主提供冬季室内供暖所需热能的大国,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污染。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煤改电”、“煤改气”政策,其中“煤改电”政策以电代煤产生热能更加经济环保。根据国家的电力价格政策出现了在低谷电时期利用廉价电能使固体蓄热材料蓄能的装置即固体蓄热电锅炉。但传统蓄热电锅炉存在体积大、成本高等很多弊端,且缺少存在缝隙时热传递规律。本文针对传统蓄热电锅炉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低谷电高温蓄热体热量传输的装置,创新蓄热设备系统,优化固体蓄热装置,内容如下:(1)进行固体蓄热电锅炉蓄热放热过程存在的传热方式分析和理论研究;(2)针对传统蓄热电锅炉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低谷电高温蓄热体热量传输的装置,阐述了其热量存储的方式、常压水蒸汽的获得方法以及其高温蓄热体蓄放热过程工作原理,得到了该装置相比传统蓄热装置体积减少37%,成本低等优点;(3)进行固体蓄热体蓄热过程传热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建立蓄热电锅炉过热蒸汽区蓄热三维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瑞利数越大,蓄热越均匀;蓄热八小时后蓄热体蓄热温差较传统蓄热电锅炉蓄热温差800℃上升了37℃,蓄热温度分布更均匀,达到了一定优化效果;导热系数越大,蓄热温度梯度越小,固体蓄热电锅炉应选择导热系数大的材料为宜;(4)进行固体蓄热体放热过程传热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建立蓄热电锅炉过热蒸汽区放热模型,以常压下过热水蒸气为换热流体,放热模拟得到:放热10h水蒸汽出口温度为577.8K;蓄热砖导热系数越大,放热时蓄热体温度降得越多,换热管出口水蒸汽温度越高;水蒸气流速增加,对流换热越强烈,水蒸汽出口温度越高,蓄热体温度降的越多;(5)进行5mm缝隙模型蓄放热传热值模拟计算:通建立5mm缝隙模型,经过蓄放热数值模拟计算发现,缝隙使蓄热过程蓄热体温度升高,使电加热丝在更高温度环境下工作,造成电加热丝寿命降低;放热时比无缝隙模型较有缝隙水蒸汽出口温度降低,蓄热体温度降得多。综上,本文针对传统蓄热电锅炉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控制低谷电高温蓄热体热量传输的装置,得出了不同工况对蓄热体蓄放热过程的影响,其中缝隙模型理论为进一步完善固体电蓄热蓄放热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该论文有图23幅,表5个,参考文献101篇。

井花蓓[8](2021)在《某热电厂供热系统电极蒸汽锅炉运行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决热电厂冬季调峰时供热和发电相矛盾的问题,热电厂常常选择增设电极锅炉来解决。本文以辽宁省抚顺某热电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供热负荷的准确预测得出热用户对热量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得知热电厂可接受调峰的最大值,以此来确定电极蒸汽锅炉的运行方式,在满足调峰要求的同时满足供暖需求,但由于电极蒸汽锅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振幅波动的影响,导致功率波动在补偿范围之外,因此设置一定的控制系统准确的控制电极蒸汽锅炉的运行,降低供热系统能耗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供热负荷预测是调峰时刻电极蒸汽锅炉运行的前提和依据,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影响热负荷变化的因素,并利用历史数据预测将来一天的供热负荷。本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以日期类型、室外平均温度、天气情况、回水平均温度和供水平均流量为网络输入量,以平均供热负荷为网络输出量,利用辽宁抚顺某热电厂提供的部分历史数据为学习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相对误差值处于±2.5MW范围内,可以较准确的对热负荷进行预测,验证了供热系统运用模糊神经网络算法的可行性。提前对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进行有效预测,在冬季调峰时,可以利用预测的供热负荷值确定热电厂可接受的调峰值,进而确定电极蒸汽锅炉的运行功率以及启动合适的台数,在满足调峰要求的同时满足供暖需求,并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在热电厂中增设电极蒸汽锅炉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调峰任务和供暖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常常采取自动控制作为一种实现方法。本文以热负荷的预测值为基础,指导电极蒸汽锅炉的运行方案,从而确定电极蒸汽锅炉功率的稳定值。系统是利用常规PID控制算法进行功率控制,但由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具有超调量较大、启动时间较长、调节时间较长等缺点,因此本文提出运用模糊PID控制的先进算法对功率进行控制,通过对PID参数进行不断地在线调整,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箱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常规PID控制大约需要260s后趋于稳定,且超调量为10%,上升时间为80s,而模糊PID控制大约需要80s后就能趋于稳定,且超调量为0,上升时间为80s,可以实现供热系统电极蒸汽锅炉功率的精确调节,从而达到调峰要求的同时实现按需求供热的目的。

米德超[9](2020)在《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供暖的不断发展及消纳过剩风电的需求,北方地区电供暖比例不断上升。为了降低供暖运行成本,充分利用低价谷电,电锅炉+水蓄热模式发展迅速。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电锅炉水蓄热系统运行情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各种参数相互影响使得供热规律难以掌握。为了获得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采用Cyber SIM/Cybercontrol仿真平台对其进行运行可视化仿真研究。以某3.72MW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实际工程为仿真原型,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对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建立了主要设备电锅炉、蓄热水箱、变频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供热管道的通用数学模型,运用Fortran语言进行算法编制,将编制的算法导入Cyber Sim/Cybercontrol仿真平台中建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通用仿真模块,通过模块组态建立了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整体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模型运行实现供热系统动态化仿真。利用2019年采暖期内仿真原型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该仿真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在相同的工况下进行系统的仿真模拟运行,通过对电锅炉、蓄热水箱、变频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等主要设备的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系统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误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建立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较好的反映出该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通过对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研究了该系统中电锅炉、蓄热水箱等相关设备在蓄放热时段的运行特点,对蓄热水箱蓄放热时段水箱内各分层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系统提出了一定的优化建议,提高蓄热水箱的热利用效率;最后对系统二次网运行工况进行调节发现通过提高二次网循环水流量、降低二次网回水温度限值、提高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可使得蓄热水箱在蓄热时水箱内水温分布更为均匀,并可在蓄热水箱供热时段延长蓄热水箱正常供热时间,提高水箱的利用效率。

潘跃[10](2020)在《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三北”地区源荷供需矛盾凸出、电网灵活性差,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冬季供暖期间,热电机组运行时根据供热负荷大小确定发电量,导致系统缺乏足够的调峰能力,无法匹配风电消纳需求,使得弃风现象难于削减。为解决弃风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多项政策方案引导企业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并鼓励开展使用蓄热式电锅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用以供热,以此改善风电就地消纳情况。现阶段,以水为蓄热介质的电极式电锅炉使用最为广泛,但其采用电极加热,功率调节受电极机械部件限制,导致供热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引入蓄热能力较强的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在其系统架构下,结合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分别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风电消纳方式,蓄热式电锅炉消纳弃风供热以及固体蓄热式电锅炉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蓄热式电锅炉的分类与运行机理,对比了传统水蓄热式电锅炉与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的运行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明确弃风特性,收集整理了蒙西某风场实际运行数据以分析该地区供热期风力发电特点与弃风消纳需求。其次,分析了传统电极式电锅炉在通常使用的两段式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情况。为使锅炉功率匹配弃风消纳需求,提出以弃风消纳最大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供热负荷约束,电、热功率平衡约束等四种约束条件,并利用基本粒子群算法寻优求解。所得仿真结果与两段式运行方式下作对比,得出传统电极式电锅炉两种运行方式的优劣与其在应用于消纳弃风时所具有的局限性。随后,引入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并提出多目标优化方案。综合考虑供热需求约束、换热器温差约束等五种约束条件,建立兼顾弃风消纳最大和有效蓄热量最大两个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求解。最终,对比全文三种运行方式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在多目标优化方式下运行不仅能够显着改善电锅炉的弃风消纳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锅炉有效蓄热量。同时,经由经济性分析得出,相同投资回收期内,多目标优化方案具备最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二、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调峰研究现状
        1.2.2 蓄热电锅炉参与系统供热的研究现状
        1.2.3 蓄热电锅炉参与系统调峰控制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调峰能力分析
    2.1 高比例风光电送端电网运行特性及调峰需求分析
        2.1.1 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特性
        2.1.2 大规模光伏并网运行特性
        2.1.3 高比例风光电送端电网调峰需求分析
    2.2 高比例风光电送端电网供暖期调峰能力分析
        2.2.1 常规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分析
        2.2.2 热电联产机组的调峰能力分析
    2.3 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调峰能力不足造成风光电受阻
        2.3.1 高比例新能源送端电网供暖期调峰能力变化
        2.3.2 系统调峰能力不足时段造成风光电受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作用机理
    3.1 蓄热电锅炉的结构组成及电热耦合原理
        3.1.1 蓄热电锅炉系统的结构组成
        3.1.2 蓄热电锅炉的用电储热原理
        3.1.3 蓄热电锅炉的用电供热原理
    3.2 接入电网荷源两侧的蓄热电锅炉负荷调节特性
        3.2.1 荷源两侧接入蓄热电锅炉的网络拓扑及供暖模式
        3.2.2 蓄热电锅炉接入电源侧的调节特性
        3.2.3 蓄热电锅炉接入负荷侧的调节特性
    3.3 蓄热电锅炉优化控制提高调峰能力的作用机理
        3.3.1 源侧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作用机理
        3.3.2 荷侧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作用机理
        3.3.3 荷源双侧蓄热电锅炉协调控制提高电网调峰能力的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
    4.1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模式
    4.2 调峰能力不足时段的划分
    4.3 荷源两侧接入蓄热电锅炉的调节模型
        4.3.1 联合供热系统的热电解耦控制模型
        4.3.2 分散式蓄热电锅炉的聚合控制模型
    4.4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模型及求解
        4.4.1 上层优化模型
        4.4.2 下层优化模型
        4.4.3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模型求解
    4.5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验证
    5.1 仿真背景介绍
    5.2 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2.1 仿真计算
        5.2.2 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2)基于VB6.0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方法
    2.1 蓄热砖数量及布置方案设计
    2.2 加热丝系统设计
    2.3 气—水换热器设计
    2.4 循环风机风量计算
第三章 基于VB语言的蓄热锅炉设计软件开发
    3.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3.1.1 Visual Basic软件概述
        3.1.2 Visual Basic主要控件及功能介绍
    3.2 软件设计的意义
    3.3 软件界面设计
        3.3.1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原则
        3.3.2 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
    3.4 蓄热体组设计模块开发
        3.4.1 界面概述
        3.4.2 设计思路
        3.4.3 编程代码
    3.5 加热丝系统设计模块开发
        3.5.1 界面概述
        3.5.2 设计思路
        3.5.3 编程代码
    3.6 气—水换热器设计模块开发
        3.6.1 界面概述
        3.6.2 设计思路
        3.6.3 编程代码
    3.7 数据保存方案
第四章 固体蓄热电锅炉绘图模块设计
    4.1 固体蓄热电锅炉绘图模块设计意义
    4.2 固体蓄热电锅炉绘图模块设计原理
    4.3 固体蓄热电锅炉绘图模块开发
        4.3.1 蓄热体组及电加热丝绘制
        4.3.2 换热模块绘制
        4.3.3 固体蓄热电锅炉总体绘制
第五章 设计软件应用案例
    5.1 软件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验证
    5.2 软件对不同站房尺寸的适应性验证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蓄热体组参数计算代码
附录2:加热丝设计参数计算代码
附录3:气—水换热器设计参数计算代码
附录4:数据保存方案代码
附录5:蓄热体组绘制代码
附录6:换热器绘制代码
致谢
个人简历

(3)不同气候区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适应性研究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
        1.1.2 太阳能利用技术
        1.1.3 热泵利用技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研究现状
        1.3.2 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介绍
    2.1 系统形式
    2.2 系统供暖模式
        2.2.1 太阳能直接供暖模式
        2.2.2 太阳能串联热泵供暖模式
        2.2.3 热泵供暖模式
        2.2.4 辅助热源单独供暖模式
    2.3 系统的功能
    2.4 系统部件设计
        2.4.1 太阳能集热器
        2.4.2 蓄热水箱
        2.4.3 热泵
        2.4.4 辅助/低位热源
        2.4.5 循环水泵
        2.4.6 散热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仿真模型建立及验证
    3.1 系统模型的建立
        3.1.1 模拟软件介绍
        3.1.2 系统主要数学模型建立
        3.1.3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仿真模型
        3.1.4 太阳能热水系统仿真模型
    3.2 系统控制
        3.2.1 系统各模块控制
        3.2.2 系统运行模式控制
    3.3 系统仿真模型的验证
        3.3.1 测试对象的基本情况
        3.3.2 模型的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气候区系统的适应性分析
    4.1 典型建筑模型及其逐时负荷计算
        4.1.1 建筑概况
        4.1.2 建筑逐时负荷的模拟计算
    4.2 系统设备的选用
    4.3 系统的运行特性分析
        4.3.1 系统运行参数设置
        4.3.2 室外温度与太阳辐照度
        4.3.3 集热量与热负荷
        4.3.4 系统全年运行工况
    4.4 不同气候区系统的适应性评价
        4.4.1 可行性
        4.4.2 节能效益
        4.4.3 经济效益
        4.4.4 环保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气候区的系统优化
    5.1 集热器倾角优化
    5.2 热泵机组容量优化
    5.3 蓄热水箱容量优化
    5.4 系统控制策略优化
    5.5 其他地区的系统优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风能和太阳能下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风电、光电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电储能研究现状
        1.3.2 氢能研究现状
        1.3.3 蓄热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HOMER系统优化配置
    2.1 HOEMR简介
    2.2 优化方法
    2.3 基础数据
        2.3.1 风速数据
        2.3.2 太阳辐射数据
        2.3.3 电负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HOMER仿真模拟
    3.1 风光蓄仿真
        3.1.1 风机模型
        3.1.2 光伏板模型
        3.1.3 蓄电池模型
        3.1.4 仿真分析
    3.2 风光氢蓄仿真
        3.2.1 电解槽模型
        3.2.2 储氢罐模型
        3.2.3 仿真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蓄热式电锅炉消纳弃电量分析
    4.1 蓄热式电锅炉
        4.1.1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供热原理
        4.1.2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控制策略
    4.2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模型
        4.2.1 蓄热式电锅炉数学模型
        4.2.2 目标函数
        4.2.3 约束条件
    4.3 遗传算法
        4.3.1 基本概念
        4.3.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固体蓄热新型换热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固体蓄热新型换热方式设计
    2.1 传统固体电蓄热锅炉的结构和工作方式
    2.2 新型固体蓄热锅炉的设计
        2.2.1 锅炉的基本构造
        2.2.2 新型固体蓄热锅炉的工作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固体蓄热新型换热方式设计计算数学模型
    3.1 热力计算
        3.1.1 计算目的
        3.1.2 计算过程
    3.2 锅炉水循环
        3.2.1 连接方式
        3.2.2 循环动力
    3.3 大气连通管
    3.4 漏水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试验设计
    4.1 试验内容及目的
    4.2 新型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设计
    4.3 新型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装置
    4.4 试验方案
        4.4.1 测试的内容
        4.4.2 测点布置位置
        4.4.3 试验过程
    4.5 锅炉试验当中遇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5.1 蓄热体与换热支管接触
        4.5.2 电热丝接电线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结果分析
    5.1 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运行分析
        5.1.1 锅炉在加热到405℃时各个参数变化
        5.1.2 锅炉在加热到490℃时各个参数变化
        5.1.3 锅炉在加热到440℃时各个参数变化
    5.2 三组试验的归纳与总结
    5.3 工程实际推广
    5.4 固体蓄热锅炉性能参数
        5.4.1 实际输入电功率
        5.4.2 热功率
        5.4.3 锅炉热效率
        5.4.4 升温时间
        5.4.5 保温性能
    5.5 新型固体锅炉与传统锅炉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我国风光新能源消纳现状
        1.1.2 提升风光新能源消纳方案
        1.1.3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的灵活性资源配置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现有配置方法总结分析
    1.3 本文工作
2 含多样化灵活性资源的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年模拟运行模型
    2.1 供热系统灵活性资源分析与建模
        2.1.1 抽汽供热机组的可行运行域模型
        2.1.2 抽汽供热机组低压缸灵活切除能力改造后的可行运行域模型
        2.1.3 抽汽供热机组配置蓄热罐后的可行运行域模型
        2.1.4 抽汽供热机组配置电锅炉后的可行运行域模型
    2.2 计及储热备用效益和跨周期配置策略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2.2.1 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结构
        2.2.2 现有电热综合调度模型存在的问题
        2.2.3 计及蓄热罐供热备用的抽汽供热机组最大发电可调容量模型
        2.2.4 考虑蓄热跨周期配置策略的目标函数设计
        2.2.5 约束条件
    2.3 基于逐周期滚动循环的年模拟运行模型
        2.3.1 周期衔接参数的传递模型
        2.3.2 短期调度模型的简化策略
        2.3.3 模型的求解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省区级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的优化配置方法
    3.1 灵活性资源的配置思路
    3.2 灵活性资源配置的成本与效益
        3.2.1 灵活性资源投资成本计算模型
        3.2.2 消纳新能源节煤效益计算模型
        3.2.3 减少纯凝机组建设的投资节约效益计算模型
    3.3 灵活性资源的配置模型
        3.3.1 灵活性资源的经济性评估模型
        3.3.2 灵活性资源配置容量确定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实例分析
    4.1 基础数据
        4.1.1 参考年数据
        4.1.2 规划年数据
        4.1.3 灵活性资源相关数据
    4.2 年仿真运行模型有效性验证
    4.3 储热备用效益与储热量跨周期配置的必要性分析
        4.3.1 调度场景设定
        4.3.2 供暖期仿真运行结果分析
        4.3.3 典型场景分析
    4.4 不考虑纯凝机组投资节约效益的配置方案
        4.4.1 单一灵活性资源的配置方案
        4.4.2 多种电、热灵活性资源的协同配置方案
    4.5 考虑纯凝机组投资节约效益的配置方案
        4.5.1 极端日参数设定
        4.5.2 单一灵活性资源的配置方案
        4.5.3 多种电、热灵活性资源的协同配置方案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电锅炉高温蓄热体蓄放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工作的引出与研究内容
2 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理论分析
    2.1 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传热分析
    2.2 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过程传热理论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固体蓄热装置的设计及模型建立
    3.1 固体高温蓄热电锅炉的结构设计
    3.2 蓄热体分级储热及贮热温度控制
    3.3 蓄热电锅炉蓄放热过程温度控制
    3.4 设计的固体高温蓄热电锅炉的优点
    3.5 物理模型的建立
    3.6 蓄放热控制方程求解方法
    3.7 网格无关性验证
    3.8 时间迭代步数无关性验证
    3.9 本章小结
4 固体蓄热装置各工况蓄热计算结果研究分析
    4.1 引言
    4.2 固体蓄热装置的蓄热模拟分析
    4.3 简单缝隙下蓄热模拟温度分布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固体蓄热装置的放热模拟分析
    5.1 引言
    5.2 固体电蓄热放热过程分析
    5.3 简单缝隙下的固体蓄热装置蓄放热模拟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某热电厂供热系统电极蒸汽锅炉运行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1 供热负荷预测技术
        1.3.2 自动控制技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论文结构
2 电极蒸汽锅炉运行方式分析研究
    2.1 电极蒸汽锅炉原理
        2.1.1 电极蒸汽锅炉结构原理
        2.1.2 电极蒸汽锅炉工作原理
    2.2 电极锅炉选型分析
        2.2.1 调峰原理
        2.2.2 调峰辅助补偿标准
        2.2.3 改造后的供暖系统设计
        2.2.4 电极锅炉容量的选择
    2.3 供热负荷预测的分类和方法
        2.3.1 供热负荷预测的分类
        2.3.2 供热负荷预测的方法
    2.4 人工神经网络特点分析
        2.4.1 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
        2.4.2 人工神经元模型
        2.4.3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和BP算法
    2.5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特点分析
        2.5.1 模糊逻辑控制系统介绍
        2.5.2 模糊技术的清晰化方法
    2.6 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的结合
    2.7 自动控制的方法
        2.7.1 常规PID控制
        2.7.2 模糊PID控制
    2.8 本章小结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供热负荷预测
    3.1 负荷预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各层节点数的选取
        3.1.1 输入层节点数的选择
        3.1.2 输出层节点数的选择
        3.1.3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
    3.2 供热负荷预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3.3 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步骤
    3.4 历史负荷数据及输入输出参数的预处理
        3.4.1 历史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3.4.2 输入输出参数的预处理
    3.5 模糊神经网络预测仿真与结果分析
        3.5.1 Matlab软件介绍
        3.5.2 网络训练参数的初始化
        3.5.3 模糊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
    3.6 电极蒸汽锅炉的运行方式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电锅炉功率控制
    4.1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设计
        4.1.1 模糊PID控制器系统结构
        4.1.2 模糊PID控制算法的设计步骤
    4.2 Simulink仿真与结果分析
        4.2.1 Simulink工具箱介绍
        4.2.2 常规PID控制仿真
        4.2.3 模糊PID控制仿真
        4.2.4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供暖研究现状
        1.2.2 蓄热水箱研究现状
        1.2.3 供热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模型的建立
    2.1 物理模型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2.2.1 蓄热侧设备的数学模型
        2.2.2 供热侧设备的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yber Sim/Cyber Control平台的仿真建模
    3.1 仿真平台介绍
        3.1.1 Cyber Sim仿真软件
        3.1.2 Cyber Control平台
    3.2 系统中各设备仿真模块介绍
        3.2.1 电锅炉模块
        3.2.2 蓄热水箱模块
        3.2.3 循环水泵模块
        3.2.4 板式换热器模块
        3.2.5 供热管段模块
    3.3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整体模型的组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锅炉水蓄热系统的试验研究及模型验证
    4.1 试验研究
        4.1.1 基本概况
        4.1.2 测试仪器
    4.2 仿真模型的验证
        4.2.1 电锅炉出力比较
        4.2.3 循环水泵的性能比较
        4.2.4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运行仿真
    5.1 完整供热周期内系统的运行特点
        5.1.1 电锅炉运行特点
        5.1.2 蓄热水箱运行特性
        5.1.3 循环水泵运行特性
    5.2 供热系统运行研究
        5.2.1 供热量调节模拟研究
        5.2.2 供热质调节模拟研究
    5.3 改进方案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风电就地消纳研究现状
        1.2.2 蓄热式电锅炉参与风电供热研究现状
        1.2.3 固体电蓄热装置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蓄热式电锅炉系统概述及供热期弃风机理分析
    2.1 蓄热式电锅炉分类及运行特点
        2.1.1 蓄热式电锅炉分类
        2.1.2 蓄热式电锅炉消纳弃风机理
    2.2 水蓄热式电锅炉分析
    2.3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分析
        2.3.1 固体电蓄热锅炉构造及工作原理
        2.3.2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影响因素
    2.4 供暖期弃风机理分析
        2.4.1 供暖期弃风机理
        2.4.2 供热期风电出力特点
    2.5 本章总结
3 传统电极式电锅炉弃风消纳分析
    3.1 基于弃风消纳最大的电极式电锅炉系统数学模型
        3.1.1 目标函数
        3.1.2 约束条件
    3.2 粒子群算法
        3.2.1 基本粒子群算法分析
        3.2.2 基本粒子群算法流程
    3.3 仿真分析
        3.3.1 算例风场仿真
        3.3.2 电极式电锅炉两段式运行消纳弃风仿真
        3.3.3 电极式电锅炉弃风消纳最大运行仿真
    3.4 本章总结
4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分析
    4.1 固体电蓄热锅炉系统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条件
    4.2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概述
        4.2.1 MOEA/D算法特点
        4.2.2 MOEA/D算法分解策略
        4.2.3 MOEA/D算法流程
    4.3 仿真分析
        4.3.1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仿真分析
        4.3.2 三种运行方式对比分析
    4.4 各运行方式经济性分析
        4.4.1 基本指标参数设定
        4.4.2 经济性对比
    4.5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蓄热电锅炉参与调峰的荷源优化控制策略[D]. 李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2]基于VB6.0的固体蓄热电锅炉设计研究[D]. 王瑾瑜.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
  • [3]不同气候区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适应性研究及优化[D]. 徐振.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风能和太阳能下混合储能系统的优化研究[D]. 田丛. 吉林大学, 2021
  • [5]固体蓄热新型换热方式研究[D]. 吴考阳.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6]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灵活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 李健.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电锅炉高温蓄热体蓄放热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易大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8]某热电厂供热系统电极蒸汽锅炉运行方式研究[D]. 井花蓓. 沈阳工程学院, 2021(02)
  • [9]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 米德超.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10]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D]. 潘跃.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电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