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MW机组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电厂的应用

125MW机组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电厂的应用

一、125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发电厂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1](2020)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轴系及支撑动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火力发电朝着高效、环保的超(超)临界机组发展。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火力发电厂热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机组参数的增高,轴系结构越来越复杂,部分型号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采用了连续三支撑结构,虽然有效缩短的轴系长度,但带来了部分轴瓦振动情况不稳定、存在低频成分、振动情况与瓦安装工艺较为敏感等问题,成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隐患。本文以某型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及现场测试,研究了二次再热机组的动力特性,支撑特性以及标高载荷的影响等问题,为此类机组的安全运行和故障诊断提供了依据。本文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动力特性分析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在汽轮机转子部分加重研究了连续三支撑结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不平衡响应及其耦合特性,理论计算与现场动平衡数据表明,轴系中各转子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前瓦的振幅响应要大于后瓦,振动耦合作用主要体现在后端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向前传递,与传统双支撑结构轴系相比,三支撑结构轴系的汽轮机相邻转子振动耦联较强,特别是在临界转速附近,在实际工程中对连续三支撑结构机组制定平衡方案时可考虑同时平衡同相及反相分量。本文对支撑系统的动态载荷开展了理论及实验研究,分析了转子重量、轴承座预紧力、转子转速及径向振动对轴系的动态载荷的影响,且同时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转子的质量越大,轴承座与基础预紧力越大,轴承振动量的改变对轴系动态载荷影响也就越大。研究结论是为进一步研究三支撑轴承支撑特性及其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建立了基于连续三支撑轴系集中参数分析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方法进行求解,研究了轴系的静态标高及其轴承的载荷分配特性,计算得出了轴系的理想扬度曲线与安装标高下各轴承载荷分配,与采用有限元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接近。分析了连续三支撑轴系机组的轴承载荷灵敏度,得到了连续三支撑轴系的标高变化对载荷的影响特征,将连续三支撑轴系的载荷受标高变化的灵敏度与某1000MW的双支撑结构轴系的载荷受标高变化的灵敏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连续三支撑轴系的轴承载荷对标高变化的灵敏度比双支撑轴系的轴承载荷对标高变化的灵敏度小。

耿祎晓[2](2018)在《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高压直流输电(HVDC)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中具有明显优势。跨区、跨流域的交直流互联电网,在提升输电能力和提供更灵活的运行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技术层面问题。在交直流混联输电力系统中,直流系统虽不必考虑频率问题,但在电能的传输中,交流侧系统的功率不平衡以及直流系统发生闭锁故障都将会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频率稳定性产生影响。电网的频率是电力系统运行质量和安全情况的重要指标,保证频率偏差在合理范围之内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前提。因此,在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中,研究交流系统和直流系统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解决系统频率稳定问题更有利于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基于机理建模的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用于调频分析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仿真模型。模型主要包括发电机、原动机、负载模型、自动发电控制模型(AGC)模型等。基于该仿真模型,可以进行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一次调频、二次调频分析以及直流辅助频率调制控制策略的研究。基于实际负荷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校验;第二,基于某区域交直流混联系统,研究了一、二次调频关键参数对交直流混联系统调频效果的影响,主要包括机组不等率、调频死区、二次调频采样周期以及二次调频积分器增益;提出了交直流混联系统一、二次调频关键参数的整定要求;第三,基于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原理建立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器的数学模型,采用重叠分解技术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附加直流辅助频率调制限制器。基于多区域互联系统分析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器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器参数对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器参数的优化方法;第四,对交直流混联系统的二次调频方法进行改进,将BP神经网络控制器应用于自动发电控制(AGC)的二次调频系统中,利用实际历史数据对神经网络做训练,通过Matlab对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AGC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局部采用智能控制对电网频率波动稳定性有一定的优化作用。还提出了智能控制下的电网调度方案,未来可进一步考虑将智能控制思想应用于整个电网调度体制。

殷林飞[3](2018)在《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智能发电控制》文中认为随着大量间歇性分布式能源持续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发电控制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经济又高质量地发电成为电力工作者与研究者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先进的强化学习与深度学习解决了此问题。并研发了基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与平行系统的智能发电控制仿真平台,提升了智能算法的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为解决如何经济又高质量地发电问题做出了科学贡献。本文主要创新工作如下:1.为提升强化学习算法在智能发电控制中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人工情感强化学习算法。将强化学习与人工心理学中的人工情感进行结合,从强化学习中的动作值选择、Q值矩阵更新和奖励值函数更新三个方面进行情感分析与改进。并设计了三种人工情感的量化函数,从而形成了九种策略的人工情感Q学习算法和九种策略的人工情感Q(λ)学习算法。2.为解决传统电力系统多时间尺度调度与控制难以协调的问题,提出了互联电网的统一时间尺度的实时经济发电调度与控制框架,并为该框架提出了松弛深度学习算法。首先,为提升算法对智能发电控制中的大扰动紧急情况发生的预防能力,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对系统的历史状态和历史动作值进行学习,并融入强化学习框架中,提出了深度强化森林算法。然后,为进一步解决互联电网多区域之间的博弈问题,将机器学习中具有强大学习与认知能力的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到强化学习算法的框架中,从而提出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并在变参数的模型中进行仿真,设定的仿真时间长达1296天。最后,在同时考虑“机组组合+经济调度+自动发电控制+发电功率分配”的基础上,设计了统一时间尺度的实时经济发电调度与控制框架,并为该框架提出了松弛深度学习算法,且对比了1200种传统非统一时间尺度的组合式算法,设定的总仿真时间长达6.586年。3.为微电网提出了统一时间尺度的实时智能发电控制框架,并为该框架提出了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首先,设计了“自动发电控制+发电功率分配”的一体化实时智能发电控制框架。然后,为该框架提出了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在所提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中设计了深度模型预测网络、深度评价网络和深度执行网络三个多输出的深度神经网络。最后,设计了一个含有19个二次调频机组和一个含有28个二次调频机组的电力系统,并在基本仿真、“即插即用”启停机仿真、通讯故障仿真、全天扰动仿真、变拓扑结构仿真和变参数模型仿真六种工况下仿真,设定的总仿真时长达25.155年。4.为提升统一时间尺度算法的学习速度,研发了基于社会物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发电控制平行系统仿真平台,并将所提松弛深度学习算法在所建平台上进行仿真,对比了146016种非统一时间尺度的组合式算法,设定的总仿真时间为400.0493年。最后,所建平行系统平台在小型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王华伟[4](2017)在《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压直流输电(HVDC)因其经济性和快速灵活、高度可控的特点,在大型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的远距离输电中应用非常广泛。若高压直流输电运行时的送端系统主要由火电机组(群)组成而与交流主网无电气联系,则称为火电直流孤岛运行,该系统则称为直流孤岛送出系统。直流孤岛送出系统有效短路比和转动惯量小,系统承受扰动能力较弱,存在着频率稳定、过电压、次同步振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造成机组全停和直流闭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含大量热力生产过程的火电直流孤岛运行稳定控制、系统和设备安全及工程决策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随着我国国内大型火电基地的集中开发和远距离外送以及国际电力能源的引进,受当地电网规模、系统接入条件等因素限制,火电直流孤岛系统研究和试验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国内外尚没有火电直流孤岛系统的运行经验。以往对于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稳定的研究主要依赖于接入实际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实时仿真或采用详细直流控制保护电磁暂态模型的离线仿真,采用穷举法进行交直流故障研究从而得到该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采用试探法进行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因而存在耗时长、投入成本高的问题,对于控制稳定性结论和认识存在盲区,无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真正指导工程实践。本文首先从基本物理概念出发,揭示了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特性问题的物理本质,对直流输电系统、汽轮机组、伺服系统等分别进行了简化建模,降低了火电直流孤岛系频率控制闭环系统的阶数,从而建立了等效的与实际系统特性一致的火电直流孤岛系统传递函数模型,针对火电机组一次调频、直流附加控制等不同控制策略和参数配合,基于根轨迹分析进行了火电直流孤岛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及优化控制系统参数,揭示孤岛系统频率稳定性机理。考虑到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安全性,实际运行中的火电机组和直流系统的控制复杂性,本文以±500kV呼辽直流输电工程孤岛送出系统为例,建立了反映包括送端系统各发电机组、交流线路、直流系统等实际特性的详细准确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通过交直流故障仿真分析,从三个方面研究揭示火电直流孤岛系统运行的关键性问题,一是稳态或正常操作时满足电力系统稳态频率控制指标的要求,二是N-1故障等无安控措施下的火电直流孤岛系统恢复能力及频率波动范围满足机组设备等频率控制要求,三是严重故障下配合安控措施的孤岛系统频率稳定性问题,并给出了不同控制参数及配合下的火电直流孤岛系统运行条件和运行控制策略。针对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发展过程产生的单台火电机组与直流系统直接配合启动的需求,考虑汽轮机组、直流系统等各方面设备的能力和安全问题,研究了二者配合启动过程中由于响应特性不同而产生的频率稳定性问题。由于火电机组并网运行时锅炉及汽轮机的限制,很难在并网时初负荷从零直接提升配合启动直流,因此论文从两方面考虑,综合解决直流启动对火电机组并网初负荷的要求:一是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直流启动功率,另一方面提高机组带初负荷的能力,并对不同汽轮机组控制器的启动效果、机组与直流配合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仿真论证。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直流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孤岛运行方式的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未来大型火电基地的集中开发和远距离外送提供了技术依据。

丁帅[5](2014)在《基于DCS的电站锅炉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首先,本文介绍了DCS系统的特点、功能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和利时公司的DCS系统的深入描述,引出了鞍钢集团公司一发电改造工程项目以及利时公司DCS系统的使用和控制方法。本课题以鞍钢集团公司能源动力管控中心一发电240吨锅炉改造工程项目DCS控制系统为背景,运用DCS的基础知识的介绍,详细阐明了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使读者对DCS控制系统有了初步的认知。从锅炉主要设备、控制系统的主给水调节、减温水调节、炉膛负压的DCS程序设计、现场DCS画面以及和利时软件的实现,详细介绍了和利时DCS系统在锅炉发电中控制系统中的充分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主给水调节系统,调节器受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三个信号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任何水位变化的扰动会使调节器的信号发生变化。故采用给水流量信号作为反馈信号,使调节器的水位在还未变化时,便根据前馈信号消除内扰的三冲量调节,避免了“虚假水位”对控制的影响,成功地实现对水量控制的精确和准确。减温水系统通过设置在低过热器和屏式过热器之间的一级减温水、设置在高过热器冷锻和热锻之间的二级减温水的监视,实现对减温水的准确控制。炉膛负压与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密切相关,压力过高易造成粉尘外泄,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压力过低则会造成风机耗电量增加。经过研究考虑引入引风机单PID调节,使炉膛压力保持适当值。在第四章首先对PID理论和模糊控制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使用模糊方法优化PID参数。最后,详细介绍了工业锅炉床温控制仿真模拟试验。通过仿真波形比较,得出使用模糊方法优化PID参数后较简单PID无论在超调时间、响应时间、稳态误差等指标方面控制结果更优的结论。

裘洪坤[6](2011)在《丰满水电厂检修项目内部监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电厂检修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十年,随着电力企业市场化的迅猛发展。旧有检修管理理念与新形势越来越不相适应,检修管理制度变革势在必行。详细分析了监理制度,阐述了工程监理的实施程序和建立监理机构的步骤。论述了国内外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了国内工程监理的各种组织型式,监理制在工程管理上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简要介绍了丰满水电厂的生产情况,分析了该厂的生产班组及职能科室的构成。分析了火电厂、水电厂的检修体制变革,研究了丰满水电厂以往的检修管理模式及特点,提出了目前检修缺乏监督机制的严峻问题。在丰满水电厂检修体制改革后,检修人员、维护人员分开以后,尝试以一种新的检修管理理念-应用内部监理到丰满水电厂的机组大修中。在丰满水电厂三号机组大修中进行了首次尝试。首先对三号机进行了状态分析,对机组扩大性检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然后该厂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启用维护人员作为工程监理人员。明确了监理的各方面工作,监理的各岗位职责。在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对于检修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安全起到了控制作用,及时发现纠正了十二项质量问题。不仅提高了检修效率,增加了系统的调频及事故备用容量,而且取得了较大经济效益。对于其他水电厂检修管理模式的变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尹琦[7](2010)在《燃煤电厂电除尘器提效节能技术的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从电除尘器基础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电除尘器提效节能的主要因素,对火电厂电除尘器节能减排的原理,高压供电节能减排除尘效率公式,及高压供电节能效率公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不同煤种占空比调整的数值。本文还分析了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设备与低压控制设备提效节能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节能减排技术方案,为火电厂电除尘器的设计、调试、运行和提效节能提供参考依据。

易仕敏[8](2011)在《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电网规模的快速扩张使调度员的工作越来越繁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对电网的运行监控和调度安全;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以及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电网调度员的职责也将从主要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向保证以电网安全为前提下的电力市场正常运作和节能发电调度转变;这些变化使电网调度模式的变更研究成为必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能源和电力结构调整是我国现阶段能源利用和电力工业发展的主题,节能降耗从能源综合社会价值的角度对电力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电力系统的调度和安全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进而对大规模机组组合优化算法、网络安全校核优化算法和节能发电优化调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节能降耗的国家政策下,特别是实施节能发电调度以后,对AGC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施节能调度,研究新形势下的机组AGC运行方式问题十分有必要;同时为提高节能调度环境下各AGC机组参与互联系统联络线功率和频率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对其提供的AGC辅助服务予以评价并合理补偿;为此,应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补偿体系。针对上述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⑴为适应电网的快速扩张,满足调度运行和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增加值班调度员人数、在中调设立集控中心、增设调度层次、实施分区调度和调整调度关系的调度模式变更方法。⑵分析和提出了新形势下调度工作可能变更的六个方面,提出了节能优先模式和综合电价模式的节能发电调度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结合电力市场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发电调度机制。⑶针对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机组组合问题的研究需求,建立了大规模月度机组组合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根据拉格朗日松弛法对偶解形成原问题可行解的新算法,该算法具有通用性,能应用于一般的用拉格朗日松弛法求解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机组加减负荷速度约束和旋转备用约束的机组组合算法以及动态经济调度算法。⑷针对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网络安全校核问题的研究需求,提出了基于机组组合的预定运行方式、在考虑机组出力调整量最小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运行,采用实际应用中最成功的基于原始—对偶模型,将拉格朗日法、牛顿法和障碍函数法三者合一的线性规划内点算法。⑸提出了在有无电力市场两种情况下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的数学优化模型和分别以成本(价格)、能耗、环保为目标以及兼顾这三种因素的节能发电调度优化模式,并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实施将面临的问题、需要研究的若干相关问题、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建设的衔接手段。⑹分析了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面临的问题,提出了AGC性能改进的方法和提高CPS控制水平的综合策略;提出了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的数学算法模型、运行方式建议及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电厂GCPS考核办法。最后对论文中所作的研究进行简要总结,并指出了这一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迟天阳[9](2009)在《基于火焰检测器的燃料识别和着火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火焰检测器是发电厂燃烧锅炉实现对燃烧工况实时检测的重要装置,是保证炉膛安全燃烧的核心部分。本文基于自行研制的火焰检测器对燃料的火焰开展研究,根据燃料的火焰的特点以及试验平台结构,分别采用了功率谱密度法,经验模式分解法和极值法对火焰闪烁频率进行计算,根据燃料在时域和频域的特征参数和试验锅炉的特点利用模糊推理技术分别对生物质、煤种、单煤、混煤进行识别,并提出了基于火焰检测器和沉降炉的煤种着火模式判断方法,最后对煤的着火温度,最大着火点,着火指数等从不同角度对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本文全文内容及创新如下:(1)火焰闪烁频率是发电厂进行现场锅炉优化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该参数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锅炉停机控制的准确,作者对火焰闪烁频率的计算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分别采用了功率谱密度法,HHT法和极值法对火焰闪烁频率进行计算,这几种方法同采用硬件电路计算火焰闪烁频率相比具有很高的灵活性。(2)对燃料火焰信号在时域和频域提取特征参数,通过对生物质和煤种在小实验炉燃烧火焰的四个波段数据分析比较,将生物质和煤种在不同波段差别较大的特征值作为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的输入,从而识别生物质燃料和煤种燃料。基于同样的燃料识别原理,对不同单煤和混煤在沉降炉着火段获得的的数据进行识别,单煤利用燃烧特征最明显的四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直流分量识别;混煤由于相邻混合比例的煤种的特征参数较相似,利用燃烧特征最明显的两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直流分量和三个石英观察窗口获得的火焰闪烁频率识别。(3)针对热重分析法分析着火模式与实际锅炉的燃烧条件差别较大,不足以反映煤种的实际着火情况的缺点,利用沉降炉实验装置和火焰检测器提出了一种研究着火模式的新方法。根据沉降炉的结构特征和煤种着火定义了三个特征参数:火焰闪烁频率,波动率和燃烧动态能量。对煤种火焰的三个特征参数在沿着沉降炉着火段轴向石英观察窗口的变化与煤的三种着火模式相联系,最终判断出该煤种的着火模式。分别对22种单煤的着火模式和2种混煤的着火模式进行判断,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4)对煤的着火温度,最大着火点,着火指数等从不同角度对煤的着火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着火温度定量的反映了煤的着火行为,最大着火点反映了煤种的达到最大幅值点的着火速度,综合着火指数根据煤种火焰在三个特征参数的表现直观的比较了不同煤种的着火特性。

张晓莹[10](2009)在《大型汽轮机设备运行状态分析与监测》文中提出电力工业的发展使得高参数、大容量机组越来越多,在发电厂运行中,汽轮机及其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EH)的安全运行保证了电力品质和整套设备的经济运行。随着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技术的发展,DEH控制系统的许多核心技术不断成熟和公开化,由DCS厂商成套,将DEH作为DCS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进行全厂的分散控制,实现DEH与DCS的一体化设计已成为DEH发展和推广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以某600MW汽轮机DEH系统为例,从DEH系统组成、功能设计、以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计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说明了如何开展DEH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DEH&DCS一体化设计与非一体化进行了方案比较,分析了一体化设计的优点。

二、125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发电厂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5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发电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轴系及支撑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连续三支撑结构的轴系动力特性研究
        1.2.1 连续三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不平衡响应问题研究
        1.2.3 动平衡技术发展的研究
    1.3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标高载荷问题研究现状
    1.4 汽轮机轴承动态载荷的研究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连续三支撑轴系动力特性分析
    2.1 转子-轴承系统的不平衡计算模型
    2.2 谐响应分析
        2.2.1 机组的参数介绍
        2.2.2 机组有限元模型建立
        2.2.3 谐响应分析过程
    2.3 实测数据分析
        2.3.1 机组轴系振动数据
        2.3.2 机组动平衡试验结果
        2.3.3 机组轴系振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轴承支撑系统的动态载荷影响因素研究
    3.1 轴系动态载荷的理论计算
    3.2 实验系统的构建
        3.2.1 转子实验台简介
        3.2.2 测力仪器简介
        3.2.3 振动信号采集系统
        3.2.4 实验台测点的布置
        3.2.5 实验过程
    3.3 结果的仿真
    3.4 实验结果
        3.4.1 两转盘情况
        3.4.2 三转盘情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标高对连续三支撑轴系轴承载荷的影响研究
    4.1 转子的模化
        4.1.1 集中参数法
        4.1.2 主要参数的计算
    4.2 轴系各轴承标高的计算
        4.2.1 标高的计算公式的导出
        4.2.2 机组标高计算结果
    4.3 轴承载荷分配的计算
    4.4 轴承载荷对标高灵敏度的计算
        4.4.1 三支撑轴系的载荷灵敏度计算
        4.4.2 连续三支撑机组的标高对载荷分配灵敏度结果
    4.5 三支撑与双支撑相对载荷灵敏度的比较
        4.5.1 双支撑的载荷灵敏度结果
        4.5.2 相对载荷灵敏度的比较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5.2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交直流混联电网频率稳定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频率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电网频率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3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频率控制发展现状提出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建立适用于调频分析的数学模型
    2.1 直流输电系统模型
    2.2 发电机系统模型
    2.3 负载系统模型
    2.4 系统一次调频数学模型的建立
        2.4.1 电力系统一次调频
        2.4.2 系统负荷功率频率特性
        2.4.3 发电机组功率频率特性
        2.4.4 一次调频原理
        2.4.5 一次调频模型建立
    2.5 系统二次调频数学模型的建立
        2.5.1 二次调频原理
        2.5.2 二次调频模型的建立
    2.6 用于调频分析的模型分析与仿真
        2.6.1 交直流混合系统模型的建立
        2.6.2 仿真模型的校验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影响交直流混联电网调频性能的影响因素
    3.1 交直流混联电网一次调频性能分析
        3.1.1 机组不等率对电网一次调频性能的影响
        3.1.2 调频死区对电网一次调频稳定性的影响
        3.1.3 功率补偿量和迟缓率
    3.2 交直流混联电网二次调频性能分析
        3.2.1 二次调频采样周期对电网二次调频性能的影响
        3.2.2 二次调频通道积分器增益对电网二次调频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重叠分解技术的直流辅助频率调制控制策略
    4.1 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器的设计
        4.1.1 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原理
        4.1.2 重叠分解技术
        4.1.3 控制规律的设计
        4.1.4 直流辅助频率调制模型
    4.2 直流辅助频率调节器参数设置
    4.3 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对电网频率的影响
    4.4 直流辅助频率调制参数对系统调频效果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AGC频率调节控制策略
    5.1 多层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
        5.1.1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5.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控制器
        5.1.3 多层BP神经网络训练方法
        5.1.4 多层神经网络性能分析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AGC控制器设计
        5.2.1 传统AGC控制器的性能分析
        5.2.2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AGC控制器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申请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智能发电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自动发电控制与智能发电控制
        1.3.1 自动发电控制
        1.3.2 智能发电控制
    1.4 控制性能指标与仿真环境
        1.4.1 控制性能标准CPS指标
        1.4.2 仿真环境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人工情感强化学习算法的智能发电控制
    2.1 强化学习算法
        2.1.1 Q学习
        2.1.2 Q(λ)学习算法
        2.1.3 强化学习可改进之处
    2.2 人工情感
        2.2.1 人工心理学的分类
        2.2.2 人工情感量化器的设计
    2.3 人工情感Q学习算法
        2.3.1 人工情感直接作用于输出动作
        2.3.2 人工情感作用于学习率
        2.3.3 人工情感作用于奖励函数
    2.4 人工情感Q(λ)学习算法的智能发电控制器
    2.5 稳定性分析
    2.6 仿真算例
        2.6.1 IEEE标准两区域算例
        2.6.2 以南方电网为背景的四区域算例
    2.7 小结
第3章 基于深度强化森林算法的单智能体互联电网智能发电控制
    3.1 随机森林算法与深度森林算法
        3.1.1 随机森林算法
        3.1.2 深度森林算法
    3.2 深度强化森林算法的智能发电控制
        3.2.1 深度强化森林算法
        3.2.2 发电控制中的预防控制策略
        3.2.3 基于深度强化森林的智能发电控制器设计
        3.2.4 深度强化森林算法的训练过程
    3.3 稳定性分析
    3.4 二区域、三区域和四区域仿真算例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多智能体互联电网智能发电控制
    4.1 深度学习算法
        4.1.1 深度学习的分类
        4.1.2 深度神经网络
    4.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
        4.2.1 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框架
        4.2.2 基于深度Q学习算法的控制器的训练过程与互博弈
        4.2.3 深度Q学习算法的智能发电控制器设计
    4.3 稳定性分析
    4.4 仿真算例
        4.4.1 IEEE标准两区域算例
        4.4.2 以南方电网为背景的四区域算例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松弛深度学习算法的互联电网统一时间尺度智能发电调度与控制
    5.1 传统发电控制中的时间尺度
        5.1.1 机组组合模型
        5.1.2 经济调度模型
        5.1.3 自动发电控制模型
        5.1.4 机组发电功率分配优化模型
        5.1.5 多时间尺度的调度与发电控制
    5.2 统一时间尺度的智能发电控制
        5.2.1 统一时间尺度的智能发电控制框架
        5.2.2 基于松弛深度学习算法的统一时间尺度发电调度与控制一体化控制器
    5.3 稳定性分析
    5.4 统一时间尺度的仿真算例
    5.5 小结
第6章 基于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的微电网统一时间尺度智能发电控制
    6.1 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
        6.1.1 基于典型解析式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
        6.1.2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
    6.2 自动发电控制与发电指令分配结合的一体化框架
    6.3 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
        6.3.1 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原理
        6.3.2 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中的深度神经网络
        6.3.3 训练方法与样本获取
        6.3.4 基于深度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的微网发电控制器设计
    6.4 稳定性分析
    6.5 微电网的统一时间尺度的智能发电控制算例
        6.5.1 无故障的基本仿真
        6.5.2 “即插即用”启停机仿真
        6.5.3 “通讯故障”仿真
        6.5.4 全天扰动仿真
        6.5.5 变拓扑结构仿真
        6.5.6 系统内部参数变化仿真
    6.6 小结
第7章 基于信息物理社会融合系统与平行系统的智能发电控制仿真平台
    7.1 仿真优化算法库和控制算法库的建立
    7.2 基于平行系统的电力系统智能发电控制仿真平台
        7.2.1 平行系统中的硬件与软件
        7.2.2 平行系统的搭建
    7.3 平行系统的仿真算例
    7.4 示范工程
    7.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
        1.1.2 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
        1.1.3 火电直流孤岛频率控制研究的工程意义
    1.2 火电直流孤岛系统运行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火电直流孤岛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
        1.2.2 直流孤岛运行技术研究现状
        1.2.3 火电直流孤岛方式下的汽轮发电机运行控制
        1.2.4 直流孤岛运行技术工程实践与探索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特性分析及简化建模
    2.1 引言
    2.2 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特性的物理本质
    2.3 火电机组频率特性的分析与建模
        2.3.1 火电机组调节系统
        2.3.2 火电机组一次调频建模
        2.3.3 电液伺服系统建模分析
        2.3.4 汽轮机组模型
    2.4 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特性分析与建模
        2.4.1 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2.4.2 直流输电控制特性
        2.4.3 直流系统等效模型建立
        2.4.4 直流附加频率控制
    2.5 负荷闭环控制器及系统总传递函数框图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根轨迹的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
    3.1 引言
    3.2 直流附加频率控制策略
        3.2.1 比例式直流附加控制
        3.2.2 比例积分式直流附加控制
    3.3 一次调频及机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3.3.1 一次调频分析
        3.3.2 汽轮机组时间响应对孤岛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
    3.4 负荷闭环控制器的作用
    3.5 直流附加控制与一次调频配合
        3.5.1 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控制配合及指标
        3.5.2 直流附加控制策略比较
        3.5.3 一次调频和直流附加控制死区的配合
        3.5.4 孤岛系统大扰动及直流附加控制限幅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详细电磁暂态模型的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稳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呼辽直流孤岛送出系统参数
        4.2.1 送端系统火电机组模型
        4.2.2 呼辽直流输电工程模型
        4.2.3 机组和直流系统的频率控制配合方式及频率控制目标
    4.3 孤岛系统稳态频率控制
        4.3.1 联网方式/孤岛方式转换
        4.3.2 孤岛方式下功率调整
        4.3.3 小结
    4.4 故障扰动下的动态频率控制
        4.4.1 送端孤岛系统交流线路三相故障
        4.4.2 受端系统交流线路单相故障
        4.4.3 直流线路故障
        4.4.4 小结
    4.5 严重故障时与安控措施的配合
        4.5.1 故障情况下联网方式/孤岛方式转换
        4.5.2 直流系统单极闭锁
        4.5.3 孤岛送端系统掉机故障
        4.5.4 孤岛送端系统交流线路N-2 故障
        4.5.5 小结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孤岛方式下机组与直流系统启动过程的配合
    5.1 火电机组与直流系统配合启动问题
    5.2 直流最小启动功率的选择
        5.2.1 直流输电最小输送功率影响因素
        5.2.2 直流输电连续电流临界值
        5.2.3 直流输电工程最小输送功率选择
        5.2.4 实际直流输电工程录波分析
        5.2.5 小结
    5.3 火电机组低功率模型的研究建立
        5.3.1 主蒸汽压力参数
        5.3.2 调速器类型及参数选择
    5.4 火电机组与直流系统启动配合过程的仿真
        5.4.1 试验系统和方案
        5.4.2 直流孤岛启动仿真试验
        5.4.3 配合时间敏感性试验
        5.4.4 最小启动功率试验
        5.4.5 暂态故障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DCS的电站锅炉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概 述
    1.1 DCS的发展和应用特点
        1.1.1 DCS的发展和现状
        1.1.2 火力发电选择DCS的考虑因素
        1.1.3 DCS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1.4 DCS中调用功能块及PID的控制
2. 和利时公司DCS系统的介绍
    2.1 Smartpro系统
    2.2 MACSV系统
3. 系统设计、硬件选型配置及DCS设计
    3.1 锅炉系统概述
        3.1.1 锅炉主要设备及其作用
    3.2 硬件的选型
    3.3 主给水三冲量串级调节
        3.3.1 三冲量的介绍
        3.3.2 主给水三冲量串级调节在和利时软件的实现
    3.4 减温水调节
        3.4.1 锅炉汽水系统简介
        3.4.2 减温系统简介
        3.4.3 锅炉减温水控制
        3.4.4 减温水阀串级控制软件设计
        3.4.5 减温水PID参数设定
        3.4.6 水阀调节曲线
    3.5 炉膛负压调节
        3.5.1 炉膛负压调节系统简介
        3.5.2 炉膛负压控制原理
        3.5.3 炉膛负压软件逻辑程序
        3.5.4 炉膛负压PID参数
4. 模糊方法优化PID参数
    4.1 仿真工具
        4.1.1 MATLAB语言简介
        4.1.2 Simulink的新特性
    4.2 PID基本理论
        4.2.1 PID的基本原理
        4.2.2 PID参数整定法
    4.3.模糊基本理论
        4.3.1 模糊控制理论的起源
        4.3.2 模糊理论概述
        4.3.3 模糊逻辑数学基础
        4.3.4 模糊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4.4.模糊方法优化PID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
        4.4.1 PID控制器的设计
        4.4.2 模糊方法优化PID参数
5. 结束语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丰满水电厂检修项目内部监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水电厂检修项目管理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点
第2章 监理制综述
    2.1 监理制度简介
    2.2 工程组织管理模式
        2.2.1 建设工程组织管理基本模式
        2.2.2 建设工程监理委托模式
    2.3 建设工程监理实施程序
    2.4 建立监理机构的步骤
    2.5 国内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2.6 国外建设工程组织管理模式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立丰满水电厂检修项目内部监理机制的方案
    3.1 丰满水电厂简介
        3.1.1 丰满水电厂母线接线方式
        3.1.2 丰满水电厂生产构成分析
    3.2 丰满水电厂检修管理现状和问题
        3.2.1 水电厂常用的检修模式
        3.2.2 丰满水电厂目前检修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3.3 丰满水电厂检修管理引入内部监理的必要性
    3.4 实施监理制的基本构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丰满水电厂检修项目内部监理机制方案实施
    4.1 丰满水电厂三号机状态分析
    4.2 丰满水电厂三号机扩大性检修的可行性研究
    4.3 丰满水电厂三号机检修组织建立
        4.3.1 监理方面工作
        4.3.2 监理制中各岗位的职责
    4.4 内部监理在丰满水电厂三号机检修项目中的实施
        4.4.1 施工准备阶段
        4.4.2 施工实施阶段
        4.4.3 实施内部监理制加强三号机组改造质量管理
        4.4.4 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燃煤电厂电除尘器提效节能技术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对电除尘器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影响电除尘器提效节能的主要因素
    2.1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
        2.1.1 我国煤、灰特性的影响
        2.1.2 粉尘特性的影响
        2.1.3 烟气性质的影响
        2.1.4 操作因素的影响
        2.1.5 电气与控制特性的影响
    2.2 影响电除尘器节能的主要因素
        2.2.1 控制方式的影响
        2.2.2 低压控制特性的影响
        2.2.3 二次电晕功率
第三章 电除尘器提效节能基本理论及公式
    3.1 电除尘器除尘效率公式的研究
        3.1.1 提效节能型EP 除尘效率公式分析研究
        3.1.1.1 依据
        3.1.1.2 提效节能型EP 除尘效率公式的分析研究
        3.1.1.3 提效节能型EP 除尘效率公式的意义
        3.1.2 结论
    3.2 电除尘器能耗分析
        3.2.1 电除尘理论能耗
        3.2.2 EP 高压供电二次实际能耗
        3.2.3 EP 高压供电能耗的分类
    3.3 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节能效率公式的研究
        3.3.1 特性曲线分析研究
        3.3.2 二次电晕功率公式分析研究
第四章 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设备提效节能技术手段
    4.1 直流供电电除尘器
        4.1.1 直流供电电除尘器概述
        4.1.2 直流电除尘器的反电晕现象
        4.1.3 反电晕的危害
    4.2 脉冲供电
        4.2.1 脉冲供电工作原理
        4.2.2 实际应用中的脉冲供电系统简介
        4.2.3 Smidth 的脉冲供电系统的应用
    4.3 间歇供电
        4.3.1 间歇供电对反电晕的抑制原理
        4.3.2 电除尘器的间歇供电系统的实现
        4.3.3 间歇供电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4.3.4 间歇供电的节能作用
        4.3.5 间歇供电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举例
第五章 电除尘器低压控制设备提效节能技术手段
    5.1 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系统概述
        5.1.1 振打控制系统
        5.1.2 卸灰控制系统
        5.1.3 加热控制系统
    5.2 电除尘器低压控制系统节能减排措施的分析
        5.2.1 振打周期的优化
        5.2.2 加热装置的改进
第六章 实例分析
    6.1 提效节能型EP 除尘效率公式
    6.2 提效节能型电除尘器高压供电节能效率公式
    6.3 实例分析
        6.3.1 例证1
        6.3.2 例证2
        6.3.3 例证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尚需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调度模式
        1.1.2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的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
        1.1.3 电力市场和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的AGC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世界各国的电网调度管理体制
        1.2.2 节能发电调度及节能电力市场运营模式
        1.2.3 AGC 辅助服务的考核与补偿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电网快速扩张环境下调度模式的变更
    2.1 引言
    2.2 增加值班调度员人数的模式
    2.3 在中调设立集控中心的调度模式
        2.3.1 基本设计
        2.3.2 地区电网集控模式的配合变更方法
    2.4 增设调度层次、实施分区调度
        2.4.1 修改中调调度员的值班配置
        2.4.2 在省级电网内部增设全新的区调
    2.5 对调度关系调整的探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市场和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调度模式的变更
    3.1 引言
    3.2 电力市场建立后调度工作的变更
        3.2.1 检修与操作
        3.2.2 负荷预计
        3.2.3 事故处理
        3.2.4 合同管理
        3.2.5 辅助服务
        3.2.6 调度员实时监控
    3.3 节能减排政策下的发电调度模式
        3.3.1 理论基础
        3.3.2 节能发电调度措施的实施范围
        3.3.3 节能发电调度机制
    3.4 结合电力市场和节能减排政策的发电调度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规模机组组合优化算法理论研究
    4.1 引言
        4.1.1 改变发电调度方式的现实意义
        4.1.2 节能调度对电力市场发展的新要求
        4.1.3 节能调度对电力系统安全的影响
        4.1.4 节能调度对机组组合算法的要求
    4.2 机组组合问题的数学模型
    4.3 考虑节能发电调度的机组组合问题的数学模型
        4.3.1 纯价格优化模式
        4.3.2 纯能耗优化模式
        4.3.3 价格能耗合成优化模式
    4.4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法的大规模机组组合优化算法研究
        4.4.1 机组组合算法概述
        4.4.2 拉格朗日松弛法
        4.4.3 大规模机组组合算法改进
    4.5 动态经济调度
        4.5.1 考虑旋转备用的静态负荷经济分配
        4.5.2 考虑旋转备用的动态经济调度
    4.6 大规模月度机组组合算法性能研究
        4.6.1 月度720 小时机组组合计算规模分析
        4.6.2 计算性能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规模网络安全校核优化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最优潮流问题的数学模型
    5.3 考虑节能问题的最优潮流数学模型
        5.3.1 纯价格优化模式
        5.3.2 纯能耗优化模式
        5.3.3 价格能耗合成优化模式
    5.4 基于非线性内点算法的最优潮流算法研究
        5.4.1 最优潮流算法概述
        5.4.2 内点优化算法
        5.4.3 大规模OPF 算法稀疏技术的改进
    5.5 大规模网络安全校核算法性能研究
        5.5.1 安全校核计算规模分析
        5.5.2 计算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节能发电调度计算模型
    6.1 引言
    6.2 节能发电调度的数学模型
        6.2.1 符号说明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求解方法
    6.3 节能发电调度对电网公司的影响分析
        6.3.1 对购电成本、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分析
        6.3.2 对外送电及区域内电力交易的影响分析
        6.3.3 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分析
        6.3.4 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6.4 实施节能发电调度面临的问题
    6.5 节能发电调度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
    6.6 节能发电调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6.7 节能发电调度与电力市场建设的衔接
        6.7.1 修改电力市场竞价上网规则
        6.7.2 实行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
        6.7.3 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 运行方式研究
    7.1 引言
    7.2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 面临的问题
    7.3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 的改进方法
    7.4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提高CPS 控制水平的策略
    7.5 节能发电调度环境下AGC 数学模型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AGC 辅助服务补偿
    8.1 引言
    8.2 AGC 辅助服务的重要性
    8.3 AGC 辅助服务原理
        8.3.1 电力系统负荷变化与频率调节
        8.3.2 自动发电控制的一般过程
        8.3.3 自动发电控制的控制目标
        8.3.4 AGC 的控制方式和区域控制偏差ACE 的计算
    8.4 AGC 辅助服务补偿
        8.4.1 AGC 补偿方式
        8.4.2 AGC 补偿原则
        8.4.3 调频服务市场化交易机制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发电厂AGC 运行性能考核的新方法—GCPS
    9.1 引言
    9.2 CPS 考核方法
        9.2.1 CPS 考核标准
        9.2.2 区域电力系统基于CPS 标准的经济考核
    9.3 发电机组控制行为标准(GCPS)
        9.3.1 GCPS 计算公式
        9.3.2 容量系数的确定
        9.3.3 GCPS 考核方法
        9.3.4 GCPS 计算流程
    9.4 算例分析
    9.5 对GCPS 考核方法的进一步探讨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机组AGC 补偿和电厂GCPS 考核软件
    10.1 软件架构
    10.2 机组AGC 补偿软件
        10.2.1 机组的AGC 控制模式
        10.2.2 机组的AGC 补偿方法
        10.2.3 机组的AGC 补偿软件介绍
        10.2.4 计算处理过程
    10.3 电厂GCPS 考核软件功能界面介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EEE RTS-96 系统机组数据
    附表1 各母线机组数据
    附表2 机组启动耗量
    附表3 机组开停机时间及加减负荷速度限制(Hr)
    附表4 机组热耗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决议书

(9)基于火焰检测器的燃料识别和着火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目次
插图清单
主要符号清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火焰检测技术进展及其参数检测
        1.2.1 煤粉火焰的特征
        1.2.2 火焰检测系统的分类
        1.2.3 火焰参数的检测
        1.2.4 国内外火焰检测技术动态
    1.3 着火模式模型及判断着火模式的方法
        1.3.1 均相着火模式模型
        1.3.2 非均相着火模式模型
        1.3.3 均相-非均相着火模式模型
        1.3.4 着火特性的判断方法
    1.4 燃料识别
    1.5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内容
2 试验装置及试验煤种
    2.1 沉降炉实验台
        2.1.1 实验台简介
        2.1.2 实验台实验条件
    2.2 火焰检测器
        2.2.1 光电二极管
        2.2.2 火焰检测器探头
        2.2.3 数据采集器
        2.2.4 数据采集软件
    2.3 试验煤种
        2.3.1 煤的工业分析
        2.3.2 煤的元素分析
        2.3.3 煤的发热量
        2.3.4 试验煤种
    2.4 小结
3 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
    3.1 基于经验模分解的小波阂值去噪方法
        3.1.1 Hilbert-Huang变换去噪原理
        3.1.2 小波阈值去噪
        3.1.3 基于经验模式分解(EMD)的小波阈值滤波去噪方法
        3.1.4 信号预处理结果及分析
    3.2 利用不同方法计算火焰闪烁频率
        3.2.1 功率谱密度法计算火焰闪烁频率
        3.2.2 HHT法计算火焰闪烁频率
        3.2.3 极值法法计算火焰闪烁频率
    3.3 小结
4 基于模糊控制原理的燃料识别
    4.1 煤种识别参数提取
    4.2 模糊控制
    4.3 基于模糊控制的生物质与煤种的识别
        4.3.1 生物质燃料与煤炭燃料特性的差异
        4.3.2 试验装置与试验对象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沉降炉的煤种的识别
        4.4.1 试验条件及试验对象
        4.4.2 单煤识别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4.4.3 混煤识别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5 利用火焰检测器判断煤种着火模式
    5.1 特征参数
    5.2 单煤着火模式判断
        5.2.1 火焰闪烁频率
        5.2.2 波动率
        5.2.3 燃烧动态能量
    5.3 混煤的着火模式判断
        5.3.1 火焰闪烁频率
        5.3.2 波动率
        5.3.3 燃烧动态能量
    5.4 着火评价
        5.4.1 着火温度
        5.4.2 最大着火点
        5.4.3 煤种着火评价指数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大型汽轮机设备运行状态分析与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
第二章 600MW发电机组DEH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600MW汽轮机DEH系统的控制要求
        2.1.1 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的原理
        2.1.2 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配汽方式
        2.1.3 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特性
        2.1.4 汽轮发电机组的控制方式
        2.1.5 汽轮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
    2.2 600MW汽轮机DEH系统的构成
        2.2.1 液压控制系统
        2.2.2 电控系统
    2.3 600MW汽轮机DEH系统的主要功能设计
        2.3.1 基本功能
        2.3.2 限制保护功能
        2.3.3 试验功能
        2.3.4 其它功能
    2.4 600MW汽轮机DEH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4.1 冗余设计
        2.4.2 电源
        2.4.3 隔离、屏蔽与接地
        2.4.4 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EH侧的接口设计及控制策略
    3.1 Foxboro I/A Series系统概述
        3.1.1 I/A Series概述
        3.1.2 I/A Series硬件系统
        3.1.3 I/A Series软件系统
    3.2 Foxboro I/A Series的FBM组件
        3.2.1 I/A Series的FBM组件
        3.2.2 I/A Series的FBM组件的特点
        3.2.3 FBM组件与现场信号的接线及注意要点
    3.3 DEH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计
        3.3.1 与DCS的接口
        3.3.2 与AGC的接口
        3.3.3 与电气的接口
        3.3.4 与汽机本体监测仪表系统(TSI)的接口
        3.3.5 与汽机紧急跳闸系统(ETS)的接口
    3.4 DEH系统的控制策略
        3.4.1 阀门控制策略
        3.4.2 汽轮机自动控制(ATC)策略
        3.4.3 负荷控制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DEH&DCS一体化与非一体化方案比较
    4.1 系统配置
    4.2 信号设置
    4.3 经济效益
    4.4 一体化设计的优点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四、125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发电厂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轴系及支撑动力特性研究[D]. 胡伟. 东南大学, 2020
  • [2]交直流混合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研究[D]. 耿祎晓. 湖北工业大学, 2018(01)
  • [3]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电力系统智能发电控制[D]. 殷林飞.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4]火电直流孤岛系统频率控制策略研究[D]. 王华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12)
  • [5]基于DCS的电站锅炉系统的设计[D]. 丁帅. 辽宁科技大学, 2014(06)
  • [6]丰满水电厂检修项目内部监理机制研究[D]. 裘洪坤.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7]燃煤电厂电除尘器提效节能技术的分析研究[D]. 尹琦.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10(04)
  • [8]电力市场和节能调度环境下电力系统调度与安全问题的研究[D]. 易仕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1)
  • [9]基于火焰检测器的燃料识别和着火特性研究[D]. 迟天阳. 浙江大学, 2009(12)
  • [10]大型汽轮机设备运行状态分析与监测[D]. 张晓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0)

标签:;  ;  ;  

125MW机组集散控制系统在杨树浦电厂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