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基锂-叔丁醇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正丁基锂-叔丁醇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一、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村[1](2021)在《锁定—解锁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开关聚合机理因其在调控聚合过程方面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功能化聚合物、序列可控聚合物的合成以及聚合物分布宽度调控等领域。然而,由于聚合条件较为严苛(如结构复杂的催化剂、聚合单体受限与聚合环境苛刻等),导致开关聚合的应用受到限制。此外,目前开关聚合的研究大多基于聚合体系中活性中心的整体调控,而定量调节部分链增长活性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基于一种硅氧DPE衍生物1-[4-(三异丙氧基硅基)苯基]-1’-二苯乙烯(DPE-Si(OiPr)3)与苯乙烯单体阴离子共聚合时展现出的定量“锁定-解锁”的现象,通过研究该种聚合反应的特性与应用得到了如下结果:1.改变DPE-Si(OiPr)3的投料比,设计并研究了50%与100%两种封端状态下的解锁反应。解锁后链增长过程受控于动力学,添加苯乙烯(St)时部分活性种发生链增长反应,添加St与1,1’-二苯乙烯(DPE)的混合物时,所有解锁中心均实现链增长反应;烷氧基碱金属化合物的碱性对解锁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证明三种碱的解锁效果表现为t-Bu OLi<Na ODP<t-Bu OK,表明碱性越强,解锁效果越好。此外,由于解锁后烷氧基碱金属化合物不能被提取出来,导致解锁过程不可逆。2.利用DPE-Si(OiPr)3单体在阴离子聚合中定量锁闭活性中心的特点,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加入DPE-Si(OiPr)3,实现活性链的逐步封端,调控D在1.08-1.39范围内变化,GPC曲线的多峰分布形式也可被调节。宽分布聚苯乙烯活性链解锁并聚合,结合硅氢加成反应,得到了含有不同分子量分布PS嵌段的共聚物材料:NP-PS-b-PSD-g-(PIp)n(窄分布)、BP-PS-b-PSD-g-(PIp)n(宽分布)、MP-PS-b-PSD-g-(PIp)n(多峰分布)。三者的热力学研究表明,模量NP>BP>MP。MP-PS-b-PSD-g-(PIp)n由于在较宽的温域范围内都有较高的tanδ,该聚合物材料在阻尼方面或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3.借助于DPE-Si(OiPr)3的偶联特性和氨基的Ugi高效反应,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采用“grafting onto”法将双端官能化聚苯乙烯DNPSDSi O接枝到纳米基底表面,改变聚合物链分子量,可在1.92-0.087 chains nm-2范围调节聚合物刷的接枝密度。将Ugi-4CR反应引入此反应体系中,改变PS-CHO的分子量和投料比(增大分子量,反应效率下降;增加投料比,反应效率提高)分别合成了单峰以及双峰分布的聚合物刷材料,实现了对纳米粒子的表面接枝聚合物结构的调控。

张素瑜[2](2021)在《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文中研究指明星形支化聚合物因其特殊的结构与性质而被广泛应用,因此基于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聚合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首先结合活性阴离子聚合方法和偶联改性技术,选取四氢呋喃(THF)、乙基四氢糠基醚(ETE)及双四氢糠丙烷(DTHFP)为调节剂,二乙烯基苯(DVB)为偶联剂,成功设计并合成两种星形支化结构的丁二烯类聚合物,即高1,2-结构星形支化聚丁二烯(S-g-PB)及以聚苯乙烯为规整支链的星形支化结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g-SBS)共聚物。后续采用对甲苯磺酰肼(TSH)/三正丙胺(TPA)体系对两种聚合产物中PB链段中的不饱和双键进行加氢生成对应的氢化产物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S-g-H-PB)及星形支化SEBS(S-g-SEBS),利用氢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手段对氢化前后聚合物进行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表征,并测定氢化产物的氢化度,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热重分析仪(TGA)对两者进行热力学性能表征,并探究氢化产物在成品油改性剂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S-g-PB分子量可控,且1,2-结构可达70%以上。S-g-SBS中聚丁二烯链段1,2-结构在30%~70%间可控。S-g-SB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熔体黏度均随结合苯乙烯含量及PB链段中1,2-结构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相似分子结构参数的线形SBS相比,S-g-SBS的熔体黏度明显更低。TSH/TPA体系可对星形支化丁二烯聚合物进行高效加氢,S-g-H-PB氢化度可达95%以上,S-g-SEBS氢化度可达98%以上。氢化反应可明显改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且氢化产物在成品油改性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黄建铭[3](2021)在《极性反应性单体与非极性单体的可控配位共聚合》文中认为向非极性聚合物中引入极性基团可以有效改善聚合物的性能,其中通过极性与非极性单体配位共聚是最简单而直接的方法,因为此过程可实现对共聚物立构规整度、序列与组成分布及极性取代基种类等的控制而极大地影响聚合物的性能。过去几年稀土配合物在极性与非极性单体共聚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功能化基团种类繁多,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也各不相同。本文采取反应性中间体法,设计一系列具有反应性但不会对催化剂造成毒化的单体,研究了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其进行可控配位(共)聚合的聚合行为,并对聚合物的后功能化反应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三种卤素取代的2-(4-卤苯基)-1,3-丁二烯单体,使用β-双亚胺钇双烷基配合物能够催化它们进行高顺-1,4-选择性配位聚合,所得聚合物的顺-1,4-规整性>98%,卤素基团不会对中心金属造成毒化。该体系催化2-(4-卤苯基)-1,3-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时能够得到无规序列的共聚物。核磁共振氢谱证明2-(4-卤苯基)-1,3-丁二烯共聚与异戊二烯共聚时,不会影响共聚物的立构规整性。将顺-1,4-聚(2-(4-卤苯基)-1,3-丁二烯)氢化,能得到具有完美交替结构的乙烯-卤代苯乙烯共聚物。通过锂卤交换反应,制备了乙烯-对乙烯基苯甲酸交替共聚物,实现了聚合物进一步后功能化。(2)合成了一种乙烯基硼氮杂萘单体,并探究了稀土催化剂配体结构对其聚合行为的影响。其中2,4,6-三甲基苯基官能化的氮杂环卡宾-芴基钪双烷基配合物对其聚合完全没有活性,而异丙基或甲基官能化的氮杂环卡宾-芴基钪双烷基配合物能够催化乙烯基硼氮杂萘聚合,但仅能得到无规聚合物;采用位阻更小的芴亚甲基吡啶钪双烷基配合物时,得到间规聚合物。将该聚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过氧化氢氧化,成功制备了高间规聚乙烯醇,间规度为rr=90%,间接证明所得含硼聚合物的间规度为rr=90%。因此,高间规聚乙烯基硼氮杂萘和聚乙烯醇是制备多种功能化高间规聚合物的重要中间体。(3)合成了一种硅醚保护的共轭双烯单体,使用PNP型三齿咔唑基钇双苄基配合物能够催化其均聚及与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合,产物顺-1,4-规整性>98%。聚合物中的硅醚保护基很容易用四丁基氟化铵脱除,得到羟基功能化聚双烯烃。羟基功能化聚合物能够与双异氰酸酯、二元醇进行共交联,得到性能可调的交联聚合物,为合成复杂功能化的高顺-1,4-聚双烯烃提供了一种普适方法。

沈禾雨[4](2020)在《伯胺取代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阴离子聚合研究》文中提出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研究经多年发展,所得到的功能化结构愈加精细且多样。目前,对功能化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组成和拓扑结构等初级结构都己实现了可控设计,而合成序列结构可控和复杂拓扑结构可控的聚合物逐渐成为了研究重点。序列可控聚合物的合成更是被誉为高分子合成领域的“圣杯”之一。如今应用多种先进的聚合反应方法可以精准调控聚合物的序列结构。其中,活性阴离子聚合(LAP)是最先被报道的活性可控聚合,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二烯烃单体的微观结构都能够实现精确的调控。同时,1,1-二苯基乙烯(DPE)衍生物在阴离子聚合体系中的序列分布可控,可以实现功能化基团“定性、定量、定位”的精准引入。然而,由于阴离子聚合的聚合条件严苛,通过直接共聚合引入的基团种类有限。因此,需要使用高效偶联反应对聚合物进行后功能化修饰,进一步丰富链中功能化基团的种类。同时,精准引入的功能基团又能够为接枝反应提供支化位点,为进一步研究聚合物的序列结构和拓扑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优异的模板聚合物。基于上述论述和设计理念,本文围绕1-[4-[N,N-双(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SiMe3)2)单体,利用in situ IH NMR研究聚合物序列的测定方法和调控方法。引入多种高效点击和多组分反应进行聚合物修饰,研究聚合物序列分布对其性能的影响。合成“拓扑异构聚合物”,研究聚合物序列分布和拓扑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DPE衍生物、苯乙烯(St)和丁二烯(Bd)的三元共聚合,合成丁苯树脂(SBC),研究聚合物组成分布对其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1-[4-[N,N-双(三甲基硅基)胺基]苯基]-1-苯基乙烯(DPE-N(SiMe3)2),并研究其与St在阴离子聚合体系中的共聚合特性,精准合成链中伯胺功能化的共聚物。当DPE-N(SiMe3)2/St投料比为4/1和10/1时,通过in situ 1H NMR测定聚合物序列结构为均匀四间隔和梯度十间隔。进行聚合动力学研究,计算苯乙烯竞聚率rst=1.04。引入第二种DPE衍生物——1-[4-(二甲基硅烷基)苯基]-1-[4’-(甲氧基)苯基]乙烯(DPE-SiH|OMe),进行三元共聚合。通过调节投料顺序合成二嵌段三元共聚物和一锅法三元共聚物。通过in situ 1H NMR测定一锅法三元共聚物的序列结构为准交替序列结构,链中DPE衍生物组成比例DPE-SiH|OMe/DPE-N(SiMe3)2=6/4。进行聚合动力学计算,苯乙烯综合竞聚率r’St=0.79。(2)使用Ugi-4CR和环氧-伯胺开环反应对链中伯胺功能化共聚物进行高效的后功能化修饰,合成链中多元功能化聚合物和序列可控含氟聚合物。经表征计算得知,链中多元功能化聚合物的结构明确,优化后的Ugi-4CR的反应效率可以达到99%,环氧-伯胺开环反应效率可达到95%以上。基于序列可控含氟聚合物,研究序列分布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发现氟侧链长度和氟基团序列结构对氟材料表面性能有一定影响。其中,长氟侧链能够降低表面能并抵抗表面重排,密集的序列分布能提高聚合物对侧链长度变化的敏感性并抵抗表面重排。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单链含氟聚合物氟侧链的富集状态,进而得到四种含氟聚合物表面模型:长而密、长而疏、短而密和短而疏。(3)探索精准合成分子量相近、拓扑结构不同且可控的“拓扑异构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确定Ugi-4CR与巯-炔点击联用合成单臂刷状、双臂刷状、单臂梳状和双臂梳状聚合物。其中Ugi-4CR反应效率在91%以上,巯-炔点击效率在97%以上。研究“拓扑异构聚合物”构-效关系时,发现四种拓扑异构聚合物间分子形状、分子尺寸和链段柔顺性均有差别。其中,单臂刷状聚合物呈现球形构象。均方回转半径主要受支化程度影响,流体力学半径主要受分子链长度影响。双臂接枝结构和密集的序列结构对聚合物主链的刚性有明显的提升。上述结果证明拓扑异构聚合物能够有效地揭示聚合物结构对性能的影响。(4)将DPE-N(SiMe3)2/St/Bd三元共聚合,合成伯胺功能化丁苯树脂(SBC),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皆可控。并利用活性阴离子聚合序列调控手段,研究SBC的组成分布,合成了无规结构SBC、嵌段结构SBC和嵌段梯度分布SBC,并给出了相关组成分布趋势。对相应SBC进行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测试,比较不同组成分布对SBC性能的影响。SBC的Tg受聚合物1,2结构、组成分布和链中DPE衍生物含量的影响。不同组成分布的SBC的力学行为可从脆性树脂、增韧树脂到热塑性弹性体大范围调节。SBC的光学性能受Bd相尺寸、折光指数和过渡段长度影响。

王东方[5](2020)在《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月桂烯作为一种生物基链状单萜烯,具有和异戊二烯、丁二烯相似的化学结构,通过阴离子聚合将月桂烯引入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中,可开发功能性的弹性体,进一步提高月桂烯的应用价值;此外,对含月桂烯这种长侧链结构的聚合物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弹性体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在无调节剂的条件下设计合成不同月桂烯含量的苯乙烯-异戊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IMS)。结果表明:月桂烯的含量由0增加到19.8%,3,4-PM结构由7.5%降低至5.6%,3,4-PI结构约为10%;DSC结果表明:SIMS玻璃化转变温度稳定在-66℃;随月桂烯的增加,SIMS损耗因子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11.3%时,达到最大值1.15;SIMS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其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对SIMS采用镍系催化加氢得到了 HSIMS。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催化条件下,随月桂烯含量增加,HSIMS的加氢度逐渐降低,但总体加氢度均在96.7%以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与SIMS一致;H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增高,且均比未加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损耗因子峰值会出现先增高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月桂烯含量为7.6%时,损耗因子峰值达到最大值1.45;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IMS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设计合成了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并对其微观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MS中1,2-PB结构含量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先从11.2%降低至9%,之后基本稳定;月桂烯含量从0增加到70%,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97.3℃增加到-67.4℃。少量月桂烯的加入使得SBMS的断裂伸长率大幅增加,但随月桂烯的含量进一步增加,SBMS的拉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邵氏硬度亦逐渐降低。采用镍系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 HSBMS。研究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9.1%增加至39.3%,HSBMS的总体加氢度在94.5%以上,其中丁二烯加氢度在97%以上,而月桂烯的加氢度从98.3%降至83.4%。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66.6℃增加至-36.6℃。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HSBMS损耗因子峰值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不明显,邵氏硬度变化不明显。最后,采用茂钛催化体系对SBMS加氢制备了部分氢化产物PHSBMS。结果表明:月桂烯含量从10%增加至52.2%,总加氢度从93.7%降至68%,其中丁二烯加氢度维持在95%左右,月桂烯的加氢度从84.3%降至11.6%。加氢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70.5℃增加至-40.2℃。随月桂烯含量的增加,PHBMS损耗因子峰值逐渐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邵氏硬度逐渐降低。

高源[6](2020)在《法尼烯的阴离子聚合及其环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化石储量减少及环境问题,开发可持续的生物基聚合物来替代石油衍生物显得尤为重要。法尼烯,一种来源丰富的长侧链生物基萜烯类单体,以其为基础设计合成的梳状/瓶刷结构聚合物预计在橡胶、胶粘剂、润滑材料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以法尼烯为单体,烷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阴离子聚合合成了聚法尼烯,研究了其活性聚合行为及微观结构,探讨了法尼烯与苯乙烯/月桂烯的共聚合,并初步开展了三氟甲磺酸催化环化聚法尼烯/月桂烯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研究了法尼烯的阴离子均聚合行为,并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谱对其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法尼烯的阴离子聚合为一级反应,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窄(1.1-1.3),具有活性聚合特征。改变调节剂种类(THF,ETE)、比例、浓度、聚合温度可以调节聚法尼烯的微观结构,随着调节剂极性或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减少、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3,4-Fa结构含量增加,顺式1,4-Fa结构含量减少,反式1,4-Fa结构含量增加,其变化范围分别为5.96%-68.83%,87.64%-15.50%,6.42%-20.67%。研究了法尼烯与苯乙烯、月桂烯的阴离子共聚行为。St:Fa(1:1,wt%)发生共聚时,环己烷中 r1(St)=0.065,r2(Fa)=3.63,环己烷/THF(98:2,vol%)中r1(St)=1.43;r2(Fa)=0.62。加入极性调节剂(THF,ETE)、提高聚合温度可提高苯乙烯共聚活性,并使其无规度分别由6.8%,6.8%,13.6%提高到19.8%,20.9%,32.7%。共聚反应中3,4-法尼烯结构含量随调节剂和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法尼烯均聚时相似,其3,4-Fa结构含量在5.14%-62.24%范围变化。相比于较高聚合活性2-取代丁二烯衍生物-法尼烯/月桂烯,1,2-取代的罗勒烯具有较大空间位阻、别罗勒烯不具有共轭结构,二者均不能发生采用烷基锂引发聚合。聚月桂烯和聚法尼烯在三氟甲磺酸催化下,发生分子内阳离子环化,环化后碳碳双键消失,流体力学体积变小,环化程度越高所得聚合物粒子体积越小。高三氟甲磺酸浓度(57mmol/L)下5分钟环化率可达100%,随浓度降低,环化速率减小;同等酸浓度下,聚法尼烯环化速率快于聚月桂烯。

张经纬[7](2020)在《基于月桂烯的二烯烃橡胶的阴离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和车辆节能需求的提高,关于轮胎胎面胶性能的低滚阻、高抗湿滑及高耐磨“魔鬼三角”这一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另一方面,随着化石储量减少及环境问题,开发可持续的生物基聚合物来替代石油衍生物显得尤为重要。月桂烯,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的具有瓶刷结构的非极性生物基萜烯类单体,对于开发新型高性能生物基橡胶材料有重要意义。文本通过阴离子聚合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基于月桂烯的无规、嵌段、星形丁苯共聚物,并通过白炭黑/炭黑进行增强得到了橡胶,对聚合物结构及橡胶的门尼粘度、硫化行为、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含月桂烯的二元/三元无规丁苯橡胶的合成及炭黑增强体系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阴离子聚合将生物基单体月桂烯部分替代丁苯橡胶中的丁二烯以解决化石能源短缺和填料问题分散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月桂烯含量的100%转化率、高分子量(150000-200000Da)、窄分子量分布(1.09)的苯乙烯-月桂烯无规共聚橡胶(SMR)和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三元无规共聚橡胶(SBMR)。结果表明,当月桂烯共聚含量从10%增加到70%时,三元共聚物中3,4-My结构含量从81%降低到32%;Tg从-24.9℃降低到-35.0℃。炭黑共混体系研究表明,带有异亚丙基结构的非极性侧链可显着改善炭黑的分散性,并且可在不损害滚动阻力的前提下提高橡胶的抗湿滑性。当月桂烯含量增加到30%,硫化橡胶具有较好的物机性能,其拉伸强度为12.9 MPa,断裂伸长率达621%。2.含月桂烯瓶刷结构的集成橡胶制备及白炭黑增强体系研究。提出一种通过引入月桂烯短瓶刷链段改善二氧化硅在非极性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策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无规、嵌段、星形的月桂烯改性丁苯集成橡胶。研究结果表明,月桂烯瓶刷结构可以通过黏附及浸润明显改善二氧化硅的分散,其中二氧化硅在橡胶基体中的改善程度可以排序为:SBR(未改性橡胶)<SBR(75)+MR(25)(机械共混橡胶)<r-SBMR(25)(无规共聚橡胶)<b-SBMR(25)(嵌段共聚橡胶)<s-b-SBMR(16)(星形嵌段共聚橡胶)。与 SSBR/SiO2相比,s-b-SBMR(16)/SiO2滚动阻力降低 41.7%;b-SBMR(34)/SiO2抗拉伸强度提高77.8%,撕裂强度提高20.8%,断裂伸长率基本不变。3.含月桂烯的杂臂集成橡胶制备及炭黑增强体系研究。基于前述研究,设计合成了多种含月桂烯瓶刷结构且具有高苯乙烯含量丁苯链段的杂臂集成橡胶。结果表明,不同月桂烯集成方式对炭黑分散的改善程度也不同,同时抗湿滑性和滚动阻力都得到很好的改善,可以分别被排序为b-SBMR>r-SBMR≈s-b-SBMR>SBR 和 SBR>SBR+MR>r-SBMR>b-SBMR>s-b-SBMR。在基本不影响物机性能的同时,嵌段集成橡胶具有优异的加工、硫化行为、低滚动阻力和高抗湿滑性等综合性能,证实了短瓶刷结构在橡胶结构设计与应用中的优势。

段阳芷[8](2020)在《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文中研究表明苯乙烯与共轭二烯烃的共聚合已制备出众多不同立体构型和序列结构的苯乙烯类弹性体,但是由于缺乏功能基团,使得这些苯乙烯类弹性体的性能和使用领域受限。开展共轭二烯烃与含功能基团的苯乙烯衍生物共聚合的研究,制备功能化苯乙烯类弹性体对拓宽苯乙烯类弹性体的使用领域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单茂钪(C5Me4SiMe3)Sc(CH2C6H4NMe2-o)2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探究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团对共聚合活性及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制备不同组成和序列结构的苯乙烯衍生物/异戊二烯共聚物。1.单茂钪催化异戊二烯(IP)与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St-SiHMe2)、对-硫甲基苯乙烯(St-SMe)、对-氯苯乙烯(St-Cl)共聚合,改变IP和苯乙烯衍生物的用量可以高活性获得组成可控(异戊二烯含量1495 mol%)、高分子量(Mn=3.1×10416.5×104)、窄分布(Mw/Mn=1.182.20)的IP-St-SiHMe2、IP-St-SMe和IP-St-Cl共聚物。共聚物中IP形成1,4-和3,4-结构单元,苯乙烯衍生物形成间规聚合结构。2.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直接影响其与IP的共聚合活性。室温氯苯溶剂中IP与St-SiHMe2共聚合6 min,两单体转化率均可达95%以上;相同聚合条件下,IP与St-SMe共聚合60 min,两单体转化率均达86%以上;相同聚合条件下,IP与St-Cl共聚合60 min,IP转化率达96%以上,St-Cl转化率仅53%;苯乙烯衍生物与IP的共聚合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IP/St-SiHMe2>IP/St-SMe>IP/St-Cl。3.苯乙烯衍生物中取代基直接影响其与IP共聚物的序列结构。IP-St-SiHMe2共聚物为无规共聚物,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1282?C),随St-SiHMe2含量(1379 mol%)的增加而线性增加。IP-St-SMe共聚物为多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具有源自聚IP链段和聚St-SMe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30?C,Tg2=6775?C)和源自间规聚St-SMe链段的熔点(Tm=246250?C)。IP-St-Cl共聚物为梯度共聚物,不同组成的共聚物具有源自聚IP链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15?C)和源自间规聚St-Cl链段的熔点(Tm=314318?C)。

李耀华[9](2020)在《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但因其分子极性小,与一些极性材料的粘附性低,需要进行极性化改性以期拓宽SIS在胶粘剂、表面涂层等领域的应用。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引入极性嵌段可简便地合成出极性化SIS,制备PI-g-PS支化聚合物,使SIS具有更低的熔体黏度和优异的加工性能。本文首先以对氯甲基苯乙烯(VBC)为封端剂,采用活性阴离子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PS-VB),威廉姆森(williamson)醚化法合成了聚环氧乙烷大分子单体(PEO-VB),对精制后的大单体进行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质谱(MS)表征,并分析了两亲性PEO-VB的乳化性能;然后,将PS-VB与异戊二烯(Ip)进行阴离子共聚合,再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E)为官能化改性剂,一锅法制备出末端含星型PEO链段的极性化梳形PI-g-PS-s-PEO,使用FT-IR、GPC、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转矩流变仪等进行结构与性能分析,并考察了封端反应条件对聚合物中PEO含量(w(PEO)%)的影响;最后,以PEO-VB与歧化松香钠皂(DRS)作为复合乳化剂,用于PS-VB和Ip的乳液共聚合,制备出极性化PI-g-PS-g-PEO及其乳液,考察了引发体系、乳化剂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和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1H-NMR、DSC对PI-g-PS-g-PEO的结构与热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如下:(1)PS-VB的封端率在95%左右,分子量可设计且分布较窄;两亲性PEO-VB的封端率在92%左右,并具有一定的乳化能力,其浊点在60℃以上,CMC值在2.4mg/mL以下,适用于O/W体系,可作为反应性乳化剂使用。(2)成功制备出以PI为主链,PS为规整侧链,末端含星型PEO的极性化梳形PI-g-PS-s-PEO;PS-VB的分子量对w(PEO)%没有影响,PEGDE的分子量越小,延长封端反应时间,增加改性剂用量均有利于提高w(PEO)%;PI-g-PS-s-PEO具有一定的极性,分子链中PEO链段无结晶;相同条件下,PI-g-PS-s-PEO的熔体黏度明显低于线型SIS,并且支链数目越多,熔体黏度越低。(3)以CHP/TEPA=1:1.25为引发剂,DRS/PEO8-VB=1:1为乳化剂,可得单体转化率在60%以上,综合性能较优的极性化PI-g-PS-g-PEO共聚物乳液;PEO8-VB可减少DRS的用量,又能改善聚合物及其乳液的极性;聚合物中PEO链段存在结晶,表明PEO是单独一相,PI-g-PS-g-PEO呈微相分离结构。

李龙[10](2019)在《工业化溶聚丁苯原料前处理对聚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丁苯橡胶的聚合方式主要分为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两种方式。生产的丁苯橡胶分别被称为溶聚丁苯和乳聚丁苯。溶聚丁苯由于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能够制造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的新型轮胎,其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本文进行了工业化溶聚丁苯原料前处理对聚合的影响研究。比较了实验室常用的原料精制方式效果。优化了工业化溶聚丁苯原料前处理方法。完成600L聚合釜中试规模的多次聚合实验,获得了力学性能良好的线型溶聚丁苯橡胶。结果表明:1.环己烷经过活化后分子筛净化至少一周后,或者用金属钠丝净化至少十天了后基本满足聚合要求。先使用分子筛浸泡,然后再用金属钠丝净化,可以缩短净化处理周期。当环己烷单位杂质含量低于0.6×10-3mmol/g左右且杀杂现象正常时,聚合可以正常进行。2.采用氧化铝动态吸附、高纯氮气吹扫的精制处理方式可以代替常压蒸馏处理方式。同样可获得杂质含量低的环己烷。经过约6h的氧化铝动态吸附循环净化处理,环己烷(约624kg)的水分会低于50ppm。再经过约4h的循环处理,和约2h的高纯氮气吹扫净化处理,环己烷的“杀杂量”降低至0.6×10-3mmol/g以下,符合聚合要求。气相测试结果表明,与经过蒸馏处理的环己烷样品相比,新工艺处理的环己烷也可以达到较高的纯度99.92%。3.使用氢化钙除水、减压蒸馏脱杂的处理工艺可以对苯乙烯进行有效的精制。单位杀杂增量控制在低于0.3×10-33 mmol/g,且杀杂现象正常时,聚合可以正常进行。但是氢化钙吸水后也会产生氢气,大量使用氢化钙具有危险性。减压蒸馏操作对设备和操作工艺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成本较高。4.使用氧化铝动态吸附代替减压蒸馏处理方式,可以脱除苯乙烯含有的阻聚剂。获得可用于聚合生产的苯乙烯。含有阻聚剂的工业级苯乙烯(共计540kg),加入精制处理合格的环己烷,配制成苯乙烯-环己烷溶液。在经过累计氧化铝动态吸附循环16h,以及高纯氮气吹扫7h后,苯乙烯单位杀杂量可以降至1.8×10-3mmol/g。虽然高于预期值(1.5×10-3mmol/g),但是也可用于大规模聚合生产。5.丁油中的杂质则主要来自于环己烷,少量为丁二烯自身的杂质(主要为二聚体等物质)。采用和环己烷相同的“杀杂”分析操作。丁二烯单位杀杂增量低于0.4×10-3mmol/g且杀杂现象正常时,聚合可以正常进行。使用精制合格的环己烷配制的丁油就可以满足聚合实验的要求。6.氧化铝对丁二烯的吸收能力很强,48h后,丁二烯含量下降了4.55个百分点。而重复使用的氧化铝对丁二烯的吸收能力会相对弱一些,48h后,丁二烯含量下降了1个百分点;72h后,丁二烯含量下降了1.6个百分点;并在8d后,丁二烯含量开始保持稳定。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丁油中的杂质含量也在下降,相应颜色的杀杂数值也在不断降低。7.不能直接向工业级苯乙烯中加入氧化铝浸泡吸附杂质脱除阻聚剂。需要配制成苯乙烯-环己烷溶液,然后使用氧化铝浸泡处理,吸附杂质,脱除阻聚剂。8.较大规模(600L聚合釜)的聚合实验对于原料杂质的含量要求低于小规模(250ml,2L)的聚合实验要求。工业化聚合生产对于原料杂质的容忍度更高一些。原料中杂质含量高于小规模聚合实验的标准要求时,大规模(600L聚合釜)的聚合实验依然能够顺利进行。本次中试实验共进行了多次600L釜聚合实验。经上述精制方式处理完成的原料可以用于溶聚丁苯橡胶工业化生产,获得——Mn为20万至25万的线性溶聚丁苯橡胶。证明了前述对环己烷、苯乙烯等工业级原料的精制处理方式可以满足中试规模聚合生产的要求。聚合产物的苯乙烯结构含量和丁二烯1,2结构含量也达到了预期的数值。聚合产物的物理性能接近锦湖公司产品SSBR6270和朗盛公司产品5025-2。这表明新工艺精制处理的原料也能够满足对保证聚合产物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要求。原料精制新工艺可以代替工业生产上常用的蒸馏(包括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处理工艺。

二、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1)锁定—解锁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开关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1.1.1 光催化开关聚合体系研究
        1.1.2 电位控制激开关聚合体系研究
        1.1.3 温度响应开关聚合研究
        1.1.4 化学反应调控开关聚合研究
        1.1.5 开关聚合研究发展趋势
    1.2 本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单体精制
    2.2 DPE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精制
    2.3 “锁定-解锁”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特性研究
        2.3.1 半封端“锁定-解锁”阴离子聚合
        2.3.2 全封端“锁定-解锁”阴离子聚合
    2.4 基于“锁定-解锁”聚合机理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调控
        2.4.1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调控研究
        2.4.2 多分布嵌段聚合物聚合物接枝反应
    2.5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接枝反应
        2.5.1 双端官能化聚苯乙烯的合成
        2.5.2 “grafting-onto”法制备聚合物刷材料
        2.5.3 单峰与双峰聚合物刷材料的合成
    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锁定-解锁”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特性研究
        3.1.1 硅氧DPE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3.1.2 解锁过程的动力学影响研究
        3.1.3 烷氧基碱金属化合物碱性对解锁过程的影响研究
    3.2 基于“锁定-解锁”定聚合机理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调控研究
        3.2.1 逐步封端调控嵌段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研究
        3.2.2 多分布嵌段聚合物接枝反应及性能研究
    3.3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聚合物接枝反应研究
        3.3.1 功能化聚合物侧链的合成研究
        3.3.2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聚合物结构设计研究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主要符号对照表
附录 B “锁定-解锁”部分核磁分析全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二烯烃类聚合物氢化方法
        1.1.1 溶液加氢法
        1.1.2 乳液加氢法
        1.1.3 氢化物母体法
    1.2 活性阴离子聚合
        1.2.1 活性阴离子聚合概述
        1.2.2 丁二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
    1.3 星形聚合物
        1.3.1 星形聚合物概述
        1.3.2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1.3.3 星形聚合物的性能与应用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2 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精制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星形支化聚丁二烯的设计与合成
        2.3.2 星形支化氢化聚丁二烯的制备与表征
        2.3.3 成品油减阻剂的应用探索
    2.4 本章小结
3 星形支化SEBS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精制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与测试
    3.3 结果讨论
        3.3.1 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设计与合成
        3.3.2 星形支化SBS的设计与合成
        3.3.3 星形支化SEBS的制备与表征
        3.3.4 化妆品油凝胶应用探索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极性反应性单体与非极性单体的可控配位共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稀土金属催化的有规立构聚合
        1.2.1 苯乙烯的有规立构聚合
        1.2.1.1 等规聚苯乙烯的合成
        1.2.1.2 间规聚苯乙烯的合成
        1.2.2 共轭双烯的有规立构聚合
        1.2.2.1 顺-1,4-聚共轭双烯的合成
        1.2.2.2 反-1,4-聚共轭双烯的合成
        1.2.2.3 3,4-聚共轭双烯的合成
        1.2.3 α-烯烃的有规立构聚合
    1.3 极性单体的可控配位共聚合中的立构选择性控制和共聚物序列组成控制
        1.3.1 极性单体聚合中的立构选择性控制
        1.3.1.1 功能化苯乙烯均聚合中的立构选择性控制
        1.3.1.2 功能化共轭双烯聚合中的立构选择性控制
        1.3.1.3 功能化α-烯烃聚合中的立构选择性控制
        1.3.1.4 非共轭极性α,ω-双烯烃的有规立构聚合
        1.3.2 极性单体共聚合中共聚物序列组成控制及共聚物性能
    1.4 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及来源
    2.2 常用原料与试剂的制备与纯化
        2.2.1 稀土化合物的制备
        2.2.2 聚合单体的纯化
        2.2.3 溶剂的纯化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核磁共振波谱(NMR)
        2.3.2 凝胶渗透色谱(GPC)
        2.3.3 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熔点测定
        2.3.4 热重分析(TGA)
第3章 2-(卤苯基)-1,3-丁二烯的聚合及后功能化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β-双亚胺钇双烷基配合物的合成
        3.2.2 2-(卤苯基)-1,3-丁二烯单体的合成
        3.2.2.1 单体2-(4-氟苯基)-1,3-丁二烯(2-FPB)的合成
        3.2.2.2 单体2-(4-氯苯基)-1,3-丁二烯(2-ClPB)的合成
        3.2.2.3 单体2-(4-溴苯基)-1,3-丁二烯(2-BrPB)的合成
        3.2.3 聚合物的合成
        3.2.3.1 均聚物Poly(2-ClPB)和Poly(2-BrPB)的合成
        3.2.3.2 共聚物Poly(2-FPB-co-IP)、Poly(2-ClPB-co-IP)和Poly(2-BrPB-co-IP)的合成
        3.2.4 聚合物后功能化反应
        3.2.4.1 4-氟苯乙烯-乙烯交替共聚物(Poly(FSt-alt-E)的合成
        3.2.4.2 4-氯苯乙烯-乙烯交替共聚物(Poly(ClSt-alt-E)的合成
        3.2.4.3 4-溴苯乙烯-乙烯交替共聚物(Poly(BrSt-alt-E)的合成
        3.2.4.4 对乙烯基苯甲酸-乙烯交替共聚物(Poly(StCOOH-alt-E)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2-(4-卤苯基)-1,3-丁二烯的合成
        3.3.2 2-(4-卤苯基)-1,3-丁二烯的顺-1,4-选择性均聚合及聚合物表征
        3.3.3 2-(4-卤苯基)-1,3-丁二烯与异戊二烯的顺-1,4-选择性共聚合及聚合物表征
        3.3.3.1 2-(4-卤苯基)-1,3-丁二烯与异戊二烯的共聚行为
        3.3.3.2 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极性单体含量之间的关系
        3.3.3.3 共聚物的立构规整性及核磁表征
        3.3.4 聚合物的后功能化反应
    3.4 本章中一些聚合物的DSC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乙烯基硼氮杂萘的间规选择性聚合及聚合后氧化反应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本章中所用配合物的合成
        4.2.2 单体B-乙烯基-2,1-硼氮杂萘(BN2VN)的合成
        4.2.3 均聚物Poly(BN2VN)的合成
        4.2.4 聚合物氧化制备间规聚乙烯醇(sPVA)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4.3.2 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及聚合物的表征
        4.3.3 间规聚乙烯醇的合成及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醚保护的共轭双烯单体的顺-1,4-选择性聚合及后功能化反应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4-亚甲基-5-烯-1-醇的合成
        5.2.2 硅醚保护单体IPOTBS的合成
        5.2.3 本章中所用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5.2.4 IPOTBS均聚物的合成
        5.2.5 IPOTBS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合成
        5.2.6 聚合物脱保护过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IPOTBS均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3.2 IPOTBS与共轭双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5.3.3 聚合物的后功能化、交联及交联聚合物拉伸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伯胺取代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阴离子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序列可控功能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模板聚合
        1.1.2 固相聚合
        1.1.3 活性链增长聚合
    1.2 多元功能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1.2.1 多组分缩聚合成功能化聚合物
        1.2.2 多组分后功能化合成功能化聚合物
        1.2.3 基于多元功能化聚合物合成拓扑聚合物
    1.3 基于DPE衍生物的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1.3.1 基于DPE衍生物的序列可控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
        1.3.2 基于DPE衍生物的多元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
    1.4 论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与研究思路
2 基于伯胺DPE的序列可控聚合物合成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精制
        2.2.2 DPE-N(SiMe_3)_2的合成
        2.2.3 DPE-N(SiMe_3)_2与St的二元共聚合
        2.2.4 DPE-N(SiMe_3)_2、DPE-SiH|OMe与St的三元共聚合
        2.2.5 原位核磁(in situ ~1H NMR)监测共聚物序列结构
        2.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伯胺DPE衍生物合成
        2.3.2 St与DPE-N(SiMe_3)_2共聚物的序列调控研究
        2.3.3 St与DPE-N(SiMe_3)_2、DPE-SiH|OMe三元共聚合及序列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伯胺DPE的后功能化聚合物合成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精制
        3.2.2 Ugi-4CR合成链中多元功能化聚合物
        3.2.3 环氧—伯胺开环反应合成序列可控含氟功能化聚合物
        3.2.4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Ugi-4CR合成链中多元功能化聚合物的研究
        3.3.2 环氧—伯胺开环反应合成序列可控含氟功能化聚合物的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伯胺DPE的拓扑异构聚合物合成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精制
        4.2.2 链中序列可控炔基功能化聚合物合成
        4.2.3 单端功能化聚苯乙烯侧链合成
        4.2.4 拓扑聚合物的合成
        4.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Ugi-4CR直接合成拓扑聚合物
        4.3.2 Ugi-4CR和硅氢加成联用合成拓扑聚合物
        4.3.3 Ugi-4CR和CuAAC加成联用合成拓扑聚合物
        4.3.4 Ugi-4CR和巯-炔点击联用合成拓扑聚合物
        4.3.5 拓扑异构聚合物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伯胺DPE的丁苯树脂合成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及精制
        5.2.2 伯胺DPE衍生物/St/Bd的三元共聚合
        5.2.3 St/Bd二元共聚合的定时取样实验
        5.2.4 测试与表征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伯胺功能化SBC的合成及其动力学研究
        5.3.2 伯胺功能化SBC的组成分布研究
        5.3.3 伯胺功能化SBC的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St与DPE衍生物共聚合转化率曲线
附录B DPE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附录C St与DPE衍生物的三元共聚物DSC曲线
附录D 链中多元功能化聚合物的表征
附录E 拓扑聚合物的表征
附录F SBC合成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负离子聚合
        1.1.1 负离子聚合及其进展
        1.1.2 二烯烃衍生物阴离子聚合进展
    1.2 SBS、SEB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2.1 S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2.2 SEB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3 SIS、SEPS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1.3.1 SI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3.2 SEPS热塑性弹性体简介及研究进展
    1.4 月桂烯的聚合及应用
        1.4.1 月桂烯的来源与性质
        1.4.2 基于月桂烯的弹性体研究进展
    1.5 课题的立论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试剂
        2.1.1 原料的参数及规格
        2.1.2 试剂的纯化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装置预处理
        2.2.2 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
        2.2.3 热塑性弹性体的催化加氢
    2.3 聚合物表征
        2.3.1 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
        2.3.2 微观结构表征
        2.3.3 DSC热性能分析
        2.3.4 熔融指数
    2.4 热塑性弹性体的性能测试
        2.4.1 标准样的制备
        2.4.2 动态力学测试
        2.4.3 力学性能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1.1 SIMS的合成与表征
        3.1.2 SI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1.3 动态力学性能
        3.1.4 力学性能
        3.1.5 小结
    3.2 氢化苯乙烯-月桂烯/异戊二烯-苯乙烯(HSIMS)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2.1 HSIMS的合成与表征
        3.2.2 HSI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2.3 动态力学性能
        3.2.4 力学性能
        3.2.5 小结
    3.3 苯乙烯-月桂烯/丁二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3.1 SBMS的合成与表征
        3.3.2 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3.3 动态力学性能
        3.3.4 力学性能
        3.3.5 小结
    3.4 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HSBMS)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4.1 HSBMS合成与表征
        3.4.2 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4.3 动态力学性能
        3.4.4 力学性能
        3.4.5 小结
    3.5 部分氢苯乙烯-丁二烯/月桂烯-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PHSBMS)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
        3.5.1 PHSBMS的合成与表征
        3.5.2 PHSB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5.3 动态力学性能
        3.5.4 力学性能
        3.5.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6)法尼烯的阴离子聚合及其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萜烯类单体
        1.1.1 萜类化合物
        1.1.2 非环状萜烯单体
        1.1.2.1 月桂烯
        1.1.2.2 罗勒烯
        1.1.2.3 别罗勒烯
        1.1.2.4 法尼烯
    1.2 萜烯类单体的聚合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2.1 月桂烯的聚合
        1.2.2 罗勒烯的聚合
        1.2.3 别罗勒烯的聚合
    1.3 法尼烯的聚合
    1.4 聚合物环化
        1.4.1 聚合物环化方法
        1.4.2 路易斯酸催化聚合物分子内阳离子环化
        1.4.3 单链聚合物纳米粒子
    1.5 瓶刷聚合物
        1.5.1 瓶刷聚合物的定义及分类
        1.5.2 瓶刷聚合物的合成
        1.5.2.1 “Grating from”法
        1.5.2.2 “Grating onto”法
        1.5.2.3 “Grating through”花生
        1.5.3 瓶刷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1.6 课题的立论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的来源、规格及纯化
    2.2 实验方法
        2.2.1 Fa均聚物的制备
        2.2.2 Fa与St/Ip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2.2.3 Fa与St/Ip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2.2.4 Fa与St、Bd三元共聚物的制备
        2.2.5 法尼烯二元共聚竞聚率测定
        2.2.6 PM、PF的阳离子环化
    2.3 聚合物的分析与表征
        2.3.1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2.3.2 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分析计算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法尼烯的阴离子均聚合
        3.1.1 聚合可行性
        3.1.2 法尼烯的阴离子活性聚合
        3.1.3 法尼烯微观结构的研究
    3.2 法尼烯阴离子共聚合
        3.2.1 法尼烯与苯乙烯共聚合
        3.2.2 法尼烯与月桂烯共聚合
        3.2.3 法尼烯的竟聚率
        3.2.3.1 环己烷溶剂下竞聚率研究
        3.2.3.2 环己烷/THF溶剂下竞聚率研究
    3.3 罗勒烯、别罗勒烯的阴离子聚合可行性
    3.4 聚法尼烯和聚月桂烯阳离子环化研究
        3.4.1 阳离子环化的可行性
        3.4.2 阳离子环化动力学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7)基于月桂烯的二烯烃橡胶的阴离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阴离子聚合
        1.1.1 阴离子聚合简介
        1.1.2 二烯烃类衍生物的阴离子聚合
        1.1.3 星形聚合物及集成橡胶
        1.1.3.1 星形聚合物的合成
        1.1.3.2 集成橡胶发展概况
        1.1.3.3 集成橡胶结构与组成
        1.1.3.4 集成橡胶的性能
    1.2 萜烯及其聚合
        1.2.1 萜烯及萜类化合物
        1.2.2 月桂烯简述
        1.2.3 月桂烯聚合研究进展
    1.3 填料种类及其增强SSBR体系
        1.3.1 炭黑增强SSBR体系
        1.3.2 白炭黑增强SSBR体系
    1.4 本课题的提出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课题的主要的研究内容
        1.4.3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原料的来源、规格及纯化
    2.2 实验方法
        2.2.1 My均聚物的制备
        2.2.2 My/St二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2.2.3 St/Bd二元无规共聚物或My/St/Bd三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
        2.2.4 PSB-b-PMy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2.2.5 星形杂臂s-PSB-b-PMy共聚物的制备
    2.3 表征与测试
        2.3.1 聚合物表征测试方法
        2.3.2 橡胶加工及性能测试
        2.3.2.1 混炼工艺与配方
        2.3.2.2 橡胶性能测试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含月桂烯的二元/三元无规丁苯橡胶的合成及炭黑增强体系研究
        3.1.1 PSM与PSBMy的表征
        3.1.2 St/My二元共聚物及St/My/Bd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3.1.3 PSM与PSBMy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1.4 SBMR的硫化行为
        3.1.5 SBMR的橡胶加工性能
        3.1.6 SBMR的物理机械性能
        3.1.7 SBMR硫化胶的动态力学性能
        3.1.8 小结
    3.2 含月桂烯瓶刷结构的集成橡胶制备及白炭黑增强体系研究
        3.2.1 PSB、PMy、PSBMy、PSB-b-PMy、s-PSB-b-PMy的表征
        3.2.2 PSB、PMy、PSBMy、PSB-b-PMy、s-PSB-b-PMy的合成
        3.2.3 样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2.4 门尼粘度
        3.2.5 硫化行为
        3.2.6 白炭黑在橡胶基质中的分散程度表征
        3.2.6.1 Payne效应
        3.2.6.2 SAXS分析
        3.2.6.3 SEM和TEM分析
        3.2.7 物理机械性能
        3.2.8 动态力学性能
        3.2.9 小结
    3.3 含月桂烯的杂臂集成橡胶制备及炭黑增强体系研究
        3.3.1 PSB、PMy、PSBMy、PSB-b-PMy、s-PSB-b-PMy的表征
        3.3.2 PSB、PMy、PSBMy、PSB-b-PMy、s-PSB-b-PMy的合成
        3.3.3 样品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3.4 门尼粘度
        3.3.5 硫化行为
        3.3.6 炭黑在橡胶基质中的分散程度表征
        3.2.6.1 Payne效应
        3.2.6.2 SAXS分析
        3.2.6.3 SEM和TEM分析
        3.3.7 物理机械性能
        3.3.8 动态力学性能
        3.3.9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附件

(8)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苯乙烯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研究概况
        1.1.1 自由基聚合
        1.1.2 阴离子聚合
        1.1.3 配位聚合
    1.2 苯乙烯衍生物与共轭二烯烃共聚合研究进展
        1.2.1 自由基聚合
        1.2.2 阴离子聚合
        1.2.3 配位聚合
    1.3 论文研究目标及工作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及试剂纯化
        2.1.1 主要试剂
        2.1.2 单体与溶剂的精制
        2.1.3 催化剂的合成
    2.2 聚合反应操作
    2.3 分析与测试
        2.3.1 化合物的表征
        2.3.2 聚合物的表征
        2.3.3 共聚物的组成计算
3 结果与讨论
    3.1 单茂钪催化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1.1 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1.2 对-二甲基硅氢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2 单茂钪催化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1 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2.2 对-甲硫基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3 单茂钪催化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3.1 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
        3.3.2 对-氯苯乙烯与异戊二烯共聚物结构分析
    3.4 功能基团对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SIS热塑性弹性体
        1.1.1 SIS的性能与应用
        1.1.2 SIS的极性化改性
    1.2 接枝聚合物
        1.2.1 接枝聚合物的性质
        1.2.2 接枝聚合物的合成
    1.3 活性阴离子聚合
        1.3.1 基于LAP法合成端基官能化聚合物
        1.3.2 大分子单体在阴离子聚合中的应用
    1.4 乳液聚合
        1.4.1 反应性乳化剂
        1.4.2 反应性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1.5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2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S-VB的分子设计及结构表征
        2.3.2 PEO-VB的结构表征及乳化性能测试
    2.4 本章小结
3 活性阴离子法制备PI-g-PS-s-PEO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3.2.2 PI-g-PS-s-PEO的合成
        3.2.3 测试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I-g-PS-s-PEO的合成条件分析
        3.3.2 PI-g-PS-s-PEO的结构表征
        3.3.3 聚合条件对w(PEO)%的影响
        3.3.4 PI-g-PS-s-PEO的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乳液聚合制备PI-g-PS-g-PEO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及精制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与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乳液合成条件分析
        4.3.2 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4.3.3 乳化剂体系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4.3.4 乳液聚合物结构与热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工业化溶聚丁苯原料前处理对聚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溶聚丁苯橡胶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情况
    1.2 溶聚丁苯橡胶的工业化状况
        1.2.1 溶聚丁苯橡胶在国外的工业化发展状况
        1.2.2 溶聚丁苯橡胶在国内的工业化发展状况
    1.3 溶聚丁苯橡胶生产过程中杂质的影响
    1.4 溶聚丁苯橡胶的工业化生产中原材料的精制方式
    1.5 实验室内溶聚丁苯橡胶聚合原材料前处理的几种方式
    1.6 论文选题的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小瓶规模聚合实验的试剂精制处理
        2.1.1 反应系统的预处理
        2.1.2 实验试剂的预处理
    2.2 中试规模聚合试验的原料精制处理
        2.2.1 中试规模聚合试验的原料和辅料
        2.2.2 中试聚合实验基本流程
    2.3 测试与分析
        2.3.1 溶聚丁苯聚合实验“杀杂”分析方法
        2.3.2 气相色谱
        2.3.3 微观结构与共聚组成的测试
        2.3.4 分子量及其分布测试
        2.3.5 物理机械性能的测试
第3章 结果讨论
    3.1 试剂杂质对聚合实验的影响
        3.1.1 环己烷中杂质的影响及处理工艺对比
        3.1.2 苯乙烯中杂质的影响及处理工艺对比
        3.1.3 丁二烯中杂质的影响
        3.1.4 正丁基锂中杂质的影响
        3.1.5 叔丁基氧钾中杂质的影响
        3.1.6 结构调节剂中杂质的影响
    3.2 氧化铝吸附工艺对原料的影响
        3.2.1 丁二烯浸泡处理实验
        3.2.2 苯乙烯及聚合液浸泡处理实验
    3.3 中试规模聚合试验原材料精制处理方式优化探究
        3.3.1 环己烷的净化处理方式优化
        3.3.2 丁二烯的净化处理方式优化
        3.3.3 苯乙烯的净化处理方式优化
    3.4 聚合液实际应用效果
    3.5 力学性能对比
        3.5.1 中试聚合产品与锦湖公司产品SSBR6270 进行对比
        3.5.2 中试聚合产品与德国朗盛公司的5025-2 进行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正丁基锂-叔丁氧基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 [1]锁定—解锁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研究[D]. 李村.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星形丁二烯类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及其氢化[D]. 张素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极性反应性单体与非极性单体的可控配位共聚合[D]. 黄建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9)
  • [4]伯胺取代二苯基乙烯衍生物阴离子聚合研究[D]. 沈禾雨.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月桂烯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与结构性能研究[D]. 王东方.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法尼烯的阴离子聚合及其环化研究[D]. 高源.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基于月桂烯的二烯烃橡胶的阴离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D]. 张经纬.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8]单茂钪催化苯乙烯衍生物与异戊二烯共聚合[D]. 段阳芷.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含聚环氧乙烷链段极性支化结构SIS的制备[D]. 李耀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工业化溶聚丁苯原料前处理对聚合的影响研究[D]. 李龙.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1)

标签:;  ;  ;  ;  

正丁基锂-叔丁醇钾引发丁二烯-苯乙烯共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