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6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一、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63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力[1](2021)在《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为主综合早期干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江西省儿童医院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年1月到2020年10月消化内科收治住院的HCMV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的患儿共100例;所有患儿均予营养神经、听觉刺激法促进残余听力恢复,根据家属的意愿签订知情同意书,接受更昔洛韦治疗70例为更昔洛韦组,拒绝更昔洛韦治疗30例,为对照组,其中更昔洛韦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治疗3周,诱导期予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2周,休息1周,再予更昔洛韦5mg/kg.次,qd维持治疗1周,3-6月后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评估其疗效及更昔洛韦的近期副作用。结果:1.更昔洛韦组中,其中单耳受损52例(75%),双耳受损18例(25%),对照组中,其中单耳受损25例(83%),双耳受损5例(17%)。2.更昔洛韦组中,53例(76%)经治疗后有效,17例(24%)无效,对照组中6例(25%)经治疗后好转,24例(75%)无效;更昔洛韦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更昔洛韦组中,男性45例(64%),女性25例(36%),单耳受损53例(76%),双耳受损17例(24%),经更昔洛韦治疗后,其中男性36例(80%)有效,9例(20%)无效,女性17例(68%)有效,8例(32%)无效。男性与女性疗效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更昔洛韦组中,1-3月患儿共12例(17%),其中经治疗后有效7例(58%),无效5例(42%),3-6月患儿30例(43%),有效24例(80%),无效6例(20%),6-12月患儿28例(40%),有效22例(79%),无效6例(21%),各年龄组疗效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不良反应:更昔洛韦组:粒细胞减少症2例(2.9%)、贫血4例(5.7%)、血小板减少1例(1.4%);肝功能损伤共5例(7.1%),其中主要表现为ALT升高2例(40%)、AST升高3例(60%);过敏反应1例,表现为皮疹1例(1.4%);对照组:贫血1例(3.3%),血小板减少1例(3.3%),AST升高1例(3.3%);上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和更昔洛韦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1、更昔洛韦联合营养神经、听觉刺激法促进残余听力恢复治疗CMV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患儿的疗效优于仅用营养神经、听觉刺激法促进残余听力恢复的患儿。2、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疗效与患儿性别、月龄无关。3、更昔洛韦近期副作用小且是可逆的,具体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皮疹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和更昔洛韦减量或停药后症状消失。

丘燕燕[2](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生物标志物及利胆合剂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CH)患儿血液和尿液代谢物的检测,建立该疾病基于差异性代谢物的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潜在的代谢生物标志物特征谱库,为重证ICH证本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同时开展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潜在血液代谢生物标志物,并观察利胆合剂对相关潜在血液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推测利胆合剂改善胆汁淤积的作用途径,为研究利胆合剂作用机制提供思路。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查阅中医古籍和检索10年来“知网”、“万方”和“Pub Med”中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献,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ICH的病名、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认识,阐述中医药治疗ICH的优势,提出“重证ICH”的概念;同时,还回顾了代谢组学在疾病中病证客观化中的运用,总结代谢组学技术能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化指标,由此为重证ICH潜在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利胆合剂改善ICH可能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2.临床实验研究:血液、尿液样本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分别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血液和尿液样本的代谢物检测。在本研究中,详细列出了每一例纳入患儿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辨证分型等。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分组:寒湿阻滞证组共62例,血液样本62例,尿液样本57例;瘀积发黄证组共48例,血液样本48例,尿液样本45例;和同时期正常对照组50例,血液样本50例,尿液样本48例。分别收集、统计和分析各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代谢物结果等,重点对正常组、寒湿阻滞证组和瘀积发黄证组患儿血液和尿液代谢物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筛选出该疾病寒湿阻滞证、瘀积发黄证的潜在血液和尿液代谢生物标志物。3.动物实验研究:血液样本来源于SD幼龄大鼠,采用LC-MS/MS进行血液样本的代谢物检测。建立胆汁淤积幼龄大鼠动物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利胆合剂组大鼠。采集三组大鼠的血液、肝脏组织标本,检测分析血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外检测血液样本的代谢物,根据代谢物与相应内标丰度之间的比值代入标准曲线中,运用Chemo View2.0.2软件自动计算出所测样本中的氨基酸和肉碱的浓度。通过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胆汁淤积幼龄大鼠潜在的血液代谢生物标志物,与临床重证ICH潜在的代谢血液生物代谢物比较,进一步筛选出更能反映胆汁淤积性肝病特征的代谢生物标志物,同时观察利胆合剂对这些代谢生物标志物的作用,推测利胆合剂改善胆汁淤积的作用途径。结果1.临床实验中重证ICH两种不同证型的客观性指标结果本研究第二部分发现重证ICH两个证型中,在性别、出生情况、出生方式、喂养方式、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积发黄证在病程上较寒湿阻滞证长(P<0.05)。在实验室指标上,瘀积发黄证组患儿的TBIL、DBIL、ALT、AST、TBA、GGT及ALP水平均高于寒湿阻滞证组(P<0.05)。另外,寒湿阻滞证组患儿、瘀积发黄证组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婴儿在血代谢物和尿有机酸代谢物层面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样本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证ICH(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组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液代谢物有27种(7种氨基酸和20种肉碱),分别为甲硫氨酸、酪氨酸、缬氨酸、鸟氨酸、谷氨酰胺、丝氨酸、苏氨酸、游离肉碱、乙酰肉碱、丙酰肉碱等;在以上差异性代谢物中,与寒湿阻滞证组相比,瘀积发黄证组与其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液代谢物有4种(1种氨基酸和3种肉碱),分别为鸟氨酸、乙酰肉碱、丙酰肉碱、3-羟基十八碳酰肉碱。尿液样本中,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证ICH(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尿液代谢物有11种(有机酸),分别为2-羟基异丁酸-2、3-甲基戊烯二酸-2、3-羟基-3-甲基戊二酸-3等;在以上差异性代谢物中,与寒湿阻滞证组相比,未发现瘀积发黄证组与其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尿液代谢物。2.动物实验中利胆合剂改善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的客观性指标结果本研究第三部分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ANIT建立的胆汁淤积幼龄大鼠模型的TBIL、DBIL、TBA、ALT、AST、GGT及AL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肝脏组织出现异常的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利胆合剂组大鼠TBIL、DBIL、TBA、ALT、AST、GGT及ALP水平较低(P<0.01),且肝脏病理有改善。另外,模型组、利胆合剂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血代谢物层面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液代谢物有30种(4种氨基酸和26种肉碱),分别为丙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苏氨酸、游离肉碱、丙二酰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等;在以上差异性代谢物中,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利胆合剂组大鼠与其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血液代谢物有17种(1种氨基酸和16种肉碱),分别为鸟氨酸、游离肉碱、丙二酰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等。通过模型组大鼠差异性血液代谢物与临床重证ICH婴儿差异性血液代谢物对比,筛选出13种普适性差异性血液代谢物(2种氨基酸和11种肉碱),分别为鸟氨酸、苏氨酸、游离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3-羟基异戊酰肉碱等。以上差异性血液代谢物中,利胆合剂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为10种代谢物(1种氨基酸和9种肉碱),分别为鸟氨酸、游离肉碱、丙二酰肉碱、3-羟基丁酰肉碱等。结论1.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上有助于中医辨证本质的阐述,在实验中有助于药物作用机制的探索。2.本研究第二部分以婴儿为对象,性别、出生情况、出生方式、喂养方式、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不会影响重证ICH两种证型(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后续的代谢组学分析;从病程长短及TBIL、DBIL、ALT、AST、TBA、GGT及ALP水平来看,瘀积发黄证患儿较寒湿阻滞证患儿的病程长,且胆汁淤积和肝损伤程度较严重。采用LC-MS/MS和GC-MS技术筛选的27种重证ICH血液差异性代谢物(7种氨基酸和20种肉碱)和11种重证ICH尿液差异性代谢物(11种有机酸)可能是其客观生物标志物,其中4种血液代谢物(1种氨基酸和3种肉碱:鸟氨酸、乙酰肉碱、丙酰肉碱、3-羟基十八碳酰肉碱)是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区分的客观指标。以上发现的差异性代谢物有利于区分和阐述重证ICH(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与正常对照组不同的血液代谢物和尿液代谢物谱征。差异性血尿代谢物提示了重证ICH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氨基酸降解、脂肪酸氧化和有机酸代谢途径相关。而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可能为重证ICH中医证型(寒湿阻滞证和瘀积发黄证)区分的主要方向。3.本研究第三部分以幼龄大鼠为对象,根据肝脏病理改变及TBIL、DBIL、ALT、AST、TBA、GGT及ALP水平来看,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幼龄大鼠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说明造模成功;利胆合剂组大鼠的肝脏病理有所改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伤程度也明显减轻,说明利胆合剂能够改善胆汁淤积及肝损伤程度。采用LC-MS/MS技术验证胆汁淤积幼龄大鼠与正常幼龄大鼠血液代谢物存在差异,利胆合剂能够逆转胆汁淤积幼龄大鼠体内17种差异性代谢物水平(1种氨基酸和16种肉碱),改善胆汁淤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调节脂肪酸氧化代谢。

蓝陈福,李司鹏,徐晓红,沈绍南,钟言华,陈官进,李军胜,王晓红,蓝如颖,张奥林,朱碧君,周亚红[3](2020)在《丽水地区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随访结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丽水地区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现状,总结CMV感染的相关因素,评估其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CMV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丽水市妇幼保健院、青田县人民医院、遂昌县人民医院、庆元县人民医院儿科病区住院且资料完整的2 254例婴儿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婴儿均从出生随访至1周岁,筛查血清CMV抗体及尿液CMV-DNA,总结CMV感染一般情况、临床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婴儿CMV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跟踪随访至出生1年,分析CMV感染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2015—2017年丽水地区1岁以内婴儿CMV-IgM总阳性率为10.43%(235/2 254),CMV-IgM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CMV-IgG阳性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CMV-IgM阳性率以1 ~ 3个月龄最高,为15.29%(61/399),随着出生时间的增加CMV-IgM阳性率下降;CMV-IgG阳性率随着出生时间增加而增多;不同性别婴儿CMV-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Ig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65.43%(810/1 238)比55.51%(564/1 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胎龄低于非感染组[(37.41 ± 1.63)周比(38.97 ± 0.97)周],母乳喂养率高于非感染组[57.87%(136/235)比40.00%(40/100)];感染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症、转氨酶升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脾肿大所占比例高于非感染组[18.72%(44/235)比1.00%(1/100)、29.36%(69/235)比13.00%(13/100)、26.81%(63/235)比10.00%(10/100)、9.79%(23/235)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母乳喂养为1岁以内婴儿CMV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1岁时身长、体质量、头围及智力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1岁听力发育异常率及头颅B超异常检出率高于非感染组[13.62%(64/470)比1.00%(2/200)、6.38%(15/235)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丽水地区1岁以内婴儿CMV活动性感染率较高,呈逐年降低特点;随着出生时间延长而降低,无性别差异;胎龄、母乳喂养为婴儿CMV活动性感染的高危因素;CMV感染影响1岁以内婴儿听力发育及脑部发育,是造成肝炎的主要原因;必须重视CMV感染的预防,强化孕妇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人群CMV感染的筛查。

徐华[4](2020)在《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探索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LRI)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检测HCMV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因LRI住院治疗、且住院期间进行支气管镜诊治时获取BALF的61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资料,并将采集的BALF送实验室进行多病原学检测以及HCMV核酸定量检测(PCR-荧光探针法),根据BALF核酸定量检测HCMV结果,分成HCMV阳性检出组和HCMV阴性检出组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比较。结果:1.611 例 LRI 患儿的 BALF 中,HCMV 阳性检出率为 30.77%(188/611)。HCMV阳性检出组男性明显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HCMV阴性检出组,其中≤1岁患儿HCM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HCMV阳性检出组非人工喂养明显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BALF HCMV阳性检出组春季检出率最高为40.38%(63/156),其次是冬季34.58%(37/107),季节间阳性检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在发热、热峰、喘息、肺部干啰音、喉气管软化与HCMV阴性检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入院前病程>4周比例明显多于HCMV阴性检出组患儿;HCMV阳性检出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长于HCMV阴性检出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HCMV阳性检出组外周血WBC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CRP低于HCMV阴性检出组;HCMV阳性检出组ALT>35U/L的患儿占22.34%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11.58%;HCMV阳性检出组AST>67U/L为13.30%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6.86%;HCMV阳性检出组TB值>17.1umol/L占3.72%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0.71%;HCMV阳性检出组CKMB值>3.7U/L占38.83%高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14.89%。两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HCMV阳性检出组80.32%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明显多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53.43%,HCMV阳性检出组11.70%临床诊断为大叶性肺炎明显少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40.66%,HCMV阳性检出组2.13%有胸腔积液明显少于HCMV阴性检出组的 10.87%,P<0.05。6.HCMV阳性检出组混合细菌感染明显高于阴性检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儿童LRI BALF HCMV检测中阳性检出率为30.77%,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HCMV感染在≤1岁患儿中较多见。2.非人工喂养方式传染HCMV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HCMV检出率春季最高、其次是冬季。3.HCMV感染的患儿入院前病程迁延(长)、治疗困难(住院时间长),而发热现象少见且以低热及中等热为主,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肺部干啰音,HCMV感染导致的LRI诊断以支气管肺炎为多,同时可累及肝脏及心脏。4.单纯HCMV可引起儿童LRI,也可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中最易混合细菌感染。5.BALF标本HCMV阳性对准确反映感染部位、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性HCMV感染可能有更可靠的临床价值。

吕丽玲[5](2020)在《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Infantile cholestatic hepatopathy,ICH)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为目前ICH的可能病因及预后提供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住院治疗,且发病年龄为03月的ICH患儿的住院资料,并进一步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上述患儿转归情况至2020年4月或患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ICH患儿310例,其中男性192例(61.94%),女性118例(38.06%),男女比例为1.63:1。01个月发病患儿241例(77.74%),12个月发病患儿49例(15.81%),23个月发病患儿20例(6.45%)。(2)310例ICH患儿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74例(23.87%),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67例(21.61%);遗传性肝病36例(11.61%),其中NICCD 21例(6.77%)、ALGS 8例(2.58%)、PFIC 3例(0.97%)、NTCP缺陷病1例(0.32%)、MMA 1例(0.32%)、GSD 1例(0.32%)、染色体病1例(0.32%);PNAC 9例(2.90%);有191例(61.61%)出院时尚未明确诊断。(3)截至2020年4月,188例随访患儿中有168/188例(89.36%)好转,5/188例(2.67%)未愈,15/188例(7.98%)死亡。未愈病例分别为PFIC1型1/5例(20%)、PFIC5型1/5例(20%)及ALGS 3/5例(60%)。死亡病例中,2/15例(13.33%)为ALGS,2/15例(13.33%)为CMV,1/15例(6.67%)为败血症,7/15例(46.67%)疑诊遗传性肝病,3/15例(20%)病因不详。(4)152例明确转归时间点的患儿中,4月龄、6月龄、1岁及14岁好转比例分别为37.5%、63.16%、83.55%及92.11%。(5)72例门诊随访患儿的肝功显示TB、ALT、AST、ALP、GGT及TBA 6个指标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6)截止2020年4月,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病例住院期间的TB、DB、IB水平较高(P<0.05),白蛋白浓度较低(P=0.003<0.05),血钾浓度较低(P=0.005<0.05)。结论:(1)ICH患儿多数在生后1月内起病,男性多于女性。(2)明确病因的以感染性疾病最多,其中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常见;其次是遗传性肝病,其中以NICCD、ALGS相对较多,另少见有PFIC、NTCP缺陷病、MMA、GSD及染色体病;PNAC也是ICH的重要病因。仍有超过半数患儿病因不清。(3)经过14年的随访,大多数患儿可逐渐好转,少数未愈或死亡。感染性疾病及PNAC预后较好,遗传性肝病中NICCD预后较好,而PFIC及ALGS预后欠佳。

张慧中[6](2020)在《中药退黄汤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为探讨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疗效,以此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6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进行治疗观察研究,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熊去氧胆酸胶囊、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退黄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2周后患者进行复查,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腹部彩超肝肋下缘大小及治疗后疗效的情况。结果:1.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与同组治疗前在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得到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在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进行组内比较得到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如黄疸程度、大便颜色、小便颜色、神疲、纳呆、腹泻、腹胀的情况。治疗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与同期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得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上效果优于对照组。2.肝功能指标比较:在肝功能指标(TBIL、DBIL、ALT、GGT、TBA)方面,两组治疗2周后与同组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得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与同组治疗2周后比较得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2周、4周治疗后均可降低TBIL、DBIL、ALT、GGT、TBA水平,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后与同期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降低TBIL、DBIL、ALT、GGT、TBA水平上效果优于对照组。3.腹部彩超肝肋下缘大小比较:治疗2周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照组治疗2周后肝肋下缘大小与治疗前比较情况相近。治疗组治疗2周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儿的肝肋下缘大小较治疗前得到回缩。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与同组治疗2周后比较得出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均可使肝肋下缘大小得到回缩。治疗2周、治疗4周后,两组间比较得到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治疗组在改善肝肋下缘大小方面效果要优于对照组。4.治疗疗效等级比较:治疗组显效人数为24人,有效人数为5人,无效人数为1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人数14人,有效人数12人,无效4人,对照组总要效率为86.7%。两组治疗后进行组间比较,进行数据分析得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疗效等级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佳。结论:1.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能够使患儿黄疸的程度、大便颜色、小便颜色、腹胀、腹泻、神疲、纳呆临床症状得到缓解。2.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能够改善患儿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TBIL、DBIL、ALT、GGT、TBA 的水平)。3.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可以有效的回缩患儿肝肋下缘的大小。4.中药退黄汤联合西药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疗效要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林辉婷[7](2020)在《围生期人巨细胞病毒通过CD14介导未成熟胆道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β疱疹病毒,在围生期感染率高,因新生儿免疫发育不完全,HCMV感染能导致多种先天性疾病,例如神经系统疾病、视网膜炎、肝脾肿大和黄疸,HCMV阳性患儿约40%为新生儿肝炎,胆汁淤积症状明显,黄疸持续时间长,严重胆汁淤积可导致患儿诸多并发症,常规退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轻胆汁淤积症状。围生期感染HCMV的患儿肝功能损伤严重,肝内胆管破坏和纤维化发展迅速,可能是HCMV对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的损伤不可逆,导致胆管破坏,新增生小胆管功能不全,胆汁淤积进一步加重肝脏炎症损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了1179例HCMV阳性和9099例HCMV阴性患儿肝功能数据,将数据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先天感染:小于15天,围生期感染:15天到3月龄,后天感染:大于3月龄),分析HCMV阳性和阴性患儿的肝功能指标的区别,发现与HCMV阴性的患儿相比较,HCMV阳性的患儿肝功能指标中的酶代谢指标和胆汁酸代谢指标明显高于HCMV阴性组;通过肝脏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HCMV阳性组有明显的胆管结构缺损、紊乱,管状结构消失,通过体外实验发现HCMV对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侵袭现象,HCMV干预的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脱落和形态改变,而成熟的胆管上皮细胞形态改变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到胆管上皮细胞表达巨细胞病毒标志物PP65和IE1,证实HCMV进入到胆管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为什么围生期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容易受到HCMV感染,并导致不成熟的胆管上皮细胞损伤?为阐释该问题,本研究进一步通过TMT标记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和成熟胆管上皮细胞蛋白组学差异基因测序数据,结果显示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高表达CD14基因,且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网络互作预测CD14为核心蛋白。经细胞免疫荧光验证,与成熟胆管上皮细胞相比,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高表达CD14。通过si RNA技术抑制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CD14基因基因的表达,经HCMV干预,与正常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相比,CD14 si RNA组的不成熟胆管上皮细胞形态结构正常,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CMV病毒蛋白,发现PP65和IE1在CD14 si RNA组的胆管上皮细胞表达降低,IE1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综上所述:与后天感染相比,围生期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更容易通过未成熟胆道上皮细胞高表达的CD14受体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凋亡。【研究目的】本论文研究重点分析围生期HCMV损伤胆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为寻求临床治疗HCMV感染导致的新生儿肝胆疾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结果】研究方法:1.收集临床数据:本论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0278例患儿肝功能数据等病历资料,为减少其他疾病引起的肝功能的影响,我们设置了收集临床肝功能指标的收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1)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清HCMV核酸阳性;2)肝功能指标为抗病毒治疗之前取的全血离心的血清样本所测数据;3)排除引起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其他病毒感染,例如乙型肝炎病毒;4)排除出血性疾病和造血系统相关疾病;共收集10278份肝功能数据,分为HCMV阳性组(1179例)和HCMV阴性组(9099例)。2.体外巨细胞病毒干预胎儿和婴儿胆管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蛋白PP65和IE1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3.通过蛋白质谱分析技术,预测巨细胞病毒进入胆管上皮细胞的关键分子蛋白,并通过si RNA基因沉默技术在细胞水平对这个关键分子进行功能验证。研究结果:1.围生期HCMV感染影响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2.HCMV干预胎儿和婴儿胆管上皮细胞实验发现,HCMV能更早进入且更容易在胎儿胆管上皮细胞内复制;3.CD14是HCMV进入胎儿胆管上皮细胞的关键蛋白。【结论】围生期HCMV可通过不成熟BEC上高表达的CD14侵袭BEC,并在BEC内复制和增殖,引起BEC凋亡。

付玉立[8](2020)在《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是一种DNA病毒,可以通过宫内和母乳垂直感染婴儿,母乳处理和药物治疗是防控其感染的重要手段。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考虑了带有巨细胞病毒的母乳是否可以直接喂养婴儿的问题,建立了具有垂直感染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模型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分析了喂养母乳处理的随机性对阈值的影响。根据“2017专家共识”界定的巨细胞病毒感染程度分类标准,给出了母乳处理概率的限制条件。数值模拟了母乳处理的概率不同对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不同影响程度,提出了安全喂养建议。其次,针对婴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特殊性,考虑了感染方式与治疗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了具有随机行为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证明了模型解的存在唯一性,给出解的渐近性、遍历性和灭绝性的充分条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喂养母乳的处理和治疗的不确定性对巨细胞病毒变化规律的影响,从而为制定预防婴儿感染策略和治疗的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依据单次注射药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干扰素多次给药药物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血药浓度表达式和平均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公式。再考虑到干扰素对巨细胞病毒消除机理,修改了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给出了药物治疗下巨细胞病毒最终变化趋势。根据“2017专家共识”界定治疗的标准,设计了给药方案。数值模拟了巨细胞病毒在不同给药(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方案下的变化规律,评估了用药方案的合理性,为选择给药方案提供了理论性建议。

张纯[9](2020)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婴儿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及更昔洛韦的应用后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影响肝炎综合征患儿体重和身长的危险因素。方法:1.本研究采纳回顾性临床实验设计,回顾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全部83名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为非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观察组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记录这两组对照试验的患儿1岁时间截点时的生长发育水平指标(身长、体重、BMI等),分析观察组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有无明显区别。2.将59例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按照是否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未使用更昔洛韦,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而观察组使用更昔洛韦诱导期治疗,以及不超过2周的维持期,分析两组患儿1岁时间截点生长发育水平指标的差别。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是否存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1岁时间截点的生长发育水平无明显影响的证据(P>0.05)。2.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炎给予更昔洛韦治疗规范治疗后,1岁时生长发育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婴儿期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2.更昔洛韦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患儿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抑制作用。3.TBA、TBIL作为危险因素对肝炎综合征患儿1岁截点时的生长发育可能存在影响。

石娴静[10](2019)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婴儿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更昔洛韦为主的抗病毒方案治疗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的临床干预疗效。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CMV感染且治疗前均完成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查的153例3月龄内婴儿为研究对象,CMV感染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遵照婴幼儿听力损伤诊断与干预指南为依据,按是否听力受损将患儿分为听力受损和听力正常两组,分析听力受损情况;(2)根据日龄和感染时间将听力受损患儿分别分为≤28天、>28~60天和>60~90天三亚组,先天性感染和围生期感染两亚组,记录并比较不同分组间听力受损情况;(3)分别对听力受损组和听力正常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母亲孕期情况、入院时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于CMV 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预测价值。(4)对CMV感染予更昔洛韦为主抗病毒治疗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记录住院期间抗病毒治疗的结果。根据住院期间是否予更昔洛韦为主的治疗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神经节苷脂、鼠神经因子、保肝、光疗等辅助治疗,治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以监测不良反应发生。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治疗后6月龄时及12月龄行BAEP检查。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前后,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BAEP检查结果,评估两组听力受损在住院期间治疗前后、6月龄及12月龄时的转归。结果(1)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情况:共有153例诊断CMV感染且完成BAEP检查的3月龄内患儿纳入本研究,有听力受损57例(37.25%),其中双侧受损43例(75.43%),单侧受损14例(24.56%)。轻度受损42例(73.68%),中度受损1 1 例(19.30%),重度受损 4 例(7.02%)。(2)不同日龄分组、不同感染时间分组听力受损情况的比较:≤28天、>28~60天、>60~90 天三亚组分别有 40 例(38.83%)、10 例(27.03%)、7 例(53.85%)听力受损,三亚组间听力异常发生率、双侧与单侧受损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先天性感染组有53例(46.09%)听力受损,围生期感染组仅4例(10.53%),先天性CMV感染组听力异常发生率和双侧听力受损发生率显着高于围生期感染组(P<0.001;P=0.001)。两组在单侧受损以及不同受损程度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临床比较:与听力正常组比较,听力受损组孕周(P=0.007)和出生体重(P=0.038)明显低,而住院时间显着延长(P<0.001),两组在性别、日龄、患儿基础疾病及母孕期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听力受损组实验室检查中血CMV-IgM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血小板减少及头颅MRI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中听力受损组在皮肤疲点瘀斑、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合并畸形的发生率上显着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4)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高危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听力受损组早产、低出生体重、住院时间长、血小板减少、血CMV-IgM 阳性、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胆汁淤积、脑发育迟缓、头颅MRI异常、合并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3,P=0.002,95%CI:1.078~1.388;OR=1.886,P=0.010,95%CI:1.167~3.048;OR=1.629,P=0.001,95%CI:1.082~2.837;OR=1.779,P=0.001,95%CI:1.135~3.026;OR=2.368,P=0.026,95%CI:1.628~3.391;OR=2.517,P=0.042,95%CI:1.931~3.886)。(5)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对上述CMV感染所致小婴儿听力受损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s,AUC)分别为0.802(95%CI:0.772~0.879)和 0.816(95%CI:0.787~0.886),其中尿 CMV-DNA 病毒载量的敏感性最好(85.96%),血CMV-DNA病毒载量的特异性最好(79.17%)。进一步将孕周、出生体重、血小板计数、血CMV-IgM值,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6个危险因素在二元Logistic回归中做多因素分析,得到联合概率绘制ROC曲线,显示联合预测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的AUC面积最高,为0.822(95%CI:0.752~0.89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68%和80.21%。(6)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住院期间98例CMV感染患儿更昔洛韦治疗前后的比较显示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血清CMV-IgM值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肝功能损伤、胆汁淤积、黄疽、胃肠炎、皮肤瘀点瘀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肺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小,听力受损、生长发育迟缓、脑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未见明显改善。干预组住院期间治疗后听阈升高和听阈升高伴波异常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他BAEP结果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住院期间BAEP检查结果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57例CMV感染并听力受损患儿在6月龄时有2例失访(3.51%)。与治疗前相比,6月龄时干预组听闽升高,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异常,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听阈升高伴波形分化差伴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的发生率较前明显减小(P<0.05),听阈升高伴Ⅰ、Ⅲ、Ⅴ波消失的发生率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均无明显改变。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54.77%vs.15.38%,P=0.042,6月龄时95.24%vs.30.77%,P<0.05)。干预组听力受损程度从治疗前到6月龄随访时逐步减轻(P<0.005),而对照组听力受损无明显改善。至12月龄时干预组听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变: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危险因素中,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尿CMV-DNA病毒载量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8)安全性监测:在更昔洛韦治疗过程中,9例(21.43%)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持续减低,6例(14.29%)出现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1例(2.38%)出现血小板轻度减少,均未停止更昔洛韦治疗,予以对症综合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CMV感染小婴儿致听力受损受多因素影响,早产、低出生体重、血小板减少、血CMV-IgM阳性以及血/尿CMV-DNA病毒高载量是听力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六个危险因素联合分析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发生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最高。更昔洛韦治疗可有效改善CMV感染小婴儿的听力损害,药物安全性好。

二、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63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6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临床观察
        2.2.2 BAEP检查方法
        2.2.3 BAEP异常判断标准
        2.2.4 更昔洛韦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及随访
        2.2.5 疗效判断
        2.2.6 不良反应及其判断标准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布
    3.2 CMV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常见的合并症
    3.3 BAEP结果
    3.4 GCV组与对照组疗效
        3.4.1 GCV组与对照组疗效
        3.4.2 GCV组疗效与性别的关系
        3.4.3 GCV组疗效与月龄的关系
    3.5 不良反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创新之处、不足之处
    5.1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先天性听力受损的评估与管理
    参考文献

(2)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生物标志物及利胆合剂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西医诊疗的理论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3 中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
        1.4 中医药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5 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提出
    2 代谢组学在疾病中病证客观化的理论研究
        2.1 代谢组学的基本内涵
        2.2 代谢组学与病证客观化之间联系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代谢组学检测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于血液代谢物结果的证候研究
        3.2 基于尿液代谢物结果的证候研究
    4 讨论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来源
        2.2 实验器材
        2.3 动物造模及分组
        2.4 样本采集及处理
        2.5 主要仪器参数设置
        2.6 样本分析及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利胆合剂改善胆汁淤积幼龄大鼠生活状态
        3.2 利胆合剂降低胆汁淤积幼龄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水平
        3.3 利胆合剂减轻胆汁淤积幼龄大鼠肝脏病理程度
        3.4 利胆合剂调节胆汁淤积幼龄大鼠血液代谢物水平
    4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研究病历卡
    2 知情同意书样张
    3 文献综述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病证客观化的思路
        参考文献
    4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实验室试剂及设备
    三、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1.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一般情况比较
    2.HCMV阳性检出组四季分布
    3.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临床症状比较
    4.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实验室检测比较
    5.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临床疾病诊断比较
    6.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多病原学检测结果
    7.HCMV阳性检出组患儿与阴性检出组患儿多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
    8.HCMV阳性检出组与阴性检出组治疗比较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人巨细胞病毒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及病原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5)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病因分布
    2.3 辅助检查
    2.4 随访及预后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中药退黄汤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历史回顾
    1 中医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病位分析
        1.3 中医治疗
        1.3.1 口服中药汤剂治疗
        1.3.2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
        1.3.3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1.3.4 针灸疗法治疗
    2 西医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病因分析
        2.3 西医治疗方法
        2.3.1 病因治疗
        2.3.2 对症支持治疗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依据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选取病例依据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临床症状体征观察
        2.3.2 肝功能指标观察
        2.3.3 腹部彩超肝肋下缘大小
        2.4 疗效判定
    3 统计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4.2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4.3 两组患者发病原因分布比较
        4.4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
        4.5 肝功能指标比较
        4.5.1 TBIL水平比较
        4.5.2 DBIL水平比较
        4.5.3 ALT水平比较
        4.5.4 GGT水平比较
        4.5.5 TBA水平比较
        4.6 肝肋下缘大小比较
        4.7 两组治疗疗效等级比较
讨论
    1 课题设计分析
    2 中药退黄方的讨论
        2.1 治法讨论
        2.1.1 扶正健脾法
        2.1.2 活血化瘀法
        2.1.3 疏肝利胆法
        2.2 中药退黄汤方药分析
        2.3 方中单位中药的相关阐述
    3 中药退黄汤疗效性分析
        3.1 临床症状体征疗效分析
        3.2 肝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3.3 肝肋下缘大小疗效分析
        3.4 疗效等级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7)围生期人巨细胞病毒通过CD14介导未成熟胆道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致谢

(8)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具有垂直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1.2.2 具有随机性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1.2.3 具有药物治疗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发展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研究的内容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具有垂直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1.3.2 具有随机行为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1.3.3 具有药物治疗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第2章 具有垂直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2.1 引言
    2.2 具有垂直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2.3 主要研究结果
        2.3.1 平衡点存在性与稳定性
        2.3.2 喂养母乳处理的随机性对婴儿感染CMV情况的分析
    2.4 母乳喂养的可行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具有随机行为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3.1 引言
    3.2 具有随机行为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3 主要研究结果
        3.3.1 解的全局存在唯一性
        3.3.2 解的渐近性
        3.3.3 解的遍历性
        3.3.4 解的灭绝性
    3.4 数值模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有药物治疗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4.1 引言
    4.2 多次注射干扰素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 具有药物治疗的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
    4.4 用药方案设计与评价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炎综合征的演变及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与分组标准
    3. 纳入与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153例CMV感染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听力损伤情况
    2. 不同日龄组CMV感染患儿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3. 先天性感染组与围生期感染组2亚组间听力受损情况比较
    4. 听力受损组与听力正常组CMV感染患儿临床比较
    5.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单因素分析
    6. CMV感染致小婴儿听力受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7. ROC曲线分析各影响因素预测CMV感染小婴儿听力受损的临床价值
    8. 临床干预治疗结果及随访
    9. 治疗前与6月龄随访时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
    10. 安全性监测
讨论
    一、BAEP检查在筛查小婴儿CMV感染后听力异常中的作用
    二、引起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相关因素及致病机制
    三、其他影响因素
    四、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独立危险因素
    五、小婴儿CMV感染致听力受损临床干预治疗
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四、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63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婴儿听力损伤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D]. 程力.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代谢组学探讨重证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生物标志物及利胆合剂相关研究[D]. 丘燕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丽水地区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随访结果分析[J]. 蓝陈福,李司鹏,徐晓红,沈绍南,钟言华,陈官进,李军胜,王晓红,蓝如颖,张奥林,朱碧君,周亚红.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0(08)
  • [4]LRI HCMV肺泡灌洗液检出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D]. 徐华. 苏州大学, 2020(02)
  • [5]重庆地区310例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 吕丽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中药退黄汤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疗效观察[D]. 张慧中.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围生期人巨细胞病毒通过CD14介导未成熟胆道上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D]. 林辉婷.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巨细胞病毒动力学模型的研究[D]. 付玉立.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及治疗对于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D]. 张纯.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小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致听力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干预疗效的评估[D]. 石娴静. 苏州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63例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