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

一、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论文文献综述)

郑骐漫[1](2021)在《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科技金融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阶段,企业的创新水平也在不断加强。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科技金融与创新早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论文重点关注科技金融体系中的企业主体,以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帮助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调整科技金融投入,使科技金融在企业创新中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本文选取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的2015—2018年企业年报及有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与剔除后得到151个样本,以科技类挂牌中小企业自身的科技金融投入作为指标,采用动态DDF—DEA模型测算出151家企业的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了解当前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情况,并将样本划分为三个地区(珠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并且为了深入研究企业层面的科技金融投入对企业创新水平具体的影响,采用STATA软件构建出固定面板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科技金融投入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与影响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在得出基准回归结果之后,将样本企业按照所处区域不同与成立时间不同进行分组,讨论区域不同与成立时间不同的企业,科技金融投入对企业创新水平影响的异质性。结果主要分为两个层面:(1)关于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的效率:第一,珠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长三角地区三个区域的科技金融效率水平相差不多;第二,不同地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效率对比结果不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的间接融资效率的表现更好,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大湾区的直接融资效率表现更好;第三,不同地区R&D人员与R&D经费的效率对比结果不同,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大湾区的R&D经费平均总效率相同高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而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R&D人员平均总效率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第四,产出变量效率对比中,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的产出变量中专利数目的平均产出效率最高,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大湾区则都是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产出效率最高。(2)关于科技金融对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第一,间接融资相对于直接融资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负相关,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的提升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为正相关,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是正相关的;第二,融资对珠三角大湾区的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要小于另外两个地区,成立时间较晚的企业,融资变动对企业创新水平造成的影响更大;第三,成立较晚的企业在同等研发经费的投入水平下,企业创新水平要比更早时间成立的企业更低。总体而言,科技类挂牌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第一,增加企业直接融资、研发经费、研发人员规模来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第二,注重提升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带地区科技挂牌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效率;第三,建立科技类挂牌中小企业甄别机制,筛选出更值得扶持的企业;第四,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时,要同时兼顾企业创新产出与科技金融效率。

黄旭妍[2](2020)在《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需要政府的金融支持。赤峰市的民营经济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就业、生产总值、税收、技术创新、公益等方面,然而民营经济的融资难题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赤峰市政府通过出台政策、资金奖励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本文通过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应主要履行引领、调节、公益、开拓、监管的职责。在认真梳理现阶段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履行职责情况与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结合现阶段工作情况,总结出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包括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金融“竞争中性”原则难实施、基础保障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通、监管手段不充足,并找出了政府履行职责不充分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客观存在、政府职责缺位、越位以及部门各自为政且职责有重叠。通过借鉴山东省潍坊市与浙江省杭州市政府的先进经验,对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发挥提出优化建议。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革新行政观念、优化服务为根本遵循,促进当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蒲甘霖[3](2020)在《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正处于通过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及动力转换的联动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并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是实现创新、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市场主体,企业创新直接影响全社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规模。企业创新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实施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关键。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实现金融服务企业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引导资本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金融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机制进行探讨,为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效果提供新的科学决策依据。在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发展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服务的最优金融结构,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课题。早在20世纪初期,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提到了金融发展和创新的概念,虽未形成系统的对金融发展的理解,但使得金融对经济的作用进入到学术界的视野。自20世纪中期开始,Goldsmith等学者开始对金融发展进行系统地研究,将金融发展定义为一国(地区)金融结构的变化,并整理出代表金融发展的主要指标,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20世纪90年代,Merton和Levine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出发,重新定义了金融发展的内涵,突破了早期学者仅考虑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的观点。以往的理论研究者,通常将金融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金融结构,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出服务经济的最优金融结构,但至今尚无统一的定论。兴起于21世纪的新结构经济学认为,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要素禀赋与结构是给定的,从而决定了该阶段的最优产业结构和企业创新水平。因此,能够支撑该阶段最优产业结构、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金融结构,才是最优金融结构。这为重新审视金融结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在不同的金融结构安排中,融资方式与企业创新、融资效率与企业风险处理等方面被认为存在显着差异,致使在不同金融结构的安排下,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就我国而言,如何优化金融结构体系,如何正确识别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据此,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对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等重要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对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鉴于已有文献对金融结构的定义过于宽泛,难以用一个明确的指标进行度量,本文仅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三个主要的维度对金融结构进行替代。第二,在理论基础部分分别从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阐述,并建立理论模型对三者间的传导机制进行推理。第三,在实证部分首先选取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2-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与新兴金融占比三个视角,对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其次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对样本企业的六项财务数据进行回归以建立融资约束指标,最后从上述三个金融结构维度分别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来检验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基于产权异质性对样本进行了分组回归。根据本文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可得,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均对企业创新存在中介效应,具体结论如下:1.从融资结构来看,发展直接融资对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作用。主要是由于银行信贷收益与所需承担的风险不相匹配,针对企业创新所要求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期限,银行所能提供的间接金融服务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尤其是新兴产业创新,因其不确定性而面临着高风险,对于中小型创新企业还存在抵押能力缺乏、信用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对于企业创新存在的这些高风险特性,只有风险偏好性较强、重在追求潜在高额回报率的直接融资模式才能与之相匹配。2.从银行业结构来看,增加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积极影响。中小银行的发展,提高了银行业的竞争度,强化了市场对信贷资源的配置功能。同时,降低了银行业的集中度,缓解了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银行业结构的变动,将通过融资约束这一传导中介,对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当中小银行的占比提升,银行业的内部结构不断完善,金融信贷市场的活力和潜力就会得到充分释放,中小银行的灵活性,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更为强劲的信贷支持。3.从新兴金融占比来看,提升风险投资占比能有效激发和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相较于传统金融,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可以同时输送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并且在治理机制与资本获取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多元化的条件与基础,激发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4.从企业产权性质来看,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新兴金融占比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显着差异。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直接融资和中小银行的影响更为显着,风险投资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则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普遍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和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直接融资能显着降低非国有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缓解非有国企业的资金压力达到刺激其研发创新从而获得未来优势的目的;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在银行融资方面的受限较多,长期遭受银行信贷的“所有制”歧视,中小银行在信贷政策方面相对国有大银行具有政策灵活、导向扶持、竞争度更高及软信息占优等特点,会促使中小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投向非国有企业;此外,我国的风险投资资金更多地流入到国有企业,进一步挤占了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空间,导致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瓶颈长期得不到突破。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国家决策层面,应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幅提升直接融资在企业创新融资中的比重;创新银行信贷方式,提高信贷支持企业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各类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新兴金融的同时,协调好新兴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比较优势,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完善的健全金融体系,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整体创新水平的快速发展;建立政策性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增强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企业运行层面,要在完善内部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方式的组合融资;融资要聚焦于创新战略,为企业长远发展精准赋能;合理配置创投资源,聚力推动全面创新。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融资因素来看,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金融发展水平、要素相对价格变动、市场竞争、FDI溢出效应、企业特质等视角,关于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机理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对此展开深入探讨,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框架。第二,本文以宏观层面的金融结构变量与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引入融资约束这一中介变量,对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充实了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第三,通过引入新兴金融占比这一新变量,与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两种金融业态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差异,对金融结构的理论研究范围进行了一定扩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在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等方面深化,如将法治环境、公司治理等潜在要素纳入研究框架;还可将实证研究扩展至全样本企业,从而使该研究更加系统深入。

牛晓岚[4](2020)在《绿色发展视角下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不断发展,截至2019年12月,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远超60%,目前可以说真正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但是上市民营企业近年来一直深受融资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影响,阻碍了其更好更快发展的进程。本文选取1169家符合条件的上市民营企业,将其划分为95家绿色民营企业,1074家非绿色民营企业;通过对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现状分析,发现近几年的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占比较多的为商业信用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在上市民营企业中融资额逐年递减,但是非绿色民营企业中的股权融资额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而绿色民营企业中的债券融资额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这说明绿色民营企业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在债券融资中发展受阻严重;上市民营企业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比如绿色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低、直接融资服务体系缺失、外界的偏见以及绿色发展法律法规的缺失等;选取2016-2018年的数据从绿色视角下探究绿色民营企业和非绿色民营企业的股权和债券的融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逐步提升,2018年高有效的股权融资上市民营企业占比已经超过60%,且绿色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均值已经高于非绿色民营企业效率;上市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效率普遍为低有效,2018年低有效的债券融资上市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绿色民营企业整体的债券融资效率要比非绿色债券融资效率要低;整体上上市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效率均高于债券融资效率,这说明上市民营企业在股权融资效率更佳,但是债券融资效率亟需提高。根据对股权和债券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上市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与资产负债率和外部关系呈现正相关关系,与企业规模、总资产报酬率、股权集中度呈现负相关关系;不同之处为非绿色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与研发投资强度是负相关的,绿色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效率与流动比率是负相关的。上市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效率与企业规模呈现负相关关系;不同之处为非绿色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效率与总资产报酬率、股权集中度、流动比率、外部关系呈现正相关关系,绿色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效率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针对上市民营企业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具体为完善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制度、搭建和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体系、优化上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倒逼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以期为上市民营企业更好的进行直接融资提供便利。

高锐[5](2020)在《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文中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各类金融风险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中国金融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显出来。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举措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又出现政策持续放宽导致的局部领域杠杆率快速回升的问题。为什么“防风险”政策和行动会加剧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随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和举措会再度引发风险?从公共治理学科的视角看,“防风险”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不能实现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解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涵,给出推动“防风险”背景下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答案。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间的矛盾,其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政府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二者的协调本质上涉及金融体制结构改革、政府经济金融职能重新定位、政府金融管理权力分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出如何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答案。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各类金融活动主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维护金融稳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相互关系,以及治理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和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治理”的概念和框架更加适用于解释和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事务管理活动和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蕴意是健全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塑造现代金融治理能力,即实现国家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本文所探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金融风险可控,包括实现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业务等的良好治理,同时,把握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就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源源活力、为金融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论,构建现代化金融治理框架,对缓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的突出矛盾、实现两者的统一与平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旨向是要求政府履行现代金融治理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干预边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有为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到“金融治理”的转变、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即如何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文章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化的实践状态,通过建构现代金融治理分析框架,考察其中存在的金融治理偏差和失灵问题,继而寻求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窄,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民营企业贷款份额,从而加剧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文章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就是要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推动传统的金融监管范式向金融治理转变。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制度、金融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主体、金融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是政策供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动员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通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金融治理中的部门整合和多元融合。再次,文章认为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情况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表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前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变化,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类型、信用甚至隐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金融风险与融资水平不同,以及抑制金融业发展造成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出现不协调、不适应。其原因在于金融治理制度、体制、政策、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出现问题与偏差,以及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治理失灵。本文从金融治理偏差与失灵两个理论分析维度出发,通过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归因分析结构,系统地揭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一般规律。最后,本文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金融治理偏差与矫正金融治理失灵。其一,采用多元化治理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治理手段科技化,丰富已有治理理念。其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其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其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进程,为金融治理得以实现提供各种制度机制支持。其五,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其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等金融治理各项体系,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刘海伦[6](2020)在《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研究说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在解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中国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6万户,对中国GDP贡献超过60%,对税收贡献超过50%。但《2016年中国中小企业运行报告》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竞争激烈,市场低迷,并且融资问题依然突出,38.8%的中小企业表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融资需求不能被有效满足。经营风险高、缺乏抵押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问题已然成为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与企业自身因素相关,也与宏观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难题可以从优化金融结构出发。在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中,大多数学者从中小银行发展、银行业竞争等角度出发,探讨何种银行业结构更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然而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具有横向风险分担机制和多样化金融产品等特点,其发展可能为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提供新的动力。基于此研究动机,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在梳理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并引入涵盖了对股票市场发展水平衡量的相关金融结构指标,来进一步探讨优化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证依据的同时为我国通过优化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这一思路提供参考,并丰富相关研究文献。本文通过归纳与演绎,从资金融通、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公司治理出发,分析了金融结构通过金融功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并且探讨了企业特征与金融环境对金融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对理论观点的验证分析部分,本文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统计分析部分,通过对我国金融结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金融结构仍然以银行为主导,以股票、债券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比重较低但逐年上升,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缺口大、有效融资途径少和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在实证检验部分,首先采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再将金融结构指标引入该模型,考察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1)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显着的融资约束;(2)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影响,且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越高,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水平越低;(3)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国有中小企业,并且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民营中小企业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4)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高于经济上行期,并且提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在经济下行时期能发挥更大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5)在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着强于金融发展程度低的地区。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从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优化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环境、建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使金融结构调整优化与中小企业发展更相适应。

程黎秋[7](2020)在《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模式由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进一步改革,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风险因素陡增,外延增长优势的严重削弱,中小企业融资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造成投资生产活力不断下降。为此,国家密集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引导和督促各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除去导言部分以外,本文共设立五个章节。在导言部分主要阐述内容为,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的文献综述情况。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的概念和相关的理论分析。首先明确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定义,介绍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中小企业具有数量大贡献大、开业率高、有活力,但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有效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其次介绍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明确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定义。我国当前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扶持、差异化监管政策扶持、财税政策扶持和营商环境优化四个方面。通过需求角度和供给角度来深入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局限性和股融资约束性,相应的从需求方政策支持和供给方政策支持两个角度分析阐述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公共物品理论及市场失灵理论。第二章,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扶持情况,主要阐述当前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和融资情况,对衢州市融资情况开展分析,介绍衢州市当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支持、财税政策支持、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四个主要方面内容。对这几方面的扶持政策进行效果分析,在政策的作用下,衢州市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实现快速增长,但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呼声还是时有发生。第三章,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指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存在融资政策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不完善问题、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问题、融资担保政策合力发挥不充分问题、信用体系建设执行不强问题、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问题。针对上述扶持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三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阐述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作为样本,通过分析上述发达国家在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方面的有益经验,进而提出我国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几点启示。第五章,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的对策。针对第三章所述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相应从政府、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等三个层次提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对策。在政府层面,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融资政策执行的效果,要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健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制定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性制度安排,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执行监督体制。提升对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配套机构。强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共担和信用增进机制,同时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企业信用修复机制。在企业层面要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培育起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中小企业市场主体,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在金融体系层面要构建起完善的金融组织供给体系,实施差异化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构建金融机构差异化的竞争体系,完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马微[8](2019)在《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指出经济新常态下,积极发挥金融改革的重要作用,扩大和优化金融等软件基础设施的供给,形成高效的金融体系和有效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结构,是从供给侧角度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连续四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对金融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任务做出了总体部署。这为金融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然而现实是,一方面,中国当前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金融市场制度尚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偏低,银行间接融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宏观杠杆率居高不下的同时金融风险大量集中于商业银行体系,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这也成为制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既有文献虽关注到了金融体系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总量层面,鲜有研究从结构层面探讨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性。因此,金融结构如何深化改革,特别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如何有效聚焦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已成为助力中国产业结构成功转型的关键。由此,开展“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的金融结构研究”就成为当下乃至未来盘活中国经济整个一盘大棋的重要问题。本文紧密围绕金融结构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这一主题,按照“既有文献梳理—理论分析—历史演化—现状、趋势及问题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第一,对国内外相关既有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价,为本文的后续分析奠定了基础。第二,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一是从演化规律的视角分析了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特征;二是从产业资本形成、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技术进步三个维度探讨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回答了金融结构为什么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三是构建金融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型,揭示了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四是从直接、间接和非线性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回答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说,从而为后文影响效应的进一步检验奠定理论基础。第三,从历史变迁的视角,考察了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依次剖析了不同阶段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演化背景、基本特征及其变动方向。第四,从总体上考察了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一是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和资本市场结构三个层面出发,全面考察了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践中金融结构的动态演变,总结出中国金融结构的复杂化趋势;二是从三次产业分布、中小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水平和主导产业发展四个层面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实际中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趋势;三是总结了中国当前的金融结构在助力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第五,构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05-2017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一是运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技术对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回归,考察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地区差异;二是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中小企业成长、技术创新和主导产业发展三个层面考察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效应的存在性;三是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技术检验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揭示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规律、约束机制及地区差异等问题。第六,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金融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前进态势,提出了金融助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体现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并通过产业资本形成机制、产业资源配置机制和产业技术进步机制的三层递进机制,促进国民储蓄和资本积累,引导资金优化配置,提升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第二,中国的金融结构经历了巨大变迁,初步形成了银行主导型融资结构、竞争性银行业结构和复合型资本市场结构,且随着实践中金融结构的动态演变,呈现出交叉融合的复杂化趋势和显着的地区差异;中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明显的阶段性变迁,并基本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类型,但同时中国的产业发展还存在着第三产业占比过低,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产业结构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内部结构低端化等结构性问题。第三,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着的影响,一是无论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还是资本市场结构,均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着的影响,且产业结构的升级受惯性影响表现出了延续性与累积性的特征;二是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竞争性银行业结构和复合型资本市场结构更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第四,金融结构能够通过中小企业发展、技术创新等产生中介效应,从而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一是融资结构层面,对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确实是融资结构推动产业层次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路径;二是银行业结构层面,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确实会通过阻碍中小企业成长和技术创新水平提升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三是资本市场结构层面,资本市场结构通过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制是成立的。第五,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联,且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区别于以往研究,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第一,初步构建了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逻辑框架,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总量层面,本文从结构层出发探讨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影响路径与影响效应,厘清了与不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金融结构,进一步丰富了金融结构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第二,较为深入地剖析了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理,本文从产业资本形成、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技术进步三个层面剖析了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回答了金融结构为什么会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同时探究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间接和非线性影响路径,回答了金融结构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这对理论界深入认识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第三,弥补了传统金融结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代金融结构呈现出超越传统金融结构理论的复杂化特征,而现有金融结构理论研究并未体现这一内容,本文结合实践中金融结构的内生演变,系统阐述了现代金融结构交叉融合的复杂化趋势。第四,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不同于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本文在从融资结构、银行业结构和资本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对金融结构进行全景式衡量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直接、间接和非线性三个维度实证考察了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无疑为该前沿研究领域增添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经验证据。

陈建付[9](2019)在《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果说经济是肌体,那么金融是血脉。只有血脉畅通,国民经济的机体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增长和发展。金融又是一把双刃剑,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若金融以多种功能俯首为实体经济服务,则对实体经济增长和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若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脱节,不同步,不协调,或甚至金融“昂首阔步”,“自娱自乐”,则或迟或早必将反噬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成果。近些年,我国金融出现了“脱实向虚”现象,令人痛心地伤害了实体经济。逐年上升的货币化率(M2/GDP)等涉及金融发展的统计指标也显示了问题的严重性。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选择《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研究》为题,试图较为深入地探讨我国当前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畅通性以及效率高低问题。显然,这是我国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较为迫切的重大问题。本文研究包括如下七部分内容:第1章为绪论。本章介绍了选题背景与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和综述。综述分为四大块:金融发展的内涵、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本章还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本章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概念、范畴后,阐述了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脉络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脉络;接着借鉴罗默、卢卡斯等学者的内生增长模型,将金融部门分为直接融资部门和间接融资两部门引入到模型中,构建了一个内嵌两个金融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动态最优化和经济稳态分析,然后对模型选择出的诸参数进行校准后,将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由此刻画了诸参数的意义。本章取得的成果是: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内嵌两个金融部门的动态最优化经济增长模型,并从中筛选出了对经济增速、技术增速和资本积累增速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因而可以不同方向和程度地影响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率的两大类参数,并求出稳态解,这样推演出了分析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不同融资方式中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框架。第3章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与效率分析。为更加深入展开机理分析,本章针对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个渠道,首先对金融发展之于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数量型作用机制分析和质量型作用机制分析;接着运用博弈论等方法对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之于内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比较,并分析了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作用机制的不同;最后,对金融发展之于经济增长作用的效率展开了理论分析。本章取得的成果是:初步推导出两个理论假设,即(1)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型作用机制较好地促进了经济增长,(2)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质量型作用机制较好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推演出两大类若干重要参数对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效率的作用性质,并进一步在中国国情下,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些参数的取值特点:其必然导致我国出现金融资源易“脱实向虚”和实体经济易出现“僵尸企业”。第4章为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实证分析:间接融资视角。本章运用面板模型和大样本数据,从间接融资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问题,证明了间接融资渠道中,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的积累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章还通过构建SFA(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效率进行了检验,得出了肯定性的结论。本章最后还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间接融资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面临的两个短板,即金融资源易“脱实向虚”和实体经济易出现“僵尸企业”,并且还运用logit等方法,构建了一个能及时有效识别“僵尸企业”的分析模型,并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第5章为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视角。本章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和大样本数据,从直接融资视角,实证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问题,证明了在我国,金融发展的直接融资途径(股权融资)具有良好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畅通性;本章还进一步运用了空间面板模型,采用全国31个省市近20年数据,实证证明,我国股权市场的融资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着的因果关系,证明了作为直接融资的股权融资具有良好的支持经济增长的机制作用;此外,本章还进一步运用SFA模型证明了,在我国,随着股权融资规模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效率也不断提高。第6章为美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支持的经验及其借鉴。本章分别阐述了美国、日本两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经验,综合分析其具体实施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勾稽现状,提出借鉴意义。第7章为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本章首先从前文中,主要是在第2至第5章中,归纳、提炼出了6点主要结论;接着,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的指导思想:大力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踏实推进金融发展,推动实体经济稳定、高效增长;进而提出了打破金融市场体系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改革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和制度、打造科技型企业+金融机构新型合作模式和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策建议;最后,笔者根据本文的不足和缺憾,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王丽敏[10](2019)在《基于政府服务视角的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中小企业是乐清市市场竞争的主体,在促进温州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影响着浙南地区的长治久安。乐清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过分依赖资金的投入。由于底子薄、规模小、抗险弱等自身特性,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局面已司空见惯。再加上政府服务意识、服务举措、市场监管、营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在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甚至淘汰的局面,已成为制约乐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障碍。本文以政府服务视角探讨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政府某些行政行为导致乐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新的切合实际的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对策,使中小企业不再单纯地依靠单一来源的传统融资机构银行融资。通过实地走访部分中小企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了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概况;从乐清市财政局、乐清市地方税务局、乐清市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收集数据、案例;在乐清市图书馆或网上查阅有关类似研究的文献,评估政府行为对影响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发展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优化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进一步检验我国东部沿海二三线城市中小企业在优化融资环境的政策应用的实际成果。

二、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论文提纲范文)

(1)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科技金融效率研究
        1.2.2 科技金融与创新关系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科技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发展概况及作用机制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科技金融的内涵
        2.1.2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内涵
        2.1.3 科技金融效率的内涵
    2.2 科技金融与企业创新的发展概况
        2.2.1 科技金融的发展历程
        2.2.2 科技金融政策发展
        2.2.3 企业创新发展概况
    2.3 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
        2.3.1 科技金融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
        2.3.2 科技金融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
        2.3.3 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
第3章 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3.1 模型设定
        3.1.1 共同边界DEA模型
        3.1.2 动态DDF-DEA模型
    3.2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3.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2.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3.3 不同区域投入产出效率结果的对比分析
        3.3.1 三大区域年度效率与总效率
        3.3.2 三大区域直接融资效率和间接融资效率对比
        3.3.3 三大区域R&D经费效率与R&D人员效率对比
        3.3.4 三大区域年度产出变量效率对比
第4章 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4.1.1 基准模型的设定
        4.1.2 变量选取及说明
        4.1.3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4.2 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结果
        4.2.1 基准回归结果
        4.2.2 稳健性检验
    4.3 异质性分析
        4.3.1 按企业所处区域分组回归
        4.3.2 按企业成立时间分组回归
        4.3.3 异质性分析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职责界定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2.地方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责定位
        3.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则
    (二)相关理论
        1.信贷人权利保护理论
        2.社会关系变迁理论
        3.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失灵理论
        4.异质性理论
    (三)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1.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民营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
        3.政府的职责义务
二、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履职现状
    (一)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1.赤峰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概述
        2.赤峰市金融业发展及民营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
    (二)赤峰市政府在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职责发挥和取得的成效
        1.赤峰市政府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履职机构及群团组织
        2.强化组织引导,履行引领者职责
        3.调节信贷发放,履行调节者职责
        4.做好后勤保障,履行公益者职责
        5.拓宽融资渠道,履行开拓者职责
        6.防范金融风险,履行监管者职责
三、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存在的问题
        1.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需求
        2.金融“竞争中性”原则难实施
        3.基础保障不到位
        4.融资渠道不畅通
        5.监管手段不充足
    (二)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部门各自为政且职责有重叠
        2.信息不对称
        3.政府职责缺位
        4.政府职责越位
四、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责发挥的先进经验及启示
    (一)山东省潍坊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经验介绍与借鉴
        1.相关经验介绍
        2.经验借鉴
    (二)浙江省杭州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府职责发挥经验介绍与借鉴
        1.相关经验介绍
        2.经验借鉴
五、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优化建议
    (一)政府引导金融,提高信贷供给
        1.引导金融机构提高信贷供给有效性
        2.构建多层次企业金融扶持机制
    (二)完善政府建设,平衡市场竞争
        1.完善政府机构设置
        2.强化政策制定与执行
    (三)提升服务理念,夯实发展基础
        1.打造优良政务环境
        2.强化财政政策支持
        3.加强专业培训
        4.增强宣传力度
    (四)革新行政观念,开拓融资渠道
        1.持续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2.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五)丰富监管手段,防范金融风险
        1.严惩企业失信
        2.强化金融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三、主要内容及基本思路
    四、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与解读
        一、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
        二、金融发展理论的思考
    第二节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溯源
        一、金融结构理论的最新动态
        二、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三、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辨析
    第三节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理论演绎
        一、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
        二、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
        三、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第四节 述评与展望
第二章 金融结构、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
        一、融资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银行业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动力耦合
        三、新兴金融占比对企业创新的相嵌效应
    第二节 金融结构对融资约束影响的路径
        一、融资约束的制约因素
        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
        三、金融结构优化的能动作用
    第三节 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负效应
        一、融资约束导致资本错配
        二、资本错配抑制企业创新
    第四节 金融结构影响企业创新的传导机制
        一、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激励
        二、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的负向制约
        三、融资约束下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联动效应
        四、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问题
第三章 金融结构与企业创新相关性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融资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四、银行业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五、新兴金融占比与企业创新的相关性
    第五节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第四章 融资结构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第四节 融资约束指标的构建
        一、融资约束指标筛选
        二、预分组与变量选择
        三、回归结果与指数构建
        四、融资约束的企业性质对比
    第五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融资结构规模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三、融资结构活力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四、融资结构效率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
    第六节 融资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一、关于融资结构规模的分样本回归
        二、关于融资结构活力的分样本回归
        三、关于融资结构效率的分样本回归
    第七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银行业结构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银行业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五节 银行业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新兴金融占比通过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创新的实证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新兴金融占比、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五节 新兴金融占比、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基于产权异质性分析
    第六节 稳健性检验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绿色发展视角下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融资理论的研究进展
        1.2.2 民营企业融资研究进展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绿色发展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绿色发展的界定
        2.1.2 民营企业的概念
        2.1.3 绿色民营企业的界定
    2.2 融资理论
        2.2.1 传统融资理论
        2.2.2 现代融资理论—MM理论及其发展
        2.2.3 互联网融资理论—P2B融资模式和众筹融资模式
第三章 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及特点分析
    3.1 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及其融资方式
    3.2 非绿色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及特点
    3.3 绿色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及特点
    3.4 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的问题分析
        3.4.1 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低
        3.4.2 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服务体系缺失
        3.4.3 外界对于民营企业的偏见
        3.4.4 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缺乏
第四章 绿色发展视角下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测度
    4.1 数据包络分析法介绍
    4.2 模型构建
    4.3 上市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效率测度及分析
    4.4 上市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效率测度及分析
第五章 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Tobit回归介绍
    5.2 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3 股权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分析
    5.4 债券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及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问题的对策
    6.1 完善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制度
    6.2 创新和搭建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体系
    6.3 优化上市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倒逼上市民营企业绿色发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政府经济金融职能的理论演进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研究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研究
        (五)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概念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金融监管改革理论
        (二)现代金融治理理论
第二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概述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代背景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行动机制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三、实践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
        (一)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重点
        (二)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
        (三)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金融治理现代化
    一、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一)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金融治理模式现代化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意涵
        (一)“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政府治理行为制度性约束的同步加强
        (三)中央和地方金融治理权力的合理配置
        (四)政府、市场和自组织治理机制的协调
        (五)金融治理“公共理性”水平显着提升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理论框架建构
        (一)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面
        (二)现代金融治理能力构面
        (三)现代金融治理模式构面
第四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探析:金融治理的偏差与失灵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景观
        (一)总体性失衡表现
        (二)阶段性失衡表现
        (三)结构性失衡表现
        (四)冲突性失衡表现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偏差
        (一)治理制度偏差
        (二)治理体制偏差
        (三)治理主体偏差
        (四)治理工具偏差
        (五)金融政策偏差
        (六)协调能力偏差
        (七)动员能力偏差
        (八)服务能力偏差
        (九)通用能力偏差
        (十)治理模式偏差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失灵
        (一)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
        (三)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归因的二维结构
        (一)基本假设
        (二)二维结构
        (三)结构矩阵
第五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路径选择:金融治理的矫正与完善
    一、提升金融治理工具的运用水平
        (一)实现治理工具多元化
        (二)推进治理手段科技化
    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
        (一)加强各项政策紧密配合
        (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
        (三)落实民企长效发展政策
    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
    五、理顺金融治理之中的各种关系
        (一)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
        (三)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制与体系
        (一)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四)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结构研究
        1.2.2 融资约束研究
        1.2.3 金融结构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1.2.4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借鉴
    2.1 基本概念
        2.1.1 中小企业
        2.1.2 金融结构
        2.1.3 融资约束
    2.2 理论借鉴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金融排斥理论
        2.2.3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第3章 融资约束的机理与研究假定
    3.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性分析
    3.2 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 调节变量影响下的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1 产权性质、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2 经济周期、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3.3.3 地区金融发展程度、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第4章 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分析
        4.1.1 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特征
        4.1.2 我国金融发展的结构性分析
    4.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4.2.1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4.2.2 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统计分析
第5章 金融结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2.1 数据来源
        5.2.2 样本选择
    5.3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5.3.1 模型构建
        5.3.2 变量定义
        5.3.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4 单位根检验
        5.3.5 相关性分析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5.4 金融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影响的实证研究
        5.4.1 基本模型检验
        5.4.2 扩展模型检验
        5.4.3 基于调节变量分组的实证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6 进一步讨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6.2.2 优化中小企业金融市场环境
        6.2.3 建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结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定义及特点
        二、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相关理论
        一、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分析
        二、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分析
        三、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现状
    第一节 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一、衢州市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二、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第二节 衢州市当前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
        一、货币政策支持
        二、财税政策支持
        三、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优化营商环境
第三章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当前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政策对金融组织体系支持不完善
        二、直接融资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
        三、融资担保政策合力发挥不充分
        四、信用体系建设执行不强
        五、融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第二节 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府方面原因
        二、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原因
        三、金融机构方面原因
第四章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
    第一节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建立小企业管理局
        二、发达的直接融资市场
        三、风险投资体系
    第二节 欧盟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成立政策性银行
        二、提供信用担保
        三、发达的直接融资
        四、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第三节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一、健全的中小企业立法
        二、高效的信用担保体系
        三、多渠道的民间融资手段
    第四节 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总结
        一、构建完善的法律支持体系
        二、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三、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五章 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优化对策
    第一节 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提升融资政策执行效果
        一、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执行监督和考核机制
        二、提升对中小企业管理和服务
        三、强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
    第二节 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一、培育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中小企业市场主体
        二、完善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三、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第三节 构建完善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
        一、构建完善的金融组织供给体系
        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8)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框架
        1.3.2 结构安排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金融发展理论
        2.1.1 货币金融与货币增长理论
        2.1.2 金融结构理论
        2.1.3 金融深化理论
        2.1.4 金融约束理论
        2.1.5 内生金融发展理论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2.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无关
        2.2.2 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2.2.3 金融发展抑制经济增长
        2.2.4 经济增长促进金融发展
        2.2.5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双向因果关系
    2.3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
        2.3.1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无关
        2.3.2 法律渊源与金融经济相关
        2.3.3 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3.4 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促进经济增长
        2.3.5 金融结构随经济发展阶段动态演变论
    2.4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相关研究
        2.4.1 金融结构能否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争论
        2.4.2 银行和金融市场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的争论
        2.4.3 金融结构随产业结构升级动态演变
    2.5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三章 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
    3.1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分析
        3.1.1 金融结构的基本特征
        3.1.2 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特征
    3.2 金融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
        3.2.1 产业资本形成机制
        3.2.2 产业资源配置机制
        3.2.3 产业技术进步机制
    3.3 金融结构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型
        3.3.1 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3.2 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关系
    3.4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研究
        3.4.1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与理论假说
        3.4.2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与理论假说
        3.4.3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影响与理论假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化
    4.1 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历程
        4.1.1 计划经济下的财政集权控制期(1949-1978 年)
        4.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金融结构重构期(1979-1991 年)
        4.1.3 市场化改革下的金融结构加速调整期(1992-2000 年)
        4.1.4 市场经济下的金融结构深化发展期(2001 年至今)
    4.2 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4.2.1 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业结构探索期(1978-1984 年)
        4.2.2 消费升级下的轻工业化期(1985-1990 年)
        4.2.3 投资拉动下的重工业化期(1991-2000 年)
        4.2.4 供需失衡下的产能过剩期(2001-2012 年)
        4.2.5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期(2013 年至今)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趋势及问题分析
    5.1 中国金融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5.1.1 中国金融结构的现状分析
        5.1.2 中国金融结构的复杂化趋势
    5.2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5.2.1 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
        5.2.2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趋势
    5.3 金融结构助力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的问题
        5.3.1 融资渠道分布不均衡
        5.3.2 银行业整体集中度过高
        5.3.3 资本市场发展失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直接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6.1 核心变量的指标构建与测算
        6.1.1 金融结构指标构建与测算
        6.1.2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构建与测算
    6.2 研究设计
        6.2.1 计量模型的构建
        6.2.2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6.2.3 研究方法与实证策略
    6.3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影响效应检验
        6.3.1 基于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6.3.2 基于分地区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
    7.1 中介变量的指标设定
        7.1.1 中小企业成长指标设定
        7.1.2 技术创新指标设定
        7.1.3 主导产业发展指标设定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方法
        7.2.2 计量模型的构建
        7.2.3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7.3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效应检验
        7.3.1 基于融资结构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7.3.2 基于银行业结构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7.3.3 基于资本市场结构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非线性影响效应实证检验
    8.1 研究设计
        8.1.1 研究方法
        8.1.2 计量模型的构建
        8.1.3 变量设定与数据说明
    8.2 基于金融结构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检验
        8.2.1 基于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2.2 基于分地区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3 基于经济发展阶段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检验
        8.3.1 基于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3.2 基于分地区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4 基于金融生态环境门槛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检验
        8.4.1 基于全国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4.2 基于分地区层面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金融助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9.1 构筑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9.1.1 弥补产业发展短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9.1.2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9.2 深化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
        9.2.1 促进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适应性匹配
        9.2.2 加强对重点领域与关键行业的资金支持
        9.2.3 防范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风险
    9.3 完善差异化与动态化的金融支撑体系
        9.3.1 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9.3.2 实施动态化的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9)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金融发展内涵的研究
        1.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1.2.3 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
        1.2.4 金融发展作用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
        1.2.5 国内外研究评析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与范畴
        2.1.2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脉络
        2.1.3 内生增长理论发展脉络
    2.2 理论框架:嵌入两个金融部门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
        2.2.1 模型构建
        2.2.2 模型动态最优化
        2.2.3 经济增长稳态分析
    2.3 经济增长模型的模拟分析
        2.3.1 间接融资部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速的影响
        2.3.2 直接融资部门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速的影响
        2.3.3 参数η_1、δ_2和χ_1的变化对g_Y~*、g_K~*和g_A~*的影响
        2.3.4 数值模拟基本结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与效率分析
    3.1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分析
        3.1.1 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分析
        3.1.2 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分析
        3.1.3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作用比较分析
        3.1.4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作用机制分析
    3.2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效率分析
        3.2.1 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效率的理论分析
        3.2.2 金融资源错配与经济增长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实证分析:间接融资视角
    4.1 我国间接融资作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4.1.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4.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3 稳健性检验
        4.1.4 进一步稳健性检验
    4.2 我国间接融资作用于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
        4.2.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4.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我国间接融资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面临的两个短板
        4.3.1 金融资源倾向脱实向虚
        4.3.2 实体经济易出现“僵尸企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视角
    5.1 我国直接融资作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5.1.1 数据说明与变量选择
        5.1.2 比较静态分阶段实证分析
        5.1.3 进一步空间实证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5.2 我国直接融资作用于经济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
        5.2.1 模型的设定与数据说明
        5.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日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支持的经验及其借鉴
    6.1 美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经验及其借鉴
        6.1.1 美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经验与创新模式特征
        6.1.2 美国金融支持经济增长成功经验的借鉴
    6.2 日本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经验及其借鉴
        6.2.1 日本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经验
        6.2.2 日本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经验借鉴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附表1
附表2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基于政府服务视角的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分析
        1.4.1 国内研究分析
        1.4.2 国外研究分析
        1.4.3 文献述评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特色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融资
        2.1.2 融资渠道
        2.1.3 融资环境
        2.1.4 服务型政府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企业家政府理论
3 基于政府服务视角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
    3.1 政府服务理念滞后
    3.2 政府服务措施缺位
        3.2.1 直接融资渠道窄
        3.2.2 间接融资成本高
        3.2.3 公共服务平台少
    3.3 民间金融法制失位
        3.3.1 民间合会风险高
        3.3.2 非法融资危害大
        3.3.3 惩处法制漏洞多
    3.4 营商环境薄弱
4 解析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4.1 政府对民间资本重视不足
    4.2 政府对市场体系完善不足
    4.3 政府对正规担保扶持不足
    4.4 政府对非法融资监管不足
    4.5 政府对中小企业引导不足
5 提升政府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5.1 政府转变服务理念提供助企措施
        5.1.1 深化金改
        5.1.2 税费减负
        5.1.3 创新上市
    5.2 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民资机构
    5.3 政府协调银企关系发挥牵引作用
    5.4 政府防范不良融资降低高危风险
    5.5 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招商引资
6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四、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论文参考文献)

  • [1]科技金融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 ——以科技型挂牌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D]. 郑骐漫. 吉林大学, 2021(01)
  • [2]赤峰市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责研究[D]. 黄旭妍.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中国金融结构、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D]. 蒲甘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绿色发展视角下上市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效率研究[D]. 牛晓岚. 济南大学, 2020(01)
  • [5]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D]. 高锐. 吉林大学, 2020(08)
  • [6]金融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 ——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刘海伦. 西南大学, 2020(01)
  • [7]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D]. 程黎秋.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8]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研究[D]. 马微. 西北大学, 2019(04)
  • [9]我国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效率研究[D]. 陈建付.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10]基于政府服务视角的乐清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 王丽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直接融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