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财政:一个令人不安的难题

中国的财政:一个令人不安的难题

一、中国财政:令人困扰的难题(论文文献综述)

方伶俐,吴思雨,王君丽,张紫微[1](2021)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但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量却居高不下,为有效解决令人困扰的"垃圾围城"问题,政府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积极引入并推广了PPP模式。通过资料分析发现,目前PPP模式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仍存在PPP项目参与度不高、资金紧张、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激发私人部门活力;深入推进政府"放管服"建设,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加强财政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政府监管,推动PPP模式良性发展;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激发公众主体意识。以期为PPP模式的完善及其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更好应用提供借鉴。

全龙杰[2](2020)在《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国家相继完成了人口转变的过程,但人类生育水平的下降并未止步于更替水平。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的变动变得日益复杂多样,同时出现了以极低生育率为主要特征的少子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广泛下降,人口学界关注的焦点也从控制人口增长逐渐转向维持适度人口规模、应对老龄化、恢复生育水平等问题。低生育率在全球蔓延的趋势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而日本在当前及未来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挑战则是本研究的具体背景。日本是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自1974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深陷超少子化的困境。长期的少子化给日本的人口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老龄化加速发展,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者负担增加、市场规模缩小、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等问题。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已波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未富先老”、“未富先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日本少子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日本在应对少子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日本未来生育率回升的可能性,为日本优化少子化对策提出建议;同时揭示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为中国应对少子化问题给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八个章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包括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未来趋势、成因、影响、少子化对策及其优化路径。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界定了少子化与少子化对策、生育的相关概念、婚姻的相关概念等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生育分析理论、人口转变理论、中介变量理论、现代增长理论、“低生育率陷阱”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依托日本二战结束以来中长期的人口统计资料,结合少子化的概念和少子化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三个指标分析日本少子化的进程和现状,并展望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第四章,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复杂成因。在人口层面,借助改进寇尔生育指数,分析日本婚内生育率和已婚比例交替主导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经济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养育子女的成本远超效用、年轻人的经济收入缺乏保障、工作和生活之间存在矛盾等;社会文化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婚外生育不被社会接受和支持、回避风险的价值观和对子女“过度负责”的育儿观等。第五章,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利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拉低实际GDP的增长率,抑制潜在经济产出。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造成人口负增长和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地方社会形态、影响思想状况和大众文化、阻碍传统文化传承、改变教育结构等。第六章,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历程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将其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和三条主线。引入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构建少子化对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创造良好婚育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增强婚育意愿的推动作用和减少婚育阻碍的拉动作用较小,对策内容向育儿支援过度集中,严重缺乏对婚姻的支援。第三部分: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第七章、第八章)第七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少子化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与日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国少子化的异同,最后阐述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第八章,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日本的少子化时间长、程度深,成因复杂且影响深远,其少子化对策值得肯定,但效果受限。然后对日本少子化对策的路径优化和中国应对少子化提出对策建议:日本应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对策配比、加大宣传力度和对策的强制力;中国应尽早应对,通过制定整体性的配套措施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开展,实现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处可能的创新:第一,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少子化的某个要素,或少子化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影响展开,内容较为庞杂,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日本少子化持续半个世纪,少子化对策实施30年之际,对日本少子化的缘起、发展和后果进行全景展开分析,从人口学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及少子化对策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少子化影响的研究中改进了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将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中分离出来加以单独分析;在少子化对策的研究中将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纳入少子化对策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策工具和生育全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日本少子化对策进行了量化的分析。第三,本研究以日本少子化问题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少子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讨论了日本少子化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展开全面的评析,将其体系归纳为顶层设计、政策框架、综合应对、具体施策四个层次和经济援助、支援生育和育儿、改革工作方式三条主线,并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综上,本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细致的针对少子化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后续少子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单晓宣[3](2020)在《清末最后十余年间奉天财政与社会经济变革研究》文中认为甲午战后,国家财政日渐窘迫,财源枯竭,支出浩繁。奉天作为清朝“龙兴之地”,财政一向倚靠户部拨款与他省协济,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面临前所未有变局的情况下,奉天当局开始筹备救亡图存的财政、经济改革,这当中离不开赵尔巽、徐世昌、熊希龄等人杰出的理财能力与改革魄力。财政是国家立足之本。奉天当局以统一财权、改订税务、革新金融机构、改革币制、清理财政等方式整顿财政,对于扩大财源、稳定当地混乱的财政、金融秩序意义重大。一方面缓解了奉天的财政危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列强的经济侵略,另一方面也为民国财政奠定了基础,为奉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财政收入的增加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实业成为了奉天的重要任务。奉天当局通过一系列的农业与工商业改革,引进先进农工业技术,并建立相关的官方管理机制与组织,重视商业贸易,有效地推动了奉天农业商品化进程及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奉天由此走向了近代化。在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的同时,民众的生活方式也随之转变,新式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但在清末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奉天当局所实行的改革策略也会受某些复杂的政治因素影响,从而限制了改革效果。如此大规模的经济改革,也许从开始就注定了它矛盾而复杂的命运。

华敏超[4](2020)在《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文中提出自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以来,苏格兰独立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的研究。本文以试图从“后主权”,这一当代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本质特征为线索,勾勒出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进程。尽管“后主权”话语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和模糊性,它并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它是主权概念在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后,在全球化时代遭遇严重危机的产物,是“后”时代在“主权”领域的反映。同时,“后主权”又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影响力,它阐述的是主权既可以让渡到超国家一级,又可以下放到地方一级。在超国家层级,“后主权”表现为以欧盟为代表的各种国际组织大量出现。在次国家层级,“后主权”表现为全球地方主义的兴起,而这些地方运动正在追求更大程度的自治,进而演变成一种“后主权”式的独立,而苏格兰独立运动正是这种“后主权”式独立的代表。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轨迹。在19世纪,当民族主义在苏格兰的邻居土地,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爱尔兰,沸沸扬扬之时,苏格兰境内的民族主义呼声微乎其微。在一战后期,苏格兰民族主义爆发了一段小高潮,各民族主义党派纷纷成立,它们之中存在着两种较大的理念差异,追求自治与追求完全独立。从1934年苏格兰民族党成立之后的党派目标来看,追求自治是这一时期苏格兰民族运动的主流。在1930年代几次大选的不佳表现,使苏格兰民族党逐步改变了以往温和的立场,确立了追求完全独立的党派目标。经过三十余年的低迷,苏格兰民族党终于在1967年有成员正式进入英国议会,并且随着1970年代“石油议题”的出现,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政坛名噪一时。英国工党与保守党试图以权力下放平息苏格兰民族主义呼声,但1979年苏格兰权力下放的结果表明,苏格兰大多数人对于权力下放的兴趣并不大。1980年代撒切尔的改革给苏格兰的经济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使得苏格兰议会的建立成为一种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历经了撒切尔时代选举低迷的苏格兰民族党也开始将自己的目标从完全独立,转为“在欧洲独立”。这种“后主权”式的独立能够给苏格兰供领土经济安全保证和广阔的政治平台,而苏格兰自身的“后主权”传统与欧洲认同,也让苏格兰人更容易接受“在欧洲独立”的可能。1997年权力下放的成功,苏格兰议会随即建立。权力下放所带来的危机与苏格兰民族党自身的努力,使得权力下放很快朝着与英国政府所预期的相反轨道驶去,2011年苏格兰民族党在苏格兰议会选举中获得半数以上席位,面对苏格兰政府出的独立公投诉求,执政的保守党政府并没有将此当做威胁,反而认为同意公投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举措,苏格兰独立公投于是在2014年9月18日正式举行。苏格兰民族党的“后主权”独立蓝图在公投中未能成功,但随后的选举并没有改变苏格兰民族党作为苏格兰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而2016年的英国脱欧,则是让苏格兰民族党出了“第二次公投”主张,尽管“第二次公投”并未能获得即刻成功,相对于同欧洲的联盟,苏格兰人更依赖于同英国的联盟,但权力下放所造成的英国联盟危机并没有消除,苏格兰的宪法地位问题仍将会是苏格兰政治未来一段时间里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苏格兰独立运动的发展史,及其“后主权”选择,本文出了四点思考:第一,地区分离运动要想真正实现“后主权”独立并不容易。虽然欧洲的地区分离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日渐强大的“后主权”独立意愿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但它很难得到主权世界、甚至是“后主权”世界中超国家层级的认可;第二,苏格兰的“后主权”独立有其特殊性,这表现在苏格兰的“后主权”选择,英国对于苏格兰的管理与同意苏格兰2014年独立公投具有特殊性。第三,英国的政党政治所衍生的国家政策对苏格兰地区分离发挥了重要影响,尽管这个影响很多是负面的,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鉴。第四,苏格兰独立运动,虽然被冠之以民族独立,但民族主义并不是苏格兰社会的全部,甚至从来不是多数人的选择。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因此在对待地区分离问题时,要顾及民族主义者的诉求,也要注意保护那些主张留下的民众的情绪。

谢岳[5](2019)在《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视角》文中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着眼于提高行政能力和扩大社会参与,而且应当充分发挥法治的治理功能。法治能够为行政治理与公众参与提供制度保障,其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平台,法治的功能有力地表明了习近平指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论断的正确性。以实现善治为基本目标,本文倡导将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一个基本模式,提升司法系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从理论上论证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所取得的成就,以2014年以来的行政诉讼改革为研究对象,展示法治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

马万新[6](2018)在《PPP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文中认为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各类交通事故、状况屡见不鲜,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许多困扰。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各线城市都采取了发展轨道交通这样的措施来应对巨大的交通压力。然而随之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其他市政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轨道交通一方面周期较长,另一方面需要巨大的建设资金,因此各大城市都提出了轨道交通更适于短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如此一来PPP模式也就成为了热门选择,这种模式对于资金的运用更加灵活高效,能够有效解决轨道交通的资金问题。然而运行PPP项目需要巨额资金以及较长的建设周期,加之PPP项目有众多的参与方且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风险因素,因此为了促进这一项目的成功,使得各方合理高效地分担分享就成为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把握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了相关理论之后,本文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以昆明地铁4号线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介绍了其建设背景、实施方案、主要参与方、有关机制以及项目实施进展,紧接着深入分析了存在于本案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类别及风险分担方案。然后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推论出其中的风险分担原则,再引入昆明地铁4号线作为案例寻找出其最优风险分担方案。经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昆明地铁4号线的风险分担方案符合风险分担的最优原则,结合实际运行效果考察,一方面昆明地铁4号线运行状况良好,与最初预期相符,实现了高效的风险控制;另一方面仍然存在部分需要调整的风险分担设计。

赵素亚[7](2018)在《国际关系文本中多项定语、流水句、四字短语的英译 ——《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第五章)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本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第五章,主要探讨了多项定语、流水句以及四字短语的英译。这本书目的是中国学者将其中欧关系的观点传达给外国,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重在传达信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多处碰到多项定语、流水句以及四字短语,中英文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三种问题的英译很棘手。汉语中多个定语修饰一个名词,习惯把定语放在名词前边,而目的语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语言习惯,汉语注重意合,英文注重形合,汉语句与句之间很少出现连接词,逻辑关系隐藏在语境中,而英语句与句的逻辑关系需要显现出来,因此译者的重点在于化“隐”为“显”。为了更好促进交流并且让读者不排斥能够接受源语的观点,译者借助直译翻译策略、同位语、定语从句、增添标记语等翻译方法将两种语言进行转换,这样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促进交流。译者将典型的问题列举出来并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其他译者一些借鉴。

管辉[8](2018)在《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947年印度独立,宣告英国近200年殖民统治的终结。独立之后获得新生的印度,根据本国国情并借鉴他国经验,在批判地继承英帝国殖民遗产的同时,也确立起新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框架。由此带来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印度社会原有的阶级阶层发生重大的变动,中产阶级的崛起尤为引人关注。为此,阐明印度独立以来中产阶级的历史演变过程,对深化印度社会的认识以及为现有的中产阶级理论或思想提供佐证或反证,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借鉴价值。中产阶级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创造的中产阶级文化也是现代社会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他们的形成与成长也是影响社会分层形态演变趋势和社会政治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但是,与印度中产阶级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和潜力相比,目前的研究力度显然是无法匹配的。目前,虽然有关印度中产阶级的消费、娱乐、文化等领域的成果不少,但总体上说来,大多还是从单一的视角出发做相应的研究,鲜少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对印度独立以来中产阶级的演变轨迹、结构成分、政治地位、婚姻家庭状况及对国家政策的影响等领域作系统性的研究。本文选题的出发点正基于此。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吸收韦伯、涂尔干等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分层理论有益成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关于阶级划分的理论,透过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多维视角,本文沿如下逻辑顺序对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进行了系统性考察和分析。第一章,理论溯源与概念界定。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从历史的“纵轴”分时段考察印度中产阶级历史变迁过程。第五章,辨析了独立以来印度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间的联系。第六章,分析了印度独立以来中产阶级婚姻、生活方式与教育状况在历史“横轴”上的各个截面。最后,对印度中产阶级的近期转变、未来问题、提供的经验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中产化道路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论。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有如下收获。一是对南亚地区进行中产阶级的“个案研究”,结合史实,在现代化背景下考察印度中产阶级的历史变迁,厘清其60多年的兴替荣辱。二是拓展了史料的来源,使用了一些外国学者对印度部分地区所获得社会调查资料,以解决无法赴印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相对困难的问题,这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阐明了现代化进程对印度中产阶级变化的影响,深入探讨了中产阶级与种姓之间的关系,并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地揭示印度中产阶级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形式和途径,认为印度独立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呈现出一个“平稳——波动——平稳”的运行轨迹。四是论证了印度中央政府主导了印度经济社会发展走向,是印度中产阶级兴衰荣辱背后的引领者和决定者,只有在国家主导下,才能逐步解决印度种姓阶级教派的纷争、社会政策与中产阶级的培育、中产阶级经济政治的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婚姻家庭、教育投资等重要问题。此外还指出经济增长是印度中产阶级形成、发展和提升的最根本动因,中产阶级的壮大是战胜阶层与贫富分化的可行选项,也是形成强大社会凝聚力的关键,印度中产化理想与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除了根据自身国情因地制宜的变通和创新之外,还需置身于开放和流变不拘的世界格局中,采用通行的准则来考量本国的中产阶级发展道路。毫无疑问,本文将澄清印度独立以来中产阶级历史演变的主要节点,展示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国家政策对中产阶级的影响,构建超越西方经验的印度中产阶级理论分析框架。同时,为我们理解当代印度中产阶级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种新的理解。

王丽萍[9](2018)在《分权与国家治理:中国的分权改革及其学术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理策略,分权在不同社会及制度背景中具有改善治理的不同潜力。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改善治理这一笼统目标所引发的分权浪潮席卷世界,而分权改革某种程度上忽视体系整体价值的倾向抑制了其治理潜力。国家治理概念似可为分权改革提供较为全面的目标维度。分权改革规划需要充分观照国家的文化、历史与现实,使其动力建立在真实的内生需求基础上。中国分权改革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诸多分权改革的一种,它与治理之间的复杂联系需要被置于有关分权的一般概念与理论框架以及有关国家治理的更为宏大的坐标体系中加以思考。中国分权改革实践对于充实和发展有关分权的一般认识具有远未得到充分认识的重要意义。

李晨阳[10](2018)在《国家货币声誉与汇率政策选择 ——一个比较历史分析》文中认为为什么在国际货币体系内流动性大幅升高时期,英国作为大国会选择更易于招致投机压力与导致货币危机的固定汇率制?本文将主要探究有关国家货币声誉的考虑如何塑造英国在20世纪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汇率政策选择。从历史上看,192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随后的经济波动后,英国选择按战前的黄金平价恢复英镑和黄金的兑换,完成金本位制的重建。类似的场景在1990年重现:英国加入作为欧洲货币体系重要部分的欧洲汇率机制,在约定的有限汇率区间内维持自己的货币的汇率。两个历史案例的共同点是:在国际货币体系资本流动性显着升高的时期,英国均选择了不同形式的固定或者钉住汇率制。那么,这两次汇率选择的背后,决策者们是否有着相同或类似的考虑呢?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英国选择固定汇率政策是为了维护英镑作为国家货币的声誉,固定汇率作为一种汇率政策选择,起着用于维护国家货币声誉的昂贵信号的作用。在两个历史案例中,英国意图选择固定汇率来展现自身拥有足以维护自身国家货币声誉的决心与能力,尽管英国自身实力已不如以往。通过比较历史案例研究和过程追踪方法,本文将分别对两个案例进行回顾并按照上述逻辑路径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本文还引入了两个辅助案例——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选择维持美元与黄金官方比价以及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坚持维持原有汇率水平——来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展示本文的逻辑。

二、中国财政:令人困扰的难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财政:令人困扰的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的应用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激励不足、内部动力缺失,私人部门参与意愿低下
        1. 外部政府激励不足,私人部门缺乏参与意愿。
        2. 私人部门内在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PPP项目资金紧张,私人部门参与有限
    (三)监管主体不明,监管职责不清,监管力度不强
    (四)公众认知不足,接受度低,参与有限
    (五)投资回报机制不完善,加重私人部门投资风险
三、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应用的对策
    (一)建立有效的外部激励机制,激发私人部门活力,鼓励其承担公共责任
    (二)深入推进政府“放管服”建设,营造良好的运营环境
    (三)加强财政支持,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资回报机制,缓解资金难题
    (四)加强政府监管与社会监督,推动PPP模式良性发展
    (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激发公众主体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监督

(2)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育变动
        1.1.2 日本的少子化困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1.3.2 婚姻对少子化作用的相关研究
        1.3.3 少子化对策的相关研究
        1.3.4 后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育的相关概念
        2.1.2 婚姻的相关概念
        2.1.3 少子化和少子化对策
        2.1.4 其他相关概念
    2.2 主要理论
        2.2.1 生育分析理论
        2.2.2 人口转变理论
        2.2.3 中介变量理论
        2.2.4 现代增长理论
        2.2.5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
第3章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3.1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3.1.1 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3.1.2 少子化的预兆期
        3.1.3 少子化的开端
    3.2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3.2.1 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3.2.2 人口减少时代到来
    3.3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3.3.1 日本的人口预测
        3.3.2 超少子化将长期延续
第4章 日本少子化的成因
    4.1 少子化的人口成因
        4.1.1 人口因素的作用机理
        4.1.2 婚姻状况对少子化的作用
        4.1.3 婚内生育对少子化的作用
        4.1.4 婚姻和生育作用组合分析
    4.2 少子化的经济成因
        4.2.1 育儿成本效用因素
        4.2.2 收入和雇佣因素
        4.2.3 工作生活对立的因素
    4.3 少子化的社会文化成因
        4.3.1 家庭形态转变的因素
        4.3.2 婚外生育低迷的因素
        4.3.3 追求自我实现的因素
        4.3.4 固有价值观念的因素
第5章 日本少子化的影响
    5.1 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
        5.1.1 少子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1.2 少子化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5.2 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5.2.1 少子化与经济的长期协同关系
        5.2.2 少子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少子化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5.3.1 少子化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5.3.2 少子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5.3.3 少子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6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
    6.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6.1.1 计划筹备阶段
        6.1.2 全面开展阶段
        6.1.3 调整深化阶段
    6.2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体系
        6.2.1 组织架构的四个层次
        6.2.2 对策内容的三条主线
    6.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少子化对策量化分析
        6.3.1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6.3.2 政策文本选择与编码
        6.3.3 政策工具分布分析
    6.4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评价
        6.4.1 对策有效但作用受限
        6.4.2 对策供给“质”和“量”均不足
第7章 日本少子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少子化进程和现状
        7.1.1 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动
        7.1.2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7.1.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2 中国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7.2.1 预测方法及参数设置
        7.2.2 预测结果
    7.3 少子化的中日比较及经验借鉴
        7.3.1 中日少子化的相似之处
        7.3.2 中日少子化的相异之处
        7.3.3 日本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优化路径
        8.2.2 中国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清末最后十余年间奉天财政与社会经济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二)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基本框架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奉天的财政困局与奉天当局的应对之策
    (一)奉天的财政困局
    (二)奉天当局应对危机的财政对策
    (三)清理财政
二、奉天当局的社会经济改革
    (一)农牧渔业改革
    (二)工商业改革
三、奉天财政与社会经济变革评析
    (一)改变了奉天的财政结构
    (二)为奉天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三)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四)奉天改革中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主权国家的发展与“后主权”话语的兴起
    第一节 主权观念的诞生与主权国家的发展
        一、主权概念的诞生
        二、主权理论的拓展
        三、主权国家的发展
    第二节 主权国家的危机与挑战
        一、主权在政治领域遭遇的挑战
        二、主权在经济领域遭遇的挑战
        三、主权在环境领域遭遇的挑战
        四、主权在观念领域遭遇的挑战
    第三节 “后主权”话语的兴起
        一、“后主权”的争议性与模糊性
        二、“后主权”的规范性与影响力
        三、“后主权”话语的具体实践
第二章 主权语境下的早期苏格兰独立运动
    第一节 苏格兰民族身份的形成与民族主义早期特点
        一、苏格兰作为民族定义的例外
        二、苏格兰民族身份形成的原因
        三、不追求主权的苏格兰民族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苏格兰民族运动的特点
        一、20 世纪初苏格兰面临的国内外形势
        二、苏格兰民族运动的出现和理念纷争
    第三节 20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民族党的崛起与原因
        一、苏格兰民族党主权独立目标的形成
        二、20 世纪下半叶苏格兰民族党的崛起
        三、苏格兰民族党兴起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后主权”话语在苏格兰独立运动中的确立
    第一节 欧洲一体化的早期进程与英国、苏格兰的立场
        一、欧洲一体化的早期进程
        二、英国对于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立场
        三、苏格兰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立场
    第二节 撒切尔主义与苏格兰民族主义
        一、1979 年苏格兰的权力下放公投
        二、撒切尔主义对苏格兰经济社会的改变
        三、撒切尔主义对苏格兰民族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在欧洲独立”在苏格兰独立运动中的确立
        一、“在欧洲独立”出的背景与含义
        二、欧洲一体化给苏格兰独立带来的契机
        三、苏格兰的“后主权”传统与欧洲认同
第四章 “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与未来走向
    第一节 权力下放与地区独立:苏格兰议会的建立
        一、1997 年的权力下放与苏格兰议会的建立
        二、1997 年权力下放的成功缘由与工党的考量
        三、权力下放造成的英国联盟危机
    第二节 苏格兰“后主权”独立运动的发展
        一、权力下放后苏格兰民族党的再度崛起
        二、苏格兰民族党的“后主权”独立蓝图
        三、英国保守党政府同意独立公投的原因
        四、2014 年苏格兰独立公投的经过与结果
    第三节 “后主权”的危机:英国脱欧与苏格兰独立
        一、英国脱欧:苏格兰面临再次抉择
        二、谁更重要?苏格兰权衡英国与欧盟
        三、苏格兰独立运动的未来走向
结论
田野调查附录 1
田野调查附录 2
参考文献
致谢

(5)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 言
二、文献回顾与基本观点
三、国家治理体系的本土化建设
    (一) 央地关系制度化
    (二) 开放社会组织的参与通道
    (三) 规范权利与权力关系
四、行政诉讼改革
    (一) 完善司法的行政监督功能
    (二) 提高行政诉讼法律的纠纷化解能力
    (三) 扩大法律适用范围
五、结语

(6)PPP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重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PPP项目风险控制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PPP项目
        2.1.2 PPP模式特征
    2.2 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2.2.1 风险识别的方法及流程
        2.2.2 风险评价
        2.2.3 风险应对
    2.3 风险控制的环节及过程
第3章 PPP项目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
        3.1.1 PPP项目的外部风险
        3.1.2 PPP项目的内部风险
    3.2 PP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风险评价模型
        3.3.1 层次分析法的引入
        3.3.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引入
第4章 案例分析——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
    4.1 昆明地铁4号线PPP项目概况
        4.1.1 昆明地铁4号线基本情况
        4.1.2 昆明地铁4号线PPP融资模式
    4.2 昆明地铁4号线PPP项目风险识别
        4.2.1 地铁PPP项目的特征
        4.2.2 昆明地铁4号线PPP项目风险识别
    4.3 昆明地铁4号线PPP项目风险评价
        4.3.1 层次分析法分析
        4.3.2 权重计算
        4.3.3 模糊综合计算
        4.3.4 综合风险评价结论
第5章 PPP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5.1 政策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的防范
    5.2 信用风险和合作风险的防范
    5.3 组织协调风险的防范
    5.4 运营风险的防范
    5.5 金融风险的防范
    5.6 决策风险和招投标风险的防范
    5.7 技术风险和目标风险的防范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7)国际关系文本中多项定语、流水句、四字短语的英译 ——《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第五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描述
    1.2 文本特征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1.1 选择文本
        2.1.2 查询资料
        2.1.3 制定翻译计划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多项定语的英译
    3.2 流水句的英译
    3.3 四字短语的英译
        3.3.1 自由四字短语的英译
        3.3.2 成语的英译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启示
    4.2 翻译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致谢

(8)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既有的印度中产阶级研究回顾
    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及局限
第一章 理论溯源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溯源
        一﹑社会不平等与分层
        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价值取向
        三、社会分层常用的基本概念
        四、社会分层理论分析
        五、本文的研究策略——现代化视角下的印度中产阶级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阶级、阶层与群体
        二、与“中产”相关的类似概念
        三、谁是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界定
第二章 殖民地时期的印度中产阶级
    第一节 印度传统社会的群体与分层
        一、印度社会中的群体
        二、阶级、社群还是种姓?——“印度化”的阶级分析
    第二节 印度中产阶级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古代印度社会专制的基础
        二、莫卧儿时期——中产阶级的萌芽
    第三节 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中产阶级的形成
        一、印度中产阶级的形成
        二、殖民地时期印度中产阶级的构成
        三、殖民地时期印度中产阶级的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改革前印度经济发展与中产阶级的变迁
    第一节 印度现代化的开启与中产阶级结构的变动
        一、尼赫鲁时期:现代化的开启
        二、经济计划的执行与中产阶级结构的变动
    第二节 印度城市中产阶级的基本状况
        一、一项意义深远的调查——印度城市中产阶级的画像
        二、数据得出的结论
    第三节 印度农村经济发展与中产阶级的变动
        一、印度土地改革及其影响
        二、绿色革命与农村中产阶级的发展
    第四节 经济改革前印度中产阶级变迁的原因
        一、国家主导下的发展政策
        二、经济结构调整
        三、城乡结构变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中产阶级的壮大
    第一节 1990年以来的印度“新”中产阶级
        一、“旧”中产阶级:殖民地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
        二、新中产阶级:20世纪90年代自由化改革以来
    第二节 经济改革以来印度中产阶级的状况
        一、经济改革过程简述
        二、印度中产阶级的壮大
    第三节 “新”中产阶级的典型:印度IT业的从业者
        一、印度IT业状况
        二、IT从业人员的描画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独立以来的印度中产阶级与政治稳定
    第一节 中产阶级的政治意识
        一、变化无常,随波逐流
        二、冷漠疏离,令人失望
        三、从认同政教分离到支持印度教复兴
    第二节 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
        一、“强权”抑或“自由”:20世纪70年代的激进运动
        二、从“世俗”转向“神圣”: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产阶级
        三、融合与重塑:印度教特性对中产阶级的影响
    第三节 中产阶级的思想困惑及其政治惰性
        一、思想困惑
        二、政治惰性及其消极影响
    第四节 政治稳定的挑战
        一、国大党势力的衰弱
        二、印度教的复兴
        三、现代化与传统的冲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印度独立以来中产阶级的婚姻、生活方式及教育状况
    第一节 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婚姻
        一、历史背景述论
        二、印度独立后妇女地位的提高
        三、择偶标准
        四、夫妻关系
    第二节 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
        一、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多元化的饮食
        三、时尚化的休闲
        四、精致化的文化
    第三节 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教育状况
        一、独立以来印度教育的发展
        二、文化资本:一种理论
        三、教育与中产阶级知识精英的官僚化
        四、中产阶级知识精英:文化资本积累机制的表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国家货币声誉与汇率政策选择 ——一个比较历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对问题讨论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写作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汇率选择的政治经济
    2.1 以国家为中心的视角:权力、强制与合作
    2.2 以社会与国内政治为中心的视角:偏好结构与国内制度
    2.3 以理念为中心的视角:信念、规范与市场情绪
    2.4 小结
第三章 本文的解释逻辑
    3.1 国家货币的兴起:一个历史回顾
    3.2 本文的解释逻辑:一个理论上的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1925 年英国重建金本位的政策选择
    4.1 金本位的建立与中断
    4.2 重建金本位制
    4.3 政策后续影响与后果
    4.4 评价与小结
第五章 1990 年英国加入欧洲汇率机制的政策选择
    5.1 从―洞中的蛇‖到欧洲汇率机制
    5.2 英镑成为欧洲汇率机制一员
    5.3 政策后续影响与后果
    5.4 评价与小结
第六章 两个辅助案例
    6.1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维持官方黄金平价
    6.2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启示
    7.1 主要结论以及两点扩展讨论
    7.2 研究启示
    7.3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四、中国财政:令人困扰的难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 方伶俐,吴思雨,王君丽,张紫微. 决策与信息, 2021(04)
  • [2]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D]. 全龙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3]清末最后十余年间奉天财政与社会经济变革研究[D]. 单晓宣.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4]后主权话语下的苏格兰独立运动研究[D]. 华敏超. 南京大学, 2020(04)
  • [5]法治建设与国家治理:从行政诉讼改革的视角[J]. 谢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6]PPP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以昆明地铁4号线为例[D]. 马万新. 云南大学, 2018(01)
  • [7]国际关系文本中多项定语、流水句、四字短语的英译 ——《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第五章)的翻译实践报告[D]. 赵素亚.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8(01)
  • [8]理想与现实:印度独立以来的中产阶级研究[D]. 管辉. 云南大学, 2018(12)
  • [9]分权与国家治理:中国的分权改革及其学术意义[J]. 王丽萍. 北大政治学评论, 2018(01)
  • [10]国家货币声誉与汇率政策选择 ——一个比较历史分析[D]. 李晨阳.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中国的财政:一个令人不安的难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