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赦组织的评论

国际特赦组织的评论

一、大赦国际组织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徐聪聪[1](2020)在《卡特政府对印尼人权外交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范东东[2](2020)在《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贫民窟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2003年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贫民窟的挑战——全球人类住区报告》指出贫民窟居住的人口数目在全球不断增长。1993年约为7.12亿,截止到2001年,根据城市人口计划评估的全球贫困人口,其数量约为8.37亿,期间增长了一亿多。据调查贫民窟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目前非洲是世界上除了亚洲之外贫民窟最多的区域,而基贝拉贫民窟作为非洲第二大城市贫民窟,它的形成和发展都非常具有代表性。随着时间的延续,基贝拉贫民窟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住房条件的恶化和治理的困难。本文以基贝拉贫民窟的形成、发展,以及肯尼亚政府治理为线索,探究自1928年以来基贝拉从一个住宅区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贫民窟的主要原因,论述了肯尼亚政府的治理措施,并最终讨论治理困难的根本原因。本文整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交代了基贝拉居住区形成的背景,基贝拉最初是一片树林,距离内罗毕市中心只有五公里。殖民期时,英国殖民者为了奖励非洲步枪队的努比亚退伍士兵,允许士兵和他的家人在基贝拉定居。基贝拉距离内罗毕较近,随着内罗毕城市的发展,一些到内罗毕工作的人因为不能负担房租,纷纷到基贝拉寻找住处。在当时,殖民当局对基贝拉的人口有所限制,所以这一时期基贝拉的人口增长有限。但是1963年肯尼亚独立以后,原先的限制不复存在,基贝拉的人口增长在此之后便处于失控状态,住房条件也逐渐恶化。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基贝拉变得拥挤不堪,最终成为贫民窟。第二章为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基贝拉恶化的贫民窟住房状况,基贝拉的房屋大多为简易的棚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很不健全,道路完全是泥泞的土路,且没有自来水供应,厕所很少,乱扔垃圾的现象大量存在,居住环境极度恶劣。接着笔者分析了基贝拉贫民窟住房条件恶化的原因,并从贫民窟火灾,疾病流行,暴力犯罪,社会隔阂四个方面论述了住房条件恶化对当地带来的恶劣影响。最后一部分即第三章,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肯尼亚政府对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的治理。回顾肯尼亚政府治理的历程,从肯尼亚独立到2000年以前,肯尼亚政府认为基贝拉贫民窟是非法居住地,并对此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在此期间,肯尼亚政府也制定了针对小规模群体的治理方案,其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70年代政府发起的贫民窟住房自助计划,它的最终目的是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住房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最终不了了之。2000年以后,联合国对世界贫民窟问题较为重视,并提出了《千年宣言》。在这一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基贝拉贫民窟给予了特别关注,一些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瑞典国际开发署等与肯尼亚政府合作,共同支持肯尼亚政府改善贫民窟住房问题。由此肯尼亚政府提出了贫民窟改造升级计划,开始了对贫民窟较大规模的治理。但是到目前近20年过去了,基贝拉贫民窟问题依旧十分严峻。此外,本文还论述了民间社会组织在贫民窟升级改造中的参与,分析了基贝拉贫民窟升级所面临的挑战,讨论了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难治理的原因。总而言之,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并没有因为肯尼亚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解决,相反伴随着肯尼亚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内的贫民窟恶化现状呈现扩大的趋势。虽然肯尼亚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贫民窟居民的生活,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贫民窟的治理依然存在诸多困难。

莫雨诗[3](2019)在《Twitter中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及传播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大力促进智库建设的文件,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多次指示要加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力度;而社交网络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公众讨论社会议题、表达民意的一种重要舆论平台。全球主流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交汇和公共事务谈论的聚集地,也为全球智库提供思想产品、发布公众议题、与民众交流、增强自身影响力提供了场所。如何衡量新媒体背景下,智库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全球智库在社交网络上的特性,针对传播力影响因素提出全球智库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力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传播力指标权重,通过爬虫技术获取全球前百强智库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在Twitter上全球智库的社会网络结构,获得全球智库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的传播力排行榜,并基于排行榜结果分析,提出中国全球智库传播力建设相应的对策建议。全球智库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传播规模、信息传播内容、交互程度和用户影响力等在内的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在社交媒体Twitter中已经构建了密度较高的聚集性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且出现核心边缘两种层次结构。处在核心层次和边缘层次不同位置的智库,在智库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传播力不同,位于核心区域的智库拥有更强的传播力。智库在社交网络上的传播力与线下综合影响力有相当的趋同性,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排行榜中仍占据绝对优势,但也有诸如世界经济论坛、人权观察组织、大赦国际等线下现实综合影响力不高的全球智库进入传播力排行榜前十强。中国全球智库传播力建设应提高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加强与全球其他智库的联系,关注和研究全球化议题,提升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同时,推进中国智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拓展全球社交网络传播渠道,组建拥有丰富媒体传播经验的信息传播队伍。

刘波[4](2018)在《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与中东剧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地区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基金资助、技术指导和跨国倡议网络等多种方式,培训专业性的反抗力量,变革乃至颠覆中东国家的政治话语体系,促进中东国家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中东地区民主化进程,为政治反对派的抗争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在中东剧变中,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的行为特点体现为调查并曝光侵犯人权的行为;充分发挥网络的动员功能;诉诸国际司法,将侵犯人权者绳之以法;影响西方国家舆论和外交决策;依据自身政治偏好主动设置敏感议题;难以摆脱其背后的西方政府的影响。

马卡瓦·穆图,曾巍[5](2017)在《人权的意识形态》文中认为引论过去50余年来,国际法中的人权已稳步占据了道德高地,而它却很少与各国法律相联系。[1]在设想的权力与公正的范式中,各种各样的个人与实体援引人权规范及其衍生而来的措辞来隐匿他们的真实意图与缘由。[2]有趣的是,普遍依赖于人权话语所创制的对人权文献(the Human Rights Corpus)的范围、内容及哲学基础的努力均告失败。智识与

韩磊[6](2015)在《“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藏独活动研究(1988—2010)》文中认为在后冷战时期,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异军突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诸多重要问题决策过程中关键的推动者与参与者。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过程中,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性藏独组织日益引人注目。1988年3月成立于美国华盛顿的“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是目前活跃于国际社会的众多国际藏独组织的典型代表。本文以“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年度报告、年度财政报告、美国国会记录、听证会记录等原始档案文献资料为依据,在对“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成员构成、机构设置、资金来源进行横向阐述以及对“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成立的背景和1988年至2010年该组织藏独活动的轨迹进行大跨度纵向历史考察与实证探究的基础上,揭示“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作为一股重要的境外反华势力与达赖集团的密切关系及该组织遏制中国、分裂中国,为“西藏问题”国际化推波助澜的本质。引言部分首先从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对本文的选题依据作了阐释;其次对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再次对以“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等“援藏组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细致的梳理;最后对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创新与不足作了说明。第一章分析了美国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背景下,达赖集团自1959年至1979年在国际社会进行公关游说活动的历史轨迹。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期,达赖喇嘛与“西藏流亡政府”主要成员通过利用各种游说方式,在联合国通过涉藏决议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达赖集团在欧美各国建立驻外办事处,负责对外联络与宣传,促进达赖喇嘛出访各国;1970年代,达赖集团通过组建“西藏青年大会”、“美国西藏委员会”等藏独组织来进一步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达赖集团不断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国际公关游说策略,组建藏独组织逐渐成为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常见手段。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成立时的具体背景和该组织的基本机构建制与资金来源。在中国中央政府与达赖私人代表的接触商谈陷入停滞状态的情况下,达赖集团对国际公关游说策略进行调整,在欧美各国策动成立包括“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内的“援藏组织”,由“援藏组织”游说各国议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藏独活动,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进而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有鉴于此,“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达赖集团的国际公关活动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本章还结合“国际声援西藏运动”1999年至2010年年度报告和1999年至2010年年度财政报告对“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宗旨、人员构成及资金来源、支出状况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实证考察揭示该组织的藏独本质。第三章对“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从1988年至1999年的藏独活动进行深入分析。首先,“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美国国会议员考察尼泊尔流亡藏人社区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涉及流亡藏人的法案;其次,“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执行两届“国际援藏组织”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在达赖喇嘛放弃“中间道路”的背景下从事一系列藏独分裂活动,包括策动“国际西藏年”、建立“声援西藏百人委员会”、“自由西藏学生运动”等藏独组织。与此同时,“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还在经济领域进行反华活动,旨在阻挠中国的经济发展,抹黑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伴随着成员人数激增,组织规模迅速膨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还在欧洲建立分支机构,将藏独活动拓展至美国之外,表现出了国际性藏独组织的性质。这十年基本上奠定了“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后来藏独活动的基本方向。第四章主要探讨“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1999年至2002年之间的藏独活动。达赖喇嘛重提“中间道路”之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紧跟达赖集团的宣传策略,执行第三届“国际援藏组织”大会通过的“柏林宣言”,主要在人权与环境保护方面攻击中国政府的西藏政策。第五章主要分析2002年至2010年“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活动。这一时期正值中国政府与达赖喇嘛私人代表进行接触商谈,“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围绕宗教信仰、北京奥运会、境外流亡藏人社区等问题进行藏独分裂活动,为接触商谈增加筹码。结语部分总结了“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藏独活动的基本特点,依据“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主要藏独活动、与“西藏流亡政府”的关系、资金来源等因素对该组织的属性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结语部分还针对中国政府对“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等“援藏组织”的反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周涵[7](2013)在《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实践与制度考察》文中认为从联合国成立之时起,非政府组织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领域的事务。冷战结束后,人权类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剧增,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在人权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在联合国法律框架内,非政府组织是具有民间性、组织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的非政府组织既包括专门以促进和保护人权为宗旨的人权非政府组织,也包括具有人权保护职能的其他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的主要机构如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国际法院等都兼具保护人权的职能。专门性人权保护机构包括人权理事会、人权条约机构、人权高专办等,是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的核心。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各人权机构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在人权领域合作的必要性在于,在全球治理的维度中,像人权保护这样的全球性问题无法依靠单个国家的力量解决,需要政府间国际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社会的共同参与。非政府组织作为民间社会力量的代表,反映了个人诉求。联合国人权机制存在着种种不足,需要依靠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非政府组织来说,亦需要借助联合国这一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为平台,在人权领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非政府组织通过多种方式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它们推动人权条款订入《联合国宪章》,促进人权条约的起草和制定,推动联合国人权机构的设立,积极参加国际人权会议。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的法律地位是其参与联合国事务的法律基础。观察员地位和经社理事会的咨商地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能够取得的正式法律身份。具有观察员身份的非政府组织可以参与联大会议,但在数量上十分有限。经社理事会给予的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安排,是联合国机构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核心。然而联合国各人权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系的制度安排并不统一。建立联系的正式依据有:咨商安排、人权公约、人权机构的议事规则。总体上,享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在大部分人权机构的工作程序中享有一些特权安排,没有咨商地位的组织也可以非正式的方式参与人权机构的工作。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的实践和制度联系的考察,本文得出的结论是: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的法律地位受到限制;各人权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建立的制度联系不健全,各机构的制度安排不统一,呈现出一种碎片化的状态;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存在不良记录。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提升和强化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的法律地位,发挥非政府组织在人权监督实施方面的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与现有人权机构的联系,强化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及非政府组织的自律要求。

李敢,曹琳琳[8](2011)在《人权领域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正负功能引发的思考——基于国际法学学科的认识》文中研究表明"诺贝尔和平奖事件"表明,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影响力不断增长的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国际NGO事业发展中的活跃群体之一,其与主权国家政府以及其它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上日益构建出复杂制衡关系。对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多元认识了解也就成为中国政府从事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客观参考需要。

团藤重光,宋海彬[9](2010)在《死刑废止之诉求》文中研究指明一、前言今日与会的诸位,大家都关注死刑的问题,但是对于死刑之存废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既然是专为出席此次公听会而来,我估计死刑废止论者会多一些。当然,反对方一定也有前来听讲的。至于对死刑存废一事尚存疑虑而难以决断者,那也势必不在少数。这样的话,我就打算针对这样的状况来进行今天的发言。

刘卫东[10](2010)在《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新疆问题的干涉》文中指出美国国内有大量非政府组织,除了职能仅限于本土事务的外,还有一些是总部设在美国但关注点遍及全球,以及在美国设有分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鉴于其主要在美国开展活动,或者在美国的活动是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观点、看法与美国政府基本一致,所以本文所涉及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含上述两类。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打着支持自由民主的旗号,对中国新疆问题投入了大量精力,试图插手其演变和走向,起到了美国政府希望而又难以发挥的作用。

二、大赦国际组织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赦国际组织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2)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论文框架和创新点
第一章 基贝拉贫民窟的形成
    第一节 贫民窟的定义
    第二节 从定居点到贫民窟
    第三节 殖民当局对基贝拉的管理
第二章 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
    第一节 基贝拉的住房条件
    第二节 住房条件恶化的原因及影响
第三章 基贝拉贫民窟住房的治理
    第一节 肯尼亚不同层面的治理
    第二节 治理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Twitter中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及传播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Twitter中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2.1 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现状
    2.2 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数据处理
        2.2.1 社会网络分析法
        2.2.2 样本选择
        2.2.3 数据来源
        2.2.4 数据搜集与处理
    2.3 Twitter中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特征
        2.3.1 密度较高的聚集性网络社群
        2.3.2 存在明晰的全球智库核心边缘分层
第3章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体系构建
    3.1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影响因素
        3.1.1 传播规模
        3.1.2 传播时间
        3.1.3 传播内容
        3.1.4 传播方向
        3.1.5 传播效果
    3.2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
        3.2.1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指标选取原则
        3.2.2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具体评价指标
    3.3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权重
        3.3.1 层次分析法及其计算步骤
        3.3.2 建立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层次结构
        3.3.3 构造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判断矩阵
        3.3.4 确定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权重
        3.3.5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
        3.3.6 全球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评价指标整体权重整理
第4章 Twitter中全球智库传播力评价结果
    4.1 全球智库在Twitter中的传播力评价指标数据统计分析
        4.1.1 数据挖掘技术
        4.1.2 时间节点选择
        4.1.3 数据抓取过程
        4.1.4 数据汇总和标准化处理
    4.2 Twitter中全球智库传播力排行榜及其分析
        4.2.1 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与其现实综合影响力存在一定关联
        4.2.2 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排行榜中占据绝对优势
        4.2.3 不少综合影响力较低的智库在传播力排行榜中表现亮眼
    4.3 全球智库扩大社交网络传播力途径分析
        4.3.1 完善健全的社交媒体信息传播机制
        4.3.2 发布全球化议题以引起受众共鸣
        4.3.3 注重社会公众的舆论作用
第5章 中国智库社交网络传播力建设对策建议
    5.1 提高中国智库在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5.1.1 加强与全球其他智库的联系
        5.1.2 关注和研究全球化议题
        5.1.3 提升理论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
    5.2 推进中国智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5.2.1 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
        5.2.2 拓展全球社交网络传播渠道
        5.2.3 组建拥有丰富媒体传播经验的信息传播队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全球智库综合影响力排名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藏独活动研究(1988—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阐释与内涵界定
        (一) 关于中文译名的问题
        (二) 关于“援藏组织”
        (三) 关于“西藏问题”和“西藏问题”国际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西藏流亡政府”的建立与达赖集团国际公关活动的历史轨迹(1959-1979)
    第一节 达赖集团与美国政府在联合国策动“西藏问题”国际化
        一、“西藏流亡政府”的建立
        二、美国策动“西藏问题”国际化
    第二节 1960年代中期以来达赖集团建立驻外办事机构与藏独组织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达赖集团藏独活动的影响
        二、“达赖喇嘛驻纽约办事处”的藏独活动
        三、达赖集团策划建立藏独组织及其主要藏独活动
    小结
第二章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建立及其组织内部透视
    第一节 达赖喇嘛提出“五点和平建议”
        一、接触商谈与达赖集团国际公关的新策略
        二、达赖喇嘛在美国国会提出“五点和平计划”
    第二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建立
        一、拉萨骚乱与达赖集团建立“援藏组织”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与“藏青会”的内在联系与差异
    第三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机构设置与成员背景分析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机构设置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成员背景分析
    第四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资金来源与支出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资金来源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资金支出状况
    小结
第三章 达赖喇嘛放弃“中间道路”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活动(1988-1999)
    第一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推动美国国会通过关于流亡藏人的法案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推动美国国会议员考察流亡藏人社区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涉藏议案
    第二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分裂活动
        一、达赖喇嘛放弃“中间道路”与第一届“国际援藏组织”大会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策动“国际西藏年”
        三、“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建其他藏独组织
    第三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利用经贸问题进行反华活动
        一、有条件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
        二、阻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四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利用世妇会从事反华活动
        一、帮助流亡藏人筹建“藏人妇女代表团”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等组织针对世妇会的藏独活动
        三、“国际声援西藏运动”针对世妇会进行藏独活动的影响
    第五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国际性藏独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联络各国议员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活动范围扩展至欧洲
    小结
第四章 达赖喇嘛重提“中间道路”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活动(2000-2003)
    第一节 重提“中间道路”与“柏林宣言”
        一、达赖喇嘛重提“中间道路”
        二、第三届“国际援藏组织”大会及“柏林宣言”
    第二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人权领域的反华活动
        一、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的反华活动
        二、在第三届联合国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上的活动
        三、“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攻击中国宗教政策
    第三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炒作“环境问题”
        一、“世界银行运动”
        二、“遏制中国石油运动”
        三、“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上的游说活动
        四、发起所谓“环境权利运动”原因析论
    小结
第五章 接触商谈过程中“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活动(2003-2010)
    第一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与美国国务院“西藏问题”协调员策划实施接触商谈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推动设立“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推动欧盟设立“西藏问题”特别代表
        三、2002年以来“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对接触商谈的策划与实施
    第二节 利用“政治犯”问题为接触商谈增加筹码
        一、发起所谓“丹增德勒仁波切运动”
        二、重新炒作所谓“班禅喇嘛事件”
        三、炮制所谓“囊帕拉山口枪击事件”
    第三节 “3·14事件”前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藏独活动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针对奥运会的破坏活动
        二、达赖喇嘛获得美国国会金质奖章与“3·14事件”
        三、“3·14事件”后“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破坏活动
    第四节 “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加强在流亡藏人社区的藏独活动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在尼泊尔流亡藏人社区的活动
        二、培养青年流亡藏人领袖
        三、设立“西藏游说日”
        四、为流亡藏人设立“罗威尔基金”
    小结
结语
    一、“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藏独活动的基本特点
    二、“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的性质
        (一) 强烈的反华倾向
        (二) 固有的藏独倾向
    三、“国际声援西藏运动”藏独活动发展趋势前瞻
        (一) 与其他“援藏组织”构建藏独组织联盟
        (二) 组织领导权和活动中心开始向欧洲倾斜
    四、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实践与制度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结
    (一) 非政府组织的定义
    (二) 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概述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必要性
二、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实践与制度安排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历史及主要活动
    (二)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法律基础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机构工作的制度安排
    (四)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的个案研究——以大赦国际为例
三、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现状与完善
    (一) 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局限
    (二) 完善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人权机制合作的途径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后记

(8)人权领域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正负功能引发的思考——基于国际法学学科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政治与国际法中的人权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二、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历史与现状
三、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人权事业的影响
四、深思:人权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中的三条短板
    (一) 法理认同性
    (二) 独立性
    (三) 协调性

(10)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新疆问题的干涉(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注新疆问题的美国非政府组织
二、美国非政府组织干涉新疆问题的手段
三、美国非政府组织干涉新疆问题的特点
四、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实际作用

四、大赦国际组织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卡特政府对印尼人权外交政策研究[D]. 徐聪聪.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内罗毕基贝拉贫民窟住房问题研究[D]. 范东东.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Twitter中全球智库社会网络结构及传播力研究[D]. 莫雨诗. 湖南大学, 2019(07)
  • [4]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与中东剧变[J]. 刘波.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8(03)
  • [5]人权的意识形态[J]. 马卡瓦·穆图,曾巍. 中国人权评论, 2017(01)
  • [6]“国际声援西藏运动”组织藏独活动研究(1988—2010)[D]. 韩磊. 东北师范大学, 2015(03)
  • [7]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人权保护的实践与制度考察[D]. 周涵. 吉林大学, 2013(09)
  • [8]人权领域中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正负功能引发的思考——基于国际法学学科的认识[J]. 李敢,曹琳琳.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 [9]死刑废止之诉求[J]. 团藤重光,宋海彬. 刑事法评论, 2010(02)
  • [10]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新疆问题的干涉[J]. 刘卫东. 国际资料信息, 2010(07)

标签:;  ;  ;  ;  ;  

国际特赦组织的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