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

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

一、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孟进,苟川杰,唐健,何方敏,李毅[1](2016)在《非理想情况下前馈功放性能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指导前馈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工程调试与优化,分析了元器件非理想情况下前馈功放的线性化性能及优化指标。首先,通过简化的环路模型,在不考虑误差功放畸变的条件下,推导了线性度与支路幅度、相位失配及延迟失配的理论数值关系,并分析了延迟失配对线性化带宽及抑制比的影响;接着,在考虑误差功放畸变的基础上定义了有效对消比,详细分析了系统三阶交调畸变的极限对消能力。最后,基于设计的前馈线性功放进行了优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功放线性度改善了36.23dB。

聂胜来[2](2013)在《前馈超线性技术在星用固放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前馈技术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固放线性度指标的方法。为满足星用固放对线性度指标越来越高的要求,文中以某前馈超线性星用固放为例,介绍了前馈超线性技术在星用固放中的应用。从前馈超线性技术工作原理、固放推动放大器指标分配、主功率放大器指标分配、辅助功率放大器指标分配、矢量调制器及自适应电路选用几个方面对放大器进行了分析。实测结果证明,星用固放通过引入前馈超线性技术,三阶交调系数指标<-50 dBc,相对于传统固放线性度指标改善30 dB以上。

吴亮宇[3](2012)在《多载波高效率前馈功放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普及,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带宽要求,相应的终端设备的要求也不断被提高。从而第三代移动通信必须不断提高其频谱利用率。而射频功率放大器作为通信系统发射机的最后一级,其线性度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馈功率放大器在改善线性度方面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因此研究多载波高线性射频功率放大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首先对通信系统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多载波非线性和变包络调制的非线性。针对这些非线性特性本文对三种不同的线性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突出了前馈技术的诸多优点以及前馈系统影响的要素。本文重点分析了在前馈系统的主放大链路中结合使用APD技术、Doherty合路技术和回退技术。在保证功率放大器线性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功放效率。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前馈射频电路设计,以及自适应控制部分。并结合目前3G通信系统的指标要求,具体分析了前馈系统工作原理、通信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软件仿真和检测方法等。针对目前通信系统对通信指标要求的现状提出了在误差提取环路检测时采用最小功率检测,而信号提取环路采用MCU读表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一款在GSM频带输出125W,IMD3小于-65dBc,效率高于18%的前馈功率放大器。

黎落虎,王培章[4](2011)在《功率放大器前馈线性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功率放大器由于互调失真,使得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其线性度。前馈技术能提供较大的带宽和良好的互调失真压缩,但是由于对信号的幅度,相位和时延的匹配有一定的要求,增加了其复杂度和技术难度,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这些都要求我们采用各种线性化技术来改善功放的线性度。

刘宪国[5](2011)在《前馈线性功率放大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FPGA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要求通信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信道容量和带宽,然而由于频谱资源日益稀缺,只能通过线性调制技术来提高频谱效率。线性调制技术的采用对无线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要求越来越高。要使通信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信道容量且又不产生邻信道干扰,必须通过搭建外围电路来抵消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目前常用的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有功率回退、负反馈、预失真和前馈等,但能够同时提供较高带宽和高线性度的方法只有前馈。然而前馈系统对环境温度、器件老化、载波频率等因素比较敏感,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失真抵消,需要通过自适应控制技术对系统进行实时调节,故系统实现较复杂,成本较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功率放大器产生非线性失真的原理,并详细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线性化技术,进而对比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文章重点分析了自适应前馈系统的控制原理和自适应控制参数的求解算法。本文采用信号相关度最小法作为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优化准则,这样就克服了由于混频器产生直流分量和因微弱信号被强信号淹没而造成自适应控制参数收敛速度减慢甚至不能收敛到最优值的问题。在下变频模块中,参考美国专利5157345的思想对常用的数字下变频方案进行了改进,使得下变频后的信号成为音频范围内的窄带信号,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系统硬件的要求。接着采用双音信号作为测试信号对前馈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了MATLAB仿真,验证了采用变步长LMS算法能有效地使自适应控制参数从初值分别收敛到各自最优解以及自适应前馈系统对失真信号的抑制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架构的自适应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以及LMS算法在FPGA中的实现与逻辑功能仿真。最终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设计的可行性。

鲁鹏[6](2010)在《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中控制模块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由于用户量的大大增加使得频带资源越来越紧张。为了节约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信息传输技术都朝着多载波、大容量、高速率、高峰均比的方向发展,这对通信系统中器件的线性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率放大器作为通信系统中一个特殊的核心部件,是产生非线性失真的一个主要来源,所以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成了当前一个热门技术。本文讨论的自适应前馈技术是当前线性化技术中的主流方向。由于前馈技术具有线性度高以及工作频段宽的特点,可以很好的用在当前的通信系统中。当前国外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多,也已经实现量产,国内有些高校以及企业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最终没有实现产品化。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论文第一章主要讨论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必要性,对论文介绍的内容作了一个规划和安排。第二章主要介绍放大器的非线性特征,包括谐波失真、互调失真以及AM-PM、AM-AM失真等,还介绍了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指标如1dB压缩点、三阶交调系数、输出三阶截断点、邻信道功率抑制比、噪声系数。第三章介绍了国际上几种常用的线性化技术,包括最小功率检测技术、信号相关检测技术、导频信号检测技术。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前馈放大器的数学模型,优化了自适应算法,结合实际系统的需要改进了自适应信号检测方案和最优化算法,最后用MATLAB对自适应算法做了仿真。第五章介绍了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中自适应模块的软硬件设计以及测试结果。自适应模块作为自适应前馈放大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时调整系统的线性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际硬件来调整算法,以利于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刘宁波[7](2009)在《射频前馈功率放大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无线用户飞速增长,使频谱资源越来越稀缺,与此同时,新兴的包络变化的线性调制技术QAM、QPSK等相继出现和应用,进而对系统的线性化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有效降低失真分量的线性化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性好、带宽较宽、失真抵消较好等优点的前馈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线性化技术。基于前馈技术的线性化系统正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研究了大量关于射频功放的输出功率和线性化的技术资料,进而概述了非线性失真的基本知识,总结了非线性失真的基本表现形式及其常用的线性化技术。传统的前馈功放系统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研究改进,但是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系统会衰减输出信号功率、对误差信号放大器的线性度和增益要求很高、整个前馈功放系统的调试不够简便和灵活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传统的前馈系统各器件的固有损耗和非线性是影响系统输出功率和线性度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指出基波信号消除环路对消电平低,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引起波动,而且对消完以后合成器的输出信号更小,不易检测控制,增加了相关检测法或最小功率检测法的难度;同时增大了误差信号放大器增益和线性度要求。本文提出在“Loopl”的输出信号中要保持反相基波信号和误差信号并存的思想。其次,分析了器件本身的损耗和非线性对基波信号消除环路和误差消除环路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并分别推导了两环路中各器件本身的损耗和非线性对功率和线性度的影响公式。最后,设计了一个含基波放大器的前馈功率放大器系统。改进的前馈系统提高了前馈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减小了对误差功率放大器的增益要求,并且有效降低了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使整个前馈系统的调节更加灵活。

高凤英[8](2009)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一个用于数字通信系统的宽频高线性放大器的设计过程。设计中采用了前馈技术,通过搭建合理的仿真电路,选择合适的C类功率放大器模块作为主放大器,选择合适的A类功率放大器模块作为辅助放大器,并反复调整延迟线和可调移相器的参数,最终得到了较理想的前馈功率放大器仿真结果:输出交调信号为-62dBc,达到了高线性度;最大输出功率为30dBm,达到了大功率放大的目的。在仿真过程中,主功率放大器的选择要考虑到工作频段、工作电压电流、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等指标,选择辅助放大器时,也要考虑到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要选择线性度较好的功率放大器模块,否则,辅助放大器的非线性成分无法得到抑制,影响整个前馈系统的线性度指标,还要考虑工作频段、工作电压电流、效率和最大输出功率等,其中工作带宽要大于主放大器的工作带宽,这样才能有效放大由主放大器产生的交调信号,从而在失真相消环路中充分抵消交调信号,本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带宽大于25MHz。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功率放大器的应用也日益频繁。而困扰移动通信终端较多的问题,是互调失真和相邻信道干扰问题。这是由于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而产生的。因此,研究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意义十分重大。实际上,设计功率放大器,就线性化这个指标来说,是完全可以做到更高的,但是现在的通信系统往往对功率放大器各方面的指标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例如,在宽频带上,做到高线性度,高效率而且增益平坦,这就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大信号状态下,要做到高线性化,并且兼顾宽频带、高效率,也是比较困难的。设计线性化功率放大器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前馈法、预失真法和后反馈法。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本文除了详细描述和仿真前馈法功率放大器之外,还简述了预失真法和后反馈法的原理,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丘春辉,陈向东,王红燕[9](2008)在《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前馈电路设计》文中认为先分析常用双环自适应前馈电路降低非线性失真及输出功率的特点和不足,通过引入另一个前馈电路,从主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耦合部分信号到辅助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经适当调节,进一步改善电路的三阶交调失真(IMD3),并增大输出功率。结果显示,这种改进的自适应前馈电路,IMD3低于信号功率-75 dBc,线性度改善效果明显,而且输出功率增大了23 dB。

丘春辉[10](2008)在《射频功率放大器前馈线性化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为节约频谱资源,新兴的数字通信技术常具有多载波或者高峰/均功率比等共同特点,对系统的线性化指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而前馈技术是线性化效果最好,也是目前最热门的线性化技术。前三章回顾总结了非线性失真的特性以及常用线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第四章首先提出主放大器的反射信号是造成前馈环路中幅值失配和相位失配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分析该反射信号对前馈两个环路中误差信号的幅值和相位的影响及对策,然后推导出误差信号中幅值、相位的变化量与反射信号所引起的幅值、相位失配之间的计算公式。最后针对该反射信号,设计了一个前馈放大电路。结果显示,改进的前馈电路有效减小了前馈环路的幅值失配和相位失配,并且有效降低了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第五章先采用相关法和最小功率检测法仿真了一个自适应前馈电路。然后针对其输出功率的不足,并结合第四章关于幅值失配和相位失配的原因分析,通过引入一个反馈电路和一个前馈电路,对该自适应前馈电路进行改进。测试证明,这种改进的自适应前馈电路其三阶交调失真降低了10dB,输出功率增加了约2dB。

二、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1)非理想情况下前馈功放性能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原理分析
    1.1 三阶交调畸变
    1.2 前馈线性功放原理
2 前馈功放线性化性能分析
    2.1 不考虑误差功放畸变的线性分析
    2.2 考虑误差功放畸变的线性分析
3 仿真与实验分析
    3.1 数值分析与模型仿真
    3.2 实测实验
4 结论

(2)前馈超线性技术在星用固放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作原理
2 前馈超线性星用固放设计
    2.1 推动放大器
    2.2 主功率放大器
    2.3 辅助功率放大器
    2.4 矢量调制器及自适应电路
    2.5 实测结果
3 结束语

(3)多载波高效率前馈功放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际国内发展状况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特色
第2章 功率放大器线性特性
    2.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及其特点
    2.2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2.3 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
        2.3.1 多载波非线性分析
        2.3.2 变包络调制的非线性分析
    2.4 常用的线性化技术
        2.4.1 功率回退线性化技术
        2.4.2 预失真线性化技术
        2.4.3 前馈线性化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前馈技术分析
    3.1 前馈法技术分析
        3.1.1 前馈系统分析
        3.1.2 相位和幅度失配对系统影响
    3.2 自适应检测技术
        3.2.1 直接信号相关检测法
        3.2.2 导频信号检测法
        3.2.3 最小功率检测法
    3.4 自适应前馈系统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前馈功放电路设计
    4.1 前馈系统主放大链设计
        4.1.1 末级 Doherty 合路原理
        4.1.2 Doherty 链路仿真
    4.2 前馈系统仿真
    4.3 射频部分电路设计
        4.3.1 主放大电路设计
        4.3.2 误差链路设计原理
    4.4 设计实现及调试经验总结
        4.4.1 功放管调试经验总结
        4.4.2 环路调试经验
第5章 控制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5.1 控制部分电路设计
        5.1.1 控制部分总体设计
        5.1.2 监控部分原理
    5.2 控制模块独立单元设计
        5.2.1 电源模块设计
        5.2.2 温度补偿模块设计
        5.2.3 自动增益控制模块
        5.2.4 误差信号提取检测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5)前馈线性功率放大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的背景介绍及其研究现状
        1.1.1 移动通信系统对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要求
        1.1.2 国内外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1.3 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的背景知识
    1.2 课题意义
    1.3 课题的主要工作和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2.1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原理
        2.1.1 谐波失真(Harmonic Distortion)
        2.1.2 互调失真(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2.1.3 交调失真(Crossmodulation Distortion)
        2.1.4 AM? AM 与AM? PM 转换失真
    2.2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指标
        2.2.1 1dB压缩点( P_(1dB) )
        2.2.2 三阶截断点(IP3)
        2.2.3 邻信道功率比(ACPR )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分析
    3.1 功率回退法
    3.2 负反馈法
    3.3 预失真法
        3.3.1 射频预失真
        3.3.2 基带预失真
    3.4 前馈法
        3.4.1 传统前馈技术
        3.4.2 自适应前馈技术
        3.4.2.1 导频信号检测法
        3.4.2.2 最小功率检测法
        3.4.2.3 直接信号相关法
    3.5 几种线性化技术的性能对比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控制原理及算法仿真
    4.1 前馈功率放大器的敏感度分析
    4.2 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控制原理分析
        4.2.1 自适应控制网络的基本原理
        4.2.2 误差信号提取环路自适应控制原理
        4.2.3 误差信号消除环路自适应控制原理
    4.3 改进型数字下变频原理分析
    4.4 基带信号相关性运算分析
    4.5 自适应控制算法分析与选择
    4.6 前馈自适应控制系统的MATLAB 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
    5.1 系统总体实现方案及芯片选型
        5.1.1 系统技术指标
        5.1.2 ADC 和DAC 芯片选型
        5.1.3 FPGA 芯片选型
        5.1.4 电源芯片选型
    5.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5.2.1 系统硬件电路总体架构
        5.2.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5.2.3 时钟管理模块设计
        5.2.4 ADC 和DAC 电路模块设计
        5.2.5 FPGA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5.3 系统硬件调试及结果分析
    5.4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4.1 信号采集和控制信号产生模块的FPGA 实现和调试
        5.4.2 LMS 算法的FPGA 实现和逻辑功能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中控制模块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发展简介
        1.1.2 通信系统对功放的要求
    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分析
    2.1 谐波失真
    2.2 互调失真
    2.3 AM-AM 与AM-PM 失真
        2.3.1 AM-AM 失真
        2.3.2 AM-PM 失真
    2.4 功放的非线性指标
        2.4.1 1dB 压缩点输出功率
        2.4.2 三阶交调系数
        2.4.3 输出三阶截断点
        2.4.4 邻信道功率抑制比
        2.4.5 噪声系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3.1 功率回退法
    3.2 反馈技术
        3.2.1 直接反馈技术
        3.2.2 间接反馈技术
    3.3 预失真技术
    3.4 前馈技术
        3.4.1 传统前馈技术
        3.4.2 自适应前馈技术
    3.5 LINC 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控制算法以及仿真
    4.1 自适应前馈放大器模型分析
        4.1.1 信号消除环路优化标准
        4.1.2 信号消除环路自适应控制
        4.1.3 误差消除环路自适应控制
        4.1.4 自适应前馈下变频分析
    4.2 自适应优化算法
        4.2.1 最速下降法
        4.2.2 坐标轮换法
        4.2.3 单纯形法
        4.2.4 模式搜索法
    4.3 基于DSP 算法实现
        4.3.1 基于DSP 的α与β自适应算法的实现
        4.3.2 基于MATLAB 自适应算法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适应控制网络的软硬件设计
    5.1 系统设计要求
    5.2 自适应硬件电路与驱动程序的设计
        5.2.1 电源部分设计
        5.2.2 PLL 滤波电路设计
        5.2.3 晶振电路
        5.2.4 ADC 电路设计与分析
        5.2.5 DAC 电路设计与分析
        5.2.6 JTAG 接口
        5.2.7 片外存储器扩展
        5.2.8 硬件电路测试
    5.3 软件的实现
        5.3.1 控制算法软件流程图
        5.3.2 相关检测程序设计
        5.3.3 最小功率检测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射频前馈功率放大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1.2 发射机系统与射频功率放大器介绍
        1.2.1 发射机系统简介
        1.2.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分析
    2.1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模型
    2.2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表现形式
        2.2.1 AM-AM转换效应
        2.2.2 交调失真
        2.2.3 AM-PM转换效应
    2.3 射频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方法
        2.3.1 负反馈法
        2.3.2 EE&R法
        2.3.3 预失真线性化法
        2.3.4 LINC线性化法
        2.3.5 前馈线性化法
第3章 传统前馈系统的问题分析
    3.1 传统前馈功放架构解析
    3.2 前馈功放系统架构的问题分析
        3.2.1 基波信号消除环路的问题分析
        3.2.2 误差信号消除环路的问题分析
        3.2.3 幅值与相位不匹配的影响分析
第4章 前馈系统的改进和仿真
    4.1 新型的前馈功放系统架构设计
    4.2 改进前馈系统的仿真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8)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2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2.1 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2.2 功率放大器的大信号模型
    2.3 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3 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化技术
    3.1 反馈技术
    3.2 前馈技术
    3.3 预失真技术
4 前馈放大器系统分析
    4.1 前馈系统的增益
    4.2 前馈系统在不同输入功率时的抑制失真能力
    4.3 前馈放大器的效率
5 ADS 仿真实验及功能模块的实现
    5.1 前馈系统实验
    5.2 前馈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1、功率分配器
        2、主放大器
        3、辅助放大器
        4、同轴线
        5、移相器
        6、定向耦合器
    5.3 系统设计和仿真结果
    5.4 本仿真结论
6 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件三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9)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前馈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自适应前馈控制原理
3 改进的自适应前馈
4 仿真结果
5 结 语

(10)射频功率放大器前馈线性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分析
    2.1 非线性基本概念
    2.2 非线性现象
        2.2.1 谐波失真
        2.2.2 幅值失真
        2.2.3 交调失真
        2.2.4 相位失真
    2.3 线性化指标
第3章 功率放大器线性化技术
    3.1 负反馈法
    3.2 预失真法
    3.3 前馈法
        3.3.1 传统前馈法
        3.3.2 自适应前馈法
第4章 前馈电路的分析与改进
    4.1 双环前馈技术
    4.2 双环前馈不足的分析与改进
        4.2.1 幅值失配和相位失配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4.2.2 误差提取环路的幅值与相位不匹配的影响分析
        4.2.3 误差消除环路的幅值与相位不匹配的影响分析
        4.2.4 改进的前馈电路设计
    4.3 改进前馈电路仿真
        4.3.1 ADS系统简介
        4.3.2 改进电路仿真结果
第5章 自适应前馈电路的分析与改进
    5.1 自适应前馈电路
        5.1.1 自适应前馈电路原理
        5.1.2 自适应前馈电路仿真
    5.2 改进的自适应前馈电路
        5.2.1 改进自适应前馈电路的原理分析
        5.2.2 改进自适应前馈电路的仿真结果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四、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论文参考文献)

  • [1]非理想情况下前馈功放性能分析及优化[J]. 李伟,孟进,苟川杰,唐健,何方敏,李毅.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10)
  • [2]前馈超线性技术在星用固放中的应用[J]. 聂胜来. 电子科技, 2013(06)
  • [3]多载波高效率前馈功放设计与实现[D]. 吴亮宇.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2(06)
  • [4]功率放大器前馈线性化技术研究[A]. 黎落虎,王培章. 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 2011
  • [5]前馈线性功率放大器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FPGA实现[D]. 刘宪国.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7)
  • [6]自适应前馈功率放大器中控制模块的设计与研究[D]. 鲁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7]射频前馈功率放大器研究[D]. 刘宁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2)
  • [8]射频功率放大器的研究[D]. 高凤英.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5)
  • [9]射频功率放大器的自适应前馈电路设计[J]. 丘春辉,陈向东,王红燕. 现代电子技术, 2008(13)
  • [10]射频功率放大器前馈线性化技术研究[D]. 丘春辉.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前馈超线性放大器双环误差信号的提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