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

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

一、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论文文献综述)

叶塑,吴真贞[1](2019)在《苏童短篇小说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研究——以《桥上的疯妈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苏童无论在小说的叙事形式还是内容上,比之启蒙主义作家,都有一定的突破。苏童小说的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颠覆性、意象性与陌生化三个方面。丰富生动的意象性语言让他的小说有了类似"诗画同源"的精神本质。但意象的翻译一直是困扰译者的难题,尤其在面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意象性语言时,译者又该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本文选取苏童短篇小说《桥上的疯妈妈》与加拿大汉学家石峻山的译文为研究对象,从人名意象、事物意象与动作意象三方面探讨其翻译策略及效果,以期归纳总结出可行的方法。

章甜甜[2](2019)在《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苏童从1983年创作《第八个铜像》开始,进入文坛已经三十余年,这个期间收获颇丰,硕果累累,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特点,建构起自己的文学世界。苏童关注人性,纵观的小说,无论是“红粉”系列、“枫杨树”系列还是“香椿树街”系列,我们可以领会到他意在传达的人性和表现的人心。身为一个男性作家,苏童具有细腻且敏感的内心,运用丰富的想象和流畅的笔触描述深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波澜,从而将小说世界里人的阴暗暴力与堕落自私,以及善良温情表现地淋漓尽致。本文在细读苏童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地分析,从人性书写的缘由、描述人性的图景以及叙述策略三个方面着手,致力于论述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力图挖掘苏童写作的独特性以及在当代文学领域的积极影响。本论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概括了苏童小说的研究现状,阐述苏童小说人性书写的意义,以及概述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正文共有三章。第一章论述苏童小说人性书写的缘由。从时代背景以及苏童的童年生活经验,分析了苏童小说人性书写的基础,同时穿插了苏童自身的文学观念和他对人性问题的探求。第二章整体分析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从题材上对苏童小说进行分类,并从家族视域、城市人生以及历史想象三个方面论述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在仔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分析苏童小说复杂多变的人性奥秘。第三章研究苏童小说人性书写的审美形态。从叙事时空、叙事视角和日常生活的观照入手,分析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也正是通过这些审美方式,苏童的人性书写才能独树一帜。结语部分总结概括苏童人性书写的价值意义,以及苏童小说人性书写的局限性。

王伟[3](2019)在《《宇宙目录》(节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的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的内容选自新西兰作家格丽特·梅喜的青少年浪漫主义小说《宇宙目录》。全书一共有十六章,译者选择了小说的前三章作为翻译报告材料,并在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翻译,记录翻译过程,最终形成本论文。本翻译报告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是介绍项目;第二章是翻译过程描述;第三章是案例分析,译者列举诸多翻译难点,从词汇、句法、语篇和修辞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并运用翻译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第四章,讲述译者的翻译所得,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建议。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意识到青少年文学语言虽不是特别难懂,但要译出符合读者兴趣的译作并不容易。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在做到忠实作者的同时,更要照顾到读者的期待,善于运用翻译理论,不断反思和总结。

周夕楸[4](2019)在《论苏童小说中的创伤书写》文中研究说明苏童作为一名多产和追求多变的当代作家,以其多姿多彩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系列:“香椿树街”下的少年成长小说,以其精神原乡“枫杨树乡”为背景的家族寓言小说,探讨女性悲剧命运的“红粉”系列小说,以及表达现代人精神困境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伤”在这些不同系列的小说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显现。“创伤”是中外文学创作的一大母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成为作家想象世界的一大方式。本文从创伤的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作家的童年创伤体验和写作背景。立足于个体和群体的生命创伤维度,分析人物的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探索苏童创伤书写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绪论部分对苏童小说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正文分五部分来论述苏童小说中的创伤书写。第一部分,分析苏童的创伤体验与文学书写的关系,主要立足于苏童的童年创伤体验对其创伤书写的影响。第二部分为苏童作品中创伤主题的疾病呈现。疾病作为创伤的重要症状,是研究创伤书写的重要维度。苏童的小说人物中患有大量的疾病,本部分主要选取作品中最常见的三种疾病,性病、身体残缺、精神疯癫去分析疾病造成的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第三部分,探究苏童作品中创伤主题的暴力演示。本章以暴力为切入点,涉及到四个维度的暴力。原始欲望下的性暴力,政治背景下的革命暴力,历史文化因素下的封建传统文化暴力,以及无爱家庭下滋生的冷暴力。具体分析了在这几种暴力之下造成的少年创伤、女性创伤、家族创伤、身份创伤、人性创伤、亲情创伤等多角度多维度的创伤。第四部分从死亡的角度论述生命的创伤体验。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通过小说中人物大量的自杀现象以及死亡的突发性和偶然性论证了苏童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质疑和虚无的人生观。第二个方面,分析了不彻底的死亡,人物精神上的毁灭,表达的依旧是作者在生命创伤之下对生存的质疑。第五部分,分析了苏童小说创作中创伤书写的文化意义。从“逃亡”这一本能动作和“生命之重”这两个方面,由个体的生命体验上升到群体的生存状态,探究苏童创伤书写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关怀。

傅爱毛[5](2018)在《私人上帝》文中认为在郑州精神病院第三病区外面的葫芦回廊里,我遇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患者,只一眼我就被她深深吸引并惊呆掉。她太美了,美到过分,简直如同天然的世界名画。一个女人美到如此一塌糊涂的地步居然还要疯掉,这让我惊诧之余稍感平衡:在这个流行美女的时代,上帝先生并不像尘世俗男那般特别袒眷美女,否则,不会把如此美若仙姝的尤物安排进疯人院。刚在距离美女三米开外的长椅上坐定,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没等我摁下接听键,"嗷"的一声,美女疯子手捂耳朵惊恐地尖叫起来,其叫声

韩会敏[6](2017)在《苏童小说中的江南地理意蕴》文中提出苏童小说中体现出强烈的江南地理意蕴。作品中对于江南的描写极为细腻,尤其是在那些空灵优美的江南意象、令人回味的江南景象与江南旧事、温婉可人的江南女性的描写中,表现出对古典江南的耽迷。同时,透过对香椿树街及河流的书写,作品中也表现了南方生活中混乱、肮脏、颓败、庸俗无聊的一面,爱恨交织中更多的是对于江南难以释怀的深情。尤其是在对于河流的描写中,令人看到,随着现代社会工业文明的发展,江南的古典之美逐渐走向衰落,作者对此深感叹惋。

阿荃[7](2016)在《跟踪》文中指出一毛毛妈杜兰花连鞋都没穿,左脚穿着一只灰颜色的袜子,右脚赤裸着,在杜家村凸凹不平的村路上一扭一扭地走着,一边扭还一边高声唱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歌唱得和万馥香一样好,高亢嘹亮,声震林木,余音袅袅。兰花原本是要上剧团的,就因为出身地主家庭,政审不过关,没能去上。大家伙儿都说这是引发她疯病的缘由之一。

钟雪梅[8](2016)在《论苏童小说的历史叙事》文中研究指明自1983年初登文坛至今,苏童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写作道路,发表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小说世界。纵观苏童的不同系列的小说可以发现,苏童似乎特别青睐历史型题材的小说创作,无论是他的“枫杨树乡”系列、“香椿树街”系列还是“红粉”系列、“宫廷”系列,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明显的历史印记。苏童打破传统的历史叙事方式,将客观形态的历史变成主观形态的历史,将线性完整的历史变成断裂碎片化的历史,将集体经验关照下的历史变成个体经验领域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为苏童的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维度。本论文对苏童不同时期的历史叙事小说进行整体研究,从国内外文坛语境及作家自身的成长经历角度考察其历史叙事的成因,在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勘探其小说历史观的独特之处,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以人性为切入点探究其历史叙事的主题意旨及精神内核,并总结出苏童小说的历史叙事策略。本论文分为三章,从历史叙事的发生、文本的构成与历史诗学三个方面着手对苏童小说的历史叙事进行研究:第一章探究苏童小说历史叙事的发生,侧重从苏童本人的成长经历、国内外文化语境的影响及苏童与新历史小说潮流的关系等方面着手进行剖析。第二章梳理苏童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构成,将其历史叙事的文本划分成“家族兴衰”、“老城旧事”、“女性宿命”、“宫廷传说”四大类。第三章研究苏童小说的历史诗学,透析历史充斥苦难、暴力和欲望的精神内核,探讨苏童小说中的时空建构、虚构、隐喻、反讽等历史叙事策略。

金峰[9](2016)在《婚事(短篇小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庆三进了工厂,当了一名组装工。这可是个好活,把柴油机部件组装起来就可以。为庆三进厂当工人的事,庆三爸爸托了人送了礼,这下家里鸡窝也关了门。鸡送了人,庆三妈妈一点也不心疼,孩子当工人是正事是大事。庆三妈妈说了,有空回趟娘家淘换几只小鸡雏,接着养吧。庆三进厂师从郭师傅,庆三认识郭师傅,一个大院住,郭师傅也是从小看他长大的。郭师傅私下和庆三说,我和你爸爸同天进的工厂,后来你爸爸从车间调到总务

唐运冠[10](2013)在《游戏与法国11-17世纪的社会演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游戏在中世纪(至近代早期)法国人的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远比现代社会重要得多,历史文献、游戏与节庆的特殊联系、人们在游戏中的投入程度,都表明他们对游戏拥有远超过现代人的热情。不仅如此,当时不论阶级、性别、年龄,所有人都经常在一起玩同样的游戏,或在同一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份的差异并不会导致游戏的方式和趣味出现本质的区别。同时,教士和贵族即使在玩今天看来很粗俗的游戏时,他们也不需要避开普通民众的目光。总之,阶级、性别、年龄的差异并没有造成游戏文化上的隔阂。我们可以说,中世纪法国人的生活世界里有一个游戏的“共同体”①,它是早期社会所特有的文化“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中世纪特殊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中世纪法国的“共同体”游戏文化,实质上是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实际或想象、自然或超自然的危险的世界里谋求生存的体系。在支离破碎的教会和国家都无力提供有效的保护的情况下,人们必须紧紧依赖身边的群体才能谋求生存,因而主要以城镇或自然村落划分的社群或共同体,就成了人们最首要的存在方式。共同体需要某种特殊的纽带来驱逐人们共同面临的危险,同时凝聚所有人的力量共渡难关、维持群体的生存。游戏就是这样的一个纽带,这就赋予了中世纪的游戏不同于今日的两种至关重要的特殊功能:作为驱逐恐惧和寻求神灵保护的宗教仪式,和作为社群自治和自我管理的手段。游戏社团在其中扮演着十分突出的角色。在中世纪晚期,随着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游戏也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游戏的世俗化,表现为信仰“纯化”(即清除宗教生活中不符合正统基督教信仰的东西)运动导致游戏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宗教功能,并造成愚人节和狂欢节先后衰落。其次是游戏的文明化,包括暴力的减退、规则的明晰化、讲究对身体姿态的优雅控制和贵族游戏的封闭化等方面。游戏的上述演变主要发生在社会的中上层,这就导致中世纪所有人共享同一种文化的游戏“共同体”发生解体,使游戏出现了阶层、地域、年龄甚至性别的分化。游戏不再起到凝聚社群团结的作用。在近代早期社会重构的过程中,上层社会的游戏积极地向新兴的绝对国家靠拢,继承了中世纪传统的大众阶层的游戏则变成了野蛮、粗俗、无序甚至异教习俗的代名词,成为被改革和压制的对象。传统游戏文化所固有的社群自治功能,则使压制大众的游戏文化与绝对主义的进程发生了重要的联系。与此同时,王权也有意识地把游戏当成宣扬绝对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臣民思想的工具。总之,随着游戏的伦理发生近代化的演变,传统的游戏“共同体”时代所特有的自然的和谐已经一去不复返。

二、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论文提纲范文)

(1)苏童短篇小说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研究——以《桥上的疯妈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苏童与短篇小说
    1. 苏童的短篇之爱
    2. 苏童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
    3.《桥上的疯妈妈》中的意象性语言
二、译者介绍
三、《桥上的疯妈妈》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策略
    1. 人名意象
    2. 事物意象
    3. 动作意象
四、结语

(2)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苏童小说研究综述
    二、人性问题的提出
    三、本文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一章 人性书写的缘由
    第一节 时代因素
        一、新时期人道主义的回归
        二、新时期初期的人性书写
        三、八十年代中期的人性书写演进
    第二节 思想因素
        一、童年印记
        二、苏童的文学观
第二章 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
    第一节 欲望与暴力
        一、欲望桎梏下的罪与罚
        二、父权统治下的暴力少年
    第二节 嫉妒与自私
        一、红颜嫉妒的苍凉悲歌
        二、婚姻生活的自私冷漠
        三、市井人的悲凉无奈
    第三节 压抑与孤独
        一、历史遮蔽下的压抑
        二、无处安放的孤独
    第四节 复杂环境中的温暖人性
        一、无言抗争的坚韧生命
        二、弥足珍贵的脉脉温情
        三、固执坚守的人性本真
第三章 人性书写的叙事方式
    第一节 日常生活视域下的人性书写
        一、世俗的日常生活叙事
        二、生活细节的人性表现
    第二节 独特的叙事视角
        一、少年视角下的人性
        二、旁观者眼中的人性
    第三节 叙事时空的建构
        一、自由穿梭的时间修饰
        二、阴郁南方的逼仄人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3)《宇宙目录》(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2 Introduction to the Work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to the Text
    1.4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Case Studies
    3.1 Lexical Dimension
        3.1.1 Special Words Processing
        3.1.2 Special Phrase Processing
        3.1.3 Processing of the Word 'Say'
    3.2 Syntactical Dimension
        3.2.1 Long Difficult Sentences
        3.2.2 Addition of Sentence Meaning
    3.3 Contextual Dimension
        3.3.1 Contextual Cohesion
        3.3.2 Annotation Translation
    3.4 Rhetorical Dimension
        3.4.1 Parallelism
        3.4.2 Simil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Major Findings
    4.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Original Text and Target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Acknowledgements

(4)论苏童小说中的创伤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苏童的创伤经验与文学书写
    2.1 创伤与文学
    2.2 作家的童年创伤体验
3 苏童作品中创伤主题的疾病呈现
    3.1 .男性隐疾:道德沦落下的欲望之殇
    3.2 少年疾病:想象机制中的生命关怀
    3.3 病态人物:非理性社会下的疯癫状态
4 苏童作品中创伤主题的暴力演示
    4.1 性暴力
        4.1.1 “性政治”带来的身份创伤
        4.1.2 “性的颓败”带来的家族创伤
        4.1.3 “性的困惑”带来的少年创伤
    4.2 革命暴力
        4.2.1 权力创伤:被规范的身体
        4.2.2 人性创伤:消解的人性温度
        4.2.3 精神创伤:桥上的“疯妈妈”
        4.2.4 少年创伤:流动的少年血
    4.3 封建传统文化暴力
        4.3.1 .礼教文化:女性个体欲望压抑下的情感创伤
        4.3.2 男权文化:女性弱势地位下的身份创伤
    4.4 家庭暴力(亲情伦理创伤)
        4.4.1 父与子的暴力对峙
        4.4.2 其它家庭关系的冷漠对峙
5 苏童作品中的死亡书写:生命的创伤体验
    5.1 生命的结果
    5.2 精神的毁灭
6 苏童作品中创伤书写的文化意义
    6.1 循环中的逃亡之路
    6.2 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苏童小说中的江南地理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景物与意象:对江南风物的热爱
二、女性描写:对江南古典之美的钟情
三、街道与河流:对现代江南的批判

(7)跟踪(论文提纲范文)

(8)论苏童小说的历史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历史叙事”之沿革及现状
    二、苏童小说创作概况及研究述评
第一章 苏童小说历史叙事的发生
    第一节 成长经历
        一、童年经验
        二、艺术陶养
        1、地域文化
        2、民间文化
    第二节 文坛熏染
        一、新时期文坛语境的影响
        二、国外文学思潮的抉发
        1、新历史主义的影响
        2、后现代主义倾向
    第三节 苏童与“新历史”
        一、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1、民间立场
        2、历史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3、还原本真人性
        二、苏童小说的历史观
        1、神秘
        2、颓废
        3、虚无
第二章 苏童小说历史叙事的文本构成
    第一节 家族兴衰
        一、颓败的“家族叙事”
        二、诗意的“精神怀乡”
    第二节 老城旧事
        一、少年成长
        二、市井生活
        1、弱小者的世界
        2、市井温情
    第三节 女性宿命
        一、破碎凌乱的生命轨迹
        二、历史记忆的勘察
    第四节 宫廷传说
        一、帝王生涯的人性悲歌
        1、《我的帝王生涯》:空心与飞翔
        2、《武则天》:一个人的战争
        二、神话传说的改写与重塑
第三章 苏童小说的历史诗学
    第一节 历史的精神内核
        一、苦难史
        1、孤独
        2、逃亡
        3、死亡
        二、暴力史
        1、暴虐的父子关系
        2、血腥的少年帮派之争
        3、惨烈的政治斗争
        三、纵欲史
        1、食欲:生存之本
        2、性欲:沉沦之源
        3、权欲:罪恶的渊薮
    第二节 历史叙事策略
        一、时空建构
        1、自由穿越的时间修辞
        2、南方世界的空间想象
        二、虚构的热情
        三、隐喻与反讽
        1、谜面与谜底
        2、反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婚事(短篇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10)游戏与法国11-17世纪的社会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游戏的历程
    一、游戏作为文化表征
    二、巴赫金及其问题
    三、中世纪的游戏范畴
    四、本文的结构、难点和不足
上篇 中世纪的游戏与社会
    第一章 游戏的特殊地位
        一、超乎想像的游戏文献
        二、游戏与节庆的特殊关系
        三、游戏的热情和冲动
        小结
    第二章 同一文化:游戏的“共同体”
        一、被悬置的宗教游戏伦理
        基督教的游戏伦理
        游戏者的宗教观
        二、没有阶级差别的游戏文化
        教士的愚人节狂欢
        贵族和平民的游戏及品味
        骑士比武及其文化表征
        三、模糊的性别和年龄界限
        游戏中的女性
        “儿童”的游戏
        四、并不明显的游戏边界
        游戏的时空边界
        游戏的“观众”
        小结
    第三章 游戏的特殊功能:宗教仪式
        一、“虔诚”的愚人节狂欢
        二、狂欢节游戏的宗教涵义
        三、吵闹游戏与民间宗教
        四、其他游戏的宗教功能
        小结
    第四章 游戏的特殊功能:社群管理
        一、游戏社团与社群自治
        二、游戏社团与狂欢游戏
        三、愚人节狂欢与社群关系
        四、其他游戏的社会功能
        小结
下篇 近代早期的游戏伦理与社会演变
    第五章 世俗化:游戏的宗教伦理的分裂
        一、信仰“纯化”与愚人节的衰落
        二、“大斋节”的胜利:改变大众信仰
        三、人文主义的世俗化游戏伦理
        小结
    第六章 文明化:宫廷游戏文化的形成
        一、上层游戏的理性化
        二、贵族游戏的优雅化
        三、宫廷游戏的封闭化
        小结
    第七章 游戏“共同体”的解体
        一、游戏的阶层分化
        二、游戏的地域和年龄分化
        三、从社群的人到国家的人
        小结
    第八章 游戏伦理与社会重构
        一、游戏文明化的意识形态内涵
        二、压制大众的游戏文化
        三、绝对主义的游戏伦理
        小结
结语:游戏与现代性的迷失
参考文献
    原始文献
    专着
    单篇论文
作者简历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论文参考文献)

  • [1]苏童短篇小说中意象性语言的翻译研究——以《桥上的疯妈妈》为例[J]. 叶塑,吴真贞.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19(01)
  • [2]苏童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D]. 章甜甜.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3)
  • [3]《宇宙目录》(节选)翻译报告[D]. 王伟. 海南大学, 2019(06)
  • [4]论苏童小说中的创伤书写[D]. 周夕楸.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5]私人上帝[J]. 傅爱毛.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8(03)
  • [6]苏童小说中的江南地理意蕴[J]. 韩会敏. 临沂大学学报, 2017(03)
  • [7]跟踪[J]. 阿荃. 北方文学, 2016(24)
  • [8]论苏童小说的历史叙事[D]. 钟雪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16(03)
  • [9]婚事(短篇小说)[J]. 金峰. 唐山文学, 2016(04)
  • [10]游戏与法国11-17世纪的社会演变[D]. 唐运冠. 浙江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孩子需要这样的“疯妈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