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扣店在北京蓬勃发展

折扣店在北京蓬勃发展

一、京城兴起折扣店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娟[1](2020)在《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围绕着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建设,在分析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现状及趋势,并与上海零售品牌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北京零售品牌发展建议。

赵语涵[2](2019)在《低价引流 临期进口食品变身另类商机》文中认为之前,售价不菲的进口食品经常被消费者"敬而远之"。但近些年,专营临期进口食品的折扣店应运而生,并以"白菜价"塑造了极高的竞争力,成为商超的另类商机。临期进口食品店悄然兴起"广受欢迎的马来西亚青椰果汁再次到店,特价10元4盒,24元一箱!""给我留两箱,晚上去拿!""我要一箱,下午

周勇[3](2017)在《零售革命知多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零售是一种便利经济,是一种销售智慧。本文在介绍李飞的八次零售革命论、颜艳春的三次零售革命论及王成荣的四次零售革命论的基础上,回顾了世界零售史上的四次革命,并对照我国零售业的演进过程,对刘强东的零售基础设施论及张近东的三次零售革命论进行分析,以期对零售变革的未来发展与第五次零售革命做出合理预测。

韩拓[4](2011)在《团购行业的中国式联姻》文中研究说明团购从一个新名词,到团购网站"百团大战"甚至"千团大战"的爆发仅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其中,有奇迹、有辛酸、有欣喜,也必然存在问题。团购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真烦人心的大跃进,也让人们感觉到了令人窒息的浮夸和泡沫。如果把团购在中国的情形比作婚姻,婚姻的双方是团购网站和商户的话,那么两者则均以自己的方式经营

宋爽,甄妮,欣怡[5](2009)在《购物我有我坚持》文中研究说明您知道商场出售商品的成本价是标价的百分之多少吗?您在折扣店 和奥特莱斯工厂店这样的购物场所买过东西吗?您知道最便宜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也能淘到很多宝贝吗?今天,小编就带您一同到京城的大型商场、折扣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奥特莱斯工厂店等不同的购物场所看看。 批发?

黄威[6](2008)在《“尾货”市场:京城悄然走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五一节期间,4月下旬才开业的京城首家"尾货"工厂店大通AND淘宝城生意格外兴旺。虽然市场位于北京近郊的通州梨园地区,却有不少人特意从城里跑来"淘货",3天假日服装出货量20多万件,交易额上百万元。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消费者青睐这一基于"尾货"市场升级换代概念的新营销模式,表明近年在京城悄然出现的"尾货市场"已越走越热。

蔡立雄[7](2008)在《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文中研究说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制度变迁,变迁的基本方向是市场化。市场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含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所有领域深刻变化,各种制度变迁是市场化动态演进的具体体现。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市场化水平不同,人的行为模式也不同,制度的形成来自于利益最大化的人的行为选择。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及其绩效进行系统的考察,探索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所带来各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所诱发的农村制度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总结农村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规律,为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1978年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表面上是饥荒引起,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土地和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差异的存在,市场交易使这种差异显性化,为获取这种差异带来的潜在收益使制度变迁得以扩大和维持,这是农地制度变迁的个人需求因素。与此同时,集体化监督成本的高昂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下的低效率也使集体和国家有参与获取公共领域价格差的需求,这是农地制度变迁的组织和国家需求因素。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在于市场化条件使个人和组织的选择集合扩大、知识的增长、技术进步、组织成本改变与政治支持的变化使制度供给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需求和供给的合力使制度变迁成为多方一致的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引起相对价格差异进而导致制度变迁,反过来制度变迁使生产要素从低收入领域转入高收入领域,形成正反馈促进了要素的进一步市场化,从而推动中国农村市场经济进一步高级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不仅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而且由于各地区改革进程和发展条件的差异,各地区市场化水平是不平衡的,农村经济各部门、各方面的市场化进程也是不均衡的。市场化的演进不是单调递增或平滑演进,在某些时间会出现跳跃,如1998年与1997年相比,市场化指数净提高3.76%,在某些年份也可能出现指数下滑现象,如1999-2000年市场化下降了0.68%;各指标的市场化演进速度也是不同的,表现为非平衡性特征,农村经济的货币化水平较高,表现为高水平均衡;而农村中介组织的发展与政府职能转换和市场环境建设是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对2002-2004年各地区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横向测度中发现: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乡镇企业发展不足、劳动力的市场化水平不高、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有限、农村市场环境建设水平较低等;政府多予少取政策对农村市场化发展有重要作用,为此政府在推进农村市场化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支持机制。根据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理论,制度变迁表现为制度失衡与制度均衡交替出现的过程,当制度变迁发生时,旧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断,新制度的代替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秩序,因而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从长期来看表现为阶段性的跃进过程;由于路径依赖和知识积累、集体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制度变迁条件的积累与局部的小规模的制度变迁可能是一个渐进的持续的过程。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同时并存的过程。农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产业,它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气候等自然环境,具有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内分散分布和多变性的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必须适应自然力作用过程,农业的产业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的制度或组织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家庭、合作经济组织和非合作性经济组织,家庭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组织形式;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兴起是农户为应对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的一种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生产物;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农户基于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为削弱工业对农村的产品垄断而产生的又一种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绩效的基本衡量标准是帕累托标准,它更强调是农户在市场化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绝对收益地位的改善,可以分成两个维度进行测量,一个效率维度,二是公平维度。在利用前沿生产函数对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衡量中,本文发现,市场化对第一产业生产效率的改进起主要作用,而教育因素与技术效率的改进无明显相关。在对公平的测算中,从绝对收益的改善上看,农户的收入水平提高与市场化水平有正相关关系,农村市场化的发展还大量减少了农村的绝对贫困化程度;从农村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看,农村市场化的发展在初期缩小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而在市场化发展的中后期,扩大了农村居民地区间收入差距。教育性因素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提高有正相关关系,越是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工资与教育的相互诱致机制越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市场化发展到较高级阶段所进行的又一场大规模的制度变迁,市场化发展使农村居民的收入预期发生变化、各经济主体对风险的防范要求更强烈、对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有更高的期待,由此诱致相对价格变化,使制度变迁成为多方一致的意愿,而经济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加入WTO所产生的倒逼机制使这种变迁成为可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多方利益一致的结果,在实施过程中特别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按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办事,顺势而为,防止这场变迁落入高成本、低收益的强制性变迁陷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在于培育更高级的市场经济主体——新农民和农村新型经济组织。

余行[8](2008)在《奥特莱斯与尾货市场 谁是渠道救星?》文中提出一个遮羞,称品牌折扣,一个裸聊,5块钱一件;一个高举高打,有章有法,一个藐视传统,剑走偏锋。奥特莱斯与尾货市场,尽管都是打着低价的牌子,但一个玩得文雅,一个玩得心跳。事实上,无论是奥特莱斯还是尾货市场,都非服装业传统的主流销售渠

张峡丰[9](2007)在《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促进了我国现代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较快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商业活动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消费驱动力的同时,也加剧了以人类活动为主体的商业建筑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矛盾。树立整体的系统环境观,改善大型零售商业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为商业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论文的展开以商业建筑生态位的研究为起点,探索商业建筑生态位构建动力机制,对城市大型商业建筑生态位进行了应用分析,探讨生态位宽度评价体系与方法。论文内容包括:一,问题的提出。论文通过对商业建筑发展的背景分析,分析了现代大型商业建筑的购物中心化现象和城市商业建筑不同空间层面面临的问题,通过对其他学科专业的相关研究的借鉴,认识到商业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位关系,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框架。二,生态位是什么。论文界定了商业建筑生态位要素组成;定义了商业建筑生态位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商业建筑基础生态位、实现生态位、潜在生态位、生态位势论的概念;建立了商业建筑生态位结构模型;研究了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适宜、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分离等生态位结构关系和测度方法:基于生态位的理论和地理学相关内容,论文提出了商业建筑选址模型和建筑规模模型。三,生态位怎样形成的。论文基于商业建筑生态位构建的动态性的认识,论述了商业建筑的发展规律,城市商业空间关键要素特征以及集中、分散、供需、生态制衡、管治等构建商业建筑基础生态位的动力机制。四,生态位是如何运用的。论文应用生态位理论从城市空间上分析了购物中心化商业建筑发展状况,提出了发展策略;同时分析了发展引起的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的功能形态和规模问题。论文探讨了购物中心化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适宜性设计要素,尤其是自然气候要素;并提出了设计的空间模式策略。五,生态位是如何评价的。论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等工具方法,建立了城市空间商业建筑整体生态位宽度适宜度评价体系、商业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商业建筑自然生态生态位适宜性评价体系;探讨了生态位的综合评价法和主观生态位适宜组合评价法。

王荣华[10](2007)在《沈阳商业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零售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众多的境外零售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使零售业的竞争进一步激烈。我国加入WTO后,零售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程度将越来越高。GDP的持续增长和13亿人口的消费品市场吸引了众多境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争先恐后,抢滩中国。外企进入市场,带来了资金、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营销方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促使企业既要提高管理水平,也要加快规模扩张,以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中国的服务行业发展非常快,而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中国服务企业的品牌真正在消费者心中能够立得住的也不多。我国目前的零售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商品的品种和质量、零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企业正处于改革、调整、磨合、适应的过程,市场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企业的竞争能力还不强。沈阳作为东三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负着“东北振兴、沈阳先行”的重任,而作为第三产业龙头的商业零售业,沈阳的商业近几年一直在以快速的速度发展。沈阳商业城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其近年来的业绩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在中街商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战略分析我把沈阳商业城的战略目标定为: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努力把商业城建成中国具有特色的企业,使公司成为经营开发特色突出、相关经营领域宽广、经济社会效益显着的现代集团公司。本文总结了当今中国零售业市场现状,趋势和竞争形势,提出了沈阳商业城要继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采取的对策。

二、京城兴起折扣店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京城兴起折扣店热(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环境
    (一)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资源优势
        1. 文化中心与文化资源优势
        2. 国际交往中心与国际资源优势
        3. 科技中心与科技资源优势
    (二)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市场环境分析
        1. 北京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
        2. 商业运营能力不断提升
        3. 人工智能催生零售商业创新模式
    (三)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消费环境
        1. 商品消费稳定增长,服务消费增长迅速
        2. 线上消费增长空间巨大,消费模式不断优化
二、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北京零售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1. 北京具有国际品牌吸纳力
        2. 北京具有国内品牌辐射力
    (二)北京文创零售品牌兴起
        1.“文旅+”老字号融合,跨界文创产品不断涌现
        2. 北京文化业态提升消费层级,本土文创品牌逐渐兴起
        3. 生活方式类消费品牌成为新趋势
    (三)新零售品牌成为零售市场新热点
    (四)北京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
    (五)首店经济加速零售商业升级
    (六)国际化商业街区成为品牌发展的载体
三、北京与上海零售品牌发展对比分析
    (一)北京与上海消费市场对比分析
    (二)北京与上海品牌发展对比分析
        1. 国际品牌分布数量——品牌总数上海优于北京
        2. 首店经济发展情况——上海领先北京,北京逐步追赶,缩小差距
四、北京零售品牌发展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政策引导
    (二)增加商业设施规模,建立有调性的商业街区
    (三)支持企业服务创新,倡导现代营销方式
    (四)培育本土品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

(2)低价引流 临期进口食品变身另类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临期进口食品店悄然兴起
进口食品易临期催生商机
临期食品售卖时要明确告知

(3)零售革命知多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李飞的八次零售革命论
    (一) 专业专卖店是一种会裂变与聚会的零售业态
    (二) 一价商店是百货店的延伸
    (三) 便利店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四) 折扣店有点“妖”
三、颜艳春的三次零售革命论
四、王成荣的四次零售革命论
五、世界零售史上的四次革命
    (一) 零售业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
    (二) 零售业第二次革命:连锁商店
    (三) 零售业第三次革命:超级市场
    (四) 零售业第四次革命:无店铺销售
六、我国零售业的演进
七、刘强东的零售基础设施论
八、张近东的三次零售革命论
九、总结:零售变革与第五次零售革命
    (一) 支付方式是推动零售变革的基础
    (二) 技术改进是推动零售变革的动力
    (三) 第五次与第六次零售革命

(7)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逻辑思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逻辑思路
1.2 相关概念
    1.2.1 制度
    1.2.2 制度安排、制度结构
    1.2.3 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与制度变迁
    1.2.4 农户
    1.2.5 经济市场化
1.3 基本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主要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制度经济学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理论解释——文献评述
2.1 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新制度经济学
2.2 制度的经济功能
2.3 制度产生与演化的逻辑
    2.3.1 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2.3.2 制度为何而产生
    2.3.3 制度变迁的一般知识基础
    2.3.4 制度变迁的主体与模式
    2.3.5 制度变迁的原因与动力
    2.3.6 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
    2.3.7 制度变迁的方式
    2.3.8 制度变迁的过程、时滞与路径依赖
2.4 制度经济学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理论中运用和发展
2.5 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运用和发展
    2.5.1 关于农户行为的研究
    2.5.2 制度变迁依据的研究
    2.5.3 制度变迁效率的研究
2.6 现有研究的不足 3 市场化、价格差异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3.1 经济市场化及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1.1 经济市场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3.1.2 经济市场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3.2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中介
    3.2.1 市场化的发展改变了要素或产品的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相对价格
    3.2.2 相对价格的变化改变了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
3.3 在转型经济中,政府是制度变迁的第一驱动力和保障力量
3.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理论考察
    3.4.1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过程描述与理论解析
    3.4.2 市场化与农村制度变迁:比较与分析 4 对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的测度
4.1 现有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的研究评述
    4.1.1 市场化水平测度的理论
    4.1.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测度研究的进展
    4.1.3 目前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定量分析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4.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4.2.1 主要经济指标选取
    4.2.2 各项经济指标的分值分配及计算方法
4.3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方法
4.4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测定(1996-2005年)
4.5 2004年各地区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相对进程 5 中国农村市场化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5.1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演进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
    5.1.1 农村市场化的启动阶段(1978-1984年)
    5.1.2 大力引进市场经营机制阶段(1985-1988年)
    5.1.3 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徘徊阶段(1989-1991年)
    5.1.4 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92-2000年)
    5.1.5 农村市场化的深化与完善阶段(2001年至今)
5.2 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制度变迁的主要成就与不足
    5.2.1 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5.2.2 农村市场化与制度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变迁方向 6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与制度选择
6.1 人的行为与制度的起源和变迁的一般描述
    6.1.1 制度人的行为假设
    6.1.2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制度的起源与变迁
    6.1.3 制度约束下的人的行为
6.2 农地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可能选择集与收益成本分析
    6.2.1 农业的制度属性
    6.2.2 农地产权制度
    6.2.3 农地经营制度
6.3 中国农村经济主体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1 农户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2 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选择与行为
    6.3.3 政府的农村制度选择与行为
    6.3.4 中国农村制度中利益冲突与协调 7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7.1 主要新制度经济学家关于制度供求的基本理论
7.2 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需求因素分析
    7.2.1 市场规模的变化
    7.2.2 技术进步
    7.2.3 各经济主体对收入预期的改变
7.3 诺斯与樊纲模型的改进与影响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供给因素分析
    7.3.1 知识的积累
    7.3.2 技术进步
    7.3.3 组织成本变化
    7.3.4 政府支持的变化
7.4 制度变迁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时滞与路径依赖
    7.4.1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时滞
    7.4.2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7.5 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8 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变迁
8.1 农户间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1 农户间的合作行为与合作效益
    8.1.2 合作与农村经济组织
    8.1.3 国际农业经济组织及其发展的考察
8.2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传统的非正式组织的演进
    8.2.1 关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演进的一个争议
    8.2.2 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
    8.2.3 1949-1978年的中国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2.4 1978年后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演化轨迹
8.3 市场化条件下的中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变迁
    8.3.1 家庭经营组织
    8.3.2 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9 以市场化为基础的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9.1 经济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9.1.1 帕累托效率及其对农村制度变迁的启示
    9.1.2 经济效率的测量方法
    9.1.3 效率与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
    9.1.4 公平的计量
9.2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绩效的基本描述
    9.2.1 基本情况与可能的解释
    9.2.2 近三十年中国农村分省经济增长特征与影响因素描述
9.3 制度变迁与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9.3.1 生产函数设定
    9.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9.3.3 估算与结果
9.4 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9.4.1 1978-2005农村不平等的测度
    9.4.2 收入来源结构及其对不平等的影响(1984-2005)
9.5 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村反贫困
    9.5.1 制度变迁与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反贫困的成就
    9.5.2 市场化与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新的大规模制度变迁
10.1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理论问题评述
10.2 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条件和原因
    10.2.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10.2.2 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出与实施的基本条件
    10.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原因
1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10.3.1 在理论上,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一种诱致性变迁
    10.3.2 建国以来农村有效率的制度变迁主要是诱致性制度变迁
    10.3.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应采取诱致性制度变迁路径
10.4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新农民、新组织
    10.4.1 培育新农民
    10.4.2 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
10.5 2006年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
    10.5.1 生产方面
    10.5.2 生活方面
    10.5.3 城乡统筹情况 11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11.1 结论
11.2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一: 陈宗胜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程度 附录二: 程国强计算的中国农业市场化指数 附录三: 习近平计算1998年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水平 附录四: 乡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分类 附录五: 部分地区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奥特莱斯与尾货市场 谁是渠道救星?(论文提纲范文)

奥特莱斯:新爱的轨迹
    风起云涌
    库存救星
    期待检验与升级
尾货市场:剑走偏锋
    价格极限
    真假难辨
    存活空间

(9)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与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发展
        1.1.2 社会消费变化推动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发展
        1.1.3 零售商业建筑发展中的问题
        1.1.4 零售商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2 概念界定与辨析
        1.2.1 大型零售商业建筑范畴与购物中心化
        1.2.2 零售商业建筑大型化的合理性
    1.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与启示
        1.3.1 零售地理学的研究
        1.3.2 城市商业空间规划的研究
        1.3.3 商业建筑的研究
        1.3.4 城市建设生态位的研究
        1.3.5 启示与意义
    1.4 论文研究目标和方法
        1.4.1 论文研究的目标
        1.4.2 论文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的概念、结构及模型
    2.1 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生态位要素
        2.1.1 城市商业空间生态元及组织层次
        2.1.2 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种群(零售商业建筑)的形态
        2.1.3 城市空间生态因子
        2.1.4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特征
    2.2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
        2.2.1 自然生态位理论的借鉴
        2.2.2 企业生态位理论的借鉴
        2.2.3 扩展生态位
        2.2.4 城市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的内涵
    2.3 城市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结构
        2.3.1 城市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结构模型
        2.3.2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结构关系
        2.3.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结构特征
    2.4 城市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扩展概念
        2.4.1 中心地理论城市商业空间网络结构与生态位势差
        2.4.2 其他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2.4.3 零售地理模型
    2.5 基于城市商业建筑空间生态位的相关模型
        2.5.1 商业建筑选址模型
        2.5.2 商业建筑规模模型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构建的动力机制
    3.1 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元的形成与发展
    3.2 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构建的影响因素
        3.2.1 因素的确定
        3.2.2 资源因素
        3.2.3 环境因素
        3.2.4 能力因素
        3.2.5 城市空间因素
    3.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形成的动力机制
        3.3.1 集中机制
        3.3.2 分散机制
        3.3.3 供需互动机制
        3.3.4 生态制衡机制
        3.3.5 管治机制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分析与策略(以购物中心为例)
    4.1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发展生态位策略与适宜性分析
        4.1.1 西方城市空间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发展的生态位分析
        4.1.2 中国城市空间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发展的生态位策略
        4.1.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功能适宜性(以购物中心为例)
        4.1.4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发展的生态位规模适宜性
    4.2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适宜性设计要素体系
        4.2.1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自然要素
        4.2.2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人工环境要素
        4.2.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社会性要素
        4.2.4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意识观念要素
    4.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适宜性空间设计策略
        4.3.1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的生态位属性
        4.3.2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内涵
        4.3.3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适宜性设计的模式策略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宽度评价
    5.1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评价的目标与准则
        5.1.1 城市商业建筑生态位评价目标
        5.1.2 城市商业建筑生态位评价准则
    5.2 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评价的指标体系
        5.2.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5.2.2 城市空间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宽度指标体系
        5.2.3 城市商业公共空间的生态位宽度评价体系
        5.2.4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生态位自然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
        5.2.5 生态位宽度评价指标的一些基础生态位相关标准
    5.3 城市商业空间生态位宽度的评价方法
        5.3.1 城市零售商业建筑生态位宽度综合评价方法
        5.3.2 城市零售商业空间生态位适宜组合评价方法
    5.4 应用举例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表论文

(10)沈阳商业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展战略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
    §2-2 企业发展战略
        2-2-1 企业发展战略的本质
        2-2-2 企业发展战略的意义
        2-2-3 企业发展战略内容
        2-2-4 企业发展战略的特征
        2-2-5 企业发展战略制定
        2-2-6 企业发展战略创新
第三章 沈阳商业城外部环境分析
    §3-1 商业环境
        3-1-1 商业环境背景
        3-1-2 我国零售业规模经营模式
    §3-2 竞争环境
    §3-3 需求环境
        3-3-1 零售业将成为我国政府刺激内需政策的最大收获者
        3-3-2 零售业的强劲复苏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有效提升百货的盈利水平
        3-3-3 沈阳需求环境
    §3-4 经济环境
第四章 沈阳商业城内部环境分析
    §4-1 财务状况分析
        4-1-1 单季度财务指标
        4-1-2 单季度利润表摘要
        4-1-3 单季度现金流量表摘要
        4-1-4 季度经营情况
    §4-2 商品结构分析
        4-2-1 经营结构
        4-2-2 经营结构财务状况分析
    §4-3 人力资源分析
第五章 沈阳商业城的 SWOT 分析
    §5-1 优势
    §5-2 劣势
    §5-3 机会
    §5-4 威胁
第六章 沈阳商业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6-1 战略思想
    §6-2 战略目标
    §6-3 战略的实施
        6-3-1 战略实施措施
        6-3-2 战略实施保障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京城兴起折扣店热(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首都功能定位的北京零售品牌发展研究[J]. 王春娟. 时代经贸, 2020(04)
  • [2]低价引流 临期进口食品变身另类商机[J]. 赵语涵. 中国食品, 2019(13)
  • [3]零售革命知多少?[J]. 周勇.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7(04)
  • [4]团购行业的中国式联姻[J]. 韩拓. 中国商贸, 2011(30)
  • [5]购物我有我坚持[N]. 宋爽,甄妮,欣怡. 消费日报, 2009
  • [6]“尾货”市场:京城悄然走热[J]. 黄威. 北京纪事, 2008(07)
  • [7]经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D]. 蔡立雄. 西北大学, 2008(08)
  • [8]奥特莱斯与尾货市场 谁是渠道救星?[J]. 余行. 中国纺织, 2008(06)
  • [9]城市大型零售商业建筑的生态位研究[D]. 张峡丰. 同济大学, 2007(07)
  • [10]沈阳商业城发展战略研究[D]. 王荣华.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标签:;  ;  ;  ;  ;  

折扣店在北京蓬勃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