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肝损伤大鼠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实验性肝损伤大鼠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一、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时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远[1](2021)在《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酒精性肝损伤是由于酒精所致肝细胞功能受损的动态病理过程,随着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加重,酒精性肝损伤可逐渐形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等酒精性肝病,进而导致较为严重的临床结局。目前,酒精性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无明确的治疗靶点。从流行病学角度看,由过量饮酒所致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目前尚无全国性统计数据,如有研究报道辽宁省部分城市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为6.10%,高于浙江省的4.34%。目前临床上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营养补充剂、中药以及天然活性成分、抗体类药物等,药物治疗费用不一,且疗效报道也存在争议。目前明确酒精性肝损伤的病理进程和分子机制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穿心莲内酯是临床常用的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功效的中药成分,近年来的研究报道,穿心莲内酯还可能具有保肝利胆、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提示药物作用可能存在某些新功效值得开发,可以产生“老药新用”的生物学效应。作者通过前期课题研究基础以及临床观察发现,穿心莲内酯可能对肝脏酶学指标的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具体的作用靶点尚未被明确阐述。因此,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计量学描述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的研究现状,同时收集并分析了某三甲医院应用穿心莲内酯的病例现状,研究探讨穿心莲内酯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其次,本研究构建了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从体外和体内两个层面对酒精性肝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具体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探讨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为阐明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和探寻新的临床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以及分析某三甲医院应用穿心莲内酯成品药物开展临床治疗的病例情况,明确穿心莲内酯的研究热点和临床适应症以及可能的药理作用机制,为深入探寻穿心莲内酯药物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提供研究路径。(2)分别构建酒精性肝损伤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应用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探讨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以CNKI、GNBR,Drugbank,Hetionet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主题词为“穿心莲内酯”和“肝损伤”或“Andrographolide”和“Liver Injury”,检索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文献类型为期刊文献,提取其中的发表年份、引证关系及关键词等信息,通过自行编制的计算机代码进行可视化分析。(2)回顾性分析吉林省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且在院期间应用穿心莲内酯注射液的患者,通过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比较分析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和血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3)选择健康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麻醉后,用75%酒精全身消毒放入超净工作台中,解剖小鼠,取出肝脏,制备小鼠原代肝细胞悬液并进行培养。经酒精染毒,同时应用低、中、高剂量(0.05、0.1、0.2mmol/L)穿心莲内酯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q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4)选择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16-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穿心莲内酯低、中、高剂量组,共六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小鼠给予市售高度白酒灌胃12w,阳性对照组小鼠给予高度白酒灌胃,同时给予水飞蓟宾灌胃,剂量为0.1g/kg·BW·d-1,穿心莲内酯低、中、高剂量组除给予高度白酒灌胃,同时分别给予穿心莲内酯0.05、0.1、0.2g/kg·BW·d-1灌胃。成模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脂质代谢、抗氧化等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q 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穿心莲内酯”和“肝损伤”或“Andrographolide”和“Liver Injury”为主题词,搜集2000年以来,发表在CNKI、GNBR、Drugbank和Hetionet数据库的全部期刊文献,结果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相关的研究共34篇,年度发文数量逐渐上升,结合外文数据库研究结果发现,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研究的作用机制与抗炎信号通路有关。(2)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应用过穿心莲内酯注射液患者的病历资料,共207例,通过比较用药前后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及离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发现,穿心莲内酯对患者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肝功能指标中谷草转氨酶、前白蛋白等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而用药前后患者的肾功能、血脂及离子水平无明显变化,提示穿心莲内酯具有一定的抗炎和保护肝脏的作用。(3)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24h毒性作用的IC50值约为400 mmol/L,且酒精可导致小鼠原代肝细胞内的炎症反应相关因子IL-1β、IL-4、IL-5、IL-6、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而经不同浓度的穿心莲内酯干预表现对肝脏细胞的保护作用,尤以高剂量(0.2mmol/L)组作用效果最为显着。(4)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4mg/d·kg·BW高度白酒一周后过渡至6mg/d·kg·BW灌胃共12w后,可诱导小鼠出现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增加,血清转氨酶相关指标AST、ALT和γ-GT的水平显着升高(P<0.05);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MDA显着升高、SOD和GSH显着下降(P<0.05);肝组织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ROS蓄积,表明经高度白酒灌胃12w后,小鼠出现明显的肝组织损伤。(5)穿心莲内酯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分别给予酒精模型组小鼠不同浓度(0.05、0.1、0.2g/kg·BW)的穿心莲内酯,结果发现,高剂量穿心莲内酯(0.2g/kg·BW)组可显着降低小鼠的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血清转氨酶AST、ALT和γ-GT水平显着低于酒精模型组,而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穿心莲内酯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指标MDA水平显着低于酒精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氧化指标SOD和GSH水平在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显着高于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穿心莲内酯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酒精诱导的肝组织脂质紊乱,且以高剂量组,即0.2g/kg·BW穿心莲内酯的保护效果最为明显,高剂量组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小鼠肝脏ROS均明显下降,特别是中、高剂量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且高剂量穿心莲内酯组小鼠肝组织ROS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6)从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可以看出,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肝细胞大小一致,肝细胞索以小叶中央动脉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胞核大呈圆形,胞浆均匀红染;胆小管细胞结构完整,未见病变。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小叶和肝索结构消失,其中有大量脂肪空泡和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胞浆稀疏,呈纤维化状态。与模型组相比,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形态有所改善,尤以高剂量(0.2g/kg·BW)组小鼠表现最为明显,肝组织接近阳性对照组结构,其脂肪空泡、炎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状态均有明显改善。(7)穿心莲内酯对各组小鼠肝组织NF-κB、TNF-α和CYP2E1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从免疫组化结果看,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有大量NF-κB和TNF-α的原位表达。与模型组相比,随着干预剂量的增高,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NF-κB和TNF-α的蓄积逐渐减少,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NF-κB和TNF-α的表达量已接近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水平。从Western Blot结果看,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NF-κB、TNF-α和CYP2E1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而经穿心莲内酯干预后,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心莲内酯各剂量组NF-κB、TNF-α和CYP2E1的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得出,穿心莲内酯与肝损伤相关研究可能的信号通路主要是炎症信号分子,如NF-κB p100、NF-κB p105、TNF-α等。(2)通过对穿心莲内酯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得出,穿心莲内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对改善肝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3)酒精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0.2 mmol/L)对酒精所致原代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即给予4mg/d·kg·BW高度白酒一周后过渡至6mg/d·kg·BW灌胃共12w,可诱导小鼠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脏脂质过氧化、ROS生成等肝脏功能受损及组织病理改变。(5)穿心莲内酯高剂量组(0.2g/kg·BW)可有效降低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时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氧化应激水平、肝脏脂质水平以及ROS生成。(6)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YP2E1/ROS/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贾晓颖[2](2021)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角度,针对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来探讨糖络宁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沉默和过表达,验证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在DPN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35只,糖络宁组25只,分别予以2.5 g/kg-d的糖络宁生药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制备正常血清和糖络宁血清。新生大鼠提取背根神经元细胞(DRGn)。采用Lipo2000法进行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激动剂中药对照组和激动剂中药组。使用q-PCR 检测 DRGn 细胞中 miR-211、IRE1α、CHOP 和 XBP1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Gn细胞中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测定DRGn细胞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技术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3.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ROS、MDA显着提高(P<0.01),SOD活力明显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ROS、MDA明显减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1),而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ROS、MDA升高(P<0.01),SOD活力减低(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1.DRGn细胞通过转染miR-211抑制剂和激动剂可构建有效的miR-21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模型。miR-211抑制剂可使IRE1α-CHOP通路活性减低,进而缓解高糖对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miR-211激动剂能增加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进而使糖络宁对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2.高糖可使DRGn细胞中miR-211表达增加,进而激活IRE1α-CHOP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使细胞受损;糖络宁含药血清可使miR-211水平减低,降低IRE1α-CHOP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缓解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糖络宁可改善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糖络宁能下调miR-211的表达,进而抑制高糖下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缓解氧化损伤,改善DPN。

张丛[3](2020)在《内源性鞘氨醇类代谢物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文献挖掘技术,分析汇总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相关信息和生物学意义,并挖掘出其中可能具有潜在重要影响的关键差异代谢物;利用分子生物学,网络药理学以及文献挖掘等多种手段分析关键差异代谢物作用于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MECs)损伤变化情况,探讨差异代谢物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以及多角度的临床监测指标。方法:1.对近年来糖尿病代谢组学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汇总到的代谢物进行了筛选和频次分析,选取出频次≥2的代谢物作为后续研究对象,并进行了通路富集分析,得到所占比重最高的代谢通路,并从通路上筛选出关键的差异代谢物。2.利用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评估差异代谢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情况,再从细胞迁移能力等角度考察差异代谢物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情况。3.通过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评估差异代谢物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模型的氧化损伤情况。4.结合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的情况,分别将差异代谢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靶点进行关联分析,并进行蛋白互作,得到与两种差异代谢物关联密切的信号通路信息,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再通过Western Blot技术验证晚期糖基化终末端产物受体-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通路(RAGE-JAK2/STAT3)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差异代谢物与RAGE-JAK2/STAT3通路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明确差异代谢物的损伤作用机制。结果:1.利用文献挖掘技术筛选出大鼠糖尿病代谢组学相关的文献,得到差异代谢物频次≥ 2的代谢物32个,对这32种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脂质代谢通路上涉及的代谢物有15个,占比最多,占48.39%;糖代谢通路涉及的差异代谢物共10个,占比32.26%;参与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占比35.48%。根据MetPA分析结果发现,鞘脂代谢是影响力排名第一的代谢通路,参与脂质代谢的代谢物有二氢鞘氨醇、丝氨酸、1-磷酸鞘氨醇和鞘氨醇等五种,其中,代谢物水平上调的只有二氢鞘氨醇、丝氨酸和1-磷酸鞘氨醇,因此这三种差异代谢物作为后续实验的研究对象。2.通过细胞活力实验,我们发现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均能加重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而给予了较大剂量的(浓度为1 mM)丝氨酸后,并未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显着性的损伤;我们又进行了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对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发现两种鞘氨醇类代谢物会抑制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以上实验说明了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会加剧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损伤。3.通过检测细胞SOD及MDA等生化指标,发现与高糖组相比,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模型中SOD活力值显着性下调,MDA水平明显上升,说明二者均会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和ROS水平的升高,给予代谢物刺激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模型的细胞凋亡率上升,活性氧水平也明显增加,进一步验证了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的确会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高糖模型造成氧化损伤,为后续的机制研究指明了方向。4.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疾病-通路”蛋白互作,对二氢鞘氨醇和1-磷酸鞘氨醇两种代谢物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两种代谢物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代谢通路,其中关联性最强的是AGE-RAGE信号通路,结合KEGG数据库信息,发现AGE-RAGE信号通路是一条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通路富集排名前十的通路中,JAK-STAT通路作为AGE-RAGE通路的下游信号,其与细胞的信号转导密切相关,并且有研究发现,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两种鞘氨醇类代谢物刺激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中RAGE-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两种鞘氨醇类代谢物均能上调RAGE、JAK2和STAT3三种蛋白的表达情况。两种鞘氨醇类差异代谢物可能通过激活RAGE-JAK2/STAT3信号通路来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结论:1.二氢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作为鞘脂代谢通路上的两个差异代谢物可加剧高糖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降低细胞活力,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且会造成视网膜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2.二氢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可能通过激活RAGE-JAK2/STAT3信号通路诱导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ROS水平增加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的氧化应激损伤,通过研究糖尿病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及为更全面的完善临床检测指标提供实验数据。

赵明明[4](2020)在《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姜黄是一种传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历来可以药食两用,在我国的东南和西南地区被广泛种植。由于具有通经止痛、驱寒消炎、散风活血等功效,且较多应用在中药领域。姜黄素类化合物作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及抗癌降血脂、保护肝脏等作用,其作为一种天然染色素被广泛使用,且在化妆品行业中也显示了较好的抗氧化和美白功效。由于姜黄素类化合物在健康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市场对姜黄素类化合物需求越来越多,近年来将姜黄素类化合物应用于保健食品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是对来自河北省内的姜黄中提出的姜黄素类化合物基于细胞模型抗氧化、抗癌活性以及小鼠体内保肝护肝的功效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根据以上的试验及其结果,本研究归纳总结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H2O2刺激HepG2的细胞损伤模型,通过MTT测定不同及剂量下细胞的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 mmol/L的H2O2刺激1 h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仅为(75.3±3.5)%,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大细胞存活率增大,当浓度为20 mg/L和40 mg/L时,与空白组比较其细胞存活率几乎无影响。细胞形态的变化图可看出:将H2O2损伤HepG2细胞模型建立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形态明显被破坏,细胞浓缩变圆,发生了细胞凋亡,给药后的细胞的形态有所好转,当浓度为40 mg/L时细胞形态保持良好。通过对细胞ROS含量的测定,得出姜黄素类化合物可以减轻损伤后的细胞内ROS含量的增加,从而发挥了抗氧化应激的特性;通过对细胞内SOD、CAT和GSH-Px三种抗氧化酶活的测定,说明姜黄素类化合物能有效减缓H2O2刺激细胞造成的氧化损伤,且与给药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浓度为40 mg/L时三种酶活抑制效果最明显。细胞内抗氧化的测定为后续的体内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对细胞活性抑制率的测定得出,姜黄素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效依赖性,当作用24 h时其IC50值为129.02 mg/L;AO染色试验发现姜黄素类化合物作用于HepG2细胞后,能够破坏其细胞结构,发挥促进细胞凋亡作用。通过细胞迁移抑制实验得出,迁移抑制作用与时间和剂量呈正比关系,当给药作用72 h,浓度为150 mg/L时,细胞划痕距离抑制作用达到90%。随着加入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浓度的不断增大,Hoechst 33258染色后的HepG2细胞被染色成高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经不同给药浓度处理后的HepG2细胞,其早期和晚期凋亡的细胞数量均有所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给药浓度为50 mg/L、100 mg/L时活细胞数比例为59.8%和35.3%,早期凋亡率40.1%和59.1%,凋亡率较为显着(p<0.05)。当浓度增加至150 mg/L时,其早、晚期凋亡率为79.8%和7.9%,促细胞凋亡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组。(3)通过对酒精肝损伤模型小鼠的各项指标的测定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增加了18%,说明酒精灌胃会造成肝脏肿胀现象,肝脏质量增加,肝脏指数变大;对各组小鼠血清及肝匀浆的各种指标的测定结果看出: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的ALT活力显着降低,表明姜黄素类化合物对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血清中TC、TG、LDL-C的浓度显着降低,高剂量组的HDL-C浓度明显增高,说明黄素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脂肪代谢的功能;血清及肝脏中GSH-Px、SOD、CAT等活力显着升高,肝组织中的MDA含量降低,说明姜黄素类化合物能提高肝脏抗氧化系统的能力,同时可以减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MDA的含量。(4)通过建立CCL4致小鼠慢性肝损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CCL4肝损伤后的小鼠生活生理状态出现体重增长速率减慢,食欲不振,毛发干枯无光泽等不良变化;肝脏指数作为反映肝脏病变的重要指标,说明姜黄素类化合物可以起到缓解小鼠慢性肝损伤的效果。模型组的ALT和AST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时显着升高,说明了CCL4对肝脏损伤严重,肝损伤模型制备成功。当给予给药治疗后,二者含量均降低,且随着给药剂量呈正比关系;同时对各组小鼠血清中各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组的SOD、CAT、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均减小,高剂量给药作用后其活力明显增加,效果最好;此外,给药组中、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较,其血清血脂含量TC、TG、HDL-C和LDL-C含量有显着的差别,改善明显;肝匀浆的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同样也可看出: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数均呈现一定的改善趋势,与空白组比较中、高剂量组CAT和GSH-Px含量均无显着差异,可说明姜黄素类化合物对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改善效果较好。对于SOD活力,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效果,当剂量增加到高剂量(200 mg/kg)时才表现出显着差异。

乌日嘎,王月洪,闹敏,赞根[5](2020)在《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蒙医药临床与实验科学的快速发展,关于肝损伤的实验研究也逐渐增多,其研究内容从最初的药物对实验动物生化指标的影响发展到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分子生物,免疫蛋白测定等。本文章通过查阅与总结从1992年至今关于蒙药治疗肝损伤实验研究,总结多种蒙药复方、单药及其提取物对不同模型导致肝损伤的作用及影响,为蒙药治疗肝损伤的进一步研究发展提供最初的信息资源。

侯景龙[6](2020)在《葛枳颗粒的研制及其解酒保肝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甘、辛、凉,入脾胃经,主要含有三萜类、异黄酮类、皂苷类与多糖类等成分,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通经活络,解酒毒等功效,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枳椇子又名拐枣,为鼠李科植物枳椇(Hovenia dulcis Thunb)的干燥成熟种子,始载于《新修本草》,性平味甘、无毒,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皂苷、糖苷、葡萄糖等成分,具有利水消肿,解酒毒等功效,对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虽然已有葛根和枳椇子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材联合使用进行解酒保肝作用研究的文献报道,但在解酒保肝方面尚未见到葛根与枳椇子两味药材配伍、以及最佳配比的研究资料。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开展了葛根与枳椇子的提取工艺优化、葛枳颗粒剂制备、以及葛枳颗粒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等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葛根与枳椇子的提取工艺,并确定葛根与枳椇子提取物解酒作用的最佳配比,研究葛枳组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乙醇浓度为77%、提取温度为85℃、料液比为1:20、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41min时,葛根中葛根素的得率最高;当乙醇浓度为79%、提取温度为83℃、料液比为1:8、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46min时,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得率最高;以葛根素及总黄酮含量计,当葛根提取物和枳椇子提取物的配比为8:2 时,ADH 和 SOD 活性最高,分别为 26543.04U/mL 和 0.0238U/mL,表明葛枳组合物(8:2)的解酒作用最佳;葛枳组合物(8:2)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具有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0.038mg/ml和0.697mg/mL,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4.29%和80.25%),具有一定程度的总还原力(组合物浓度在3.6mg/mL时的吸光值为1.171),表明葛枳组合物(8: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2.以葛枳组合物(8:2)为颗粒剂的主药,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法优化葛枳颗粒剂的处方,并考察葛枳颗粒剂对ADH、A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成型率、溶化率、堆密度、休止角及吸湿率为指标对颗粒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葛枳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填充剂配比为微晶纤维素:糊精1:1.5,主药添加量为主药:填充剂1:1,乙醇浓度81%。葛枳颗粒剂最优处方为:主药456g,微晶纤维素182.4g,糊精粉273.6g,阿斯巴甜1.14g,果糖1.14g,共制得1000g。以该处方制备的颗粒剂总评归一值最高,制备工艺稳定、可靠;葛枳颗粒剂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水分、溶化性等符合颗粒剂的质量标准,葛枳颗粒中葛根素含量为64.06mg/g,总黄酮含量为23.09mg/g。经检验,葛枳颗粒对ADH与SOD活性均有增强作用,且随着颗粒剂浓度的增大,酶的活性也随之增强。3.构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6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酒无罪,40mg/kg)及葛枳颗粒低、中、高剂量组(60mg/kg、120mg/kg、240mg/kg),各组灌胃给药30min后,再灌胃56°白酒(15mL/kg),连续给药给酒45天。测定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以及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葛枳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活性显着降低,葛枳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ST活性显着降低;葛枳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肝脏中ADH、ALDH活性显着升高、MDA含量显着降低、GSH含量显着增高;葛枳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肝脏中SOD活性显着升高。此外葛枳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改善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表明葛枳颗粒能增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抑制其体内脂质过氧化,改善损伤肝细胞病理状况,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吴雨龙[7](2019)在《菊苣多糖对雄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旨在研究从菊苣根中提取的菊苣多糖对雄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阐明其对NAFLD的作用机制,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菊苣根中菊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采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法优化菊苣多糖(chicory polysaccharide,CP)提取的工艺条件,对菊苣粗多糖进行纯化,并研究纯化菊苣多糖的性质。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中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以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加酶量、酶解时间和液料比对菊苣多糖得率的影响的二次回归模型;采用四种方法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对脱蛋白后的的粗多糖采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和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联合进行纯化;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对纯化多糖进行均匀性和分子量检测;紫外扫描、蛋白质含量检测;GC-MS对纯化多糖进行单糖组分分析;利用红外光谱对多糖结构进行鉴定。本研究建立的菊苣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45℃、超声时间35 min、加酶量1.6%、酶解时间1.8 h、液料比44:1(mL/g),在此条件下,菊苣多糖的得率为46.75%,与预测得率47.71%接近;经研究发现酶法-Sevag法联合除蛋白效果最好,蛋白脱除率达90.1%;经离子交换层析获得两个多糖片段,命名为CP-1和CP-2;CP-1的相对分子量为8511.4Da;不含蛋白质;主要由山梨醇、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醇组成,摩尔比为1.00:5.58:13.97:10.32;属杂多糖,含有α-糖苷键。该回归模型有极显着性,可以作为菊苣多糖提取工艺的回归分析和参数优化。获得的CP-1多糖为中性杂多糖。2菊苣多糖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减作用研究菊苣多糖CP-1对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的缓减作用。60 只造模成功的 NAFLD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并按以下方法处理:1)模型组(高脂饲料+纯净水),2)低剂量组(高脂饲料+50 mg/kg CP-1),3)中剂量组(高脂饲料+100 mg/kg CP-1),4)高剂量组(高脂饲料+200 mg/kg CP-1),5)药物组(高脂饲料+50 mg/kg洛伐他汀),另设空白对照组(普通饲料+纯净水)。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采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葡萄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取肝脏,称重测定肝脏脏器系数,并测定肝脏中MDA、SOD、TC、TG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同时,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变化。菊苣多糖CP-1能够明显的降低NAFLD大鼠的体重及肝脏指数。显着提高NAFLD大鼠血清中SOD和HDL-C的水平,同时显着降低血清中TC、TG、LDL-C、MDA、GLU、TBA、ALT、AST、ALP 和 LDH 的水平。此外,CP-1 也能有效的降低肝脏中MDA、TC和TG的水平,增加SOD和T-AOC的水平。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P-1能够明显改善NAFLD大鼠的病理损伤。CP-1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NAFLD有明显的缓减作用。3菊苣多糖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研究菊苣多糖CP-1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以RT-qPCR检测肝脏内脂代谢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肉碱棕榈酰转移酶Ⅰ(CPT-1)、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内脂代谢相关蛋白: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磷酸化水平及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FAS、CPT-1和SCD-1的蛋白表达水平。菊苣多糖CP-1能够显着的上调NAFLD大鼠肝脏PPARα和CPT-1基因mRNA表达,下调SREBP-1c、FAS和SCD-1基因mRNA表达。CP-1还能够上调NAFLD大鼠肝脏中p-AMPK、p-ACC的磷酸化水平及ATGL和CPT-1蛋白的表达,下调ACC、FAS和SCD-1蛋白的表达。CP-1通过激活AMPK相关信号通路对HFD诱导的大鼠NAFLD有明显的缓减作用。4菊苣多糖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研究菊苣多糖CP-1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检测不同组大鼠肝脏代谢标志物。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不同组大鼠间的差异代谢标志物。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差异代谢物的KEGG注释。采用MetaboAnalyst进一步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PCA结果表明,除了低剂量组与模型组代谢谱离散度无明显差异,空白组、药物组、中剂量组以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代谢谱离散度有明显差异。OPLS-DA结果表明,空白组与模型组以及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组间差异显着;空白组和模型组经筛选获得487个代谢标志物,其中223个代谢标志物上调,264个代谢标志物下调;高剂量组和模型组经筛选获得373个代谢标志物,其中157个代谢标志物上调,216个代谢标志物下调。途径分析表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参与了 16条代谢通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参与了 13条代谢通路。进一步研究表明,空白组和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参与的关键代谢通路为7条,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代谢物参与的关键代谢通路也为7条。我们的发现不仅为深入了解NAFL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依据,而且为CP-1防治NAFLD提供了理论依据。综上总述,菊苣多糖CP-1能够缓减由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为CP-1防治NAFLD提供了理论依据。

韦文耀[8](2019)在《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和脂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模式中,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人们通常会采用早期、甚至超早期断奶技术。仔猪早期断奶通常会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以及环境的刺激,往往会诱导免疫应激,从而出现“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断奶应激通常会影响断奶仔猪机体脂质代谢、器官发育和生产性能。肝脏作为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和代谢器官,在应激条件下对脂肪和能量代谢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通常人们会在断奶仔猪的饮食或者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来提高断奶仔猪的免疫力,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会存在很多弊端,“替抗-无抗”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已成为现代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姜黄素和白藜芦醇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无毒无害且具有广泛的营养学活性和药理学功能,但是其生物利用率较低。本试验旨在探究日粮添加姜黄素、白藜芦醇以及二者联合使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m6A甲基化修饰以及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确定姜黄素和白藜芦醇联合使用能否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其生物学特性,为仔猪生产及营养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替代抗生素产品的开发提供一条新的思路。试验一,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80头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CON组饲喂基础饲粮,ANT、CUR、RES、LRC、HRC组分别在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复合抗生素、300 mg/kg姜黄素、300 mg/kg白藜芦醇、100 mg/kg姜黄素和白藜芦醇、300 mg/kg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的饲粮,试验期28 d。试验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NT组和HRC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HRC组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平均日采食量ADIF(P<0.05);ANT组能显着降低断奶仔猪的料重比F/G(P<0.05),其他各添加剂组都能降低断奶仔猪的F/G,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2)与CON组相比,ANT组断奶仔猪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着增高(P<0.05);ANT、HRC和RES组断奶仔猪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着增高(P<0.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提高断奶仔猪粗纤维、粗灰分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3)与CON组相比,HRC组和RES组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显着降(P<0.05),其他各添加剂组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各添加剂组血清TC和LDL-C的含量随有所降低,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4)与CON组相比,HRC组血清AST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CON组和ANT组相比,HRC组和RES组ALT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LRC组和CUR组血清ALT的含量有显着下降的趋势(P<0.1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血清GSH-PX的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HRC组、RES组和CUR组血清T-AOC活力显着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HRC组血清CAT活性显着升高(P<0.05),RES组也有显着增高的趋势(P=0.064)。与CON组相比,ANT组、HRC组、RES组和CUR组都能显着降低了断奶仔猪血清MDA的含量(P<0.05)。试验二,日粮添加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肝脏m6ARNA甲基化修饰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对CON组比,各添加剂组都能在不同水平上提升断奶仔猪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但差异不显着(P>0.05);HRC、RES、CUR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P<0.05);HRC、RES组总抗氧化T-AOC水平显着升高(P<0.05)。(2)与对CON组比,HRC、RES、CUR组断奶仔猪肝脏MDA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3)与CON相比,ANT、HRC、LRC、RES、CUR组都能在一定水平上提高断奶仔猪肝脏谷胱甘肽GSH和降低断奶仔猪肝脏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但差异不显着(P>0.05);各添加剂组断奶仔猪GSH/GSSG的水平差异不显着(P>0.05)。(4)与CON组相比,HRC组显着上调了断奶仔猪肝脏CAT基因表达水平(P<0.05),且HRC组肝脏CAT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添加剂组(P<0.05);与CON组相比,HRC组显着上调了断奶仔猪肝脏SOD2基因表达水平(P<0.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断奶仔猪肝脏NRF2、GPX、GCLM、GCLC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HRC组肝脏HO-1的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5)与CON组相比,HRC组显着上调了断奶仔猪肝脏METTL3基因的表达(P<0.05);HRC、RES、CUR组显着上调YTHPF2基因的表达(P<0.05),各添加剂组间肝脏FTO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与CON组相比,HRC、CUR组显着上调了肝脏ALKBH5基因的表达(P<0.05)。试验三,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对断奶仔猪肝脏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同试验一。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RC组能显着降低断奶仔猪肝脏TC的含量(P<0.05);HRC、RES、CUR组肝脏TG含量显着降低(P<0.05);HRC、CUR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肝脏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P<0.05),且HRC组脂蛋白脂酶LPL的活性显着高于LRC组(P<0.05);HRC、RES、CUR组总脂酶TL含量显着升高(P<0.05)。(2)与CON 组相比,ANT、HRC、LRC、RES、CUR组PPAR-γ、FAS、ACCα 基因 mRNA的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但与ANT组相比,HRC组ACCα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HRC、RES、CUR组肝脏ACCβ基因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CON组和ANT组相比,HRC、RES组SCD基因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同时HRC组SCD基因mRNA的表达显着低于 LRC、CUR 组(P<0.05)。与 CON 组和 ANT 组相比 HRC、LRC、RES、CUR组SREBP-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CON、ANT和LRC组相比,HRC组PPAR-α基因mRNA表达显着上升(P<0.05),RES、CUR组PPAR-α基因表达有显着上升的趋势(P<0.10)。与CON相比,各添加剂组CPT1、PPAR-γ、SIRT1基因mRNA的表达虽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与CON、ANT和LRC组相比,HRC组PGC1基因表达显着上升(P<0.05);与CON组相比,RES、CUR组PGC1基因表达有显着上升的趋势,(P=0.069)、(P=0.081)。与CON组相比,HRC组显着上调了断奶仔猪肝脏NRF1基因的表达(P<0.05),ANT、RES、CUR组肝脏NRF1基因的表达也有显着上调的趋势(P=0.083)、(P=0.051)、(P=0.065)。与 CON 组相比,HRC 组显着上调 了断奶仔猪肝脏TFAM基因的表达(P<0.05),RES组肝脏TFAM基因的表达有上升的趋势(P=0.061)。(3)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肝脏ATP的含量都有所增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HRC、RES组肝脏线粒体SDH活性显着升高(P<0.05),CUR组有显着升高的趋势(P=0.071)。(4)与CON组相比,HRC组肝脏线粒体复合体I的活性显着增高(P<0.05),RES、CUR组有显着升高的趋势(P=0.086)、(P=0.073);与ANT组相比,HRC组肝脏线粒体复合体Ⅰ的活性显着增高(P<0.05)。与CON组相比,各添加剂组复合体Ⅱ、Ⅲ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与CON组和ANT组相比,HRC组有显着增高的趋势(P=0.080)、(P=0.089)。与CON组相比,HRC、RES组线粒体复合体V的活性显着增高(P<0.05),CUR组有显着升高的趋势(P=0.072)。(5)与CON组相比,HRC组肝脏mtDNA拷贝数显着增高(P<0.05),其余各添加剂组肝脏mtDNA拷贝数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断奶应激会使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肝脏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受阻。日粮添加姜黄素、白藜芦醇或者二者联合使用可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调节血脂代谢,提高血清抗氧化水平;能够通过调控肝脏抗氧化酶活、脂代谢及其基因的表达来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肝脏脂质代谢,缓解仔猪断奶应激造成的肝脏损伤;同时还能促进肝脏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提高肝脏ATP的含量,改善线粒体功能。综合各项指标,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各300 mg/kg联合使用效果最佳,在生产应用中有望替代饲用抗生素。

何建[9](2019)在《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所致鸡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头孢噻呋钠是兽医临床上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一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噻呋钠杀灭大肠杆菌后会释放内毒素(又称脂多糖,LPS),内毒素蓄积是否会造成复合型肝损伤,且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肝脏损伤后,头孢噻呋钠可能会在畜禽体内大量蓄积,造成药物残留,继而导致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本论文首先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雏鸡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进行了筛选,建立了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雏鸡肝损伤模型,并采用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进行干预,以研究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具体内容如下:一、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的制备与分析:取岷县当归,按《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制备得到当归不同炮制品,利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当归不同炮制品粗多糖,除蛋白,透析得精制多糖。当归不同炮制品粗多糖得率为:酒当归6.46%>油当归5.36%>生当归5.25%>土当归5.04%>炭当归4.44%,精制后酒当归多糖得率最高为3.24%,生当归最低为1.92%。二、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鸡肝损伤模型的筛选:分5批共购买1日龄蛋鸡350羽,自由采食及饮水,分别开展了头孢噻呋钠所致鸡肝损伤剂量与造模时间筛选、LPS诱导鸡肝损伤剂量筛选、头孢噻呋钠与LPS单用和联用致鸡肝损伤的研究、头孢噻呋钠联合不同来源LPS致鸡肝损伤的对比研究和头孢噻呋钠联合自制LPS致鸡肝损伤时间点与剂量的重复性筛选研究共5批次动物试验。试验结束后观察各组鸡精神状态,采血并制备血清,检测肝损伤相关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剖检取肝脏后置于10%的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不同剂量组鸡血清ALT和AST显着升高(P<0.05),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病变,表现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当LPS剂量为2、4、6 mL/kg时鸡血清ALT和AST显着升高(P<0.05),LPS(2 mL/kg)组肝细胞损伤较轻,LPS(4 mL/kg)组肝细胞发生明显的空泡变性与脂肪变性,肝损伤较重,LPS(6 mL/kg)组肝细胞坏死严重,基本无完整细胞,鸡只部分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基于临床头孢噻呋钠常用剂量,并结合LPS筛选结果,确定头孢噻呋钠与LPS联合复制肝损伤模型的剂量依次为5 mg/kg/d与4 mL/kg。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鸡肝损伤时间点与剂量的筛选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剂量为4 mL/kg时,在6 h与48 h时的鸡肝损伤较为明显。三、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鸡肝损伤干预效果研究1.生当归多糖剂量筛选与干预效果研究:1日龄蛋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当归多糖低、高剂量干预组,各干预组灌服不同剂量生当归多糖,1次/d,连续10 d。按照前期筛选方法造模,造模后6 h、48 h采血并剖检取肝脏。结果显示,生当归多糖高剂量干预组(0.2 g/kg/d)防治肝损伤效果较好。2.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干预头孢噻呋钠联合自制LPS致鸡肝损伤的效果研究:1日龄蛋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各炮制品多糖低、高剂量干预组(0.125、0.25 g/kg/d)。各干预组灌服不同剂量当归各炮制品多糖,1次/d,连续10 d。按照前期筛选方法造模,造模后6 h、48 h采血制备血清,剖检取肝脏。检测血清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Low density lipoprotein),试剂盒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均能不同程度改善头孢噻呋钠联合LPS引起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降低AST、ALT、γ-GT与MDA等含量,升高SOD、T-AOC等水平,修复肝细胞损伤等,综合来看当归炭多糖和土当归多糖防治肝损伤效果较好。

周亚男[10](2019)在《木犀草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木犀草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VEGF表达、SOD活性、MDA含量及HO-1、Nrf2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分析其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抗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方法确定本试验研究对象是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手持检眼镜观察大鼠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组(NC组)10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大鼠诱导成为糖尿病大鼠,方法是采用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分两次进行腹腔注射。48h后,取大鼠尾静脉测量随机血糖,标准为血糖≥16.7mmol/L,代表造模成功。一周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对照组(DM组),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治疗组(低、中、高LUT组),每组各10只,均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12周。给药后每周监测大鼠尾尖随机血糖及体重。于12周处死实验大鼠并摘除眼球,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视网膜形态,免疫组化法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平均光密度值,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查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 1,HO-1)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1、模型组血糖较NC组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LUT组血糖与DM组血糖无明显差异(P均>0.05)。2、HE染色:DM组大鼠视网膜形态改变,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胞浆水肿。各LUT组大鼠视网膜较DM组均有所减轻,高LUT组视网膜层次最为清楚,神经节细胞数目多,排列规则,染色均匀,异态细胞少。3、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均可见VEGF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DM组较NC组MODVEG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LUT组MODVEGF较DM组均有下降趋势,其中,高LUT组降低MODVEGF效果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DM组SOD活性较NC组活性下降、MDA含量较NC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LUT组较DM组SOD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其中,高LUT组增强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效果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DM组Nrf2、HO-1mRNA相对表达量较NC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LUT组较DM组Nrf2、HO-1mRNA表达上调,其中,高LUT组上调Nrf2、HO-1mRNA的效果最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中、高剂量木犀草素均可以激活Nrf2/HO-1通路,增强SOD活性,减少MDA含量,抑制VEGF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且高剂量效果更好。图14幅;表13个;参91篇。

二、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时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时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肝脏疾病
    1.2 酒精性肝损伤
        1.2.1 酒精消费的现状
        1.2.2 长期饮酒的危害
        1.2.3 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
        1.2.4 酒精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1.2.5 酒精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1.2.6 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生机制
        1.2.7 酒精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
    1.3 穿心莲内酯
        1.3.1 穿心莲内酯的生物学活性
        1.3.2 穿心莲内酯的临床应用研究
    1.4 选题内容、目的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
        1.4.3 本论文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2章 穿心莲内酯的文献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穿心莲内酯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
    2.3 穿心莲内酯临床应用的病例分析
        2.3.1 对象与方法
        2.3.2 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细胞学实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3 动物实验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
    3.4 讨论
        3.4.1 酒精性肝损伤的模型
        3.4.2 酒精性肝损伤的判定指标
        3.4.3 酒精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3.4.4 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药物
    3.5 不足与展望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认识
        一. 中医认识
        二. 西医认识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2 microRNA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
        一. miRNA
        二.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三.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用药
        3. 仪器
        4. 试剂
    方法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3. 干预分组
        4. 细胞转染
        5. q-PCR法检测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6. 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7. 氧化指标的检测
        8.数据分析
    结果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2. 糖络宁对DRGn细胞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 糖络宁对DRGn细胞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糖络宁对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讨论
        1. miR-211在疾病中的作用
        2. 氧化应激与DPN
        3. 内质网应激与DPN
        4. miR-211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5. 糖络宁对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作用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内源性鞘氨醇类代谢物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文献挖掘技术建立糖尿病代谢组学代谢物数据库
    1 糖尿病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频次分析
    2 糖尿病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分析
    3 糖尿病代谢组学差异代谢物的生物学意义阐释
    4 总结与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鞘氨醇类关键差异代谢物初筛及其对大鼠RMECs损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鞘氨醇类关键差异代谢物对大鼠RMECs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鞘氨醇类关键差异代谢物对大鼠RMECs损伤作用机制研究及验证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姜黄的概述
    1.2 姜黄素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1.2.1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1.2.2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2.3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姜黄素类化合物细胞内抗氧化作用
    2.1 前言
    2.2 材料与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样品的制备
        2.3.2 细胞培养及H_2O_2 损伤HepG_2 细胞模型的建立
        2.3.3 HepG_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3.4 HepG_2 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2.3.5 HepG_2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样品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2.4.2 细胞存活率影响
        2.4.3 细胞形态的影响
        2.4.4 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2.4.5 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抗癌作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设备
        3.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增殖检测
        3.3.3 吖啶橙AO染色
        3.3.4 Hoechst检测细胞凋亡
        3.3.5 细胞凋亡周期影响
        3.3.6细胞迁移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HepG_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4.2 AO染色
        3.4.3 Hoechst33258 染色
        3.4.4 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周期
        3.4.5 细胞迁移活力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姜黄素类化合物对小鼠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设备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设备
        4.2.3 仪器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小鼠酒精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4.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4.3.3 检测指标及方法
        4.3.4 对小鼠肝功能指标ALT、AST活性的影响
        4.3.5 血清血脂生化指标的测定
        4.3.6 肝脏生化指标的测定
        4.3.7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4.4.2 小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4.4.3 肝功能的影响
        4.4.4 肝脏脂肪代谢的影响
        4.4.5 肝组织TC、TG、MDA及 CAT的影响
        4.4.6 肝脏中SOD和 GSH-Px活力的影响
        4.4.7 肝损伤病理组织改变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姜黄素类化合物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5.1 前言
    5.2 材料与设备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仪器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制备
        5.3.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5.3.3 计算肝脏指数
        5.3.4 血清指标的测定
        5.3.5 肝脏生化指标的测定
        5.3.6 病理学组织检测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小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的影响
        5.4.2 小鼠血清转氨酶相关指标的影响
        5.4.3 小鼠血清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
        5.4.4 小鼠血清中SOD、GSH-Px及 CAT活力的影响
        5.4.5 小鼠肝脏中TC、TG和 HDL-C水平的影响
        5.4.6 小鼠肝脏中氧化还原指标的影响
        5.4.7 小鼠肝损伤病理组织形态改变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药复方治疗肝损伤实验研究
    1.1 清肝热药物
        1.1.1 红花-13味
        1.1.2 德都红花-7味
        1.1.3 红花-7味清肝散
        1.1.4 清肝-27味丸
        1.1.5 给旺-9味
    1.2 祛希拉药物
        1.2.1 地格达-4味汤
        1.2.2 连翘-4味汤
    1.3 祛巴达干药物
        1.3.1 光明盐-4味汤
        1.3.2 通拉嘎-5味
    1.4 宝如病药物
        1.4.1 沙棘-10味散
        1.4.2 伊赫汤
    1.5 新剂型保肝药物
        1.5.1 保肝灵
        1.5.2 乙肝一号
        1.5.3 肝乐康胶囊
        1.5.4 胡槐软肝片
        1.5.5 达如奇口服液
        1.5.6 洪林-5胶囊
    1.6 其它药物
        1.6.1 塔本温都苏油丸
        1.6.2 栀莲-5味丸
2 单药及提取物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2.1 蒙药红花悬浮液
    2.2 金色诃子
    2.3 肋柱花与花锚
4 总结与展望

(6)葛枳颗粒的研制及其解酒保肝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饮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 国人的饮酒习惯及存在问题
    1.3 过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
        1.3.1 对人身体的危害
        1.3.2 对人精神心理的危害
    1.4 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1.4.1 酒精性肝病概况
        1.4.2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
        1.4.3 酒精性肝损伤的动物模型
        1.4.4 解酒护肝药物研究现状
    1.5 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
        1.5.1 中药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
        1.5.2 中药对慢性酒精肝损伤的治疗
        1.5.3 中药对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1.5.4 中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治疗
    1.6 葛根、枳椇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1.6.1 葛根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1.6.2 枳椇子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1.7 选题依据
    1.8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9 论文研究内容
2 葛根、枳椇子提取工艺及解酒组合物配比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药材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葛根提取工艺研究
        2.2.2 枳椇子提取工艺研究
        2.2.3 葛枳组合物最佳配比的研究
        2.2.4 葛枳组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2.5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葛根提取工艺的研究结果
        2.3.2 枳椇子提取工艺研究结果
        2.3.3 葛枳组合物解酒最佳配比的考察结果
        2.3.4 葛枳组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
    2.4 本章小结
3 葛枳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药材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主药的制备
        3.2.2 葛枳颗粒处方筛选研究
        3.2.3 响应面优化葛枳颗粒处方的研究
        3.2.4 葛枳颗粒的质量评价
        3.2.5 葛枳颗粒对ADH、SOD活性的影响
        3.2.6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葛枳颗粒处方筛选结果
        3.3.2 响应面优化葛枳颗粒处方的结果
        3.3.3 葛枳颗粒的质量评价结果
        3.3.4 葛枳颗粒对体外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葛枳颗粒解酒保肝作用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动物及药物
        4.1.2 试剂与药品
        4.1.3 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小鼠醉酒量的考察
        4.2.2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构建及分组
        4.2.3 小鼠行为特征的观察
        4.2.4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4.2.5 小鼠肝脏生化指标测定
        4.2.6 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4.2.7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小鼠醉酒量的考察结果
        4.3.2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行为特征变化
        4.3.3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4.3.4 小鼠肝脏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4.3.5 小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菊苣多糖对雄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写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菊苣多糖的概述及研究进展
        1 菊苣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2 菊苣多糖的分离纯化
        2.1 多糖中蛋白的去除
        2.2 多糖中色素的去除
        2.3 多糖的分离纯化
        3 多糖的纯度鉴定
        4 多糖含量的测定
        5 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6 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测定
        6.1 多糖的降解
        6.2 单糖的化学修饰
        6.3 单糖的分离检测
        7 菊苣多糖的生物活性
        7.1 抗氧化作用
        7.2 降血糖、血脂作用
        7.3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7.4 抗菌作用
        7.5 保肝作用
        7.6 抗肿瘤作用
        7.7 其他作用
    第二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概述及研究进展
        1 机体代谢变化与NAFLD
        1.1 能量摄入与膳食组成对NAFLD的影响
        1.2 肝脏甘油三酯的积累对NAFLD的影响
        1.3 白色脂肪组织对NAFLD的影响
        2 胰岛素抵抗与NAFLD
        2.1 胰岛素作用与肝脏胰岛素抵抗
        2.2 胰岛素抵抗对NAFLD的影响
        3 其他因素与NAFLD
        3.1 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对NAFLD的影响
        3.2 氧化应激对NAFLD的影响
        3.3 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对NAFLD的影响
        4 NAFLD的防治
        4.1 减肥
        4.2 膳食结构调整
        4.3 增加运动和体育锻炼
        4.4 药物防治
        4.5 外科手术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菊苣根中菊苣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
        2.2 CCD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2.3 菊苣粗多糖脱蛋白方法优选结果
        2.4 菊苣粗多糖的柱层析纯化
        2.5 菊苣多糖CP-1的性质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菊苣多糖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缓减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日常情况观察结果
        2.2 CP-1对NAFLD大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2.3 CP-1对NAFLD大鼠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CP-1对NAFLD大鼠肝脏指标的影响
        2.5 大鼠肝脏组织病理组织学观察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菊苣多糖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样品采集
        1.4 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P-1对肝脏脂代谢相关酶或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CP-1对肝脏脂代谢相关酶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CP-1对肝脏脂代谢相关酶或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CP-1对肝脏脂代谢相关酶或蛋白表达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菊苣多糖缓减高脂饲料诱导的NAFLD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1.2 试验动物
        1.3 样品采集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始数据的处理
        2.2 各剂量组代谢物数据的PCA模型
        2.3 空白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代谢物数据的OPLS-DA模型
        2.4 空白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2.5 空白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关键代谢途径的表征及功能分析
        2.6 空白组、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总体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本文创新点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和脂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姜黄素与白藜芦醇
    1.1 姜黄素
        1.1.1 姜黄素的理化特性
        1.1.2 姜黄素在体内的吸收与代谢
        1.1.3 姜黄素的生理功能
        护肝功能
        抗氧化作用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抗肿瘤作用
        调节脂质代谢
        去甲基化作用
        调控线粒体生物活性功能
        1.1.4 姜黄素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利用率
        1.1.5 提高姜黄素在机体内利用率的措施
        1.1.6 姜黄素在畜禽生产上的研究与应用
        姜黄素在猪上的研究与应用
        姜黄素在鸡上的研究与应用
        姜黄素在水产动物的研究与应用
    1.2 白藜芦醇
        1.2.1 白藜芦醇的理化特性
        1.2.2 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
        抗氧化功能
        调节脂代谢功能
        抗炎及免疫调节功能
        抗癌作用
        保护组织线粒体的功能
        保护肝脏
        去甲基化
        1.2.3 白藜芦醇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物学利用率
        1.2.4 提高白藜芦醇在机体内利用率的措施
        1.2.5 白藜芦醇在畜禽生产上的利用
        白藜芦醇在禽类上的研究
        白藜芦醇在猪上的研究
    1.3 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相关研究应用
第二章 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能力和m~6A RNA甲基化修饰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脂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所致鸡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综述
    1 当归多糖研究现状
        1.1 保肝作用
        1.2 抗衰老作用
        1.3 抗肿瘤作用
        1.4 抗氧化作用
        1.5 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
        1.6 对血管和血液的作用
        1.7 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1.8 降血糖的作用
    2 肝损伤研究现状
        2.1 药物性肝损伤
        2.2 内毒素导致的肝损伤
    3 当归多糖在肝病领域的应用
    4 鸡大肠杆菌病研究现状
    5 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初步分析
    1 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
        2.1 当归的炮制
        2.2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2.3 理化性质检验
        2.4 红外光谱分析
        2.5 样品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3 结果分析
        3.1 当归不同炮制品提取物的理化分析结果
        3.2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3.3 多糖得率
        3.4 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5.1 当归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5.2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初步分析
        5.3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定量测定
第三章 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鸡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仪器和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饲料与试剂配制
        2.2 脂多糖粗提液(LPS)的制备
        2.3 动物实验与分组
        2.4 鸡血液与组织样本采集和处理
        2.5 各组鸡的血清中肝损伤相关指标检测
        2.6 各组鸡的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头孢噻呋钠所致鸡肝损伤剂量与造模时间筛选结果与分析
        3.2 LPS诱导鸡肝损伤的剂量筛选结果与分析
        3.3 头孢噻呋钠与LPS单用和联用致肝损伤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3.4 头孢噻呋钠联合不同来源LPS致鸡肝损伤的对比研究结果与分析
        3.5 头孢噻呋钠联合自制LPS致鸡肝损伤时间点与剂量的重复性筛选研究
        3.6 本章讨论
        3.7 本章结论
第四章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致鸡肝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试剂配制
        2.2 脂多糖粗提液(LPS)的制备
        2.3 动物实验与分组
        2.4 样品采集和处理
        2.5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2.6 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生当归多糖干预头孢噻呋钠联合自制LPS致鸡肝损伤的效果研究结果与分析
        3.2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干预头孢噻呋钠联合自制LPS致鸡肝损伤的效果研究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头孢噻呋钠联合LPS可导致鸡血清酶活性升高
        4.2 各炮制品当归多糖对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3 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肝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4.4 不同炮制品多糖在保肝方面的差异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10)木犀草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1.1.3 模型建立
        1.1.4 随机分组及用药
        1.1.5 标本采集及处理
        1.1.6 HE染色步骤
        1.1.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步骤
        1.1.8 BCA法检测视网膜中蛋白浓度
        1.1.9 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含量步骤
        1.1.10 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MDA含量
        1.1.11 qRT-PCR法检测HO-1,Nrf-2mRNA含量
        1.1.12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实验动物血糖值
        1.2.2 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
        1.2.3 试验大鼠视网膜中VEGF平均光密度含量测定
        1.2.4 大鼠视网膜中SOD活力及MDA含量
        1.2.5 大鼠视网膜中Nrf2、HO-1mRNA的相对表达量
    1.3 讨论
        1.3.1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1.3.2 视网膜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1.3.3 Nrf2-Keap1-ARE信号通路与氧化应激
        1.3.4 木犀草素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1.4 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的研究进展
    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损伤机制
        2.1.1 非酶糖基化作用
        2.1.2 蛋白激酶Cβ1/2(PKCβ1/2)
        2.1.3 炎症
        2.1.4 多元醇旁路
        2.1.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
        2.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2.1.7 氧化应激
    2.2 Nrf2-Keap1-ARE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2.2.1 Nrf2-Keap1-ARE信号通路
        2.2.2 Nrf2通路在眼部的研究
    2.3 木犀草素的抗氧化作用
    2.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大鼠实验性肝损伤时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穿心莲内酯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 宋远. 吉林大学, 2021(01)
  • [2]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D]. 贾晓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内源性鞘氨醇类代谢物对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研究[D]. 张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功能性研究[D]. 赵明明.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5]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J]. 乌日嘎,王月洪,闹敏,赞根.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2)
  • [6]葛枳颗粒的研制及其解酒保肝作用研究[D]. 侯景龙.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7]菊苣多糖对雄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雨龙.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日粮添加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断奶仔猪肝脏抗氧化和脂代谢的影响[D]. 韦文耀.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9]当归不同炮制品多糖对头孢噻呋钠联合LPS所致鸡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研究[D]. 何建.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10]木犀草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通路的影响[D]. 周亚男.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实验性肝损伤大鼠山梨醇脱氢酶、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