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车单缸柴油机及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现状

农用车单缸柴油机及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现状

一、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师丽娟[1](2016)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工程是将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农业生产、加工以及农村生活与生态环境维护和改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工程技术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中外农业工程学科以其研究对象的相同而具有一定的共性,又因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较晚而致中外学科所关注具体问题及发展阶段产生一定的差异。分析比较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农业工程学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此,论文以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历史演进为主线,从纵横两个维度对农业工程学科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研究,基于国内外学科发展规律,建构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框架,为学科科研队伍建设与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以此推动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运用积累变革规范理论,系统分析了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创建、发展及变革历程,归纳总结了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表明,中外学科遵循相同的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波浪式前进的态势,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运用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分别对中外学科启动时间、形成条件、推动力量、发展路径等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表明,欧美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先发内生型发展模式,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属于后发创新型发展模式。(3)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与可视化知识图谱技术,从科学研究视角可视化揭示并比较分析了中外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中外农业结构不同造就学科研究各有侧重;动力与机械等学科传统研究领域中外出现关注度相对下降现象;中国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但智能农业等新兴研究主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学科创新动力虽明显加强,仍需在原始创新方面进行重点突破。(4)运用文献研究与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两种模式的有机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应立足地域需求,创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国外通识教育强调知识的广度,课程内容更趋多元化,国内则强调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中国应通过强化基础理论教学,文理并重,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改革。(5)探讨了中外高等工程教育最新变革趋势以及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面临的环境。研究表明,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指导思想高度一致,二者为农业工程学科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农业工程学科的创新应遵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深化企业与高校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彭美春,王海龙,吴晓伟[2](2010)在《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文中提出进行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研究。采用真空度控制EGR阀开度,实现废气再循环量的调节。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进行EGR阀真空度的匹配标定,采用点工况法进行试验方案设计,基于发动机的经济特性、动力特性和排放特性综合优化建立评价模型,求得最佳EGR阀真空度MAP。结果表明,在同一油门开度下,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增加,最佳EGR阀真空度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转速下,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加,最佳EGR真空度先增大后逐渐减少。

刘瑞军[3](2010)在《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绿色属性评价为研究主题,对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研发和推广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问题和绿色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矛盾问题处理等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用车永磁发电机设计体系。其中,对发电机电磁设计的研究主要包括永磁材料的特性研究,永磁材料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研究,转子、定子结构的改进设计,电磁设计与计算,性能参数对发电机外特性的影响,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等等;对发电机稳压整流电路的研究包括永磁发电机电压控制现状分析,四相半波整流原理分析(可控整流电路设计、电压平均值计算、电压脉动系数计算、电流平均值计算等等),发电机自稳压原理分析,稳压电路设计,整流稳压系统的仿真及仿真参数的变化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等等;对发电机的绿色设计与评价包括绿色产品基本概念及特征的界定,发电机绿色评价指标的设计,绿色评价模型方法研究,发电机绿色优化分析等等;对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与分析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框架的建立,农用车发电机生命周期框架分析(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命周期评价框架的建构),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的技术步骤,生命周期评价的缺陷与不足,以及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的指导作用等等;对农用车发电机研发体系中的不相容问题研究主要包括不相容问题的辨识(问题的提出、人才问题辨识、资金问题辨识、其他问题辨识),不相容问题的可拓分析(目标的界定、条件的界定、问题的界定、相容度判断、可拓策略的生成、相容度二次判断等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有利于促进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的技术创新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唐春华,赖燕邦,杨斌[4](2007)在《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综述分析表明直接燃用植物油与柴油的混合油时柴油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经济性,并能有效地降低有害排放物NOx的排放和烟度。概述了柴油机长期燃用植物油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及其研究展望。

唐春华,曹卫彬,刘迎春,杨斌,李华[5](2007)在《棉籽油作为S195柴油机燃料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试验研究了S195柴油机燃烧棉籽油与0#柴油的混合燃油时不同喷油压力下喷雾锥角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负荷下的有效耗油率。分析可知:适当地提高喷油压力可以改善混合油的燃烧性能;在S195柴油机上燃烧B20混合燃油(由20%的棉籽油和80%的0#柴油组成)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经济性,为在低速农用柴油机上燃烧棉籽油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胡强[6](2007)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特性与排放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燃料乙醇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含氧燃料,探索其作为代用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这对于我国的能源、环保、农业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乙醇在柴油机上适应性研究。研究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开发乙醇助溶剂;研究乙醇掺烧比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乙醇掺烧比;研究发动机供油系统参数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恢复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研究催化净化技术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排气净化的效果,解决乙醇柴油发动机HC、CO排放相比原柴油机升高的问题;本文还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进一步降低乙醇柴油发动机的NOx排放,进行EGR阀的设计计算。本文分析了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主要物化特性,研究乙醇柴油的互溶稳定性,开发了一种助溶剂。结果表明,当添加6%的本研究开发的助溶剂,含有10%-20%乙醇的乙醇与柴油混合燃料可以稳定三个月以上。在DL190-12柴油机上,进行乙醇掺烧比的试验研究,研究了乙醇掺烧比分别为10%、15%、20%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结构与技术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燃用混合燃料,发动机动力性能在中小负荷下升高,大负荷下降低,升幅在8%以内;燃油消耗率有所升高;发动机的碳烟排放和NOx排放降低30%,HC和CO的排放增加40%。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出DL190-12发动机最佳的乙醇掺烧比为15%的结论。本文试验研究了供油提前角和喷油压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压力由17.5Mpa增加到18.5Mpa,发动机功率升高,油耗增加,烟度显着降低,NOx排放变化不大,HC、CO的排放会增加。转速升高,喷油压力对HC、CO排放的影响减弱。随着供油提前角从31°CA增大到35°CA,发动机功率基本不变,油耗先增加后降低,NOx排放升高,烟度降低,HC与CO的排放呈先增大再降低的趋势。本文通过匹配排气氧化催化转换器进行降低乙醇柴油发动机HC和CO排放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KEMIRA公司生产的Ecocatt 84441#氧化型催化转换器对CO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40%,HC的催化效率最高可以达到35%。随平均有效压力的增大净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本文对EGR系统关键部件EGR阀的主量孔与升程进行了设计计算。应用AVL公司的BOOST程序软件,建立了DL190-12发动机EGR系统模型,进行EGR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计算了EGR流量与EGR率。进行了乙醇柴油DL190-12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加装EGR后DL190-12乙醇柴油发动机的NOx可再降低20%以上,相比原DL190-12柴油机NOx共降低50%~90%。NOx降低效果明显。

宋海燕[7](2006)在《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作物信息获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变量处理设备(VRT)和决策支持系统(DS)等的发展,精细农业作为一种经营现代农业的新技术应运而生了。该技术的核心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和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作”。 精细农业是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包括信息获取系统、信息处理系统与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作业。其中信息获取系统是开展精细操作实践的基础和依据,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适合我国精细农业实践的田间信息(土壤信息、作物信息、产量及品质信息)的获取技术和处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论文针对国内外在田间信息获取技术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3因素(氮、磷、钾肥)二次正交回归设计方法,对油菜田中的田间施肥情况设计了施肥水平,使三种营养元素分别处于偏少、正常和过量的状态。对油菜田中的土壤信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作物信息、土壤信息与作物中的叶绿素含量信息、土壤信息与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采用ASD公司的便携式光谱仪研究了测量覆盖面积对土壤光谱特性和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并从几何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通过测量几何位置确定测量覆盖面积的数学模型。为今后使用该仪器在田间测量时,减少背景信息,选取最佳测试几何位置奠定了基础。 2)研究了采用尼高力公司NEXUS智能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采集的经简单处理过的土壤(模拟田间土样)光谱特性,建立了土壤光谱吸光度与土壤中的氮(N)、磷(P)、钾(K)、有机质(OM)和pH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采用近红外光谱仪经一阶导数处理可以很好地预测简单处理土样中的OM和pH含量,预测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以上。在对土壤OM含量的定量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将正交信号校正方法(OSC)作为谱图预处理方法,使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89,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对土壤中N含量的预测中,发现土壤颗粒大小严重影响到土壤N含量的预测能力。对P、K的预测效果并不是很好,预测样本的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661和0.721,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在对油菜生长状况的监测过程中,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研究了同一叶片、同一植株不同测量部位SPAD值的分布情况,并采用ArcView 3.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空间分析模块直观、准确地对其进行了表达。结果表明测量部位不同,SPAD值也不同。根据本试验的要求,对从顶部算起的第三片叶进行了跟踪测量,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油菜叶片的SPAD值随生长阶段、施肥情况的变化规律。得出蕾苔期与开花期过渡时期是进行田间氮肥检测和管理的最佳时期。对今后该油菜田中的氮肥管理提供了一个参考基准。 4)采用ASD公司的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外分析了油菜叶片的光谱特性,找到其最佳敏感波段为676nm和684nm,相关系数达到0.923。对油菜叶片的SPAD含量与“红边位置”和“绿

杨延相[8](2004)在《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2003年奖揭晓》文中研究说明

闫大建,岳海军,侯海旺[9](2000)在《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文中研究指明

何强[10](2000)在《成都开维内燃机有限公司经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成都开维内燃机有限公司是1994年由成都内燃机总厂与美国通联国际信托投资集团联合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开发农用车及轻型汽车配套用的柴油机,其产品有:490系列、493系列、4100系列等柴油机。公司所在的内燃机市场经过发展初期的激剧扩大阶段,目前已进入正常发展阶段。主机生产厂家有300多家,配件生产厂家有2000多家,我国内燃机总生产量占世界内燃机生产总数的15.7%,但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相当多的品种生产能力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价格一降再降,降价幅度达30%—50%。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境地。成都开维内燃机有限公司在这样环境下,也未能幸免于难。公司从93年盈利5297 万,迅速下降到94年盈利1443万,95年盈利1531万,96年开始发生亏损400多万。企业经营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不仅省内市场全面萎缩,省外市场也无明确的构成。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由于国家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影响了农用车行业的整体需求量,从而内燃机行业出现整体效益滑坡,97年全年完成利润较96年下降55. 8%;第二、由于市场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山东、湖南等地的农用车生产量相继超过四川,使公司在原有的区域市场上销售下降;第三、轻型车和车市场发展不景气,使公司在此细分市场的销售量受到影响;第四、公司的部分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致使丧失一部分原有客户;第五、省外企业的产品大举进入四川市场,抢占内燃机市场,以致开维公司失去部分市场;第六、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导致产品成本较大,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第七、产品开发力度不强,全面开发工作抓得不够,资金投入少,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第八、公司决策机制不健全,内耗严重,以致不能及时作出决定而丧失公司发<WP=3>展的机会。由于公司在销售收入下降,所产生的利润下降,而公司所应负担的固定费用并未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从而加大了亏损额度。仅97年1-8月份就亏损1761万元,公司资金面临严重的紧缺,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公司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收效盛微。针对公司目前所处行业的现状,针对公司目前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开维公司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以尽早摆脱亏损的状况。首先,进行市场结构的调整,针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加强对大市场的开发力度,放弃或萎缩小市场;其次,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对原有产品在质量上、性能上进行整改,同时开发新产品;第三,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第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市场;第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减少内耗,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第六,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引进资金,盘活资产。开维公司本身具有很多优势,只要开维公司管理人员、职工上下同心,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树立信心,振奋精神,一定会再树开维公司的昔日雄风。

二、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d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述评
    2.1 积累与变革规范
    2.2 内生型与外生型发展理论
    2.3 科学计量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学科发展模式与规律
    3.1 农业工程学科的缘起
    3.2 学科发展阶段性特征
    3.3 学科发展模式及演进规律
    3.4 学科发展模式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科学研究视角的学科知识结构演化
    4.1 数据获取与分析方法
    4.2 国外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4.3 国内可视化结果与分析
    4.4 中外知识结构演化之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演变
    5.1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5.2 中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5.3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之变迁
    5.4 中外农业工程课程体系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6.1 学科专业、学位制度及专业认证
    6.2 欧美CDIO工程教育模式
    6.3 中国特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6.4 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进一步研究设想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和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2)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设备及方法
    1.1 试验设备及安装
    1.2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 评价模型与评价结果
    3.1 评价方法
    3.2 最佳EGR真空度的获取
4 结论

(3)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用车发电机相关技术研究综述
        1.3.2 农用车发电机材料优选研究综述
        1.3.3 生命周期理论及方法研究综述
        1.3.4 绿色综合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农用车发电机材料选择及电磁设计
    2.1 发电机永磁材料的基本特征
        2.1.1 永磁发电机材料的选择
        2.1.2 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
        2.1.3 永磁材料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及永磁材料的确定
        2.1.4 转子结构工艺设计
        2.1.5 永磁发电机定子结构设计
        2.1.6 稀土永磁发电机的优点
    2.2 发电机电磁设计与计算
        2.2.1 径向励磁结构磁路理论
        2.2.2 钕铁硼稀土永磁体积计算
        2.2.3 每相绕组匝数的计算
        2.2.4 电枢反应
        2.2.5 电压平衡式和等值电路
    2.3 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2.3.1 磁钢截面积对发电机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2 永磁体磁化方向的平均长度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3 电枢绕组线径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4 每相串联匝数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3.5 气隙对性能参数的影响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稳压整流电路设计及仿真
    3.1 永磁发电机电压控制现状
    3.2 四相半波整流原理分析
        3.2.1 可控整流电路
        3.2.2 四相半波电压平均值计算
        3.2.3 四相半波电压脉动系数计算
        3.2.4 四相半波电流平均值计算
        3.2.5 四相半波滤波特性
    3.3 发电机自稳压原理分析
    3.4 稳压电路
    3.5 整流稳压仿真研究
        3.5.1 稀土永磁发电机数学模型
        3.5.2 正方向的规定
        3.5.3 电压和磁链方程式
    3.6 整流稳压系统的仿真
        3.6.1 整流稳压系统输出开路
        3.6.2 整流稳压系统接负载时
        3.6.3 仿真计算
        3.6.4 应用Simulink 建立仿真模型建立
    3.7 仿真参数取值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
        3.7.1 取样电容的选择
        3.7.2 不同转速对稳压情况的影响
        3.7.3 负载对稳压情况的影响
        3.7.4 试验示波器波形图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绿色设计与评价研究
    4.1 绿色产品的属性及特征
        4.1.1 绿色产品基本概念界定
        4.1.2 绿色产品特点
    4.2 绿色指标设计
        4.2.1 绿色产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追踪
        4.2.2 基于输入-输出的绿色指标界定
    4.3 绿色评价模型方法
        4.3.1 绿色产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追踪
        4.3.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介绍
        4.3.3 交叉效率模型与方法
    4.4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绿色评价分析
        4.4.1 指标数据收集
        4.4.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农用车绿色评价
        4.4.3 基于Cross-efficiency 的农用车发电机绿色评价
        4.4.4 好胜型和容忍型模型计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与分析
    5.1 生命周期评价的涵义
    5.2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5.2.1 目的和范围设定
        5.2.2 清单分析
        5.2.3 影响评价
        5.2.4 释义与改进分析
    5.3 农用车发电机生命周期框架分析
        5.3.1 永磁发电机材料选择
        5.3.2 发电机结构设计
        5.3.3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生命周期评价框架
    5.4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LCA 技术步骤
        5.4.1 目的和范围设定
        5.4.2 清单分析
        5.4.3 影响评价
        5.4.4 释义与改进
    5.5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LCA 实施的缺陷与不足
    5.6 永磁发电机农用车生命周期评价的指导作用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农用车永磁发电机研发体系中的不相容问题研究
    6.1 不相容问题的界定及可拓模型
        6.1.1 目标、条件及问题的界定
        6.1.2 不相容问题的可拓模型
        6.1.3 不相容问题转化的思想
    6.2 不相容问题的辨识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人才问题辨识
        6.2.3 资金问题辨识
        6.2.4 其他问题辨识
    6.3 不相容问题的可拓分析
        6.3.1 目标的界定
        6.3.2 条件的界定
        6.3.3 问题的界定
        6.3.4 相容度判断
        6.3.5 可拓策略的生成
        6.3.6 相容度二次判断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博士生导师及作者简介

(4)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
    1.2 国内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
2 存在问题
3 研究展望

(5)棉籽油作为S195柴油机燃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测试设备和方案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喷油压力的确定
    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 结论

(6)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特性与排放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意义
        1.2.1 缓解能源危机
        1.2.2 降低排放
        1.2.3 促进农业生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内容与技术关键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本研究技术关键
第二章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及助溶剂的研发
    2.1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
        2.1.1 几种燃料的理化特性对比
        2.1.2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
    2.2 助溶剂的研发
        2.2.1 乙醇柴油助溶剂的开发技术方案
        2.2.2 助溶剂的开发实验
    2.3 小结
第三章 乙醇掺烧比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3.1 实验装置和方法
        3.1.1 实验所用发动机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试验燃料
        3.1.4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乙醇掺烧比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
        3.2.2 乙醇掺烧比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
        3.2.3 乙醇掺烧比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3.3 最佳掺烧比的选择
    3.4 小结
第四章 供油参数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4.1 喷油压力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4.1.1 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4.1.2 排放特性的影响
    4.2 供油提前角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4.2.1 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
        4.2.2 排放特性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催化净化技术降低乙醇柴油发动机排放的研究
    5.1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的选取
    5.2 氧化催化净化器对乙醇柴油发动机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
        5.2.1 氧化催化净化器参数与实验方法
        5.2.2 试验结果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EGR阀设计与 EGR对发动机 NOx排放性能的影响
    6.1 发动机 EGR技术方案
    6.2 EGR阀关键参数的设计
        6.2.1 EGR阀主流孔的设计
        6.2.2 EGR阀升程的确定
    6.3 DL190-12发动机 EGR系统工作过程计算机仿真
        6.3.1 EGR工作过程建模步骤
        6.3.2 工作过程模型的建立
        6.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6.4 EGR系统对乙醇柴油发动机 NOx的影响效果试验研究
    6.5 小结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1) 研究工作总结
    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作物信息获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精细农业概述
        1.2.1 精细农业的技术思想
        1.2.2 精细农业的技术体系
        1.2.2.1 信息获取系统
        1.2.2.2 信息处理系统
        1.2.2.3 智能化变量作业
        1.2.3 国内外精细农业的发展情况
    1.3 农田信息采集的研究现状
        1.3.1 农田位置信息的采集
        1.3.2 农田属性信息的采集
        1.3.2.1 土壤信息的获取
        1.3.2.2 作物信息的获取
        1.3.3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田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1.4 农田信息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1.5 论文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前言
    2.2 试验设备
        2.2.1 SPAD(Soil Plant Analysis Development unit)502
        2.2.2 便携式可见-近红外光谱仪
        2.2.3 NEXUS智能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对象、品种的选取
        2.3.2 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的原理和步骤
        2.3.3 田间试验设计
    2.4 土壤样品的采集
    2.5 土壤化学成分的测量
        2.5.1 有机质(%)
        2.5.2 土壤速效磷的测量(mg/kg)
        2.5.3 土壤速效钾的测量(mg/kg)
        2.5.4 酸碱度(pH)
        2.5.5 土壤碱解氮的测量(mg/kg)
        2.5.6 含水率(%)
    2.6 分析和优化方法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土壤光谱特性的测量
    3.1 引言
    3.2 土壤光谱机理分析
        3.2.1 土壤的近红外光谱测量原理
    3.3 化学计量学方法的介绍
    3.4 土壤光谱的测量
        3.4.1 测量范围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3.4.1.1 测量范围对土壤光谱特性的影响
        3.4.1.2 测量范围对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3.4.1.3 测量范围计算
        3.4.2 土壤中氮(N)、磷(P)、钾(K)、有机质(OM)和pH的预测
        3.4.2.1 土壤有机质(OM)含量的预测
        3.4.2.2 土壤pH值的预测
        3.4.2.3 土壤磷(P)、钾(K)含量的预测
        3.4.2.4 土壤氮(N)含量的预测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油菜作物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
    4.1 前言
    4.2 SPAD与油菜叶片含氮量关系的研究
    4.3 SPAD在油菜田间试验中的应用
        4.3.1 测量分支的选取
        4.3.2 叶片SPAD值的分布情况
        4.3.3 跟踪叶片的SPAD值情况
        4.3.3.1 田间施肥与SPAD之间的关系
        4.4.3.2 SPAD与生长阶段和氮肥关系的研究
    4.4 油菜叶片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
        4.4.1 油菜叶片的反射光谱特征
        4.4.2 叶片光谱反射率与SPAD之间的关系
        4.4.3 红边位置、绿峰位置与SPAD之间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土壤养分与油菜籽产量、品质之间关系的研究
    5.1 前言
    5.2 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5.2.1 施肥模型寻优
        5.2.2 主效应分析
        5.2.3 互作效应分析
    5.3 土壤养分与油菜籽品质之间的关系
        5.3.1 土壤养分与油菜籽含油率之间的关系
        5.3.1.1 施肥模型寻优
        5.3.1.2 单因子效应分析
        5.3.1.3 氮、磷、钾肥互作作用对油菜籽含油量的影响
        5.3.2 土壤养分与硫甙含量之间的关系
        5.3.2.1 施肥模型寻优
        5.3.2.2 单因子效应分析
        5.3.2.3 氮、磷、钾肥互作作用对油菜籽硫甙含量的影响
        5.3.3 土壤养分与芥酸含量之间的关系
        5.3.3.1 施肥模型寻优
        5.3.3.2 单因子效应分析
        5.3.2.3 氮、磷、钾肥互作作用对油菜籽芥酸含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论文的特点和创新点
    6.3 展望
攻博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10)成都开维内燃机有限公司经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公司基本情况
    一、 公司成立背景
    二、 合资企业介绍
第二部分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一、 行业发展状况
    二、 97年行业运行情况
    三、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一、 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
    二、 产生经营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 公司整改策略
    一、 加强管理,精干队伍
    二、 进行市场结构调整
    三、 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四、 加强营销策略制定实施
    五、 加强财务监督,树立经济效益意识
    六、 重塑质量,再创信誉
    七、 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八、 加强资本营运力度

四、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外农业工程学科发展比较研究[D]. 师丽娟.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2]生物柴油-柴油发动机EGR系统的标定[J]. 彭美春,王海龙,吴晓伟.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10(04)
  • [3]农用车永磁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及绿色属性评价[D]. 刘瑞军. 吉林大学, 2010(08)
  • [4]柴油机燃用植物油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唐春华,赖燕邦,杨斌. 新疆农机化, 2007(04)
  • [5]棉籽油作为S195柴油机燃料的试验研究[J]. 唐春华,曹卫彬,刘迎春,杨斌,李华. 农机化研究, 2007(08)
  • [6]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特性与排放控制研究[D]. 胡强.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 [7]基于光谱技术的土壤、作物信息获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 宋海燕. 浙江大学, 2006(09)
  • [8]史绍熙科技教育基金2003年奖揭晓[J]. 杨延相. 内燃机学报, 2004(02)
  • [9]农用车辆单缸柴油机的技术现状与柴油机的代用燃料[J]. 闫大建,岳海军,侯海旺. 农村牧区机械化, 2000(04)
  • [10]成都开维内燃机有限公司经营分析[D]. 何强. 西南财经大学, 2000(01)

标签:;  ;  ;  

农用车单缸柴油机及柴油机替代燃料技术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