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

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

一、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郑明明[1](2021)在《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EOS、IgE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EOS、IgE水平影响的研究。方法: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或者住院部中,选取符合课题纳入标准的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实际临床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如期完成。两组均予以薇诺娜柔润保湿霜基础保湿,治疗组给予当归饮子汤剂内服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将各组患者治疗不同阶段的客观症状(皮损面积、红斑、丘疹、渗出糜烂、表皮剥脱、浸润或苔藓化、皮肤干燥),主观症状(瘙痒、失眠程度)、SCORAD分值、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EOS水平比较进行分析,并给予每组患者疗效判定。此外,对每一组疗程停止后进行安全性评估,而且需要观测且随访一个月的复发状况。结果:1.基线对比:本课题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最终完成了60例,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SCORAD分值、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EOS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2.疗效对比:医治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医治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两组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SCORAD积分值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治疗一个疗程后,SCORAD积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两个疗程后,SCORAD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血清总IgE水平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发现血清总IgE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两个疗程后,血清总IgE的水平较前有很大程度的改善(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外周血EOS水平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总疗程一半后,发现外周血E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疗程后,其外周血EO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复发率对比: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四个星期的定期随访,发现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明确的说明治疗组复发率在很大程度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及氯雷他定片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且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总体疗效均要优于氯雷他定片联合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搽治疗。2.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及瘙痒症状,降低病情复发率,对于病程长,且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此治疗方案。3.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EOS水平。4.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起效时间短,疗效肯定,安全系数可控,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冯璐[2](2020)在《蝉衣薄荷地肤颗粒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蝉衣薄荷地肤颗粒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符合小儿湿疹湿热证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予蝉衣薄荷地肤颗粒水冲服,对照组予氯雷他定颗粒口服,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观察,并做好测量表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科学、客观地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0%,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蝉衣薄荷地肤颗粒能有效改善小儿湿疹湿热证患儿的症状、体征,且用药方便,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蒋琴[3](2020)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疗效,验证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安全有效;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收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口服依巴斯汀片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复方洗剂一号治疗,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疗程7天,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湿疹的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程度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实验部分:观察复方洗剂一号对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进一步阐述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结果: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经7天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与红霉素相当,MIC值为0.25。表明复方洗剂一号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结论:复方洗剂一号是治疗急性湿疹的有效方法,疗效肯定。对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度、瘙痒症状、湿热浸淫证候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复方洗剂一号对急性湿疹皮损表面常见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是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之一。

刘杨梦雨[4](2020)在《加味真武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结合小儿肺脾肾“常不足”之特性,观察和评价加味真武汤临床对儿童AR脾肾阳虚证型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至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AR病例,共纳入70例,以电脑机选法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使用真武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使用氯雷他定治疗。两组同时进行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结合疗效判定标准进行比较,收集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线评价:治疗前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各项病情积分上无显着差异(p>0.05),均具有可比性。疗效评价: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82.4%,经检验后P值高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症方面:两组在四项主症上,均有显着疗效(p<0.05),且试验组改善鼻塞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次症方面:两组对于次症的改善均有显着疗效(p<0.05),试验组在改善眼痒及减少鼻腔内分泌物情况上优于对照组(p<0.05),余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疗效相当。中医证候方面:两组在改善活动减少、饮食及小便问题上均有显着疗效(p<0.01);对照组在改善畏寒、大便问题及舌象异常上无明显疗效(p>0.05)。治疗组在改善畏寒、饮食情况、大便情况及舌象异常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包含脱落病例在内,两组在使用上述治疗方案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加味真武汤治疗儿童AR脾肾阳虚证疗效显着。2.加味真武汤在改善鼻塞、眼痒及鼻腔内分泌物情况方面优于单用氯雷他定治疗。3.加味真武汤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氯雷他定。4.疗程内使用加味真武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观察暂未发现相关副作用。

王钰婷[5](2020)在《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6水平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以期探究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湿疹发挥临床疗效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慢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和思路。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72名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人数36例,对照组人数36例。治疗组口服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同时外用丹皮酚软膏,用药4周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将治疗前后的EASI积分、中医证候评分、瘙痒度评分、DIQI评分及血清IL-6水平的变化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并随访3个月,了解复发情况。结果:1.受试72例患者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共收集有效病例6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血清IL-6水平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疗程结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24%,对照组为72.7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疗程结束,两组中医证候评分、EAS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疗程结束,两组瘙痒度评分、DIQI评分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治疗前血清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疗程结束,两组血清IL-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确切,并可调节血清IL-6水平;在控制疾病复发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

贾雪琳[6](2020)在《西替利嗪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氯雷他定为对照,通过系统评价、真实世界研究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西替利嗪儿童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评价、政府网站信息、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和调研问卷的方法进行安全性综合评价。拟通过RCT文献研究,确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政府网站信息、真实世界数据研究和调研问卷研究等对西替利嗪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分类等进行补充评价。1.基于文献二次研究的安全性系统评价对西替利嗪进行二次文献筛选,确定纳排标准,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以RCT研究同等级证据文献的氯雷他定为参照,对西替利嗪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2.政府网站的安全性信息通过查询国内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际药物经济学与结果研究协会以及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等网站发布的关于西替利嗪的公告,获取西替利嗪安全性信息。3.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安全性监测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5年-2018年收集并确认上报的314例儿童因使用抗过敏药而产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4.真实世界问卷调查设计西替利嗪在真实世界使用的调查问卷(医师版,药师版,家长版),获取药品安全性评价信息。结果:1.基于文献二次研究的安全性系统评价从各数据库建库到2019年12月31日,西替利嗪按照检索词一共检索了238篇文献,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其中RCT研究有22篇,经对文献病例汇总分析,西替利嗪共纳入1609例,儿童西替利嗪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0%。氯雷他定纳入RCT研究文献17篇,共计886例,一般不良反应率为12.6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有急性肌张力障碍的个案报道1篇,说明书中未收载该表现。2.政府网站的安全性评价信息共查询到5篇关于西替利嗪安全性的报告。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咽炎、嗜睡、光敏、急性全身性皮疹性脓疱病、反弹性腓肠炎、药疹、荨麻疹加重和肝炎。其中,西替利嗪的光敏、急性全身性皮疹性脓疱病、反弹性腓肠炎、荨麻疹加重和肝炎在现有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3.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安全性监测在314例儿童因使用抗过敏药而发生的ADR报告中,报告ADR最多的药品是氯雷他定77例(24.52%),西替利嗪47例(14.97%)。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累及器官与症状表现与药品说明书基本吻合。4.真实世界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712份有效问卷,分别从医师、药师以及家长三个群体对常见儿童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的用药剂型进行主观可接受度和认可度评价。结果显示,医师认为西替利嗪较氯雷他定有更好的安全性。医师、药师及家长均认为滴剂、口服液、糖浆剂较分散片、干混悬剂、泡腾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更具有精准剂量给药的安全优势。结论:1.西替利嗪儿童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0%,较氯雷他定的12.65%略高。严重不良反应罕见。2.西替利嗪的急性肌张力障碍、光敏、急性全身性皮疹性脓疱病、反弹性腓肠炎、荨麻疹加重和肝炎在现有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3.真实世界研究显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均未有上报严重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累及器官与症状表现与药品说明书基本吻合。4.调研结果显示,医师认为西替利嗪较氯雷他定有更好的安全性。医师、药师及家长均认为滴剂、口服液、糖浆剂较分散片、干混悬剂、泡腾片、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更具有精准剂量给药的安全优势。5.建议:A.建议进一步开展西替利嗪真实世界的前瞻性主动监测研究,以验证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B.基于现有的循证学证据,在综合评价其有效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基础上,从安全性角度建议将西替利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C.药品说明书中增加急性肌张力障碍、光敏、急性全身性皮疹性脓疱病、反弹性腓肠炎、荨麻疹加重和肝炎的表现;D.产业需求上适当增加滴剂、口服液和糖浆剂的上市药品。

朱慧原[7](2019)在《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客观评价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湿疹患儿72例,选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进行观察。利用SPSS21.0软件产生随机分配表和随机数字,将所有序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健脾利湿法(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每天一剂水煎,早晚饭后半小时口服,每次100ml。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主要依据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度(EASI)、瘙痒程度、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来评价健脾利湿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根据研究数据汇总显示,在治疗8周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7%,愈显率为73.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愈显率为63.64%。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的愈显率。治疗组治疗前EASI评分平均为8.41±4.91、治疗8周后EASI评分平均为1.71±1.57,对照组治疗前EASI评分平均为10.49±4.10、治疗8周后EASI评分平均为5.45±3.89。经统计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的EASI评分、瘙痒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利湿法明显优于清热凉血法,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利湿法可改善脾虚湿蕴型小儿湿疹患儿的皮损严重程度、皮损面积、瘙痒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质量。2.健脾利湿法是小儿湿疹(脾虚湿蕴型)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孙宇宁[8](2019)在《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指导合理用药,为中医中药有效治疗小儿湿疹提供理依论据。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了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60名湿疹患儿,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候分析,将符合纳入标准湿热蕴阻证的湿疹患儿,根据随机分组对照法,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黄柏液,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疗程均为14天。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以证候指征积分为观察指标,观察靶皮损程度(红斑、丘疹、渗出、糜烂、浸润等)、全身皮损面积及瘙痒程度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统计数据,经统计学分析,获得结论。结果: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30例,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痊愈率46.67%,显效率36.67%,有效率13.33%,无效率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患者30例,痊愈7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痊愈率23.33%,显效率40%,有效率26.67%,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两组间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临床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两组间治疗后临床积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用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临床疗效显着,复方黄柏液在减少丘疹、改善湿疹患儿的皮损面积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充分证实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周伟娜[9](2019)在《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口服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严重程度的变化进行评价;对于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湿热型湿疹患者按2: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62例,对照组31例。除去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按92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31例。2.治疗方法:试验组内服清热除湿汤,外用马齿苋洗剂。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若渗出明显,外用3%硼酸洗液冷湿敷,若皮损有鳞屑、结痂或肥厚,外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3.观察方法:所有患者在初诊、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6周时填写病例报告表,记录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舌脉、二便等情况。4.疗效评价方法:参照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治疗湿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后进行疗效判定。5.安全性评价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检验。用药期间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均视为副反应事件。6.统计学方法:所用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总评分、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皮损形态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2周后,试验组总评分及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瘙痒程度及皮损形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试验组四项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评分、皮损面积、皮损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缓解瘙痒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5.经用药治疗6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明确,能够有效缓解瘙痒、改善皮损严重程度。2.清热除湿汤联合外用马齿苋洗剂治疗湿热型湿疹安全性良好。

吴惠君[10](2019)在《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病例对照研究,评价盐酸奥洛他定在治疗慢性湿疹症状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唐山市工人医院门诊的慢性湿疹患者176例,随机将慢性湿疹患者分为观察组89例,对照组87例。观察组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片5mg,2次/天,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天,两组同时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2次/天。对患者在初次就诊、1周、2周、4周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由同一个研究者根据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法(EASI评分法)和瘙痒程度评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间性别构成经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间年龄、病程、治疗前EASI评分及瘙痒度评分经t检验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疗程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8.8%和7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在第1周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和第4周随访时,观察组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1%和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2,p<0.05)。结论1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方法。2盐酸奥洛他定联合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性高。图2幅;表8个;参98篇。

二、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EOS、IgE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处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诊断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统计方法
结果分析
    1 基线分析
        1.1 性别比较
        1.2 年龄比较
        1.3 病程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构分布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SCORAD分值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比较(正常值≤100IU/ml)
        1.7 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EOS水平比较(正常值0-0.5×10~9/L)
    2 疗效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SCORAD积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比较(正常值≤100IU/ml)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EOS水平比较(正常值 0-0.5×10~9/L)
        2.7 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3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立论依据
    2 中医学对火针的认识
        2.1 古籍对火针的描述
        2.2 火针的作用机理
        2.3 火针治疗皮肤病的优势
    3 现当代医家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
    4 血清总IgE、外周血EOS与特应性皮炎关联性分析
    5 方药分析
    6 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结果分析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2)蝉衣薄荷地肤颗粒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诊断标准
        (一) 小儿湿疹的西医诊断标准
        (二) 小儿湿疹的中医诊断标准
        (三) 症状及体征量化标准
        (四) 病情分级标准
    二、病例标准
        (一) 纳入病例标准
        (二) 排除病例标准
        (三) 脱落病例标准
    三、一般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
        (三)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
        (四) 两组患儿病情分布
        (五) 治疗前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
        (六) 治疗前两组主症总积分比较
        (七) 治疗前两组次症总积分比较
        (八) 治疗前两组各主症积分比较
        (九) 治疗前两组各次症积分比较
        (十) 治疗前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四、研究方案
        (一) 观察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疗效观察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1 治疗后两组总疗效比较
        2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
        3 治疗后两组主症总积分比较
        4 治疗后两组次症总积分比较
        5 治疗前后两组各主症积分比较
        6 治疗前后两组各次症积分比较
        7 治疗前后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
        8 血清特异性IgE情况
        9 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研究
        (一) 病名研究
        (二) 病因病机分析
        (三) 治则治法
    二、西医对小儿湿疹的研究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 西医治疗
    三、立法依据
    四、方药分析
        (一) 组方分析
        (二) 中药溯源
        (三) 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湿疹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治疗
        (一) 中医对小儿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治疗小儿湿疹
    二、西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治疗
        (一) 西医对小儿湿疹发病原因的认识
        (二) 西医治疗小儿湿疹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小儿湿疹(湿热证)临床观察表
致谢
附件

(3)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的认识
        1.2 流行病学的研究
        1.3 病因的认识
        1.4 治疗方法
    2 祖国医学对湿疹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临床表现的认识
        2.4 治法的认识
        2.5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2.6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终止标准
        3、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注意事项
        3.4 疗效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标准
        3.6 不良反应观察
    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1 实验菌种
        2.2 药物及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材料
    3 培养基的制备
        3.1 平板培养基制备
        3.2 不同浓度含药试管培养基的制备
    4 受试菌的转种活化
    5 菌种鉴定
    6 菌悬液的制备
    7 复方洗剂一号抑菌实验研究
        7.1 牛津杯法
        7.2 含药试管稀释法
    8 抑菌效果判定
        8.1 牛津杯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8.2 含药试管稀释法抑菌效果的判定
    9 研究结果
        9.1 牛津杯法的抑菌结果
        9.2 含药试管稀释法的抑菌结果
第四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湿疹疾病的现状
        1.2 湿疹的诱因
    2 中药制剂外用的作用
    3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中医机理探讨
    4 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现代机理探讨
    5 关于临床观察部分的讨论
        5.1 对湿疹评分方法的认识
        5.2 EASI积分方面比较
        5.3 对于减轻瘙痒方面比较
        5.4 两组中医证候结果分析
        5.5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6 关于实验观察部分的讨论
        6.1 关于中药的MIC值
        6.2 关于药敏方法的选择
        6.3 微生物与湿疹的关系与实验菌种选择
        6.4 实验结果的讨论
    7.关于基础药敏试验和临床观察的情况的几点思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西医治疗急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加味真武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1.1 中医对于“鼻鼽”病的认识
        1.2 鼻鼽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1.3 现代中医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2.1 流行病学认识
        2.2 定义与分类
        2.3 发病机制认识及危险因素
        2.4 AR常见相关疾病/并发症
        2.5 西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病例标准
        2.4治疗方案
    3.观察方法与指标
    4.安全性与疗效判定
    5.统计方法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
    2. 基线分析
    3. 治疗前评分比较
    4. 疗效评价
    5.试验结果
    6. 讨论
        6.1 从脾肾阳虚证论治变应性鼻炎的依据
        6.2 加味真武汤组成及方义分析
        6.3 现代药理分析
        6.4 临床症候解析
        6.5 疗效总结
结论
问题与不足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于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课题相关调查/记录表 附录 1:受试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体质/证型判定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评分表
附录四 中医证候评分表及自我病情评价表
附录五 体格检查表
附录六 不良反应记录表
附件 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6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完成情况
        1.3 一般资料
        1.3.1 两组性别比较
        1.3.2 两组年龄比较
        1.3.3 两组病程比较
        1.4 治疗前病情组成比较
        1.4.1 两组治疗前EASI评分比较
        1.4.2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1.4.3 两组治疗前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1.4.4 两组治疗前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
        1.4.5 两组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
    2.研究方法
        2.1 病例选择标准
        2.1.1 西医诊断标准
        2.1.2 中医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健康对照组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1.7 终止/中止标准
        2.2 治疗药物及方法
        2.2.1 治疗组药物组成及方法
        2.2.2 对照组药物及方法
        2.2.3 两组外用药物及方法
        2.2.4 疗程
        2.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2.3.1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
        2.3.2 中医证候评分
        2.3.3 瘙痒程度评分
        2.3.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
        2.3.5 血清IL-6检测方法
        2.4 疗效判定
        2.5 随访及复发率
        2.6 安全性评价
        2.7 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临床观察
    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比较
    4.两组治疗前后瘙痒程度评分比较
    5.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比较
    6.血清IL-6水平对比
        6.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
        6.2 两组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比较
    7.两组疗效比较
    8.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9.两组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讨论
    1.慢性湿疹的认识
        1.1 西医认识
        1.2 中医认识
    2.湿疹与血清IL-6关系探讨
        2.1 对IL-6的认识
        2.2 慢性湿疹发病机制与IL-6的关系
        2.3 脾虚湿热证型与IL-6的关系
    3.立法依据
    4.药理及组方分析
        4.1 药理探讨
        4.2 组方分析
        4.3 对照组枸地氯雷他定片
        4.4 丹皮酚软膏
    5.结果分析
        5.1 中医证候治疗结果分析
        5.2 EASI评分分析
        5.3 瘙痒程度评分分析
        5.4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分析
        5.5 血清IL-6水平观察结果分析
        5.6 疗效分析
        5.7 不良反应分析
        5.8 复发率分析
    6.优势与特色
    7.本课题存在问题及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湿疹中西医研究进展
    1.中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古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1.2 中医现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2.西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6)西替利嗪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二次研究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资料与方法
        1.确定纳入排除标准
        2.检索资料
        3.筛选资料
        4.提取资料
    结果
        1.文献筛选
        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我国以及国外网站发布的西替利嗪的安全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方法
    结果
        1.我国相关的政府网站
        2.国外的相关的政府网站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安全性监测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2.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性别与年龄
        2.既往过敏史
        3.发生ADR的药品种类
        4.发生ADR的时间分布
        5.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6.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7.ADR与原患疾病关系的情况分析
        8.ADR的报告类型及ADR结果
        9.不良反应与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10.氯雷他定与西替利嗪不良反应临床表现
    讨论
        1.使用抗过敏药发生ADR的人群情况
        2.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种类
        3.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分布
        4.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
        5.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ADR的发生率
    结论
第四部分 H1受体拮抗剂的调查问卷
    研究调查对象
    结果
        1.医师版
        2.药师版
        3.家庭版
    讨论
    结论
正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临床应用西替利嗪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脱落标准
        1.3.4 中止标准
        1.4 研究方法
        1.4.1 样本量的估计
        1.4.2 分组及随机方法
        1.4.3 治疗方案
        1.4.3.1 健脾利湿法治疗组
        1.4.3.2 清热凉血法对照组
        1.4.3.3 用药疗程
        1.4.4 注意事项
    2 观察内容
        2.1 一般资料
        2.2 主要指标
        2.2.1 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评分(EASI)
        2.2.1.1 湿疹皮损面积评分
        2.2.1.2 湿疹皮损严重程度
        2.3 次要标准
        2.3.1 瘙痒评分
        2.3.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DLQI)(见附件1)
    3 疗效评价
        3.1 疗效判定标准
        3.2 EASI疗效判定标准
    4 不良事件
        4.1 不良事件处理
    5 统计方法
    6 技术路线图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分析
        7.2 性别比较
        7.3 年龄分析
        7.4 两组在治疗前后EASI评分的比较
        7.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瘙痒程度比较
        7.6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
        7.7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7.8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7.9 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分 分析与讨论
    8 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8.1 小儿湿疹的概念
        8.2 小儿体质特征
        8.3 中医对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认识
    9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9.1 小儿湿疹的概念
        9.2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病因病机认识
        9.2.1 遗传因素
        9.2.2 过敏原
        9.2.3 免疫因素
        9.2.4 西医靶向药物的研发
    10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
    11 西药治疗小儿湿疹
    12 治疗组选择健脾利湿法的原因与意义
        12.1 参苓白术散方药机制
    13 对照组选择清热凉血法的原因与意义
        13.1 犀角地黄汤方药机制
    14 研究结果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表(DLQI)
附录二 :临床图片
附录三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治法
    2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2.1 概述
        2.2 发病机制
        2.3 西医对小儿湿疹的治疗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试验研究与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判定
        2.4 统计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病例入组与试验完成情况
        3.2 一般情况可行性分析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症候总积分比较情况
        3.4 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表现积分比较
    4 疗效分析
        4.1 患儿症候总积分的比较情况
        4.2 患儿症状表现积分比较情况
        4.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5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复方黄柏液药物组成及分析
    3 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的理论基础
    4 临床疗效分析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中医古籍中关于湿疹的病名记载
        1.2 湿疹的病因病机
        1.3 现代医家对湿疹的认识
        1.4 湿疹的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2 现代医学对湿疹的研究概况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评定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比较
        3.2 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药物分析
        2.1 试验组药物分析
        2.2 对照物药物分析
    3 结果分析
    4 安全性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10)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案
        1.1.3 统计学处理
        1.1.4 可能出现的误差、偏倚及控制措施
    1.2 结果
        1.2.1 两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1.2.2 疗效评价
        1.2.3 不良反应
    1.3 讨论
        1.3.1 湿疹的治疗
        1.3.2 盐酸奥洛他定的应用进展
        1.3.3 氯雷他定在皮肤科的应用
        1.3.4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1.3.5 疗效分析
        1.3.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湿疹的研究进展
    2.1 湿疹的发病机制
        2.1.1 遗传学研究
        2.1.2 免疫机制
        2.1.3 神经精神因素
        2.1.4 皮肤屏障功能
        2.1.5 静脉回流障碍
        2.1.6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2.1.7 自由基
        2.1.8 环境因素
    2.2 湿疹的治疗
        2.2.1 基础治疗
        2.2.2 系统治疗
        2.2.3 局部治疗
        2.2.4 物理治疗
        2.2.5 中医中药疗法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慢性湿疹患者调查表
附录B 参与临床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其对EOS、IgE水平影响的研究[D]. 郑明明.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蝉衣薄荷地肤颗粒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证)的临床观察[D]. 冯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复方洗剂一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蒋琴.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加味真武汤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D]. 刘杨梦雨.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健脾除湿清热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IL-6水平影响[D]. 王钰婷.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西替利嗪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研究[D]. 贾雪琳.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7]健脾利湿法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观察[D]. 朱慧原.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8]复方黄柏液治疗小儿湿疹(湿热蕴阻证)的临床观察[D]. 孙宇宁.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中医药“内外合治”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伟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评价[D]. 吴惠君.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氯雷他定糖浆治疗小儿皮炎湿疹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