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农药污染蔬菜栽培技术

无农药污染蔬菜栽培技术

一、蔬菜无农药污染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陈爱松[1](2017)在《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农药使用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农药残留类型、分布及来源。同时,以氟啶虫胺腈为代表农药,研究其在蔬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吐鲁番市设施蔬菜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为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虫(螨)为烟粉虱、斑潜蝇、甜菜夜蛾、萝卜蚜和二斑叶螨等。烟粉虱依然是设施蔬菜的优势害虫种群。(2)通过对吐鲁番市4个乡101户农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调查表明:春秋两季,杀虫剂与杀菌剂使用比例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较多,达53.47%,有约占1.9%的农户不进行化学防治。秋季杀虫剂占比最大,达79.20%。农药使用次数普遍为46次,占调查比例的52.48%。农药使用间隔期为710 d的农户占78.21%,大于10 d的占20.79%。春秋两季,蔬菜中农药残留种类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率高,但均未检测出,仅4月、5月检测出霜霉威盐酸盐残留,分别为0.03 mg/kg和0.07 mg/kg。秋季啶虫脒的残留居多,11月在两个乡镇检测出啶虫脒残留,分别为1.54 mg/kg和2.18 mg/kg。(3)以农药施用记录与残留检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吐鲁番市五个调查点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定点温室的8种农药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值,吡虫啉、啶虫脒、辛硫磷、嘧霉胺、百菌清等农药在施用后具有较高的土壤生态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值最高,为113.89。(4)验证了GB/T20769-2008及QuEChERS法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哈密瓜、茄子及土壤样品中氟啶虫胺腈检测的适用性,并优化了检测方法。使用基质标准曲线定量,在500μg/L、200μg/L和50μg/L三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76%107.76%,RSD为2.56%6.44%,方法检出限在哈密瓜与茄子中分别为(LOD)为0.72μg/kg与0.62μg/kg。(5)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的300g/hm2用量对温室内的哈密瓜、茄子、土壤各施药一次,经检测其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和叶部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0.11 mg/kg、0.02 mg/kg和2.58 mg/kg;茄子果实和叶部初始沉积量为0.10 mg/kg和4.04 mg/kg;土壤的初始沉积量为0.01 mg/kg。该药剂在哈密瓜、茄子的全果、叶部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及叶片的半衰期为9.46 d、7.41 d和19.86 d;在茄子果实与茄子叶片中的半衰期为5.67 d和13.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3 d。

关松涛[2](2012)在《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因子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公害蔬菜,即生产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多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的一种,其概念同样也可以用上述方式表述为:生产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蔬菜。“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就是指国家颁布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标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和无公害蔬菜质量标准。①要想达到这个要求,蔬菜的种植就要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种植在土壤、灌溉水和农田大气均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并实行生产、运输、加工和贮藏“四位一体”的全过程都要无公害操作,使其终端产品营养品质好、卫生、安全、经过检验符合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世界上也没有对无公害蔬菜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我国有些学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②早在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其他国家就已经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无土栽培是其主要生产方式。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比如,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在新西兰都是无土栽培的。有些发达国家如日本、荷兰、美国等是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可以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在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首批全国共有23个省、市参与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并逐步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如何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到了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了60万亩。正是在此前提条件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因子的调查研究已经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大家公认的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关键因子有:首要的是农药污染;其次是生长环境污染;再者就是生产肥料污染。本文就是基于这三个方面,并针对“农药污染对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影响”这一主要问题而展开相关的调查与研究。

徐铭,杜季能,刘毅[3](2012)在《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生产的治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四川省宣汉县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生产的实际,从加强宣传,建立基地,树立品牌、开拓市场和明确职责5个方面提出无污染农产品生产的治理对策,供指导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李成[4](2012)在《防虫网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防虫网是继农膜、遮阳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型农用覆盖材料。防虫网的应用技术是国内近年来借鉴国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一项设施栽培新技术,防虫网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防虫、抗灾作用,为实现园艺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的无公害安全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防虫网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2012)在《蔬菜新成果、新技术推介——“2011成都市蔬菜产业科技成果、需求暨项目推介会”专题(五)》文中认为蔬菜重大病虫害关键控制技术与无公害蔬菜生产(1)查明了蔬菜病虫害为害及防治的基本状况,四川省每年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面积平均在1000万亩以上,危害损失一般达20%~30%,高的达50%以上。蔬菜产区菜农种植一季蔬菜平均施药10次左右,最多达20次以上。种植一季蔬菜防治病虫害的费用每亩平均150元左右,高的超过400元。

薛玉宝,郗慧群[6](2009)在《蔬菜生产中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但是,在蔬菜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农药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蔬菜产品农药污染现状蔬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开始注意蔬菜的质量问题,不但蔬菜的营养成分受到关注,其可能的污染更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郭子武[7](2008)在《笋用竹林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在生态与食品安全备受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本研究以浙江省主要产竹(县)市的竹林地土壤和竹笋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污染状况作了深入研究,并对残留状况作出了科学评价。鉴于竹林地土壤、竹笋存在有机农药残留的现状,针对性地开展了竹林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微生物修复、修复效果影响因子及降解微生物分离鉴定等研究工作。研究结果如下:1.竹林地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现状竹林地土壤中共检测到17种有机农药,其中,有机氯农药及其异构体11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2种,有机磷农药4种。HCH检出率达100%,显着高于DDT(70.37%)。甲基对硫磷检出率96.30%,拟除虫菊类农药检出率较低(62.96%)。土壤中检测出的有机农药中,除顺-氰戊菊酯残留量超过1000μg·kg-1外,其它种类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150μg·kg-1。HCH、DDT残留量均低于50μg·kg-1,有机磷农药最大残留量低于40μg·kg-1。这说明浙江省主要竹产区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具有普遍性,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较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较高。竹笋中检测到9种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均低于检测限。HCH和DDT检测率均达100%,在竹笋中DDT更加稳定。五氯硝基苯检出率达75%。竹笋检测出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低于100μg.kg-1,符合浙江省优质竹笋标准,但部分竹笋样品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蔬菜水果标准(50μg.kg-1),其中,DDT超标率17.9%,HCH超标率3.6%。综合污染指数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试验笋样可以分为两类,即安全类(P<1),占82.14%,基本安全类(P=1~1.2),占17.86%。商品竹林经营类型、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方式对竹林地土壤及竹笋有机农药残留有一定的影响,集约经营竹林显着高于粗放经营竹林,笋用竹林较毛竹笋材两用林高,山地竹林较原农业耕作地改种为竹林的低。2.竹林地有机农药残留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有机农药的原位微生物修复效果明显。使用菌剂15d内甲基对硫磷、丁硫呋喃丹、六六六三种有机农药降解率超过62%,分别达到83.08%、82.66%、62.21%,显着高于对照。雷竹林不同林分密度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修复效果影响显着,在中密度下,既能获取较高的竹笋产量和经济产出,15d内甲基对硫磷降解率达84%以上。因此,应结合雷竹林丰产林分结构的建立,使竹林达到中密度水平,即立竹度12000-15000株·hm-1,再进行微生物修复。在退化雷竹林土壤中共检测到3种有机磷农药,即乐果、甲基对硫磷、乙酰甲胺磷,且随着竹林退化程度的加剧残留量升高。采用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剂进行田间微生物修复,15d内残留降解率超过50%,最高达100%。退化程度对降解率有显着影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降解率显着下降。3.环境因子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对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的微生物降解有着显着的影响。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逐渐增加,但降解速率逐渐降低。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三因子在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获得最佳修复效果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25℃、光照60%、土壤含水率15%、土壤pH值6.03。4.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设计,确立了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与有机磷降解菌剂对甲基对硫磷农药降解效果的关系,推导出了二次方程,5d、10d、15d的回归方程均达显着水平,其中,5d时回归方程极显着。根据回归方程,推导出5d、10d、15d最佳降解率的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分别为:氮素(N)0.112 g·kg-1、0.113 g·kg-1、0.122 g·kg-1,磷素(P2O5)0.083 g·kg-1、0.096 g·kg-1、0.093 g·kg-1,钾素(K2O)0.077 g·kg-1、0.078 g·kg-1、0.088 g·kg-1。降解率分别为62.09%、84.79%和96.13%。5.有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分离从取自化工厂排水口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出了2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定名为OPDM-1、OPDM-2,二者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对目标菌株OPDM-2特性研究表明,菌株对有机磷农药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液体培养条件下,72h菌株对100mg·L-1有机磷农药乙酰甲胺磷降解率达59.72%。

宋卫国[8](2007)在《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药残留污染是影响食用农产品安全的最重要因素。我国鲜食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污染尤其严重。本文以鲜食蔬菜.黄瓜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污染的现状,遵循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理,分析我国黄瓜生产中的农药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农药风险指数评价技术,评价农药控制效果,提出农药应用监控技术,构建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的框架。通过以上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果:第一,调查了国内黄瓜生产中农药控制现状。综合分析我国黄瓜农药危害控制的两个现行体系一无公害黄瓜生产和绿色食品黄瓜生产中存在的不足,系统调查了我国典型农户的农药控制现状和北京、山东两地农药安全使用现状。发现我国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中主要问题为:产地环境中农药控制措施彰显薄弱;农药安全技术指标与实际生产差距大,使用不规范,施用安全风险大;农药的标准限量值和检测方法的数量偏少,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措施;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采集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和黄瓜样品,监测发现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残留污染普遍存在,两种药剂残留总量在土壤中最高达1.982mg/kg,在黄瓜中最高达0.696mg/kg。第二,建立了农药风险指数评价技术。以科学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黄瓜生产田间农药浓度预测和风险指数评价模型。通过运用农药吸附等式、农药一级动力学降解方程等公式,运用农药基本理化参数,预测了农药在环境和植物体的浓度。结果表明,氢氧化铜等29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浓度较高,超过0.01mg/kg;噻虫嗪等8种农药项地下水中的渗漏浓度较高,超过0.1μg/L。结合农药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毒理学参数,评价了农药的生态环境风险、人类健康安全风险和登记用量下的实际风险。总体来说,多种杀虫剂实际风险相对较高,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异丙威风险指数均在50-500范围内;杀菌剂中,硫酸铜、敌磺钠、代森锰等农药风险指数均大于1.0。土壤施用的药剂中,恶霉灵、五氯硝基苯风险指数较高,分别为3.496、4.962。与实际检测结果对比证明,农药风险指数评价模型准确性较高,与检测结果偏离不大,许多农药的偏移程度在20%以内。第三,设定了农药安全技术指标。以风险评价为依据,研究建立了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的技术指标体系。根据环境和健康风险指数,排除高风险药剂,在现有登记成分选择了烯酰吗啉、醚菌酯等31种风险较小的农药。结合药效评价,设立了烯酰吗啉、霜脲氰、乙霉威、百菌清、氟硅唑、醚菌酯、福美双、啶虫脒、吡虫啉、顺式氯氰菊酯、抗蚜威、灭蝇胺12种农药用于防治目标病虫害(黄瓜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蚜虫、白粉虱、潜叶蝇)的安全用药技术指标(单次用量、生长季节用药次数、收获前间隔期)和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以气相色谱分析烯酰吗啉和凝胶渗透层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霜脲氰的技术为研究重点,建立了上述12种农药在黄瓜中的配套检测方法。设立了黄瓜生产中农药使用过程八个环节的标准操作程序(SOP),提出了区域规划、以生产基地带动散户、建立农药使用认证和记录制度以及建立农药使用检查制度四位一体的农药应用过程控制监督机制。第四,构建了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框架。对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控制过程进行危害分析,针对有机磷、有机氯及其它杀虫剂和多菌灵、代森锰锌、异菌脲等传统杀菌剂等主要危害因子,确立了无公害黄瓜中产地环境选择、土壤处理、棚室消毒和病虫害防治是造成农药危害的四个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国蔬菜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的先进经验,构建了以黄瓜生产作物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模块(Integrated Crop and Pest Management Module,ICPMM);黄瓜生产农药使用和监控模块(Pesticide Control Module,PCM)为主体的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框架。ICPMM从作物管理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出发,参照无公害黄瓜生产技术,以更为详细的技术操作为支撑,建立了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方案。PCM整合产地环境、农药选择、使用安全指标、最大残留限量、检测技术、监督机制的研究,设定了处理规则,构成了农药使用过程控制技术的框架。本研究对于黄瓜生产中农药的源头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农药的过程控制技术提供模式。通过风险指数评价技术、农药使用技术和监督监控技术研究,构建我国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框架,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黄晓梅[9](2007)在《乌鲁木齐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污染及农药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通过对乌鲁木齐市上市蔬菜(包括常规蔬菜和无公害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试验了几种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公害蔬菜合格率达97%,常规蔬菜的合格率只有86.7%。2.常规蔬菜中,不同蔬菜种类农药残留量超标率顺序为叶菜类>甘蓝类>白菜类>瓜类。3.常规蔬菜中农药超标率顺序为敌敌畏>毒死蜱>甲胺磷>甲拌磷。4.夏季蔬菜超标率为15.7%,冬季超标率为10.5%,冬、夏季蔬菜农药残留量平均超标率为13.3%。5.MRL值计算表明:通过食用蔬菜9种有机磷农药的进入人体的最大摄入量远小于其ADI值。这说明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蔬菜对人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6.四种农药(敌敌畏、毒死蜱、甲胺磷和甲拌磷)对大田土均产生激活作用。7.除甲拌磷和1 mg·kg-1、10 mg·kg-1的敌敌畏对大棚土产生激活作用外,其余浓度的农药对大棚土产生抑制作用。8.四种浓度的敌敌畏对校园土均产生抑制作用。9.除1 mg·kg-1的甲胺磷产生激活作用外,其余浓度的甲胺磷对校园土产生抑制作用。10.除100 mg·kg-1的甲拌磷产生抑制作用外,其余浓度的甲胺磷对校园土产生激活作用。11.除1 mg·kg-1的毒死蜱产生抑制作用外,其余浓度的甲胺磷对校园土产生激活作用。12.通过毒性评价,除1 mg·kg-1敌敌畏、甲拌磷和毒死蜱对大田土壤的微生物为中等危害以外,其余的受试农药及浓度对土壤微生物低毒或无实际危害。

张俊[10](2005)在《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我们在肯定农药在保护农作物,防治病虫害,铲除杂草,增加农业产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农药对环境和食品造成的污染已日趋严重,成为对环境和食品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水体、大气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害虫天敌、昆虫等危害的报道已经很多。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应该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和农产品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晶在重庆市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重庆市具有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短、冬暖春早、夏热秋凉等气候特点,周年均可蔬菜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频繁,因此,农药的不合理施用对于蔬菜造成的农药残留污染已不容忽视。 该研究是在农业环境监测站长达3年的监测基础上,将重庆市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不同蔬菜中农药的污染现状及不同种类农药的残留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由于不同种类的农药而造成的蔬菜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今后农药管理的科学对策。论文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2002年重庆市主要蔬菜基地土壤中农药(BHC、DDT)的残留现状;②2001~2003年重庆市主要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中农药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残留状况;⑧2002~2003年重庆市市售蔬菜中的农药甲胺磷、氧乐果、对硫磷,呋喃丹、三氯杀螨醇,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等残留情况;④针对监测结果找出重庆市农药污染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有效的控制对策及建立起蔬菜清洁生产中农药的安全控制体系。 该研究按照《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和《农、畜、水产品污染监测技术规范》进行野外采样,实验室检测;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要求》、《粮食,蔬菜等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标准》、《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等法规规定,进行监测结果的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和超标倍数。 根据2001年至2003年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监测结果,初步了解了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的现状,得出以下几点: ●测定范围内的菜地土壤未受到BHC和DDT的污染,土壤处于清洁水平。此土壤对蔬菜的农药残留应没有影响。 ●2001~2003年,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中甲胺磷、氧化乐果(氧乐果)、呋喃丹(克百

二、蔬菜无农药污染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无农药污染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及其危害
    1.2 设施栽培条件下农药的降解特征与危害
    1.3 国内外蔬菜农药污染现状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残留检测技术
    1.5 氟啶虫胺腈及其残留检测技术
    1.6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病虫害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使用情况及农药残留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施用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氟啶虫胺腈残留量的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氟啶虫胺腈在甜瓜、茄子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谢辞
作者简历

(2)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因子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文献综述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理论分析
    2.1 影响蔬菜生产的关键因子
    2.2 如何治理与控制蔬菜污染
3 无公害蔬菜的市场前景分析
    3.1 市场调研
    3.2 市场调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4.2 推行无公害蔬菜应采取的措施
    4.3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4 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建议和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1、2
致谢
个人简介

(3)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生产的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宣传, 普及植保技术
2 建基地, 抓好典型示范
3 树品牌, 加大认证力度
4 拓市场, 建立销售网络
5 明职责, 加强监督管理

(4)防虫网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防虫网的概述
    1.1 防虫网防虫防病的原理
        1.1.1 防虫网的防虫作用
        1.1.2 防虫网的防病作用
        1.1.3 防虫网的遮光降温作用
        1.1.4 防虫网的抗灾作用
        1.1.5 防虫网省工节本
    1.2 防虫网的应用范围
        1.2.1 叶类菜覆盖栽培
        1.2.2 茄果类和瓜类覆盖栽培
        1.2.3 育苗覆盖
    1.3 防虫网应用的技术要点
    1.4 防虫网的覆盖形式
        1.4.1 大中棚覆盖
        1.4.2 小拱棚覆盖
        1.4.3 水平棚架覆盖
2 国内外应用情况
    2.1 防虫网技术在国外的应用情况
    2.2 防虫网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
3 防虫网技术的应用前景
    3.1 从植保方针看
    3.2 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看
    3.3 从今后发展看
4 防虫网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高温高湿环境引发新问题
    4.2 遮挡阳光后引发的问题
5 总结

(6)蔬菜生产中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产品农药污染现状
2 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分析
3 蔬菜产品农药残毒的治理对策

(7)笋用竹林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农药污染及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1.2.1 农药污染的危害
        1.2.2 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影响
        1.2.3 农药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2.4 农药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1.2.5 有机氯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1.2.6 有机磷农药降解研究进展
        1.2.7 农药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研究
        1.2.8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浙江省主要产竹区商品竹林地土壤及竹笋有机农药污染状况及其评价
        1.4.2 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1.4.3 有机磷农药高效降解微生物筛选
    1.5 重点解决问题
第二章 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点设置与取样
        2.1.2 土壤基本性质分析
        2.1.3 农药残留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种类
        2.2.2 商品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残留量
        2.2.3 竹林经营与土壤有机农药残留的关系
    2.3 小结
第三章 笋用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主成分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主成分识别
        3.2.2 主成分因子识别
        3.2.3 笋用小径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因子相关性分析
        3.2.4 笋用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状况评价
    3.3 小结
第四章 笋用竹笋体有机农药残留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点选择
        4.1.2 竹笋取样
        4.1.3 农药残留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竹笋农药残留特征
        4.2.2 竹笋农药残留评价
        4.2.3 竹林经营对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竹林土壤有机农药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毛竹林有机农药残留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复
        5.1.2 雷竹林林分密度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5.1.3 退化雷竹林土壤有机磷农药残留微生物修复
        5.1.4 农药残留测定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毛竹林有机农药残留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复
        5.2.2 雷竹林林分密度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5.2.3 退化雷竹林土壤有机磷农药残留微生物修复
    5.3 小结
        5.3.1 有机农药残留毛竹林土壤微生物原位修复
        5.3.2 雷竹林林分密度对微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
        5.3.3 退化雷竹林土壤有机磷农药残留微生物修复
第六章 环境因子对有机磷农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6.1 材料方法
        6.1.1 试验设计
        6.1.2 土壤处理
        6.1.3 农药残留测定
        6.1.4 数据分析
    6.2 结果分析
        6.2.1 试验5d 时环境因子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效果影响
        6.2.2 试验10d 时环境因子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效果影响
        6.2.3 试验15d 时环境因子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效果影响
    6.3 小结
第七章 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甲基对硫磷微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
    7.1 材料方法
        7.1.1 试验设计
        7.1.2 土壤处理
        7.1.3 农药残留测定
        7.1.4 数据分析
    7.2 结果分析
        7.2.1 试验5d 时土壤养分含量组合对甲基对硫磷降解效果影响
        7.2.2 试验10d 时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甲基对硫磷降解效果影响
        7.2.3 试验15d 时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对甲基对硫磷降解效果影响
    7.3 小结
第八章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土壤来源
        8.1.2 供试试剂及农药
        8.1.3 实验仪器
        8.1.4 培养基
        8.1.5 菌株分离方法
        8.1.6 菌种鉴定
        8.1.7 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
        8.1.8 菌株OPDM-2 降解特性研究
    8.2 结果与分析
        8.2.1 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
        8.2.2 菌种筛选
        8.2.3 降解菌的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鉴定
        8.2.4 培养基优化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1.1 竹林地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残留现状及其评价
        9.1.2 竹林地土壤有机农药残留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
        9.1.3 有机磷农药高效降解微生物筛选
    9.2 讨论与展望
        9.2.1 竹林地土壤和竹笋有机农药残留
        9.2.2 竹林地有机农药残留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
        9.2.3 有机磷农药降解微生物分离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1.1.1 蔬菜产品和环境污染严重
        1.1.2 蔬菜生产和农药使用的重要性
        1.1.3 农药污染控制技术手段薄弱
        1.1.4 国际农药禁用和限用要求我国加强农药控制和替代研究
        1.1.5 国际贸易的需求
        1.1.6 全程控制理论的提出为农药污染全程控制提供发展契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外农药全程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2.2 农药安全性风险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控制现状研究
    2.1 我国无公害和绿色黄瓜生产的农药控制技术体系现状
        2.1.1 产地环境控制
        2.1.2 作物管理和农药投入过程控制
        2.1.3 农药投入监督监控技术体系
    2.2 我国典型农户黄瓜生产农药控制现状调查
        2.2.1 调查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与结论
    2.3 我国黄瓜生产农药危害状况调查
        2.3.1 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使用状况调查
        2.3.2 我国黄瓜生产中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残留现状
        2.3.3 我国黄瓜上农药登记状况调查
    2.4 小结
        2.4.1 我国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的现状
        2.4.2 我国农药过程控制体系建设的对策
第三章 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危害分析
    3.1 危害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3.1.1 危害和危害分析
        3.1.2 农药危害
        3.1.3 危害分析的内容
    3.2 黄瓜产品特征和生产操作技术流程
    3.3 农药的危害及其特征
        3.3.1 农药毒理学和安全风险
        3.3.2 相关农药在我国的危害情况
    3.4 造成危害的关键点分析
    3.5 黄瓜生产中农药危害关键点的控制
        3.5.1 产地环境选择
        3.5.2 土壤处理
        3.5.3 棚室消毒
        3.5.4 病虫害防治
    3.6 小结
第四章 农药风险指数评价技术研究
    4.1 农药环境浓度预测
        4.1.1 基本公式
        4.1.2 相关参数计算
        4.1.3 农药在环境中的浓度预测
    4.2 农药风险指数评价
        4.2.1 渗漏风险
        4.2.2 土壤残留风险
        4.2.3 环境生态风险
        4.2.4 农药对人类的健康风险指数
        4.2.5 农药总风险
    4.3 数据来源
    4.4 参数设定
    4.5 结果与分析
        4.5.1 浓度预测
        4.5.2 风险指数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指标研究
    5.1 低风险农药筛选和用药次数研究
        5.1.1 筛选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讨论与结论
    5.2 农药收获间隔期和最大残留限量研究
        5.2.1 研究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2.3 讨论与结论
    5.3 农药的剂量控制效果评价
        5.3.1 农药对黄瓜灰霉病的剂量控制效果评价
        5.3.2 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剂量控制效果评价
        5.3.3 农药对黄瓜枯萎病的剂量控制效果评价
        5.3.4 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剂量控制效果评价
        5.3.5 低风险杀虫剂对黄瓜害虫的剂量控制效果
        5.3.6 石灰氮日光消毒技术对黄瓜多种病虫害的控制效果评价
        5.3.7 讨论与结论
    5.4 小结
第六章 黄瓜生产中的农药监控技术研究
    6.1 农药安全操作规范(Safe Operation of Pesticides,SOP)建立
    6.2 农药使用监督机制研究
        6.2.1 区域规划
        6.2.2 生产基地带动农户模式
        6.2.3 建立农药使用认证和记录制度
        6.2.4 建立农药使用检查制度
    6.3 田间农药检测体系
        6.3.1 黄瓜中烯酰吗啉和霜脲氰检测技术研究
        6.3.2 黄瓜中醚菌酯检测技术
        6.3.3 黄瓜中氟硅唑检测技术
        6.3.4 黄瓜中福美双残留检测技术
        6.3.5 黄瓜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6.3.6 黄瓜中灭蝇胺残留检测技术
        6.3.7 黄瓜中抗蚜威残留检测技术
        6.3.8 黄瓜中达螨灵残留检测技术
    6.4 小结
第七章 我国黄瓜生产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框架建立
    7.1 ICPMM
        7.1.1 产地环境管理
        7.1.2 农业设施器具管理
        7.1.3 植物材料(种子、幼苗和成株)管理
        7.1.4 肥料与水的管理
        7.1.5 病虫害和农药管理使用
    7.2 PCM
        7.2.1 产地环境
        7.2.2 农药选择
        7.2.3 农药安全使用
        7.2.4 田间监测
        7.2.5 黄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7.2.6 黄瓜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7.2.7 处理规则
    7.3 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8.1 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现状
    8.2 农药控制体系的危害分析
    8.3 黄瓜生产田间农药浓度预测与风险指数评价模型
    8.4 黄瓜生产中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
    8.5 黄瓜生产中农药控制的监督机制
    8.6 我国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体系框架
    8.7 创新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黄瓜生产农药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2 黄瓜上登记杀菌剂和杀虫剂品种的理化参数
附录3 黄瓜上登记杀菌剂和杀虫剂毒理参数
附录4 黄瓜上登记杀菌剂和杀虫剂的生态毒性参数
附录5 供试药剂剂型和供应厂家
附录6 农药的各项风险指数
附录7 用药记录表
致谢
作者简历

(9)乌鲁木齐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污染及农药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农药与农药污染
    2.2 农药分类
    2.3 常用农药的污染特征
    2.4 蔬菜与农药污染
    2.5 国内外控制农药污染的举措
    2.6 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2.7 小结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调查区域概况
    3.2 样品采集
    3.3 样品处理
    3.4 材料与方法
    3.5 评价方法
    3.6 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四章 结果
    4.1 蔬菜的农药污染情况
    4.2 农药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第五章 安全性评价
    5.1 蔬菜农药污染评价
    5.2 受试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性评价
第六章 结论
    6.1 关于蔬菜农药污染的结论
    6.2 关于四种农药对土壤呼吸影响的结论
第七章 讨论
    7.1 引起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分析
    7.2 防治农药污染的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10)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农药和农药残留,农药降解的涵义
    1.2 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
    1.3 农药污染的危害
    1.4 有效控制农药残留的紧迫性
    1.5 世界农药管理的特点
    1.6 国内外在控制农药污染方面的举措
    1.7 我国与CAC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比较
    1.8 结语
    1.9 展望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范围和内容
    2.3 研究技术路线和方法
第3章 样本收集及分析方法
    3.1 调查区域概况
    3.2 监测点布设及样品采集
    3.3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3.4 评价标准
    3.5 评价方法
第4章 监测结果及分析
    4.1 2002年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情况
    4.2 蔬菜中农药残留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2001-2003年监测情况
    5.2 引起蔬菜农药残留的原因的可能性分析
    5.3 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今后重庆市农药残留控制对策
    5.4 建立蔬菜清洁生产农药控制安全体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课题

四、蔬菜无农药污染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D]. 陈爱松.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2]影响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因子的调查研究[D]. 关松涛. 安徽农业大学, 2012(06)
  • [3]无农药污染农产品生产的治理对策[J]. 徐铭,杜季能,刘毅. 北京农业, 2012(15)
  • [4]防虫网技术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的应用[J]. 李成. 广西农学报, 2012(03)
  • [5]蔬菜新成果、新技术推介——“2011成都市蔬菜产业科技成果、需求暨项目推介会”专题(五)[J]. 成都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四川农业科技, 2012(06)
  • [6]蔬菜生产中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 薛玉宝,郗慧群. 吉林蔬菜, 2009(05)
  • [7]笋用竹林地有机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机理研究[D]. 郭子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04)
  • [8]黄瓜生产中农药应用过程控制技术研究[D]. 宋卫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9]乌鲁木齐市蔬菜有机磷农药污染及农药对土壤呼吸影响的安全性评价[D]. 黄晓梅. 新疆农业大学, 2007(02)
  • [10]重庆市菜地农药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D]. 张俊.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无农药污染蔬菜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