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叶程度对秋季叶片产量影响的调查

不同采叶程度对秋季叶片产量影响的调查

一、秋季不同采叶程度对产叶量影响的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金方伦,韩世玉,罗朝斌,王贤玉,吴康云,黎明[1](2020)在《桑树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文中提出为探讨桑树叶片不同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关系,2016—2018年连续3年以农桑14号桑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桑树生长季节7月上旬和9月上旬分别调查了春梢上叶片着生节位和叶片长度等6个叶片性状指标,及叶片质量等3个叶片质量指标,将叶片按其在春梢上着生的节位(从春梢基部向上数)分为9个小组:分组1(X1),6~10节位;分组2(X2),11~15节位;分组3(X3),16~20节位;分组4(X4),21~25节位;分组5(X5),26~30节位;分组6(X6),31~35节位;分组7(X7),36~40节位;分组8(X8),41~45节位;分组9(X9),46~50节位。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X1>X2>X3>X4>X9>X8>X5>X6>X7,即分组1的桑树叶片着生节位对其叶片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r>0.93)最大,其次是分组2(r>0.82),再次是分组3(r>0.74)和分组4(r>0.70),其它分组的桑树叶片着生节位对叶片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相对较小(r﹤0.70);(2)X1和X2、X2和X3、X4和X9、X5和X9、X5和X6组之间的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差异显着(P﹤0.05),X3和X4、X8和X9、X5和X8、X6和X7组之间的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差异不显着(P>0.05)。在进行园区采叶时,选择叶片应以春梢基部6~10节位的叶片质量为最好,其次是11~15节位的叶片,再次是16~20节位的叶片,最后是21~25节位的叶片。

崔为正,王彦文,张升祥,王洪利,牟志美,李度福,王洪江,赵春晓,谢清忠,晁代斌,孙烨林[2](2013)在《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桑园的速生丰产以及桑叶收获和养蚕的省力化,探讨北方蚕区实施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技术的可行性。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栽植桂桑优12号和沙2×伦教109杂交桑品种,栽植密度前者分别为90 000、120 000、150 000株/hm2,后者为90 000株/hm2,每年收割24次,连续3年调查草本桑的生长状况、产叶量及桑叶营养成分和养蚕成绩。结果表明:草本桑的发条数、平均条长、单株总条长及米条长产叶量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有降低趋势;总条数/hm2、总条长/hm2、条叶总产量/hm2及片叶产量/hm2,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建园第1年的片叶产量增幅最大,最高区达32 744.6 kg/hm2,是湖桑32号对照桑园产叶量的3.87倍,建园第3年最高区达56 446.1 kg/hm2,其产茧量可达3 700 kg/hm2左右。草本桑的片叶量与条叶量之比在0.6左右,显着高于普通桑园。草本桑的桑叶含水率略高于对照桑园湖桑32号,但干物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分别用草本桑进行秋蚕期大棚条桑育及春蚕期片叶定量育试验,与对照区湖桑32号片叶育相比,5龄发育经过均缩短12 h,其中:秋蚕期全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比对照低11.81%和13.29%,但死笼率也低于对照,茧丝长、洁净等指标略高于对照区,其它茧丝质指标无明显差异;春蚕期的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生命率等指标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小区产茧量、茧层率和饲料效率略低于对照区。分别用草本桑的桑叶粉和条叶粉配制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家蚕,家蚕的摄食性和发育经过与对照湖桑32号桑叶粉饲料无显着差异,小区产茧量和茧质指标,以草本桑条叶粉人工饲料育最高,对照区次之,草本桑桑叶粉人工饲料育最低。3年试验结果证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以及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下,采用杂交桑草本式栽培不仅可以实现桑园速生丰产,而且能实现全年条桑育,提高桑叶收获工效68倍,是省力化栽桑养蚕的有效技术途径。

崔为正,王彦文,张升祥,王洪利,牟志美,李度福,王洪江,赵春晓,谢清忠,晁代斌,孙烨林[3](2013)在《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桑园的速生丰产以及桑叶收获和养蚕的省力化,探讨北方蚕区实施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技术的可行性。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草本式栽植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号和沙2×伦教109,前者栽植密度分别为90 000、120 000、150 000株/hm2,后者为90 000株/hm2,每年收割2~4次,连续3年调查草本桑的生长状况、产叶量及桑叶营养成分和养蚕成绩。草本桑的每株发条数、平均条长、单株总条长及米条长产叶量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有降低趋势;每hm2桑园总发条数、总条长、条叶总产量及片叶产量,均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尤其是建园第1年的片叶产量增幅最大,最高区的产量达32 744.6 kg/hm2,是对照桑园常规栽植湖桑32号产叶量的3.87倍,建园第3年最高区片叶产量达56 446.1 kg/hm2,其产茧量可达3 700 kg/hm2左右;草本桑园的片叶产量与条叶总产量之比在0.6左右,显着高于普通栽培桑园。草本桑的桑叶含水率略高于对照桑园的桑叶含水率,但干物中的粗蛋白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分别用草本桑进行秋蚕期大棚条桑育及春蚕期片叶定量育试验,与对照区湖桑32号片叶育相比,5龄幼虫发育经过均缩短12 h,其中:秋蚕期全茧量与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区低11.81%和13.29%,死笼率也低于对照区,茧丝长、洁净等指标略高于对照区,其它茧丝质指标无明显差异;春蚕期的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生命率等指标与对照区无明显差异,小区产茧量、茧层率和饲料效率略低于对照区。分别用草本桑的桑叶粉和条叶粉配制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家蚕,家蚕的摄食性和发育经过与对照区湖桑32号桑叶粉饲料无显着差异,小区产茧量和茧质指标,以草本桑条叶粉人工饲料育最高,对照区次之,草本桑桑叶粉人工饲料育最低。3年试验结果证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以及优质的土壤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下,采用杂交桑草本式栽培不仅可以实现桑园速生丰产,而且能实现全年条桑收获,提高桑叶收获工效6~8倍,是省力化栽桑养蚕的有效技术途径。

刘刚[4](2012)在《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指明茧丝绸业是我国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优势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优势产业。桑树是蚕丝产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家蚕的生长发育及茧丝、蚕种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蚕桑行业的经济效益。桑树又是重要的多年生经济林木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同时,桑树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无采食障碍,消化率高,除了可以用作家蚕的饲料外,是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木本饲用植物,可以用作畜禽的优质饲料开发。加之桑叶富含1-DNJ、黄酮等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显着的降血糖、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因此,桑树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多用途开发也极具发展潜力。而单位面积桑园桑叶、枝条的产量、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高低不仅与品种、修剪、灌溉有关外,与桑园养分管理及桑树营养特性密不可分。本文针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通过田间试验,主要研究了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桑树光合特性、桑树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养分吸收利用与分配、桑叶质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养分吸收与分配规律、品质形成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对桑树施肥参数进行系统研究,构建桑树优质高效施肥模型,为本地区桑树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本研究以加促进桑树生长发育,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及其干物质积累量为目的,对夏伐式修剪、多年生试验桑园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不同生育期叶片、枝条、新梢、单株产叶量等生长发育指标及春秋两季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桑树主要生长发育指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前期生长发育旺盛、后期生长发育减慢,适量的氮磷钾肥能促进桑树的生长发育,肥料施用不足或过量施肥并不利于桑树正常的生长发育。春秋两季单株产叶量调查分析表明,全年单株产叶量秋季明显高于春季,随着氮磷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单株产叶量逐渐增加,且均在2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再增施肥料,单株产叶量反而降低,氮肥对单株产叶量的影响表现为N2>N3>N1>N0,磷肥和钾肥对单株产叶量的影响均表现为P2>P1>P3>P0、K2>K1>K3>K0。春秋两季干物质积累量分析表明,干物质积累量叶片>枝条>新梢,叶片中干物质积累量秋季>春季,枝条中干物质积累量春季>秋季;氮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N2>N3>N1>N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N3>N2>N1>N0,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N2>N1>NO>N3、N3>N2>N1>N0;磷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1>P3>P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3>P1>P0,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P2>P3>P1>P0、P3>P2>P1>P0;钾肥对桑叶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2>K1>K3>K0,对春季新梢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3>K1>K0>K2,对春季、秋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表现为K3>K2>K1>K0、K2>K1>K3>K0。通过建立以公顷桑干物质积累量为函数,氮、磷、钾施肥量为因子的肥料效应方程,桑叶干物质积累量、新梢干物质积累量、枝条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的肥料效应方程的P值<0.05,方程拟合成功,分别获得桑叶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694.36Kg/hm2N、198.15Kg/hm2P2O5、274.26Kg/hm2K2O,最大值为8045.04Kg/hm2;枝条干物质积累量推荐施肥量为1000.05Kg/hm2N、242.04Kg/hm2P2O5、218.01Kg/hm2K2O,最大值为5969.05Kg/hm2;春季新稍干物质积累量的推荐施肥量为883.76Kg/hm2N、204.48Kg/hm2P2O5、426.59Kg/hm2K2O,最大值1410.24Kg/hm2。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优质桑园建设提供参考。2.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桑树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桑树干物质90%以上来源于桑叶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光合作用除了受作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影响外,还受包括湿度、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矿物质营养等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目前,关于桑树光合作用的基本特性以及光合速率对光强、温度、C02浓度等微气象因子的响应,各种逆境胁迫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实施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等研究较多,而矿质营养元素尤其是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桑树的光合生理报道较少。随着光合测定仪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国内外学者就不同施肥处理对农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光合生理入手,以探讨桑树叶片的光合特性及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光合作用的调控效应为目的,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通过活体测定,以对夏伐式修剪、多年生试验桑园川826桑树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及其施用量与桑树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02浓度、蒸腾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春季桑树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b)、叶片气孔导度(Cond)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升高,秋季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Pn)在春秋两季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面积指数(LAI)、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在春秋两季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桑树光合指标具有显着影响,适宜氮、磷、钾施肥量可以提高桑树LAI、Chla+b、Pn、Cond、Tr,而缺少或过量施肥使其光合能力降低;不施肥处理桑树叶片Ci显着高于施肥处理。适宜的氮、磷、钾施用水平N2P2K2(N600kg.hm-2、P2O5210kg.hm-2、K2O300kg.hm-2)可保持桑树功能叶适宜的光合状态,并能保持较长的高光合持续期。本研究可为优质高产桑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机制,对植物产生重要影响的逆境主要有水分亏缺、低温、高温、盐碱、环境污染等理化逆境,病虫杂草等生物逆境,此外,矿质营养元素施用不当也会对作物造成养分胁迫。养分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代谢失调,细胞膜结构被破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等作为生物体内的一种保护酶,对于清除逆境下产生的有害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主要产物,其含量高低反映了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近年来,关于桑树施肥研究的较多,但关于肥料对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研究的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桑树为研究材料,通过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桑树功能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进行系统研究,以揭示桑树叶片衰老机制,旨在获得四川丘陵地区最佳施肥方案,为提高桑叶品质和延长桑叶功能期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之提高;秋季随着桑树的生长发育,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丙二醛含量则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在整个生长期,同一施肥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桑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会显着提高,而丙二醛含量均会显着下降,且均在2水平(N2P2K2)时达到最佳。所以科学的氮磷钾配比及施入量N2P2K2:(N600kg/hm2、 P2O5210kg/hm2、K2O300kg/hm2)能显着提高桑叶中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有效延缓桑叶衰老。4.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长必不可少的肥料三要素,植株N、P、K养分含量、吸收量及其分配等营养特性是科学施肥的主要依据,多数研究表明,氮磷钾及其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株养分含量,增加其养分吸收和积累。施肥对桑树NPK含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研究较少,国内研究侧重于盆栽试验,田间试验较少,且施肥水平设计过少,很难得出精确的结论。为此,本文以夏伐式桑树为研究材料,以揭示氮磷钾对桑树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为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秋两季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NPK含量、吸收量及其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春季叶片>新梢>枝条,秋季叶片>枝条,全年养分分配叶片>枝条。施用不同数量的氮磷钾肥对春秋季桑叶、枝条、新梢N、P、K含量和养分吸收积累量、养分分配有明显影响,氮磷钾施肥处理2水平、3水平养分含量和吸收量显着高于1水平、0水平,合理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含量和养分吸收量。春季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新梢和叶片生长旺盛,反而抑制了枝条的生长及氮的吸收,其含N量表现为N2>N3>N1>N0,由于氮肥对春季枝条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为N2>N1>NO>N3,因此,春季枝条氮的吸收量总体表现为N2>N1>N3>N0;春季新梢、秋季枝条及桑叶含氮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总体表现为N3>N2>N1>N0;在春季新梢和秋季枝条中干物质积累量也是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其氮的吸收量也表现为N3>N2>N1>N0,而桑叶干物质积累量以2水平时最高(N2>N3>N1>NO),因此其氮的吸收量总体也表现为N2>N3>N1>N0。春季桑树枝条、新梢含P量及其吸收量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P3>P2>P1>P0,秋季夏伐后桑树枝条含P量及其吸收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表现为P2>P3>P1>P0;春、秋季桑叶中含P量和磷的吸收量分别表现为P2>P1>P3>P0、P1>P2>P3>P0,说明适量的磷有利于桑叶的生长,高浓度磷则抑制叶片的生长,减少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影响磷的吸收量。桑树含K量及其吸收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K2水平最高,表现为K2>K3>K1>K0,全年仅秋季叶片含K量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5.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课题组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桑园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低,另外肥料使用不科学,造成土壤营养元素缺乏和不平衡,氮、磷肥利用率低致使桑叶产量低、质量差,严重制约了四川蚕桑生产的发展。同时,国内外对桑树营养的研究重在不同肥料对桑叶产量、质量及蚕茧产量和质量等方面,而采用平衡施肥技术对桑叶质量,尤其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迄今尚未见相关报道。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桑树富含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和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等主要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抗氧化、防衰老等多种保健和治疗功效。本文以夏伐式桑树为研究材料,以揭示氮磷钾对桑叶品质及主要活性成分形成规律为目的,采用“3414”平衡施肥方法,研究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春秋两季桑叶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粗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磷钾单一肥料施用量的增加,成熟桑叶中测定指标的含量均随之显着增加,但过量施用则会导致其含量没有显着变化或显着降低;通过进一步拟合桑叶的测定指标产量与氮磷钾的肥料效应方程,获得其最高产量和推荐施肥参数。黄酮类化合物、1-脱氧野尻霉素、粗蛋白、可溶性糖的最高产量和推荐施肥参数分别为:(147.90Kg/hm2;675.96Kg/hm2N、326.49Kg/hm2P2O5、462.90Kg/hm2K2O)、(13.55Kg/hm2;720.93Kg/hm2N、225.11Kg/hm2P2O5、323.63Kg/hm2K2O)、(1816.83Kg/hm2;718.46Kg/hm2N、220.11Kg/hm2P2O5、305.23Kg/hm2K2O)、(1042.65Kg/hm2;666.54Kg/hm2N、204.41Kg/hm2P2O5、243.18Kg/hm2K2O)。本实验可为四川地区大力发展的桑树综合开发及建立特定目标产物的高产优质桑园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6.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施肥模型是施肥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属于统计模型,能揭示多元肥料的相互作用,可以求算出理论上达到最高和最佳产量的最高和最佳施肥量以及可以评价肥料间的相互作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方案既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又符合肥料试验和施肥决策的专业要求。为此,本研究针对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单位面积桑园桑叶产量与生产效益,采用现代肥料二次回归“3414”设计方案,分别以桑叶产量为目标函数,选取对桑树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肥料元素氮(N)、磷(P)、钾(K)的施肥水平为调控因子,模拟桑树产叶量与N、P、K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桑叶产量性状的贡献为P>K>N,由此说明磷肥是桑树生产上需要重点控制的因子,且氮磷钾双因子之间均有交互作用,其交互效应表现为PK>NP>NK。通过模拟寻优,分别得到氮、磷、钾的三元二次、二元二次、一元二次共3种7类N、P、K肥料效应函数,各类型函数获得最佳桑树产叶量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P>NPK>NK>N>NP,最佳产投比的肥料因素权重表现为K>PK>NPK>P>NK>NP>N。其中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Y=20313+0.25X1+43.48X2+34.47X3-0.01X12-0.14X2-0.06X32+0.05X1X2+0.02X1X3-0.07X2X3,其中X1、X2、X3分别为N、P、K肥料因子)为全因子模型,可作为桑园的推荐施肥方案。单因素效应分析显示K肥对桑树产叶量及产投比的影响最大,因而在所有模拟的函数中K肥因子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Y=25002.27+44.728X3-0.084X32)获得的最佳产量和产投比最高,用(N600kg/hm2、P2O5210kg/hm2、K2O254.33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获得的桑树的最佳经济产叶量达到30945.00kg/hm2,投入的肥料价值为4403.65元/hm2,产投比高达17.57。该最佳施肥方案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后,可为四川丘陵蚕区高产桑园建设提供参考。

郑秀社,张庆国,马欣,韩克冰,徐丽,宋家清,张澎[5](2011)在《轻度盐碱地杂交桑高密度省力化栽培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黄河三角洲轻度盐碱地上,用杂交桑沙2×伦109的1年生实生苗,按每667 m2 5 000株(40 cm×33 cm)、6 000株(40 cm×28 cm)、8 000株(30 cm×25 cm)3种密度建设密植桑园,对栽植当年枝条生长量、产叶量、采桑养蚕工效进行了调查,对4个养蚕户当年建园、管理、养蚕投入和养蚕收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对栽植后第2、3年桑叶产量和桑树的越冬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杂交桑沙2×伦109在该地区能够安全越冬,按每667 m2 5 000株(40 cm×33 cm)高密度建园,可以达到当年栽桑当年见效的目的,栽植后第2、3年的产量也高于其他2种栽植密度,并且可以实现收获、养蚕的省力化。

黄世荣,陈乐阳,楼炯伟,黄晓[6](2010)在《立体条桑育技术及秋季不同剪伐形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全年实行5龄期斜面立体条桑育比平面片叶育盒种产茧量平均提高8.4%以上,盒种产值平均提高9.8%以上,可节省1/3的蚕室,节省蚕具等一次性投资;采用剪伐方式收获条桑,可节约采叶与养蚕用工近50%,中秋、晚秋蚕期效果尤其明显;全年实行5龄期斜面立体条桑育技术,明显降低蚕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蚕茧产量和质量,有助于规模经营。同时,秋蚕合理间伐收获条桑,可有效控制桑芽萌发,基本上不影响次年春叶产量。

朱方容,林强,朱光书,陈小青[7](2009)在《桑园条桑收获与片叶收获的产量和效益比较》文中提出对5个栽培桑品种(杂交组合)的桑园进行全年片叶收获和全年条桑收获试验,研究不同收获形式对桑园产量、桑叶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与全年条桑收获桑园相比,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每公顷产叶量可增加1195514985 kg,增产率达26.12%33.63%,每公顷枝叶量增加2791537 830 kg,增产率达29.78%44.97%;全年条桑收获形式虽然桑叶收获的劳动工效比片叶收获提高96.77%136.00%,但其桑园产叶量较片叶收获形式下降了20.86%25.16%,要取得与片叶收获桑园同等的桑叶产量,需增加26.12%33.63%的桑园面积,最终使桑园总成本费用与片叶收获桑园没有显着差异,不能有效降低桑叶成本。测算结果表明,5个栽培桑品种的桑园采用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成本平均为0.42元/kg;全年片叶收获桑园比条桑收获桑园每公顷增产蚕茧797999 kg,新增产值1343016844元,新增纯收入1062513 325元。分析认为,推广条桑收获技术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条桑收获后光能损失和桑树生长的停滞时间,才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朱方容[8](2008)在《论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文中认为根据广西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桑品种生长发育特点,从选用种植优良的桑品种、种植健康无病的苗木、合理密植和保持桑园较多的枝条数、改良土壤和加强肥培管理、及时灌溉和排除积水、合理剪伐和收获、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技术措施、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等八个方面提出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的技术措施。

王泽林[9](2008)在《桑树夏秋期不同采收程度对翌年春叶产量的影响》文中认为桑叶是桑树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器官,又是栽桑的目的收获物。一般采叶多的,养分被分配到生长部分的较多,少采叶或不采叶的,养份被分配到树体方面的较多,说明采叶多少与贮藏养份有关。但留叶到什么程度,既能提高秋叶利用率,又能增多翌年春叶产量,同时又能保证春叶质量?笔者于2003 ̄2005年连续3年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冷平生[10](2005)在《银杏药效次生物生物合成及其栽培措施调控》文中认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室内分析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银杏枝叶的生物学特性、银杏黄酮苷和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和积累规律,栽培措施对叶用银杏的产叶量和银杏黄酮苷、萜类内酯生物合成和积累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银杏黄酮苷在叶中生物合成和积累,春季叶银杏黄酮苷含量较高,夏秋季较低且稳定,光照充足有利于银杏黄酮苷的生物合成和积累。施肥和接种菌根对银杏黄酮苷的生物合成和积累影响较小,干旱胁迫没有影响。 2.银杏萜类内酯在银杏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芽>叶>根>茎,韧皮部>木质部;白果内酯在叶和芽中所占比例较高,其含量相当萜类内酯总量的1/2,而在根茎中的含量相当总量的约1/3,银杏内酯(主要是银杏内酯B和C)在根茎中所占比例显着高于在叶中所占比例。银杏萜类内酯在叶和根中积累,可能在根中生物合成,通过木质部向叶中运输。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可能有一共同生物合成前体GGPP。春季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较低,然后逐渐增加,到夏末秋初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银杏根茎中萜类内酯含量年变化与叶中相类似,但在冬季休眠期萜类内酯含量比春初略高,银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萜类内酯含量的季节变化相类似。幼树叶中萜类内酯含量显着高于成年大树叶,后者比前者底40%~60%,老龄叶中萜类内酯含量比幼龄叶高。光质对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有显着影响,紫膜下生长的银杏苗萜类内酯含量为3.89mg/g,是对照(白膜)2.1mg/g的1.8倍,遮荫处理对银杏萜类内酯含量影响较小。 3.对银杏幼苗接种VA菌根,叶面喷施N肥和P肥,能显着改善植株内N、P供应,增加苗木叶量和总干重,并有利于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和积累。对银杏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会使萜类内酯含量下降,接种VA菌根能促进银杏萜类内酯生物合成和积累。对银杏幼苗喷施矮壮素(CCC)能显着增加萜类内酯含量,2000PPM矮壮素处理下的银杏叶、根、茎中萜类内酯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11.9%、74.3%和31.5%,其中白果内酯分别比对照增加122.5%、194.5%和127.1%。 4.不同栽培品种间银杏叶量和银杏黄酮苷与萜类内酯含量存在显着差异,但不同指标在栽培品种间表现不一致。秋季采叶时间过早,对第2年枝叶生长有不利影响,结合银杏药效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年变化规律,建议在9月中下旬采收银杏叶。对叶用银杏1年2次采收叶能增加当年银杏叶产量近2/3,但对第2年枝叶生长有显着负作用,2年生枝和新梢基径减少10%~30%,新梢长减少12~28%,发枝率降低15~50%,叶片数减少10%~20%。在银杏树冠形成后,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可考虑进行2次采叶。 此外对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用20%的甲醇水溶液提取银杏叶中的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用硅胶柱纯化,甲苯与丙酮混合液洗脱,经硅烷化后质谱定性,气相色谱定量,该方法对白果内酯与银杏内酯A、B的回收率分别为93.01%,96.32%,94.68%,相对变异系数分别为3.75%,3.88%,4.23%,气相色谱分析峰基线完全分离。

二、秋季不同采叶程度对产叶量影响的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秋季不同采叶程度对产叶量影响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桑树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1.4.1 计算公式
        1.4.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定反映叶片最优值标准性状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叶片性状特征的比较数列
    2.2 比较数列中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及极差
    2.3 叶片着生节位与其叶片性状的灰色关联系数
    2.4 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及其排序
3 小结与讨论

(3)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桑品种与桑园建立
        1.1.1 桑品种及苗木
        1.1.2 桑园立地条件
        1.1.3 试验设区及桑园建立
    1.2 桑园管理与条桑收获
        1.2.1 肥水管理
        1.2.2 条桑收获技术要点
    1.3 桑园产量等经济性状指标调查
    1.4 桑叶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1.5 桑叶叶质常规养蚕鉴定
    1.6 桑叶叶质全龄人工饲料育养蚕鉴定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本桑栽植密度对发条数的影响
    2.2 草本桑栽植密度对条长和米条长产叶量的影响
    2.3 草本桑栽植密度对产叶量的影响
    2.4 草本桑栽植密度对经济系数的影响
    2.5 草本桑的桑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养蚕成绩
    2.6 草本桑配制人工饲料的养蚕成绩
3 讨论
    3.1 草本桑的生产优势
    3.2 草本桑的适宜栽植密度与光能利用
    3.3 草本桑的饲料价值及开发利用途径
    3.4 北方蚕区草本桑栽培注意事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平衡施肥概述
        1.1.1 平衡施肥概念与方法
        1.1.2 农作物平衡施肥研究进展
    1.2 桑树施肥效应研究进展
        1.2.1 施肥对桑树营养特性的影响研究
        1.2.2 施肥对桑叶品质及蚕茧质量的影响
        1.2.3 桑树光合作用机理研究
        1.2.4 桑树衰老体系研究进展
    1.3 桑树的开发价值及研究现状
        1.3.1 桑树的饲料价值
        1.3.2 桑树的药用价值
        1.3.3 肥料对桑树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1.4 四川桑园养分及养分管理状况
        1.4.1 四川蚕丝业发展概况
        1.4.2 四川蚕丝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4.3 四川桑园养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4 桑树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2 科学问题与主要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3.1.2 供试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调查方法
        3.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梢或枝条总条长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新梢或枝条基部茎粗动态变化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单株总叶片数的影响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单株产叶量的影响
        3.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6 桑树干物质积累量与施肥量的关系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设计
        4.1.4 调查方法
        4.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叶绿素含量(Chla+b)的影响
        4.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叶面积指数(LAI)的动态变化
        4.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4.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气孔导度(Cond)的影响
        4.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胞间CO_2浓度(Ci)的影响
        4.2.6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功能叶蒸腾速率(Tr)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5.1.2 供试材料
        5.1.3 试验设计
        5.1.4 样品收集方法
        5.1.5 测定项目及方法
        5.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可溶性蛋白(Pro)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5.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5.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成熟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5.2.5 不同施肥处理对桑叶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6.1.2 供试材料
        6.1.3 试验设计
        6.1.4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
        6.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含量的影响
        6.2.2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6.2.3 氮磷钾不同施肥处理对桑树NPK养分分配的影响
    6.3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7.1.2 试验设计
        7.1.3 供试样品的收集方法
        7.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7.1.5 数据统计及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氮磷钾对桑叶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2 氮磷钾对桑叶DNJ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3 氮磷钾对桑叶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2.4 氮磷钾对桑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及其肥料效应方程的建立
    7.3 讨论
第八章 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点基本情况
        8.1.2 试验设计
        8.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8.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平衡施肥设计处理区间的产量差异与试验区土壤肥力评价
        8.2.2 氮磷钾施用水平对桑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8.2.3 氮磷钾施用水平与施肥处理对桑叶产量的影响关系
        8.2.4 桑树平衡施肥设计肥料效应模型的配置
    8.3 结论与讨论
第九章 综合与结论
    9.1 氮磷钾对桑树生长发育及其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9.2 氮磷钾对桑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9.3 氮磷钾对桑树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9.4 平衡施肥对桑树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9.5 平衡施肥对桑叶品质及其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9.6 四川丘陵地区桑树平衡施肥数学模型的建立
论文的创新点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与参加课题
致谢

(6)立体条桑育技术及秋季不同剪伐形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斜面立体条桑育
        1.2.2 秋蚕条桑收获方式
2 试验结果
    2.1 斜面立体条桑育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2.2 条桑育的采叶与养蚕用工
    2.3 秋季不同条桑收获方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3 小结
    3.1 斜面立体条桑育养蚕效益明显提高
    3.2 秋季合理收获条桑基本不影响次年春叶产量

(7)桑园条桑收获与片叶收获的产量和效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桑品种
    1.2 桑园管理和试验分区设计
    1.3 桑园产量调查
        1.3.1 条桑收获
        1.3.2 片叶收获
        1.3.3 计算方法
    1.4 桑园劳动工效调查
    1.5 桑园日生长量估算
    1.6 桑园不同收获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1.7 桑叶生产成本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对枝叶产量的影响
    2.2 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对桑叶产量的影响
    2.3 片叶收获与条桑收获对桑树日生长量的影响
        2.3.1 两种收获形式的桑树日生长叶量
        2.3.2 两种收获形式的桑树日生长枝叶量
        2.3.3 两种收获形式的桑叶生长时间
    2.4 片叶收获区与条桑收获区的工效比较
    2.5 片叶收获区与条桑收获区的经济效益比较
        2.5.1 两种收获形式的用工量比较
        2.5.2 两种收获形式的增收增效比较
    2.6 片叶收获桑园与条桑收获桑园的桑叶生产成本分析
3 讨论

(9)桑树夏秋期不同采收程度对翌年春叶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试验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收程度对桑树发芽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2.2 不同采收程度对翌年桑树春叶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采收程度对桑树生长及产叶量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10)银杏药效次生物生物合成及其栽培措施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引言
    1.综述
        1.1.概述
        1.2.银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3.银杏次生代谢的研究
        1.4.银杏栽培学研究
        1.5.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的分析方法
    2.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银杏黄酮苷与萜类内酯分析方法
    1.银杏黄酮苷的分析方法
        1.1.实验部分
        1.2.结果与讨论
    2.银杏萜类内酯分析方法
        2.1.实验部分
        2.2.结果与讨论
第3章.银杏枝叶生物学特性
    1.材料与方法
        1.1.银杏枝叶发生与生长规律
        1.2 银杏生长规律与药效次生代谢物季节变化
        1.3.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生物合成与积累研究
        1.4.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银杏枝叶发生与生长规律
        2.2.银杏苗生长及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2.3.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生物合成与积累
    3.讨论
        3.1.银杏叶生长和生理特性
        3.2.银杏碳水化合物含量季节变化
        3.3.银杏黄酮与萜类内酯生物合成与积累规律
第4章.栽培措施调控银杏叶产量和药效次生物含量
    1.材料与方法
        1.1.基质处理
        1.2.施肥处理
        1.3.干旱胁迫处理
        1.4.光照处理
        1.5.CCC处理
        1.6.采叶处理
        1.7.分析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基质处理
        2.2.施肥处理对银杏苗生长及次生有效物含量的影响。
        2.3.干旱胁迫处理的影响
        2.4.光照对银杏黄酮与次生萜类内酯生物合成与积累的影响
        2.5.CCC处理对银杏苗萜类内酯含量的影响
        2.6.采叶对银杏生长发育的影响
    3.讨论
        3.1.干旱胁迫与施肥
        3.2.光照影响
        3.3.化学调制
        3.4.采叶时间与次数
第5章.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经历

四、秋季不同采叶程度对产叶量影响的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桑树叶片着生节位与其质量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金方伦,韩世玉,罗朝斌,王贤玉,吴康云,黎明. 中国蚕业, 2020(01)
  • [2]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A]. 崔为正,王彦文,张升祥,王洪利,牟志美,李度福,王洪江,赵春晓,谢清忠,晁代斌,孙烨林. 首届国际热带亚热带蚕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3
  • [3]杂交桑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收获及饲料价值鉴定[J]. 崔为正,王彦文,张升祥,王洪利,牟志美,李度福,王洪江,赵春晓,谢清忠,晁代斌,孙烨林. 蚕业科学, 2013(03)
  • [4]平衡施肥对桑树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施肥模型的建立[D]. 刘刚. 西南大学, 2012(11)
  • [5]轻度盐碱地杂交桑高密度省力化栽培模式研究[J]. 郑秀社,张庆国,马欣,韩克冰,徐丽,宋家清,张澎. 中国蚕业, 2011(04)
  • [6]立体条桑育技术及秋季不同剪伐形式对桑树生长的影响[J]. 黄世荣,陈乐阳,楼炯伟,黄晓. 中国蚕业, 2010(01)
  • [7]桑园条桑收获与片叶收获的产量和效益比较[J]. 朱方容,林强,朱光书,陈小青. 蚕业科学, 2009(03)
  • [8]论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A]. 朱方容. 中国蚕学会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9]桑树夏秋期不同采收程度对翌年春叶产量的影响[J]. 王泽林. 蚕桑通报, 2008(01)
  • [10]银杏药效次生物生物合成及其栽培措施调控[D]. 冷平生. 北京林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不同采叶程度对秋季叶片产量影响的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