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与川芎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相互作用

黄芪与川芎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相互作用

一、黄芪与川芎在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锦晨[1](2021)在《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总结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处方用药规律,以期传承新安医学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新安名方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证用药规律,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探究其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追溯法、分类整理法、纵横联系研究法等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汪机、孙一奎、余淙、叶桂、汪文绮、程国彭、程文囿、方肇权、程有功等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归纳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等对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熵层次聚类新方及主成分因子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等对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医案症状、用药进行频次统计、主成分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TCMID、SEA等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Drug Bank、TTD等筛选出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用Cyto NCA进行筛选,用MCODE进行PPI网络聚类。利用DAVID数据库和和R语言3.6.3中cluster 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 Dock Vina进行配体和受体的半柔性分子对接,最后运用Py MOL、Lig Plot+、MOE软件进行三维和二维可视化分析。结果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之症有内外虚实不同,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孙一奎、孙文胤、方广、余午亭、徐春甫、洪参岐、程国彭、汪文绮、汪昂、吴迈、汪启贤等认为尤以痰为重,常有上焦有痰、痰浊中阻、痰热上扰、肝火挟痰、风痰上扰、肝阳上亢、痰瘀互阻等;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汪机、吴正伦、程敬通、汪宦、吴楚、吴洋、罗周彦、吴崐、方肇权、郑重光等尤为重视气血不足致眩,气虚包括中气(脾胃之气)虚、元气虚、肾间动气不足等,血虚包括肝血虚、营血虚等,孙一奎、程国彭、汪文绮、罗周彦、汪汝麟、郑重光等重视肾阳不足致眩,阳虚包括脾阳虚、肾阳虚等。以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证。外风内风皆可感,叶天士、程杏轩、程有功、洪桂、王仲奇等认为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阴虚包括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等。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位在于脑(心神),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胆)、脾(胃)、肾,与心、肺因五行相互关系也具有一定联系。辨证治疗方面,气血不足者,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阴虚阳亢者,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痰浊中阻者,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下元虚惫者,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坎离失交者,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病关情志者,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用药方面,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如改正四君子汤、改正四物汤、湿痰汤、血虚眩晕汤、气虚眩晕汤、清上丸、壮元汤、香砂六君子汤、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擅用药对配伍,如人参、黄芪,龟甲、牡蛎,半夏、陈皮,半夏、天麻,白芍、生地黄,珍珠母、牡蛎,苦丁茶、夏枯草等。203例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涉及239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2120次,平均频次9次,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137味(470次),占比为22.17%,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66味(1650次),占比为77.83%。中药共归18大类,主要为10类,其中补虚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位居前5位。四气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出现和使用最为频繁;五味方面,味甘药、味苦药、味辛药运用最为频繁;归经方面,归肝经药、肺经药、脾经药、肾经药和胃经药出现最为频繁,归肝经药、肺经药和脾经药使用最为频繁。共涉及7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频次较高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频次较高的病性证素为痰(湿)、动风、阳亢、火(热)、阴虚。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31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32组,四项关联药物组合29组。核心处方组成为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术、人参、天麻、白芍。得到19组药物聚类组合,熵层次聚类得到治疗眩晕的15个新方,共提取出22个中药公因子。180例医案包括1673条症状记录,2527条中药记录,对应144种症状,187味中药,症状前六位是眩晕、恶心、食少、乏力、呕吐、苔白腻,中药前六位是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5个症状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004%,系统聚类共得到11组中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得到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32项,症状和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28项。共筛选出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193个化合物,整理得到330个靶点,与眩晕相关疾病有149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JUN、AKT1、MAPK8、CCND1等可能是关键治疗靶点,GO分析共包含2827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2480条,分子功能203条,细胞组成144条。KEGG通路分析发现176个条目,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豆甾醇、槲皮素、β胡萝卜素、山奈酚、天麻素、谷固醇。结论1.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因病机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2.辨证治疗方面,别具特色,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擅用药对配伍,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研究与传承。3.数据挖掘方法对新安医家眩晕医案处方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印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广度深度,弥补了文献理论研究的局限。4.新安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8味药方简力宏,紧扣脾虚生痰、肝风内作、风痰上扰之病机,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现代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眩晕的病因常有风痰、肝风、肝火、痰浊、脾虚、瘀血等,以本方合用可兼治肝阳上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瘀血阻窍等眩晕的不同证候和阶段。5.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推测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β-谷甾醇、天麻素、β-胡萝卜素等潜在药效成分协同作用于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AKT1等多个靶点,通过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参与管径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反应等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

马征[2](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指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薛文静[3](2021)在《基于RhoA/ROCK Ⅱ通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Rho/ROCK信号通路及相关炎症因子在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中的差异。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静脉血ROCKⅡ(Rho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NF-κBp65(核转录因子κB)、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水平,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中的RhoAmRNA、ROCKⅡ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进而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同时分析比较上述指标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非痰湿壅盛证患者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进而探究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病理机制与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生物学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心内科及综合科病房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并纳入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的健康体检者30例(年龄与高血压病患者相当)。参照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中医证型诊断标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包括痰湿壅盛证组(85例)与非痰湿壅盛证组(35例)。于入院第二天清晨抽取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静脉血ROCKⅡ、NF-κBp65、TIMP-1、ICAM-1表达水平,并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外周静脉血单核细胞中RhoAmRNA、ROCKⅡmRNA表达水平,并同时收集整理所有入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全血细胞分析、生化全项等相关临床检验数据。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组与健康组,两组在性别、年龄、ALT、AST、Scr、BUN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非痰湿壅盛证患者在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分级、诊室收缩压/舒张压、ALT、AST、Scr、BUN、TC、LDL-C、GLU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ROCKH、NF-κBp65、ICAM-1、TIMP-1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与健康组相比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ROCKⅡ:49.37± 14.15 pg/ml VS 28.89±8.84 pg/mlP<0.01;NF-κBp65:7.09 ±2.61 ng/ml VS 4.17±1.96 ng/ml P<0.01;ICAM-1:88532.95± 22776.57 pg/ml VS 66817.03±18024.96 pg/ml P<0.01;TIMP-1:43618.20± 17915.00 ng/ml VS 29830.20±12097.90 ng/ml 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RhoAmRNA、ROCK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组RhoAmRNA、ROCKⅡmRNA上调,(RhoAmRNA:1.96± 1.06 VS 1.26±0.51 P<0.01;ROCKⅡmRNA:2.63± 1.44 VS 1.43 ±0.5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 和 RhoAmRNA、ROCKⅡmRNA Spearman 相关性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与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 和 RhoAmRNA、ROCKⅡmRNA 呈正相关。4.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 和 RhoAmRNA、ROCKⅡmRNA的二元回归分析,ROC曲线预测效力分析。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组和健康组与RhoAmRNA、ROCKⅡmRNA、ROCKⅡ、NF-κBp65、ICAM-I、TIMP-1 进行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CKⅡ(P<0.01)、ICAM-1(P<0.01)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密切相关。对上述2个指标绘制与疾病相关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预测效力。结果显示,上述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ROCKⅡ:0.887(95%CI 0.823-0.95 P<0.01);ICAM-1:0.777(95%CI 0.684-0.87P<0.01)。根据最佳cutoff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提示上述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组与非痰湿壅盛证组相比ROCKⅡ、NF-κBp65、TIMP-1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ROCKⅡ:51.76±13.19 pg/ml VS 43.55±14.89 pg/mlP<0.01;NF-κBp65:7.41± 2.70 ng/ml VS 6.33± 2.25 ng/ml P<0.05;TIMP-1:45752.95 ±18707.10 ng/ml VS 38433.80±14820.83 ng/ml 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ICAM-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ICAM-1:89052.23±21008.70 pg/ml VS 87271.82± 26887.91 pg/ml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RhoAmRNA、ROCKⅡmRNA表达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组与非痰湿壅盛证组相比RhoAmRNA、ROCKⅡmRNA上调,(RhoAmRNA:2.08± 1.17 VS 1.67± 0.66 P<0.05;ROCKⅡmRNA:2.82±1.58 VS 2.16±0.88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ROCKⅡ、NF-κBp65、ICAM-1、TIMP-1 RhoAmRNA、ROCKⅡmRNA Spearman 相关性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与ROCKⅡ、NF-κBp65和 ROCKⅡmRNA 呈正相关(P<0.05)。8.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患者ROCKⅡ、NF-κBp65和ROCKⅡmRNA的二元回归分析,ROC曲线预测效力分析。将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组与非痰湿壅盛证组与ROCKⅡmRNA、ROCKⅡ、NF-κBp65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OCKI(P<0.05)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密切相关。对ROCKⅡ绘制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相关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参数预测效力。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ROCKⅡ:0.677(95%CI 0.563-0.791 P<0.01)。根据最佳cutoff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提示ROCKⅡ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变程度与 RhoAmRNA、ROCKⅡmRNA、ROCKⅡ、NF-κBp65、TIMP-1、ICAM-1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并与ROCKⅡ、ICAM-1密切相关。2、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病变程度与ROCKⅡ、NF-κBp65和ROCKⅡmRNA呈正相关,并与ROCKⅡ密切相关。

梁琦[4](2021)在《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筛选与评价》文中认为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和药物依赖性大的特点,其高效防治药物研发是医药领域的热点问题。本论文立足活血化瘀中药在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聚焦酚酸衍生物的发现和评价,将DNA编码技术引入酚酸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合成了含有32000个酚酸衍生物的DNA编码化合物库。采用固定化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色谱对该化合物库进行筛选,发现了7个富集指数高于20的活性成分。经体外和体内药效学评价,获得了具有显着降压活性的化合物hit 1。该研究能为中药酚酸衍生物的合成提供新方法,有望形成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修饰和筛选新策略,对高效创新药物研发具有积极作用。全文包含五个章节,作者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了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合成新方法。采用split&pool方法,通过酰化反应,用20种不同序列的DNA标签修饰20种不同的Fmoc-氨基酸,将20份产物混合后脱去Fmoc保护基,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后等分为20份,与另外20种不同序列DNA编码的氨基酸反应,重复三次,获得含8000个小分子的DNA编码化合物库。进一步分别与咖啡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和阿魏酸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含有32000个酚酸衍生物的DNA编码化合物库,为开展酚酸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足量的筛选对象。2、建立了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1R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方法。将卤代烷烃脱卤素酶(Halo)融合至AT1R非活性碳末端,大肠杆菌表达获得融合受体,利用细胞裂解液中重组受体结构中脱卤素酶与6-氯己酸修饰微球间的特异性生物正交反应,将受体共价固定至微球表面,制备固定化AT1R色谱固定相。通过AT1R特异性沙坦类药物对其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表征,用该色谱模型对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进行分析,收集色谱保留成分,经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固定化AT1R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和活性高等特点,能实现复杂样品中受体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所合成的酚酸衍生物库中含有7个富集指数大于20的活性成分,其中,化合物hit 1和化合物hit 2富集程度最高。采用经典有机化学反应对其进行全合成,获得足量高纯度产物。该研究为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中AT1R靶向活性成分的筛选提供了新方法,能为其他DNA编码化合物库受体靶向活性成分高效筛选提供借鉴。3、明确了活性化合物hit 1和hit 2与固定化AT1R的相互作用。以AT1R特异性药物阿齐沙坦、坎地沙坦、缬沙坦和奥美沙坦为工具,采用直接进样法和峰轮廓法表征固定化AT1R表面药物作用特征,明确hit 1和hit 2与AT1R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种工具药与固定化AT1R存在两类结合位点,低浓度时结合常数分别为1.56×107,4.39×106,8.48×106和6.90×106M-1,静电相互作用为药物与AT1R相互作用的主要推动力;解离速率常数分别为0.0114,0.0514,0.0754和0.0131 min-1。hit 1和hit 2与AT1R的结合常数分别为5.43×106和3.25×106M-1,解离速率常数为0.0579和0.1866 min-1。与hit2相比,hit 1结合常数与解离速率常数更接近工具药,提示其具有更高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与工具药相似。4、明确化合物hit 1具有显着的降压活性。采用放射性免疫配体法探讨hit 1的体外药效特征;选择离子对质谱法研究5.0,15.0和30.0 mg/kg给药剂量hit 1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制作双肾双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评价hit 1体内降压活性。结果表明:hit 1可使[125I]-Sar1-Ang II竞争曲线右移约10倍,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9.6 n M;hit1三个给药剂量的最大达峰浓度分别为80.6±15.4,220.4±23.7,445.8±29.5μg/L,曲线下面积AUC0-t为5707.6±174.5,18123.5±926.2,34243.0±1488.2μg/L×min,AUC0-inf为6088.6±237.2,19332.5±1034.1,35096.1±1534.0μg/L×min,达峰时间,表观消除速率常数和半衰期无显着变化,在拟定给药剂量范围hit 1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线性特征;给药量为15 mg/kg时,hit 1能显着降低大鼠血压,且不影响其心率,为临床研发抗高血压创新药物提供了潜在的可能。

刘瑶[5](2020)在《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四诊资料及处方用药,综合分析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明确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规律及核心药对,为高血压肾损害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客观数据。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干预大鼠肾动脉内皮细胞(RRAECs)构建血管内皮损伤模型,通过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技术,从miRNA角度及转录后水平研究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筛选确定补气活血中药黄芪-丹参药对代表性活性成分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的最佳配伍比例,探讨其改善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调节机制,为阐明黄芪-丹参药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治高血压肾损害的药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撑。方法:1.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收集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软件对患者基本资料、证候要素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阐明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中医证素分布规律,并系统分析各证素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及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尿微量白蛋白(m 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等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探讨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证素特征和基本病机。同时,统计导师临证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和组方规律,探索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经验,并筛选出核心药对,进行下一步的实验研究。2.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AngⅡ体外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基于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筛选在Ang Ⅱ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差异表达(DE)miRNA,分析Ang Ⅱ对内皮细胞miRNA表达谱的影响,并寻找其下游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构建DE miRNA与其靶基因的局部网络图,探讨miRNA在Ang Ⅱ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调控机制,筛选出关键miRNA进行下一步研究。3.miRNA-200c-3p靶向ZEB2参与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子对接,预测ZEB2是否是miRNA-200c-3p的靶基因。构建ZEB2-3’UTR质粒,在HEK293T细胞内进行转染,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作用。荧光定量PCR(qPCR)评估细胞内转染效率后,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两组细胞中ZE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同样,应用上述方法检测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miRNA-200c-3p对ZEB2的靶向调控作用。4.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的保护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筛选毛蕊异黄酮(0.5 mg/L、1.5 mg/L、5 mg/L、15 mg/L、50 mg/L)和丹参酮ⅡA(1 mg/L、3 mg/L、10 mg/L、30 mg/L、100 mg/L)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最佳药物浓度,继而将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按比例进行配伍,确定药对活性成分的最佳配伍比例。在此基础上,探讨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细胞迁移、活性氧生成、线粒体自噬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5.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RRAECs的保护机制研究:采用miRNA-mRNA联合测序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与模型组中miRNA的差异表达谱,筛选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改善Ang 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分别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qPCR技术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和ZEB2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120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4例,男女比例为1.22:1,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纳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40±10.39岁,其中,最大年龄为89岁,最小年龄为47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高血压肾损害的主要发病人群,占比70.83%。所有纳入患者的高血压平均病史为12.2±8.65年,其中,最短病史为5年,最长病史为40年。合并症方面,高血压肾损害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数量最多,为38例;其次为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共36例。纳入患者中,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其次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CCB组合;三药联用方案中,采用ARB+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为ARB+CCB+利尿剂组合。纳入患者的虚性证候要素主要由气虚、阴虚和阳虚构成,其中,气虚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100例,占比83.33%。实性证候要素主要由血瘀、湿热、肝火(阳)和痰浊构成,其中,血瘀证素的患者例数最多,共67例,占比55.83%。在所有纳入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单一证素患者最少,共4例,肝火(阳)患者3例,湿热患者1例,占总例数的3.33%。双证素患者最多,共63例,占总例数的52.5%,其中,气虚+血瘀患者例数最多,共28例,占比44.44%。三证素患者共53例,占总例数的44.27%,其中,气虚+血瘀+湿热患者例数最多,共20例,占比37.74%。各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尿β2-MG及e GFR在组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高血压病史、血清Cystatin C及尿m ALB方面,各证素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虚证素患者的尿β2-MG均值最高,其次为血瘀。血瘀证素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素患者,而e GFR水平则显着低于其他证素患者。血瘀、气虚证素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尿m ALB水平均高于其他证素患者。用药规律方面,丹参、黄芪分别是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应用频率最高的活血、补气中药,黄芪-丹参是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核心药物包括丹参、黄芪、当归、川芎、黄连、大黄。2.以5x10-7mol/L AngⅡ诱导RRAECs 24 h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经miRNA-m RNA联合测序检测,AngⅡ诱导后共筛选出443个DE m RNA,其中66个上调,377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共检测到58个DE miRNA,其中,55个上调,3个下调(fold change>1.5 or<0.67,P<0.05)。与对照组相比,属于miRNA-200家族不同成熟体的miRNA-200a-3p、miRNA-200b-3p、miRNA-200c-3p、miRNA-429在Ang Ⅱ组中均差异高表达,提示miRNA-200家族在AngⅡ诱导的RRAECs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故后续实验选用家族中最显着高表达的miRNA-200c-3p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此外,DE miRNA靶基因富集的GO条目与DE m RNA的富集结果相类似,均涉及细胞迁移、细胞增殖及小分子结合等方面;KEGG Pathway分析显示AngⅡ可能调控的靶基因与m TOR、AMPK、自噬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3.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NA-200c-3p与ZEB2 3’UTR序列之间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NA-200c-3p能够负调控ZEB2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miRNA-200c-3p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1),ZEB2的m RNA(P<0.01)和蛋白(P<0.001)表达明显降低。敲减miRNA-200c-3p可上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01)和蛋白(P<0.01)的表达,显着减弱Ang Ⅱ对细胞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5,P<0.05)和迁移(P<0.001)能力的抑制作用;反之,过表达miRNA-200c-3p,则下调Ang Ⅱ诱导的RRAECs中ZEB2 m RNA(P<0.05)和蛋白(P<0.001)的表达,且明显增强Ang Ⅱ对RRAECs增殖(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和迁移(P<0.05)能力的抑制功效。上调ZEB2表达至少可部分逆转miRNA-200c-3p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4.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可使RRAECs凋亡率升高,细胞迁移能力下降,活性氧生成增多,线粒体自噬激活,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5.测序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Ⅱ诱导RRAECs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可能与miRNA调控细胞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及细胞因子有关。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组miRNA-200c-3p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01),ZEB2的m RNA(P<0.05)和蛋白(P<0.01)表达均有上调;同时,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干预可显着减弱AngⅡ对RRAECs增殖(在24 h、48 h、72 h、96 h四个时间点的比较,分别为P<0.05,P<0.01,P<0.05,P<0.01)和迁移能力(P<0.01)的抑制作用。结论:1.临床研究: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各证候要素分布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血瘀、湿热、肝火(阳)、阴虚、痰浊、阳虚。气虚+血瘀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占比最高的证素组合。各证素患者在年龄、尿β2-MG、e GFR方面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本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气虚血瘀为其基本病机。导师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以补气活血为主,兼以清热化湿、通腑排毒;黄芪-丹参为其应用频率最高的药对组合。2.实验研究:(1)AngⅡ通过升高miRNA-200c-3p水平下调靶基因ZEB2的表达,抑制RRAEC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2)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ngⅡ诱导的RRAECs功能障碍,降低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迁移,减少活性氧生成,抑制线粒体自噬,升高线粒体膜电位。(3)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显着增强Ang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iRNA-200c-3p从而靶向上调ZEB2表达密切相关。

杨莉[6](2020)在《舒脑欣滴丸及联合卡托普利降压和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并发症多且不易根治。据既往报道,高血压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肾脏损害、脂肪肝等。近年来,高血压的并发症使控制血压变得更加困难。舒脑欣滴丸由川芎和当归两味中药组成。在前期研究中已经表明舒脑欣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降压作用,但是降压机制尚不明确。卡托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此,本研究拟开展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对舒脑欣滴丸降压机制以及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伤保护作用进行探究。同时,探讨舒脑欣滴丸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降压作用和肾脏的保护作用。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脑欣滴丸降压相关靶点通路和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舒脑欣滴丸参与了血液循环和血压的调节。舒脑欣滴丸可能作用于NOS3靶点作用于cGMP-PKG信号通路以及调节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达到降压作用。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为模型对靶点进行相关验证。舒脑欣滴丸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并且长期用药可以保持血压平稳。相关生化分析也证明,舒脑欣滴丸可以有效地调节NO/eNOS。同时,通过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ROS的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抗氧化物质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证实舒脑欣滴丸通过降低氧化应激降低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伤。此外,本研究探究了舒脑欣滴丸联合卡托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机制和肾脏保护作用。联合用药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卡托普利组。同时,联合用药可以有效地降低主动脉壁厚度。通过调节NO/eNOS、ET-1和血脂异常来降低血压。同时,联合治疗对肾脏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联合治疗比卡托普利单独使用更有效地降低Cr和BUN水平。在蛋白质水平上,使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的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显着增加Bcl-2的水平,并显着降低肾组织中IL-1β,NF-κB,Bax,Cytc,caspase 3、8和9的蛋白表达。舒脑欣滴丸联合卡托普利组在Cyt c、Bcl-2和caspase 9上的表现优于卡托普利组。我们推测,联合治疗肾保护的基础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凋亡标志物的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了舒脑欣滴丸通过作用于eNOS调节NO水平以及改善氧化应激水平发挥其降压和肾保护作用。舒脑欣滴丸和卡托普利联合用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凋亡标志物的表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损伤。

王逗逗[7](2020)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通过对中医古代医籍和现代文献治疗糖尿病相关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古今医家运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的组方用药规律和特点。同时,通过《医方类聚》与《中华医典》对比研究,揭示《医方类聚》作为大型方剂学类书的临床价值。2.通过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揭示赵进喜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T2D M)常用清热药种类与配伍规律,常用剂量及针对不同热证证候的常用方药,以期为临床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提供思路与借鉴。3.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与技术,从生物分类学“属”水平探寻清热药降糖功效的微生物学靶点,以期揭示典型清热药黄连降糖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部分,古代文献研究,针对《医方类聚·消渴门》全篇及《中华医典》治疗消渴相关的方药进行整理。首先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古人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的配伍规律。现代文献研究,采用特定检索式,检索出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与中医药治疗T2DM相关的文献,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采用频次分析方法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方剂的剂型及高频药物进行统计,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对含清热药的方剂进行筛选,统计其中的全部清热药。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配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的常用剂量。2.临床研究部分,收集396份赵进喜教授诊治T2DM有效医案。首先对患者症状、舌象、脉象的表述进行标准化,对处方药物的名称进行规范化,并建立医案方剂数据库。继之对患者一般情况、处方中单味药物、药物四气、五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的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ersion 2.5),以关联规则、复杂熵聚类分析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法,并以具有清里热功效的药物为清热药纳入标准,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T2DM的组方配伍规律。并针对不同热证常用清热药的用药特色及用药剂量进行统计分析。3.实验研究部分,采用18只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模型小鼠(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采用6只同窝非糖尿病小鼠(db/m小鼠)为正常组。其中黄连组与二甲双胍组分别给予黄连浸膏水溶液及二甲双胍水溶液,模型组与正常组给予纯净水,干预时间为8周。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血糖与体重的变化。于第8周处死前采集粪便样品,通过Illumina Miseq PE300测序平台,以silval32/16sb acteria为物种分类数据库,对样品菌落的16S rD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与聚类,深入分析肠道菌群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的组成结构、丰度及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相关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为主。剂型以汤剂、丸剂、散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麦冬、黄连、知母、生地黄、甘草、石膏、黄芩、地骨皮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黄芩、麦冬,地骨皮、麦冬,知母、黄连、麦冬,麦冬、黄芪、人参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人参。基于聚类分析共得到6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天花粉、麦冬、知母、黄芩、桑白皮、地骨皮、葛根、升麻、茯神、赤茯苓、生姜、竹叶、炙甘草,黄连、天花粉、王瓜根、牡蛎、苦参、鸡内金、铅丹等。现代文献研究结果显示,现代医家治疗T2DM的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为主。剂型以汤剂、胶囊剂为主。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麦冬、玄参、知母、甘草、赤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生地黄、黄芪,丹参、黄芪,生地黄、丹参、黄芪等。核心药物组合为天花粉、黄连、麦冬、生地黄、黄芪、山药、葛根、丹参。基于聚类分析得到5组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栀子、黄芩、黄芪、玄参、丹参,玄参、白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等。2.现代临床医案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396份医案,含396首处方。症状统计由多到少依次为乏力、口干、不寐、口苦、腰酸等。证候以郁热证、阴虚证、气虚证最多,血瘀证、郁热证次之,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痰热证、湿热证、肝阳证、热毒证)占总证候的50.66%。用药方面,药物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甘草、夏枯草、赤芍、生地黄、牛蒡子、知母等。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支持度及置信度均较高的规则有葛根、丹参,地骨皮、荔枝核,地骨皮、丹参、仙鹤草、荔枝核,葛根、丹参、柴胡、黄芩,陈皮、黄芩、半夏等。核心药物组合为葛根、丹参、柴胡、黄芩、白芍、黄连、地骨皮、鬼箭羽、荔枝核、仙鹤草。基于复杂熵聚类分析得到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地骨皮、仙鹤草、荔枝核、蚕沙等。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获得4首潜在新处方配伍组合,如麦冬、莲子心、莲子、五味子、太子参,白芍、赤芍、甘草、三七、茺蔚子、密蒙花等。通过对热证及其密切相关证候用药统计,得到各证候常用清热药,如郁热证常用黄芩、夏枯草、赤芍;阴虚证常用地骨皮、生地黄、知母、玄参;热毒证常用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3.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黄连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黄连组)血糖指标显着下降,与给予纯净水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模型组)及给予二甲双胍的自发性基因缺陷型T2DM小鼠(二甲双胍组)相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33)。各组小鼠体重均较实验前增加,模型组、黄连组、二甲双胍组,三组小鼠体重与作为正常组的非糖尿病小鼠相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值均=0.000),三组小鼠组间数据则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0.05)。基于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较,黄连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降低,在生物分类学“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Cyanobacteria、Verrucomicrobia 丰度增加,而 Fir micutes、Actinobacteria、Patescibacteria、Epsilonbacteraeota、Tenericutes、Deferribacter es丰度降低,提高了 Bacteroidetes/Firmicutes比值;在生物分类学“属”水平上,表现为 Akkermanisia 丰度增加,Alistipes、Blautia、Rosebur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 r、Ruminococcaceae丰度降低。肠道菌群对血糖影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Akkermansia与血糖呈负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6;Q=0.00866)。结论1.文献研究显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多以清热药为主,常配伍补气药与补阴药。常用清热药为天花粉、黄连、知母等。与古代医家相较,现代医家治疗T2DM重视应用清热药的同时,常配伍活血化瘀药,常用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连、天花粉等。2.现代临床案例分析显示,T2DM常见热证为郁热证、阴虚证、结热证。赵进喜教授治疗T2DM常用清热药为黄芩、黄连、地骨皮、夏枯草等。常配合健脾益气、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燥湿化痰等药物与清热药联用。3.实验研究显示,清热药的代表药黄连的降糖机制可能与其增加Akkermansia菌属丰度,降低 Alisipes、Blautia、Helicobacter、Papillibacter、Roseburia、Ruminococcac eae菌属丰度,从而改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降低物种多样性有关。鉴于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机制,清热药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4.传统医学在泰国的研究水平相对薄弱,进一步将中医药防治T2DM相关的研究成果推广到泰国,将有利于提高泰国中医诊治T2DM的临床水平。

赖鑫[8](2020)在《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心肌肥厚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心肌肥厚一旦形成,最终将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太冲、太溪穴为肝经、肾经之原穴,前者可以疏肝理气,清肝降压,镇惊熄风;后者可以滋肾阴,涵肝木,亦可强腰膝,二穴相配,共可滋阴固肾、平肝降压。故本实验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 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电针太冲、太溪穴进行干预,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Western-blot 技术从蛋白层面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致病机理以及电针太冲、太溪穴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及干预将30只SH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SHR组)、电针组(EA组)、非穴组(Sham组),每组各10只。并将10只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WKY组、SHR组:采取与Sham组和EA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方法,但不以予针刺及电针治疗。Sham组:针刺大鼠相应穴位:太冲穴对应于后肢足背第3、4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溪穴对应于大鼠脚跟部前3-5mm处。EA组:选取单侧太冲和太溪穴进行针刺。针刺后,将两针柄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2Hz/15Hz,强度为1mA,每次20min,每日一次,共连续治疗8周)。2.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于实验开始前、实验中第1、2、3、4、5、6、7周、第8周实验完成后,检测上诉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2)心脏指数、左右肾指数于第8周实验完成后,测量上诉各组大鼠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右肾脏重量以及体质量,并计算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3)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Masson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纤维比值;(4)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上诉各组大鼠心、肾组织变化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5)心肌差异蛋白表达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PRM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6)检测蛋白的验证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血压、心率结果显示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治疗时间主效应显着(P<0.01);分组因素主效应显着(P<0.01),时间和分组因素交互作用显着(P<0.01)。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于同一水平,从第0周到第8周,与WKY组比较,SHR组和Sham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从第1周到第8周,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2.心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3.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R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4.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5.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结果显示与WKY 比较,SHR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细胞面积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6.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心肌细胞肿胀、肥大程度下降,间质水肿减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减少。肾组织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7.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钙蛋白酶表达增加(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蛋白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钙蛋白酶、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M型、肌酸激酶B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肌球蛋白轻链2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SOD1、SOD2、HSP27、分拣连接蛋白、HSP60、MAPK激酶蛋白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8.蛋白验证的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SOD1、SOD2、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HSP70 表达减少(P<0.05,P<0.01,P<0.05,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或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P<0.05,P<0.01,P<0.01,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肌球蛋白轻链、HSP70、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OD2、HSP60表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SHR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心肌胶原纤维容积、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均增加;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指标。2.从HE染色图片的变化看,SHR大鼠心肌细胞、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肾组织中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心肌病理性表现。3.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SOD2、HSP27、HSP70、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降低,而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的增加;4.电针可以增加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HSP70、MAPK激酶蛋白表达,而减少钙蛋白酶、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的表达。

宋晶[9](2020)在《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文中提出目的: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观察TGF-β1/LIMK1信号通路在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观察解毒通络方对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及干预MF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3d组、7d组、14d组、28d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分别于3天、3天、7天、14天、28天时,记录大鼠体重并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后,取出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α-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阳性表达面积,取出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羟脯胺酸含量。实验二:根据实验一结果,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其他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5mg.kg-1,中药组每日按10g、20g、30g.kg-1灌胃解毒通络方冲剂悬液;卡托普利组每日按5mg.kg-1灌胃卡托普利片悬液;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以等体积自来水灌胃。记录大鼠体重后乙醚麻醉状态下迅速取SD大鼠心脏,测量心脏重量计算心重指数;心尖部迅速置于液氮中保存,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脯胺酸含量。将心室部,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供组织学HE及MA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测I型胶原蛋白(Col I)、III型胶原蛋(Col III)、α-SMA、Vim、单丝氨酸蛋白激酶(LIMK1)阳性表达面积;眼球采血,收集血清并置于-20℃冰箱,收集的血清进行细胞分组培养。实验三:用提前制备的动物血清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培养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MTT法检测TGF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TGF刺激成纤维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实验一: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构建:1.HE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横纹清晰,细胞和大小、间隙一致,胞浆染色清晰,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天、7天、14天、28天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均出现细胞排列紊乱,坏死区细胞核固缩,胞浆减少或缺失,结缔组织增生。在3d组这种改变最明显,7d组、14d组相对减轻,28d组有所改善。2.心重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心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7d组、14d组、28d组心重指数下降,P<0.05。3.羟脯氨酸含量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14d组、28d组羟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4.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d组、7d组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可见明显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且P<0.05。14d、28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实验二:解毒通络方动物体内药效学观察:1.心重指数:应用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采用注射后3天的造模方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重指数无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心脏指数无明显改变,且P>0.05。2.羟脯胺酸含量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且P<0.05。3.HE染色:正常对照组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大小均一,胞浆染色均匀,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纤维化表现,主要以细胞核固缩、心肌纤维溶解、断裂为主,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浆染色不均匀为主,卡托普利组与不同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4.Masson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卡托普利组以及不同剂量中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组织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核固缩,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隙不规则,并出现大量蓝染的纤维胶原,并破坏心肌细胞,坏死部分有少量炎症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各剂量中药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大鼠心肌组织中胶原纤维容积比(CV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增加,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减少,且P<0.05。5.免疫组化法测定ColI、ColIII、α-SMA、Vim、LIMK1蛋白阳性表达面积:(1)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在免疫组化染色中显示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型胶原蛋白及III型胶原蛋白阳性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表达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α-SMA、Vim蛋白阳性表达表现为棕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α-SMA、Vim蛋白表达面积明显下降,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三: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作用1.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ROCK1、LIMK1蛋白含量:(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α-SMA、Vim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中药低、中剂量组与中药高剂量组成纤维细胞中ROCK1蛋白表达含量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LIMK1蛋白表达量有所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卡托普利组与模型组比较表达量下降,具有显着差异,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TGF-β1、RhoA、ROCK1、LIMK1mRNA含量:(1)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mRNA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TGF-β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2)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与正常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ROCK1的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ROC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中LIMK1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LIMK1mRNA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3.MTT法检测TGF-β1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时相: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根据吸光值计算细胞增殖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时,细胞表现出增殖现象,低浓度组、中浓度及高浓度组TGF-β1对细胞增殖均表现为24小时后出现增殖,48小时达到高峰,72小时后出现下降。而低浓度组在不同时间点均表现为最强的增殖率。中浓度组在各个时间点增殖率最低。所以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研究中,选择低浓度(0.025 ng.ml-1)的TGF-β1为药物剂量,以48小时为时间点干预成纤维细胞。4.用TGF-β1刺激成纤维细胞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RhoA、ROCK1、LIMK1的mRNA含量:结果显示,(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中RhoA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以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ROCK1、LIMK1的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1.应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5mg.kg-1腹腔注射大鼠,3天后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心肌组织中羟脯胺酸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α-SMA、Vim蛋白表达量增多,说明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天后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制备成功。2.在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时,心肌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并通过抑制心肌胶原蛋白的分泌及沉积而实现抑制心肌纤维化。3.在体外应用解毒通络方干预大鼠成纤维细胞时,可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中α-SMA、Vim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纤维化。4.在TGF-β1诱导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时,解毒通络方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并通过下调TGF-β1/LIMK1信号通路中RhoA、ROCK1、LIMK1因子而实现的。

秦田雨[10](2020)在《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从整体动物、细胞和分子水平,结合系统药理学靶点预测,研究中药复方肾康注射液(Shenkang,SK)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和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机制,为SK对CKD及肾纤维化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方法]1.系统药理学:首先通过数据挖掘和文献查阅构建SK分子数据库,并通过药物相似性和药物半衰期评估来筛选活性分子;使用WES药物靶向模型来预测生物活性成分的直接药物靶向;使用Cytoscape 3.2软件构建复合物-靶标,靶标-通路和靶标-疾病网络,并根据BioGPS数据库确定靶标在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2.整体动物:C57BL/6小鼠36只,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ARB)组,SK高剂量组,SK中剂量组,SK低剂量组(n=6)。对模型组、ARB组、SK各剂量组小鼠实施UUO手术,制备肾纤维化模型,假手术组分离左输尿管但不结扎输尿管。术后第一天开始给药,共计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AR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3 mL/10g,灌胃氯沙坦钾溶液0.15 mL(生药0.13 g)/10 g,SK高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8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中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4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SK低剂量组:尾静脉注射SK 0.13 mL(生药0.02 g)/10 g,灌胃生理盐水0.15 mL/10 g,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小鼠体重等一般情况,给药第13天行MRI扫描测定FA值明确活体肾纤维化程度,给药14天后摘眼球取血,称量肾脏重量,分别冻存固定肾脏。比色法测定血肌酐、血尿素氮、血CysC水平,行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患侧肾脏病理形态学和纤维化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Ⅰ,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假手术组、UUO组和SK中剂量组肾脏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FSP-1、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TGF-β1和负调节分子SOCS1,SOCS3 mRNA水平。3.细胞:NRK-49F细胞进行复苏传代培养,以10 ng/mL 的TGF-β1刺激48 h诱导NRK-49F细胞增殖活化,不同浓度SK(0,1,2,4mg/mL)干预后,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NRK-49F细胞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ECM成分Col Ⅲ,JAK2/STAT3通路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和负调节分子Prdx5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RK-49F细胞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JAK2、STAT3 mRNA 水平。[结果]1.系统药理学部分:以DL≥0.6为筛选标准,“HL=long”用于定义适当的HL范围。最终选出88种化合物作为活性分子。利用WES算法和CTD、TTD筛选结果,确定了 85个与治疗CKD相关的潜在化合物作用靶点,包括STAT3。通过KEGG数据库映射获得关键通路,包括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通路,结合CKD病理机制的相关进展,构建了 CKD治疗模块的通路,包括炎症、增殖、分化、迁移、通透性、降解等模块。对靶标-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入分析表明,SK治疗CKD主要通过影响6种疾病发挥作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病理过程和免疫疾病。组织定位结果显示SK通过包括肾脏、肝脏、肺和心脏在内的组织模块发挥作用。2.整体动物部分:(1)肾功能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血CREA、BUN、Cys-C水平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高剂量SK组小鼠血CRE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UUO组相比,ARB和SK各剂量组小鼠血BUN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UUO组相比,SK高剂量组小鼠血Cys-C水平显着降低(p<0.05)。(2)肾脏重量和病理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模型组的患侧肾质量/体重、患侧肾/对侧肾质量、对侧肾质量/体重均显着增加(p<0.05或p<0.01)。但各药物治疗后对UUO小鼠肾脏重量各指标没有产生影响。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FA值显着性升高(p<0.01);与UUO组相比,ARB阳性药组、SK高中低剂量组FA值显着降低(p<0.01或p<0.001),其中以SK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与UUO组比较,各治疗组肾脏损伤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细胞外基质积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和/或萎缩减轻,以SK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组小鼠天狼星红面积极显着增加(p<0.001);与UUO组比较,ARB组、SK高、中、低剂量组小鼠患侧肾脏天狼星红染色红色面积显着减少(p<0.05或p<0.01)。电镜下观察各浓度SK对UUO所致的细胞器丰富的成纤维细胞增多,间质局灶胶原纤维增生和肾小管凋亡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Western blot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α-SMA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UUO状态下的α-SMA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Col Ⅰ蛋白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UUO 比较,SK中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Col Ⅰ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STAT3(Try705位点)/STAT3比例显着增加(p<0.01),与UUO比较,SK中(p<0.01)、低剂量(p<0.001)组显着下调了 Try705位点的STAT3磷酸化程度;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p-JAK2(Try1007位点)/JAK2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与UUO 比较,SK高剂量组显着下调了 Try1007位点的JAK2磷酸化程度(p<0.05),(4)PCR检测: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小鼠患侧ECM成分Col Ⅰ、Col Ⅲ、FN,成纤维细胞活化标志物α-SMA、FSP-1,以及 JAK2、STAT3、TGF-β、JAK2/STAT3 通路负调节因子SOCS1、SOCS3 mRNA水平显着上升(p<0.05或p<0.01或p<0.001);与UUO组相比,SK中剂量组显着降低了 Col Ⅰ、ColⅢ、FN,α-SMA、FSP-1,JAK2、TGF-β、SOCS1、SOCS3 mRNA 水平(p<0.05 或p<0.01)。3.细胞实验:TGF-β1诱导后,NRK-49F细胞的细胞骨架显示出内部微丝束,并逐渐增厚和伸长,丧失纺锤形或星形成纤维细胞外观。不同浓度的SK一定程度上逆转了TGF-β1诱导的形态变化和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p-STAT3(Try705位点)/STAT3、Prdx5蛋白水平显着性升高(p<0.05),p-JAK2(Try1007位点)/JAK2有一定程度升高但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STAT3蛋白Try7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1 mg/mL SK组和2 mg/mL SK组细胞的JAK2蛋白Try100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4 mg/mL SK组细胞的Prdx5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α-SMA、JAK2、STAT3 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不同浓度SK均极显着地降低了α-SMA mRNA 水平(p<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1mg/mL、2 mg/mL SK(p<0.05)及 4 mg/mL SK(p<0.01)显着降低了 STAT3 mRNA 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RB及4 mg/mL SK显着降低了 JAK2 mRNA水平(p<0.05)。[结论](1)系统药理学预测显示SK中多种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与炎症、凋亡、增殖等相关的NF-κB、MAPK、TRP离子通道和VEGF等多通路的靶点分子治疗CKD。(2)SK有效改善UUO小鼠肾功能指标和肾间质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实现的,验证了系统药理学结果。(3)SK还能够抑制TGF-β1诱导NRK-49F增殖活化以及ECM产生,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的激活介导的。

二、黄芪与川芎在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芪与川芎在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 古代医家及着作对眩晕的认识
        1.1 眩晕的病名溯源
        1.2 眩晕的病因病机
        1.3 眩晕的辨证治疗
    2 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2.1 邓铁涛
        2.2 路志正
        2.3 颜德馨
        2.4 颜正华
        2.5 方和谦
        2.6 李振华
        2.7 刘志明
        2.8 段富津
        2.9 张学文
        2.10 李士懋
        2.11 熊继柏
        2.12 王乐匋
第二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研究
    1 代表性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
        1.1 汪机
        1.2 孙一奎
        1.3 余淙
        1.4 叶桂
        1.5 汪文绮
        1.6 程国彭
        1.7 程文囿
        1.8 方肇权
        1.9 程有功
    2 总体诊治眩晕经验
        2.1 病因病机方面
        2.1.1 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1.2 外风内风皆可感,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
        2.1.3 实者,病理因素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
        2.1.4 虚者,责之于脏腑气血阴阳四端
        2.2 病位在脑(心神),发病与脏腑密切相关
        2.3 辨证治疗方面
        2.3.1 气血不足,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
        2.3.2 阴虚阳亢,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
        2.3.3 痰浊中阻,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
        2.3.4 下元虚惫,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
        2.3.5 坎离失交,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
        2.3.6 病关情志,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
        2.4 灵活用药,擅用药对
第三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录入
        1.4 数据规范化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频次、频率分析
        2.2 中药的类别分析
        2.3 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分析
        2.4 证素频次、频率分析
        2.5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6 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2.7 中药系统聚类分析
        2.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
        2.9 中药主成分因子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频次、频率
        3.2 中药类别
        3.3 中药性味归经
        3.4 证素频次、频率
        3.5 中药关联规则
        3.6 中药复杂网络
        3.7 中药系统聚类
        3.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
        3.9 中药主成分公因子
第四部分 新安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规范化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频数分析
        2.2 症状、药物频数分析
        2.3 症状因子分析
        2.4 中药聚类分析
        2.5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软件和数据库
        1.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预测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靶点预测
        1.4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预测
        1.5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1.6 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1.7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
        1.8 PPI网络聚类
        1.9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
        1.10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
        2.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靶点
        2.3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
        2.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2.5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2.6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分析
        2.7 PPI网络聚类分析
        2.8 药物-疾病-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9 分子对接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半夏白术天麻汤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RhoA/ROCK Ⅱ通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Rho/ROCK信号通路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对Rho/ROCK信号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原发性高血压病RhoA/ROCKⅡ通路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RhoA/ROCKⅡ通路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筛选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和研究
        1.2.1 活血药的应用和研究
        1.2.2 补气药的应用和研究
        1.2.3 清热药的应用和研究
    1.3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3.1 酚酸类活性成分
        1.3.2 醌类活性成分
        1.3.3 皂苷类活性成分
        1.3.4 其他活性成分
    1.4 DNA编码化合物库及其筛选方法概述
        1.4.1 DNA编码化合物库概述
        1.4.2 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1.5 研究对象简介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
    2.1 引言
    2.2 仪器及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
        2.3.1 DNA链的设计及试剂的准备
        2.3.2 DNA起始链的反应表征
        2.3.3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1R靶向成分筛选
    3.1 引言
    3.2 仪器与试剂
        3.2.1 仪器
        3.2.2 试剂
    3.3 AT_1R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靶向成分筛选
        3.3.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3.3.2 AT_1R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3.3.3 AT_1R色谱固定相的表征
        3.3.4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_1R靶向活性成分筛选
        3.3.5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_1R靶向成分鉴定
        3.3.6 AT_1R靶向化合物hit1和hit2 的合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Halo- AT_1R目的蛋白的表达
        3.4.2 AT_1R色谱固定相的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
        3.4.3 AT_1R色谱固定相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考察
        3.4.4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_1R靶向活性成分筛选
        3.4.5 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AT_1R靶向活性成分鉴定
        3.4.6 AT_1R靶向化合物hit1和hit2 的合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靶向化合物与固定化AT1R的相互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4.2.2 试剂
    4.3 理论
        4.3.1 直接进样法
        4.3.2 热力学研究
        4.3.3 峰轮廓法
    4.4 四种配体及靶向化合物与固定化AT_1R的相互作用研究
        4.4.1 直接进样法研究四种配体与固定化AT_1R的热力学特征
        4.4.2 峰轮廓法研究四种配体与固定化AT_1R的动力学特征
        4.4.3 靶向化合物与固定化AT_1R的相互作用研究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四种配体与固定化AT_1R的热力学研究
        4.5.2 四种配体与固定化AT_1R的动力学研究
        4.5.3 靶向化合物和固定化AT_1R的相互作用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T1R靶向化合物的活性评价
    5.1 引言
    5.2 仪器及试剂
        5.2.1 仪器
        5.2.2 试剂
    5.3 实验动物
    5.4 AT_1R靶向活性化合物hit1 的体外评价
    5.5 AT_1R靶向活性化合物hit1 的体外评价
        5.5.1 药代动力学评价
        5.5.1.1 LC-MS/MS条件
        5.5.1.2 溶液的制备
        5.5.1.3 方法学考察
        5.5.1.4 靶向化合物hit1 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5.5.2 体内药效学评价
        5.5.2.1 双肾双夹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制备
        5.5.2.2 大鼠体重、血压测量
        5.5.2.3 大鼠心重指数检测
        5.5.2.4 组织形态学观察
    5.6 结果与讨论
        5.6.1 靶向化合物hit1 的体外评价
        5.6.2 靶向化合物hit1 的体内评价
        5.6.2.1 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学研究
        5.6.2.2 靶向化合物hit1 药代动力学研究
        5.6.2.3 双肾双夹高血压大鼠模型制备
        5.6.2.4 靶向化合物hit1 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5.6.2.5 大鼠心重指数的改变
        5.6.2.6 大鼠心肌结构的改变
        5.6.2.7 大鼠股动脉血管的改变
    5.7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词缩略表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关键因素
    2 miRNA在高血压及肾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2.1 miRNA的生物学特点
        2.2 miRNA参与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2.3 miRNA对肾脏稳态与肾脏疾病的调控作用
    3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认识
        3.1 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病机的认识
        3.2 黄芪、丹参及其活性成分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及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
        3.3 CKD分期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研究方法
        6.1 病例收集
        6.2 观察指标
        6.3 数据处理
    7 结果
        7.1 性别分布
        7.2 年龄分布
        7.3 患者高血压病史及血压达标情况
        7.4 合并症分布情况
        7.5 降压药物应用情况
        7.6 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7.7 各证候要素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7.8 各证候要素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7.9 用药统计分析
    8 讨论
        8.1 证素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医病机研究中的应用
        8.2 关联规则分析在疾病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8.3 研究结果分析
    9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差异表达谱的构建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高通量miRNA-m RNA联合测序
        3.4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对 RRAEECs存活力的影响
        4.2 AngⅡ诱导RRAECs中差异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二 miRNA-200c-3p靶向ZEB2 参与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细胞转染
        3.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4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5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200c-3p与 ZEB2 的靶向关系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4 实验结果
        4.1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miRNA-200c-3p的表达变化
        4.2 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3 ZEB2是miRNA-200c-3p的直接潜在功能性靶基因
        4.4 Ang Ⅱ体外诱导活化的RRAECs中 ZEB2 的表达变化
        4.5 ZEB2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
        4.6 ZEB2 的异常表达可逆转miRNA-200c-3p对 Ang Ⅱ诱导的RRA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三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2.1 细胞株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仪器及耗材
        2.4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MTT比色实验
        3.3 细胞功能检测实验分组
        3.4 细胞凋亡实验
        3.5 细胞划痕实验
        3.6 活性氧检测实验
        3.7 线粒体/溶酶体/核染色观察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3.8 线粒体膜电位(JC-1)检测实验
        3.9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不同浓度作用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2 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3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不同浓度配比作用下对细胞存活力的影响
        4.4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凋亡的影响
        4.5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迁移的影响
        4.6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活性氧的影响
        4.7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内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4.8 毛蕊异黄酮、丹参酮ⅡA及其配伍对AngⅡ诱导的RRAECs线粒体膜电位(Δψ_m)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实验四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对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机制研究
        1 实验目的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3.1 细胞培养
        3.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3.3 细胞转染
        3.4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
        3.5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3.6 qPCR实验
        3.7 Western Blot实验
        3.8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对Ang Ⅱ诱导的RRAECs miRNA差异表达谱的影响
        4.2 毛蕊异黄酮和丹参酮ⅡA配伍通过miRNA-200c-3p靶向ZEB2 改善Ang Ⅱ诱导的肾动脉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5 讨论
        6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与中医病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6)舒脑欣滴丸及联合卡托普利降压和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高血压及其治疗药物
        1.1.1 发病机制
        1.1.2 高血压治疗药物
    1.2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1.3 舒脑欣滴丸研究进展
        1.3.1 成分
        1.3.2 药理作用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药物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实验方法
        2.4.1 网络药理学分析
        2.4.2 动物及给药方案
        2.4.3 血压测量及样本取材方法
        2.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2.4.5 活性氧(ROS)检测
        2.4.6 生化分析
        2.4.7 酶联免疫分析(ELISA)实验
        2.4.8 原位末端凋亡检测(TUNEL)分析
        2.4.9 Western blot分析
        2.4.10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舒脑欣滴丸降压相关靶点通路
        3.1.1 舒脑欣滴丸活性成分靶点的获取
        3.1.2 舒脑欣滴丸与高血压靶点相关性分析
        3.1.3 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
        3.1.4 小结
    3.2 舒脑欣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节作用机制研究
        3.2.1 大鼠体重及血压
        3.2.2 舒脑欣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NO、AngⅡ和ET-1的影响
        3.2.3 舒脑欣滴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研究
        3.2.4 小结
    3.3 舒脑欣滴丸联合卡托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及肾脏保护作用
        3.3.1 大鼠体重及血压
        3.3.2 联合用药对主动脉壁厚度、NO途径、AngⅡ、ET-1的影响
        3.3.3 联合用药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3.3.4 舒脑欣滴丸联合卡托普利用药预防肾脏损伤
        3.3.5 舒脑欣滴丸与卡托普利联合用药调节炎症和细胞凋亡
        3.3.6 小结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7)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古今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综述
        1 古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消渴相关文献综述
        2 现代医家应用清热法治疗糖尿病的文献综述
        3 泰国传统医学治疗糖尿病的现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2型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及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
        2 糖尿病与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
        3 肠道菌群诱发糖尿病的机制
        4 治疗糖尿病常用清热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6 泰国传统草药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7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文献研究: 基于古今文献数据挖掘的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古代医籍应用清热药治疗消渴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医家应用清热药治疗糖尿病相关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临床研究 赵进喜教授应用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的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机制研究
    对象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泰语版)
附录2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本虚标实证候诊断标准》(汉语版)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二、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因病机
        三、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
    第二节 现代医学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一、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生理病理
        二、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三、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治疗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9)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研究
        1 心肌纤维化概念
        2 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
        3 心肌纤维化的现代治疗
        4 小结
    综述二 心肌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从中医角度探讨心肌纤维化病因病机
        2 毒伤血络学说
        3 中医药治疗心肌纤维化
        4 解毒通络方药的现代研究
        5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抑制作用的体内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解毒通络方对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LIMK1信号通路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解毒通络方对大鼠体外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第二部分 解毒通络方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
        4 实验方法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7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纤维化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病因研究
        2 发病机制研究
        3 治疗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研究
        3 防治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系统药理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和讨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肾康注射液对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肾康注射液对NRK-49F人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黄芪与川芎在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郭锦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RhoA/ROCK Ⅱ通路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薛文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DNA编码酚酸衍生物库的合成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靶向活性成分筛选与评价[D]. 梁琦. 西北大学, 2021
  • [5]黄芪-丹参药对活性成分在高血压肾损害中调控microRNA-200c-3p保护肾动脉内皮机制研究[D]. 刘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舒脑欣滴丸及联合卡托普利降压和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D]. 杨莉.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7]清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及其对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研究[D]. 王逗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D]. 赖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基于TGF-β1/LIMK1信号通路研究解毒通络方对大鼠心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D]. 宋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肾康注射液对慢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秦田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黄芪与川芎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