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厌学的四大对策

学生厌学的四大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四项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诗琪[1](2020)在《陕西艺术类中职学校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研究》文中提出

陈升[2](2020)在《内地西藏高中班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物理是初高中跨度最大的学科之一,不少学生在刚接触高中物理时,都会不太适应,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对于内地西藏高中班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将对西藏班学生三年的高中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存在问题一般来说,能够进入内地西藏高中班学习的学生,都是中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当他们进入高中后,普遍都会觉得物理很难学,题目不会做,甚至上课也

冯帆,刘帆[3](2017)在《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游戏依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次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本科生的网络依赖心理为研究主体,将认知失调理论与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相结合,对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进行干预,从而促进大学生采用"减少网络游戏使用程度"的方式来减少认知失调。采用"改变行为认知因素"这一方式既减少认知失调,同时也降低大学生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

孙彬[4](2016)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轨迹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是最为活跃和敏感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诸多外在环境和高校学生自身主观认识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始终不断地变化,其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根据教育部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共江西省委教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制定了江西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方案,并成立课题组,选取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医学院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工作。其中,2005年之后由于江西医学院并入南昌大学,由南昌航空大学代替参加调查;2014年则由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学院(民办本科)、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校参加调查。本文纵向整理了2004年至2014年十年间江西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数据,梳理出十年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变化轨迹,对高校学生在政治观念、价值观念、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发展变化做出总体描述,据此分析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分析研究的成果,针对完善和加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张晓晓[5](2015)在《专业差异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文中提出2013年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发展,结构化就业矛盾问题凸显,尽管教育经费逐年攀升,就业问题却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这不仅造成我国教育资源重大浪费,而且损害了数百万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利益。各种消极社会现象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存在问题,不利于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相关部门的工作之重。A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规模大,学科门类也较齐全,具有典型代表性。本研究选取A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不同专业就业率存在着很大差异,工科专业就业率普遍高于文科等基础性专业就业率,甚至同一学科下的各个专业就业率也不相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首先,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很难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其次,大学生就业环境不够理想,政府就业政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高校就业辅导工作不到位、用人单位用人观扭曲等都对大学生就业工作形成阻碍,并且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相互之间合作互动性差;最后,不同专业大学生自身存在很大问题,不愿从事基层性工作等就业观念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率高低。本研究着眼于现实状况重点分析了相关原因,并借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四国的就业政策,提出了改进专业设置、改善就业环境、改变就业观念等对策建议,旨在全方位帮助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张建丰[6](2014)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对待责任压力感不强、逃避责任代价低等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四项对策: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有目的地创造责任压力,提高责任代价、遏制逃避责任现象,构建健全的责任教育体系。

王静芳[7](2014)在《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终身学习日渐成为当今教育思想的主流之一,学习化社会成为当今世界一种社会理想。每一个现代人必须连续不断地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实现创新、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才能在知识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断调整,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高速增长态势,发展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具有不断学习能力的高技能毕业生显得愈发重要。同时,中职学生本身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主动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概念及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对影响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次,以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和迁安市职教中心两所学校的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在统计结果后,总结并分析出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最后,依据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多元智能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及有关脑与学习科学等理论提出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四项对策:第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好学”;第二,强化中职学生优势智能培养,使其“乐学”;第三,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会学”;第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促学”。

单珊[8](2012)在《“场域—惯习”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屡屡发生大学生的极端行为事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如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杨元元事件等,更是一时占据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探讨。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的频繁发生,具有极坏的社会影响:一方面,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会致使高学历人才的流失,这对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而言是不小的损失;另一方面,这从侧面反映了身处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许多当代大学生难以顺利实现向成熟社会个体的角色转变,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在学术界,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频频发生这-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研究领域试图对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探索。经过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微观角度出发,对发生极端行为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极端行为事件的发生;一类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提出应当建立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校园机制等作为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应对措施。但是大学生极端行为的产生,必然有一个历史过程,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单纯从宏观或者微观角度出发,都不能全面地解释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原因,也很难提出较为全面的应对策略。鉴于此,本文创新性地选取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一惯习”理论作为研究工具,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药家鑫杀人事件、曾世杰杀人事件和杨元元自杀事件这三个精选案例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分别归纳了其所处的家庭场域和校园场域的特征,并对他们在这些场域中逐渐形成的个人惯习进行了形象模拟。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和上述案例分析结果,本文得出结论: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畸形的场域、匮乏的资本以及大学生在场域中形成的扭曲的惯习这三个方面综合导致的。在这一结论基础上,本文还对这三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一、不同原因导致的家庭和校园场域畸形种类及其如何引发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二、大学生在场域中资本匮乏的不同情形(经济资本匮乏、社会资本匮乏和文化资本匮乏)及其与极端行为发生之间的关系;三、作为惯习扭曲的两种表现,错误的性情倾向系统和被支配的性情倾向系统分别是如何诱导大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最后,针对前文大学生极端行为发生的三方面原因,本文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大学生极端行为的四项对策建议并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一,提倡场域内的生物链式良性竞争;第二,获取场域内规则的矫正与协同;第三,协助大学生多方位提升其场域资本;第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独立的惯习。

涂娟[9](2011)在《刍议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文中提出结合初中英语教材特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改进教法,注重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史延通[10](2011)在《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是辽宁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辽宁农林牧渔业生产一线输送大量管理者、生产者的任务,担负着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任务。同时也是解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大量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缓解辽宁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的重要渠道。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更好的服务“三农”,促进辽宁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看,作为农业这一弱势产业教育,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入手,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为了了解我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结构、所开设的农科专业点数、实验实习条件、师资等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以及辽宁农业初中级人才需求作出相应的预测。给有关部门在制定我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时提供决策参考,使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早日走出困境,健康发展,这将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最终希望。通过初步认识国内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发展状况,辽宁农业职业教育的背景、发展情况、农业职业教育的结构、规模、师资队伍现状、办学条件等方面,初步认识到了目前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招生难、管理难、教学难、就业难,以及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质量上不去,但却热衷于升格大专;初中毕业生总量在逐步减少,职业院校抢生源现象严重等问题。而目前在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总体招生和在校生数呈上升的趋势下,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职教中心)招生和在校生数也呈上升趋势。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职教中心)所占比例最大。对校均农业类专业学生数比较,农业中专农业类专业校均在校生增加。农业类专业在各类学校中还不能占居主要地位,最近几年种植类专业点数一直占主要地位,养殖类专业点所占比例上升最快,农机类专业点下降最快,农业管理类专业点一直保持较低比例水平不变。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应在保持现有种植类专业比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养殖类专业,同时积极开拓与经济发展和现代科技领域相结合的农业边缘性技术专业。学生积极选择农业中专学校的非农业类专业就读,却不选择农业专业,这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学历结构中的本科学历比例呈上升趋势,农业类专业生师比呈上升趋势,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教师数量需要大量补充。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中的生均占有量接近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水平,但是学校教学、实习资源占固定资产比例偏低,需要加大实习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技能训练条件。总之,课题从辽宁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入手,深入剖析目前辽宁省内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有针对性地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来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出增强辽宁省农业中等职业竞争力的途径、对策和保证措施,确保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

二、学生厌学的四项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厌学的四项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2)内地西藏高中班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存在问题
    1. 初高中物理知识跨度大
    2. 西藏班学生的知识能力尚未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应对策略
    1. 发挥本校优秀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
    2. 开展有效的个性化辅导工作
    3. 开发适合内地西藏高中班学生的学案
    4.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3)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来源及意义
    (一) 研究来源
    (二) 研究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心理研究现状
三认知失调理论研究现状
    (一) 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
    (二) 减少认知失调的途径研究
四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与认知失调理论探讨
五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一) 对策实施前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频率分析
    (二) 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的动因分析
        1. 消磨时间。
        2. 减压放松。
        3. 结交朋友。
        4. 有成就感。
        5. 团队快感。
        6. 挣钱获利。
    (三) 根据大学生网游依赖心理的动因提出干预对策
        1. 课堂中适当运用“翻转课堂”模式。
        2. 定期开展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
        3. 增强大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4. 帮助学生获取兼职工作。
    (四) 大学生网游依赖心理干预对策的实施
        1.“翻转课堂”模式借鉴的实施。
        2. 团体辅导与拓展训练的开展。
        3. 增强大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4. 为具备网络才能的同学提供其施展才能的平台。
六对策实施后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频率分析
七研究所得结论
八研究成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4)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轨迹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轨迹
    2.1 调查背景介绍
    2.2 政治态度方面的变化轨迹
        2.2.1 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状况
        2.2.2 党和政府工作的满意度状况
        2.2.3 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状况
        2.2.4 基本政治观点的认识状况
    2.3 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的变化轨迹
        2.3.1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识状况
        2.3.2 道德认知和道德践行状况
        2.3.3 理想信念状况
    2.4 成长成才意识方面的变化轨迹
        2.4.1 个人发展问题的关注状况
        2.4.2 就业问题的关注状况
        2.4.3 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注状况
第三章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轨迹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社会环境因素
        3.1.1 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
        3.1.2 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
        3.1.3 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3.2 高校教育因素
        3.2.1 课程教育的影响
        3.2.2 教师师德修养的影响
        3.2.3 学校的整体环境的影响
    3.3 学生自身因素
        3.3.1 价值观念的影响
        3.3.2 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完善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4.1 引领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4.2 营造氛围,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
    4.3 转变理念,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4.4 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的载体作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专业差异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动态
        1.3.2 国外研究动态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1章 相关概念界定
    1.1 专业
    1.2 专业设置
    1.3 就业
    1.4 普通高校
第2章 A大学不同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实证研究
    2.1 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2.2 关于A大学不同专业就业率的调查
    2.3 不同专业就业过程中相关问题调查
    2.4 不同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实证结论
        2.4.1 不同专业本科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
        2.4.2 不同专业就业差异性和国民经济发展结构密切相关
        2.4.3 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差异
第3章 不同专业就业率差异性的成因分析
    3.1 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内容脱离实际
    3.2 大学生整体就业环境异常恶劣
        3.2.1 政府部门政策不完善
        3.2.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3.2.3 社会需求有误差
    3.3 不同专业学生自身存在多方面因素
第4章 国外就业政策经验借鉴研究
    4.1 美国就业政策经验借鉴
    4.2 英国就业政策经验借鉴
    4.3 德国就业政策经验借鉴
    4.4 日本就业政策经验借鉴
    4.5 国外就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专业差异视角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5.1 高校实行自主化的专业设置和实践化的课程实施
        5.1.1 专业设置自主化有利于增强高校专业竞争力
        5.1.2 课程实施实践化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 国家和高校以及用人单位通力合作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5.2.1 国家积极制定宏观政策扶持大学生就业
        5.2.2 高校创新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最大便利
        5.2.3 用人单位改善观念吸纳更多有能力的大学生
    5.3 大学生理性就业是解决不同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内在动力
        5.3.1 积极规划职业生涯以明确就业方向
        5.3.2 转变就业观念以脱离就业困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所学专业与所从事工作相关性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必然性
    (二)大学生责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四)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塑造和完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
    (五)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存在问题
    (一)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二)责任没有压力感
    (三)逃避责任代价低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使大学生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
    (二)有目的的创造责任压力
    (三)提高责任代价,遏制逃避责任现象
    (四)构建健全的责任教育体系
四、小结

(7)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学习能力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学习能力成分的研究
        1.2.3 关于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中等职业学校
        1.4.2 学习能力
        1.4.3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相关学习理论
        1.5.2 多元智能理论
        1.5.3 脑与学习研究
        1.5.4 掌握学习理论
第二章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及影响因素
    2.1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中的核心能力
        2.1.1 确立目标能力
        2.1.2 方法与策略能力
        2.1.3 习得操作技能能力
        2.1.4 学习迁移能力
    2.2 影响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2.2.1 客观因素
        2.2.2 主观因素
第三章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研究总体情况说明
        3.1.1 研究的工具说明
        3.1.2 研究的样本说明
        3.1.3 统计的方法
    3.2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结果的统计
        3.2.1 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3.2.2 学习态度现状调查
        3.2.3 学习习惯现状调查
        3.2.4 学习方法现状调查
        3.2.5 学生心智水平现状调查
        3.2.6 学习环境现状调查
    3.3 中职学生学习能力问题与原因分析
        3.3.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足
        3.3.2 自主学习能力低,学习主动性差
        3.3.3 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较少
        3.3.4 自我智能优势认定不准确
        3.3.5 学习环境仍存在消极影响
第四章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4.1 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好学”
        4.1.1 努力实现中职教学三个转变
        4.1.2 教学要结合中职学生发展与学习规律
        4.1.3 实施基于中职学生学业现状的“掌握学习”
    4.2 强化中职学生优势智能培养,使其“乐学”
        4.2.1 正确认识中职学生智能特点
        4.2.2 积极提升中职学生“复原力”
        4.2.3 正确看待并促进学生间的“差异化”发展
        4.2.4 广泛而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
    4.3 培养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会学”
        4.3.1 培养中职学生确立适宜学习目标的能力
        4.3.2 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4.3.3 指导中职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3.4 重点突出操作技能学习策略指导
        4.3.5 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4.4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促学”
        4.4.1 不断加大改善中职学生学习条件的投入
        4.4.2 进一步加强中职教师队伍建设
        4.4.3 重视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软环境建设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场域—惯习”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框架
2 研究综述与相关概念和理论介绍
    2.1 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2.1.2 国内研究综述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大学生及其社会心理特征
        2.2.2 极端心理危机
        2.2.3 极端行为
    2.3 “场域—惯习”理论的阐释
        2.3.1 场域
        2.3.2 惯习
        2.3.3 资本
    2.4 “场域—惯习”在大学生极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2.4.1 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2.4.2 “场域-惯习”在大学生极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3 大学生极端行为典型案例分析
    3.1 药家鑫案件
        3.1.1 案例回顾
        3.1.2 家庭场域分析:惯习的初次模塑
        3.1.3 校园场域分析:惯习的再次模塑
        3.1.4 极端行为的发生
    3.2 曾世杰案件
        3.2.1 案例回顾
        3.2.2 家庭场域分析:惯习的初次模塑
        3.2.3 校园场域分析:惯习的再次模塑
        3.2.4 极端行为的发生
    3.3 杨元元自杀案例
        3.3.1 案例回顾
        3.3.2 家庭场域的分析:惯习的初次模塑
        3.3.3 校园场域的影响:惯习的再次模塑
        3.3.4 极端行为的发生
4 大学生极端行为形成原因剖析
    4.1 场域的畸形
        4.1.1 家庭场域的畸形
        4.1.2 校园场域的畸形
    4.2 资本的匮乏
        4.2.1 经济资本的匮乏
        4.2.2 社会资本的匮乏
        4.2.3 文化资本的匮乏
    4.3 惯习的扭曲
        4.3.1 错误的性情倾向系统
        4.3.2 被支配的性情倾向系统
5 对策与建议
    5.1 提倡场域内的生物链式良性竞争
    5.2 获取场域内规则的校正与协同
    5.3 协助大学生多方位提升其场域资本
        5.3.1 经济资本的提升
        5.3.2 文化资本的提升
        5.3.3 社会资本的提升
    5.4 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独立的惯习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刍议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
2 英语有效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
3 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3.1 教材解读
    3.2 制定教学目标
4 进行有效教学组织
    4.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4.2 创设语言环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3 重视学习策略的教学
        4.3.1 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
        4.3.2 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
        4.3.3 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4.3.4 教会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5 结束语

(10)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1.2.2 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2.2.1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
        1.2.2.2 德国"双元制"模式
        1.2.2.3 国际劳工组织"MES"模式
        1.2.2.4 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
        1.2.3 国内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1.2.4 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2.5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辽宁农业职业发展情况
    2.1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结构
        2.1.1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类型
        2.1.2 辽宁举办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数量
        2.1.3 辽宁农业中专学校开设农业类专业点情况
        2.1.4 辽宁职业高中(含职教中心)开设农业类专业点情况
        2.1.5 辽宁成人中专开设农业类专业点情况
    2.2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2.2.1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总体规模
        2.2.2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在校生数
        2.2.3 辽宁农业中等专业学校规模
        2.2.4 辽宁职业高中农业类专业规模
        2.2.5 辽宁成人中专农业类专业规模
    2.3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现状
        2.3.1 辽宁农业中专学校师资现状
        2.3.2 辽宁职业高中农科专业师资现状
        2.3.3 辽宁成人中专学校师资现状
        2.3.4 辽宁各类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
    2.4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2.4.1 辽宁农业中专学校办学条件
        2.4.2 辽宁职业高中(含职教中心)办学条件
        2.4.3 辽宁成人中专办学条件
第三章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辽宁农业职业教育中的"四难"
        3.1.1 招生难
        3.1.1.1 招生难的主要原因
        3.1.1.2 解决招生难的对策
        3.1.2 教学难
        3.1.2.1 教学难的主要原因
        3.1.2.2 解决教学难的对策
        3.1.3 管理难
        3.1.3.1 管理难的主要原因
        3.1.3.2 解决管理难的对策
        3.1.4 就业难
        3.1.4.1 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3.1.4.2 解决就业难的对策
    3.2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问题
        3.2.1 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3.2.2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质量上不去,但却热衷于升格大专
        3.2.3 初中毕业生总量在逐步减少,职业院校抢生源现象严重
        3.2.4 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适应
        3.2.5 国家对农林类专业学生缺乏有力的导向和激励政策
第四章 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4.1 政府支持是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
    4.2 各类农业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协调发展
    4.3 各类农业学校要转变观念,增强发展信心
    4.4 建立师资培养制度,提高辽宁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素质
    4.5 加大实习资源资金投入,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职业技能训练
    4.6 加快推进辽宁农村、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学生厌学的四项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陕西艺术类中职学校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研究[D]. 李诗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2]内地西藏高中班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 陈升. 西藏教育, 2020(02)
  • [3]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大学生网络游戏依赖心理对策研究[J]. 冯帆,刘帆. 教育现代化, 2017(47)
  • [4]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变化轨迹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高校为例[D]. 孙彬. 华东交通大学, 2016(11)
  • [5]专业差异视角下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以A大学为例[D]. 张晓晓. 青岛大学, 2015(06)
  • [6]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J]. 张建丰. 教育与职业, 2014(17)
  • [7]中职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策略研究[D]. 王静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10)
  • [8]“场域—惯习”视角下的大学生极端行为研究[D]. 单珊.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9]刍议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J]. 涂娟.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10]辽宁农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 史延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1)

标签:;  ;  ;  ;  ;  

学生厌学的四大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