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性病在手术室传播

如何防止性病在手术室传播

一、如何预防性病在手术室的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余庆龙[1](2020)在《广州市某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基础知识以及对HIV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等的知晓情况,并探索不同因素与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掌握情况的相关性,为医务工作者能正确预防或应对HIV职业暴露、改善HIV患者的就医环境提出有效建议和措施,进一步建立与政府、社区、医院等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广州市某区多所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等基本情况特征、对发生或可能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态度、出现职业暴露防后相关防护措施行为调查、对HIV/AIDS患者是否具有歧视态度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个案访谈主要选取对HIV/AIDS患者持有歧视态度的医务人员进行非结构性访谈。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正频数和百分比等统计描述,各因素对医务人员掌握HIV职业暴露知识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70份,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1%。740名医务人员中,47.3%表示最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培训,52.0%没有参加任何相关培训。(2)在调查结果中,54.5%人员表示会接触引起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当手部皮肤破损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76.4%表示会采取防护措施,占比较高,表明医务人员有较高的防范意识。(3)有443人(占总人数59.9%)表示会正常对待HIV/AIDS病人,有124人(占总人数16.8%)表示无法正常对待,有168人(占总人数22.7%)表示不清楚。但仅有48.2%的医务人员愿意为其手术(个案访谈中有86.7%的医务人员认为主要是由于担心自己被传染),有27.9%表示无所谓,有22.2%的医务人员不愿意为其手术。(4)在所有医务人员中,有一半(50.1%)表示愿意与HIV/AIDS患者共同就餐,但另外一半中,有29.1%表示不愿意(个案访谈中有80.0%的医务人员认为主要是自身心理过不了关),18.8%表示不清楚。有88.2%的医务人员表示HIV/AIDS患者同样享有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权利,有46.8%表示HIV/AIDS患者值得同情。(5)调查对象对职业暴露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7.3%。在医生中,共有146人知晓,占54.7%,其余类别的医务人员的知晓情况均不足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3<0.05)。根据职称分类结果显示,职称越高,知晓率越高,初级职称中,44.2%知晓,中级职称49.8%、副高职称50%,正高职称则有56.3%的比例知晓。根据文化程度分层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的知晓占比分别是:49.2%>48.9%>47.8%>30.8%。(6)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P=0.722>0.05)、年龄(P=0.277>0.05)、婚姻状况(P=0.552>0.05)、文化程度(P=0.441>0.05)等特征的医务人员其HIV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人员类别、职称与职业暴露知识认知情况均有关联性(P<0.05)。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可得,以其他人员作为对照,医生的掌握情况是最好的,是其他人员的3.73倍;其次是护理人员,是其他人员的3.47倍;检验人员为其他人员的2.87倍。在不同职称中,也以其他人员作为对照,高级职称的知晓情况是最好的,为其他人员的4.28倍,副高职称为其他人员的2.77倍,中级为3.47倍。结论(1)本研究通过人群流行病学研究问卷结果分析发现,接受HIV/AIDS职业暴露相关培训的人员比例不足一半,出现HIV/AIDS职业暴露后,少数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说明应通过相关培训及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2)在可能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时,多数医务人员的态度较积极,但部分医务人员仍对HIV/AIDS患者存在歧视态度,说明部分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充分,应面向不同类别及职称的人员进行不同方式的培训,使医务人员能够消除歧视,给HIV/AIDS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3)调查对象对HIV/AIDS职业暴露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人员类别和职称是影响HIV/AIDS职业暴露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今后应加强定期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等,不仅在理论知识上掌握HIV/AIDS职业暴露基本知识,也能在实际操作中将职业暴露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自我保护。

王朝松[2](2018)在《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及就诊的患者对梅毒相关知识的掌握,从临床角度提供预防策略,为梅毒患者以及其他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住院环境。[方法]数据收集南京地区2015-2017年疫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中梅毒疫情资料为南京市2015-2017年全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梅毒性病报告卡信息。根据疫情数据分析梅毒疫情的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问卷调查设计合适的调查表,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梅毒知识知晓率。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将问卷设计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梅毒相关专业知识,调查对象为临床工作的医务人员;第二组是日常生活中梅毒相关传染知识,调查对象为非医务人员。共发放问卷120份,调查3个三级甲等医院,医生32份,护士 28份,门诊患者60份。统计分析根据采集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建立梅毒疫情数据库以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学检验的显着性水平定义为P<0.05。对南京地区疫情状况和临床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梅毒疫情数据分析结果南京市综合医院2015-2017年共报告7299例梅毒病例,占江苏省报告梅毒病例总数(72301例)的10.10%,其中主要报告地区江宁区为1667例,占南京市梅毒总报告病例的22.84%;时间分布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2月为发病低谷,占全年的6.04%;主要发病年龄为20-64岁,15-44岁女性发病数多于男性,其余年龄组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主要职业分布为家务及待业,占总报告病例的36.68%;主要报告单位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占比最多为52.30%,主要报告类型为隐性梅毒,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6.91%。(2)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梅毒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总体正确率均不高,分别为68.47%和54.09%。医务人员对问卷回答正确率不受职业、是否参加梅毒相关知识培训、培训级别、次数等影响,其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方式对问卷回答正确率有影响,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参加讲座培训后填写调查问卷的总正确率(71.61%),高于参加会议及参与式培训的总正确率(45.83%)。非医务人员“与梅毒患者一起吃饭握手等日常交往会传染吗?”、“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会是梅毒病人吗?”、“梅毒治疗后会复发吗?”这三个个问题的正确率极低,分别只有3.33%、5.00%、13.33%;“您知道梅毒传播途径吗?”、“梅毒会增加艾滋病传播吗?”这两个问题的正确率高,分别为95.00%、91.67%,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等不同的非医务人员对梅毒知识掌握情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京市梅毒疫情总体平稳,高发地区主要为郊区,多为隐性梅毒,高发人群为中年女性,2月为发病低谷。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梅毒知识知晓率均不高。这些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及梅毒知识的知晓率提示南京市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提供临床预防梅毒策略,落实监督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梅毒诊断检测正确率,建立完善的上报系统,加强孕产妇特殊群体筛查治疗,预防医学人员职业暴露,建立传染病联合管理系统,为确保患者处于安全的医疗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杨冰[3](2018)在《中国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汇总分析与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采取国内文献汇总分析以及西部典型医院现场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医护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发生以及防护措施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干预措施以及评价干预效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文献汇总分析:通过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医院护士职业性锐器伤发生情况的文献,摘录其中有关锐器伤发生情况以及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的数据,根据不同年份时间、医院级别等分层,了解我国不同级别医院、不同时期护士群体锐器伤发生情况以及防护措施实施情况。现场调查:选择某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选择截止2016年6月30日在册一年以上的重点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以及检验科医技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①基本信息;②职业接触防护措施;③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并收集、分析医院医护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后上报登记资料,确定接触后预防措施(PEP)落实情况。数据录入使用EpiData3.1软件,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软件。结果1文献汇总分析1.1锐器伤发生情况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依然居高。在2000-2016年期间的护士平均锐器伤率、针刺伤率、污染锐器伤率分别为81.93%、76.55%、61.14%。锐器伤、针刺伤、污染锐器伤年人均次数分别为3.14、3.00、2.02次/人·年。2010-2016年的数据与2005-2009年相比,如上指标均明显下降,但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其中,污染锐器伤发生率和发生次数分别为48.52%、1.03次/人·年。二级医院护士锐器伤、针刺伤发生率以及年人均次数无显着下降,污染锐器伤发生率以及年人均次数反而有升高趋势。1.2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在2000-2016年期间的护士平均职业卫生培训率、疫苗接种率、手套佩戴率、伤后正确处理率以及伤后上报率分别为42.81%、52.05%、23.67%、54.86%、14.00%。2010-2016年与2005-2009年相比,这些指标分别显着升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现场调查2.1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综合性医院有87.60%的医护人员在目前所在单位接受过职业卫生防护方面的培训,其中85.30%接受血源性病原体相关培训。传染病专科医院中有98.70%的工作人员接受过医院的培训,这些人均受过血源性病原体相关培训。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培训率高于综合性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普遍防范知识和标准防范知识两方面知识个人得分比综合性医院高。2.2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明确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0.15%,传染病专科医院为81.15%。综合性医院中医护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54.80%。传染病专科医院为61.66%。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于综合性医院。2.3职业接触发生情况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接触率为14.98%,传染病专科医院为8.94%,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接触率比传染病专科医院高。在住院病房发生的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占比最大。2.4职业接触上报情况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后上报率分别为29.17%和33.33%,两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接触后未上报原因主要是认为损伤导致感染风险小,没时间报告,觉得源患者感染风险小。2.5职业接触后用药随访情况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上报职业接触后进行基线检查的比例为90.48%,预防用药比例为33.33%,随访检测比例为9.52%。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基线检测比例为100.00%,预防用药比例为81.25%,随访检测比例为93.75%,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的用药比例和随访比例均比综合性医院高。2.6职业接触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接触的危险度与每周工作天数(OR=4.27,95%CI:2.71-6.72,P<0.001),是否医院反映过职业卫生问题(OR=1.89,95%CI:1.24-1.95,P=0.003),普遍防范相关知识得分(P=0.039)有关。传染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血液、体液职业接触的危险度与每周工作天数(OR=6.54,95%CI:2.86-14.92,P<0.001)、对防护用品的满意程度(P=0.007)有关。结论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血液、体液职业接触风险。防护措施实施情况仍有待加强。所调查医院血液、体液职业接触情况不容乐观,防护情况仍存在问题,应针对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

秦勤[4](2017)在《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和接受职业防护教育的基本情况,了解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标准预防执行的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以及标准预防的认知水平,在临床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贯彻执行标准预防的各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选择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现场观察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主要采用构成比、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分析对结果进行阐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抽取江苏省某中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230人,发放2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24份,问卷有效率98.67%;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知识、执行情况调查问卷克隆巴赫系数为0.91,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内容效度指数I-CVI=1,S-CVI=0.96,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均为本科和专科学历,无中专学历,其中本科学历占比偏低(20.1%),平均年龄21.2岁,女生占绝大多数(93.3%)。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频繁,大部分护生实习期间接触过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将本次调查中手术室实习护生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情况进行卡方检验,χ2为10.61,P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威胁来源于乙型肝炎病毒,但是仅有70.1%的实习护生注射过乙肝疫苗,39.7%的实习护生乙肝抗体为阳性。实习护生实习期间针刺伤发生率很高,95.1%的护生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发生针刺伤时大部分实习护生处于抢救病人的工作状态,其次是工作比较繁忙时,发生针刺伤后,99%的护生都及时进行了必要的处理,但每次都汇报的比例不高,仅占17%。不汇报的原因大部分是认为轻微不足以汇报,其次是不知道向谁汇报。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接受过标准预防教育,但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次数少,平均1-2次。接受标准预防教育的途径主要是传统途径,96.9%的实习护生认为需要继续接受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的相关培训。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相关专科知识缺乏,本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优于专科学历的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用具使用率低,护目镜的的使用率仅为21%,隔离衣使用率仅为18%,影响实习护生戴护目镜、穿隔离衣的主要原因是不易获得。手套使用不规范,影响实习护生戴手套的主要原因是戴手套手感不好,影响操作。大部分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器、手术刀片等锐器处理较为规范,医疗垃圾的分类较为理想,但是手术刀、缝针的传递规范化程度较低,接触血液传播疾病患者时戴双层手套情况差,连台手术手术间清洁不彻底,一人一床单被套执行不到位。与手术室专科性强,实习护生专科理论知识缺乏以及专科操作不熟练有关。结论: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严重,主要面临乙型肝炎病毒的威胁,职业防护不到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规范各级医院的职业防护用品配备,确保各类人员获得必需的职业防护用品。实习护生普遍自我防护意识差,对自身乙肝抗体情况不了解,未能全部进行疫苗接种或补种。因此学校在临床实习前动员实习护生检测乙肝抗体情况并注射乙肝疫苗。大部分实习护生进行临床实习前接受了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但次数少,专科针对性差。接受标准预防教育和职业防护的途径以传统途径为主。医学院校可以考虑增加标准预防和职业防护教育的课时数,丰富教学形式。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尤其是手术室专科防护知识缺乏,需要进行系统的专科职业防护教育。手术室带教老师可针对手术室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向实习护生讲解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以及防护对策。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手术室专科标准预防执行情况令人堪忧。建议规范操作流程并推广使用安全型耗材。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5](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陆美凤[6](2016)在《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从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的角度分析手术室血源感染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特点及职业危险因素,并对相关问题寻求防护管理对策。从护理人员学习职业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害、暴露途径以及环境、个人因素、相关的器材等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革新并推广安全医疗器材、制定医疗管理部门的干预政策等方面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预防进行防御干预,为降低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进而提升医院手术室防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张琴,吴函,步秀兰[7](2013)在《手术室护士标准化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标准化预防措施在手术室护士中的执行情况。方法对江苏省扬州市7所医院的158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包括标准预防措施中的"戴双层手套""使用防护眼镜"和"不直接用手接触使用过的尖锐器械"这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结果 12%的手术室护士总是执行"戴双层手套"的规定,2%的手术室护士总是执行"使用防护眼镜"的规定,10%的手术室护士总是执行"不直接用手接触使用过的尖锐器械"的规定。接受过标准预防措施培训的护士对3项规定的执行情况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P<0.01)。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很不理想,尤其是"使用防护眼镜"这项规定。应对手术室护士加强关于标准预防措施的正规培训,以提高其对标准预防措施的执行程度。

王蕾[8](2012)在《重庆市某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手术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庆市某高校男性医学大学生对包皮环切手术预防艾滋病的认知、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发出提高本地区艾滋病重点人群包皮环切接受意愿的宣传材料和宣传模式提供依据,为推广手术预防艾滋病的具体实施提供建议。方法:⑴资料收集方法:采用横断面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了581名1-4年级大学生,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定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用预先设计的访谈提纲对30名已做过包皮环切术和20名未做过该手术的医学生进行个人深入访谈。⑵资料分析方法:定量资料采用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AS V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利用软件MAXqda2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结果:⑴定量研究: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中吃饭、握手、拥抱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高(90%以上);蚊虫叮咬、礼节性接吻不会感染艾滋病的知晓率较低(70%左右)。最近一年做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仅占3.33%。男生们对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危害,手术益处、并发症有一定了解,但完全知晓率分别为39.65%,7.69%,14.07%;认为手术可以预防艾滋病及其它性传播疾病的占38.9%。认为手术是秘密,不愿他人知道自己手术,听见有人拿他人做过手术的事情开玩笑的各占6.02%,35.37%,33.33%。不愿手术的原因:不影响健康、没必要(76.31%),担心手术风险(38.96%),不知道手术的医学益处(26.51%),担心影响性功能(22.89%),担心费用过高(15.66%)。明确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很低,而且可预防艾滋病及其它性传播疾病、保护生殖健康,接受率增加33.06%,可能增加40.82%(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接受意愿分别受自身有无包茎或包皮过长、是否认为手术可以增加未来性生活满意度以及身边有无亲朋好友做过手术等因素影响,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1.431(6.754,19.349)、1.8(1.189,2.899)、1.609(1.031,2.510)。性病患病的危险因素为:是否有包茎或包皮过长、最近一次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830(1.049,13.981)、0.244(0.064,0.932);安全套使用频率的影响因素为是否有包茎或包皮过长,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0.263(0.082,0.837)。⑵定性研究:相当数量的被访者认为唾液或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大家区分不清“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不清楚艾滋病流行的“三间分布”情况。除个别受访者,其余人表示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要给予他们关爱和同情,但是不能坦然对待或相处。有人谈到:“要提防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有些艾滋病患者入院时因担心受歧视有隐瞒病史的现象”。大多数男生没听过也没接受过艾滋病咨询检测。对自身感染HIV风险的评估结果是接受咨询检测服务与否的影响因素。受访者们了解包皮环切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报刊书籍、电视、网络、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以及课堂,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很少主动咨询医生或和父母谈起。男生们对包茎或包皮过长的危害、手术益处、适应症以及并发症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深入,做过手术者的认识优于未做过手术者。50名被访者中只有9人听说过包皮环切手术可以预防艾滋病(未做过手术者3人,做过手术者6人)。所有人都不清楚其预防作用机理,认为不科学。而听了原理之后,大部分人表示理解和支持。大部分人不认为手术是隐私,更不会取笑术者,但是不好意思和父母、长辈交流。安全性是大家术前、术中、术后一直担心的问题。男生们对手术的接受意愿主要受自身是否有手术适应症、对手术益处和安全性的了解程度的影响。此外,时间因素、周围是否有朋友做过手术、费用、女友或家人的态度、隐私问题也在一定程度起影响作用。是否愿意做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宣传的志愿者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时间因素、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证据的可靠性、隐私问题、对自己能否胜任宣传工作的评估。宣教方面,大家希望获得的帮助有:相关知识、传播知识的技巧和能力、与人沟通的技巧、经费支持。结论:⑴医学生们对艾滋病相关信息、包皮环切术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全面、系统,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卫生防疫机构,运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有效传播媒介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获得比较权威、系统、全面的知识。⑵身边有亲朋好友做过包皮环切手术者更乐意接受手术。做过包皮环切的医学生是推广手术的最佳人选,由他们担当志愿者,会对手术的推广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考虑到时间因素,宣传活动可在统一监管机制下由他们自行安排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⑶建议相关部门不断改进手术本身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研发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同时保证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费用。⑷营造宽松的社会伦理环境,遵循一切有利于术者的原则;尊重人们的意愿,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尊重和保护术者隐私。⑸加强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减轻其心理负担,使他们术前更容易接受手术,术中手术顺利进行,术后伤口尽快痊愈。⑹包皮环切手术并非万能,推广手术预防艾滋病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其它行之有效的综合预防措施。包皮环切术可以降低艾滋病等其它性传播疾病感染率,更可以提高包茎或包皮过长者使用安全套的频率,有“一石二鸟”的作用。在推广手术时,必须针对适宜人群,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同样要加强对人们的健康教育,以预防高危行为。

刘永华,张立群,郭凯,马成云[9](2011)在《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锐器伤发生的情况,探讨原因与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建立医务人员锐器伤监测系统,对64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锐器伤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和外科医师锐器伤发生率高分别为54.68%、35.94%;46.88%锐器伤发生在手术室;按致伤锐器的种类统计,针刺伤占81.25%、手术器械损伤占18.75%,其中发生在分离针头、套帽、操作时未对准、整理和清理物品、尖锐物品藏于其他物品中、他人意外损伤等操作环节分别为15.62%、12.50%、17.19%、17.19%、9.38%、20.31%。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训练,完善和规范操作规程,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

石春兰[10](2010)在《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现状和风险控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全体临床科室和检验科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信息和过去一年内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实际调查医护人员1201人,其中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比例分别为65.53%、29.14%和5.33%。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职业暴露记录,综合评价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和接触后报告情况。结果1.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1.1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过去一年内,所调查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为71.1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42人次/人·年。其中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及黏膜职业接触的接触发生率分别为63.78人/100人·年、26.98人/100人·年和23.40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75.60人/100人·年、67.71人/100人·年和35.94人/100人·年。科室中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医生中外科医生、妇产科医生和手术室医生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护士中妇产科护士、手术室护士、儿科护士的接触发生率位于前三位。1.2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3.58人次/人·年,损伤发生率为78.85人/100人·年。护士、医生、医技人员的发生率分别为88.31人/100人·年、66.29人/100人·年和31.25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4.14人/100人·年、2.86人/100人·年和0.66人次/人·年。发生率位于前三位的科室分别为妇产科、外科和重症监护室;年人均发生次数位于前三位的科室是急诊科、妇产科和外科;发生地点位于前三位是住院病房、手术室、急诊室。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接触发生率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输液结束拔针和整理用毕的锐器,引起医护人员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年人均次数的的主要医疗操作是掰安瓿、手术中(缝合或切开)、输液结束拔针。引起针刺及其他锐器损伤的主要是由空心针具、玻璃器械和缝合针。1.3污染锐器损伤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2.02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63.78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医技人员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分别为64.29人/100人·年、66.33人/100人·年和29.69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2.55人/100人·年、1.89人/100人·年和0.63人次/人·年。妇产科、手术室和外科医护人员的污染锐器损伤发生率和年人均发生次数均较高。容易发生污染锐器损伤的工作场所主要包括住院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76.42%污染锐器损伤发生在锐器使用过程中,另外23.58%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过程中。输液结束拔针、整理用毕的锐器、手术中(缝合或切开)和静脉穿刺(采血、加药、输液)引起的污染锐器损伤较多。污染锐器损伤主要由空心针具和缝合针引起。1.4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74人次/人·年,接触发生率为26.91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10.57人/100人·年、36.09人/100人·年和4.69人/100人·年。急诊科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容易发生在住院病房、急诊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引起医护人员破损皮肤职业接触较多的医疗操作是静脉/动脉通路插入/移除/操作。1.5黏膜职业接触发生情况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的年人均发生次数为0.67人次/人·年,发生率为23.40人/100人·年。医生、护士和医技人员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分别为30.57人/100人·年、20.84人/100人·年和15.63人/100人·年,年人均发生次数分别为1.00人次/人·年、0.55人次/人·年和0.33人次/人·年。外科医护人员发生黏膜职业接触最多。黏膜职业接触发生率最高的是手术室,其次为外科、急诊科和妇产科。医护人员较容易发生黏膜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是手术室、住院病房、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和产房。引起医护人员黏膜职业接触最多的医疗操作是外科手术(包括剖宫产)。2.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培训率低;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还需改进和加强;医院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够;医护人员乙肝抗体阳性水平较低;接触后应急处理措施实施状况较好;接触后评估工作中,源患者评估工作好于接触者评估工作。3.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情况医护人员在发生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后报告率普遍较低,原因主要是认为没有时间报告、接触导致感染的风险小以及报告不重要。4.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多因素分析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次数与医护人员性别、工种、所在科室、是否接受过职业卫生培训、培训内容是否包括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及防护、医院是否征求过职业卫生防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每天工作小时数及每周工作天数有关。结论医护人员仍然面临较大的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风险。不同职业人群所面临的职业接触风险不同,不同工作场所发生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不同医疗操作和医疗锐器引起职业接触的风险不同。应针对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医疗操作和防护措施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制度,积极落实相关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加强医护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医护人员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实施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和导致接触的有害因素报告和评估程序;针对基线评估结果所反映的问题,积极开展预防控制措施。

二、如何预防性病在手术室的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预防性病在手术室的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市某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外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及研究进展
    1.2 国内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现状及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定量研究
        2.2.2 问卷内容
        2.2.3 定性研究
        2.2.4 样本量估算
        2.2.5 调查实施
        2.2.6 质量控制
        2.2.7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问卷回收情况
        3.1.2 一般人口统计学
    3.2 HIV/AIDS职业暴露防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和知晓率
        3.2.1 HIV/AIDS职业暴露防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3.2.2 HIV/AIDS职业暴露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
    3.3 出现职业暴露后相关防护措施行为
        3.3.1 是否会接触引起血液、体液飞溅的诊疗和护理操作
        3.3.2 在接触引起职业暴露相关操作时采取防护措施情况
    3.4 对发生或可能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态度
        3.4.1 是否会正常对待HIV/AIDS病人
        3.4.2 是否愿意为HIV/AIDS患者做各种检查
        3.4.3 是否愿意为HIV/AIDS患者手术
    3.5 对HIV/AIDS患者是否具有歧视态度
        3.5.1 是否会与HIV/AIDS患者共同就餐
        3.5.2 HIV/AIDS患者是否同样享有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3.5.3 HIV/AIDS患者是否值得同情
    3.6 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6.1 医务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7 定性分析结果
        3.7.1 医务人员不能接受HIV/AIDS患者主要原因
        3.7.2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
第四章 讨论
    4.1 接受HIV/AIDS职业暴露相关培训的人员比例不到一半
    4.2 出现职业暴露后,少数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较弱
    4.3 在可能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时,多数医务人员的态度较积极..
    4.4 部分医务人员仍对HIV/AIDS患者存在歧视态度
    4.5 调查对象对HIV/AIDS职业暴露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梅毒发展史
        1.2.2 梅毒发展现状
        1.2.3 临床梅毒科室分布情况
        1.2.4 梅毒诊断现状
        1.2.5 医务人员对梅毒的认知
        1.2.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
        1.2.7 医务人员培训现状
        1.2.8 梅毒社会宣传教育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梅毒疫情资料来源
        2.1.2 问卷调查数据来源
        2.1.3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2015-2017年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布
        3.1.1 地区分布
        3.1.2 月份分布
        3.1.3 年龄性别分布
        3.1.4 职业分布
        3.1.5 报告单位等级分布(按报告地区统计)
        3.1.6 梅毒分型分布
    3.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3.2.1 医务人员统计结果
        3.2.2 非医务人员统计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梅毒疫情状况
        4.1.1 全国疫情状况
        4.1.2 隐性梅毒的现状
        4.1.3 育龄期梅毒现状
        4.1.4 年龄组发病状况
        4.1.5 职业与梅毒发病的趋势
        4.1.6 郊区疫情状况
    4.2 梅毒临床预防策略
        4.2.1 落实监督医务人员培训
        4.2.2 正确诊断并及时准确检测
        4.2.3 建立完善的上报系统
        4.2.4 注意孕产妇特殊群体治疗
        4.2.5 规范处置医疗用品和环境
        4.2.6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4.2.7 宣传教育
        4.2.8 建立传染病联合管理系统
    4.3 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致谢

(3)中国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汇总分析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尚未解决的问题
    1.4 拟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数据收集方法
    3.3 研究内容
    3.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5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4 结果
    4.1 文献汇总分析
        4.1.1 概况
        4.1.2 职业性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
        4.1.3 职业性锐器伤防护情况
    4.2 现场调查
        4.2.1 概况
        4.2.2 职业卫生防护情况
        4.2.3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4.2.4 血液、体液职业接触情况
        4.2.5 职业接触风险控制情况
        4.2.6 职业接触上报登记资料分析
        4.2.7 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探索性分析
5 讨论
    5.1 文献汇总分析
        5.1.1 调查文献情况
        5.1.2 职业性锐器伤发生情况
        5.1.3 职业性锐器伤防护情况
    5.2 现场调查
        5.2.1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5.2.2 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5.2.3 职业接触发生情况
        5.2.4 职业接触风险控制情况
        5.2.5 职业接触后预防措施
        5.2.6 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5.2.7 血液、体液职业接触防护措施建议
    5.3 本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
        5.3.1 特点
        5.3.2 局限性
6 结论
    6.1 职业接触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6.2 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发生情况
    6.3 职业接触报告登记情况
    6.4 血液、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分析
    6.5 防护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个人简历

(4)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应用价值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3.2 一般情况
    3.3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
    3.4 手术室实习护生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
    3.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
    3.7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
    3.8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
    3.9 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特点
    4.2 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注射乙肝疫苗及乙肝抗体情况分析
    4.4 标准预防及职业防护教育情况分析
    4.5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4.6 手术室实习护生标准预防实践及影响因素分析
    4.7 在访谈和现场观察中发现职业防护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造成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2 手术室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方法
    2.3 医疗管理系统的干预
3 总结

(7)手术室护士标准化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工具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手术室护士单项标准预防措施执行情况
    2.2手术室护士3项标准预防措施执行情况
    2.3不同情况手术室护士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情况比较
    2.4 手术室护士接受标准预防措施培训情况
3 讨论
4 小结

(8)重庆市某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手术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横断面定量调查
    1.2 定性研究
2 伦理学问题
3 研究结果
    3.1 定量研究结果
    3.2 定性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方法学讨论
    4.2 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4.3 包皮环切手术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
    4.4 性行为和生殖健康状况
    4.5 本课题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 果
    2.1 人群与发生地点分布
    2.2 致伤锐器的种类及操作环节的分布
    2.3 暴露源的情况
    2.4 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污染锐器伤的医务人员的状况与处理
3 讨 论
    3.1 发生锐器伤原因
    3.2 锐器伤的处理效果评价
    3.3 锐器伤预防措施

(10)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还未解决的问题
    1.4 拟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
    2.1 目的
    2.2 假设
3 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现场
    3.3 研究对象
    3.4 调查内容
    3.5 观察指标
    3.6 数据收集方法
    3.7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4.1 设计阶段
    4.2 实施阶段
    4.3 分析阶段
5 结果
    5.1 概况
    5.2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状况
    5.3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5.4 报告情况分析
    5.5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特点
    6.2 资料的可靠性
    6.3 研究的局限性
    6.4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流行特点
    6.5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现状
    6.6 职业接触报告情况
    6.7 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6.8 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防护措施建议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课题调查问卷
附录2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如何预防性病在手术室的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某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余庆龙.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2]南京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梅毒疫情报告分析及临床预防策略[D]. 王朝松. 东南大学, 2018(05)
  • [3]中国医护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汇总分析与调查[D]. 杨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01)
  • [4]综合医院手术室实习护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及标准预防现状的调查研究[D]. 秦勤. 东南大学, 2017(01)
  • [5]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6]手术室血源感染风险及相关防护管理研究进展[J]. 陆美凤. 社区医学杂志, 2016(06)
  • [7]手术室护士标准化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J]. 张琴,吴函,步秀兰. 中华护理教育, 2013(08)
  • [8]重庆市某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手术预防艾滋病的知信行[D]. 王蕾. 重庆医科大学, 2012(01)
  • [9]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 刘永华,张立群,郭凯,马成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09)
  • [10]某大型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血液和体液职业接触及风险控制状况调查[D]. 石春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5)

标签:;  ;  ;  ;  ;  

如何防止性病在手术室传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