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税费改革中的难题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兆伟[1](2019)在《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研究》文中指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我国一项基础性的制度安排,在我国城镇化率依然偏低,农业人口依然占比偏高,农业生产潜能面临危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和粮食安全等问题交错叠加的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走向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核心议题是农地产权权利束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配置变化,即农地产权结构的变化。本文通过把握集体农地产权主体和细分农地产权权利束之间的关系,从考察细分农地产权权利束在农地集体产权主体和承包地农户之间配置变化、配置效应及影响变革过程的各种因素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依据我国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的实际变革情况,从分析农地产权主体中的集体、农地处分权在集体和农户间的配置及农地收益权在集体和农户间的配置三个方面,建立了“农地集体产权主体-集体农地流转和再分配制度-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的分析框架。我国农地集体产权主体是农地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承担者,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这集体所有权的有效性,决定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地集体产权主体受到原公社体制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影响和改革开放后国家城市化发展导向战略主导下“有意的制度模糊”的影响,在法律规范中和农村现实实践中均呈现出模糊、混乱的问题。而农地集体产权主体模糊、混乱的情况使得农地集体产权主体很容易遭受行政权力的干涉和被村干部强势小集团控制,沦为侵犯农民权益的工具。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产生,我国农地产权配置变革趋向于不断充实承包地农户的农地权利,限制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农地权利,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无法克服的负面效应。因此,构建完善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成为我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应利用我国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在继承集体化时期形成的生产队(村民小组)范围内的农民集体基础上,构建集体农地产权主体和合理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在行政村设立村委会的制度,变革“政社合一”的制度遗产和强势村干部小团体得以形成的制度土壤,以形成真正能够被农民认同和代表农民利益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我国农地产权细分权利束包括农地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四项基本子权利。农村改革初期,在保留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拥有农地的所有权及其他子权利,集体成员农户获得农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集体和农户成为相对独立的农地权利主体,我国农村地区形成“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此,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农地细分权利束配置,主要是农地处分权和收益权在集体和农户之间的重新配置。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农地处分权在集体和农户之间的配置主要反映在集体农地调整权和农户农地流转权之间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地再分配制度和农地流转制度的变迁及引致的效应发现,我国农地处分权的配置呈现出集体农地处分权严格受限、个体农户农地处分权扩张的特征:农户获得充分的农地流转权、集体的农地调整权受到严格限制。而这一变革的意蕴是为了培育我国农村的土地市场,促进市场机制在我国农地资源的配置过程发挥作用和让农业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农地经营预期。但是由于我国农地呈小农经营形态的这一根本国情限制,使得市场机制配置我国细碎化、固化的小块农地资源可能遇到严重的市场失灵问题。如在维护我国耕者有其田制度和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过程中,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而集体的农地调整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农地流转机制引致的这些负面效应。因此,需要在重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基础上,赋予集体以合理的农地处分权权利。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对于农地收益权配置来说,国家和基层政府虽然不是农地产权主体,却可以公权力主体身份参与农地收益的分配,从而对农地收益权在农地集体产权主体和承包地农户之间的配置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国家、集体和农户多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收益上的分配合约关系,分析农地收益权配置变迁过程、影响因素、配置效应和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地收益权的配置呈现出集体农地收益权严格受限、个体农户农地收益权扩张的特征。国家、集体和农民围绕农地收益分配形成的合约关系被中央政府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强制性改变,税费改革后,我国集体向承包地农户收取承包地租金的权利被废止。但是当国家和地方财政不足以支撑广大农村社区对公共品供给需求的时期,取消集体提留制度无疑会给集体范围的公共品供给和农业生产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新型集体与农户基于双层农地产权结构的收益分配合约。

赵和楠,李乐[2](2010)在《税费改革中政府机构富余人员安置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税费改革中政府机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既关系到税费改革的成败,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对富余人员安置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成品油价税费改革中的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人员为例,通过阐述富余人员安置与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在关系,提出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政府工作、被安置人员满意度和社会第三方评价等一级指标在内同时涵盖多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评估体系,以期有利于税费改革中政府机构富余人员的合理安置,有利于保证我国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

李峰,罗旋[3](2006)在《“费改税”的难点及其对策》文中认为“费改税”中存在税收征管基础和税制条件复杂、收入保障可能减少、资金使用分配难处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合理界定税费规模比例、健全收费法规、完善税制体系、规范收费行为和税费征收渠道、强化征收控管监督。

王锋[4](2005)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税费改革是我国在农村推行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一场涉及到全社会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调整的深刻社会变革,农村税费改革被称为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也引起了不少学者对改革进程和前途的关注。以往的研究大多是假设在维持现有税费制度格局基础上如何完善,思路多局限在政策设计者指定的框架内,而且大多研究仅限于对税费改革的试点阶段的成绩概括或者做法详细列举。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往往追求理论翻新,就负担而说负担,最终当然无法解决负担问题。本文在研究中高度概括以往的研究情况,紧密结合中央关于“三农”的最新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两个趋向”等作为理论基础,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核心放在如何解决配套改革阶段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更注重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前瞻性。全文由导论、五章主体内容和余论七个部分构成。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其次,就国内外有关税收、农民负担、农村税费改革等相关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归纳和概述。最后,就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作了说明。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分析研究。本章通过纵向比较,主要探讨了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王朝存亡的关系,分析考察了历史上典型的税费改革,为推动今天农村税费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第三章、国外涉农税收制度分析研究。本章通过横向比较,主要探讨了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的制度的特点:“使用者付费原则”或“直接受益原则”、一般不单独设立农业税,主体税种中或其他相关税种中给与农业一定优惠,有的表现为直接给予轻税政策,或者在统一的税率下实行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进行保护,给予农民以直接补贴。为我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促进农村税费改革深化提供一定借鉴。 第四章、我国农民负担问题分析研究。本章主要通过重新界定农民负担含义、详细分析我国农民负担问题产生背景、农民负担构成及其特点、成因、危害等,指出农民负担沉重的根源所在:以分税制为代表的现行财政体制弊端和以“食之者众、生之者寡”为特点的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弊端结合,导致基层政府在人员机构膨胀的同时陷入了“吃饭财政”的困境,导致了税外收费的“三乱”产生,是加重农民负担的直接制度原因。从更深层次考虑,农民负担过重是我国重城轻乡、重工轻农、城乡分隔的“二元经济”和二元社会的产物,是政府推行剥夺农业、偏向城市的歧视性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的必然

田恒平[5](2005)在《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在历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尽管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业已存在并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并严重威胁到党的执政威信。世纪之交,党和政府又一次将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把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宗旨的税费改革作为序曲,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角。 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做出的重大决策,其目的在于理顺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增进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拥护,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党和政府对国家、集体与农民三方面利益关系的又一次调整与重建。然而,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和支持,被誉为称民心顺民意的“德政之举”的税费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系列积累多年、沉积较深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其中,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冲击就是最为敏感和严重的问题之一。全面探讨这次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分析产生影响的原因并力图找寻一个适当的解决办法,正是本文立意的初衷。 本文以代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状况的福建省安溪县城厢镇和代表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状况的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为样本,进行调研。从目前总体现实状况看,“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正在建构,农村义务教育依然在艰难中前行:东部地区通过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较之以前稍有好转;中西部地区则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在目前税费改革有关“三个确保”的压力下,教师国标工资能基本按时发放。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是存在的,总体上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正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局部推动了农村

张素琴[6](2005)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指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但税费改革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税费改革的进程和效果。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存在着城乡之间、城区与非城区农民之间负担不均衡、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村级经费短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大农村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

郑本军[7](2004)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已从局部试点推行到全国,试点工作有了巨大突破。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惯性以及农村矛盾长期积累的影响,这项改革触及引发的矛盾和难题较多,难点突出反映在乡村运转收支缺口大、乡村债务偿还无力、农民负担反弹压力大、农地抛荒普遍等几个方面,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同时着手,进一步完善政策,启动各种配套改革措施,综合协调,整体推进。

宋喜存[8](2004)在《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又是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的焦点。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重大决策。这项改革代表了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农村税费改革是建国五十年来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本次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虽然进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政策分析的角度对本次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进行总结,主要是税费改革前的农业税制已经不符合现代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改革前农村的税费关系比较混乱以及农民负担沉重,农业发展缓慢等;笔者在本文不仅像以往大多数研究者那样总结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税负平等没有实现、基层组织难以运转、农村义务教育等公益性事业经费严重不足、乡村历史债务难以消化、“一事一议”难以推行、计税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难以确定等。而且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方案设计本身不够完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不合理、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只有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笔者还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主要有:实行城乡统一税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方案、创新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等。

邓联繁[9](2004)在《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障碍及其克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首先论述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与基本观点,接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四个角度是理论支持的乏力及其纠正、改革性质的模糊及其厘清、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弥补、改革支柱的弊病及其消除。该文文字优美,让人在领略学术殿堂的高雅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文学美的意境,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

邓联繁[10](2004)在《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障碍及其克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首先论述了自己的问题意识与基本观点,接着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四个角度是理论支持的乏力及其纠正、改革性质的模糊及其厘清、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其弥补、改革支柱的弊病及其消除。该文文字优美,让人在领略学术殿堂的高雅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文学美的意境,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

二、税费改革中的难题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税费改革中的难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家与农地集体产权制度变迁
        二、现行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的问题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内容和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产权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农地产权制度、集体产权内涵
        二、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内涵
第二章 典型农地制度概述
    第一节 农地私有制
        一、农地农民个人所有制
        二、地主租佃制
        三、资本主义雇佣农场制
    第二节 农地国有制
        一、历史中的农地国有制
        二、当代农地国有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集体化时期农地产权制度概述
    第一节 集体化时期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塑造与演变
        一、初级社:集体产权主体的雏形
        二、高级社:集体产权主体的形成
        三、人民公社大公社体制时期:变动的集体产权主体
        四、“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人民公社时期:集体产权主体的稳定
    第二节 集体化时期农地处分权配置变迁及效应
        一、集体化时期农地处分权配置变迁
        二、集体化时期农地处分权配置效应
    第三节 集体化时期农地收益分配合约分析
        一、国家提取农业剩余合约安排
        二、集体内部农地收益分配合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层经营体制下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变革
        一、生产队的解体与农民集体
        二、公社体制的转化与集体组织形态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下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问题:集体产权主体的“虚”与“实”
        一、法律规范中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有意的制度模糊
        二、现实经济中的农地集体产权主体
    第三节 双层经营体制下农地集体产权主体的重构
        一、集体产权主体重构的一般机理
        二、集体产权主体的重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流转与再分配制度
    第一节 集体农地流转与再分配制度:农地处分权配置的变迁
        一、1978 年至今农地处分权配置变迁
        二、1978 年至今农地处分权配置变迁评述
    第二节 集体农地流转与再分配制度的研究概述
        一、集体农地流转的研究概述
        二、集体农地再分配制度研究概述
    第三节 集体农地流转与再分配制度:耕者有其田制度
        一、双层经营体制下耕者有其田制度的内涵、效应和问题
        二、集体农地流转、农地再分配与耕者有其田
    第四节 集体农地流转与再分配制度:农地细碎化治理
        一、集体农地细碎化的现状、成因与影响
        二、集体农地流转、农地再分配与农地细碎化治理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安排
    第一节 地租理论与土地收益分配理论
        一、地租理论
        二、土地收益分配理论
        三、集体农地收益分配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分析
        一、改革开放后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
        二、税费改革与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
    第三节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收益分配合约中的地租机制
        一、集体农地地租机制分析
        二、集体农地地租机制与农地集体产权主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启示:实现农地三权有效分置
    第一节 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配置的经验与启示
    第二节 我国集体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一个案例
        一、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概况
        二、清远市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和土地整合的改革实践
        三、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的启示与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潜在风险:基于产权配置的视角
        一、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源流
        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潜在风险
    第四节 实现我国农地三权有效分置
        一、农地三权有效分置的产权配置状态
        二、农地三权有效分置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致谢

(2)税费改革中政府机构富余人员安置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富余人员安置与绩效评估体系的关系
三、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 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
    (二)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三) 绩效评估的基本思路。

(3)“费改税”的难点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费改税”中存在的难点
    1.“费改税”的税收征管基础和税制条件
    2.“费改税”后的收入保障
    3.“费改税”后的资金分配使用
    4.“费改税”后对市场主体经济行为的影响
    5.关于税收立法权
二、“费改税”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规范政府财政分配秩序的原则
    3.增加财政收入,兼顾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的原则
    4.减轻费务负担,便于征管的原则
三、解决“费改税”难题的对策
    1.合理界定税费及其规模、比例
    2.健全收费法规,规范收费行为
    3.完善税制体系
    4.完善分税制,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5.规范税费征收渠道,强化征收控管监督
    6.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4)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亚当.斯密的税收理论
        1.2.1.2 瓦格纳的税收理论
        1.2.1.3 凯恩斯学派的税收理论
        1.2.1.4 供应学派的减税理论
        1.2.1.5 税收的最高三原则
        1.2.1.6 马克思的“六项扣除”原则
        1.2.1.7 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理论
        1.2.1.8 制度变迁理论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费改税”与减税的概述
        1.2.2.3 对农村税费改革前试点模式研究
        1.2.2.4 对现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研究
        1.2.2.5 对现行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研究
    1.3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及拓展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分析研究
    2.1 封建社会的农民负担考察
    2.2 封建社会的税费改革考察
        2.2.1 两税法
        2.2.2 一条鞭法
        2.2.3 摊丁入亩
        2.2.4 火耗归公
        2.2.5 黄宗羲定律
    2.3 本章小结:历史上农民负担和税费改革的借鉴
第三章 国外涉农税收制度分析研究
    3.1 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特点
        3.1.1 现在还征收农业税的国家的特点
        3.1.2 现在不征收农业税的国家的特点
        3.1.2.1 消除“身份性税收”
        3.1.2.2 给予农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3.1.2.3 政府补贴农业
    3.2 本章小结:国外涉农税收制度的借鉴
第四章 我国农民负担问题分析研究
    4.1 研究农民负担的目的
    4.2 对农民负担的重新界定
        4.2.1 农民负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4.2.2 农民负担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4.2.3 农民负担是一个公平的范畴
        4.2.4 对农民负担的界定(定义)
    4.3 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及产生背景
        4.3.1 农民负担问题的提出
        4.3.2 农民负担问题产生的背景
        4.3.2.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停滞
        4.3.2.2 基层政府及部门、人员的膨胀
        4.3.2.3 现行分税体制不完善
    4.4 农民负担沉重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4.4.1 “头税”(含涉农各税)
        4.4.2 “二税(”三提五统)
        4.4.3 “三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集资、摊派、罚款等)
        4.4.4 “两工”负担
        4.4.5 “暗税”(剪刀差)
        4.4.5.1 “剪刀差”的形成原因
        4.4.5.2 “剪刀差”的严重危害
        4.4.5.3 消除“剪刀差”的可行途径
第五章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和配套阶段有关问题分析研究
    5.1 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始和进展情况概述
    5.2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探索和认识
        5.2.1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探索
        5.2.2 对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认识
        5.2.2.1 对试点改革阶段目标的认识
        5.2.2.2 对配套改革阶段目标的认识
    5.3 对农村税费改革试点阶段分析和反思
        5.3.1 单纯的“费改税”不能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5.3.2 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阻力分析
    5.4 对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有关问题的认识
        5.4.1 对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不反弹的认识
        5.4.2 对农村公共产品提供和保障的认识
        5.4.3 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
        5.4.4 对WTO 框架下政府农业支持政策选择的认识
        5.4.5 对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体制障碍的认识
        5.4.6 以制度变迁破解农村税费改革中的难题
    5.5 本章小结: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回顾与分析
第六章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
    6.1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进展、成效
        6.1.1 指导思想
        6.1.2 改革思路
        6.1.3 改革的目标
        6.1.4 改革主要内容
        6.1.5 改革成效
    6.2 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6.2.1 税费改革中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的问题
        6.2.1.1 农民负担不平衡(农户和地区之间)和农业特产税征收难
        6.2.1.2 一些地方“两工”负担依然很重
        6.2.1.3 农业税征管方式的改革
        6.2.1.4 妥善解决税改后村级运转难问题
        6.2.2 配套改革阶段需要巩固成果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6.2.2.1 继续做好村级债务化解工作
        6.2.2.2 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6.2.2.3 继续缓解乡镇财政困难和促进职能转变
        6.2.2.4 继续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
    6.3 对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基层实践的调查研究
        6.3.1 对徐州市农村税费改革的调查研究
        6.3.2 对铜山县税费改革后农税征管难的调查研究
        6.3.3 对沭阳县化解乡村债务的调查研究
        6.3.4 对苏州市实行“一事一议”公平负担的调查研究
        6.3.5 对涟水县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
        6.3.6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民意调查及情况简析
        6.3.6.1 税费改革后的民意调查情况
        6.3.6.2 对民意调查情况的简要分析
    6.4 本章小结:江苏省农村税费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第七章 余论
    7.1 离开制度的框架无法理解农民负担
    7.2 离开制度的变迁无法解决农民负担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农村税费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与重建
    (一) 税费改革中农民利益的保障
        1.“三农问题”
        2.税、农业税与费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4.如何破解“黄宗羲定律”
    (二) 税费改革中集团利益的调整
        1.基层组织代表谁
        2.税费改革凸显基层财务危机
        3.谁来监督基层博弈
        4.基层集团利益在税费改革中的调整
    (三) 税费改革中国家利益的重建
        1.“休养生息”
        2.税费改革凸显纳税公平问题
        3.谁为农村公共品买单
        4.国家利益在税费改革中的重构
二、农村义务教育:在税费改革中飘摇
    (一) 税费改革前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艰难中前行
    (二) 税费改革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几家欢喜几家愁
        1.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为乐观
        2.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艰难维持
    (三)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义务教育——喜忧参半
        1.无意中的惊喜
        2.令人忧虑的问题
三、导致义务教育问题的原因:并非全是税费改革惹的祸
    (一) 基层政府的体制缺陷
        1.行政组织没理顺
        2.行政工作在寻租
        3.行政官员不作为
    (二) 农村税费改革的制度缺陷
        1.税费改革本身缺乏法律依据
        2.税费改革配套措施不健全
    (三) 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缺陷
        1.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主体错位
        2.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混乱
四、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税费改革应有所作为
    (一) 在税费改革中明确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
        1.明确政府责任,依法举办义务教育
        2.建立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二) 在税费改革中完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1.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教育投入制度化
        2.建立财政收支监督制度,确保教育支出常规化
    (三) 在税费改革中完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
        1.调整学校布局,提高义务教育资源的效益
        2.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义务教育办学的质量
    并非结语
【附件一】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附件二】国务院关于《筹措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的通知
【附件三】国务院关于发布《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附件四】国务院关于修改《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参考文献
本人发表论文一览表
后记

(8)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出台的背景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2 农村税费秩序混乱
    1.3 农民负担沉重
2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2.1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
    2.2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内容
    2.3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意义
3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施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2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促进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思路
    4.1 国外农业赋税经验的借鉴
    4.2 促进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税费改革中的难题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双层经营体制下集体农地产权制度研究[D]. 朱兆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2]税费改革中政府机构富余人员安置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 赵和楠,李乐.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8)
  • [3]“费改税”的难点及其对策[J]. 李峰,罗旋.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6(03)
  • [4]中国农村税费改革分析研究[D]. 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3)
  • [5]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D]. 田恒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05(06)
  • [6]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张素琴. 经济经纬, 2005(01)
  • [7]农村税费改革中几个难点问题的思考[J]. 郑本军. 乡镇经济, 2004(06)
  • [8]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研究[D]. 宋喜存. 郑州大学, 2004(04)
  • [9]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障碍及其克服[J]. 邓联繁. 财税法论丛, 2004(01)
  • [10]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层障碍及其克服[A]. 邓联繁. 财税法论丛(第3卷), 2004

标签:;  ;  ;  ;  ;  

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