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烟 TN90 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白肋烟 TN90 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一、白肋烟TN90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及糖类物质动态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张松玉[1](2021)在《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理化性质差异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烟叶的理化性质对烟草及其制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生长过程中及烘烤过程中叶片不同区位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生长规律和理化性质差异性,为优化烤烟等级结构和去基散叶烘烤模式提供依据,同时给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利用烟叶进行叶组配方提供数据支撑。本试验以烤烟品种NC102为研究材料,研究植株不同部位(上、中、下部)烟叶不同区位(叶尖、叶中及叶基部)在生长期间及烤后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和差异,主要试验结果如下:在烟叶15 cm时各部位叶面积较小且低于60 cm2,旺长期长势明显,随后叶面积增长趋于平缓。各部位区位间的含水率和含梗率均为叶基>叶中>叶尖,上部和中部叶的叶厚度均高于下部且叶基部更薄,在物理参数的试验中发现叶基部干物质的积累相对于叶尖部和叶中部更少。下部叶的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30 d后逐渐下降,区位间差异不明显。叶绿素含量在20 d后整体下降趋势,且区位间叶绿素含量均为叶基>叶中>叶尖。在相同叶龄时个部位烟碱含量为上部>中部>下部,上部叶和下部叶区位间烟碱含量差异为叶尖>叶中>叶基。烘烤后的烟叶在上、中、下部叶中叶基的还原糖含量显着低于叶尖和叶中部。烟叶叶片上部叶中叶基的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低于叶尖,中部和下部叶的叶基可溶性糖含量显着低于叶尖和叶中部。在上、中和下部叶中,叶基的淀粉含量显着低于叶尖和叶中部。上部叶、中部叶和下部叶的烟碱含量表现都为叶中>叶尖>叶基。在上、中和下部叶中,叶基的烟碱含量显着低于叶尖和叶中部。上部叶中的氮含量在区位间无明显差异,中部叶叶中的总氮含量显着高于叶尖和叶基部,下部叶叶基部总氮含量显着低于叶尖部和叶中部。上部叶中叶尖钾含量显着低于叶中和叶基,中部叶叶基部的钾含量显着高于叶尖和叶中部,下部叶中钾含量在区位间无明显差异。烟叶各部位中,在影响品质及吃味的参数中都体现出叶尖部和叶中部烟叶要优于叶基部,含水率和含梗率较低可以储存更多的干物质,适宜浓度的各种化学物质可提高卷烟的吃味及品质。

蒋博文[2](2018)在《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文中提出呼吸代谢和碳代谢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代谢活动,对判定烟叶烘烤特性,合理调整烘烤工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和碳代谢变化规律,本研究测定了红花大金元暗箱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温度、不同失水程度处理下烟叶呼吸强度的变化;以豫烟12号和秦烟96为材料,测定采后不同时段烟叶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并对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探究采后离体烟叶碳代谢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呈先略微下降,继而上升再下降、最后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鲜烟叶呼吸强度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其中下部叶呼吸强度变化两峰较接近,且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部位烟叶对温度敏感性不同,下部烟叶随温度上升呼吸强度逐渐降低,中部烟叶呼吸代谢最稳定,而上部烟叶随温度上升呼吸强度呈逐渐上调趋势,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温度下,烟叶呼吸强度峰值发生变化且持续时间不同,下部烟叶38℃最高,中部烟叶40℃下呼吸强度峰值较高,上部烟叶42℃最高;鲜烟叶进行失水处理后,呼吸强度均有所提高,但不同部位烟叶呼吸强度与烟叶失水程度的规律不同,暗箱过程中下部烟叶失水10%呼吸强度峰值均较CK提高,失水20%烟叶第一个和第二个呼吸强度峰出现时间较CK分别提前和推迟,有利于烟叶定色,失水30%烟叶呼吸强度较CK下降,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分别失水20%、10%呼吸峰值较CK明显提高。2、采后烟叶的淀粉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Nt AGPS1和Nt GBSS1是采后离体烟叶中碳代谢途径的关键调控基因;离体烟叶直链淀粉合成代谢持续减弱,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减弱缓慢甚至有上调趋势,推测采后烟叶内部淀粉形态重新发生分配,直链淀粉逐渐向更易水解的支链淀粉转化;采后烟叶糖代谢先逐渐旺盛,当糖代谢底物消耗殆尽或叶片衰老至一定程度,糖代谢又减弱。同一生态条件(豫西烟区)和栽培措施下,秦烟96成熟鲜烟叶中淀粉和糖代谢较豫烟12号强,营养物质充实,且采后烟叶中淀粉分解代谢和糖代谢旺盛,碳水化合物降解转化更加充分。

任春琼,焦芳婵,苏娟,张谊寒,胡德分,陈严平[3](2016)在《四个烤烟品种成熟叶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云烟87、云烟119、77089、K326烤烟品种的成熟叶片为实验材料,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比较观察其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结果显示:四个烤烟品种叶片的上中下三个部位叶绿体积累淀粉颗粒及脂质小球的含量相差较大,且淀粉颗粒积累与脂质小球的积累相反,其中云烟87、77089淀粉颗粒和脂质小球积累的情况比较明显;各品种烤烟叶片成熟时叶绿体解体程度不一致,基粒片层的完好性也有差异,云烟87下部叶和中部叶、K326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叶绿体中存在相对较丰富的基粒片层,云烟119三个部位的叶绿体中都没出现较丰富的基粒片层,77089的叶绿体破坏程度比较大,中部叶稍缓和。

赵晓军[4](2016)在《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20132014年研究了吉林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激素含量和主要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成熟度和调制方法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晒红烟在发育及成熟过程中上部叶和中部叶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B(C)M3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中上部叶转化酶(INV)活性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低趋势,均在B(C)M3时达到最高峰值;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B(C)M3时达到最大值;中上部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均分别出现在叶龄30d和B(C)M3时;进入成熟期后,ABA、IAA呈上升趋势,ZR、GA3呈下降趋势,ABA、ZR、GA3含量均在B(C)M3之后有较大幅度的增加,IAA则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2.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环境昼夜均温度表现为T3>T2>T1,昼夜均相对湿度表现为T1>T2>T3;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表现为T3>T2>T1;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1>T2>T3。3.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含量表现为T3>T2>T1;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及莨菪亭)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3>T2>T1;TSNAs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NAT、NNK、NNN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1>T2>T3;淀粉含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其降解速度表现为T3>T2>T1。4.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B(C)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中上部叶B(C)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中上部叶B(C)M3烟叶感官质量整体最佳,B(C)M1最差,B(C)M3烟叶香气质、余味、燃烧性较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刺激性、杂气小;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5.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及氮碱比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含量较高,淀粉、烟碱及氯含量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处于较低水平;中上部叶众多中性、碱性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高;中上部叶中NAT、NNK、NNN、NAB及TSNAs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低,在传统露天晒制(T1)烟叶中含量最高;中上部叶均表现为大棚晒制(T3)烟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及叶质重优于露天晒制(T1、T2)烟叶,不同调制方法烟叶填充值差异较小,且符合优质晒烟要求;中上部叶大棚晒制烟叶中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灰色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评分均为大棚晒制烟叶较好;T3(大棚晒制)烟叶亩产量产值均高于露天晒制的T1和T2,上等烟比例也以大棚晒制占优势。6.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长春农安烟区上部叶和中部叶按B(C)M3进行成熟采收,并采用大棚晒制方法进行调制,有利于晒红烟品质的提升。

张勇德,李小勇,赵铭钦,金洪石,金江华[5](2013)在《不同基因型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烤烟为试材,研究了延边地区不同基因型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嗜锇颗粒、淀粉粒、线粒体、类囊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烟叶发育过程中,3个烤烟品种叶片的超微结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差异表现在叶绿体、淀粉粒与嗜锇颗粒上;在叶片发育前期,吉烟10号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及淀粉粒明显多于其他2个品种;在叶片发育中期,9407和吉烟9号的烟叶淀粉颗粒积累较快,颗粒数目较多,但嗜锇颗粒较少,吉烟10号嗜锇颗粒较多;在叶片发育后期,9407和吉烟9号叶绿体降解迅速,吉烟10号叶绿体结构较完整,叶片衰老缓慢。

龙春芬[6](2013)在《湘南浓香型烟叶产区质体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云烟87、K326和NC297为研究材料,在湖南浓香型烟叶主产区郴州市桂阳县,研究了三个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叶数和叶面积指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的差异。对不同品种同一时期、同一品种不同时期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叶位的质体色素的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氮肥梯度,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烟草品种在同一时期,质体色素含量差异显着。三个品种在每个生长发育时期,云烟87的质体色素含量都极显着高于K326和NC297,而K326和NC297之间差异未达到极显着水平。三个品种的叶面积和相应的总叶绿素含量存在极显着相关关系,并且能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在烟草生长发育前期,总叶绿素的含量随着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烟叶定长后,总叶绿素的含量随着烟叶的成熟而降低。2、同一烟草品种在不同时期,质体色素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缓慢下降,最后直线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在烟草整个生长发育期呈下降趋势,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前期增加,后期下降,控制比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的含量。3、云烟87不同叶位质体色素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株不同部位叶绿素a的含量/叶绿素b的含量和总叶绿素的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同一烟草品种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具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草的生育期推迟,质体色素含量明显增加,三个处理的质体色素含量表现为N3>N2>N1。N3处理的质体色素含量最高,但继续增加施氮量会不会导致质体色素的含量继续增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叶绿素a的含量/叶绿素b的含量和总叶绿素的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表现为:N3>N2>N1。5、云烟87的生育期比K326和NC297要长,K326各部位叶片最先成熟,云烟87最晚。三个品种的长势都呈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打顶后的株高表现为:云烟87>K326>NC297。三个品种在各生育时期的叶数相差不大,打顶后留叶数都在20片左右。云烟87的叶面积比K326和NC297大,K326和NC297的叶面积差异不大。

占镇[7](2013)在《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在云南省江川县进行,通过在田间覆盖不同颜色薄膜来获取不同光质和不同光强,设置白光(对照,覆盖白膜)、红光(覆盖红膜)、蓝光(覆盖蓝膜)、黄光(覆盖黄膜)等4个光质处理,自然光(对照)和70%光强(覆盖白膜)等两个光强处理,探讨了其对烤烟生长及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红光有利于干物质向叶片的分配和积累,其产值提高了16.8%;黄光处理下降低了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下降16.7%和13.3%;蓝光处理抑制了大田叶片的生长,对烤烟的经济效应影响不明显。弱光下,烤烟干物质积累量下降35.1%,其根、茎、叶等部位中分别下降了35.1%、24.6%和38.9%,产量及产值下降15.0%和26.2%。2、烤烟大田生长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随叶片的成熟而逐渐下降。成熟末期,红光处理下叶片中叶绿素(516.49mg/kg)和类胡萝卜素(100.05μg/g)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白光),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在成熟期的降解量分别比对照(白光)低12.9%和26.6%,表明红光抑制了烤烟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的降解;黄光下叶绿素的降解量低于对照(白光)10.8%,但促进了中期类胡萝卜素的降解;蓝光则有利于叶绿素在末期的降解,对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影响不大。各处理均改变了烤烟生长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各组分组成比例。弱光下,成熟期间叶绿素的总降解量下降8.1%,类胡萝卜素在降解量则改变不明显。3、遮光下,叶绿素酶活性在成熟中期随光照强度降低而下降。不同光质下,红、黄光也抑制了这段时期的叶绿素酶活性,蓝光相反。弱光下的脂氧合酶则在成熟中后期,明显下降;不同光质下,蓝、黄光有利于脂氧合酶活性在中期的上升,红光反之。叶片成熟末期,各单色光处理均显着促进了脂氧合酶活性的上升,有可能会促使类胡萝卜素的进一步分解,延缓叶片的成熟。4、烤后烟叶中质体色素主要以类胡萝卜素为主,叶绿素基本降解完全。烤烟在整个生长及调制过程中叶绿素的降解量显着高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量。烤后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降低。遮光下的叶绿素总降解量与自然光无差异,类胡萝卜素总降解量随光照强度降低而升高。各光质处理中,红光下烤后烟叶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比对照(白光)高30.2%,类胡萝卜素的总降解量低8.9%。5、烤烟的挥发性香气物质以新植二烯为主,且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降低。红、黄光下烤后烟叶新植二烯的含量分别下降了11.1%和12.6%,蓝光下升高了2.8%。各处理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产物的种类无影响,不同组分间有差异。遮光下巨豆三烯酮类物质含量升高,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氧化异佛尔酮等物质含量降低。红光有利于β-大马酮含量的提高,降低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巨豆三烯酮D、金合欢基丙酮B的含量;蓝光提高了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C、氧化异佛尔酮、6-甲基-5-庚烯-2-酮等物质的含量;黄光提高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A等物质含量。6、新植二烯与挥发性香气物质总量均与叶绿素的降解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降解量呈显着正相关。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含量与质体色素降解量呈正相关,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氧化异佛尔酮、6-甲基-5-庚烯-2-酮则与质体色素的降解量呈负相关,二氢猕猴桃内酯则与叶绿素的降解呈正相关,与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呈负相关。7、综上所述,烤烟的大田生长期保证充足的光照强度对于品质及经济效益的提升至关重要。补充蓝光比例有利于促进质体色素的降解和香气质与香气量的形成,红光随能提高烟叶的产质量,但其辐射效应不利于香气物质的形成。藉此,生产中合理调节烤烟的光照环境有望较好的调节烟叶的品质及经济效益

王凯歌[8](2013)在《UV-B辐射滤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在恩施烟区大田条件下,以白肋烟品种鄂烟6号为试验材料,用两种不同厚度的Mylar膜,设计了UV-B辐射滤减试验,研究了UV-B辐射滤减对植烟环境中微气候要素以及烟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特性、生物量、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调制后烟叶样品做了物理特性测定、常规化学成分分析、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测定以及单料烟感官质量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对植烟环境中UV-B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表层土壤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饱和蒸汽压亏缺以及CO2浓度做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光及各UV-B辐射滤减处理中,微气候要素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叶面温度、表层土壤温度和饱和蒸汽压亏缺的日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空气相对湿度和CO2浓度日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岭回归分析表明,各处理UV-B辐射对不同微气候要素影响的大小及方向不同:对叶面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均为促进作用,且作用程度随着UV-B辐射降低而降低;对空气相对湿度、饱和蒸汽压亏缺和CO2浓度三个微气候要素,对照(T1,自然光)均为促进作用,UV-B辐射滤减处理为抑制作用;在UV-B辐射较强(T1,自然光)和较弱(T3,滤减40%)时,对光合有效辐射为抑制作用,适当降低UV-B辐射(T2,滤减20%)则表现为促进作用。UV-B辐射对各微气候要素的作用大小及方向随着UV-B辐射强度的改变而存在差异。2、研究了UV-B辐射滤减对烟株外部形态、生物量、光合色素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滤减显着增加了叶片长度,T2、T3叶片面积较对照分别增大9.25%和6.19%;提高了烟株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下降,改变了不同光合色素之间的比值,即叶绿素a/叶绿素b值增大,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值显着增大。UV-B辐射滤减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显着大于对照,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对照增大。适度的UV-B辐射滤减对白肋烟外部形态和光合能力有重要影响。3、观察了不同UV-B辐射处理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亚显微结构,分析了叶绿体、淀粉粒和嗜锇物质的发生规律以及数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UV-B辐射处理白肋烟叶片积累淀粉粒和嗜锇物质的多少是细胞内叶绿体的主要区别。叶片细胞叶绿体和淀粉粒含量表现为滤减UV-B辐射处理高于对照处理,且随着辐射强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多;降低UV-B辐射强度促进了叶绿体的生成,叶绿体膜系统完整且活性强;自然光处理遮膜后10d烟叶细胞内液泡中嗜锇物质较多,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数量显着下降,表明较强的UV-B辐射有利于烟草芳香类物质(嗜锇物质)的合成,但不利于其有效积累。4、分析了滤减UV-B辐射对白肋烟调制后烟叶样品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UV-B辐射强度时叶长、叶宽显着增加,且辐射强度的下降越多增加越大;降低了叶片厚度,且T3(滤减40%)显着小于T1(自然光);降低了含梗率,提高了填充值和抗张强度。表明UV-B辐射降低提高了白肋烟调制后烟叶的工业可用性。5、测定了处理后烟叶样品的内在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降低UV-B辐射处理显着提高了中部叶和下部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对上部叶影响不大;对烟碱和总氮影响较小,中部叶和上部叶均不存在处理间差异,下部叶对照处理显着低于滤减处理;提高了烟叶钾含量,降低了水溶性氯含量;提高了烟叶的钾氯比,改善了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之间的协调性。6、测定了调制后白肋烟叶片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评价了烟叶样品的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滤减UV-B辐射处理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以对照处理最低,除新植二烯后,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仍以对照最低,且随着辐射强度的下降其总量逐渐上升。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代谢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等的含量也以滤减UV-B辐射处理含量较高;烟叶样品评吸结果表明,滤减UV-B辐射处理白肋烟叶片感官质量特征得分、风格特征得分和烟气特征得分均高于对照。

刘彩云[9](2011)在《普通烟草中的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及其质体色素差异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选用白肋型烟草品种Burley21和正常绿色型马里兰烟品种Maryland609为供试材料,在分析了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特点的基础上,对Burley21和Maryland609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质体色素含量的差异及其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香气品质及高等植物叶色突变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得结果如下:1、通过大田常规遗传群体的构建,分析了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发现, Burley21和Maryland609两类烟草品种的正交与反交F1代植株,全部表现为正常绿色型,而在其BC1代和F2代群体中,既有正常绿色型植株,也有白肋型植株。统计分析表明,杂交F2代群体中正常绿色型和白肋型分离比例为12.5:1,BC1代群体的分离比例为4.9:1。卡平方检验分析表明,两类烟草品种间的F2代和BC1代的分离比例符合双隐性性状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验证了白肋型烟草叶色的黄绿色性状遗传为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遗传。2、生育期的连续调查发现,Burley21植株主茎与叶片主脉呈乳白色的性状表现,从苗床期就明显显现,且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均稳定保持该性状表现;但叶色黄绿的表型性状,则是从旺长期开始明显显现,而在苗期和旺长期之前,与Maryland609之间并无明显差异。3、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了Burley21和Maryland609植株生长发育的假植期、团棵期、旺长期、现蕾期和成熟期中部叶片中质体色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Burley21在生长前期,叶脉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着低于Maryland609,但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在上述五个发育阶段均不明显。生长前期,二者叶肉组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同一发育时期均无明显差异。从旺长期开始,Burley21叶肉组织中的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Maryland609,二者在同一发育时期的差异性达到极显着水平。成熟期,这种差异达到最大值,Maryland609叶绿素含量为Burley21中的3.35倍。旺长期之后,Burley21叶肉组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明显低于Maryland609,但差异幅度明显少于叶绿素。4、测定比较了Burley21和Maryland609旺长期植株叶片中影响叶绿素合成的7种主要前体物含量。结果表明,两种烟草品种旺长期植株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前体物δ-氨基乙酰丙酸(ALA)、胆色素原(PBG)、尿卟啉原Ⅲ(UrogenⅢ)、粪卟啉Ⅲ(CoprogenⅢ)的含量并没有明显差异,但Burley21叶片中原卟啉Ⅸ(ProtoⅨ)、镁原卟啉Ⅸ(Mg-ProtoⅨ)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的含量明显低于Maryland609中。这说明Burley21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在这几步受阻,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呈现黄绿色。据此推断,白肋型烟草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可能与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突变有关。5、叶绿素酶是植物体叶绿素降解的关键限速酶。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旺长期Burley21和Maryland609植株叶片叶绿素酶活性,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这两类烟草品种旺长期叶片叶绿素酶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比较。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Burley21和Maryland609叶片中叶绿素酶活性分别为525.17nmol g-1h-1和257.60nmolg-1h-1,前者为后者的2.04倍。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Burley21叶片中叶绿素酶基因表达量为Maryland609中的3.01倍。这一结果表明,旺长期Burley21叶片的黄绿色性状显现与叶片叶绿素酶活性升高及其基因表达增强有关。由此推断,叶绿素酶基因表达增强及酶活性升高的协同作用,可能加速了叶绿素的降解,进而对白肋型烟草叶片的黄绿色表型性状的显现起到了促进作用。6、采用Southern杂交技术,对Burley21和Maryland609叶绿素酶基因的拷贝数进行了检测。杂交结果表明,这两类烟草中叶绿素酶基因均以单拷贝形式存在。7、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Burley21和Maryland609晾制烟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生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检测到的16种质体色素类降解物中,有5种为叶绿素降解产生,11种为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生,但是种类上占优势的类胡萝卜素降解物的总含量却远远小于叶绿素降解产物。在这16种香气成分中,新植二烯含量在两种烟叶样品中均最高。由此推测,晾制过程中,白肋型烟草叶片中质体色素类的降解可能比正常绿色型马里兰烟更加充分,进而对白肋型烟草特有的香气品质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薛进东[10](2010)在《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主要探讨白肋烟调制过程中烟碱、总氮、总糖和还原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叶绿体色素的降解和催化酶的变化来探析其生理生化反应,为改进白肋烟晾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淀粉酶、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叶绿体色素、呼吸强度、比叶重、含水率等都随晾制进程而下降,各类叶绿体色素的降幅是chla>chl>chlb>CTK,其中还原糖的变化趋势是变黄期和干筋期迅速减少;烟碱总体呈增加趋势,晾制开始阶段是烟碱相对含量增加较多的时期,结束前有所减少;总氮和蛋白质相对含量的趋势是持续下降,晾制期间钾含量略有增加;淀粉酶活性下降较快的时间滞后于淀粉,并与淀粉含量动态密切相关;过氧化物酶(POD)在3d与6d时出现双峰值;多酚氧化酶(PPO)是随晾制进程而增加的双峰曲线,酶的活动主要在6d后烟叶的变褐期,并与多酚的动态密切相关。晾制期间以上各种酶活性及各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均可能与烟叶含水量的逐渐下降相关。晾制结束时,各叶位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钾的含量及chla/chlb与chl/CTK的比值都在优质白肋烟适宜化学成分指标范围内,证实当地现行生产技术及晾制规范切实可行。

二、白肋烟TN90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及糖类物质动态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肋烟TN90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及糖类物质动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理化性质差异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烤烟理化性质
        1.1.1 烟叶的化学成分
        1.1.2 烟叶的物理性状
    1.2 烤烟生长过程
        1.2.1 还苗期
        1.2.2 伸根期
        1.2.3 旺长期
        1.2.4 成熟期
    1.3 烟叶烘烤
        1.3.1 烟叶烘烤工艺
        1.3.2 烟叶烘烤过程中主要物理参数的变化
        1.3.3 烟叶烘烤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1.4 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试剂与配制
    2.3 试验仪器
    2.4 试验设计
        2.4.1 试验地概况
        2.4.2 试验处理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烤烟物理参数的测定
        2.5.2 烤烟化学参数的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烤烟物理参数的变化
        3.1.1 烟叶不同部位叶面积变化
        3.1.2 烟叶生长过程含水率变化
        3.1.3 烟叶生长过程含梗率变化
        3.1.4 烟叶生长过程叶片厚度变化
    3.2 烤烟化学参数的变化
        3.2.1 烟叶生长过程还原糖含量变化
        3.2.2 烟叶生长过程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
        3.2.3 烟叶生长过程淀粉含量变化
        3.2.4 烟叶生长过程叶绿素含量变化
        3.2.5 烟叶生长过程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
        3.2.6 烟叶生长过程烟碱含量变化
        3.2.7 .烟叶烘烤前后区位间化学物质含量变化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草呼吸作用研究进展
        1.1.1 成熟过程中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2 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3 不同部位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4 温湿度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5 气体成分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6 水分含量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7 乙烯释放量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8 烟草呼吸作用研究展望
    1.2 烟草碳代谢研究进展
        1.2.1 碳代谢的生理作用
        1.2.2 碳代谢对烟叶品质的作用
        1.2.3 碳代谢相关酶基因
        1.2.3.1 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
        1.2.3.2 糖代谢相关酶基因
        1.2.4 烟叶碳代谢研究展望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技术路线和试验设计
        3.1.1 技术路线
        3.1.2 试验设计
        3.1.2.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规律
        3.1.2.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的测定
        3.2.2 采后烟叶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采后烟叶碳代谢相关基因的实时定量RT-PCR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1 不同部位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2 不同温度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3 不同失水程度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4.2.1 采后烟叶淀粉和糖含量变化
        4.2.2 采后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4.2.3 采后烟叶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4.2.4 采后烟叶淀粉、糖含量变化与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性
5 结论与讨论
    5.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5.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3)四个烤烟品种成熟叶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新鲜烟叶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2.2 四个烤烟品种淀粉及脂质小球变化的比较
    2.3 四个烤烟品种叶绿体基粒片层变化的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4)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叶成熟度
    1.2 烟叶调制方法
    1.3 烟叶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指标的变化
        1.3.1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3.2 烟叶转化酶、淀粉酶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
        1.3.3 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1.4 烟叶晒制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1.4.1 烟叶晒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1.4.2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4.3 烟叶淀粉酶、脂氧合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1.4.4 烟叶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TSNAs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1.5 成熟度与调制方法与烟叶质量关系
        1.5.1 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5.2 对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1.5.3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5.4 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成熟度试验
        3.1.2.1 试验设计
        3.1.2.2 取样方法
        3.1.3 调制方法试验
        3.1.3.1 试验设计
        3.1.3.2 取样方法
    3.2 测指定标与方法
        3.2.1 生理指标的测定
        3.2.2 温湿度的测定
        3.2.3 调制后烟叶各指标的测定
        3.2.3.1 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2.3.2 中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3 碱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4 物理特性的测定
        3.2.3.5 感官质量的测定
        3.2.3.6 经济性状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4.1.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色素含量变化
        4.1.2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4.1.3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1.4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4.1.5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4.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环境温湿度变化
        4.2.1 温度
        4.2.2 相对湿度
    4.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指标的变化
        4.3.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4.3.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3.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4.3.4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3.5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4.3.6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4.3.7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TSNAs含量的变化
        4.3.8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
    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4.1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4.4.2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
        4.4.3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4.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4.5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5.1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中外观特征的影响
        4.5.2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5.3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4.5.3.1 中性香味物质
        4.5.3.2 碱性香味物质
        4.5.4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TSNAs的影响
        4.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6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5.7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
    5.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环境温湿度变化
    5.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生化变化
        5.2.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5.2.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部分酶活性变化
        5.2.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内在成分的变化
    5.4 不同成熟度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5)不同基因型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取样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绿体中嗜锇颗粒电镜观察结果
    2.2 不同烤烟品种生育期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观察结果
    2.3 不同烤烟品种生育期栅栏细胞叶绿体类囊体片层观察结果
    2.4 不同烤烟品种生育期栅栏细胞线粒体观察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6)湘南浓香型烟叶产区质体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叶绿体概述
        1.1 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1.2 叶绿体的功能
    2 叶绿体的提取与质体色素的测定
        2.1 叶绿体的提取方法和观察方法
        2.2 质体色素的测定
    3 烟草质体色素的变化规律
        3.1 不同烟草类型(品种)质体色素含量差异
        3.2 不同叶位、不同成熟度烟草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3.3 不同施肥水平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4 环境条件与烟草质体色素的关系
        4.1 光照
        4.2 水分
        4.3 种植密度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品种的 质体色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种植方法
        1.2.2 烤烟大田生育期记载
        1.2.3 烟草农艺性状测定
        1.2.4 质体色素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
        2.1.1 生育期
        2.1.2 株高
        2.1.3 叶数
        2.1.4 叶面积
        2.2 质体色素
        2.2.1 叶绿素a
        2.2.2 叶绿素b
        2.2.3 总叶绿素
        2.2.4 类胡萝卜素
        2.3 叶面积与叶绿素含量
        2.3.1 云烟87
        2.3.2 K326
        2.3.3 NC297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质体色素的时空变化规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烟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质体色素含量
        2.1.1 叶绿素a
        2.1.2 叶绿素b
        2.1.3 总叶绿素
        2.1.4 类胡萝卜素
        2.1.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2.1.6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2.2 烟株不同部位的质体色素含量变化
        2.2.1 叶绿素a
        2.2.2 叶绿素b
        2.2.3 总叶绿素
        2.2.4 类胡萝卜素
        2.2.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2.2.6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2.3 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的关系
        2.3.1 不同品种
        2.3.2 同一烟草品种不同叶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质体色素与氮肥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叶绿素a
        2.2 叶绿素b
        2.3 总叶绿素
        2.4 类胡萝卜素
        2.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
        2.6 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太阳光谱组成特点
    1.2 光强和光质对烟草生长、代谢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1.2.1 光强对烟草生长、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1.2.2 光质对烟草生长、代谢及品质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思路
    2.4 实验材料与方法
        2.4.1 试验地基本信息
        2.4.2 试验设计
    2.5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2.5.1 土壤样品采集与测定
        2.5.2 植株鲜样采集及测定
        2.5.3 烤后烟取样及测定
        2.5.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1 不同光质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1.1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生长的影响
        3.1.2 不同光质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不同光质对初烤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3.1.4 不同光质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2.1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生长的影响
        3.2.2 不同光强对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3 不同光强对烤后烟叶物理性状的影响
        3.2.4 不同光强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光质对烤烟等作物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3.2 不同光强对烤烟等作物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3.4.1 不同光质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3.4.2 不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
    4.1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4.1.1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4.1.2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
        4.1.3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期质体色素降解量的影响
    4.2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4.2.1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4.2.2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
        4.2.3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期质体色素降解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期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4.3.2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期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4.4.1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4.4.2 不同光质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
        4.4.3 不同光质对烤烟成熟期质体色素降解量的影响
        4.4.4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4.4.5 不同光强对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
        4.4.6 不同光强对烤烟成熟期质体色素降解量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
    5.1 不同光质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5.1.1 不同光质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5.1.2 不同光质对烤烟类胡萝卜素总降解量的影响
        5.1.3 不同光质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5.2 不同光强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5.2.1 不同光强对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5.2.2 不同光强对烤烟质体色素总降解量的影响
        5.2.3 不同光强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影响
    5.3 烤烟质体色素降解总量与降解产物的相关性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5.5.1 不同光质对烤烟质体色素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5.5.2 不同光强对烤烟质体色素降解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5.5.3 烤烟质体色素降解总量与降解产物的相关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6.1.2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成熟期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
        6.1.3 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后烟质体色素代谢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6.1.4 烤烟质体色素的降解量与其降解物质的相关性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UV-B辐射滤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白肋烟概况
    1.2 UV-B 辐射对烟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1.3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
    1.4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酶活性的影响
    1.5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紫外吸收物质的影响
    1.6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腺毛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1.7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8 UV-B 辐射对烟草叶片主要香气前体物质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处理设计
    3.2 样品采集与指标调查
        3.2.1 微气候数据的测定
        3.2.2 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的测定
        3.2.3 叶片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
        3.2.4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3.2.5 叶片超微结构的观察
        3.2.6 烟叶物理特性的测定
        3.2.7 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2.8 香气物质含量的测定
        3.2.9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
    3.4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种植环境中微气候因素的影响
        4.1.1 对植烟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
        4.1.2 对叶面温度的影响
        4.1.3 对表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4.1.4 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4.1.5 对饱和蒸汽压亏缺的影响
        4.1.6 对 CO_2浓度的影响
    4.2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大田期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
        4.2.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4.2.2 对生物量的影响
    4.3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和指标的影响
        4.3.1 对光合色素的影响
        4.3.2 对光合指标的影响
    4.4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4.4.1 对照(自然光)处理中部叶片发育过程中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4.4.2 T_2(UV-B 透过 80.9%)处理中部叶片发育过程中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4.4.3 T_3(UV-B 透过 59.8%)中部叶片发育过程中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
    4.5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调制后叶片物理特性的影响
    4.6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调制后叶片化学成分的影响
        4.6.1 对调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6.2 对调制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4.7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调制后叶片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种植环境中微气候因素的影响
    5.2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大田期农艺性状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指标的影响
    5.3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影响
    5.4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调制后烟叶样品物理特性的影响
    5.5 降低 UV-B 辐射强度对白肋烟调制后烟叶样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9)普通烟草中的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及其质体色素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与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1.2.1 烟草品质性状概述
        1.2.2 质体色素对烟草香气品质的影响
        1.2.3 质体色素与植物叶片的呈色表现
        1.2.4 高等植物叶色突变
        1.2.5 高等植物叶绿素合成、降解代谢及其调控
        1.2.6 论文涉及的主要研究技术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及其表型特征与质体色素含量的动态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的遗传
        2.2.2 白肋型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性状的变化特点
        2.2.3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差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白肋型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转色机理的生理生化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其种植管理
        3.1.2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叶片中叶绿素合成前体物含量测定
        3.1.3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叶片中叶绿素酶活性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叶片叶绿素合成前体物含量差异
        3.2.2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叶片叶绿素酶活性比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肋型烟草旺长期植株叶片叶绿素酶基因表达的实时定量 PCR 检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其种植管理
        4.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3 方法步骤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提取的 RNA 质量分析
        4.2.2 引物特异性检测
        4.2.3 溶解曲线分析
        4.2.4 扩增曲线分析
        4.2.5 标准曲线分析
        4.2.6 叶绿素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叶绿素酶基因拷贝数的 Southern 杂交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烟草品种及其种植管理
        5.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5.1.3 方法步骤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提取的基因组 DNA 质量检测
        5.2.2 探针模板 DNA 的筛选及其序列分析
        5.2.3 叶绿素酶基因拷贝数的 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白肋型和正常绿色型烟草晾制烟叶中质体色素类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烟草品种与种植管理
        6.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6.1.3 方法步骤
    6.2 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混合型卷烟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3.1 混合型卷烟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历程
        1.3.3 中式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前景
        1.3.4 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的目标定位及特色
    1.4 混合型号卷烟原料——白肋烟生产综述
        1.4.1 我国白肋烟生产概况
        1.4.2 优质白肋烟的品质特点
        1.4.3 优质白肋烟的适宜生态条件
        1.4.4 优质白肋烟的各生育期田间长相标准
    1.5 白肋烟成熟与调制
        1.5.1 白肋烟成熟与调制技术要求
        1.5.2 白肋烟烟叶品质要求
        1.5.3 白肋烟调制研究进展情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田间主要农艺措施
        2.1.2 采样时间及部位
        2.1.3 测定方法
    2.2 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晾制期烟叶淀粉酶活性动态
    3.2 晾制期烟叶淀粉含量动态
    3.3 晾制期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动态
    3.4 晾制期烟叶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
    3.5 晾制期烟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
    3.6 晾制期烟叶烟碱含量趋势变化
    3.7 晾制期烟叶总氮含量及氮碱比变化趋势
    3.8 晾制期烟叶钾含量变化趋势
    3.9 晾制期烟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动态
    3.10 晾制期烟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
    3.11 晾制期烟叶叶绿体色素含量动态
    3.12 晾制期烟叶呼吸强度动态
    3.13 晾制期烟叶含水率动态及烟叶外观变化
    3.14 晾制期烟叶比叶重动态
4 结果讨论
    4.1 淀粉及非含氮化合物
    4.2 溶性蛋白质
    4.3 烟碱
    4.4 白肋烟晾制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4.5 白肋烟调制的成分协调性
    4.6 PPO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
    4.7 POD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
    4.8 叶绿体色素的变化趋势
    4.9 烟叶的晾制对含水率的影响
    4.10 晾制后其它值的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白肋烟TN90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及糖类物质动态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理化性质差异化研究[D]. 张松玉.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D]. 蒋博文.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3]四个烤烟品种成熟叶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比较[J]. 任春琼,焦芳婵,苏娟,张谊寒,胡德分,陈严平. 电子显微学报, 2016(03)
  • [4]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D]. 赵晓军.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5]不同基因型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J]. 张勇德,李小勇,赵铭钦,金洪石,金江华.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3(03)
  • [6]湘南浓香型烟叶产区质体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D]. 龙春芬.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7]不同光质和光强对烤烟生长及质体色素代谢的影响[D]. 占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8]UV-B辐射滤减对白肋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D]. 王凯歌.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4)
  • [9]普通烟草中的白肋型烟草叶色性状遗传及其质体色素差异性研究[D]. 刘彩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10]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D]. 薛进东.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白肋烟 TN90 成熟期叶绿体色素和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