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一、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蒋椿磊[1](2020)在《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边缘计算(MEC)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新型网络架构,它可以解决传统集中式云计算架构的问题,同时也为新移动应用的产生提供平台基础,例如任务迁移。任务迁移使用任务组件托管技术将用户任务从移动终端迁移到边缘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丰富计算资源更好地完成任务。容器技术是当前热门的任务组件托管技术,它凭借着Docker容器标准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容器依旧有着迁移速度慢和不适应异构环境的缺点。移动代理则是一项新兴的任务组件托管技术,与容器相比,移动代理拥有着数据传输量小,启动和运行速度快,适应异构环境等优点。但移动代理在任务迁移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任务迁移框架。针对这种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框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系统模型及其中的组件,解释了框架中移动代理实现任务迁移的机制和过程。然后实现了能够承担任务迁移工作的移动代理程序,介绍了程序的需求和实现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检验了框架的功能,并且对比了移动代理与容器在任务迁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移动代理比容器更加小巧灵活,迁移的速度更快。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来指导移动代理在多台边缘服务器之间的移动。算法利用移动代理能够获取全局状态信息的优势,使移动代理根据用户对Qo S的需求来动态调整迁移策略。然后本文做了两个方面的仿真实验分别测试算法中的调节参数与能量预算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让移动代理在用户设定的能量预算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迁移决策。

梁茹冰[2](2012)在《移动计算环境下语义缓存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计算是计算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融合,其核心目标在于屏蔽无线通信和移动环境,平滑实现资源访问和资源共享。当前,移动计算领域存在大量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如弱连接问题、能量问题、切换问题、带宽问题等。固定网络和传统分布式系统的方法未能适应移动计算的方方面面。移动计算领域的相关研究是当前计算类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本文研究移动计算环境下的语义缓存技术,包括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缓存失效报告结构、协同缓存方法、移动代理技术、断接下近似查询算法、缓存在道路网K近邻查询中的应用等方面内容。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移动计算环境中语义缓存技术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技术路线。课题研究工作及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语义缓存一致性判断和粒度裁剪方法:提出在移动支持站点(MSS)中放置终端语义缓存备份的方法,包括扩展型语义缓存SMC-架构,MSS和移动终端中的缓存组织结构和MSS广播的缓存失效报告的组织结构。然后,论述了MSS中的各语义缓存项在状态上可以与服务方保持强一致性,并提出更新粒度细化的方法,详细阐述3种更新操作转化为等价更新序列,并插入更新队列的过程,从而达到将更新操作精确到元组级、减少缓存维护通信量的目标;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压缩失效报告长度和减小网络通信量方面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改善。2.基于移动代理的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方案:基于SMC-架构,在MSS上设计移动代理:MSSAg和MTAg,定义各代理结构和功能,提出无小区切换和有小区切换两种情况下移动代理实现缓存一致性维护的算法,以适应终端频繁移动的网络环境;在终端移动模拟方面,采用随机漫步模型,设计了小区位置坐标计算判定表,通过此表快速有效地计算下一小区坐标;实验表明,算法在缩减失效报告长度和降低网络通信量方面较其他算法有明显的改善,能够在断接、移动和切换情况下进行缓存一致性恢复,并且降低了数据通信开销和恢复时间开销。3.应用于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协同语义缓存算法:分析并指出集中式或分布式的协同语义缓存结构均不适用于移动计算环境,进而给出一种适用的协同语义缓存结构。提出一种新的协同语义缓存算法,当移动终端提交查询请求时,先查询MSS,根据新查询描述与MSS中已存储的各终端历史查询数据的包含和相交情况,进行查询响应和查询裁剪,进而讨论了协同缓存的一致性维护方案;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提高缓存数据命中率,减少查询响应时间,从而节省了带宽资源,减轻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4.利用语义缓存进行近似查询的SQPID算法:重点解决断接查询问题。文中给出相关定义,描述构建综合相关语义缓存项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证明了在满足缓存有效性的条件下,由综合相关语义缓存项导出的查询结果满足正确性的结论;分析了完备和不完备两种查询下近似结果的导出情况,进而给出SQPID算法的过程伪码以及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实验表明,SQPID算法在处理断接查询时,判断相关语义缓存索引项条件简单,构建综合相关语义缓存步骤简洁,编程实现容易,算法性能良好。5.移动终端的K近邻查询算法及其应用:文中给出道路网和分区内数据对象的存储结构,用网格对分区进行细分,信息存储为顶点列表、对象列表和边列表;详细描述了KNN查询算法的执行过程,对于终端提交的位置相关连续查询请求,利用缓存技术设计算法CQ-KNN能够支持连续位置相关查询,并给出缓存一致性维护策略;实验表明,CQ-KNN算法较MKNN算法有更快的CPU处理速度和网络响应延时,并且支持移动终端的离线近似查询。

李辉[3](2011)在《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微电子、集成电路、无线通信和信息网络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普适计算的一种新的应用模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数据采集、处理及通信于一体,具有价格低廉、部署方式便利、环境自适应等特点。它具有节点数量多、能量有限、带宽有限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更好的管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目前网络管理面临的问题。移动代理技术融合了分布式计算、软件Agent和移动代码技术,克服了传统的计算模式的不足,突破了分布式计算中的诸多限制,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提供了可行性。本文首先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和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无线传感网节点数量多,能量有限的特点,分析现有的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移动代理技术,在分析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在网络管理中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模型,设计性能管理功能的移动Agent节点模型。针对无线传感网节点能量有限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改进的蚁群算法研究设计了代理迁移策略。利用Java语言和Java-RMI技术模拟了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管理,验证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优势。最后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韩松乔[4](2008)在《普适计算中面向移动的软件自适应性研究》文中提出移动和便捷是当今社会的两大需求。人们期望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能够轻松享用满意的背景式服务。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无线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也推动了计算模式朝着移动便携式的普适计算方向发展。然而,与普适计算中的硬件和网络技术相比,其软件技术还相当落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适计算的发展。与资源丰富和环境稳定的传统分布式软件不同,普适计算软件需要运行在用户移动、资源贫乏、环境多变和难以预测的无线网络环境中。适应这种苛刻的移动环境需要软件自适应技术的支持。本文从移动的角度(包括用户移动、设备移动和代码移动),针对基础架构和ad hoc网络两种典型的普适计算环境,较系统地研究了普适计算软件从配置到运行期间的关键自适应技术。主要采用了源路由技术、移动代码、规则机制、策略语言、图论优化等方法,对服务发现、服务组合、设计范式优化选择和服务最优化部署等内容展开较深入讨论,以实现满足移动用户服务需求和节约移动设备受限资源两个目标。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点如下。第一,在DSR路由协议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于移动自组网,基于服务质量(QoS)和资源节约的主动服务发现和组合协议SC-QoS。采用动态源路由思想和跨协议层实现技术,将自组网中的服务发现和组合问题转化为服务网络的路径发现问题。为满足QoS要求和降低控制开销,利用一次服务路径发现同时实现路由发现、服务发现和服务组合。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受限泛洪方法和本地路径维护机制,该协议能够以较少的控制消息,获得高的成功率和强的资源节约能力。第二,基于移动代码技术,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设计范式优化选择方法。分析比较了MONO、C/S、COD、REV、MA和MC等6种典型设计范式的特性,给出了基于组件移动性和上下文环境的定性范式优化选择方法,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用户需求。采用规则和策略语言,将范式选择代码与功能代码分离,实现范式动态选择和方便系统维护。为进一步节约受限资源,提出了基于资源消耗的定量范式优化选择算法。第三,提出了基于组件移动约束和资源节约的动态软件优化部署算法。充分利用组件移动、本地调用、远程调用、复制和重新绑定等多种组件移动约束关系,节约受限资源。以网络流理论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等价转换规则将最优软件部署问题转化为流网络(flow network)最小切分问题,进而获得两主机间软件最优部署和多主机间次优部署。为增强算法通用性,采用抽象费用图模型来优化节约多种资源,如网络带宽、时间和电量等。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受限费用图切分算法不仅符合软件特性和节约更多资源,而且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第四,实现了普适计算环境中的自适应原型系统。利用Jist/Swans网络模拟器实现了基于DSR的移动自组网SC-QoS协议。在JADE移动代理平台上实现了多种设计范式,并实现了一种适合于各种范式和多种资源的通用定量计算和优化配置算法。本文围绕移动环境下的软件自适应性,利用中间件有机地集成了软件从配置到运行四个主要阶段的自适应技术,它们目标一致,相互关联,层层深入。最后通过模拟实验和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理论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佘科华[5](2008)在《移动代理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代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智能分布式技术,其自主性、移动性和智能性的特点正好满足网络管理的要求,因此将移动代理应用到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移动代理应用于网络管理的研究现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目前已有的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模型中,没有充分的利用移动代理的优势,而且灵活性也不够好,本文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系统的改进模型。针对目前网络管理系统中对移动代理的位置定位所存在的不足,本文研究和对比了几种主要的定位算法,结合基于树形域的定位算法中的思路对集中式注册算法进行了改进。在该算法中,动态的选择定位服务器进行域内移动代理的定位,从而降低了定位过程中的性能瓶颈,并提供了更好的健壮性和灵活性。移动代理技术在网络管理系统各模块中的应用方面,网络拓扑发现模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讨论基于SNMP协议的拓扑发现相关理论,在前人对拓扑发现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使用移动代理跟踪目的地址进行拓扑发现的新思路,该算法减少了拓扑发现过程中无效的移动代理数目,提高了拓扑发现的效率。最后,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在系统响应时间和网络流量方面,本系统相比传统的网络管理模式和已有的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

张甜[6](2008)在《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用户数量的日益增加,现有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用户的要求。而网络故障产生的原因很多,现有网络的信息量巨大,从而使已有的网络故障诊断工具以及相关技术难以解决所有网络故障问题。引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网络故障诊断领域的必然趋势。本论文将人工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首先在详细研究了它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的主要优点是:1.利用了人工免疫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的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等特点使其能够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2.移动代理技术的引入(移动代理开发语言为Java以及移动代理开发平台Aglet),能极大的提高网络故障诊断实时处理效率。然后将一种基于免疫原理的聚类算法应用于该模型的中心环境抗体库中,实现对网络故障中接口组故障的诊断。最后将接口组故障特征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检测数据集两部分,通过模拟实验,证明基于免疫原理的聚类算法对接口组故障的诊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龙涛[7](2007)在《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下的安全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在一个动态、异构、跨域的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下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必须解决身份鉴别、信息保密、访问控制、审计等一系列安全问题。由于构建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网格系统不得不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安全威胁。从网格技术的长远发展来看,结构良好、灵活可靠、可扩展的安全策略,对网格系统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身份鉴别是保护网格系统免遭敌手侵入的第一道防线。普通的分布式系统所采用的集中认证管理方式在网格环境下应用时将面临认证中心的效率瓶颈和保持第三方在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离线公钥证书的网格身份鉴别策略,该策略运用组合公钥密码理论,突破了公钥基础设施的用户管理规模和鉴别方式,简化了密钥管理过程,提高了鉴别效率,降低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描述了在网格应用中实施这种身份鉴别策略的过程,通过模拟实验和传统方式进行对比,说明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高效性。针对可能出现的资源越权使用问题,访问控制机制可将网格用户的活动限制在合法的范围内。传统访问控制模型通常采用静态的授权策略,难以适应网格环境下的主动授权需要。常见的分布式系统访问控制策略在网格中应用时,也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的计算网格访问控制模型,给出了模型的基本定义和访问控制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角色概念,将该模型扩展为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计算网格访问控制模型,使安全管理工作得到了简化。根据目前访问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使用控制模型在网格环境下的应用前景,描述了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网格使用控制模型基本思路和实现方法。在网格这样的动态环境中,无法保证加入网格的节点都是善意的实体,需要根据实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行为判断其可信任、可依靠的程度,并根据这种程度确定实体的权限。分析了信任管理对网格系统的重要作用,针对目前一般网格信任模型对恶意推荐缺乏惩罚,对有效推荐缺乏奖励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带推荐反馈机制的网格域间信任模型,对模型相关的信任度、信誉值以及推荐反馈的计算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利用网格仿真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测试了网格域间信任度的预测情况和推荐信任反馈效果。审计是信息系统安全机制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保障网格安全的重要手段。在网格环境中实施安全审计,需要解决分布在互联网上各个节点所产生的审计记录的收集和分析问题。针对网格动态和异构的特点,运用分布式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安全审计策略,介绍了该策略的系统结构和实现过程,通过在实验平台下实施该策略并与普通审计策略进行对比,表明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安全审计策略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网格的安全问题在身份鉴别、访问控制、信任管理和安全审计四个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提出的各种安全策略,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解决了网格环境下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对网格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黄永忠[8](2007)在《移动代理计算模型及其在分布并行计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移动代理技术在分布并行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研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面向大规模分布并行的主动计算模型。由于移动代理的自治性、反应性、可移动性等多种特性使得它适合在动态、异构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分布并行计算。本文在分析介绍移动代理技术应用于分布并行计算相关的技术和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基于Π演算的描述模型。将移动代理技术应用于分布并行计算,必须综合考虑性能和可编程性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面向高性能计算的轻量级代理移动模型。该模型基于模块化的思想,通过策略分布、策略组装等方式实现产生式重构迁移,从而大大提高了代理的活动效率。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多层次分布元组空间模型,保证了代理间协同的高效性和灵活性,并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能满足大规模分布并行计算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异步的、基于元组空间、支持移动的组通信模型。该模型不仅在组成员的加入、撤出或崩溃情况下可以保证虚拟同步,在计算移动存在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保证。此外该服务提供异步广播通信机制。由组服务中间件保证广播消息的虚拟同步,之后再写入应用程序的元组空间,至于广播消息是否使用、何时使用则由应用程序负责,保证了应用开发的灵活性。针对某领域几类典型问题,论文利用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并行计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在模型描述方面,由于Π演算具有简洁性和较强的表达力,适合描述移动计算。本文在标准Π演算的基础上扩充了网、位置等概念以及代理迁移、组通信、元组空间读写等操作前缀,给出了相关钩模拟与互模拟的定义,并对一些基本性质进行了分析。

王大阜[9](2007)在《移动数据库缓存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以网络计算为中心的时代,人们迫切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访问所需要数据,移动计算为之提供了手段。它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与移动计算设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更加灵活、复杂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移动数据库技术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同时移动代理技术由于其固有的特点逐渐在分布式计算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当今软件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缓存技术是提高数据访问性能的经典技术,已经在计算技术的多个方面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在移动计算环境中,由于设备和网络资源的限制,缓存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缓存失效策略是充分利用缓存技术的首要保证,目的在于维护缓存数据与服务器上数据的一致性。本文根据移动数据库的特点和目标,将移动代理技术结合起来,设计出基于移动代理的移动数据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缓存失效策略,该策略能够较好地处理移动计算环境中由于频繁断接造成移动设备无法接收失效报告的问题。

张琴,黄敏,曹谢东,朱海栋,曹蕾[10](2006)在《基于移动计算的移动代理平台的实际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移动计算被认为是对未来最有影响的四大技术方向之一。它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使这些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为了更好的支持便携式设备上Microsoft的WinCE平台的移动计算,本文通过对基于Java的移动代理系统Aglet的比较,介绍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移动代理系统——WinMAS的优越性,同时详细地给出了相关的应用示例。

二、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MEC与任务迁移
        2.1.1 MEC
        2.1.2 任务迁移
    2.2 移动代理技术
        2.2.1 结构
        2.2.2 生命周期
        2.2.3 运行环境
        2.2.4 标准与开发平台
    2.3 JADE代理开发平台
        2.3.1 JADE API
        2.3.2 JADE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框架
    3.1 系统模型
    3.2 迁移机制
        3.2.1 任务卸载
        3.2.2 MS间的任务迁移
    3.3 移动代理实现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实现
    3.4 仿真实验
        3.4.1 功能测试
        3.4.2 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
    4.1 算法模型
        4.1.1 系统概述
        4.1.2 任务计算模型
        4.1.3 通信和能量消耗模型
    4.2 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
        4.2.1 问题建模
        4.2.2 算法描述
    4.3 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移动计算环境下语义缓存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清单
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移动计算概述
    1.3 移动计算模型
    1.4 研究意义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7 全文组织
第二章 使用 MSS 维护语义缓存一致性
    2.1 引言
    2.2 背景及相关研究
    2.3 使用 MSS 维护语义缓存一致性算法
        2.3.1 相关定义
        2.3.2 SMC-架构
        2.3.3 MSS 中缓存一致性及失效报告格式
        2.3.4 更新粒度细化
    2.4 算法模拟及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
    3.1 引言
    3.2 背景及相关研究
        3.2.1 查询的语义缓存匹配方面
        3.2.2 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方面
        3.2.3 代理技术方面
    3.3 基于移动代理的语义缓存策略
        3.3.1 SMC-架构
        3.3.2 移动代理设计
        3.3.3 小区固定下的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策略
        3.3.4 移动模型及位置预测
        3.3.5 小区切换下的语义缓存一致性维护策略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广播失效报告长度比较
        3.4.2 无切换情况下实验结果及分析
        3.4.3 有切换情况下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语义缓存支持的协同和断接近似查询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2.1 协同语义缓存方面
        4.2.2 断接下近似查询方面
    4.3 移动环境中使用协同语义缓存的查询方法
        4.3.1 结构
        4.3.2 协同过程描述
        4.3.3 协同缓存一致性维护
        4.3.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移动环境中基于语义缓存的断接近似查询算法
        4.4.1 相关定义及表示
        4.4.2 综合相关语义缓存项的构建
        4.4.3 断接下近似查询之正确性和完备性分析
        4.4.4 断接下查询处理过程
        4.4.5 实验及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道路网移动环境下的缓存应用:KNN 查询
    5.1 引言
    5.2 背景及相关研究
    5.3 存储结构
        5.3.1 道路网信息存储
        5.3.2 分区内数据对象存储
    5.4 移动终端的 KNN 查询处理
        5.4.1 KNN 查询算法
        5.4.2 连续 K 近邻查询(CQ-KNN)
    5.5 实验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论文工作总结
    后续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IV-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3)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1.3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2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移动代理技术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1 体系结构和通信模型
        2.1.2 网络拓扑结构
        2.1.3 节点结构模型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2.2 移动代理技术
        2.2.1 移动代理技术概念
        2.2.2 体系结构
        2.2.3 移动代理技术的优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
    3.1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
        3.1.1 基于移动代理网络管理的特点
        3.1.2 基于移动代理网络管理的构成
    3.2 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模型设计
        3.2.1 基于移动代理SNMP 网络管理
        3.2.2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要求
        3.2.3 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3.2.4 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管理的移动Agent设计
    4.1 移动Agent 的节点结构设计
    4.2 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管理设计
    4.3 移动Agent 迁移策略研究
        4.3.1 蚁群算法及其应用
        4.3.2 改进的蚁群算法应用于移动Agent 的迁移策略
        4.3.3 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移动代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实验分析
    5.1 开发平台的选择
        5.1.1 General Magic 公司的Telescript 平台
        5.1.2 IBM 公司的Aglet 平台
        5.1.3 IKV++的Grasshopper
        5.1.4 基于Java-RMI 的移动代理的开发
    5.2 网络管理平台设计和实验分析
        5.2.1 开发环境
        5.2.2 程序的架构
        5.2.3 程序设计
        5.2.4 性能评价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普适计算中面向移动的软件自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1 普适计算
        1.2.2 普适计算软件
        1.2.3 自适应技术
    1.3 面向移动的概念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自适应软件框架及其特性
    2.1 引言
    2.2 普适计算上下文环境
        2.2.1 上下文环境的描述
        2.2.2 典型的普适计算上下文环境
    2.3 自适应软件的基本框架
    2.4 自适应软件运行过程
    2.5 自适应软件的移动特性
        2.5.1 软件体系结构
        2.5.2 软件的移动特性
        2.5.3 软件体系结构的移动表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服务的发现与组合
    3.1 引言
    3.2 基础架构中的服务发现
    3.3 基础架构中的服务组合
    3.4.M ANETs 中服务发现和组合问题的提出
    3.5.M ANETs 中服务发现和组合的相关研究
    3.6.M ANETs 中服务发现和组合问题的形式化
        3.6.1 现有方法的不足
        3.6.2 服务组合请求
        3.6.3 服务网络
        3.6.4 电量消耗
        3.6.5 服务发现和组合问题形式化
    3.7 服务发现和组合的基本思路
    3.8 基于QoS 的服务发现和组合协议
        3.8.1.A d hoc 网络路由协议
        3.8.2 服务路径发现
        3.8.3 服务路径维护
    3.9 实验结果与分析
        3.9.1 现有的服务组合协议
        3.9.2 性能评价指标
        3.9.3 实验环境
        3.9.4 实验结果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计范式的优化选择
    4.1 引言
    4.2 设计范式分析
    4.3 定性的设计范式选择
    4.4 基于策略的范式实现
    4.5 设计范式的定量分析
        4.5.1 网络通信量
        4.5.2 反应时间
        4.5.3 电量消耗
    4.6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服务的优化部署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3 组件优化部署问题的形式化
    5.4 自由费用图切分算法
        5.4.1 网络流理论
        5.4.2 基于网络流的自由费用图切分
    5.5 受限费用图切分算法
        5.5.1 算法基本思想
        5.5.2 边的单类型约束转化
        5.5.3 边的多类型约束转化
        5.5.4 复制费用和同步费用
        5.5.5 算法的动态性
    5.6 切分算法的扩展
        5.6.1 设备和网络的失败
        5.6.2 设备容量受限
        5.6.3 多主机间的组件部署
    5.7 节约资源的软件切分实例
        5.7.1 单目标的软件切分
        5.7.2 多目标的软件切分
    5.8 实验结果与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引言
    6.2.MANETs 中服务发现和组合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6.2.1 服务发现和组合协议的消息
        6.2.2 服务发现和组合协议的处理逻辑
        6.2.3 模拟器的可视化
    6.3 基础架构中设计范式的实现与优化
        6.3.1 设计范式的实现
        6.3.2 设计范式定量计算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的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移动代理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3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网络管理和移动代理理论
    2.1 网络管理概述
    2.2 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2.3 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
        2.3.1 SNMP网管模型
        2.3.2 管理信息结构
        2.3.3 管理信息库
    2.4 移动代理技术
    2.5 移动代理系统的结构
第三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3.1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1.1 系统框架的分析和设计思想
        3.1.2 一种改进的系统结构模型
    3.2 移动代理在各模块中的应用研究
        3.2.1 拓扑发现模块
        3.2.2 故障管理模块
        3.2.3 性能管理模块
        3.2.4 配置管理模块
    3.3 系统性能的评估与分析
        3.3.1 传统的网管模式和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模式的比较和分析
        3.3.2 两种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模型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网管系统中移动代理位置定位机制的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几种移动代理定位算法的比较与分析
        4.2.1 集中式注册算法
        4.2.2 基站算法
        4.2.3 基于树形域的定位算法
        4.2.4 链式跟踪算法
        4.2.5 其它几种定位算法
    4.3 网络管理系统中移动代理的定位算法
        4.3.1 算法的基本思想
        4.3.2 算法描述
        4.3.3 算法分析
    4.4 基于RMI的移动代理远程注册的实现
        4.4.1 RMI技术的研究
        4.4.2 远程注册的实现
第五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
    5.1 拓扑发现算法的理论基础
        5.1.1 模型的建立
        5.1.2 MIB中相关对象的分析
    5.2 数据结构的设计
    5.3 一种基于目的地址的网络层拓扑发现算法
        5.3.1 算法的研究背景和基本思想
        5.3.2 算法步骤描述
        5.3.3 拓扑发现算法中移动Agent的实现
        5.3.4 算法分析
    5.4 子网拓扑发现算法
        5.4.1 算法描述
        5.4.2 子网拓扑发现中移动Agent的实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6)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网络故障诊断技术综述
    2.1 传统的网络故障诊断方法
        2.1.1 简单的网络监控
        2.1.2 基于简单管理网络协议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
    2.2 智能网络故障诊断技术
        2.2.1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诊断技术
        2.2.2 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诊断技术
        2.2.3 基于模糊逻辑的诊断方法
        2.2.4 基于数据挖掘理论的诊断技术
        2.2.5 基于遗传算法的诊断技术
        2.2.6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诊断技术
        2.2.7 基于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的诊断技术
    2.3 几种智能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3.1 移动代理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优缺点
        2.3.2 神经网络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优缺点
        2.3.3 人工免疫应用于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优缺点
第三章 免疫原理
    3.1 生物免疫系统特点
    3.2 人工免疫系统简介
    3.3 免疫网络模型
        3.3.1 Jerne免疫网络模型
        3.3.2 RLAIS网络模型
        3.3.3 aiNet网络模型
        3.3.4 动态免疫网络模型
        3.3.5 多值免疫网络模型
    3.4 免疫算法
        3.4.1 基于群体的免疫算法
        3.4.2 基于网络的免疫算法
    3.5 免疫原理的工程应用
第四章 移动代理技术
    4.1 代理(Agent)理论概述
    4.2 移动代理技术简介
        4.2.1 移动代理的定义及特点
        4.2.2 移动的实现
    4.3 移动代理系统体系结构
    4.4 移动代理模型的特点
    4.5 移动代理技术的应用
第五章 基于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故障诊断模型
    5.1 基于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结构
        5.1.1 系统总体结构
        5.1.2 移动代理的结构与功能
        5.1.3 移动代理的工作步骤
        5.1.4 中心环境系统构架及功能
    5.2 与集中式网络故障诊断系统的对比研究
第六章 系统开发与部分实现
    6.1 系统的开发平台—Aglets
        6.1.1 Aglet的对象模型
        6.1.2 Aglets的体系结构
        6.1.3 Aglets的基本操作
        6.1.4 Aglets移动代理开发概述
    6.2 中心环境中抗体库的算法设计
        6.2.1 算法的引入
        6.2.2 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6.3 仿真试验及实验分析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下的安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全文组织结构
2 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
    2.1 OGSA 的原理和框架
    2.2 网格环境下的安全
    2.3 OGSA 安全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组合公钥密码的网格身份认证策略
    3.1 网格环境下的身份认证
    3.2 基于组合公钥密码的网格身份认证策略
    3.3 组合公钥密码认证机制在网格环境中的实现
    3.4 基于CPK 的网格认证系统模拟与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下的动态访问控制策略
    4.1 网格环境下的访问控制
    4.2 基于任务和角色的计算网格访问控制模型
    4.3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网格使用控制模型
    4.4 网格访问控制策略模型安全性分析
    4.5 网格访问控制策略测试和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带推荐反馈机制的网格域间信任管理策略
    5.1 网格环境下的信任管理
    5.2 带推荐反馈机制的网格信任管理策略
    5.3 网格信任管理策略的实现
    5.4 网格信任管理策略的仿真与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安全审计策略
    6.1 网格环境下的安全审计
    6.2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安全审计策略
    6.3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格安全审计系统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移动代理计算模型及其在分布并行计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移动代理计算范型
    1.2 移动代理与分布并行计算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与主要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1 Π演算及其进展
        2.1.1 移动代理理论模型
        2.1.2 π演算及其发展
        2.1.3 讨论
    2.2 计算迁移技术
        2.2.1 讨论
    2.3 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并行计算
        2.3.1 PACMAN
        2.3.2 Traveler
        2.3.3 MESSENGER
        2.3.4 讨论
    2.4 组通信研究
    2.5 分布式系统中的协同模型
        2.5.1 计算范型的演化
        2.5.2 协同模型
        2.5.3 协同模型与语言
        2.5.4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系统结构与基本模型
    3.1 设计考虑
    3.2 系统总体结构
        3.2.1 运行平台
        3.2.2 策略仓库
        3.2.3 元组空间
        3.2.4 目录服务和资源管理
    3.3 基本模型
        3.3.1 语法介绍
        3.3.2 自由名集与约束名集
    3.4 同构关系与规约关系
        3.4.1 同构关系
        3.4.2 规约关系
    3.5 互模拟等价(BISIMULATION EQUIVALENCE)
        3.5.1 背景
        3.5.2 标号转移语义
        3.5.3 互模拟
    3.6 小结
第4章 轻量级移动代理模型
    4.1 概述
    4.2 代理模型与结构
        4.2.1 基本模型
        4.2.2 策略与策略库的设计
        4.2.3 代理的生命周期
        4.2.4 代理间通信
        4.2.5 XML描述
    4.3 轻量级代理迁移
        4.3.1 产生式重构迁移设计思想
        4.3.2 AgentFactory
        4.3.3 迁移过程
    4.4 移动语义的形式化描述
        4.4.1 基本思想
        4.4.2 语法描述
        4.4.3 规约语义
        4.4.4 钩模拟关系
        4.4.5 标号转移与互模拟等价
    4.5 小结
第5章 分布多层次元组空间协同模型
    5.1 基于集中式LINDA模型的分布并行程序设计
        5.1.1 Linda对分布并行程序设计的支持
        5.1.2 实例分析
    5.2 分布式元组空间
        5.2.1 全分布与部分分布
        5.2.2 位置感知与位置透明
        5.2.3 混合式元组空间
        5.2.4 多层次分布元组空间
    5.3 分布式元组空间п演算模型
        5.3.1 Linda模型
        5.3.2 规约语义
        5.3.3 钩子与钩互模拟
        5.3.4 标号转移与互模拟等价
        5.3.5 到标准π演算的翻译
    5.4 小结
第6章 支持移动的组通信
    6.1 支持移动的组服务结构设计
        6.1.1 组成员服务和组通信服务
        6.1.2 支持移动的组服务结构设计
    6.2 组服务算法
        6.2.1 加入组
        6.2.2 离开组
        6.2.3 进程移动
        6.2.4 视图更新
        6.2.5 协调者(coordinator)
        6.2.6 消息稳定传输
        6.2.7 讨论
    6.3 组通信Π演算
        6.3.1 广播π演算
        6.3.2 语法介绍
        6.3.3 钩互模拟(barbed bisimulation)
        6.3.3.1 规约语义
        6.3.3.2 钩子与钩模拟关系
        6.3.4 标签转换语义与组互模拟
    6.4 小结
第7章 基于移动计算的分布式并行程序设计模型及范例
    7.1 程序设计模型
        7.1.1 基于移动与协同、支持组通信的程序设计模型
        7.1.2 应用模型
    7.2 串匹配问题
    7.3 CHOLESKY分布并行分解
        7.3.1 Cholesky分解
        7.3.2 矩阵cholesky分解的串行算法
        7.3.3 矩阵cholesky分解的并行算法
        7.3.4 基于计算移动的Cholesky分解
        7.3.5 对比分析
    7.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9)移动数据库缓存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 论文的工作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移动数据库技术概述
    2.1 移动计算环境
    2.2 移动数据库的运行环境
    2.3 移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2.4 移动数据库与分布式数据库的区别
    2.5 移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
    2.6 移动数据库典型应用
    2.7 移动环境下数据管理
        2.7.1 缓存技术
        2.7.2 数据复制技术
第三章 移动代理技术
    3.1 移动代理
    3.2 分布式计算模型
第四章 移动数据库缓存失效策略
    4.1 缓存失效策略介绍
    4.2 基于失效报告验证策略
        4.2.1 失效报告内容
        4.2.2 失效报告验证机制
        4.2.3 更新日志的结构
    4.3 相关算法分析
        4.3.1 时间戳(TS)算法
        4.3.2 Amnnesic Terminals(AT)算法
    4.4 具体策略分析
        4.4.1 双报告缓存失效法(DRCI)
        4.4.2 位序列法(BS)
第五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缓存失效策略
    5.1 基于移动代理的移动数据库模型
    5.2 基于移动代理的缓存模型
        5.2.1 问题的提出
        5.2.2 基于移动代理的缓存模型
        5.2.3 移动代理在固定MSS上的工作原理
        5.2.4 移动代理的迁移
        5.2.5 缓存失效的相关说明
    5.3 性能分析
        5.3.1 相关研究工作与比较
        5.3.2 吞吐量分析模型
第六章 结束语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移动计算的移动代理平台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于Windows平台的移动代理系统———WinMAS的优越性
3 基于WinMAS的实际应用———XX采输处的无限数据传输系统
    (1) 创建数据库模块
    (2) GPRS上网模块
    (3) 数据采集查询模块
    (4) 显示模块
4 结论

四、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D]. 蒋椿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移动计算环境下语义缓存技术研究及应用[D]. 梁茹冰.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 [3]基于移动代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管理研究[D]. 李辉. 河北科技大学, 2011(08)
  • [4]普适计算中面向移动的软件自适应性研究[D]. 韩松乔.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4)
  • [5]移动代理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佘科华. 中南大学, 2008(01)
  • [6]免疫原理和移动代理技术在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张甜.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4)
  • [7]开放网格服务架构下的安全策略研究[D]. 龙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8]移动代理计算模型及其在分布并行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 黄永忠.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7(01)
  • [9]移动数据库缓存技术的研究[D]. 王大阜. 贵州大学, 2007(05)
  • [10]基于移动计算的移动代理平台的实际应用[J]. 张琴,黄敏,曹谢东,朱海栋,曹蕾. 微计算机信息, 2006(30)

标签:;  ;  ;  ;  ;  

移动代理技术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