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新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

李子新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

一、李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于亮,任苓,辛魏巍,顾义明[1](2020)在《欧李新品种欧丰一号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文中认为欧李作为我国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在生态、药用、经济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分析了欧李新品种欧丰一号在兴安盟的推广应用价值,并总结了欧丰一号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欧昱岑[2](2020)在《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李是我国重要栽培果树,其中脆李系列品种品系为川渝地区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且产量较多的主要果树种类之一。脆李作为李树品种的重要一大类,具有较好的品种多样性,也存在一定的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有的地方品种尚无正式品种名称。长期以来,对它们的研究报道较多都只停留在栽培管理、植物学性状的研究上,对其亲缘关系的研究鲜有报道。各品种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也尚未知。不利于川渝地区的脆李资源保存与利用。该研究旨在挖掘地方良种资源,研究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给脆李种质资源的收集、科学分类、资源开发利用、优良品种选育(如亲本的选择、选配等)以及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和参考。本试验选取了20个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各品种间进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并希望通过分子层面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来探究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同时结合植物学性状、生理品质等分析各品种间的差异。试验从7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5条多态性较好的引物,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对20份李种质进行基因分型;通过PopGen32软件评估15对SSR引物的多态性、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MVSP软件构建20份材料的树状聚类分析图。测定并比较各品种果实的主要外观指标如:果重、横纵径、色泽、硬度及营养成分如:可溶性固形物、糖、酸、Vc含量。通过Microsoft Excel和SPSS18.0软件分析各品种间的指标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15对引物在20个样品中共获得130个等位变异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整个群体有效等位变异数(Ne)有63.91个,平均数为4.26个。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748,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831,Shannon’s指数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1.495。品种间存在较好的遗传多样性。2.20个品种的遗传一致度变化范围在0.158-0.919之间。其中澳得罗达和万州青脆李遗传一致度最低,亲缘关系较远,与奈李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金翠李和茂县大李的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在遗传聚类图谱中,供试品种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中澳得罗达与奈李、脆红李与茵红李的亲缘关系最近,江安青脆李、大白李、金翠李、茂县大李亲缘关系也很近。综合SSR标记分析结果,可知部分青脆李间有较近亲缘关系,但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此研究也证实了国外引进李品种和中国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果实主要外观性状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为离核、脆肉性状。根据果皮色泽可分为4类,红皮李(澳得罗达、凤凰李)、红绿皮李(茵红李、脆红李、渝北晚熟李)、红黄皮李(黄甘李)、青黄皮李(14个)。根据果形指数可分为3类,根据单果重可分为4个梯度。果皮色泽分类结果与SSR聚类分析结果相似。4.主要生理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的总糖含量越高,还原糖含量就越高,Vc含量也随之升高。果实色差中的a*值与总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469*)。果重大的横纵径也较大,色差测量结果中的L*、a*、b*三个值间也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果实的含糖量越高、总酸含量越低时,果实的糖酸比越高。研究表明,果实的糖酸比与果实风味有正向相关关系,当果实的糖酸比越高时,果实品质也会更佳,风味更好。5.结合主要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等综合指标看,大白李、蜂糖李、粉黛脆李、巫山脆李、江安青脆李、凤凰李、金翠李的果实综合品质在供试品种中较高,且他们的成熟期分得较开,(中早熟的大白李、中熟的巫山脆李、中晚熟的粉黛脆李,晚熟的金翠李)故可在生产、选种上多进行推广。

张露[3](2019)在《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文中指出李原产于中国,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果树之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传统优势果品效益下滑,李因见效快、易管理、收益高,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优点受到政府和果农的高度重视。吉林省栽培李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广阔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李树生产提供了基础,在乡村振兴、农村脱贫致富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吉林省李树种植长期处于自种自食的封闭状态,严重制约了李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吉林省李在资源、育种、生产、市场中的现状,总结出当前吉林省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参考建议,以期为吉林省李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吉林省共有李属资源5个种,约100个品种和类型,其中野生、半野生品种资源12份,农家优良品种资源35份,选育、引进新品种资源52份,对资源的利用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2.吉林省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育种方式为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及芽变选种,至今已育成的品种有24个,并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加速了育种成果的转化。3.吉林省李发展经历了原始自食性零星驯化种植时期到商品性小规模集约化栽培时期,目前正处于向现代化生产转变时期。品种构成上一类是经农家品种筛选推广的优系,一类是人工选育或引进的品种。生产中存在园址选择不合理、栽植方式不当、整形修剪不到位、肥料使用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花果管理粗放等问题。基于吉林省的土壤、气候条件,将吉林省划分为中部平原湿润区、东部丘陵山区半山区、西部平原干旱区、长白山高寒山区四个产区,并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建议栽植品种。4.吉林省常见的李贮藏方法为低温贮藏,其次是化学贮藏和生物贮藏。加工领域几乎空白。鲜食李子供应期短,全年价格差距大,销售模式固定。消费者更加关注果品质量、安全、多样化和供应期长短。

张瑜[4](2019)在《欧李种质酸含量变化与调控及遗传倾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欧李[Cerasus humilis(Bge.)Sok.]属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灌木果树资源之一。有机酸在果实品质的形成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李种质资源丰富,果实中有机酸含量不仅受到种质差异的影响,也会受到其它器官、栽培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山西农业大学欧李种质资源圃种质的可滴定酸含量(TA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等指标,观察了不同酸型种质TAC在果实发育主要时期的变化动态,研究了叶果比处理、遮阴处理和喷施叶面肥对果实TAC和SSC的影响,并分析了欧李杂交后代果实TAC和SSC的遗传变异倾向,为科学评价欧李种质和品种改良提供了基础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按照酸含量聚类热图分析将206份欧李种质分为4个酸型:第1类:低酸型(TAC值0.50%-1.18%,共40份),第2类:中酸型(TAC值1.19%-1.58%,共84份),第3类:中高酸型(TAC值1.59%-2.24%,共71份),第4类:高酸型(TAC值2.25%-2.85%,共11份)。2、在果实发育4个时期中,随着果实成熟,含酸量不同类型的品种其动态变化均为逐渐升高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是起始酸度、最高峰值出现的时期和酸升高与降低的幅度表现出较大差异:首先在果实膨大期高酸型品种(Y03-09)明显高于中高酸品种(09-03)、中酸品种(农大6号、农大7号)、低酸品种(DS-1、10-06),即高酸品种前期酸积累较高,低酸品种积累较低;其次低酸型品种‘10-06’酸含量的最高峰值出现提前一个时期(约10d),使之有2个降酸时期,同时低酸品种降酸的幅度较大,即果实成熟时酸度的高低是由酸积累和酸降解协同作用产生的结果。3、欧李种质的TAC与SSC和固酸比(RTT)之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4种酸型中,低酸类型与SSC和RTT呈负相关,与RTT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中酸类型与SSC呈正相关,与RTT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中高酸类型与SSC呈正相关,与RTT呈负相关;高酸类型与SSC和RTT呈正相关。在不同果实发育时期,TAC与SSC呈正相关,与RTT呈负相关,且在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时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在转色期和成熟期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4、不同叶果比处理对欧李‘农大6号’和‘农大7号’TAC和SSC的影响较大,两个品种果实TAC随着叶果比的的增大而降低,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SSC、RTT均随着叶果比的增大而增加,‘农大6号’和‘农大7号’分别选用叶果比6:1和叶果比10:1较好,可以降低TAC,提高SSC。‘农大6号’和‘农大7号’遮阴处理表明60%和80%的遮阴水平均增加了果实的TAC,降低了果实SSC。不同叶面肥喷施处理后,不同品种产生不同的影响:‘农大4号’喷施2次磷酸二氢钠和3次钼酸铵可明显降低果实TAC,提高RTT。‘农大6号’喷施2次磷酸二氢钠和2次钼酸铵可明显降低果实TAC,提高RTT。‘农大7号’喷施磷酸二氢钠和钼酸铵没有明显效果。5、‘农大6号’ב农大7号’(中酸×中酸)、‘DS-1’בY03-09’(低酸×高酸)、‘DS-1’ב99-02’(低酸×低酸),三个杂交组合后代果实TAC呈明显的连续变异。表明欧李果实TAC的遗传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1代频次呈偏正态分布,表明TAC的遗传可能是由一个或多个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控制的复杂遗传。SSC在F1代中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异,表明SSC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三个组合F1代TAC的变异系数均大于SSC的变异系数,表明TAC比SSC的选择潜力更大。‘农大6号’ב农大7号’组合SSC趋向高亲遗传,TAC为趋向低亲遗传,有向更低的酸度变异的倾向,‘DS-1’ב99-02’和‘DS-1’בY03-09’,这两个组合SSC和TAC均为趋向高亲遗传,选育比‘DS-1’酸度更低品种的几率较低,更容易选出高糖品种。

郭召学,蒋胜艳,张绍阳,于海英,郑燕飞[5](2018)在《近20年我国李新品种选育概况文献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开展沙子空心李新品种选育研究,通过检索和筛选获得了近20年我国选育的53个李新品种的主要期刊文献,并统计和分析其中的每个李品种的名称和类别、期刊名称、报道年份、选用育种方法、主要育种单位、品种审定单位、育种开始年份、新品种审定年份等信息。调查结果表明,李新品种选育研究报道多集中在《园艺学报》、《中国果树》和《果树学报》等期刊上;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李育种研究工作在全国占有主体地位;成熟期、抗寒性、品质和丰产性为李新品种主要选育目标;杂交育种和实生选种是李育种的主要方式,芽变育种也是李育种的一种重要手段。这对沙子空心李新品的种选育研究提供了参考。

王贵平,安淼,张彦欣,薛晓敏,陈汝,韩雪平,王金政[6](2017)在《优质 耐贮 高产 多抗李新品系仲夏玫瑰的特性研究》文中指出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选育优良李品种,研究了李新品种仲夏玫瑰的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广适多抗等性状。结果表明:仲夏玫瑰李中大果形,单果重109.8 g;早实丰产性强,3 a生树产量15 682.5 kg/hm2,4 a生树产量25 092.0 kg/hm2;果实质优耐贮,成熟李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62%,去皮硬度为8.09 kg/cm2。仲夏玫瑰李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多抗,是一个多种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晚熟李新品种,适宜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种植。

刘硕,徐铭,张玉萍,张玉君,马小雪,章秋平,刘宁,刘威生[7](2018)在《我国李育种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李(plum)是重要的核果类果树之一,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我国是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的起源地,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广泛的地区分布。中国李也是世界范围内商业化栽培的种之一,主要供鲜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我国李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是世界李生产第一大国。原产我国的李地方品种类型多样,果实口感佳、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悠久的栽培过程中保留、筛选了大批适应当地气候特点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李品种,对我国李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果树生产中对李新品种的需求,我国育种工作者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以抗寒、丰产、优质、观赏为目标的李育种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国李育种上。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自主育成、通过品种审定并正式发表的李品种有64个,东北三省科研单位育成品种37个,占总数的57.81%,是我国李育种的主要育种单位。纵观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主要是通过实生和杂交方式获得,以地方品种实生和中国李杂交为主,芽变品种占少数,近几年通过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杂交培育出一批优良新品种。笔者整理绘制了一张我国历年育成的李品种系谱图,发现目前我国选育的李品种中,多数亲本是具有我国地域特点的地方优良品种,且直接或间接来自少数几个亲本。‘福摩萨’‘六号李’‘绥棱红’和‘绥李3号’是骨干亲本,在我国李鲜食和随后的观赏品种选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育成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近,存在亲本选择有局限、遗传基础较狭窄的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我国李育种还存在重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缺乏、砧木育种进展缓慢、抗病育种尤其抗李痘病育种意识淡薄等问题。综上所述,笔者旨在对我国李育种的进展、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资借鉴。

王贵平,安淼,王来平,聂佩显,王金政[8](2017)在《中晚熟李新品种福腾的选育》文中提出针对山东省李品种老化、落后的实际,从引进国外的李资源中,筛选出大果、优质、早实丰产、多抗李新品种福腾,表现早实丰产性强、果大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晚熟李新品种。平均单果重135.2g,果面深红色至紫红色,果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6%,果肉硬度8.21kg/cm2,酸甜爽口,粘核,核小,可食率97.2%,适宜在山东省及北方落叶果树产区推广栽培,发展前景广阔。

张慈仁[9](2016)在《美国黑李在中国的引种情况及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美国黑李在中国的引种情况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黑琥珀、黑宝石、安哥诺等品种的引种适应性、基础理论、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

王贵平,张彦欣,薛晓敏,聂佩显,王金政[10](2014)在《红肉型高产优质多抗李新品种红肉1号选育研究》文中认为针对我国李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落后的实际,从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红肉型高产优质多抗李新品种红肉1号。该品种具有早实丰产、优质高产、多抗耐贮、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是一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中早熟、红肉型李新品种,适宜在山东及北方落叶果树产区推广栽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李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李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欧李新品种欧丰一号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应用价值
    1.1 生态效益
    1.2 经济效益
    1.3 药用价值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选址整地
    2.2 造林
    2.3 抚育管理技术
        2.3.1 灌水技术。
        2.3.2 施肥技术。
        2.3.3 修剪技术。
        2.3.4 病虫害防治技术。
        2.3.5 中耕除草。

(2)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李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1.2 李在我国的产业分布及育种现状
    1.3 国外引进李品种在我国的栽培现状
    1.4 果树品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主要遗传标记类型
        1.4.1 形态学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生物化学标记
        1.4.4 DNA分子标记分类
    1.5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1.6 分子标记在李品种上的研究进展
    1.7 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1.8 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在李上的研究进展
第2章 引言
    2.1 选题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2.2.1 不同李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2.2 不同李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分析
        2.2.3 不同李品种成熟期果实的内在品质分析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川渝地区主栽脆李的SSR分子标记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材料来源
        3.1.2 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李品种叶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2 李品种DNA的提取
        3.2.3 Total DNA样品检测质量与要求
        3.2.4 供试李品种的SSR分析
    3.3 统计分析
    3.4 结果分析
        3.4.1 DNA质量检测
        3.4.2 引物筛选
        3.4.3 SSR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3.4.4 不同品种间遗传一致度分析
        3.4.5 20个李品种的SSR聚类分析
    3.5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川渝地区主栽脆李果实品质性状分析
    4.1 试验材料
    4.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3 实验方法
    4.4 数据分析
    4.5 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李品种果肉及果皮色泽分析
        4.5.2 不同李品种成熟期分析
        4.5.3 不同李品种果实大小分析
        4.5.4 不同李品种果肉质地分析
        4.5.5 不同品种李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及分析
        4.5.6 李果实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4.6 讨论与小结
第5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3)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李产业动态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调查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种质资源概况
    2.1 种质资源种类特点及分布
    2.2 品种资源性状描述
    2.3 种质资源利用
第三章 育种及其成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
    3.1 吉林省李育种进程
    3.2 育种方式
    3.3 育种成果推广转化新途径
第四章 吉林省李产业概况
    4.1 生产历史
    4.2 产量和面积
    4.3 品种构成
    4.4 生产技术调查
    4.5 生产区域规划
第五章 市场调查
    5.1 贮藏和保鲜
    5.2 加工
    5.3 销售
    5.4 消费者意愿
第六章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6.1 存在问题
    6.2 产业发展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4)欧李种质酸含量变化与调控及遗传倾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欧李种质资源
        1.1.1 欧李概述
        1.1.2 欧李种质分类
        1.1.3 现有欧李品种及果实酸度特性
    1.2 果实有机酸研究进展
        1.2.1 有机酸种类、特点及含量研究
        1.2.2 有机酸积累规律研究
        1.2.3 有机酸含量的调控
    1.3 欧李果实有机酸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欧李种质果实酸度特性评价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欧李种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评价
        2.2.2 不同酸度欧李种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和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2.2.3 不同酸度种质果皮颜色统计分析
    2.3 讨论
3 不同酸度欧李种质果实发育期动态变化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酸度欧李种质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动态变化
        3.2.2 不同时期欧李种质果实可滴定酸和果实品质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4 调控措施对欧李果实酸含量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处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果比对欧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2 遮阴处理对欧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2.3 喷施磷酸二氢钠对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2.4 喷施钼酸铵对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叶果比对欧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3.2 遮阴处理对欧李果实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4.3.3 喷施磷酸二氢钠对欧李果实的降酸效果
        4.3.4 喷施钼酸铵对欧李果实的降酸效果
5 欧李杂交后代果实酸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杂交后代果实 TAC 和 SSC 含量及其分布范围
        5.2.2 杂交后代果实TAC和 SSC的频次分布
        5.2.3 杂交后代果实TAC和 SSC遗传变异倾向
    5.3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近20年我国李新品种选育概况文献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年份选育李新品种数量
    2.2. 李新品种育种单位与区域分布
    2.3. 李新品种选育主要方法
    2.4. 李新品种育种目标
3.讨论
    3.1. 育种年数与育种方式选择
    3.2. 李新品种育种研究的局限性
4. 结论

(6)优质 耐贮 高产 多抗李新品系仲夏玫瑰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研究结果
    2.1 特征特性
    2.3 早实丰产性
    2.4 适应性与抗逆性
    2.5 果实经济性状
3综合评价

(7)我国李育种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李育种进程
2 李新品种的育种目标
    2.1 以抗寒为前提的鲜食李品种选育
    2.2 以商品性为目标的品种选育
    2.3 观赏用途的李品种选育
3 育种方式和途径的演变
    3.1 实生选种
    3.2 杂交育种
    3.3 芽变选种
4 存在的问题
    4.1 对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缺乏研究和总结, 育种存在盲目性
    4.2 亲本选择存在局限性, 遗传基础狭窄问题突出
    4.3 砧木育种进展缓慢
    4.4 抗病育种意识薄弱
5 建议与展望
    5.1 开展优良亲本筛选和主要性状遗传规律基础研究
    5.2 扩大亲本选择的范围
    5.3 加速开展砧木选育
    5.4 加强抗病育种
    5.5 开展辐射育种、分子生物学辅助育种

(8)中晚熟李新品种福腾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性状表现
    2.1 植物学特征
    2.2 生长结果习性
    2.3 果实经济性状
    2.4 主要物候期
    2.5 适应性与抗逆性
3 小结

(9)美国黑李在中国的引种情况及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适应性研究
    1.1 黑李品种简介
    1.2 适应气候类型及栽培表现
2 基础理论研究
    2.1 土壤与气温
    2.2 光合作用与生理指标研究
    2.3 提高坐果率的研究
3 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3.1 提高授粉成功率方法
    3.2 控制树势的方法
        3.2.1 整形修剪
        3.2.2嫁接矮化
    3.3 病虫害发生研究
        3.3.1 细菌性穿孔病
        3.3.2 流胶病
        3.3.3 褐腐病 (黑腐病)
        3.3.4 李小食心虫
        3.3.5 桃蛀螟
        3.3.6 李实蜂
        3.3.7 蚜虫
4 其他应用研究

(10)红肉型高产优质多抗李新品种红肉1号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植物学性状
3 生物学特性
    3. 1 物候期
    3. 2 生长结果习性
    3. 3 早实丰产性
    3. 4 适应性与抗逆性
4 果实经济性状
5 综合评价

四、李新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欧李新品种欧丰一号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 于亮,任苓,辛魏巍,顾义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5)
  • [2]川渝地区主栽脆李品种的品质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欧昱岑. 西南大学, 2020(01)
  • [3]吉林省李产业调查报告[D]. 张露.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4]欧李种质酸含量变化与调控及遗传倾向的研究[D]. 张瑜.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近20年我国李新品种选育概况文献调查研究[J]. 郭召学,蒋胜艳,张绍阳,于海英,郑燕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18(09)
  • [6]优质 耐贮 高产 多抗李新品系仲夏玫瑰的特性研究[J]. 王贵平,安淼,张彦欣,薛晓敏,陈汝,韩雪平,王金政. 河北农业科学, 2017(04)
  • [7]我国李育种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展望[J]. 刘硕,徐铭,张玉萍,张玉君,马小雪,章秋平,刘宁,刘威生. 果树学报, 2018(02)
  • [8]中晚熟李新品种福腾的选育[J]. 王贵平,安淼,王来平,聂佩显,王金政. 落叶果树, 2017(06)
  • [9]美国黑李在中国的引种情况及其研究进展[J]. 张慈仁. 落叶果树, 2016(06)
  • [10]红肉型高产优质多抗李新品种红肉1号选育研究[J]. 王贵平,张彦欣,薛晓敏,聂佩显,王金政. 山东农业科学, 2014(02)

标签:;  ;  ;  ;  ;  

李子新品种与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