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改性剂在改性沥青中的含量分析

SBS改性剂在改性沥青中的含量分析

一、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的掺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樊超,张广威,高国华,李传海[1](2022)在《基于红外光谱的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均匀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难以表征其分散性的问题,采用红外光谱法建立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取样的个数为3~5个,并建立红外吸光度-干法SBS掺量标准曲线;以SMA-13级配为例,使用该方法分析不同拌合时间下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散均匀性及对应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动稳定度。结果显示,在综合考虑施工成本和混合料性能的情况下,以干法SBS工艺改性SMA-13级配时干拌和湿拌两阶段的拌合时间均以90 s为佳,此时SBS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散基本达到均匀,所对应的马歇尔稳定度为9.29 kN、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为84.1%、动稳定度为7 640次/mm;红外光谱法可定量表征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分散均匀性。

张雪飞[2](2021)在《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具有优良的行车体验,易于修复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耐久性不足,易老化破坏的缺点。老化后的路面材料经铣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合理有效地利用废旧沥青可以节约石油沥青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我国毛竹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具有丰富的毛竹资源,本文采用环境友好、来源广泛的毛竹裂解木焦油作为老化沥青再生剂的主体部分,附以生物质纤维等其他添加剂制备复合再生剂再生老化70#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以RA-102再生剂作为对照组,结合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化学特性及微观特性等试验探究木焦油基再生剂沥青结(混)合料的性能和再生机理。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法得出木焦油基再生剂各组分占老化沥青质量的比例为:15%木焦油、0.3%生物质纤维、5%增塑剂、0.3%增容剂、1%稳定剂。(2)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具有更好的热储存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剂不易与沥青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3)物理和流变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可显着提高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展性和抗裂性能,但会略微降低老化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由于生物质纤维的加筋作用,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略优于RA-102再生沥青。(4)组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老化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剂再生沥青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减少,再生剂可通过稀释作用溶解老化沥青质,补充轻质组分达到恢复老化沥青使用性能的效果。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沥青再生后S=O键和C-O键强度减弱,再生SBS改性沥青还表现出对应丁二烯的C=C键强度略微增强,木焦油基再生剂可与SBS改性剂发生化学反应,修复改性剂的网状结构。(5)微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木焦油基再生剂可促进老化沥青蜂状结构的分解,减小蜂状结构的面积占比,提高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含量,减小沥青表面的粗糙度,较好地恢复老化沥青的表面形貌。(6)AC-13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木焦油与生物质纤维协同作用可显着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柔韧性,改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能优于RA-102再生沥青混合料。研究木焦油及其复合再生剂对老化沥青使用性能恢复的内在机制对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国废旧沥青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作用与实践意义。

单达[3](2021)在《胶粉再生沥青的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期,全国公路网趋于完善,对于公路的维修及养护工作十分必要,我国每年在沥青道路维修过程中刨除的废旧混合料达1900万吨,亟需解决废旧沥青及石料的回收利用问题,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一种以妥尔油为再生剂并同时添加胶粉的新二次改性再生方式,并应用该方法分别对老化后基质沥青与老化后SBS改性沥青进行处理,综合宏观及微观指标评价了胶粉再生沥青的再生效果。以基质沥青及SBS改性沥青的四种老化机理为出发点,阐述了两种沥青再生机理的异同,并以复合改性机理和老化沥青二次改性理论为依据,对同时添加胶粉与妥尔油的再生方式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前期试验通过延长薄膜烘箱老化时长制备出了中度老化水平的两种沥青,然后向老化沥青中添加九组不同配比的胶粉与妥尔油制备再生沥青,并参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中的要求,筛选达到标准的胶粉-妥尔油再生沥青。针对老化前、老化后及再生后的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进行了常规指标和流变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单独添加妥尔油和同时添加妥尔油及胶粉的方式均可使老化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性能恢复至规范水平,但单独添加妥尔油的方式令老化后基质沥青的各项指标恢复程度更大,而对于老化后SBS改性沥青,同时添加胶粉与妥尔油的方式则更加适用。运用荧光显微镜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了胶粉在老化沥青中的微观改性机理,发现胶粉能够与老化SBS改性沥青中残留SBS分子产生交联,形成新结构致使胶粉在老化SBS改性沥青中的二次改性效用优于基质沥青。

宋泽松[4](2021)在《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橡塑类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抗疲劳性能及降噪等优点,但同时橡塑沥青的缺陷限制了其应用推广,一方面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差,不利于橡塑性沥青高温储存和长距离运输,限制了橡塑沥青大量生产;另一方面橡塑改性沥青混合料由于沥青粘度大导致拌合温度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烟雾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实体工程对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及其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改善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和其混合料施工和易性角度出发,制备一种储存稳定性良好,拌合压实温度明显降低的温拌橡塑沥青,为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单因素研究三种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及高低温性能,选择各改性剂正交试验因素水平,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的基本配方为:脱硫橡胶粉掺量为16%、PE掺量为2%、线性SBSY792掺量为3%。并对基础配方进一步研究增溶剂和稳定剂对其性能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糠醛抽出油对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和低温性能明显提升;硫磺对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有所改善,最终确定糠醛抽出油和硫化物掺量分别为4%和0.3%。(2)选择了两种降粘型温拌剂(简称FTA和FTB)和一种表面活性型温拌剂(简称C)对橡塑沥青进行温拌橡塑改性沥青的制备,分析不同温拌剂对橡塑沥青性能的影响。通过拟合的粘温曲线公式计算不同温拌橡塑沥青的拌合温度和压实温度,并评价了温拌橡塑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常规试验表明FTA和FTB使橡塑沥青的软化点增大、针入度、延度及弹性恢复减小,而C对其影响无明显变化;抗老化试验说明三种温拌剂对橡塑沥青抗老化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温度扫描试验表明,FTA和FTB橡塑沥青相位角均随温拌剂掺量增加而增加,C橡塑沥青在0.5%时最大;车辙因子和复数剪切模量随FTA和FTB掺量变化在3%时最大,而C对其影响略微增大,最终FTA和FTB掺量选择3%,C掺量选择0.5%。(3)通过荧光显微和红外光谱分析离析试样上下段,结果表明,试样上下段橡胶粉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占比相差较小,上下段红外光谱图中吸收峰没有出现位置偏移和峰值面积大幅度改变,表明温拌剂对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无不利影响;同时由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改性效果主要存在物理改性,无明显化学改性,温拌剂对橡塑沥青主要表现为物理改性。(4)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成型马歇尔试件和SGC试件,研究三种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试验结果表明:FTA降低压实温度23℃左右,FTB降低压实温度18℃左右,C降低压实温度28℃左右;不同压实方式对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存在差异,SGC试验条件下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更加明显。(5)在温拌条件下研究三种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并与热拌橡塑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有所提高,三种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增幅程度为FTB>C>FTA;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下降,降幅程度为FTB>FTA>C;温拌橡塑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有所提高,增幅程度为FTA>C>FTB,最终实体工程中推荐采用温拌剂C。

李润状,朱宇杰[5](2020)在《东北季冻区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适用性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分析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在东北季冻区适用性,通过分析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及其沥青混合料的差异,分别从沥青指标、黏附性、光谱图、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经济性、施工性能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与集料黏附性优于SBS改性沥青,延度、存储稳定性及光谱分析准确性均不如SBS改性沥青,其余指标相当;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成本较高,水稳定性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其余路用性能指标相当;橡胶复合改性沥青易离析,入罐后加热时间达12h以上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对各环节温度要求较SBS混合料高,施工期间需充分做好沥青的供应计划与沥青混合料温度的保护措施。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具有较高的黏度,沥青黏附性及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较SBS沥青具有一定优势,其他路用性能指标相当,且具有显着的环保效益。在做好沥青存储及混合料施工控制条件下,采用橡胶复合改性沥青对提高东北季冻区路面质量及行驶舒适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王毅[6](2020)在《CRP-SBS(SBR)复合改性沥青在厂拌热再生中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公路网建设已趋完善,大量已服役道路亟需维修、养护。路面再生技术作为道路养护关键技术之一,在实现材料循环使用、保护环境、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采用生活废旧塑料(CRP)改性剂分别与SBS、SBR进行复合改性,以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进一步验证生活废旧塑料在沥青混合料再生过程中的适用性,为路面再生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所述:(1)在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工艺研究中,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CRP-SBS和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2)在荧光显微镜的观察下,SBR改性剂在基质沥青中分布较均匀且饱和,SBS改性剂在基质沥青中均匀的呈点状分布,CRP-SBS复合改性沥青和CRP-SBR复合改性沥青都形成了稳定的立体网络结构。CRP改性剂与SBR改性剂、SBS改性剂复合后起到了性能优势互补的作用,并且CRP改性剂降低了SBR改性剂、SBS改性剂的掺量,使得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通过对RAP材料各个性能进行变异系数分析,得出RAP材料的各个基本性质都满足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规范要求,并通过性能设计法得到再生剂的最佳掺量为5%。通过规划求积法选定40%为旧料掺量比例,根据马歇尔试验法确定出四种改性沥青以六种形式(SBS改性沥青+再生剂、SBR改性沥青+再生剂、CRP-SBS复合改性沥青、CRP-SBR复合改性沥青、CRP-SBS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再生的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4)对六种形式的再生混合料进行了高温性能、水稳定性、低温性能的对比研究。研究得出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料要比SBS改性沥青+再生剂再生料、SBR改性沥青+再生剂再生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更好,若不加再生剂则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料低温性能不满足技术标准。因此在厂拌热再生的工程实践中建议采用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和CRPSBS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为宜。(5)对生活废旧塑料(CRP)复合改性沥青再生料从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分析。1Km底面层试验段所需的CRP-SBS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料比SBS改性沥青+再生剂再生料降低了3万多的费用,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剂的再生料比SBR改性沥青+再生剂再生料降低了2万多的费用,表明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再生料具有非常显着的经济效益。同时,生活废旧塑料(CRP)改性剂减少了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威胁,废旧路面材料的再生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具有非常显着的社会效益。

李韦剑[7](2020)在《温拌再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沥青路面温拌再生技术由温拌技术与再生技术结合而成,该技术既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现有研究中对改性沥青温拌再生技术的探讨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混合料性能方面,缺乏对老化沥青与温拌再生添加剂共同作用下再生改性沥青性能变化规律的认识。研究参考SHRP中基于路用性能的胶结料性能评价方法,对不同老化沥青掺量的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性能进行评价,并据此分析了温拌再生添加剂的适用掺量,然后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验证,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所示:沥青常规性能及红外光谱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再生剂WL可以较好的恢复老化SBS改性沥青基体的微观构成与宏观性能,但对SBS改性剂的老化降解不具有恢复效果。温度扫描与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结果表明,不可恢复柔量9)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再生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随着老化沥青含量提高,再生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先提高再降低,温拌再生剂的掺入对高温性能具有不利影响。温度扫描与时间扫描试验结果表明,老化沥青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再生改性沥青单次加载过程中的耗散能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大了再生改性沥青疲劳破坏所需总耗散能,50指标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再生改性沥青的中温疲劳性能变化,随着老化沥青含量的提高,再生沥青疲劳性能先提高再降低,随着温拌再生剂掺量的提高,再生沥青疲劳性能先提高再降低。弯曲梁流变试验结果表明,老化沥青含量的增加减弱了再生改性沥青低温条件下的应力松弛能力,降低了低温抗裂性能,温拌再生剂的添加可以有效恢复低温抗裂性能、平衡老化沥青对低温性能的不利影响;综合再生改性沥青性能的变化可以看到,采用温拌再生剂WL与SBS改性沥青对老化的改性沥青进行再生,可以满足高老化沥青含量条件下再生沥青的性能需求,该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相比热拌再生,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疲劳性能以及低温抗裂性能,高温性能则较差,温拌再生技术的应用改善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和易性,一定程度提高了其中的RAP适用掺量。以上实验及分析为实际工程论证了关键的工艺参数,也为温拌再生技术应用于回收改性沥青混合料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其中,对老化沥青与温拌再生剂耦合作用下再生改性沥青性能变化的分析,以及分别对不同旧料掺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的温拌效果探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选用不同原理的温拌再生添加剂,分析其在不同回收旧料掺量下的作用效果,对温拌再生技术进行更详尽的适用范围分析;或针对温拌再生过程中,温度变化与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沥青有效再生率的影响进行探究。

杨佳昕[8](2020)在《酸性沸石催化裂解废旧塑料制取蜡质沥青温拌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发展迅速,温拌剂在保证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同时,可降低拌和与摊铺温度,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蜡质沥青温拌剂,如Sasobit等,在我国道路施工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所用温拌剂多为进口,价格较为昂贵,导致路面建设成本较高。废塑料在工业和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占比较大,对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资源化利用技术可将废塑料转化为燃料油和蜡等高附加值产品,能够有效缓解白色垃圾污染问题。由于蜡可以作为沥青降黏剂使用,因此,采用废塑料裂解的方法制备沥青温拌剂具有明显的可行性,但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本论文从减少白色污染和资源再利用的角度出发,采用催化裂解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废塑料裂解蜡(PPW),研究了裂解蜡对沥青的改性性能,评价了裂解蜡作为温拌剂的可能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聚丙烯废塑料为原料,在改性沸石的催化作用下,通过高温催化裂解的方法制备废旧聚丙烯裂解蜡(PPW)。对PPW进行产率、滴熔点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0.8%催化剂掺量下PPW的产率较高,且370~400℃裂解温度下产出的PPW熔点皆低于热沥青温度,从蜡的角度初步得出PPW具有温拌能力。(2)本文运用单因素实验,通过不同催化剂用量和蜡掺量的对比实验确定最佳掺量为0.8%。对不同蜡掺量的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针入度指数和粘度等基础指标试验以及动态力学试验,从沥青性能验证分析废旧聚丙烯裂解蜡改性沥青的温拌性能。对比对催化剂加入前后的改性沥青性能,确定催化剂对PP催化裂解的良性作用。通过不同裂解温度下生产的PPW性能指标确定390℃为最佳裂解温度,且得出了PP塑料颗粒裂解温度不宜超过400℃的结论。粘度作为温拌沥青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不同温度所生产的PPW改性剂掺入沥青后的粘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的改性剂具有优良的温拌效果,在135℃时降粘作用均达到了30%。(3)通过对改性沥青的薄膜烘箱老化试验、储存稳定性试验和粘附性试验进行初期的路用性分析,确定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粘附性和抗老化性能。根据表面能和粘附功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废旧聚丙烯裂解蜡掺量的改性沥青进行了粘附性分析,结合沥青-集料的抗水损害剥落性能,最终得出最佳改性剂掺量为10%。(4)以0.8%的最佳催化剂掺量,390℃的最佳废旧塑料裂解温度和10%的最佳改性剂掺量进行混合料的路用性试验。通过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孔隙率等主流路用性能试验来评价废旧聚丙烯裂解蜡改性沥青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与Sasobit沥青温拌剂进行性能对比,经济性分析,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废旧聚丙烯裂解蜡改性沥青的实用性和使用方向。

付春杰[9](2019)在《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适应道路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本文主要通过选取不同种类的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并分析各自性能的优劣,研究了改性工艺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为制备复合改性沥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根据CRP、SBS、SBR改性剂的改性效果制备了综合性能更加优良的复合改性沥青,最后通过对比试验验证了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本路用性能。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选取不同种类改性剂与两种基质沥青分别制备改性沥青,通过三大指标和离析试验对比发现,以SK-70#基质沥青为原材料的改性沥青性能较好;并通过试验对比得出SBS和SBR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均为5%,CRP改性剂的最佳掺量为6%。(2)分别改变改性沥青制备过程中的剪切时间、剪切速率和剪切温度,通过三大指标和离析试验,分别确定了CRP和SBR改性剂的剪切时间为25min,SBS改性剂的剪切时间为35min;CRP、SBS和SBR改性剂的剪切速率均采用4500rpm;三种改性剂的剪切温度均选择180℃。(3)通过对CRP、SBS和SBR改性沥青制备工艺参数和改性剂掺量的分析,研究了CRP/SBS和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改性剂添加顺序、掺配比例和制备工艺。制备CRP/SBS复合改性沥青时,CRP+SBS掺配比例选择4%+2%,先将SBS改性剂放入基质沥青中剪切35min,再掺入CRP改性剂剪切25min,SBS改性剂和CRP改性剂的剪切速率均选择4500rpm,剪切温度都选择180℃;制备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时,CRP+SBR复合改性剂的掺配比例选择3%+3%,同时将CRP和SBR改性剂掺入沥青中剪切35min,剪切速率选择5500rpm,剪切温度选择180℃。并对比了CRP、SBS、SBR改性沥青以及CRP/SBS和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发现CRP/SBR复合改性沥青的综合性能最好,软化点可以达到80℃,5℃延度可达76cm,满足预期要求。(4)通过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小梁低温弯曲试验验证了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本路用性能。车辙试验结果表明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差较小,与SBR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则提高22.5%,说明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只比CRP改性沥青混合料小1%,因此三者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值相差不大,说明三者的水稳定性能相当,而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较SBR改性沥青混合高6.5%,进一步说明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小梁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虽然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指标和最大弯拉应变指标不及SBR改性沥青混合料,但相差不大且明显优于SBS和CRP改性沥青混合料,说明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通过对比CRP、SBS和SBR改性沥青以及CRP/SBS、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基本性能发现CRP/SBR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优,满足预期要求。

郭玉金[10](2019)在《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交通量的持续增加,现有沥青路面病害问题持续加重,给我国道路交通带来极大的损害。为了解决现有沥青路面病害问题,SBS等聚合物改性沥青得到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沥青路面的病害现象。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聚合物改性沥青出现了氧化降解,使用性能下降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沥青路面不能承受气候和荷载长期综合作用的缺陷,本研究在广泛调研查阅相关文献后,采用化学改性剂对基质沥青进行复合改性,研发了一种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以期从分子化学角度对沥青进行反应型改性,解决常规基质沥青和SBS聚合物改性沥青使用性能下降等缺陷。本研究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了三种沥青化学改性剂:SEBSGMA,PPA和DOM。将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中,提出改进响应曲面设计方法,并通过此方法进行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的配方研制,确定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优配方为:5.5%SEBS-GMA+0.65%PPA+1.6%DOM。(2)结合不同的环境要求,对自主研发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进行了动态剪切流变性能和弯曲蠕变劲度试验研究,并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验证了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流变性能和粘弹性性能,主要表现在突出的抗变形、抗疲劳、抗开裂和抗老化性能。同时从分子化学层面对RET改性沥青化学改性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明确了各改性剂对基质沥青的改性作用。(3)考虑亚热带季风气候特性,在RET改性沥青混合料基础上添加0.3%的抗剥落剂(简称RET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SBS、RET和RETS等三种骨架密实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重点分析了三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抗水损害和抗疲劳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了所研究的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具有优异的路用性能。同时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RET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材料具有较高性价比,应用前景广阔。

二、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的掺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的掺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红外光谱的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均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最佳取样点个数确定
2 吸光度-干法SBS掺量标准曲线建立
3 SMA-13级配下干法SBS最佳拌和时间确定
4 结论

(2)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路线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路线
        1.3.2 研究内容
2 木焦油基再生剂与再生沥青的制备
    2.1 原样沥青
    2.2 老化沥青的制备
    2.3 木焦油基再生剂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2.3.1 原材料
        2.3.2 正交试验
        2.3.3 再生剂施工安全性
        2.3.4 再生剂热稳定性
    2.4 再生沥青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3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储存稳定性
    3.1 试样制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软化点试验
        3.2.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
        3.2.3 组分分析试验(SARA)
        3.2.4 红外光谱试验(FTIR)
    3.3 储存稳定性测试结果
        3.3.1 软化点试验
        3.3.2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3.3.3 组分分析试验
        3.3.4 红外光谱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结合料性能表征与作用机制
    4.1 试验方法
        4.1.1 物理性能
        4.1.2 流变性能
        4.1.3 化学特性
        4.1.4 微观特性
    4.2 测试结果分析
        4.2.1 物理性能
        4.2.2 流变性能
        4.2.3 化学特性
        4.2.4 微观特性
    4.3 本章小结
5 木焦油基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5.1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5.1.1 沥青
        5.1.2 集料和矿粉
        5.1.3 混合料配合比
    5.2 试验方法
        5.2.1 高温性能
        5.2.2 低温性能
        5.2.3 水稳定性
        5.2.4 抗老化性能
    5.3 测试结果分析
        5.3.1 高温性能
        5.3.2 低温性能
        5.3.3 水稳定性
        5.3.4 抗老化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与创新点
        6.1.1 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致谢

(3)胶粉再生沥青的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老化理论
        1.2.2 SBS改性沥青老化机理
        1.2.3 沥青再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再生剂
        2.1.2 改性剂
        2.1.3 沥青
    2.2 研究方案
    2.3 试验方法
        2.3.1 三大指标
        2.3.2 布氏粘度
        2.3.3 老化试验
        2.3.4 动态剪切流变实验
第三章 胶粉再生沥青常规指标分析
    3.1 废旧沥青抽提及指标测定
    3.2 沥青老化试验
        3.2.1 老化后沥青指标分析
        3.2.2 沥青老化时长确定
    3.3 胶粉再生沥青的制备
        3.3.1 针入度
        3.3.2 软化点
        3.3.3 延度
    3.4 胶粉再生沥青常规指标分析
        3.4.1 三大指标
        3.4.2 运动粘度
        3.4.3 质量变化
        3.4.4 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粉再生沥青流变指标分析
    4.1 线性粘弹区的确定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频率扫描
        4.2.2 温度扫描
        4.2.3 多重应力蠕变试验(MSCR)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粉再生沥青微观结构分析
    5.1 荧光显微镜扫描试验
        5.1.1 试验方法
        5.1.2 试样制备
        5.1.3 图像分析
    5.2 红外光谱试验
        5.2.1 分析理论
        5.2.2 定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4)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拌技术研究现状
        1.2.2 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2.1 试验原材
        2.1.1 基质沥青
        2.1.2 改性剂
        2.1.3 增溶剂和稳定剂
    2.2 橡塑复合改性沥青配方研究
        2.2.1 橡胶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及高低温分析
        2.2.2 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及高低温分析
        2.2.3 PE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及高低温分析
        2.2.4 正交试验设计
        2.2.5 增溶剂对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的改善研究
        2.2.6 稳定剂对橡塑沥青储存稳定性改善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3.1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粘温性能分析
        3.1.1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
        3.1.2 沥青粘温曲线公式
        3.1.3 温拌剂降粘机理
        3.1.4 不同温拌剂降粘效果分析
    3.2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常规性能分析
        3.2.1 软化点
        3.2.2 针入度
        3.2.3 延度
        3.2.4 弹性恢复
        3.2.5 抗老化性能
    3.3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分析
    3.4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分析
        3.4.1 离析试验
        3.4.2 荧光显微分析
        3.4.3 红外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
    4.1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 配合比设计
        4.1.1 原材料
        4.1.2 混合料矿料级配确定
        4.1.3 最佳油石比确定
    4.2 不同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研究
        4.2.1 压实成型方法
        4.2.2 降温效果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高温性能研究
    5.2 低温性能研究
    5.3 水稳定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东北季冻区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适用性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橡复沥青与SBS沥青对比
    1.1 改性沥青指标对比
    1.2 沥青与集料黏附性对比
    1.3 红外光谱谱图对比
2 橡复沥青与SBS沥青混合料对比
    2.1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对比
    2.2 沥青混合料经济性对比
3 橡复沥青与SBS沥青及混合料施工性能对比
    3.1 储存稳定性
    3.2 温度
    3.3 施工环节
    3.4 油石比
4 结语

(6)CRP-SBS(SBR)复合改性沥青在厂拌热再生中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改性剂
    2.2 单掺CRP/SBS/SBR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2.1 单掺CRP/SBS/SBR改性沥青的制备工艺
        2.2.2 单掺CRP/SBS/SBR改性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2.3 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3.1 改性剂掺加顺序和剪切温度的确定
        2.3.2 改性剂最佳掺配比例的确定
        2.3.3 复合改性沥青最佳制备工艺的确定
        2.3.4 各类改性沥青性能对比分析
    2.4 改性沥青荧光显微镜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沥青混合料(RAP)的性能分析
    3.1 RAP性能指标
    3.2 RAP含水率变异系数分析
    3.3 RAP沥青含量
        3.3.1 RAP中旧沥青的分离
        3.3.2 RAP沥青含量的变异性分析
    3.4 旧沥青老化程度分析
        3.4.1 RAP中旧沥青的回收
        3.4.2 RAP沥青老化程度的变异性分析
    3.5 RAP级配的变异性分析
    3.6 RAP集料性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4.1 老化沥青再生原理及再生方式选择
        4.1.1 老化沥青再生原理
        4.1.2 再生方式选择
    4.2 新集料性质
    4.3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4.4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
        4.4.1 马歇尔试验设计
        4.4.2 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4.5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5.1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4.5.2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4.5.3 不同改性沥青热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4.6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4.6.1 经济效益分析
        4.6.2 社会效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学术成果

(7)温拌再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温拌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2.1 沥青老化机理研究现状
        1.2.2 沥青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2.3 温拌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试验与分析
    2.1 原材料性能检验
        2.1.1 新沥青
        2.1.2 新集料
        2.1.3 回收沥青混合料(RAP)
        2.1.4 回收沥青
        2.1.5 热拌再生剂
    2.2 温拌再生剂适用性分析
        2.2.1 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改性沥青常规性能的影响
        2.2.2 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
        2.2.3 温拌再生剂对老化改性沥青官能团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性能分析
    3.1 温拌再生沥青高温性能评价
        3.1.1 高温温度扫描试验
        3.1.2 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MSCR)
    3.2 中温性能评价
        3.2.1 中温温度扫描试验
        3.2.2 时间扫描试验
    3.3 低温性能评价
    3.4 温拌再生技术适用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1.1 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4.1.2 最佳油石比确定
        4.1.3 再生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分析
    4.2 温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2.1 水稳定性评价
        4.2.2 高温稳定性评价
        4.2.3 疲劳性能评价
        4.2.4 低温抗裂性能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酸性沸石催化裂解废旧塑料制取蜡质沥青温拌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温拌沥青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2.2 WMA沥青技术的优点
        1.2.3 废旧塑料裂解的发展现状
        1.2.4 废旧塑料改性沥青的发展现状
        1.2.5 沸石催化剂的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材料和仪器
        2.1.1 试剂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废旧聚丙烯裂解蜡(PPW)的生产步骤
        2.2.2 PPW改性沥青的生产步骤
        2.2.3 催化剂和裂解蜡的表征方法
        2.2.4 沥青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2.2.5 混合料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丙烯裂解蜡(PPW)的制备与表征
    3.1 PPW的制备
    3.2 改性沸石催化剂的表征
        3.2.1 XRD分析
        3.2.2 SEM分析
    3.3 PPW的表征
        3.3.1 PPW的产率
        3.3.2 PPW滴熔点分析
        3.3.3 PPW红外光谱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PW改性沥青的研究
    4.1 改性沸石催化剂的掺量分析
    4.2 PPW改性沥青的基础性能指标
    4.3 PPW改性沥青的DSR分析
    4.4 PPW改性沥青的粘度分析
    4.5 PPW改性沥青的荧光显微镜分析
    4.6 PPW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PW改性沥青的性能评价
    5.1 PPW改性沥青的掺量研究
    5.2 储存稳定性
    5.3 薄膜烘箱老化试验
    5.4 粘附性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PPW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评价
    6.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6.1.1 矿料级配
        6.1.2 最佳油石比
    6.2 PPW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探究
        6.2.1 PPW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
        6.2.2 PPW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试验
    6.3 经济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9)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改性沥青及其性能评价
    2.1 原材料
        2.1.1 基质沥青
        2.1.2 改性剂
    2.2 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2.1 改性沥青的制备
        2.2.2 改性沥青性能评价指标
        2.2.3 改性沥青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3.1 改性剂的合理添加顺序
    3.2 改性剂最佳掺配比例的确定及其性能评价
        3.2.1 CRP与 SBS改性剂最佳掺配比例的确定及其性能评价
        3.2.2 CRP与 SBR改性剂最佳掺配比例的确定及其性能评价
    3.3 剪切时间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3.1 剪切时间对CRP/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3.2 剪切时间对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4 剪切速率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4.1 剪切速率对CRP/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4.2 剪切速率对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5 剪切温度对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5.1 剪切温度对CRP/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5.2 剪切温度对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3.6 各类改性沥青及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RP/SBR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
        4.1.1 试验材料及其性能
        4.1.2 试验步骤
        4.1.3 试验结果及最佳油石比
    4.2 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4.2.1 评价指标
        4.2.2 试验步骤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4.3.1 评价指标
        4.3.2 试验步骤
        4.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不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4.4.1 评价指标
        4.4.2 试验步骤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10)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设计方法
    2.1 原材料性能
        2.1.1 基质沥青基本性能
        2.1.2 改性剂基本性能
    2.2 试验设计方法
        2.2.1 响应曲面设计方法
        2.2.2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研制
    3.1 复合改性沥青加工工艺
    3.2 复合改性沥青评价指标
    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3.3.1 SEBS-GMA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3.2 PPA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3.3 DOM对沥青的性能影响
    3.4 改进响应面法优化设计
        3.4.1 改进响应曲面试验
        3.4.2 响应曲面模型及误差分析
        3.4.3 响应曲面模型结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改性机理研究
    4.1 基本原理
        4.1.1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原理
        4.1.2 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原理
    4.2 流变性能
        4.2.1 高温抗变形
        4.2.2 中温抗疲劳
        4.2.3 低温抗开裂
    4.3 抗老化性能
        4.3.1 基本性能指标
        4.3.2 老化流变性分析
    4.4 改性机理分析
        4.4.1 沥青组分与结构类型
        4.4.2 化学改性剂对沥青影响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化学反应型复合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及经济性评价
    5.1 某亚热带地区路面结构指标要求
        5.1.1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气候条件
        5.1.2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交通条件
        5.1.3 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性能要求
    5.2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试验
        5.2.1 原材料优选及技术要求
        5.2.2 级配选取
        5.2.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试验
        5.2.4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5.3 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5.3.1 高温抗车辙
        5.3.1.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低温抗裂性
        5.3.2.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2.2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抗水损害
        5.3.3.1 试验方法与设计
        5.3.3.2 浸水马歇尔试验
        5.3.3.3 冻融劈裂试验
        5.3.4 疲劳性能
        5.3.4.1 疲劳试验设计
        5.3.4.2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5.4 经济性评价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的掺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红外光谱的干法SBS改性剂在沥青混合料中分散均匀性研究[J]. 樊超,张广威,高国华,李传海. 公路与汽运, 2022(01)
  • [2]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制备与性能研究[D]. 张雪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3]胶粉再生沥青的性能及机理研究[D]. 单达.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4]温拌橡塑复合改性沥青性能及应用研究[D]. 宋泽松.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5]东北季冻区橡胶复合改性沥青适用性对比分析[J]. 李润状,朱宇杰. 公路, 2020(06)
  • [6]CRP-SBS(SBR)复合改性沥青在厂拌热再生中的试验研究[D]. 王毅.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温拌再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 李韦剑.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8]酸性沸石催化裂解废旧塑料制取蜡质沥青温拌剂的研究[D]. 杨佳昕.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9]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 付春杰.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10]化学反应型复合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郭玉金.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SBS改性剂在改性沥青中的含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