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的变化与分析

学习态度的变化与分析

一、学习态度的改变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梦[1](2021)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态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郭敏[2](2021)在《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起点,是由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转折点。但我国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与小学的学习之间也存在着显着的不同。这种差异与不同易使一些儿童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状况,给儿童的学习及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因此,提高一年级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获得良好学习效能及良好发展状态的必然要求。而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影响着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由于农村教育条件与城市教育条件存在很大的区别,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可能与城市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情况,开展关于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在运用文献法分析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Z市三所农村小学的一年级新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以下普遍性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自我调整能力较低、学习任务不适应及学习环境不适应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归于四个方面:第一是幼小衔接方面的因素,包括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断层,已有的习惯不适应小学课堂,缺乏对儿童学习态度的引导;第二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包括认知发展的局限性,性别差异的影响,知识储备的差异;第三是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包括课堂教学单调枯燥,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学习任务难度设置过高,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第四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包括缺乏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入学关注不够、与学校配合程度低。基于以上问题及原因,研究从以下三个多方面提出改善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首先,学校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培训交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环境的衔接性;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指导,改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尊重男女生的差异,注意因性施教;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适应能力;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注意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班级与人际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最后,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自我调整能力的锻炼;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提高对子女的入学关注度,积极与教师配合。

高君[3](2021)在《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适应性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内新冠病毒的爆发与蔓延致使教学形式发生了线上与线下的变更交替,这一改变对学生学习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且如今教育改革的热潮同样凸显出培养和优化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运用一套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提高,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符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且也有利于社会更有效地推行教育改革。首先,本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小学三、四年级用),对沈阳市某小学470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性水平的现状调查;其次,根据现状调查结果与该校实际情况,结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取向与叙事疗法相关理论设计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促进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绘画心理辅导方案;再次,依据方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不同的实验处理后,再分别进行学习适应性测验;基于前后测验的量化分析与实验干预后的质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中等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能更有效地促进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3)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4)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与实践需要,从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针对促进学习适应性的方式方法提出建议,由此丰富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依据。

刘勋[4](2021)在《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创新成为了时代的新浪潮,这对国民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的变了,手段也需要改变,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目的过于窄化、矮化;唯分是图、高分低能、有分无德的问题已经是众人皆知,为打破这一现象,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传承“做中学”思想的教学模式,强调设计、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已有认知,去解决面对的问题,进而激发出新思想与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论文将项目式学习与中学物理教学相融合,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并以岳阳市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在教学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教学反思,最终总结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与实施建议。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分如下:第一部分: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于项目式学习的文献调研,了解项目式学习的发展脉络,界定了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完成了文献综述。调查了中学物理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的态度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第二部分:通过对文献的仔细研读和梳理以及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对于项目式学习融入中学物理的教学现状,总结出项目式学习的基本要素、操作流程、项目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设计策略以及实施流程,设计了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与物理学业成就问卷进行教学的评价,为本文的教学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关于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选择了“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三个合适的项目主题进行教学实践,以某中学两个班级共81名初三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设计(实验组:项目式学习教学,对照组:一般教学法),在教学前后分别在两组测试科学学习态度问卷、物理学业成就测试问卷,来对比接受项目式学习教学与一般教学法后,学生在物理学业成就和科学学习态度方面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有何差异,并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情况。第四部分:总结并指出本研究中的不足和进一步要做的工作。分析教学的优劣,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在科学教学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成果以及实施建议。结果表明,在科学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问卷中表现优于对照组学生,说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比一般教学模式更能提升初三年级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在物理学业成就方面,实验组在该量表的各维度与对照组后测中存在显着性差异,说明两种教学模式之下,项目式教学对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促进作用更加显着。

陆宥伊[5](2021)在《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文中指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主攻目标之一。数学素养的内涵既包含知识与能力,又含情感与态度,但随着逻辑推理能力在课堂“落地生根”的口号愈发铿锵,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方法策略大量涌出,有些方法却缺乏理论依据,有些方法则停留在机械训练,忽略了内心情感特质。鉴于此,本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调查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探究两者的关系并揭示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进而提出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建议。针对以下问题: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学习态度现状如何?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与逻辑推理能力有何关系?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有何影响?本研究采用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探讨。首先,采用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测验、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量表,对桂林2所学校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到624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有效的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次,对一线数学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再次验证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作用,同时了解一线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困难之处。最后,得到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合情推理的被关注度与培养力度低于演绎推理。基于人口学特征研究,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在年级、民族、学校所在地上有显着差异,在性别上没有显着性差异。在初中阶段,逻辑推理能力存在发展关键期,七年级至八年级是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期。(2)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总体上呈现较好水平。相较于学习策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念偏弱。基于人口学特征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在性别、学校所在地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民族和年级上不存在显着差异。(3)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显着正相关,与学习动机、学习信念和学习策略维度显着正相关。(4)数学学习态度能够正向影响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学习态度的三个子维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解释力由大到小排序为:学习信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其中,内部动机、自我信念、过程信念、知识信念、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对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显着影响,外部动机的影响则不显着。(5)经访谈得知,数学学习态度不佳是阻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想象力、缺乏数学说理能力等也给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造成困难。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基于数学学习态度的视角,从学习信念、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建议。

李娅[6](2021)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习适应性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学习适应不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影响人工智能赋能英语学习效用的发挥。虽有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支持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程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现象,但多数研究仅对现象进行叙述,没有进一步对产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因此,研究欲通过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分析,了解当前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水平现状,以及理清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影响效应,以及学习适应性与各因素的关系,提出提升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研究是学习适应性在人工智能英语学习领域的新探索,同时也是信息化学习中学习适应性研究环境的扩展和研究成果的补充。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的梳理,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为有效促进学生的智能化学习适应性提升提供理论支持,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研究首先分析了学习适应性量表研究中学习适应性组成结构,结合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主要由学习态度适应、自主学习能力适应、学习交互适应、学习环境适应性以及身心健康适应性五个方面构成。其次,梳理一般学习环境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因素,结合智能环境中智能素养的重要性和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现状以及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确定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智能素养、自我学效能感、教师支持以及资源平台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编制《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并构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M=3.382),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着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在性别、年级、专业背景方面没有表现出显着差异性。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验证了研究提出的影响因素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智能素养、学习自我效能感、资源平台均对学习适应性产生显着直接正向影响,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并且,各影响因素间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体而言,各影响因素对学习适应性具体的影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为:智能素养(0.401)、资源平台(0.280)、学习自我效能感(0.237)、学习动机(0.228)、教师支持(0.163)。无论是直接作用效应,还是总的作用效应,智能素养对学习适应性的效应值都是具有较高的效应值。最后,研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提出从个体层面上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教师层面上主动适应智能教育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教学干预,以及资源层面提出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胡禔臻,张谷令,邹斌[7](2021)在《同伴教学对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能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态度发生积极改变,为进一步探究同伴教学法对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更能因材施教。本研究立足于同伴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究实施传统教育和同伴教学前后,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的变化。统计结果分析发现,在同伴教学后男女生的物理学习态度均具有积极增长,传统教学容易改变男生的物理学习态度发生负向迁移,同伴教学更容易促进女生的物理学习态度积极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改变的男女差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

李雪梅[8](2021)在《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学科态度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国务院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重庆作为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采取“3+1+2”模式实行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从新高考方案陆续实施以来,有大量学者对影响学生选考的因素进行了探究。笔者通过对影响学生选考因素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认知、自信心、情感等态度要素是影响选科的重要因素。生物学学科态度是唤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生物学学习的兴趣、自信心、情感、意识等心理特征的关键。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对生物学学科的态度表现到底如何还尚不明确,笔者对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的生物学学科态度展开了探究,对不同性别、学校属性、年级、班型、生物学成绩水平、地区分布的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态度进行了比较。一方面可以为保障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实证数据,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提升选考生的科学素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调查结果与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为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方向,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生物学学科态度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阐明了生物学选考生、态度、学科态度的概念以及生物学学科态度的研究现状;设计了“生物学学科态度量表”,运用问卷调查法在重庆市主城地区、渝西地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展开调研,以16所中学的部分生物学选考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对生物学的态度、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对生物学实验的态度、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态度四个维度以及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子维度对生物学学科态度展开调查研究;同时运用访谈法对重庆一线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展开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生物学学科态度的评价、思考以及建议;再运用统计分析法对回收的208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最后,以问卷调查结果和教师访谈结果为基础,参考相关文献,针对选考生在生物学学科态度上表现的不足之处,提出对策与教学建议,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通过研究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的生物学学科态度总体表现比较好。其中,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态度相对较差。(2)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对生物学学科的态度在认知上表现很好,情感和行为倾向上表现较好,但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态度在行为倾向上表现较差。(3)生物学选考生的生物学学科态度受性别、学校属性、年级、班型、生物学成绩水平以及地区分布的影响。不同类别的生物学选考生对生物学学科的态度存在差异,处在重点中学、重点班级、刚进行选科学习的高二年级、成绩水平处于中上等、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的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态度更好。综合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与教师访谈结果,笔者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建议。学校方面:(1)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完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2)鼓励教师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活动,并提供条件支持。教师方面:(1)开展学科活动,提升学生参与感;(2)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3)深度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4)制定计划,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5)作业优化,激发学生积极的作业情感体验。

刘晴[9](2021)在《积极教育视域下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曾肯定地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学习态度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还关系到学生个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积极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有效激发其潜在的积极品质与力量,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从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积极教育理论对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物理学习态度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论文以积极教育理论为基础,对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展开调查研究。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本论文参阅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积极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了解读。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要求,构建了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指标体系,将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态度确立为3个二级指标:认知、情感、行为倾向,8个三级指标;将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确立为4个二级指标:学生个体、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群体,10个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调查问卷,选择了河北省的两所高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7份,回收后得到有效问卷380份。利用软件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从性别、年级、学校三个角度对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进行了差异性分析。调查分析表明:(1)采用李克特五点记分法(满分为5分),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整体情况一般,平均分为3.63,其中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个维度的平均分依次为3.87、3.61、3.49,表明高中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认识相对较好,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次之,对物理学习做出的行为倾向方面较差。(2)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显着,男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明显优于女生,P=0.02,小于0.05;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与年级间呈现负相关,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物理学习态度反而变得愈加消极;重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稍稍优于普通高中,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989。(3)物理学习态度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学生个体、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群体。结合以上分析,给出了培养高中生积极的物理学习态度的建议: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赋予学生情感动力;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家长设置合理期望,提高学生学习计划性;构建温暖的师生关系,增强女生学习动力。

李中奇[10](2021)在《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大部分现有关于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是基于成人视角而展开的探讨,所提出的对策和观点也是从成人视角出发。一方面,这忽视了儿童作为学习适应性主体的话语权和能动性,另一方面,这些观点和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尚待行动检验。因此,本研究拟从儿童视角出发(既允许儿童站在主体角度去观察教育现象、思考教育问题、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感受,研究者也站在儿童角度倾听儿童的声音,关照儿童诉求,解决儿童问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去探讨出能够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策略方案。本研究所运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马赛克方法、自然观察法、访谈法、文献法。前期,笔者通过为期10个月的时间阅读相关文献,梳理并整理出了有利于开展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案,作为本研究策略来源的一部分。接着,笔者开展了行动研究前期调研以了解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始水平以及实验班儿童在学习适应上的现状及问题;然后,笔者根据调研结果开展了第一轮行动研究和第二轮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期间,笔者运用马赛克方法(含儿童自主摄影法、儿童自主绘画法、材料刺激访谈法)展开儿童视角调研,以了解儿童在研究期间的想法、感受和建议,并据其调整行动研究的策略、目标和方向。然后笔者通过开展“提升小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前、中、后三次量表测验、任课教师访谈以及自然观察的“量性”和“质性”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每轮行动研究取得的效果、提升的程度以及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有以下重要发现:第一,学习环境适应困难在小学新生中或具有普遍性,仅通过改善班级环境对学习环境适应的提升具有局限,而学生的人际环境(含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才应作为提升学习适应性的重点。第二,对初入小学的新生而言,学习兴趣也会成为制约学习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学习适应水平。本研究总结出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策略如下:第一,成人应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主要表现在,成人应尊重儿童的节奏、尽量使用儿童化语言、多倾听儿童的想法;第二,教师应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笔者建议可从“使用直观多样的教具”、“设计生动美观的板书”、“创设多样有趣的教学形式”、“建立起友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这四方面进行改进;第三,学习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审美趣味特点的学习环境,并邀请儿童亲自参与环境打造。第四,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这包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友好的同伴关系。

二、学习态度的改变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态度的改变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
        1.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期
        2.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不良现象普遍存在
        3.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较少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简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1.适应性
        2.学习适应性
    (二)理论基础
        1.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对象
        2.访谈调查对象
        3.个案研究调查对象
    (二)调查工具
        1.问卷设计
        2.访谈设计
    (三)调查结果
        1.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总体分析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各维度分析
        3.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性分析
三、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学习习惯不良
    (三)自我调整能力较低
    (四)学习任务不适应
    (五)学习环境不适应
四、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小衔接方面
        1.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存在断层
        2.已有的习惯不适应小学课堂
        3.缺乏对儿童学习态度的引导
    (二)学生自身方面
        1.认知发展的局限性
        2.性别差异的影响
        3.知识储备的差异
    (三)学校教育方面
        1.课堂教学单调枯燥
        2.重知识传授,轻习惯培养
        3.学习任务难度设置过高
        4.缺乏适宜的学习环境
    (四)家庭教育方面
        1.缺乏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不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
        3.入学关注不够,与学校配合程度低
五、提高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建议
    (一)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
        1.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定期培训交流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提高环境的衔接性
        3.加强对农村家长的指导,改善家庭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注意力
        2.尊重男女生的差异,注意因性施教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适应能力
        4.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注意因材施教
        5.创设良好的班级与人际环境,增强学生归属感
    (三)发挥家长的协助作用
        1.提高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2.优化教养方式,加强对子女自我调整能力的锻炼
        3.加强对子女的引导,培养学习习惯与兴趣
        4.提高对子女的入学关注度,积极与教师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个案研究
致谢

(3)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程序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创新
        1.5.1 角度新
        1.5.2 取向新
        1.5.3 技术新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绘画心理辅导
        2.1.2 学习适应性
    2.2 绘画心理辅导相关文献综述
        2.2.1 绘画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
        2.2.2 绘画心理辅导的应用研究
    2.3 学习适应性相关文献综述
        2.3.1 学习适应性的理论研究
        2.3.2 学习适应性的实践研究
    2.4 绘画心理辅导与学习适应性的适配性相关综述
        2.4.1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2.4.2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
        2.4.3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方法的完善
        2.4.4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学习环境的适应
        2.4.5 绘画心理辅导促进身心健康的提升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调查研究对象
        3.1.2 实验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统计分析法
        3.2.4 自然实验法
        3.2.5 质性分析法
    3.3 研究工具
        3.3.1 调查工具
        3.3.2 质性分析工具
    3.4 研究假设
        3.4.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假设
        3.4.2 本研究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假设
        3.4.3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假设
        3.4.4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效果假设
    3.5 研究程序
        3.5.1 实验过程设计
        3.5.2 控制变量设计
    3.6 绘画心理辅导方案
        3.6.1 绘画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依据
        3.6.2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方案阶段设计
        3.6.3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具体方案设计
        3.6.4 绘画心理辅导具体实施过程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
        4.1.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
        4.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结果分析
    4.2 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分析
        4.2.1 实验组A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2 对照组B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3 对照组C班前后测差异比较
        4.2.4 实验组A班与对照组B班后测差异比较
        4.2.5 实验组A班与对照组C班后测差异比较
        4.2.6 对照组B班与对照组C班后测差异比较
    4.3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结果分析
        4.3.1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调查问卷结果
        4.3.2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访谈调查结果
    4.4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实施效果分析
        4.4.1 案例分析D
        4.4.2 案例分析E
        4.4.3 案例分析F
第5章 讨论
    5.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结果讨论
        5.1.1 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情况结果讨论
        5.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下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结果讨论
    5.2 本研究实验方案的干预结果讨论
        5.2.1 实验干预前后组内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性检验结果讨论
        5.2.2 实验干预后组间学习适应性水平差异性检验结果讨论
    5.3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结果讨论
    5.4 本研究绘画心理辅导课程实施效果讨论
    5.5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6章 建议
    6.1 学校层面: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习
        6.1.1 丰富潜在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
        6.1.2 运用积极教育以增进学生集体归属感
        6.1.3 重视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情绪积极化
    6.2 家庭层面: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乐学习
        6.2.1 理解并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6.2.2 改善并尊重孩子的学习空间
        6.2.3 了解并鼓励孩子的学校生活
    6.3 学生层面:培养积极的学习习惯,使自己会学习
        6.3.1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6.3.2 进行适当的自我奖励
        6.3.3 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
附录B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C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教案设计
附录D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第一次访谈提纲
附录E 绘画心理辅导课程评价第二次访谈提纲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2.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项目式学习的相关概念
        1.项目
        2.项目式学习
    (二)国内外研究概括
        1.国外研究概括
        2.国内研究概括
    (三)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与特征
        1.项目式学习的构成要素
        2.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四)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2.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结果
    (一)项目式学习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现状的调查问卷
    (二)科学学习态度问卷
    (三)物理学业成就问卷
    (四)正式测试的研究流程
第四章 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设计策略
        1.确定合适的项目
        2.制定合理的项目学习目标
        3.设计层次清晰的项目问题
        4.设计多元化的覆盖全程教学评价
    (二)项目式学习的探究教学实施流程
第五章 基于物理课堂项目式学习的设计案例
    项目一:电磁铁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二:电动机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项目三:磁生电
        (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三)小结与反思
第六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探讨
    (一)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科学学习态度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科学学习态度综合分析讨论
    (二)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的影响分析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得分平均值和标准差
        2.实验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3.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后测表现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前测差异分析
        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物理学业成就各维度后测差异分析
        6.项目式学习对于初三学生物理学业成就综合分析讨论
    (三)研究初步结论与教学建议
        1.研究初步结论
        2.教学建议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逻辑推理能力
        2.1.2 数学学习态度
    2.2 逻辑推理能力的研究综述
        2.2.1 逻辑推理能力的内涵解析
        2.2.2 逻辑推理能力的测评研究
        2.2.3 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与现状研究
        2.2.4 逻辑推理能力的关系研究
    2.3 数学学习态度的研究综述
        2.3.1 数学学习态度的测评研究
        2.3.2 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研究
        2.3.3 数学学习态度的关系研究
    2.4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2 数学能力结构层次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预调查的设计
        4.1.1 预调查问卷的设计
        4.1.2 预调查的实施
        4.1.3 预调查问卷的分析与修订
    4.2 正式调查的设计
        4.2.1 正式调查的实施
        4.2.2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度
第5章 研究结果
    5.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现状
        5.1.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整体水平
        5.1.2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5.1.3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5.1.4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民族差异
        5.1.5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年级差异
    5.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
        5.2.1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整体水平
        5.2.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性别差异
        5.2.3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5.2.4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民族差异
        5.2.5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年级差异
    5.3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关系
        5.3.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5.3.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
    5.4 教师访谈
        5.4.1 访谈目的
        5.4.2 访谈设计
        5.4.3 访谈记录及分析
        5.4.4 教师访谈结论
第6章 分析与讨论
    6.1 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现状的分析
        6.1.1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整体水平的分析
        6.1.2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差异性的分析
        6.1.3 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特征的分析
    6.2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现状的分析
        6.2.1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整体水平的分析
        6.2.2 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差异性的分析
    6.3 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对逻辑推理能力影响的分析
        6.3.1 学习信念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6.3.2 学习策略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6.3.3 学习动机对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关于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的现状的结论
        7.1.2 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态度的现状的结论
        7.1.3 关于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关系的结论
    7.2 研究建议
        7.2.1 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加强对逻辑推理的认识
        7.2.2 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加强逻辑推理能力的锻炼
        7.2.3 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第8章 反思与展望
    8.1 研究不足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预调查问卷
    附录2: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研究路线图
2 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人工智能
        2.1.2 学习适应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社会学习理论
    2.3 研究现状
        2.3.1 人工智能支持英语学习研究现状
        2.3.2 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2.3.3 总结与述评
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及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3.1 变量梳理
        3.1.1 学习适应性变量梳理
        3.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梳理
    3.2 模型构建
        3.2.1 假设建立
        3.2.2 模型构建
    3.3 量表编制
        3.3.1 学习适应性量表编制
        3.3.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编制
    3.4 量表试测检验
        3.4.1 内容效度检验
        3.4.2 小范围试测
    3.5 本章小结
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及样本基本情况
    4.2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4.3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4.3.1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分析
        4.3.2 学习适应性的差异特征分析
        4.3.3 学习适应水平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4.4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检验与分析
        4.4.1 结构方程模型绘制
        4.4.2 模型检验
        4.4.3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关系讨论
        4.4.4 学习适应影响因素作用效应
        4.4.5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讨论
    4.5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提升策略
        4.5.1 个体层面:自主学习能力与智能素养提升
        4.5.2 教师层面:主动适应与个性化教学干预
        4.5.3 资源层面:资源优化与遵循“适度”原则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同伴教学对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样本
    1.1 物理学习态度测试量表
    1.2 研究方法
2 研究数据与结果
    2.1 两种教学模式后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整体分析
    2.2 两种教学模式后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各维度分析
3 结果讨论
    3.1 同伴教学能促进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发生积极改变
    3.2 传统教学容易促使男生物理学习态度负向迁移
    3.3 同伴教学更容易促进女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正向发展
4 结语

(8)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学科态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创新点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生物学选考生的概念
        2.1.2 态度的概念
        2.1.3 学科态度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平衡理论
        2.2.2 情绪ABC理论
        2.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3 生物学学科态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关于生物学学科态度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关于生物学学科态度的研究现状
第3章 调查研究设计
    3.1 调查研究的主要问题
    3.2 调查研究的对象
    3.3 调查研究过程
    3.4 调查研究工具
        3.4.1 量表介绍
        3.4.2 量表维度确立
        3.4.3 量表内容
        3.4.4 信效度检验
第4章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基本情况统计
    4.2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整体表现
        4.2.1 “对生物学的态度”维度表现
        4.2.2 “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维度表现
        4.2.3 “对生物学实验的态度”维度表现
        4.2.4 “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态度”维度表现
    4.3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教师访谈调查
        4.3.1 访谈目的
        4.3.2 访谈对象
        4.3.3 访谈记录
        4.3.4 访谈结果分析
第5章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5.1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性别差异
    5.2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学校属性差异
    5.3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年级差异
    5.4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班型差异
    5.5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成绩水平差异
    5.6 生物学学科态度的地区差异
第6章 讨论
第7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1.1 “对生物学的态度”表现
        7.1.2 “对生物学学习的态度”表现
        7.1.3 “对生物学实验的态度”表现
        7.1.4 “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态度”表现
        7.1.5 教师对于生物学学科态度的思考与建议
    7.2 建议
        7.2.1 学校方面
        7.2.2 教师方面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生物学学科态度量表(预测版)
    附录2 生物学学科态度量表(正式版)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9)积极教育视域下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积极教育的研究现状
        1.2.2 学习态度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积极教育
        2.1.2 学习态度
        2.1.3 物理学习态度
    2.2 理论基础
        2.2.1 积极心理学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失调理论
3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
    3.1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3.1.1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指标体系构建
        3.1.2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3.2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调查问卷的初测与修改
        3.2.1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初测问卷的编制
        3.2.2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初测问卷的发放
        3.2.3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初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3.2.4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初测问卷的信度分析
        3.2.5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初测问卷的效度分析
    3.3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正式问卷的形成
4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对象及方法
    4.2 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4.2.1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问卷的信度分析
        4.2.2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问卷的效度分析
    4.3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4.3.1 认知维度的调查与分析
        4.3.2 情感维度的调查与分析
        4.3.3 行为倾向维度的调查与分析
    4.4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差异性分析
        4.4.1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性别差异性分析
        4.4.2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年级差异性分析
        4.4.3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学校差异性分析
    4.5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4.5.1 各影响因素与物理学习态度的相关性分析
        4.5.2 各影响因素与物理学习态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4.5.3 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4.6 积极教育视域下培养高中生积极的物理学习态度的建议
        4.6.1 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赋予学生情感动力
        4.6.2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4.6.3 家长设置合理期望,提高学生学习计划性
        4.6.4 构建温暖的师生关系,增强女生学习动力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调查问卷
后记

(10)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立论依据
    1.1 研究缘起
        1.1.1 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重要性
        1.1.2 对小学一年级新生阶段的重要认识
        1.1.3 个人的从教经历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
        1.3.1 入学适应
        1.3.2 学习适应
        1.3.3 幼小衔接
        1.3.4 儿童视角
    1.4 理论基础
        1.4.1 入学适应相关理论基础
        1.4.2 儿童视角相关理论基础
    1.5 文献综述
        1.5.1 国内小学学习适应文献综述
        1.5.2 国内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3 国内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文献综述
        1.5.4 国外入学适应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2.4.1 行动研究法
        2.4.2 马赛克方法
        2.4.3 文献分析法
        2.4.4 自然观察法
        2.4.5 访谈法
    2.5 研究工具
        2.5.1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
        2.5.2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马赛克材料刺激访谈提纲
        2.5.3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观察提纲
        2.5.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教师访谈提纲
    2.6 行动研究方案
    2.7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
    3.1 学习适应性前置测验
    3.2 “学习适应性”教师观察
    3.3 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调研
        3.3.1 第一阶段——确定调研儿童
        3.3.2 第二阶段——开展儿童自主摄影
        3.3.3 第三阶段——开展儿童材料刺激访谈
    3.4 行动研究前期调研小结
        3.4.1 发现问题
        3.4.2 问题归因分析
4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4.2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4.3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儿童参与理想班级环境建设
        4.3.1 问题的提出
        4.3.2 问题的归因
        4.3.3 措施与行动
    4.4 第一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问题的归因
        4.4.3 措施与行动
    4.5 第一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4.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中期测验
        4.5.2 教师观察
        4.5.3 任课教师访谈
        4.5.4 小结与反思
5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目标
    5.2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策略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同伴关系
        5.3.1 问题的提出
        5.3.2 问题的归因
        5.3.3 措施与行动——开展同伴关系的团体辅导
    5.4 第二轮行动研究实施过程——改善师生关系
        5.4.1 问题的提出
        5.4.2 问题的归因
        5.4.3 措施与行动——创设“心语树洞”,开展师生交流
    5.5 第二轮行动研究小结与反思
        5.5.1 开展“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后测
        5.5.2 教师观察
        5.5.3 任课教师访谈
        5.5.4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6 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的儿童视角策略总结
    6.1 认识并尊重儿童视角的价值
        6.1.1 尊重儿童的节奏
        6.1.2 使用儿童化语言
        6.1.3 倾听儿童的想法
    6.2 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教学
    6.3 创造儿童喜爱的学习环境
        6.3.1 环境布置应符合儿童特点
        6.3.2 邀请儿童参与环境打造
    6.4 营造儿童舒适的人际环境
        6.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4.2 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7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附件6
    附件7:第一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8:第二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9:第三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0:第四次团辅班会课教学设计
    附件11:儿童视角调研相关过程性资料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学习态度的改变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高年级学生线上与线下学习态度比较研究[D]. 刘春梦.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2]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 ——以Z市三所农村小学为例[D]. 郭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绘画心理辅导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促进研究[D]. 高君. 沈阳大学, 2021(09)
  • [4]项目式学习对培养初中生科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 刘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初中生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以广西桂林为例[D]. 陆宥伊.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0)
  • [6]人工智能支持下大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7]同伴教学对男女生物理学习态度的影响[J]. 胡禔臻,张谷令,邹斌. 物理与工程, 2021
  • [8]重庆市生物学选考生学科态度的调查研究[D]. 李雪梅. 西南大学, 2021(01)
  • [9]积极教育视域下高中生物理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D]. 刘晴.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提升小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行动研究 ——基于儿童视角[D]. 李中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学习态度的变化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