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一、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郭涛,周辉霞,李品,陶天,马立飞,周晓光,曹华林,陶元东,赵扬,朱炜玮,吕雪雪,韩策,卓然[1](2021)在《儿童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3例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mbryonal rhabdomyosarcoma, ERM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泌尿外科收治的13例儿童膀胱ERM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3例,平均年龄(68.54±41.67)月龄,平均肿瘤最大径(3.84±1.06)cm。术前根据病情决定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共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3例、开放手术2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中有膀胱全切并乙状结肠代膀胱并双侧输尿管再植1例、膀胱部分切除并双侧输尿管再植2例、膀胱部分切除并右侧输尿管再植1例、膀胱部分切除并左侧输尿管再植1例、膀胱部分切除并膀胱颈重建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开放手术2例,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并双侧输尿管再植术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为ERMS,13例患儿术后1周开始给予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vincristine+actinomycin D+cyclophosphamide, VAC)方案化学药物治疗8个周期。其中1例患儿术后随访第19个月时出现膀胱复发,给予VAC方案化学药物治疗4个周期,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肿块较前缩小,行二次手术切除,给予8个周期的VAC方案化学药物治疗,其他患儿术后未见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儿童膀胱ERMS经过手术、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儿科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病理专业委员会[2](2021)在《儿童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规范化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分子遗传学改变不同,其治疗及预后与病理组织类型、临床分期、肿瘤部位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等密切相关。本共识涵盖了临床、影像、组织学形态、分子生物学特点等内容,结合2020版WHO软组织肿瘤分类进行总结,旨在提高病理诊断的精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李艳,颜彪磊,谭一楠[3](2021)在《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男性,16岁,因尿频、尿急、尿痛1周,加重伴排尿困难,血尿2小时入院,行泌尿系彩超:膀胱腔内低回声。膀胱镜下膀胱三角区见一大小4 cm×3cm肿块,表面不完整,质脆易出血,视野模糊不清,内大量血凝块形成,取少量膀胱肿块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巨检:灰白灰褐色碎组织一堆,可见大量凝血块,组织大小共2 cm×2 cm×1 cm,质地较脆。

白大勇,崔燕辉,张燕,李莉,马建民[4](2021)在《胎儿型横纹肌瘤一例》文中指出患儿男性,8个月。因发现右眼睑肿胀,逐渐加重5个月就诊。无明显诱因。右眼上下睑轻度肿胀,眼球前上方轻度突出,右眼球下转不到位。见图1。视力检查配合度差,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亮,前房浅,瞳孔圆,直径3 mm,瞳孔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眼部彩色多普勒扫描显示,右眼球后可探及类圆形实性病变,内回声均匀,中低回声,边界清晰,大小约1.07 cm×0.89 cm×1.00 cm,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查未见异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右眼眶内下方可见梭形等T1和短T2信号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晰,大小约为1.5 cm×2.5 cm×1.5 cm,与右眼下直肌分界不清,右眼球受压向前上方移位,右侧视神经眶内段受压向上移位,周围骨质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后梭形占位病变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同层眼外肌信号。见图2。

徐艳丽,施诚仁,谈珍,袁晓军[5](2020)在《多学科综合治疗71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效果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多学科诊疗草案重庆方案(CQ-RMS-2009)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儿童RMS的有效性,探讨RMS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治疗、年龄<14岁RMS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因素对RMS患儿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71例RMS患儿纳入研究,男女比例1.84:1;中位诊断年龄为47(2~1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2(15~165)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5-year overall sur-vival,5y-OS)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5-year event free survival,5y-EFS)分别为(61.9±5.1)%和(56.1±4.2)%。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患儿5y-OS为(48.1±12.1)%,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患儿的5-OS为(73.3±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5y-EFS分别为(35.9±11.7)%和(69.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术后临床分组、治疗模式、危险度分组是影响RMS患儿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临床分组及治疗模式是影响患儿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当RMS确诊时,多数患儿处于中晚期,OS偏低,MDT模式可有效改善RMS患儿的预后,降低晚期患儿复发/疾病进展率,对于疾病复发/进展后的局部控制同样有明显效果。

李品,周辉霞,曹华林,郭涛,朱炜玮,赵扬,陶天,周晓光,马立飞[6](2020)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8(11~122)个月。膀胱镜检查见肿瘤位于膀胱前壁1例,膀胱后壁1例,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1例,膀胱弥漫性分布并累及后尿道1例。4例均经PET-CT检查证实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4例均经膀胱镜活检确诊后,行术前化疗并评估疗效。2例化疗疗效不佳,加行术前放疗,在尿道膜部无肿瘤残留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例肿瘤弥漫性分布于全膀胱的患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及双侧输尿管Politano-Leadbetter再植术;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9(104~316)min,平均出血量为32.5(20~50)ml。肿瘤平均最大径为4.48(2.7~6.0) cm。术后病理均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切缘阳性,3例切缘阴性。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Clavien-Dindo Ⅲ级以上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8(14~24)d。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4.7(7~21)个月。4例术后予VAC方案行8周期化疗,切缘阳性患儿加行36Gy放疗。4例患儿至末次随访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长期肿瘤控制及尿控情况仍有待于进一步随访研究。

卞秀菊[7](2020)在《4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是最常见的儿童软组织肉瘤,通常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肿瘤生长迅速,易早期转移及复发,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近7年我院收治的45例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单中心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儿童横纹肌肉瘤的诊疗和预后提供更多理论参考。方法:搜集整理2010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收治的45例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信息、随访及预后生存分析等,将患儿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单中心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来表示,组间差异运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其生存时间及95%可信区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寿命表法对生存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生存时间的差异,进行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临床一般情况及病理分型:性别统计包括男童24例,女童21例,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为3个月至204月,中位年龄为60月,平均年龄78.6月,其中发病年龄≤12月者7例,13-120月者25例,>120月者为13例。所有患儿均经病理组织活检,病理学诊断包括胚胎型和腺泡型,其中胚胎型横纹肌肉瘤38例;腺泡型横纹肌肉瘤7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别的病理类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发病部位及转移情况:原发于头颈部12例;泌尿生殖系统11例;四肢为10例;腹部为7例;其他为5例(包括纵膈1例,右腰部1例,臀部1例,腹股沟1例,骶前1例),原发部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和四肢。截止至随访日期45例RMS患儿中,14例的患儿未发生转移;局部转移7例;区域转移14例;远处转移10例。3.临床分期及危险度分组:根据国际儿科肿瘤研究协会(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SIOP)的术后-病理临床分组将 RMS 分Ⅰ-Ⅳ期:Ⅰ期3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23例;危险度分组为低危组3例,中危组18例,高危组24例,确诊时绝大多数患儿为中高危组(比例为93.33%)。4.随访资料及生存情况:截至2018年5月为随访结束期,18例选择放弃治疗者均已死亡,总生存期最长为13个月;27例选择治疗的患儿,9例接受手术治疗,4例接受化疗,1 3例接受手术联合化疗,1例接受手术及放化疗联合治疗,至随访截止期死亡5例,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生存率分别为54%、54%、42%和42%,生存函数分析显示累计生存率下降最快的是治疗后0~1年,尤其是治疗后6个月内,1年后下降趋势趋于平缓。5.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临床信息组别间生存时间的差异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对RMS患儿的生存时间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是否发生转移、TNM分期、临床分组、是否进行手术切除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对RMS患儿的生存时间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预后显着相关。结论:1.本研究中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不影响预后,考虑与样本量小、早期就诊率低、分组差异有关。2.病理分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本研究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占比少,并不能完全确定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的总生存率与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无差异,尚需大样本腺泡型横纹肌肉瘤病例进行研究验证,而且多数横纹肌肉瘤患儿病例分布于中高危组,一旦发生远处转移,无论何种病理类型均预后较差。3.肿瘤是否转移、TNM分期、临床分组显着影响RMS患儿预后。儿童RMS具有早期就诊率低、易转移,进展快等特点,临床对其早期表现常常认识不足,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肿瘤发生转移、Ⅲ期、Ⅳ期、中高危的RMS患儿预后差,对于这部分患儿应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以改善预后。4.是否手术切除与RMS患儿的预后显着相关,对于肿瘤较局限者,行手术治疗可完全切除而无复发;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者预后较差,对于这部分患儿可采取适合个体特征的更高强度综合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5.是否接受治疗、治疗方式的选择与RMS患儿的预后显着相关,RMS患儿应积极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综合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尽早的发现与规范的治疗对于提高儿童横纹肌肉瘤的长期生存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颜颜[8](2020)在《1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复习1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信息,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所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结果:18例患者中,男女比5:13,年龄1个月~53岁,中位年龄8.5岁。原发于面颊部6例(腮腺咬肌区2例,颞部2例,颊部2例),鼻咽喉部6例(鼻腔2例,鼻窦1例,咽喉部2例),颈部3例,眼眶、软腭、头皮各1例。14例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孤立性肿块。7例患者彩超表现:不均匀低至中低回声包块,血流信号丰富;17例患者CT表现:软组织密度影,其中12例侵犯邻近组织及周围骨质;9例患者MRI表现: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长信号。5例患者CT或MRI增强后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所有患者均行原发肿瘤切除术,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胚胎型14例,腺泡型3例,梭形细胞型1例;IRS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6例,Ⅲ期7例,Ⅳ期3例;低危2例,中危13例,高危3例。18例患者中手术完全切除11例,未完全切除7例,术后2例患者接受化疗,10例患者接受化疗+放疗。随访至2020年1月,随访时间15个月-8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手术、化疗或放疗综合治疗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与肿瘤未能完全切除的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的17例患者中,12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率为70.6%(12/17),10例患者生存,5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2例患者死于骨、肺部转移;1例患者失访。结论: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比较罕见,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常见于面颊及鼻咽部。病理类型以胚胎型多见。因发病位置隐匿,界限不清,不建议广泛切除。单纯手术切除疗效较差,局部复发率高,采取手术、化疗或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程玉峰,蒋立城,张英晨,成小建,毕文浩,赵帅,孙浩,吴志强[9](2020)在《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横纹肌肉瘤临床少见,而发生于睾旁横纹肌肉瘤更罕见。近期我院收治1例阴囊鞘膜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9岁,主因发现左侧阴囊肿物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意间触及左侧阴囊内约2 cm×1 cm×1 cm实性肿物,无触痛,无发热,亦无阴囊皮肤红肿,患者未行特殊诊治。此后患者左侧阴囊肿物逐渐增大,但无疼痛及发热等。查体:双侧阴囊、睾丸及附睾未触及异常,于左侧阴囊内可触及

毛海英[10](2019)在《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MRI表现》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RMS)的CT/MRI特点,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RM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CT/MRI图像特征。结果:8例肿块均较大,位于膀胱直肠隐窝6例,腹膜后2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内部见偏向性带状、团片状低密度区,1例见斑片状高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较中心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3例瘤体内见迂曲走行的供血动脉,2例内部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5例侵犯周围组织,2例伴腹壁及大网膜转移,1例伴淋巴结转移。结论:RMS好发于15岁以内儿童,恶性程度高,腹盆部RMS早期即可侵犯周围组织,病理类型以胚胎型为主,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二、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3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结 果
讨 论
    一、手术方式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药物治疗
    四、膀胱的保留

(4)胎儿型横纹肌瘤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骨骼肌的发育
二、横纹肌瘤的概述
三、横纹肌瘤的类型
    (一)心脏型横纹肌瘤
    (二)心外型横纹肌瘤
        1.心外横纹肌瘤的分型:
        2.心外横纹肌瘤的病因:
        3.心外横纹肌瘤的临床表现:
        4.心外横纹肌瘤的组织学特点:
        5.免疫表型:
四、胎儿型横纹肌瘤
    1.胎儿型横纹肌瘤的流行病学: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治疗:
五、心外横纹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3类心外型横纹肌瘤的形态差异
    (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恶性肿瘤和炎症:
        2.伴有骨骼肌成分的恶性肿瘤:
        3.与其他肿瘤:
六、心外横纹肌瘤的治疗与预后
    (一)治疗
    (二)预后
        1.复发:
        2.恶变:

(5)多学科综合治疗71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1.2.2 疗效评估
        1.2.3 治疗方案
        1.2.4 随访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生存评估
    2.3 放疗和化疗相关并发症
    2.4 影响R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3 讨论

(7)4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横纹肌肉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1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诊断及病情评估
    2.3 治疗方法
    2.4 随访情况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发病年龄
    3.2 发病部位
    3.3 临床表现
    3.4 影像学结果
        3.4.1 超声检查结果
        3.4.2 CT检查结果
        3.4.3 MRI检查结果
    3.5 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危险度分组
    3.6 病理表现
    3.7 治疗及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10)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MRI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
    2.2 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影像学特点
    3.3 鉴别诊断

四、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膀胱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3例诊治分析[J]. 郭涛,周辉霞,李品,陶天,马立飞,周晓光,曹华林,陶元东,赵扬,朱炜玮,吕雪雪,韩策,卓然.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5)
  • [2]儿童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规范化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儿科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1(10)
  • [3]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J]. 李艳,颜彪磊,谭一楠.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06)
  • [4]胎儿型横纹肌瘤一例[J]. 白大勇,崔燕辉,张燕,李莉,马建民.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1(02)
  • [5]多学科综合治疗71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效果评估[J]. 徐艳丽,施诚仁,谈珍,袁晓军. 中国肿瘤临床, 2020(22)
  • [6]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儿童膀胱横纹肌肉瘤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 李品,周辉霞,曹华林,郭涛,朱炜玮,赵扬,陶天,周晓光,马立飞.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11)
  • [7]45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D]. 卞秀菊. 山东大学, 2020(02)
  • [8]18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的回顾性分析[D]. 唐颜颜.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程玉峰,蒋立城,张英晨,成小建,毕文浩,赵帅,孙浩,吴志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2)
  • [10]小儿腹盆部横纹肌肉瘤的CT、MRI表现[J]. 毛海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03)

标签:;  ;  ;  ;  ;  

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