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框架探索

省属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框架探索

一、省级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架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1](2021)在《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文中提出系统梳理2020年国内图书馆学领域发表论文、出版专着、举办学术会议,以及科研项目立项等情况,有重点地回顾了年度学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面向"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瞻思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图书馆危机管理与服务的大讨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关于图书馆价值理念的新思考、新技术条件下的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等。

吴雅威[2](2021)在《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的智库,一直受到政府机构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更为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然而,由于缺少多源数据、智慧化技术手段和专业人才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库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图书情报机构(以下简称图情机构)提供智慧数据服务以满足智库复杂需求。目前,大数据时代持续推动着图情机构服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正在促使其由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数据服务转型。因此,当前智库到底存在哪些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图情机构面向智库需求应该采取何种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以及如何提升智慧数据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目前图情机构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据管理理论、用户场景理论和质性研究理论等为基础,探讨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首先,分析并构建了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及其模型,结合实际案例对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详细阐述了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实现路径,并构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针对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给予相应对策及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主要通过混合式研究方法分析了智库的数据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智慧数据服务需求以及需求驱动因素。明确了智库的两个主要需求:多源数据服务需求(包括多源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创新发展环境服务需求(包括图情机构职能与服务及技术工具与人才等)。智库的数据需求、场景环境和应用过程的变化,对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提出了更高期望与要求。本章为后文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模式实现以及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奠定了需求基础和研究框架。(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及其特征。基于智库需求,通过文献调研、案例分析以及借鉴智慧数据服务相关实践经验,分析了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及其特征,阐述各要素在智慧数据服务中的定位和作用。明确了以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智能化技术方法、智慧化平台、服务环境为5大关键要素,以及服务场景化、技术智能化和数据多源化3大特征。引用生态系统及其相关发展理论构建模型来剖析服务主体、客体、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及关系,最终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通过分析其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及其服务要素与特征,验证前文所明确的关键要素,为后文研究奠定要素基础。(3)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基于智库需求,结合模式构建法提出了面向智库需求的两类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其一,个性化推荐模式,主要探讨图情机构通过感知智库需求,融合多源数据、专家智慧、智能技术及用户需求精准识别等资源与服务,通过智慧数据服务平台与新媒体技术,最终实现场景化、精准化与个性化推送;其二,嵌入式服务模式,主要探讨以图情机构为主体,通过分散、兼职和旋转门等途径嵌入智库内部及其活动过程,将智慧数据服务与智库的数据采集、综合处理、成果传播推广等环节相融合,精准定位智库需求,提供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人才支持和影响力塑造等针对性服务。(4)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根据智库需求和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具体内容与流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智库的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化技术与工具融合与协同治理;基于专家系统的多源数据分析与应用;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以此来实现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体现了智慧数据服务的新路径与新思想。(5)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以智库需求、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和智慧数据服务内容为评价依据,初步构建了包括多源数据、智能化技术与工具、智慧数据服务人员三个维度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再利用专家调查法、灰色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完成指标优化和赋权,以验证指标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最终以天津社科院图书馆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论证服务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应用性,以此为图情机构提升智慧数据服务能力与质量提供适当参考。(6)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以智慧数据服务要素、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为依据,考量涵盖智慧数据服务关键要素、优化智慧数据服务流程、改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保障策略。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具有明显的层次化特征,涵盖政策保障、数据保障、技术保障与人才保障等层次。其中,政策保障涵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数据保障涵盖完善多源数据建设、融合、安全与开放保障机制等;技术保障涵盖完备智能化数据管理技术、方法与工具集体系构建等;人才保障涵盖智慧数据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通过构建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优化智库活动流程,提升智库的课题研究能力、决策支持服务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还可保障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为大数据时代下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研究体系提供理论启发与借鉴,拓展智慧数据服务的理论与应用范畴,推动智慧数据服务可持续性发展。此外,通过建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可以评价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帮助其更清楚的认识优势与缺陷,根据评价体系优化服务流程,更好的服务智库。同时,为图情机构系统认知大数据时代下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实现路径提供参考,继而有效引导图情机构从智库需求感知到服务模式构建再到服务能力评价的流程化视角来看待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工作。

黄继乾[3](2021)在《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图书馆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急需更加先进的服务形态来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与升级。此背景下,在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融合智能技术,不断体现新理念、新模式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得到迅猛发展。图书馆智慧服务作为现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内容与实践现状进行分析,探寻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相同点与差异之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提供启示与建议。本研究基于文献计量与网络调研双重视角对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现状进行考量。通过收集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相关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比较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在研究主体、研究热点、主题演化路径三方面的现象与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中外均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高产研究机构群,但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服务研究的合作紧密度与发文数量均高于国外。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均集中在智慧服务概念、服务模式、支撑技术、系统构建等方面,其中国外在智慧服务系统构建方面的研究更具实践性,而国内在研究主题的丰富程度与技术应用的前沿性上更具优势。在演化路径分析中,中外智慧服务研究演化路径各有特色且派生出了不同的研究方向,国内研究演化主题更加丰富,国外图书馆则更加注重智慧服务过程中“人”这一主体的参与。在实践调研角度,通过对中外图书馆网站进行网络调研,归纳梳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模块,比较分析智慧服务中智能支撑技术、空间再造、数字资源建设、虚拟体验式服务、智慧型馆员五大功能要素。研究发现国内外在智慧服务过程中对于智能支撑技术的应用各有侧重;常规数字资源库建设理念与形式较为相似,但在特色资源库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虚拟体验式服务打造中,国外图书馆倾向于数字化展览类体验式空间构建,而国内则更加注重融合VR等技术的感知性空间的打造;在智慧型馆员的比较中,发现国外图书馆在馆员准入机制、馆员信息公开、馆员培训等方面政策更为科学,国内图书馆在此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文章最后根据比较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董京祥,屈红军[4](2021)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与思考》文中提出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本文在调查我国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情况和分析当前图书馆管理系统市场现状的基础上,从核心功能、技术参数及市场需求角度对Alma、META、Libstar和DALIB4款产品进行评价,探讨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用策略及平台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升级转型提供参考。

钱敏[5](2020)在《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从最早时期的藏书阁,到如今的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图书馆伴随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进行自身建设并提供更广泛高效的服务。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大范围下都属于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能够同时为科研和公众提供服务,在转化创新知识、保护文化遗产、强化公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则担负着培养新一代祖国建设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在强化学生素质、营造育人氛围、知识交流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对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愈发丰富和深入。但纵观前人的研究,对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比较较少,大多是从单一主体出发或者单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有着自身的发展要点,但都属于图书馆研究的重要领域,我们不能把其割裂和对立起来研究,而应相互对应,用发展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本文通过收集2009年至2018年图情领域的18个核心期刊上关于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论文数据,利用SATI、SPSS、Ucinet、Citespace和Excel软件,制出相关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出近10年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并分析产生相异点的原因,总结相关问题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这四个方面:其一,通过文献调研的方法,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从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搭建全文的研究框架。其二,通过各种工具将相关数据制成清晰的图表,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和高被引文献这几个角度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其中关键词分析又分为频率、主题路径、聚类和突现这多个角度,得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所分别具有的特征,为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提供依据。其三,根据前述的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题文献的计量分析结果,从发文量及趋势、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异同点,其中研究内容又分为了阅读推广、资源服务、读者服务和自身建设四个角度阐述,并进一步分析得到研究相异点出现的原因。其四,根据分析结果,总结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国外研究的差别,并提出对于后续研究的建议,主要包括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加强作者合作、开展有新意的阅读推广研究、加强技术运用研究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研究和高校图书馆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对比,为将来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其研究结论能够为图书馆学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肖奕夏[6](2020)在《5G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 ——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时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智慧”的概念变得火热起来,图书馆学界也紧随时代的潮流对“智慧图书馆”进行了深入探索。目前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界定随着技术的进步趋向成熟,从最开始类似于数字移动图书馆的概念,到现在智慧图书馆被认为是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人为本,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智慧化的服务的一种新型平台,智慧管理、资源、服务、技术等都是其基本构成要素。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实际建设还有很多不足,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技术的限制,而5G网络刚刚开始全面商业化,5G网络作为一种通信基础设施必然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将5G与智慧图书馆相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智慧图书馆与5G的基础理论研究上总结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和5G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并基于对湖北省图书馆的实地调查与研究,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分析智慧图书馆转型情况,研究5G全面到来之时湖北省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基于前文的理论基础给出建议与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为我国提供智慧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新方向与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湖北省图书馆和与其现状相似的公共图书馆得到相关经验。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对5G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的核心范畴的界定,提出文章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部分对智慧图书馆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5G移动通信技术和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分析了 5G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先从管理、系统、服务和功能四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发现其中与5G相性较高的部分。再结合5G应用场景实现,研究5G如何加速智慧图书馆建设,从哪些方面强化智慧图书馆特征。第四部分先分析国内智慧图书馆整体发展情况与当前存在的问题,再以湖北省图书馆为案例,对其现状及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情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第五部分基于对湖北省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指出5G时代的来临可能为转型带来的问题,并结合第三部分内容为5G环境下湖北省图书馆发展提出一定建议。第六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总结了整篇论文的工作,并对文章的后续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罗卫[8](2019)在《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正在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协同供给格局,信息技术也逐步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践,但“互联网+”和“智慧文化”建设思维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应用不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无法同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相匹配,所供非所需,供给滞后于需求并且需求发掘能力缺失;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低,资源闲置与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机制未能实现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这些问题都亟待通过深入研究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来取得突破。智慧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通过系统分析方法将其抽象为由理念、技术、人、组织和治理五要素构成的整体,五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产生直接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须遵循“真、善、和、美”的发展理念;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智慧城市技术支持下能显着提高对公共文化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信息共享与跨领域整合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动性、精准性和科学性;人的微观需求及变化会引导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调整;智慧城市的组织变革也促使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相关组织单位需要进行诸如业务流程不断优化的内部的革新与进步;智慧城市的治理之道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功能弱化和碎片化问题提供了新动能。基于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不足和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提出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该模式依系统分析方法设计出由需求端和供给侧为主要构成的结构模型。需求侧主要从需求主体、需求表达渠道、需求分析、需求形成四部分展开研究,分析了需求侧的系统构成、运行逻辑和工作产出。供给侧主要从供给主体功能规划、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与整合、供给过程优化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应用新兴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作为一项理论方案要运用于实践,必须遵循一定的实施路径。首先是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其过程表现为由“风险管理→方案设计→平台建设→用户反馈”组成的螺旋模型。进而提出以整体性治理推进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包括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激励与约束并存机制、以信息技术推动数据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联合体建设。最后落脚到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项目的分类建设上来,包括自上而下推动国家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立足特色推进区域性民族民俗文化建设、综合创新实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建设策略。

张策[9](2019)在《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接受社会捐赠是维持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的有效渠道,也是促进社会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有利途径。对接受社会捐赠运行机制的各个流程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运行机制加以总结与优化,可为促进公共图书馆寻求和接受社会捐赠的能力提升提供有益参考。文章在对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主要工作流程,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工作的优化改进措施。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提出研究的问题,分析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界定相关概念,分析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类型与特点。第三章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网站中的捐赠网页分析、捐赠文本分析、昆明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调研与访谈分析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归纳了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总结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运行机制,对宣传机制、组织机制、征集机制、接收机制、管理机制、利用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回报机制等基于图书馆接受捐赠流程的九个实施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第五章结合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共同营造鼓励社会捐赠的社会环境、完善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监管机制、制定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计划书、完善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内部服务机制等措施和建议。第六章对文章整体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严昕[10](2018)在《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构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数据治理”理论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且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应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数据治理,提高数据标准化水平、提高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安全性,并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提高数据价值。但从目前调研来看,图书馆界对此研究较少、应用鲜见。然而,随着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将呈现指数化增长,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和服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论文首先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和数据治理等相关问题的文献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进行了调研综述,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本选题及其研究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其次,在对“数据治理”等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及其框架构建等问题所涉及的或可借鉴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包括图书馆学“要素说”理论、治理理论、系统论、协同理论等。然后,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包括宏观政策、体制机制、区域联盟、省市级公共馆数据治理情况等),对公共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特征等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当前公共图书馆各方面数据问题。进而,依据《数据治理规范》国家标准、借鉴其他国内外各种典型的数据治理模型或框架理论和实践,构建了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的框架,并且从顶层设计、治理驱动、治理范围及治理过程等四个方面对该框架进行了阐述,探究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实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的对策思考,包括组建数据治理小组、加强多机构合作、开发数据治理统一系统平台,加强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估与反馈等,并进一步对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进行优化和完善。论文将数据治理相关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领域,并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数据资源创新发挥服务功能,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因笔者身份和经历所致,只是将数据治理相关理论引入公共图书馆领域,做了一些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思考;对于不同的公共图书馆个体来说,如何进行数据治理还需要分别进行针对性研究和进行实证分析。

二、省级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架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省级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架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面向“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前瞻思考
2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引发图书馆危机管理与服务的大讨论
3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关于图书馆价值理念的新思考
4 新技术条件下的智慧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探索
5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6 结语

(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图情机构智慧化资源管理与服务转型
        1.2.2 图情机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
        1.2.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及其评价
        1.2.4 评述与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库
        2.1.2 智慧服务
        2.1.3 智慧数据服务
        2.1.4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管理理论
        2.2.2 扎根理论
        2.2.3 用户场景理论
        2.2.4 灰色系统理论
第3章 我国智库的智慧数据服务需求分析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智库数据资源管理分析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对象与数据收集
        3.1.3 结果分析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智库服务需求分析
        3.2.1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3.2.2 范畴编码与检验
        3.2.3 模型构建及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与特征
    4.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
        4.1.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4.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过程分析
    4.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要素
        4.2.1 图情机构主体
        4.2.2 智慧数据
        4.2.3 智慧化技术工具与方法
        4.2.4 智慧数据服务平台
        4.2.5 智慧数据服务环境
        4.2.6 智慧数据服务要素之间关系
    4.3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特征
        4.3.1 数据多源性
        4.3.2 技术智能性
        4.3.3 服务场景化
    4.4 案例分析
        4.4.1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现状
        4.4.2 南师大图书馆智慧数据服务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概念和类型
        5.1.1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概念
        5.1.2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的类型
    5.2 面向智库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2.1 智库活动过程分析
        5.2.2 智库需求感知
        5.2.3 资源融合及服务集成
        5.2.4 智能化推荐
        5.2.5 案例分析
    5.3 面向智库需求的嵌入式智慧数据服务模式
        5.3.1 智库活动层
        5.3.2 嵌入层
        5.3.3 融合层
        5.3.4 服务层
        5.3.5 案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实现
    6.1 智库特征识别与需求确定
        6.1.1 智库特征识别
        6.1.2 智库需求确定
    6.2 基于Data Commons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
        6.2.1 Data Commons平台的概念和特点
        6.2.2 Data Commons平台的目标与功能
        6.2.3 Data Commons平台的架构设计
    6.3 多源数据融合
        6.3.1 多源数据融合架构
        6.3.2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6.4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
        6.4.1 智能化技术融合与协同治理模式
        6.4.2 基于协同治理的智能化技术融合过程
    6.5 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情报分析
        6.5.1 专家数据管理模块
        6.5.2 专家在线咨询模块
        6.5.3 专家智能推荐流程
    6.6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1 场景化服务
        6.6.2 场景化服务接受效用
        6.6.3 场景化服务推荐模型
        6.6.4 场景化服务推荐实验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7.1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问题的提出
    7.2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7.3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与修正
    7.4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阐释
    7.5 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优化与赋权
        7.5.1 样本选择及问卷描述
        7.5.2 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易获得性计算
        7.5.3 评价指标优化
        7.5.4 评价指标赋权
    7.6 实证研究
        7.6.1 研究方法
        7.6.2 数据分析
        7.6.3 结果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保障策略
    8.1 政府政策保障方面
    8.2 图书情报机构服务主体保障方面
        8.2.1 强化服务意识并挖掘智库需求
        8.2.2 优化图情机构的智慧数据服务架构
        8.2.3 建立并完善智慧数据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8.3 多源数据保障方面
        8.3.1 加强智慧数据体系建设
        8.3.2 建立一体化多源数据联动与反馈机制
    8.4 智能化技术方法与工具保障方面
        8.4.1 加强现代化数据技术的融合和应用
        8.4.2 完善智慧数据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
    8.5 智慧数据服务人才保障方面
        8.5.1 完善我国图情机构学科馆员制度
        8.5.2 提升智慧数据服务人员的创新服务能力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比较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图书馆智慧服务比较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与特征解析
    2.1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内涵
    2.2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特征
第3章 基于文献计量的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3.1 研究数据来源
    3.2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体比较分析
        3.2.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分析
        3.2.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分析
        3.2.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作者合作、机构比较
    3.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3.3.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3.3.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3.3.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热点比较
    3.4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演化路径比较分析
        3.4.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3.4.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3.4.3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主题演化比较
第4章 基于网络调研的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现状比较分析
    4.1 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实践现状的调研设计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内容
    4.2 中外图书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模块调研
        4.2.1 国外图书馆智慧服务网站功能模块调研
        4.2.2 国内图书馆智慧服务网站功能模块调研
    4.3 中外图书馆网站智慧服务功能要素比较
        4.3.1 智能支撑技术比较
        4.3.2 空间再造服务比较
        4.3.3 数字资源建设比较
        4.3.4 虚拟体验式服务比较
        4.3.5 智慧型服务馆员比较
第5章 提升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水平的启示与建议
    5.1 深化理论探索,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
    5.2 融入前沿技术,布局平台化服务系统
    5.3 汇聚多元资源,丰富智慧服务内容
    5.4 完善技术标准,提供智慧服务保障
    5.5 优化交互功能,提升网站界面友好性
    5.6 提升馆员素质,培育高水平服务团队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研究现状
2 国内图书馆集成系统产品使用状况
3 国内外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概况
    3.1 国外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
    3.2 国内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
4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与思考
    4.1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的横向比较
    4.2 市场需求角度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选择
    4.3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转型思考
5 结语

(5)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对象、意义与方法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意义
        1.1.4 研究方法
    1.2 研究路线和结构安排
    1.3 本文贡献
2 研究综述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
        2.1.1 馆员培养
        2.1.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1.3 服务研究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研究
        2.2.1 馆员培养
        2.2.2 技术与实践应用
        2.2.3 服务研究
        2.2.3.1 社会化服务
        2.2.3.2 校内服务
3 核心期刊论文的计量与对比
    3.1 数据及工具
        3.1.1 数据选择
        3.1.2 分析工具及可视化工具
    3.2 发文量情况
    3.3 机构情况
    3.4 作者情况
        3.4.1 作者分布情况
        3.4.2 作者合作情况
    3.5 研究内容情况
        3.5.1 关键词分析
        3.5.1.1 频率分析
        3.5.1.2 主题路径分析
        3.5.1.3 相关及聚类分析
        3.5.1.4 突现分析
        3.5.2 高被引文献分析
        3.5.3 研究内容对比分析
        3.5.3.1 阅读推广
        3.5.3.2 资源服务
        3.5.3.3 读者服务
        3.5.3.4 自身建设——移动图书馆
    3.6 研究相异点原因分析
4 问题、差异与建议
    4.1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1.1 对公共图书馆研究不够重视
        4.1.2 作者之间合作不密切,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4.1.3 公共图书馆研究中对阅读推广的研究不深入
        4.1.4 图书馆的自身建设研究进展缓慢
    4.2 与国外研究的差异
        4.2.1 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4.2.2 我国图书馆技术运用研究不够充足
        4.2.3 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研究较落后
    4.3 关于后续研究的建议
        4.3.1 重视公共图书馆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价值
        4.3.2 加强与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凝聚更多经验和智慧
        4.3.3 设计有创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有新意的推广研究
        4.3.4 加强技术运用研究,提升图书馆开发水平
        4.3.5 探寻合作机制,助力共建共享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5G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 ——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智慧图书馆
        1.2.2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
        1.2.3 5G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智慧图书馆概述
        2.1.1 智慧图书馆概念界定
        2.1.2 智慧图书馆核心要素
        2.1.3 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
        2.1.4 智慧图书馆核心技术
    2.2 5G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2.2.1 5G移动通信相关概念
        2.2.2 5G移动通信特征
        2.2.3 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2.4 5G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领域
第3章 5G对智慧图书馆的影响
    3.1 智慧图书馆特征
        3.1.1 管理的智慧化
        3.1.2 系统的智慧化
        3.1.3 服务的智慧化
        3.1.4 功能的智慧化
    3.2 5G对智慧图书馆特征的强化
        3.2.1 用户视听体验的增强
        3.2.2 智能化场馆的升级
        3.2.3 智慧服务的优化
        3.2.4 馆间协同合作的完善
第4章 5G时代智慧图书馆的变革应对——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
    4.1 国内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与问题
    4.2 湖北省图书馆概况
    4.3 湖北省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
        4.3.1 大数据整合服务
        4.3.2 在线智能客服机器人
        4.3.3 多渠道、多样化服务
    4.4 湖北省图书馆智能化场馆应用
        4.4.1 人脸识别系统
        4.4.2 其他智能化设备
第5章 5G对湖北省图书馆转型的影响与建议
    5.1 5G为转型带来的问题
        5.1.1 资源种类过多导致图书馆各方面不适应
        5.1.2 图书馆的存在模式被挑战
        5.1.3 图书馆系统管理平台跟不上时代
    5.2 借助5G加速湖北省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5.2.1 建立总分馆
        5.2.2 优化云计算
        5.2.3 推动图书馆智能化升级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8)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述评
        1.3.1 智慧城市基本内涵与应用的研究综述
        1.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综述
        1.3.3 智慧城市与公共文化服务交叉研究综述
        1.3.4 研究趋势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智慧城市内涵及其建设
        2.1.1 智慧城市的缘起
        2.1.2 智慧城市的内涵
        2.1.3 智慧城市建设原则
        2.1.4 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2.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涵
        2.2.1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
        2.2.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内涵
    2.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理论依据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2 整体性治理理论
        2.3.3 政务流程再造理论
第3章 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1 智慧城市的要素
        3.1.1 智慧城市要素的选取
        3.1.2 智慧城市要素的组成
    3.2 智慧城市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1 智慧城市理念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2 智慧城市技术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3 智慧城市人的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4 智慧城市组织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3.2.5 智慧城市治理要素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影响
第4章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构建
    4.1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提出
        4.1.1 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基本情况
        4.1.2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势
        4.1.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总体架构
    4.2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需求侧分析
        4.2.1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主体
        4.2.2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渠道
        4.2.3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分析
        4.2.4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内容
    4.3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供给侧分析
        4.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功能规划
        4.3.2 公共文化资源分类与整合
        4.3.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优化
第5章 智慧城市视角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实施路径
    5.1 加强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发展
        5.1.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的实质
        5.1.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平台迭代的螺旋模型
    5.2 推进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整体性治理
        5.2.1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实施意义
        5.2.2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基本内涵
        5.2.3 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整体性治理的推进策略
    5.3 探索智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类建设道路
        5.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设的基本布局
        5.3.2 自上而下推动国家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5.3.3 立足特色推进区域性民族民俗文化建设
        5.3.4 综合创新实现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第6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

(9)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内涵与意义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图书馆接受的社会捐赠的类型
    2.3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特点
3.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实践调研
    3.1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相关网站和文本分析
        3.1.1 国内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网页分析
        3.1.2 国外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网页分析
        3.1.3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通告文本分析
        3.1.4 国内外通告文本的对比分析
    3.2 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调研与访谈分析
    3.3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相关案例分析
        3.3.1 来自国内的案例分析
        3.3.2 来自国外的案例分析
        3.3.3 国内外案例的对比
    3.4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3.4.1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优势
        3.4.2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中存在的问题
4.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运行机制构成
    4.1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外部支持和监督机制
        4.1.1 政府机构的统筹管理和规划
        4.1.2 图书馆行业自律和规范
        4.1.3 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4.2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4.2.1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组织机制
        4.2.2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征集机制
        4.2.3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接收机制
        4.2.4 公共图书馆对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管理机制
        4.2.5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利用机制
        4.2.6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评价机制
        4.2.7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激励机制
        4.2.8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反馈机制
        4.2.9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宣传机制
5. 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运行机制的优化措施
    5.1 共同营造鼓励社会捐赠的社会环境
        5.1.1 营造鼓励社会捐赠的政策法律环境
        5.1.2 营造鼓励社会捐赠的社会经济环境
        5.1.3 营造鼓励社会捐赠的人文社会环境
    5.2 完善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资源的监管机制
        5.2.1 强化自我监督和管理
        5.2.2 引入外部监管,提高公信力
    5.3 制定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计划书
        5.3.1 重视相关工作,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长期的工作计划书
        5.3.2 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和合理的工作分工
    5.4 完善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内部服务机制
        5.4.1 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5.4.2 提升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
        5.4.3 优化图书馆捐赠接受流程
        5.4.4 注重与捐赠者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6. 结论与总结
    6.1 研究小结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概念辨析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
    2.2 数据治理相关研究
        2.2.1 数据治理的内涵研究
        2.2.2 数据治理的体系研究
        2.2.3 数据治理的应用实践研究
    2.3 图书馆数据治理实践
第三章 相关理论基础
    3.1 图书馆学“要素说”理论
    3.2 治理理论
    3.3 系统论
    3.4 协同理论
    3.5 典型的数据治理框架
        3.5.1 DAMA数据治理框架
        3.5.2 DGI数据治理框架
        3.5.3 IBM数据治理要素模型
        3.5.4 《数据治理规范》国家标准
第四章 我国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现状调研
    4.1 宏观层面
        4.1.1 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4.1.2 现行的体制机制
    4.2 中观层面
        4.2.1 区域公共图书馆相关政策文件
        4.2.2 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情况
    4.3 微观层面
        4.3.1 省级图书馆
        4.3.2 地级市图书馆
    4.4 公共图书馆数据特征及数据治理问题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的构建
    5.1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构建思路
    5.2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目标
        5.2.1 运营合规
        5.2.2 风险可控
        5.2.3 价值实现
    5.3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
        5.3.1 顶层设计
        5.3.2 治理驱动
        5.3.3 治理范围
        5.3.4 治理过程
        5.3.5 互动关系
第六章 国家图书馆数据治理实证分析
    6.1 实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6.2 国家图书馆数据环境及相关政策规划
        6.2.1 国家图书馆数据环境
        6.2.2 国家图书馆数据相关政策规划
    6.3 国家图书馆数据治理实践项目
        6.3.1 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
        6.3.2 国家图书馆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建设项目
    6.4 成效分析
第七章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策略与框架完善
    7.1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对策
    7.2 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的完善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及主要研究成果

四、省级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架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评述[J]. 李丹.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06)
  • [2]面向智库需求的智慧数据服务模式及服务能力评价研究[D]. 吴雅威.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外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现状比较研究[D]. 黄继乾.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与思考[J]. 董京祥,屈红军.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03)
  • [5]2009至2018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研究的对比分析[D]. 钱敏. 南京大学, 2020(02)
  • [6]5G环境下的智慧图书馆研究 ——以湖北省图书馆为例[D]. 肖奕夏.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智慧城市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 罗卫. 湘潭大学, 2019(12)
  • [9]公共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的运行机制研究[D]. 张策. 云南大学, 2019(03)
  • [10]公共图书馆数据治理框架构建研究[D]. 严昕. 南京大学, 2018(01)

标签:;  ;  ;  ;  

省属高校电子图书馆建设框架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