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调查与评估

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调查与评估

一、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考察及其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晗[1](2021)在《建设银行飞驰建荣2019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研究》文中认为

徐学超,孔求是[2](2020)在《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利率条件的讨论——兼论涉农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通过建立模型,讨论了银行选择某项信贷资产开展证券化的关于基础资产利率的约束条件。然后以某商业银行的农户贷款数据为样本,从基础贷款利率角度,论述涉农贷款证券化的现实可行性问题。主要建议是应配合建立涉农贷款证券化的国家担保制度或专门担保机构,提供对证券化产品的增信支持或直接购买低档次部分。

刘美君[3](2020)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步入调整与换挡的“新常态”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挑战与压力。为了应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利润下滑、不良率上升等现象,也为了给银行提供新的流动性来源,我国重新启动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但金融危机也使人们注意到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信用风险积聚、信贷盲目扩张、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因此重新审视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探究其能否提升商业银行的稳定性显得迫切而有意义。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正面和负面的角度,解释了相关原理和影响机制,然后文章调查并分析了我国相关业务发展背景、历程与现状。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实证检验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选取了我国至少发起过一次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69家商业银行,将其2004-2018年的年度面板数据代入模型,探究了该工具的使用对银行稳定性的整体影响和影响渠道,并进一步根据样本银行的不同性质进行了分类讨论;另一方面,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国内一家典型的商业银行的两例时间跨度相差十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项目设计与实施细节等微观角度入手,对两个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佐证并补充了实证检验结果。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总体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主要途径是通过降低银行收益的波动性来增加银行经营的稳定性的,但没有证据显示其一定能够改善和提高银行收益。并且虽然借助证券化工具,银行的流动性得以提高,但检验结果显示,这种提高没有直接反映在银行的流动性指标上。(2)资本充足率与银行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净利息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净资产收益率、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与银行稳定性正相关,宏观层面,GDP增长率和M2增长率与银行稳定性负相关。(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的稳定性的影响与路径有所不同,对大型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有限;对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显着提高其稳定性;对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会降低其稳定性。(4)从信贷资产证券化操作流程与管理办法方面来看,银行作为发起机构,需要在推进相关业务前根据自身发展与经营管理需求,制定一个项目实施的基本目标,并定制一系列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建立专业独立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系统。在中介机构的选择方面,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对于项目成功发行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资产的选择上,银行应该参照市场的发行经验、存量资产收益情况、风险资本调整需求,以及未来市场资金价格和贷款投放价格等方面内容综合考虑。可以进行证券化的“合格”债权类资产应具备债务人分散程度高、债务人信用水平高、资产组合规模较大和资产组合产生的现金流稳定性较高等特点。优秀灵活的产品设计,如信用增级设计、现金流偿付顺序设计、信用触发机制设计和交易模式设计等可以使得资产池特性得以最佳呈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资产池的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银行自身和政府两个维度,提出了几点关于优化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包括明确产品发行目的,成立统一管理部门,谨慎选择基础资产,灵活进行产品设计,改造建立专业系统,培养专业人才团队,完善信用评级,增级体系和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等,并对未来此领域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李思萌[4](2020)在《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飞速,形成了以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的局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建立在促进消费,完善金融服务与构建普惠金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消费金融公司无法直接向公众揽储,资金来源受限导致其发展受到较大的约束。资产证券化作为重要的融资渠道,有着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等优点。随着政府发文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采用多样化融资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开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融资,以为其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本文选取消费金融公司中首单采用循环购买结构的证券化产品——“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研究本产品的发行及结构设计特点。本次发行扩宽了捷信金融的融资渠道,提高了资本收益,还解决了过去市场上消费贷款证券化产品较为突出的期限错配问题,具有代表性。首先本文对消费金融和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及参与主体进行介绍,阐述相关原理。其次在案例介绍部分,从发行人的业务模式及融资现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探寻本期证券的发行动因并简要介绍发行交易流程。案例分析从基础资产质量和交易结构设计入手,基础资产分析包括贷款合同特征、资产透明度等,交易结构分析包括循环购买结构、增级措施、现金流分配机制等。最后对证券发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点及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为后续产品的发行提供参考。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捷赢2018-2ABS发行较为成功:入池资产小额分散且同质,借款人具备相应的还款能力;单笔贷款期限短,循环购买结构的设计消除了证券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多种内部增信措施的设计效果显着,大大提升了优先级证券的信用等级。从发行效果而言,本次发行降低了融资成本,改善了资产负债管理,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针对本产品存在的违约率较高、风险报酬未完全转移和资产透明度较低的问题,本文建议发行方加强对个人金融知识普及、完善风控和征信体系建设以增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严格控制违约发生率;通过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转移风险报酬对抗破产风险;积极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证券化运行效率和市场效能。

王晓晨[5](2020)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亟需摆脱固有经营模式,在合理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寻求业务创新。信贷资产证券化因其盘活资产提供流动性、分散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受到银行业推崇,是性价比极高的新型风险管理工具,但仍存在主体间发展不平衡、政策导向性重但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近年来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仍存在广泛争议,早期多数学者提出证券化业务有利于银行减轻风险承担,但在金融危机后部分学者通过美国市场等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后提出证券化业务也有可能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可见两者关系受到银行特征和宏观环境等多种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已初具规模,银行参与度也有所提升,样本数量和时间跨度相比以往更加丰富,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考虑更多内外部因素针对中国市场情况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相关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样本数据从破产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展开较为全面的实证研究。此外本文考虑到中国市场中不同性质的银行因经营模式、受到的政策支持以及面临的风险等方面存在不同,其风险承担受到信贷证券化业务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也存在差异,进一步根据银行性质进行分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从破产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的扩大都有利于商业银行减轻自身风险承担,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2)考虑银行性质因素后,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的实证结果存在差异。大型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从三个方面来看都有利于减轻自身风险承担。小型银行的证券化业务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方面来看有利于减轻风险承担,但从破产风险方面来看反而增加了其风险承担。本文结论对商业银行更加合理地运用证券化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以及监管机构更具针对性地展开管理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据此本文提出三点建议: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完善相关监管制度,防控过度风险承担;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建设。

包亚辉[6](2020)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贷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源于美国资本市场的一种结构性融资创新工具。随着运作模式和产品种类的不断创新,在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信贷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年,国内开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2008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暂停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直到2012年才重新启动,之后几年进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累计发行ABS产品4111单,累计发行规模高达79451.14亿元,存量规模达38678.64亿元。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基础资产已经覆盖银行信贷所涉及的主要种类,所占比重较高的基础资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如今,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面临着存贷利差缩窄、竞争加剧等问题。同时,“新冠疫情”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会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保证银行体系的稳定运行对于整个经济体系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研究,分析其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1家国内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依据不同的观点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其次,从理论层面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既讨论了相关理论基础,又讨论了影响机制。再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发现发行规模呈现较快增长趋势,同时具有基础资产比较集中、证券评级较高、发起机构相对集中和沿海城市发行较多四大特点。从次,对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用资产收益率代表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用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选取不良贷款率(NPL)、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LGA)、利息收入占比(IR)和存贷比(LDR)作为实证研究的控制变量。在进行实证分析时,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组研究,而且对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建议。实证研究发现,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全样本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会削弱其盈利能力,而对于小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活动会提升其盈利能力。虽然信贷资产证券化会提高基础资产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基础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较低,同时存在发行流程复杂等因素,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于整体资产的总资产周转率的提高却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相对于银行总资产来说很小,同时发行流程又比较复杂,需要券商、信托、律所等多个部门的配合,时间和经济成本较高,会对发起机构的整体业务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实际业务中,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未起到提升商业银行整体资产流动性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五条针对性建议。第一,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发行成本。第二,简化发行流程,提高发行效率。第三,鼓励小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第四,更多使用高风险资产充当基础资产。第五,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提高产品流动性。

咸海昕[7](2020)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产证券化业务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工具。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后,资产证券化的利弊效应成为金融市场中关注的焦点。在政策鼓励下,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创新品种不断出现,参与机构不断丰富,已向常态化发展。我国进入新常态阶段后,经济增速放缓,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冲击,出现存贷比不断增加、期限错配严重以及资产质量下降等流动性问题。这时,如何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成为银行业的重点关注问题,解决这项难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现实下,需要关注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证券化是否能够真正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融资能力并发挥其优势作用,这对银行自身、监管机构以及国家金融行业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梳理相关文献,介绍资产证券化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相关理论、发展历程以及现状。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理,并选取发行过资产支持证券的78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流动性比例与存贷比衡量流动性,以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回归检验与异质性检验,研究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在理论方面,本文从正反两面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利弊。从证券化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方面看,首先证券化能够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转移不良资产出表,提高资产质量;其次证券化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扩大融资渠道,从而提高银行的市场融资能力;最后证券化通过释放监管资本,构建补充资本金的长效平台,提高资金效率,补充流动性。从证券化降低银行流动性的方面看,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引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弱化银行风控制度,使得银行追逐利润,降低风险抵御能力,过分扩张信贷水平,减少流动性缓冲并且增加风险贷款,从而更容易产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在实证方面,主要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并且表现为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与银行流动性比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商业银行存贷比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长期信贷资产的占比,解决存贷期限错配问题,增加流动性,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提高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有效工具。第二,上市商业银行与非上市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银行的流动性。与中小型银行相比,大型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更能提高流动性。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开展证券化业务更能提高流动性。这说明地方性中小型银行在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将长期的信贷资产进行证券化,获得流动资金,且过于利用获得的资金进行较大风险的投资业务,从而降低流动性水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意义:第一,持续扩大试点规模和范围,加大信贷资产证券化力度;第二,提高中小型银行参与度,健全信贷资产证券化结构;第三,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监管,保证健康金融创新;第四,推进二级市场建设,提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流动性。

王晖[8](2020)在《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拥有国后,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汽车产销量处于世界第一。中国人民的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意识的改变都使人们对汽车有了更多的需求。在汽车销量增长迅速的背后,汽车消费金融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成长。但我国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在90年代末期才刚刚出现,而此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汽车消费贷款至今也只是才发展了 20几年,所以无论是银行,还是汽车金融机构等第三方,在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并不能完美的把控,再加之国家政策的限制、法律制度的缺失、管理制度的欠缺,都对我国的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有不利的影响。由此,本文选择A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信用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首先,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基础上,介绍有关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A银行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情况。针对目前消费型信贷业务的经营现状,提出A银行在内部审批流程、人员管理、贷款管理落后等主要问题。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分析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可能面临个人不良贷款的解决对策,然后对A银行实施对策后的效果进行了追踪,最后认为所采取的措施是必要且有效的。通过研究,本文认为A银行在处理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时,应严格控制审批流程、加强后续监控;当采用“直客”模式时,要对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借助外部信用平台来规避高违约客户,降低银行自身风险;同时,为了更好更快地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不断推出适应市场的信贷产品,密切关注汽车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利率的变化,以便可以及时的对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政策做出调整。

王钦一[9](2019)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研究 ——以旭越2017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文中指出资产证券化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兴起于美国,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指引下,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我国快速发展,近年来因其收益率较高,还款来源明确而备受投资者青睐,市场规模急剧增长,助增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有利于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尽管拥有底层资产持续可预期的现金回款,但资产证券化产品毕竟属于金融类产品,因底层资产的质量和回款归集的不确定性,其本身也存在着一定风险。2007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正是美国过度的住房贷款证券化及其监管完备性和强度的欠缺。因此,在坚实推进资产证券化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规范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展业和投后管理的同时,对资产支持证券所潜藏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计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可以查阅到的研究资产证券化业务及其风险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指出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动因、展业难点、风险因素等,并介绍我国的经济背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以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第二部分是介绍在我国分业监管和分市场流通的背景下,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来源及其缓释措施,并通过不同监管条线的资产证券化模式对比,结合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特性,突出信贷资产证券化模式的特点,进而分析其风险来源以及常见的增信措施;第三部分是介绍常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对各个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在前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修正KMV模型作为适格模型在本文中进行应用;第四部分主要对本文选取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案例进行介绍,包括其交易结构、风险来源、增信措施和基础资产信用风险统计特征等方面,以便于读者理解基于案例的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第五部分对选取案例作实证分析,基于资产池数据和底层信贷资产终止确认的客观事实,将蒙特卡洛模拟与修正KMV模型相结合,通过基础资产池整体违约率模拟值与证券端违约率测算值的比对,得到最优发行规模,以此在保证融资效率的前提下达到信用风险控制的目的;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选取现在市场比较热门的信贷证券化产品进行分析,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用具体案例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量化违约率,并提出最优发行规模建议,以期在保证发行规模带来融资效率的同时,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融资目的与风险管控相均衡。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与修正KMV模型相结合,充分发挥了这两种分析手段在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领域的优势,突破了现有理论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通过考察底层资产违约率、发行规模和证券端违约率之间的关系,实现产品风险水平与发行规模的量化挂钩。尽管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底层资产均为优质正常类贷款,现金流回收风险较小,产品发行规模可以一般与资产池本金规模相等,但未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质量下沉后势必导致产品发行规模低于资产池本金规模,从而形成超额抵押对产品兑付做出保障,那么本文结论对业务开展和风险防范将具有更深刻的借鉴意义,也将为提高我国银行金融创新产品信用风险识别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手段。

孙潇[10](2019)在《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房地产交易市场旺盛,各大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也随之得到相应发展,并且这种发展速度比往年更为迅猛。由于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系数倍增,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质量的下滑趋势明显,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很大阻碍。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风险,让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得到遏制,让商业银行、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国家宏观经济都能得到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对个人住房信贷风险进行充分把控和理解,要学会辨识个人住房信贷风险,找到其管理中存在的原因并加以解决。本文根据以往关于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以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客户数据为例,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对其进行分析,为了充分了解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诱因及解决措施,本文从住房置业担保、个人信用评估和住房抵押信贷几个层面来进行论述,同时对X银行南京分行进行了深度调查,并得出完善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重点是对其个人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的完善给予高度关注,在此基础上,通过建模给出相关解决办法,以此促进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的革新工作。首先,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及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明晰本文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对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予以阐述,分别介绍了关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概念、特征与分类,关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的分类以及商业银行关于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接下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X银行南京银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的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这部分首先介绍了X银行南京分行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基本情况,包括发展历程、运行情况与具体审批流程,其次,在对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风险来源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X银行南京分行在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所采取的措施,包括个人信用评估、住房置业担保、住房抵押信贷保险进行分析后,指出各项管理措施存在的不足;下一章则进一步指出对于X银行南京分行本身,需要做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个人客户的信用评估体系,通过大量收集了该行真实的数据作为样本指标,利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样本数据均包括借款人特征、信贷特征和房产特征三个维度,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借款人的最高学历、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信贷期限、首付款金额以及住房面积会对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违约产生显着影响,经检验,Logistic回归拟合效果良好。最后,对此再提出相应的提升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

二、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考察及其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考察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利率条件的讨论——兼论涉农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一)实践背景
    (二)文献背景
二、一个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利率条件的模型分析
三、引入信用风险条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贷款利率条件讨论——以农户贷款为例
    (一)引入信用风险条件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一般性讨论
    (二)关于涉农贷款证券化运作的基础贷款利率条件的讨论——以农户贷款为例
        1. 样本农户贷款资产池的统计描述。
        2. 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为参照。
        3. 以无风险利率为参照。
    (三)本节结论
四、政策建议

(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
        1.3.1 研究创新
        1.3.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商业银行稳定的界定
    2.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2.1 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银行稳定性
        2.2.2 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利于提高银行稳定性
        2.2.3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
    2.3 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分析
    3.1 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基本原理
        3.1.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3.1.2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3.2 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升银行稳定性的机制
        3.2.1 风险重组、转移与分担机制
        3.2.2 流动性改善机制
    3.3 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稳定性的机制
        3.3.1 风险回流或未有效转移
        3.3.2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3.3.3 信贷盲目扩张
    3.4 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及意义
4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的现实考察
    4.1 新常态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4.1.1 缓解流动性不足
        4.1.2 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4.1.3 提升实体经济效率
    4.2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
        4.2.1 小“试”锋芒
        4.2.2 浅尝辄止
        4.2.3 步入正轨
        4.2.4 稳中求进
    4.3 当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与特点
        4.3.1 主体多元化与集中度上升并存
        4.3.2 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与分化现象并行
        4.3.3 发行利率随市场波动
        4.3.4 二级市场流动性仍处于较低水平
    4.4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现实分析
5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1 对银行个体稳定性的度量
        5.1.2 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度量
        5.1.3 其他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5.2 实证结果分析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研究结果
        5.2.4 稳健性检验
    5.3 关于商业银行性质的进一步讨论
    5.4 研究结论
6 基于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案例研究
    6.1 建行及其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总体发展情况
    6.2 建元2008-1重整资产证券化信托案例研究
        6.2.1 案例简介
        6.2.2 项目设计分析
        6.2.3 对银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6.3 建鑫2018-2不良资产支持证券案例研究
        6.3.1 案例简介
        6.3.2 项目设计分析
        6.3.3 对银行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6.4 案例总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关于优化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建议
        7.2.1 商业银行层面
        7.2.2 政府层面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4)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关于消费金融的研究
        1.2.2 关于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1.2.3 关于我国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消费金融与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消费金融与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
        2.1.1 消费金融的相关概念
        2.1.2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概念
    2.2 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2.1 现金流分析原理
        2.2.2 资产重组原理
        2.2.3 风险隔离原理
        2.2.4 信用增级原理
第3章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3.1 发行人概况
        3.1.1 公司及业务模式介绍
        3.1.2 主要融资方式
    3.2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动因
        3.2.1 外部环境宽松
        3.2.2 扩宽融资渠道
        3.2.3 降低融资成本
        3.2.4 提高资本收益
    3.3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概述
        3.3.1 发行概况
        3.3.2 主要参与机构及发行交易流程
第4章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4.1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ABS基础资产分析
        4.1.1 入池资产小额且分散
        4.1.2 入池资产透明度低
    4.2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ABS交易结构分析
        4.2.1 循环购买结构分析
        4.2.2 增级措施分析
        4.2.3 现金流分配机制分析
    4.3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ABS发行效果分析
        4.3.1 降低融资成本
        4.3.2 改善资产负债管理
        4.3.3 解决期限错配
        4.3.4 总体运行分析
    4.4 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ABS优势与劣势分析
        4.4.1 捷赢2018-2ABS优势分析
        4.4.2 捷赢2018-2ABS劣势分析
第5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5.2.1 严控贷款违约率降低融资成本
        5.2.2 实现资产真实出售对抗破产风险
        5.2.3 运用区块链技术减少信息不对称
        5.2.4 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 研究创新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二) 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概念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一) 国外相关文献
        (二) 国内相关文献
        (三) 国内外文献述评
第三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
        (一) 初具规模,但体量仍较小
        (二) 基础资产类型单一,以优质资产为主
        (三) 二级市场交易清淡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现状分析
        (一) 破产风险层面
        (二) 信用风险层面
        (三) 流动性风险层面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 各类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二)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现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理论概述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一) 转移和分散风险
        (二) 释放资金
        (三) 补充资本金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不同性质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
        (一) 大型中国商业银行
        (二) 小型中国商业银行
    第三节 影响机制的内外部相关因素分析
        (一) 银行特征因素
        (二) 宏观环境因素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实证检验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 模型构建
        (三) 变量选择
    第二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 实证结果分析
        (二) 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异质性检验与分析
        (一) 实证结果分析
        (二)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及原因解释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二) 完善相关监管制度,防控过度风险承担
        (三) 加强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6)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一)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关系研究
        (三)文献评述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四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 相关理论基础
        (一)成本管理理论
        (二)投资组合理论
        (三)破产隔离理论
        (四)信用增级理论
    二 业务结构分析
        (一)逻辑结构
        (二)交易结构
        (三)相关案例
    三 影响机制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成本分析
        (二)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收益分析
    四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历程与特点
    一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程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现状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一)基础资产种类比较集中
        (二)证券评级较高
        (三)发起机构相对集中
        (四)沿海城市发行较多
    三 小结
第四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实证模型设定与相关假设
        (一)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的选取与解释
        (三)模型设定
        (四)相关假设
    二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三 影响路径研究
        (一)模型设定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四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结论
    二 政策建议
        (一)形成规模效应,降低发行成本
        (二)规范发行流程,提高发行效率
        (三)鼓励小银行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四)高风险资产充当基础资产
        (五)推进资本市场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7)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本文的贡献与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概念辨析
    第二节 商业银行流动性概述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现状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及流动性管理的问题
第四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机理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信贷扩张机制分析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银行流动性的机制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银行流动性的机制
第五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数据处理与检验模型构建
    第三节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评价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2.1 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概述
    2.2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概述
    2.3 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2.4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现代信贷配给理论
        2.4.3 风险控制理论
        2.4.4 博弈理论
第3章 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3.1 A银行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总体情况
        3.1.1 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1.2 A银行汽车消费信贷情况
        3.1.3 A银行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情况
        3.1.4 A银行汽车信贷的模式
        3.1.5 主要参与者和风险点
    3.2 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
        3.2.1 银行内部不良余额占比较高
        3.2.2 银行外部同行业竞争加剧
        3.2.3 银行外部汽车贬值过快
        3.2.4 银行外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3.3 A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
        3.3.1 A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贷前阶段
        3.3.2 A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贷中阶段
        3.3.3 A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贷后阶段
第4章 A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4.1 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外部原因分析
        4.1.1 外部经济周期的影响
        4.1.2 外部市场良莠不齐的影响
    4.2 A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内部原因分析
        4.2.1 A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欠缺
        4.2.2 A银行内部员工对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第5章 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优化对策
    5.1 风险管理防范优化建议——贷前阶段
        5.1.1 做好A银行的贷前调查,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
        5.1.2 创新A银行的汽车消费信贷产品
        5.1.3 完善A银行的汽车信贷模式
        5.1.4 以间接客户为主,以直接客户为辅
        5.1.5 推动A银行的信贷证券化
    5.2 风险管理防范优化建议——贷中阶段
        5.2.1 加强A商业银行内部信用管理
        5.2.2 完善A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
        5.2.3 加强A银行内部人员素质
        5.2.4 提高A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水平
        5.2.5 建立健全A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
        5.2.6 完善A银行的激励机制
    5.3 风险管理防范优化建议——贷后阶段
        5.3.1 依据定量原则建立A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
        5.3.2 A银行各部门采取联动机制
        5.3.3 A银行需多种合作方式进行信用审查
        5.3.4 A银行需重视催收欠款工作的进行
        5.3.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研究 ——以旭越2017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理论分析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与其他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对比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来源与特征分析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关注要点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特征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增信措施
        一、内部增信措施
        二、外部增信措施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评估的传统方法
        一、专家方法
        二、信用评级法
        三、信用评分法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的模型介绍
        一、CreditRisk+模型
        二、VaR方法
        三、CreditMetrics模型
        四、修正KMV模型
    第三节 各个模型对比以及本文选取的修正KMV模型优势
        一、各个主流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对比
        二、本文选取修正KMV模型优势
第三章 旭越2017 年第二期信贷资产化产品的基本概况介绍
    第一节 发行要素
        一、主要机构
        二、资产池情况
    第二节 交易结构
        一、交易结构图
        二、受益权的分配
    第三节 信用风险来源
        一、基础资产池风险
        二、运作风险
    第四节 增信措施及其不足
        一、增信措施
        二、增信措施不足之处
第四章 旭越2017 年第二期信贷资产化产品的信用风险分析
    第一节 发债前后发起机构的财务数据对比分析
        一、财务数据
        二、数据对比分析
    第二节 资产池违约率的计算——蒙特卡洛模拟
        一、蒙特卡洛模拟的基本逻辑
        二、蒙特卡洛模拟结果
    第三节 信用风险控制与优化——修正KMV模型
        一、样本数据
        二、修正KMV模型的具体步骤
        三、不同资产回收率的违约距离及违约概率
        四、实证小结
结论与建议
    一、本文结论
    二、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旭越2017 年信贷资产化项目资产池基本情况
附录B 蒙特卡洛模拟VBA代码

(10)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个人信贷风险评估方法
        1.2.2 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介绍
        2.1.1 概述
        2.1.2 特征
        2.1.3 分类
    2.2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分类
        2.2.1 信用风险
        2.2.2 操作风险
        2.2.3 抵押物风险
    2.3 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理论
        2.3.1 风险识别
        2.3.2 风险评估
        2.3.3 风险管理
第三章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及问题
    3.1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3.1.1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历程
        3.1.2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运行情况
        3.1.3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审批流程
    3.2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来源
        3.2.1 借款人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3.2.2 开发商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3.2.3 抵押物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3.2.4 经济政策变化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3.2.5 内部管理漏洞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3.3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3.1 个人信用评估
        3.3.2 住房置业担保
        3.3.3 住房抵押信贷保险
    3.4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
        3.4.1 个人信用难以有效评估
        3.4.2 住房置业担保体系不完善
        3.4.3 住房抵押信贷保险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实证分析
    4.1 变量选取
        4.1.1 借款人特征维度
        4.1.2 信贷特征维度
        4.1.3 房产特征维度
    4.2 变量量化
        4.2.1 因子设定
        4.2.2 变量赋值
    4.3 样本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样本数据的选择及采集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建立
        4.4.1 Logistic回归模型
        4.4.2 变量筛选
        4.4.3 回归过程与结果分析
        4.4.4 模型检验
        4.4.5 模型评价
第五章 完善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对策
    5.1 健全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5.1.1 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级模型
        5.1.2 健全个人征信制度相关法律
        5.1.3 完善个人征信系统
    5.2 加强个人住房信贷各环节管理
        5.2.1 建立个人住房信贷的风险识别和规避机制
        5.2.2 贷前调查
        5.2.3 贷后管理
        5.2.4 加强银行内部管理
    5.3 开辟新途径化解个人住房信贷风险
        5.3.1 建立以政府机构为主的住房信贷抵押、担保、保险一体化机制
        5.3.2 实行多样化的个人住房信贷品种
        5.3.3 推行住房抵押信贷证券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考察及其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建设银行飞驰建荣2019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研究[D]. 李子晗. 南华大学, 2021
  • [2]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利率条件的讨论——兼论涉农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问题[J]. 徐学超,孔求是. 中国软科学, 2020(10)
  • [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刘美君. 浙江大学, 2020(02)
  • [4]捷赢2018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D]. 李思萌. 湘潭大学, 2020(02)
  • [5]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D]. 王晓晨.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 包亚辉. 河南大学, 2020(02)
  • [7]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研究[D]. 咸海昕. 南京大学, 2020(02)
  • [8]A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王晖.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9]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风险研究 ——以旭越2017年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D]. 王钦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X银行南京分行个人住房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孙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消费信贷证券化模式的国际调查与评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